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面挡土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006935.5

文献号 : CN100582385C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程卫国龚丽飞郭军辉何辅友朱友群

申请人 : 程卫国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墙面挡土块,该挡土块为适合种植植物的混凝土砌块,挡土块块体具有底板、侧面板,块体侧面呈“船体”型,块体顶面呈“T”型,块体分为前部、后部。后部为一回填带,该回填带可回填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从而在墙后反滤层内形成一植物生长通道,为植物根系发育生长提供较好的环境,从而使得干垒砌块加筋挡土墙在市政、水利、道路等工程应用中,植物在面层结构的成活率大为提高,墙面绿化效果更为突出。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种植植物的墙面挡土块,多个挡土块层层垒叠形成与地面 垂直的墙面,该挡土块具有底板和侧面板,底板前端向上弯曲,侧面 板直立于底板上形成具有内部空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空腔内部填 充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空腔由分为回填腔和回填带两部分,回填腔 用于种植植物,回填带用于为植物根系提供生长通道,挡土块的整体 从侧面看呈船形,水平面呈T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挡土块的两侧面板 顶面上设置凹槽,底板下表面设置凸缘,凹槽与上层挡土块底板上的 凸缘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土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挡土块上设置有多 个凹槽和凸缘,以此增强上下相邻层块体间的嵌固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带延伸至墙后 回填土层内,与墙后回填土层部分连通,使得植物根系到达土壤,所 述回填带的端面为平底U型断面或凹底U型断面。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挡土块,其特征在于,挡土墙同层块体间 通过加筋棒加固连接,使得一块体同时受到上下、左右相邻周边块体 对所述块体的限制,从而提高整个墙面的整体稳定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土块,其特征在于,凹槽的宽度大于与之配 合的凸缘宽度,凹槽与凸缘之间的剩余空间内放置所述加筋棒,所述 加筋棒为钢筋材料或其他具有一定强度的棒体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挡土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筋棒上绕卷加 筋材料,并一同卡固在凹槽与凸缘之间的剩余空间内。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面挡土块,尤其是一种可种植植物的挡土块。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干垒挡土墙砌块砌筑的加筋挡土墙在国内开始得到广泛 使用,其优点明显,施工方式简捷,工程造价低廉,同时具有一定的生 态景观效果,所以在景观园林等工程中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干垒砌块构筑加筋挡墙面板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应用:不同砌块外形 的特点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的自然地形条件;不同砌块表面的装饰工艺 能够很好地与周围的各种生态以及人文环境相融合。通过砌块块体上特 殊空腔的设置可以用来回填骨料或土体,在增加墙体结构稳定性的同时, 可在挡墙面层结构上种植各类植物以提高绿化度和可观赏性,使得这种 结构形式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更具景观性和人文内涵,体现出其特有 的亲和力和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力。
目前,植生砌块加筋挡土墙通常采用上下层错位的形式形成台阶式 墙面结构来种植植物,因此对墙后空间要求比较大;或采用砌块前表面 凸出空腔体来提供种植空间,但要求块体大小适于人工搬运和施工作业 的前提下,块体的整体尺寸已经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凸出空腔体的空 间或块体自身所能提供的种植空间就十分有限,同时挡墙易受到破坏而 影响墙面效果和植物的生长。并且其墙后反滤层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植 物今后的生长,影响墙体面层结构内植物成活率。因此,有必要改进砌 块墙面体植生空腔系统的构造形式来避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植物的 墙面挡土块,以改进挡土墙墙面结构中植生空腔系统的分布形式,在满 足植物所需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前提下,使砌块体垒置的挡土墙更具 实用性、适应性、生态景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种植植物的墙面挡土块,多个 挡土块层层垒叠可形成与地面垂直的墙面,该挡土块具有底板和侧面板, 底板前端向上弯曲,侧面板直立于底板上形成具有内部空腔的结构,其 特征在于,空腔内部填充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空腔由分为回填腔和回 填带两部分,回填腔用于种植植物,回填带用于为植物根系提供生长通 道,挡土块的整体从侧面看呈“船”型,水平面呈T型。
进一步,每个挡土块的两侧面板顶面上设置凹槽,底板下表面设置 凸缘,凹槽与上层挡土块底板上的凸缘配合连接。
进一步,每个挡土块上可设置多个凹槽和凸缘,以此增强上下相邻 层块体间的嵌固作用。
进一步,所述回填带延伸至墙后回填土层内,与墙后回填土层连通, 使得植物根系可到达土层,所述回填带的横截面可为平底U型断面,亦 可为凹底U型断面。
进一步,挡土墙同层左右块体间可通过加筋棒加固连接,使得一块 体同时受到上下、左右相邻周边块体对所述块体的限制,从而可提高整 个墙面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凹槽的宽度大于与之配合的凸缘宽度,凹槽与凸缘之间的 剩余空间内放置所述加筋棒。所述加筋棒可为钢筋材料或其他具有一定 强度的棒体材料。
进一步,在加筋棒上绕卷加筋材料,并一同卡固在凹槽与凸缘之间 的剩余空间内。
本发明挡土块从结构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结构为这种块体上种植 的植物提供生育发展空间,一部分结构在加筋挡墙的反滤层中形成一定 的土壤带,从而为植物根系提供的向后发展的特定通道,亦使得块体更 好地嵌固在护体的表面,形成一个很好的垂直空间绿化墙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挡土块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挡土块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视图;
图4为图1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利用挡土块形成的挡土墙的示意图;
图6为加筋棒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加筋棒与加筋材料的结构图;
图8为挡土墙竖直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9为挡土墙的水平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挡土块10包括底板1、侧面板2和3以及由 底板和侧面板围成的回填腔4和回填带5(根系通道),底面板为前翘水 平板,为保证底板和侧面板的强度,其厚度为块体高度的20%-40%左 右,左右侧面板厚度为回填带宽度的25%左右。底板1的底表面上设置 有一矩形断面凸缘11和两半圆形断面的凸缘12和13,,侧面板顶面上设 置与凸缘11、12、13相对应的凹槽21、22、23,底面设有不少于两个的 凸缘,以便于块体生产后在平面上摆放,以此块体侧面板顶面上相应地 设有两个凹口,左右侧面板顶面上凹口保持在横向一直线上,形成空间 概念上的凹槽,如所述的凹槽21、22、23。回填腔4和回填带5(根系 通道)内在施工过程中可填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成份,从而所述回填 带5在挡土墙后30~50cm的反滤层内形成植物根系的生长通道,而无需 人为的设置相应的措施。
挡土块10从侧面角度(图1)呈“船”型。底板上的凸缘11、12、 13与其下层相邻挡土块顶面的凹槽21、22、23相互卡固,从而形成挡墙 面挡土块之间的连接系统。所述的凸缘与凹槽不少于两个,同时至少应 保证一凹槽内能同时嵌放横向的、具有一定长度的棒体,所述棒体可以 加固同一层挡土砌块之间的连接作用。
为保证块体在运输、搬运、施工过程中碰撞不易受损,底板1的前 表面14与侧面板顶面24以圆弧型式过渡连接。凸缘11、12、13与底板 连接部位均为一定的圆弧形式。凹槽21、22、23边缘亦为圆弧过渡,以 此防止边缘的碰撞破损。采用弧度边缘处理,亦可以有效地减小块体混 凝土边缘对加筋材料的破坏作用。
块体的两侧面板顶面上的凹槽21内放置上层块体底板上凸缘11和 加筋棒30,凹槽21宽度W21略大于凸缘11宽度W11和加筋棒30宽度 W30之和,加筋棒的截面大小要求棒体包卷加筋材料后可放置在凹槽21 剩余宽度W1内,剩余宽度等于凹槽21宽度减去凸缘11宽度,加筋棒 30的高度小于凹口21的深度d21(图4)。加筋材料的包卷层数要起到将 材料固定在砌块面层内的作用与效果。
图5为挡土块垒置方式,上下层块体相互平行保持1/2挡土块宽度 W1的错位。由于所1/2错位垒置方式,挡土块回填带5宽度W2小于回 填腔4的宽度W1。同层相邻块体间可通过加一定长度的加筋棒连接(图 6),加筋棒不仅起到加筋材料31与块体10、10′之间的连接构件作用, 同时有效地增强挡土块10与10′之间的整体性。加筋材料31的一端环 卷在加筋棒30上(图7)。
如图8、图9所示,植物主体在挡土块回填腔内生长,根系通过回填 带向墙后生长,可扎根于墙后回填土体内,能够起到稳固墙体面层结构 的作用。墙后加筋层数与高度按实际设计要求布置,对于低于1.0m的墙 体墙后可不使用加筋材料31。回填带5贯穿反滤碎石层40,为植物根系 提供生长通道和养分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