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50952.6

文献号 : CN100588372C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赵养俊芮海荣

申请人 : 赵养俊芮海荣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即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目前国内外使用人工压迫或松紧带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按压力度的大小依靠主观感觉和肉眼观察来判断,其缺陷是止血压力过度,易发生血栓;止血压力不够就会发生出血或血肿。本发明目的是研制一种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结构是由止血束带组件与充气加压装置相连接组成,止血束带组件中有粘扣、束带、单向阀和压力气囊;充气加压装置有加压气球端连通单向阀、导管和压力表。用途是专门对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结束时对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用客观量化指标来判断和调整穿刺点压迫力度,适合不同患者使用,有效的减轻病人痛苦,延长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由止血束带组件与充气加压装置相 连接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止血束带组件是由束带(2)两端安装粘扣(4), 束带(2)中部处固定带有第一单向阀(3)和排气阀(10)的压力表(8), 该第一单向阀(3)出口端并连压力表(8)、排气阀(10)和压力气囊(1), 压力表(8)下面固定压力气囊(1)组成,其中由压力表(8)上装配第一 单向阀(3)和排气阀(10)以及压力气囊(1)相互连通组成组合压力表 (9);所述的充气加压装置是由带有第二单向阀(3)的加压气球(5)前 端连通导管(7)组成,导管(7)另一端插接连通在压力表(8)的第一单 向阀(3)入口端;共同组成一体式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是:一 体式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的充气加压装置能够用注射器(11)替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是:所 述的止血束带组件是由束带(2)两端安装粘扣(4),束带(2)中部处固 定带有第一单向阀(3)和排气阀(10)的压力表(8),该第一单向阀(3) 出口端并连压力表(8)、排气阀(10)和压力气囊(1),压力表(8)下面 固定压力气囊(1)组成;所述的充气加压装置是由带有第二单向阀(3) 的加压气球(5)前端连通导管(7)组成,该小型化结构的充气加压装置 固定在组合压力表(9)一侧的束带(2)上,导管(7)另一端直接连通在 压力表(8)的第一单向阀(3)入口端;共同组成小型化一体式血管动静 脉内瘘专用止血带。

说明书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专门对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结束时对血管动静 脉内瘘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的装置,即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

二、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2~3次/周)患者血管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内 瘘”)是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我国99%的病人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内瘘被视为 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命线”。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位于患者上肢的前臂或 上臂,是由血管移植物或自体血管组成,在每一次透析治疗结束时,患者对穿 刺损伤的“内瘘”血管选择适当方法压迫止血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外使用 人工压迫或松紧带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按压力度的大小依靠主观感觉和肉眼 观察来判断,存在如下缺陷:1、按压力度无客观量化判断指标。2、每次按压 止血力度均有差别,重复操作性差。3、每一次透析后血压的变化,依靠主观 感觉很难调整到恰当的压迫力度。4、病人主观判断力会受到初期透析治疗无 经验、老年、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小儿、自我感觉不精确(如糖尿病、偏瘫 等)、情绪好坏、以及透析治疗后出现不适等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一是止 血压力过度,致使“内瘘”血管过于狭窄或阻断,易发生血栓;二是止血压力 不够就会发生出血或血肿,最终导致“内瘘”使用寿命的缩短。

三、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存在的问题,是用客观量化指标来判断和调整穿刺点压迫力度的血管动静脉 内瘘专用止血带,适合不同患者使用,有效的减轻病人痛苦,延长血管动静脉 内瘘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由止血束带组件与充气加压装置相连接组 成,其特征是:止血束带组件有束带(2)为松紧带,其两端安装粘扣(4), 束带(2)中部固定带有单向阀(3)的压力气囊(1);充气加压装置有加压气 球(5),加压气球(5)后端连通单向阀(3),前端顺次连通组合单向阀(6)、 导管(7);另外导管(7)还连通压力表(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所述的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是:所述的止血束带组件是由 束带(2)两端安装粘扣(4),束带(2)中部1/3处下方固定带有单向阀(3) 的压力气囊(1)组成;所述的充气加压装置是由带有单向阀(3)的加压气球 (5)前端顺次连通组合单向阀(6)、导管(7)及与导管(7)并接连通的压 力表(8)组成,导管(7)另一端插接连通压力气囊(1)上的单向阀(3)入 口端;共同组成分体式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

所述的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是:所述的止血束带组件是 由束带(2)两端安装粘扣(4),束带(2)中部1/3处固定带有单向阀(3) 和排气阀(10)的压力表(8),该单向阀(3)出口端并连压力表(8)、排气 阀(10)和压力气囊(1),压力表(8)下面固定压力气囊(1)组成,其中由 压力表8上装配单向阀3和排气阀10以及压力气囊1相互连通组成组合压力 表9;所述的充气加压装置是由带有单向阀(3)的加压气球(5)前端连通导 管(7)组成,导管(7)另一端插接连通在压力表(8)的单向阀(3)入口端; 共同组成一体式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

所述的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是:一体式血管动静脉内瘘专 用止血带的充气加压装置能够用注射器(11)替代。

所述的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是:所述的止血束带组件是由 束带(2)两端安装粘扣(4),束带(2)中部1/3处固定带有单向阀(3)和 排气阀(10)的压力表(8),该单向阀(3)出口端并连压力表(8)、排气阀 (10)和压力气囊(1),压力表(8)下面固定压力气囊(1)组成;所述的充 气加压装置是由带有单向阀(3)的加压气球(5)前端连通导管(7)组成, 该小型化结构的充气加压装置固定在组合压力表(9)一侧的束带(2)上,导 管(7)另一端直接连通在压力表(8)的单向阀(3)入口端;共同组成小型 化一体式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

本发明的效果和优点:

1、利用压力表能够客观掌握、调整每一次按压止血的力度,消除了人为 主观上的种种影响因素,有效的防止了按压止血力度过大或者过小带来的不良 后果。

2、利用压力表可以做到每一次压迫止血力度保持相同,操作重复性很好, 对患者来说压迫止血的效果稳定可靠。

3、利用压力表可以很方便快捷的摸索出不同病人、不同部位、不同血压 情况下最适当的按压止血的力度,作为该病人在以后类似条件下按压止血的指 标,减少患者的痛苦。

4、单次按压止血全过程压迫力度即可以保持恒定,也可以方便的加压或 是减压。

5、在有压力装置出现意外情况下,利用本发明松紧带加压止血功能,能 够实现传统加压止血的方法。

6、临床上实用性强,结构简单,美观,操作简便,造价低廉,易于广泛 推广。

四、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技术方案展开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种技术方案的止血 束带组件在使用状态时形成环状的侧视图,图3是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充气加压 装置示意图,图4是第一种技术方案的止血束带组件与充气加压装置连接后的 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种技术方案展开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组合压力 表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充气加压装置示意图,图8是第二种 技术方案的止血束带组件与充气加压装置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普 通注射器结构示意图,图10是第三种技术方案展开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组 合压力表9中的压力气囊1,在未安装在压力表8下面时呈碗形状的立体结构 示意图,图12是组合压力表9中是自成一体的圆盘状压力气囊1立体结构示 意图,图13是组合压力表9中的压力气囊1,在未安装在压力表8下面时呈 侧壁可上下折叠的圆柱桶形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1碗状压力气囊1 安装在压力表8下面后的组合压力表9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2圆盘状压力 气囊1安装在压力表8下面,在充入少量气体后呈铁饼状的组合压力表9结构 示意图,图16是图13侧壁为可上下折叠的圆柱桶状压力气囊1安装在压力表 8下面后的组合压力表9结构示意图,图17是对应图14组合压力表9中压力 气囊1与压力表8、单向阀3、排气阀10四组件之间相互连通结构示意图。图 18是对应图15组合压力表9中压力气囊1与压力表8、单向阀3、排气阀10 四组件之间相互连通结构示意图。图19是对应图16组合压力表9中压力气囊 1与压力表8、单向阀3、排气阀10四组件之间相互连通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标号:1-压力气囊,2-束带,3-单向阀,4-粘扣,5-加压 气球,6-组合单向阀,7-导管,8-压力表,9-组合压力表,10-排气阀, 11-注射器。

五、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使用压力气囊1加压止血的基本原理:①气体局限在一定容器内 所产生的压强在各个点和各个方向均相同。②相同的压强作用在相同面积上所 产生的压力是相等的。

其次要说明目前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位于患者上肢的前臂或上臂,是由 血管移植物或自体血管组成。其特点:①自体内瘘的血管壁较薄。②内瘘血管 内血液压力较大,接近动脉压。③血流量大,约300~1200ml/min。④血管周 围组织张力低,松弛。⑤血管走行表浅。因此,“内瘘”血管穿刺后近似于动 脉血管壁的损伤。穿刺针拔出后要求压迫止血具有适当大的力度;其次血液透 析病人凝血功能较差,机体内尚有残存的抗凝剂(透析治疗中使用),要求止 血按压力度恒定并且需要持续一定时间。

参看图1,这是第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展开结构的俯视图,血管动静脉内瘘 专用止血带是由止血束带组件与充气加压装置相连接组成。这种血管动静脉内 瘘专用止血带中压力表8和压力气囊1构成分体式,故可称为分体式血管动静 脉内瘘专用止血带。

参看图2,止血束带组件是由压力气囊1、束带2、单向阀3、粘扣4组成, 束带2为松紧带,其两端安装粘扣4,束带2中部约1/3处下方固定带有单向 阀3的压力气囊1。工作原理是将压力气囊1对准穿刺点按压,确保穿刺损伤 的“内瘘”血管不出血,之后将束带2带环绕患者上肢,两端粘扣4相对粘接, 形成具有一定张力环形状。压力气囊1位于环状内侧。当向压力气囊1充气时, 在环状束带1的限制下,压力气囊1向环形内侧膨大产生压力,对患者穿刺点 局部形成一定压迫力,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单向阀3可使气体单向内流但不 外泄;保证了压力气囊1充气膨大后具有恒定的压力。如出现意外情况下,在 不使用压力气囊1时,也可利用束带2自身松紧带的特性进行压迫止血,这也 是传统的止血方法。

参看图3,是向压力气囊1内充气加压和调整压力的装置。加压装置是由 加压气球5、组合单向阀6、导管7、压力表8组成。其中加压气球5后端安 装连通单向阀3,前端安装连通组合单向阀6,组合单向阀6另一端连通导管 7和压力表8,组合单向阀6上还带有排气阀,组合单向阀6是由单向阀和排 气阀相连接组成。导管7另一端可插接压力气囊1上的单向阀3。工作原理是 当挤压加压气球5,单向阀3关闭,组合单向阀6打开,气体由导管7排出; 停止挤压加压气球5,组合单向阀6关闭,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单向阀3打开, 气体进入加压气囊5内,如此反复操作实现向压力气囊1内充气加压功能;利 用组合单向阀6上的排气阀实现排气减压功能;利用压力表8能够准确的实现 给患者定值(定量)施压止血的功能。

参看图4,当导管7与止血束带组件上单向阀3接通时(此时单向阀门3 打开)组成血管内瘘专用止血带,此时压力气囊1、压力表8通过导管7相互 导通。如上图3操作使压力气囊1内的压力不断增加,体积膨大对患者穿刺点 局部形成一定压迫力;又可以利用排气阀进行减压操作,减小对穿刺点的压迫 力。观察压力表8可以确切掌握压力气囊1内压力数值的变化。经过临床医护 判断,选择恰当的按压止血力度,对这个患者而言此时压力表8数值就可作为 本次和以后类似条件下压迫止血的压力标准值。断开导管7与“止血带”的 连接,单向阀3自动关闭,即完成加压止血操作过程。

参看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种技术解决方案展开结构的俯视图,其基本结 构和工作原理同前所述,不同点之一是:束带2更换为两条长短不一松紧带(如 同两条长短不一的表带),一端分别连接组合压力表9的两侧,另外一端分别 安装粘扣4,那么两条松紧带、组合压力表9共同构成具有与束带2相同功能 的“束带”。不同点之二是:止血束带组件中的组合压力表9,组合压力表9 是由压力表8上装配单向阀3和排气阀10以及压力气囊1相互连通组成,压 力表8和压力气囊1有机构成一体式,故可称为一体式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 血带。而图1中第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压力表8和压力气囊1构成分体式。不 同点之三是:当导管7与组合压力表9上的单向阀3插接后,组合压力表9 上的单向阀3始终关闭,只有当加压气球5内压力大于压力气囊1内的压力时, 组合压力表9上的单向阀3方能打开。

参看图6至图8,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由止血束带组件与充气加压 装置连接组成,其中止血束带组件中束带2为松紧带,其两端安装粘扣4,束 带2中部约1/3处固定组合压力表9(参见图5和图8)。组合压力表9是由单 向阀3和排气阀10固定在压力表8侧面,压力表8下面固定压力气囊1构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参见图6),即组合压力表9是由单向阀3、排气阀10、压 力表8和压力气囊1共同组成,具体说压力表8、单向阀3出口端、排气阀10、 压力气囊1之间相互连通。充气加压装置(参见图7)由加压气球5、单向阀 3、导管7相互连通有机组成。与技术方案一不同点是加压气球5只有一端安 装单向阀3,另外一端直接与导管7连接,当组合压力表9两侧松紧带上的粘 扣4相对粘接形成环状时,组合压力表9下方的压力气囊1位于环状内侧;充 气加压装置中的导管7前端插接到组合压力表9上的单向阀3入口端,就构成 了一个整体(参见图8)。

同理工作原理是单向阀3可使气体内流而不外泄,达到可以向压力气囊1 内充气加压和保持恒定内压力的目的;排气阀10可以起到排气减压的目的。 在使用血管内瘘专用止血带时,将压力气囊1对准穿刺点按压,确保穿刺损伤 的“内瘘”血管不出血,之后将组合压力表9两侧松紧带环绕患者上肢,两端 粘扣4相对粘接,形成具有一定张力环形状。挤压加压气球5,当加压气球5 的压力大于压力气囊1内的压力时,组合压力表9上的单向阀3打开,气体通 过导管7进入压力气囊1内;停止挤压加压气球5,组合压力表9上的单向阀 3关闭,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加压气球5上的单向阀3打开,气体进入加压气囊 5内,如此反复操作达到向压力气囊1不断充气加压的目的。在临床医护监测 下利用排气阀10调整力气囊1内压力(充气加压和排气减压操作可反复进行), 最终选择恰当的压迫止血力度,对于患者而言此时读取压力表8数值就是本次 和作为指导以后类似条件下压迫止血的压力标准值。断开导管7与“止血带” 的连接即完成加压止血操作全过程。如发生意外情况下,在不使用压力气囊1 时,也可利用自身松紧带的特性进行传统方法压迫止血。

参见图9,这是普通的注射器,加压装置也可以使用注射器替代。

需要说明的是:1、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止血束带组件称作“止血带”,这 样简称方便,患者易接受。2、在图4和图8中,两种技术解决方案区别:

前者图4特点是①结构简单;压力表和加压气囊是分离的。②压力气囊 1内的压力大小必须与加压装置连通方能知道;压迫止血操作初始连通,选择 恰当压力后,即断开连接。进入持续压迫止血过程后,则无法了解压力大小。 ③使用时必须用如上所说专门的加压装置;当然也可以用注射器进行打气加 压,但无法了解压力大小。④持续压迫止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段(每个患者 所需时间有差别),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减压操作,是为了观察在此时减压是 否还会渗血,减压操作时压力大小无法知晓。

后者图8特点是①结构相对复杂。②压力表和加压气囊是一体的。③使 用时如同戴手表,可以随时掌握压迫止血的压力;压迫止血过程中可以根据压 力表数值方便的进行减压操作。④可使用一般的注射器进行充气加压。⑤实际 工作中很方便。

图10是是第三种技术解决方案展开结构的俯视图,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 理同图5所述,与第二种技术解决方案(图5)不同点是充气加压装置小型化, 固定在组合压力表9一侧的松紧带上;组合压力表9上的单向阀3位置移动 90度,导管7可以始终与单向阀3连接,加压充气操作更方便。共同组成小 型化一体式血管动静脉内瘘专用止血带。

图11、图12、图13是组合压力表9中压力气囊1的三种构形。图11 是压力气囊1在与压力表8分离时呈碗状,或者称小半球状或如同圆锅状,图 12是自成一体的圆盘状压力气囊1,图13是压力气囊1在与压力表8分离时 侧壁可上下折叠的圆柱桶状。

图14、图15、图16是三种构形的压力气囊1与压力表8下面连结固定后 组合压力表9的结构。图14是碗状或圆锅状压力气囊1,其开口端(碗口) 在压力表8下面紧密连接固定后,就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腔体,也就是此时才真 正成为压力气囊1。当向压力气囊1内充气时,压力气囊1的底部下移趋于形 成碗状的同时对下面的穿刺点形成压迫力,达到按压止血目的。图15是圆盘 状自成一体、充入少量气体后的压力气囊1,位于压力表8的下面。当向压力 气囊1内充气,圆盘状压力气囊1趋向圆球形改变的同时对下面的穿刺点形成 压迫力,达到按压止血目的。图16是侧壁为上下可折叠的圆柱桶状的压力气 囊1,其开口端(桶口)在压力表8下面紧密连接固定后,就形成了一个密闭 的腔体,也就是此时才真正成为压力气囊1,当向压力气囊1内充气,圆柱桶 状压力气囊1的折叠状侧壁趋于拉展,底部趋于下移彭出,对下面的穿刺点形 成压迫力,达到按压止血目的。

图17、图18、图19是组合压力表9中压力气囊1、单向阀3、排气阀10、 压力表8等组件相互联通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压力表8的下表面。组合压力 表9中的压力表8、单向阀3、排气阀10是一个整体,如同手表有两个“表把”, 三组件在“手表内”相互连通共同开口于压力表8的下表面,之后与压力气囊 1连通;或是三组件在“手表内”不相连通,如图17是压力表8、单向阀3 出口、排气阀10均开口于“手表的下表面”,也就是“手表的下表面”有三个 口,各自分别连通压力表8、排气阀10、单向阀3。当压力气囊1的“碗口/ 桶口”扣住手表下面并紧密连接固定形成密闭的腔体,此时压力气囊1、压力 表8、单向阀3出口、排气阀10四组件(在压力气囊内)实现了相互连通。 图18是压力气囊1的气体出入口与压力表8、单向阀3出口、排气阀10并接 连通,实现四组件的相互连通。图19与图17相同方式实现四组件的相互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