制动压力缸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196679.6

文献号 : CN100580269C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麻野吉雄

申请人 :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是用于车辆用制动装置的制动压力缸,具备:相对于压力缸本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活塞、与所述活塞一起移动的轴棒、安装在该轴棒上的推压棒、以及突出长度调整机构;所述突出长度调整机构在进行制动动作时调整该推压棒从所述压力缸本体突出的突出长度。所述推压棒形成为具有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孔的圆筒状,而且,在该轴孔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阴螺纹;所述轴棒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阴螺纹进行螺纹接合的阳螺纹而螺纹插入在所述轴孔中,而且,具有能够与从外部施加绕轴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施加机构进行卡合的卡合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制动压力缸,用于车辆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过供给压力流体而相对于压力缸本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活塞、与所述 活塞一起移动的轴棒、安装在该轴棒上的推压棒、以及突出长度调整 机构;所述突出长度调整机构在进行制动动作时调整该推压棒在解除 制动时沿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从所述压力缸本体突出的突出长度;

所述推压棒形成为具有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孔 的圆筒状,而且,在该轴孔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阴螺纹;

所述轴棒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阴螺纹进行螺纹 接合的阳螺纹而螺纹插入在所述轴孔中,而且,具有能够与从外部施 加绕轴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施加机构进行卡合的卡合部,所述突出长度调整机构具备安装于所述推压棒且能够与该推压棒 一起移动的引导部件;

该引导部件安装在该推压棒上,使得在所述推压棒相对于该引导 部件向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时作用既定的 阻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压力缸,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连结部 件和所述旋转力施加机构,所述连结部件安装在所述推压棒的末端, 用于连结车辆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机构和该推压棒;

所述轴棒在轴中心部具有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中 心孔;

所述旋转力施加机构具有嵌插于所述中心孔的棒状部、以及相对 于所述连结部件旋转自如地得到支承且将从外部施加的绕轴的旋转力 传递给所述棒状部的旋转操作部,所述旋转力施加机构经由所述棒状 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施 加机构还具有筒状盖部件,所述筒状盖部件设有供所述棒状部贯通和 卡合的卡合孔并形成为筒状,而且,所述筒状盖部件以将设置在所述 推压棒的突出方向上的所述轴棒末端的所述卡合部覆盖的状态与该卡 合部卡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通 过以具有与所述棒状部卡合的内表面的方式形成而作为所述卡合部设 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设 置在所述推压棒的突出方向上的所述轴棒末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压力缸,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连结部 件,所述连结部件安装于所述推压棒的末端,用于连结车辆用制动装 置的制动机构和该推压棒;

在该连结部件上形成有从外部朝向所述卡合部开口的开口部,安 装有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盖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压力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长度调整机构还具有:在所述推压棒的外表面沿该推压 棒的移动方向反复排列凹凸而形成的凹凸面、和配置在所述推压棒与 所述引导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

在所述引导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使所述凹凸面侧敞开的空间,所述 弹性部件配置在该空间内;

该弹性部件变形而与所述凹凸面卡合,从而使得所述引导部件与 所述推压棒连结;而且,当既定大小以上的力作用于所述引导部件时,所述弹性部件因变 形而跨越所述凹凸面的凸部,由此所述推压棒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件进 行位移。

说明书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基于日本申请2006-326859号(2006年12月4日提出申 请)、2007-124917号(2007年5月9日提出申请)主张优先权的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压力缸,其具备使车辆用制动装置动作的推 压棒,在进行制动动作时能够自动调整该推压棒从压力缸本体突出的 长度,尤其适于铁路车辆。

背景技术

关于这种制动压力缸的间隙调整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 6-67725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2)公开了这样的方案,即,在压 力缸内具备:设有与用于对车轮踏面进行制动的制动靴连接的推压棒 的输出活塞、以及通过以两张圆板夹入一个弹性环而使该弹性环朝半 径方向外侧扩展来增大该弹性环与压力缸内表面之间的摩擦滑动阻力 的摩擦环组装体。在该专利文献1中,当在制动作用中制动靴磨损时, 对应于该磨损量,输出活塞以及摩擦环组装体会移动,另一方面,在 制动松缓时,摩擦环组装体由于滑动阻力较大而不会移动,其结果, 能够在制动靴与车轮踏面之间确保相应的间隙。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内容,即,两张圆板经由调 整螺纹件而结合在一起,在因弹性环的外周磨损而无法获得所希望的 滑动阻力值时,通过紧入调整螺纹件而能够对滑动阻力值进行调整。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方案中,在使推压棒突出长度得到调 整了的压力缸返回到初始状态时,需要克服摩擦环组装体所产生的摩 擦力来对压力缸施加相当的力,复原作业非常费事,从而成为一大问 题。另外,也考虑了在松缓调整螺纹件的紧入而降低摩擦力之后、使 压力缸复原到初始状态的方法,但这需要再度通过调整螺纹件来调整 摩擦力,此类原因将导致作业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从推 压棒的突出长度调整后的状态复原到初始状态的制动压力缸。
本发明涉及的制动压力缸具备用于使车辆用制动装置动作的推压 棒,能够在制动动作时调整该推压棒从压力缸本体突出的突出长度。 而且,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而具有如下那样的若 干特征。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按单独的形式或者适当的组 合形式具备如下特征。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的第一特征在于:用于 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通过供给压力流体而相对于压力缸本体进行 相对移动的活塞、与所述活塞一起移动的轴棒、安装在该轴棒上的推 压棒、以及突出长度调整机构;所述突出长度调整机构在进行制动动 作时调整该推压棒在解除制动时沿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从所述压力缸 本体突出的突出长度;所述推压棒形成为具有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 平行地延伸的轴孔的圆筒状,而且,在该轴孔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上形成有阴螺纹;所述轴棒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阴 螺纹进行螺纹接合的阳螺纹而螺纹插入在所述轴孔中,而且,具有能 够与从外部施加绕轴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施加机构进行卡合的卡合部。
根据该方案,在限制了推压棒的旋转的状态下,例如通过扳手等 旋转力施加机构经由卡合部使轴棒绕轴旋转,能够使推压棒与活塞的 移动方向平行地相对于该轴棒移动。由此,能够以较小的力使通过突 出长度调整机构调整了活塞移动方向上的突出长度而保持在既定位置 上的推压棒位移。因而,能够容易地从推压棒突出长度被调整后的状 态复原到初始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的第二特征在于:还具备连结部件和 所述旋转力施加机构,所述连结部件安装在所述推压棒的末端,用于 连结车辆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机构和该推压棒;所述轴棒在轴中心部具 有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中心孔;所述旋转力施加机构 具有嵌插于所述中心孔的棒状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旋转自如 地得到支承且将从外部施加的绕轴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棒状部的旋转 操作部,所述旋转力施加机构经由所述棒状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根据该方案,通过旋转操作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连结部件上的旋 转操作部,经由被嵌插在轴棒中心孔中的棒状部以及卡合部可使轴棒 绕轴旋转,能够使推压棒相对于轴棒沿与活塞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 动。而且,由于在制动压力缸中具备设有旋转操作部以及棒状部的旋 转力施加机构,所以,在使推压棒的突出长度复原到初始状态时,无 需另外准备例如扳手等那样的与轴棒的卡合部卡合的旋转力施加机 构,能够更加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从推压棒的突出长度调整后的状态向 初始状态复原的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施加机 构还具有筒状盖部件,所述筒状盖部件设有供所述棒状部贯通和卡合 的卡合孔并形成为筒状,而且,所述筒状盖部件以将设置在所述推压 棒的突出方向上的所述轴棒末端的所述卡合部覆盖的状态与该卡合部 卡合。
根据该方案,通过使设有供棒状部贯通和卡合的卡合孔并形成为 筒状的筒状盖部件覆盖并卡合在设于轴棒末端的卡合部,无需在轴棒 的中心孔构成卡合部,因而中心孔为圆孔即可,加工不花费功夫。因 而,在装备于制动压力缸的旋转力施加机构中,能够以简单的机构实 现经由棒状部与轴棒的卡合部卡合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通过以 具有与所述棒状部卡合的内表面的方式形成而作为所述卡合部设置。
根据该方案,通过将轴棒的中心孔形成为具有与棒状部卡合的内 表面,从而无需另外设置具备卡合部的部件,省去了组装的麻烦。因 而,在装备于制动压力缸的旋转力施加机构中,能够以简单的机构实 现经由棒状部与轴棒的卡合部卡合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设置在 所述推压棒的突出方向上的所述轴棒末端上。
根据该方案,能够进行这样的作业,即,从突出方向上的推压棒 末端侧将旋转力施加机构的一部分插入而使轴棒旋转。在该场合,即 使在制动压力缸的压力缸本体侧配置有其它的车载装置,也能够进行 调整作业。而且,在解除制动时,推压棒保持为被拉回到压力缸本体 内的状态,因而在推压棒的突出侧确保了空间。因此,能够利用该空 间进行调整作业。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的第六特征在于:还具有连结部件, 所述连结部件安装于所述推压棒的末端,用于连结车辆用制动装置的 制动机构和该推压棒;在该连结部件上形成有从外部朝向所述卡合部 开口的开口部,安装有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盖部。
根据该方案,能够从连结部件的开口部插入旋转力施加机构的一 部分而经由卡合部旋转轴部。由此,不必解除制动机构与制动压力缸 的连结,便能够使突出长度恢复到初始状态。
而且,由于在开口部安装有盖部,通过由该盖部将开口部设为关 闭状态,能够抑制灰尘等从外部经由开口部而侵入到推压棒的轴孔 内。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长度调整 机构具备安装于所述推压棒且能够与该推压棒一起移动的引导部件; 该引导部件安装在该推压棒上,使得在所述推压棒相对于该引导部件 向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时作用既定的阻 力。
根据该方案,由于引导部件和推压棒安装成具有既定的阻力,所 以,当在引导部件与推压棒之间作用例如摩擦力等既定阻力以上的力 时,上述推压棒将相对于上述引导部件位移,解除制动时从压力缸本 体突出的长度得到调整。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突出长度的调 整。
另外,在具有上述第一特征的场合,在限制了推压棒的旋转的状 态下,利用旋转力施加机构经由卡合部使轴棒绕轴旋转,能够使推压 棒平行于活塞的移动方向进行位移,因而,能够借助该轴棒的旋转在 推压棒和引导部件之间作用既定阻力以上的力。由此,能够使推压棒 的突出长度从调整后的状态容易地复原到初始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压力缸的第八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长度调整 机构还具有:在所述推压棒的外表面沿该推压棒的移动方向反复排列 凹凸而形成的凹凸面、和配置在所述推压棒与所述引导部件之间的弹 性部件;在所述引导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使所述凹凸面侧敞开的空间, 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在该空间内;该弹性部件变形而与所述凹凸面卡 合,从而使得所述引导部件与所述推压棒连结;而且,当既定大小以 上的力作用于所述引导部件时,所述弹性部件因变形而跨越所述凹凸 面的凸部,由此所述推压棒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件进行位移。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案,仅通过平坦的 压力缸内周面与弹性环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产生滑动阻力,因而,由于 压力缸内周面的表面状态或磨损、弹性环表面的磨损等因素,容易使 摩擦环组装体滑动阻力变得不稳定。另外,由于是通过调整螺纹件进 行的调整,所以存在滑动阻力的调整以及管理烦杂的缺点。
在该点上,根据具有上述第八特征的方案,由于是弹性部件变形 而卡合(咬入)的形式,因而能够使推压棒与引导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乃至结合力稳定。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简便地进行滑动阻力的调 整以及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的制动解除状态的整 体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动压力缸的制动动作状态的整体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制动压力缸的制动动作状态的整体剖视图。
图4是从图3所示状态起转移到制动解除状态时的制动压力缸的 整体剖视图。
图5是制动压力缸的制动解除状态的整体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的制动解除状态的整 体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制动压力缸的轴棒的左侧视图、以剖视图表示 的正视图、以及右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制动压力缸的棒部件的左侧视图以及正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的制动压力缸的手动调整旋钮的左侧视图以及从 正面侧观看的剖视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制动压力缸的筒状盖部件的左侧视图以及从正 面侧观看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的制动解除状态的整 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的非制动动作状 态(制动解除状态)的整体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用于盘式制动型的制动装置,通过压 缩空气(压力流体)的供给进行驱动。在制动压力缸1的两端(压力 缸本体侧和推压棒侧),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作为制动机构一部分的 制动杠杆,通过朝向突出方向驱动制动压力缸1的推压棒,使该一对 制动杠杆动作,借助安装在该制动杠杆的末端的一对制动垫(闸瓦), 夹入与铁路车辆的车轮旋转联动地旋转的圆板状的制动盘而产生制动 力。
另外,制动压力缸1并不限于用在盘式制动型的制动装置上的场 合,也可用于踏面制动型的制动装置中,该踏面制动型的制动装置在 推压棒的末端侧安装闸瓦,通过使该闸瓦与车轮的踏面抵接,而产生 制动力。
如图1所示那样,制动压力缸1,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具备:由第 一壳体部21和第二壳体部22构成而形成内部空间2a的压力缸本体2、 配置在该内部空间2a中的活塞3、与该活塞3一起移动的轴棒4、安 装在该轴棒4上的圆筒状的推压棒5、以及调整该推压棒5从压力缸本 体2突出的突出长度的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
第一壳体部21呈有底的大致杯形(筒状),以封闭该第一壳体部 21的敞开侧的方式由螺栓23将第二壳体部22固定下来。由此,形成 上述的内部空间2a。另外,在第一壳体部21的端部上,连结有未图示 的制动装置的制动杠杆。
活塞3配置成将内部空间2a划分成两部分,以气密方式嵌合在上 述第一壳体部21的内周面上,并且能够在轴向上进行滑动。被活塞3 划分出的上述内部空间2a的一侧空间成为压力室2b,在该压力室2b 上连通有形成于上述压力缸本体2(第一壳体部21)的压缩空气的给 排口24。为了提高该压力室2b的气密性,在上述活塞3上覆盖安装有 碗形密封件31。
在配置于第一壳体部21内的活塞3上,经由法兰板12以及螺栓 13固定外筒11的基端部。在该外筒11的基端的内部收纳有头部法兰 14。在外筒11的轴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锥形的缩窄部15,能够借助该 缩窄部15将头部法兰14的倾斜状的外缘部向末端侧(推压棒5的前 进侧)推动。而且,在外筒11上朝向内侧突出设置有推动销16,该推 动销16的末端能够将上述头部法兰14向基端侧(推压棒5的退避侧) 推动。
轴棒4在外周面上形成有阳螺纹41,设置成与形成在推压棒5的 内周面的压力室2b侧端部附近的阴螺纹51螺纹接合的状态。而且, 轴棒4的位于压力室2b侧的基端部安装在头部法兰14上,在轴棒4 的另一端上,设有相当于六角螺栓的头部的六边形的卡合部42。该卡 合部42既可以与轴棒4一体形成,也可以作为另外的部件形成并固定 安装在轴棒4上。
推压棒5形成为具有与活塞3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孔的圆 筒状,而且,在该轴孔的内周面的压力室2b侧端部附近形成有阴螺纹 51。另外,在外周面上,具有沿该推压棒5的移动方向反复排列地形 成有凹凸的凹凸面52。另外,凹凸面52的凹凸的高低差例如为0.3mm 左右,该凹凸面52构成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的一部分。
而且,在推压棒5的末端部,经由连结部件7连结有作为制动装 置的制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制动杠杆(未图示),能够对制动机构传递 由制动压力缸1产生的驱动力。另外,连结部件7与推压棒5为了限 制相对的绕轴旋转而由销等固定。
在推压棒5末端的连结部件7上,形成有从外部朝向卡合部42开 口的开口部7a。该开口部7a形成为朝向推压棒5侧缩径的锥形,在内 周形成有阴螺纹。在该开口部7a上,可装拆地螺纹安装着盖部8,该 盖部8在外周形成有与该阴螺纹进行螺纹接合的阳螺纹,能够对该开 口进行开闭。
另外,在该推压棒5和上述第二壳体部22之间,设置有用于防尘 的挠性的折皱式罩25,以便将该第二壳体部22的与第一壳体部21相 反侧的端部上形成的插通孔22a覆盖住。
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包括:安装在推压棒5上且能够与推压棒5 一起移动的引导部件61、推压棒5的外表面的凹凸面52、以及配置在 上述推压棒5与上述引导部件61之间的O形环(弹性部件)62。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部件使用了容易得到且尺寸精度较高的、 具备直径大约为5mm的大致圆形剖面的O形环,但是,也可以是以具 有椭圆形或矩形剖面形状的橡胶等弹性部件作为主原料的构件。
引导部件61形成为圆筒状,经由推力轴承(轴承)17旋转自如地 支承在上述轴棒4的外侧。并且,该引导部件61具有供上述推压棒5 插通的台阶状的轴孔,而且,在该轴孔的形成为大直径形状的部位上 构成了O形环收纳空间61a。O形环收纳空间61a形成在大直径孔的 底部(台阶部)61c和嵌装在该大直径孔的开口端的止动环63之间, 使内侧(面对推压棒5的凹凸面52的一侧)开口。
在上述O形环收纳空间61a中,沿轴向排列配置有多个(四个) O形环62,在各个O形环62的两端(相邻的O形环62之间)配置有 挡圈64。该底部61c以及止动环63的位置按照与O形环62的宽度的 关系进行设定,使得O形环62在大直径孔的底部61c与止动环63之 间呈现出沿轴向被压扁一些的弹性变形。由此,O形环62向内周侧膨 胀,从而与推压棒5的外周面的凹凸面52卡合。因此,在上述推压棒 5相对于引导部件61在与上述活塞3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移 动时,作用有既定的阻力。
在压力缸本体2的第二壳体部22上螺纹设置有止转螺栓26,其末 端部插通在设于外筒11的长孔11a以及设于引导部件61的长孔状的槽 61b中。其结果,实现了外筒11以及引导部件61的止转。另外,长孔 11a、槽61b的长度方向与活塞3的移动方向平行,伴随着制动动作的 进行,螺栓26能够在长孔11a以及槽61b内移动。
另外,从上述引导部件61沿径向突出设置有限制体65,该限制体 65插通在设于上述外筒11的长孔11b中。长孔11b的长度方向与活塞 3的移动方向平行。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壳体部22上螺纹设置有行 程调整螺栓66,当上述引导部件61向前进侧移动既定的行程时,上述 限制体65与行程调整螺栓66的末端抵接,限制了既定行程以上的朝 向前进侧的移动。另外,行程调整螺栓66通过旋转而能够对其末端位 置进行调整。
在第二壳体部22与活塞3之间,夹设有用于对活塞3朝向退避方 向施力的复位弹簧27。另外,在头部法兰14与引导部件61之间夹设 有施力弹簧28。
根据以上的结构,当从图1的非制动动作状态起向给排口24供给 压缩空气时,活塞3克服复位弹簧27被朝向图中箭头A1方向推压, 故而,固定于其上的外筒11朝向图中箭头A1方向移动。这样,由于 形成在外筒11的基端部的内周面上的缩窄部15推压头部法兰14的外 缘,所以,头部法兰14也朝向图中箭头A1方向移动,与轴棒4连结 的推压棒5也向图中箭头A1方向移动。在图2中示出了推压棒5移动 了的状态(移动到限制体65与行程调整螺栓66抵接的位置)。另外, 在此时,头部法兰14和轴棒4不旋转,仅仅单纯地由外筒11推压。 这样,推压棒5(随着外筒11以及引导部件61)朝图中箭头A1方向 前进,使制动装置动作。
接着,当从给排口24排出压缩空气时,在复位弹簧27的作用下, 活塞3被朝向图中箭头A2方向推压,因而,外筒11被朝向图中箭头 A2方向拉动。从而,头部法兰14被推动销16推压,轴棒4以及与其 连结的推压棒5也朝向图中箭头A2方向被拉动而进行退避。这样返回 到图1的非动作状态。
另一方面,当制动垫的制动面发生磨损时,使制动动作所需的推 压棒5的行程增大,经由O形环62而与推压棒5结合在一起的引导部 件61的行程也变大。当该行程超过由行程调整螺栓66所限定的行程 时,由于限制体65与行程调整螺栓66的末端抵接,所以,对引导部 件61作用有较大的回复力。因此,限制体65抵接于行程调整螺栓66 的末端之后,O形环62发生变形而超越凹凸面52的凸部,因而,推 压棒5相对于引导部件61沿前进方向偏移(位移)与推压棒5的进一 步行程相当的量。即,从图1所示的制动解除状态起,由于活塞3沿 突出方向(图中右侧)移动,故如图2所示那样限制体65与行程调整 螺栓66的末端抵接,由于活塞3向突出方向继续移动,如图3所示那 样仅留下引导部件61,轴棒4以及推压棒5等向突出方向位移。另外, 在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推压棒5相对于引导部件61的位移,较大地 描绘了相对移动量,然而,通常每一次制动动作时的制动垫的磨损量 极小,推压棒5每一次的位移量也就是上述凹凸面52的凸部彼此的间 隔程度的较小尺寸。
在推压棒5和引导部件61发生了相对位移之后从给排口24排出压 缩空气而解除制动时,活塞3在复位弹簧27的作用下朝图中箭头A2 方向返回,而被其拉动的外筒11的推动销16朝图中箭头A2方向推压 头部法兰14。这样,头部法兰14随着轴棒4一起旋转,成为轴棒4被 从推压棒5拉出的形式,通过螺纹移动吸收上述推压棒5相对于引导 部件61向前进方向进行的位移。在图4中示出了从图3所示的状态返 回到与图1相同的制动解除状态时的状态。如图4所示那样,作为结 果,推压棒5向前进方向突出了上述偏移的量。另外,在图4中,以 箭头X表示与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初始位置)相比偏移的量。
这样调整了推压棒5的突出长度,能够从下一回起按通常的推压 棒5的行程使车辆制动装置动作。
图5是表示在由于长期使用而使制动垫磨损了相当大的量的场合 对推压棒5的突出长度进行调整时的制动解除状态的图。与图1所示 的制动解除状态相比较,推压棒5在突出方向上移动了相当大的量, 从压力缸本体2突出的突出长度较大。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将所使用的制动垫更换为与磨损之前相同 的新制动垫时,需要使推压棒5在制动解除状态下的位置返回到由突 出长度调整机构6调整前的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中,通过拆下螺纹安装在连结部件7 的开口部7a上的盖部8,能够经由开口部7a将例如与卡合部42卡合 的套管91(旋转力施加机构)以及与该套管91串联连接的加长杆92 (旋转力施加机构)从外部插入到卡合部42侧。
将套管91安装在卡合部42上,经由加长杆92利用棘轮手柄扳手 93等(旋转力施加机构)朝向既定的方向旋转套管91,由此,能够将 较大的旋转力传递至卡合部42。其结果,经由卡合部42对轴棒4作用 绕轴的旋转力,在绕轴的旋转被连结部件7限制的推压棒5上,在螺 纹(阳螺纹41以及阴螺纹51)的作用下作用有朝向拉入方向的力。由 此,推压棒5能够克服所受到的来自配置于推压棒5与引导部件61之 间的O形环62的阻力而朝拉入方向位移。
另外,也可通过使轴棒4反向旋转,而使推压棒5朝突出方向位 移。另外,借助螺纹(阳螺纹41以及阴螺纹51)的螺距的调整,例如 将螺距形成得较小,能够以较小的旋转力使推压棒5平行于活塞3的 移动方向位移。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具备:通过供给压力流体而相 对于压力缸本体2进行相对移动的活塞3、与上述活塞3一起移动的轴 棒4、安装在该轴棒4上的推压棒5、以及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在进 行制动动作时该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调整上述推压棒5在解除制动时 沿上述活塞3的移动方向从上述压力缸本体2突出的突出长度;上述 推压棒5形成为具有与上述活塞3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孔的圆 筒状,而且,在该轴孔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阴螺纹51;上 述轴棒4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与上述阴螺纹51进行螺纹接 合的阳螺纹41而螺纹插入在上述轴孔中,而且,该轴棒4具有能够与 从外部施加绕轴的旋转力的套管91等旋转力施加机构进行卡合的卡合 部42。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连结部件7等限制了推压棒5的旋转的状态 下,例如利用经由加长杆92而与套管91连结在一起的棘轮手柄扳手 93等,经由卡合部42使轴棒4绕轴旋转,从而能够使推压棒5与活塞 3的移动方向平行地相对该轴棒4移动。由此,能够以较小的力使通过 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调整了在活塞3移动方向上的突出长度而保持在 既定位置上的推压棒5位移。因此,能够容易地从推压棒5的突出长 度被调整后的状态复原到初始状态。
另外,仅在形成于推压棒5的该轴孔的内周面上的压力室2b侧的 端部附近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阴螺纹51,因此能够减小螺纹的旋转阻 力,能够以更小的力旋转轴棒4。
另外,上述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具备安装于上述推压棒5且能够 与该推压棒5一起移动的引导部件61;该引导部件61安装在该推压棒 5上,使得在上述推压棒5相对于该引导部件61在与上述活塞3的移 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时作用既定的阻力。
根据该结构,由于引导部件61相对于推压棒5安装成,在推压棒 5相对于该引导部件61进行相对移动时从该引导部件61侧对该推压棒 5施加既定的阻力,所以,当在引导部件61与推压棒5之间作用既定 的阻力以上的力时,上述推压棒5将相对于上述引导部件6位移,解 除制动时从压力缸本体2突出的长度得到调整。由此,能够以简单的 构成进行突出长度的调整。
另外,在限制了推压棒5的旋转的状态下,通过经由卡合部42使 轴棒4绕轴旋转,能够使推压棒5平行于活塞3的移动方向进行位移, 因而,能够借助该轴棒4的旋转在推压棒5和引导部件61之间作用既 定阻力以上的力。由此,能够从推压棒5的突出长度调整后的状态容 易地复原到初始状态。
另外,上述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还具有:在上述推压棒5的外表 面沿该推压棒5的移动方向反复排列形成有凹凸的凹凸面52、和配置 在上述推压棒5与上述引导部件61之间的O形环62;在上述引导部 件61上形成至少使上述凹凸面52侧敞开的空间61a,上述O形环62 配置在该空间61a内;该O形环62变形而与上述凹凸面52卡合,从 而使得上述引导部件61与上述推压棒5连结;而且,当既定大小以上 的力作用于上述引导部件61时,上述O形环62因变形而超越上述凹 凸面52的凸部,由此,上述推压棒5相对于上述引导部件61进行位 移。
根据该结构,由于是O形环62变形而卡合(咬入)的形式,因而 能够使推压棒5与引导部件61之间的摩擦力乃至结合力稳定。由此, 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简便地进行滑动阻力的调整以及管理。
另外,通过采用O形环62作为弹性部件,与使用剖面例如为矩形 的弹性部件的场合相比,能够更加容易地卡合(咬入)上述凹凸面52 的凹部,能够使摩擦力乃至结合力稳定。
另外,由于设有多个O形环62,与单独设置O形环的场合相比, 能够使得推压棒5与引导部件61之间的摩擦力乃至结合力更加稳定。
进一步,由于在多个O形环62之间设置挡圈64,所以,可防止O 形环62进入到相邻的O形环62的内侧、或者越到相邻的O形环62 的外侧,能够使得推压棒5和引导部件61之间通过摩擦力可靠地结 合。
另外,上述卡合部42设置在上述推压棒5突出方向上的上述轴棒 4的末端上,所以能够进行这样的作业,即,从突出方向上的推压棒5 的末端侧将套管91以及加长杆92等旋转力施加机构的一部分插入而 使轴棒4旋转。在该场合,即使在制动压力缸1的压力缸本体2侧配 置有其它的车载装置,也能够进行调整作业。而且,在解除制动时, 推压棒5保持为被拉回到压力缸本体2内的状态,因而在推压棒5的 突出侧确保了空间。因此,能够利用该空间进行调整作业。
另外,还具有连结部件7,该连结部件7安装于推压棒5的末端, 用于连结车辆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机构和推压棒5;在该连结部件7上形 成有从外部朝向上述卡合部42开口的开口部7a,安装有能够开闭该开 口部7a的盖部8。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连结部件7的开口部7a插入套管91以及加长 杆92等旋转力施加机构的一部分而经由卡合部42旋转轴棒4。由此, 不必解除制动机构与制动压力缸1的连结,便能够使突出长度复原到 初始状态。
而且,由于在开口部7a安装有盖部8,所以通过由该盖部8将开 口部7a设成关闭状态,能够抑制灰尘等从外部经由开口部7a而侵入 到推压棒5的轴孔内。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进行说明。图6是 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01的非制动动作状态的整体剖视 图。图6所示的制动压力缸1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同样, 是用于盘式制动装置的制动压力缸,具备与制动压力缸1相同的构成 要素并进行同样的动作。即,制动压力缸101与制动压力缸1同样, 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具备:压力缸本体2、活塞3、轴棒112、推压棒5、 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以及连结部件7(另外,在图6中图示出了与图1 左右相反的状态所对应的剖面)。然而,制动压力缸101在以下方面 与制动压力缸1不同:设有作为自身的构成要素而具备的旋转力施加 机构111;以及与轴棒112相关的结构的一部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 中,关于在制动压力缸101中与制动压力缸1同样构成且同样动作的 构成要素,在图6中标注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图7是表示轴棒112的图,图7(b)是以剖切面进行表示的轴棒 的正视图,图7(a)是图7(b)的左侧视图,图7(c)表示图7(b) 的右侧视图。如图6以及图7所示那样,轴棒112形成为在其轴中心 部具有与活塞3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中心孔112a。该中心孔112a 的与轴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作为圆形的圆孔形成,在与连结部件7相 向地配置的一个端部112b开口。而且,在端部112b的外周形成有阳 螺纹部分112c,该阳螺纹部分112c用于与后述的旋转力施加机构111 的筒状盖部件115进行螺纹接合。该阳螺纹部分112c作为旋转方向与 形成于轴棒112主干部分外周的阳螺纹41相反的螺纹形成,作为与旋 转力施加机构111卡合的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
如图6所示那样,旋转力施加机构111具备:棒部件(棒状部) 113、手动调整旋钮(旋转操作部)114、筒状盖部件115、销116。该 旋转力施加机构11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场合不同,以作为构成要素而 装入到制动压力缸1中的方式构成,无需另外进行准备。
图8是示出了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棒状部的棒部件113的图,图8 (b)是正视图,而图8(a)是左侧视图。如图6以及图8所示那样, 棒部件113形成为按同一剖面延伸的棒状,从设于轴棒112的端部112b 的开口嵌插到中心孔112a中。并且,棒部件113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 剖面呈如下形成的外形形状,即,在平行的位置相向的一对平面部 113a、113a与相向的一对圆弧部113b、113b配置在四周。配置一对圆 弧部113b、113b的圆的直径都设定为比轴棒112的中心孔112a稍小的 尺寸。另外,棒部件113在以从轴棒112突出的方式配置的一个端部 上,设有以与长度方向垂直地延伸的方式贯通形成的销孔113c。在该 销孔113c中插通销116。经由插通在销孔113c中的销116,手动调整 旋钮114与棒部件113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手动调整旋钮 (旋转操作部)114与棒部件(棒状部)113分体形成而由销116连结, 但也可以不这样构成。例如,可以将手动调整旋钮114与棒部件113 一体形成。
图9是表示手动调整旋钮114的图,图9(b)是从正面侧观看的 剖视图,图9(a)表示左侧视图。如图6以及图9所示那样,在手动 调整旋钮114上形成设于一个端部的六边形外形的旋钮部分114a和设 于另一个端部的开口114b,在开口114b中插入棒部件113的一个端 部。而且,在手动调整旋钮114上形成有经由开口114b向侧部贯通的 一对销支承孔114c、114c。于是,在棒部件113的一个端部插入在开 口114b中的状态下,通过使销116嵌插在一对销支承孔114c、114c 以及销孔113c中,手动调整旋钮114与棒部件113经由销116连结在 一起。而且,手动调整旋钮114的一个端部的旋钮部分114a和另一个 端部的开口114b之间的外周缘部114d呈圆形外形。并且,手动调整 旋钮114利用外周缘部114d,在贯通形成在连结部件7的中心部分的 旋转支承孔117处相对于连结部件7旋转自如地得到支承,旋钮部分 114a配置成从连结部件7向外突出的状态。因而,通过以手动方式旋 转操作旋钮部分114a,手动调整旋钮114相对于连结部件7旋转,经 由销116与该手动调整旋钮114连结的棒部件113也旋转。即,手动调 整旋钮114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操作部,其相对于连结部件7旋 转自如地得到支承,而且,将从外部施加的绕轴的旋转力传递到棒部 件113上。另外,手动调整旋钮114不一定是手动进行操作,也可以 利用扳手等工具进行旋转操作。
图10是表示筒状盖部件115的图,图10(b)是从正面侧观看的 剖面图,图10(a)表示左侧视图。如图6以及图10所示那样,筒状 盖部件115形成为筒状,在一个端部上开口形成卡合孔115a,而在另 一端部上开口形成轴棒插入孔115b,该卡合孔115a以供棒部件113贯 通且卡合的方式形成为与棒部件113的外周形状对应的内周形状,该 轴棒插入孔115b供轴棒112的一个端部112b插入。在该轴棒插入孔 115b的内壁部分形成有与轴棒112的阳螺纹部分112c螺纹接合的阴螺 纹部分115c。因而,通过将轴棒112的一个端部112b螺纹插入到筒状 盖部件115中,阳螺纹部分112c和阴螺纹部分115c在与轴棒112的阳 螺纹41和推压棒5的阴螺纹51螺旋接合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螺 纹接合。这样,筒状盖部件115以卡合孔115a与棒部件113卡合,并 且,以覆盖设在(推压棒5突出方向上的)轴棒112末端上的卡合部 也就是阴螺纹部分112c的状态与该阴螺纹部分112c进行卡合,由此, 旋转力施加机构111经由棒部件113而与阴螺纹部分(卡合部)112c 卡合。
上述的制动压力缸101,通过从给排口24供给压缩空气而与第一 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同样地进行制动动作,通过从给排口24排出 压缩空气而与制动压力缸1同样地进行制动解除动作。并且,当制动 垫的制动面发生磨损时,与制动压力缸1同样地,借助突出长度调整 机构6来调整推压棒5的突出长度。但是,在制动压力缸101中,在 将所使用的制动垫更换为与磨损前一样的新制动垫的场合,无需另外 准备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套管91、加长杆92、棘轮手柄扳手93等旋 转力施加机构,而是能够借助设置在制动压力缸101上的旋转力施加 机构111,使推压棒5的制动解除状态下的位置返回到由突出长度调整 机构6调整之前的初始位置。
在制动压力缸101中,在更换制动垫的场合,通过向既定的方向 旋转操作以从连结部件7向外突出的方式露出的手动调整旋钮114的 旋钮部分114a,经由销116使棒部件113与该手动调整旋钮114一起 相对于连结部件7旋转。并且,伴随棒部件113的该旋转,通过卡合 孔115a与棒部件113卡合的筒状盖部件115旋转,对通过阴螺纹部分 115c和阳螺纹部分112c的螺纹接合而卡合在该筒状盖部件115上的轴 棒112作用绕轴的旋转力。其结果,在由连结部件7限制了绕轴旋转 的推压棒5上,由于螺纹(阳螺纹41以及阴螺纹51)的作用而作用有 朝向拉入方向的力。由此,推压棒5能够克服来自配置在该推压棒5 与引导部件61之间的O形环62的阻力而朝拉入方向位移。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01,通过旋 转操作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连结部件7上的手动调整旋钮(旋转操作部) 114,经由被嵌插在轴棒112的中心孔112a中的棒部件(棒状部)113 以及阳螺纹部分(卡合部)112c可使轴棒112绕轴旋转,能够使推压 棒5相对于轴棒112沿与活塞3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而且, 由于在制动压力缸101中具备设有手动调整旋钮114以及棒部件113 的旋转力施加机构111,所以,无需另外准备与轴棒112的卡合部卡合 的旋转力施加机构,能够更加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从推压棒5的突出长 度调整后的状态向初始状态复原的操作。
另外,根据制动压力缸101,通过使设有供棒部件113贯通和卡合 的卡合孔115a的形成为筒状的筒状盖部件115覆盖并卡合在设于轴棒 112末端的阳螺纹部分(卡合部)112c,在装备于制动压力缸101的旋 转力施加机构111中,能够以简单的机构实现经由棒部件113而与轴 棒112的卡合部卡合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就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进行说明。图11是 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02的非制动动作状态的整体剖视 图。图11所示的制动压力缸10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同样, 是用于盘式制动装置的制动压力缸,具备与制动压力缸1相同的构成 要素并进行同样的动作。即,制动压力缸102与制动压力缸1同样, 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具备:压力缸本体2、活塞3、轴棒119、推压棒5、 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以及连结部件7(另外,在11中图示出了与图1 左右相反的状态所对应的剖面)。然而,制动压力缸102在以下方面 与制动压力缸101不同: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01同样,设 有作为自身的构成要素而具备的旋转力施加机构118;与轴棒119相关 的结构的一部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在制动压力缸102中 与制动压力缸1同样构成且同样动作的构成要素,在图11中标注与图 1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1的剖视图所示那样,轴棒119在其轴中心部具有与活塞3 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中心孔119a。该中心孔119a作为与轴长度方 向垂直的剖面呈六边形剖面的孔形成,在以与连结部件7相向的方式 配置的一个端部开口。该中心孔119a如后述那样,作为与旋转力施加 机构118卡合的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构成。
如图11的剖视图所示那样,旋转力施加机构118具备棒状部120 以及旋转操作部121。这些棒状部120以及旋转操作部121一体形成。
棒状部120形成为由根部部分120a和六边形剖面部分120b构成的 棒状。根部部分120a作为圆棒部分形成,其一侧与旋转操作部121一 体化,其另一侧与六边形剖面部分120b连续地形成。另外,六边形剖 面部分120b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呈六边形形状。并且,棒状部120 的六边形剖面部分120b从设于轴棒119端部的开口嵌插到中心孔119a 中。轴棒119的中心孔119a作为与六边形剖面部分120b的外形对应的 六边形剖面的孔形成,因而,被嵌插在中心孔119a中的棒状部120若 欲沿周向旋转的话则会与该中心孔119a卡合。即,中心孔119a形成 为具有与棒状部120卡合的内表面,从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设 置。
旋转操作部121由旋钮部分121a和旋转头部分121b构成,形成为 六边外形的旋钮部分121a固定设置在旋转头部分121b上。另外,旋 转头部分121b的周围形成为圆形外形,在与固定设置旋钮部分121a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棒状部120一体形成。并且,旋转操作部121利 用旋转头部分121b的周围的外周缘部,在贯通形成在连结部件7的中 心部分的旋转支承孔117处相对于连结部件7旋转自如地得到支承, 旋钮部分121a配置成从连结部件7向外突出的状态。因而,通过以手 动方式旋转操作旋钮部分121a,旋转操作部121相对于连结部件7旋 转,棒状部120也与该旋转操作部121一起旋转。即,旋转操作部121 相对于连结部件7旋转自如地得到支承,而且,将从外部施加的绕轴 的旋转力传递到棒状部120上。并且,该旋转操作部121经由棒状部 120而与轴棒119的作为卡合部的中心孔119a卡合。另外,旋转操作 部121不一定是通过手动进行操作,也可以利用扳手等工具进行旋转 操作。
上述的制动压力缸102,通过从给排口24供给压缩空气而与第一 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同样地进行制动动作,通过从给排口24排出 压缩空气而与制动压力缸1同样地进行制动解除动作。并且,当制动 垫的制动面发生磨损时,与制动压力缸1同样地借助突出长度调整机 构6来调整推压棒5的突出长度。但是,在制动压力缸102中,在将 所使用的制动垫更换为与磨损前一样的新制动垫的场合,无需另外准 备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套管91或加长杆92等旋转力施加机构,而是 能够借助设置在制动压力缸102中的旋转力施加机构118,使推压棒5 的制动解除状态下的位置返回到由突出长度调整机构6调整之前的初 始状态。
在制动压力缸102中,在更换制动垫的场合,通过向既定的方向 旋转操作以从连结部件7向外突出的方式露出的旋转操作部121的旋 钮部分121a,使棒状部120与该旋转操作部121一起相对于连结部件7 旋转。并且,由于棒状部120所嵌插的轴棒119的中心孔119a的内表 面与棒状部120卡合,所以,伴随棒状部120的旋转而在轴棒119上作 用绕轴的旋转力。其结果,在由连结部件7限制了绕轴旋转的推压棒5 上,由于螺纹(阳螺纹41以及阴螺纹51)的作用而作用有朝向拉入方 向的力。由此,推压棒5能够克服来自配置在该推压棒5与引导部件 61之间的O形环62的阻力而朝拉入方向位移。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压力缸102,通过旋 转操作相对于连结部件7旋转自如地得到支承的旋转操作部121,使被 嵌插在轴棒119的中心孔119a中的棒状部120绕轴旋转,能够使推压 棒5相对于轴棒119沿与活塞3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而且, 由于在制动压力缸102中具备设有旋转操作部121以及棒状部120的旋 转力施加机构118,所以,无需另外准备与轴棒119的卡合部卡合的旋 转力施加机构,能够更加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从推压棒5的突出长度调 整后的状态向初始状态复原的操作。
另外,根据制动压力缸102,通过将轴棒119的中心孔119a形成 为具有与棒状部120卡合的内表面,在配备于制动压力缸102的旋转 力施加机构118中,能够以简单的机构实现经由棒状部120而与轴棒 119的卡合部卡合的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 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改 变而实施。例如,可进行如下这样的变型实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制动装置的驱动源的压力缸装 置,采用了通过空气压力进行驱动的空气压力缸装置,但并不限于此, 还可采用通过液压进行驱动的压力缸装置等。
另外,并不限于在推压棒5的外周面上形成凹凸面52的场合,也 可构成为将外周面做成平坦的状态,利用推压棒5从O形环62等弹性 部件承受的摩擦力来施加既定的阻力。在该场合,推压棒5的外周面 的加工容易,能够降低加工成本。而且,并不限于在推压棒5的表面 上沿该推压棒5的移动方向反复排列凹凸地形成凹凸面52的场合,也 可对表面实施喷砂加工等表面处理以调整摩擦力。
另外,并不限于推压棒5和引导部件61经由弹性部件连结在一起 的场合,为了在推压棒相对于引导部件向平行于活塞移动方向的方向 移动时作用既定的阻力,例如,还可借助一边驱动具有既定旋转阻力 的齿轮机构一边使推压棒相对于引导部件移动的结构等机械结构,来 将推压棒和引导部件连结在一起。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说明时所采用的图1至图11按与设计 图纸相等的精度进行了记载,各结构的比例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