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127028.7

文献号 : CN100590925C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伍必翔

申请人 : 伍必翔

摘要 :

一种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该电芯是组设于一电池罐内部,主要包括一中心棒、一极卷及二导电连结件,该电芯的导电连结件与该电池罐上的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之间,是通过一连接件作为导电连结,该连接件为一成型有弯曲结构的挠性构件,藉使该电芯与电池罐之间即使有尺寸长度的误差,也可通过该连接件的挠性缓冲而顺利完成电池的组设。

权利要求 :

1.一种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该电芯是设于一电池罐内部,并通过二连 接件与该电池罐端部的正极及负极导出端子作电性连结,其特征在于,该二连接件 为导电且成型为弯曲结构的挠性构件,该结构主要包括:一中心棒,设置于该电池罐内部;

一极卷,以至少一正极层、至少一隔离层及至少一负极层依序相迭置卷绕于该 中心棒外部所构成,该正极层一端设有一未涂布正极涂料的一正极导接区,于该负 极层相对于正极导接区的另一端侧,设有一未涂布负极涂料的一负极导接区,该正 极及负极导接区分别自该极卷的二端侧凸伸露出;

二导电连结件,各具有至少一固定栓及至少一导电压片,该导电压片设置位于 该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的外部,通过该固定栓穿过该导电压片的穿孔后固设于该中心 棒上,使该导电压片与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相紧密接触而电性结合,该导电连结件是 与该连接件先行导电连接后,该连接件再与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作电性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以二导电 压片分别设置于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的对应外部,以该固定栓依序穿设过一导电压片、 中心棒和另一导电压片后,以该二导电压片与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紧密夹设电性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中心 棒二端侧,各套设一导电套,该导电套在该导电压片压合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的各层 时,能够将被压合两面的正极或负极导接区更进一步的跨越连通。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一种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特别是指二次锂电池内部的极卷电能汇集导 出结构及电芯与电池导出端子之间的连结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此为本案发明人前所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第11/456119 号之『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专利申请案,该申请案主要在于改良传统电芯结构, 必需先成型或焊接有多数个导电柄后,再逐一焊接或连接至电池的导出端子,所衍 生的制程问题,如:焊接作业费时费工、构件结构复杂、制程困难复杂等问题。
因此,如图1所示,在该申请案中,该极卷10的正、负极层一端侧,一体设有大 面积的正极及负极导接区11、12,并于该导出端子13的中段处成型有一大面积的导 电汇集区131,该导电汇集131区是组设后位于与正极或负极导接区11、12相对应处, 再通过一束集组件14以其压片141夹设配置于正极或负极导接区11、12的外部,并通 过该压片141进行正极或负极导接区11、12与汇集区131的压合迫紧作业,使该极卷 10的正极或负极导接区11、12的各层之间相紧密贴合,并使正极或负极导接区11 12 与该汇集区131作紧密的电性接触结合(如图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二次锂电池结构中的各个构件,其规格尺寸必需被要求为 相当精确,否则若该电池罐的整体高度尺寸有所误差时,或该中心棒与该导出端子 连结后的高度尺寸有所误差时,则电芯与电池罐的组装会发生无法正确组装的问题, 例如:当电池罐的整体高度过短或电芯整体高度过长时,则电池罐盖会被电芯干涉而 无法与罐体密合地盖合组设,亦或,当电芯整体组设后的高度过短时,会导致电芯 一端可顺利与电池罐一端组设,而另端则因过短而无法与电池罐盖正确锁设的问题;
经过以上的说明可知,该发明技术虽然解决并简化电芯的导电柄导电连接工序 复杂的问题,但实务上却仍有构件必需相当精密否则无法顺利组配的缺憾,因此, 本案发明人更进一步研发出本案电芯连结结构,将电芯结构稍作调整设计,使其可 突破构件尺寸稍有长、短误差的问题,而更符合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该电芯的导电 连结件与该电池罐上的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之间,是通过一连接件作为导电连结, 该连接件为一成型有弯曲结构的绕性构件,藉使该电芯与电池罐之间即使有尺寸长 度的误差,也可通过该连接件的绕性缓冲而顺利完成电池的组设。
一种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该电芯是组设于一电池罐内部,并通过二连 接件与该电池罐端部的正极及负极导出端子作电性连结,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主要 包括:
一中心棒,设置于该电池罐内部;
一极卷,以至少一正极层、至少一隔离层及至少一负极层依序相迭置卷绕于该 中心棒外部所构成,该正极层一端设有一未涂布的一正极导接区,于该负极层相对 于正极导接区的另一端侧,设有一未涂布的一负极导接区,该正极及负极导接区分 别自该极卷的二端侧凸伸露出;
二导电连结件,各具有至少一固定栓及至少一导电压片,该导电压片设置位于 该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的外部,通过该固定栓穿过该导电压片的穿孔后固设于该中心 棒上,使该导电压片与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相紧密接触而电性结合,该连结件是与该 连接件先行导电连接后,再与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作电性连结。
所述的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该导电的连接件为一具绕性的导线。
所述的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以二导电压片分别设置于正极或负极导接 区的对应外部,以该固定栓依序穿设过一导电压片、中心棒、另一导电压片后,以 该二导电压片与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紧密夹设电性连结。
所述的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于该中心棒二端侧,各套设一导电套,该 导电套在该导电压片压合正极或负极导接区的各层时,可将被压合两面的正极或负 极导接区更进一步的跨越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该电芯的导电连结件 与该电池罐上的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之间,是通过一连接件作为导电连结,该连接 件为一成型有弯曲结构的绕性构件,使该电芯与电池罐之间即使有尺寸长度的误差, 也可通过该连接件的绕性缓冲而顺利完成电池的组设。

附图说明

图1是美国专利申请案第11/456119号的电芯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美国专利申请案第11/456119号的电芯结构结合后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极卷卷绕完成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芯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芯结构结合后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芯结构组设于电池罐内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电芯增设一导电套构件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极卷            11正极导接区
12负极导接区      13导出端子
131汇集区         14束集组件
141压片
20电池罐          21正极导出端子
22负极导出端子    30中心棒
40极卷            41正极层
411正极导接区     42隔离层
43负极层          431负极导接区
50导电连结件      51固定栓
52 52a导电压片    521 521a穿孔
60连接件          70导电套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 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配合参阅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发 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圆形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主要包括一中心棒、一极卷及二导 电连结件,该电芯是组设于一电池罐20内部,并通过导电的二连接件分别与该电池 罐端盖的正极及负极导出端子作电性连结,其中:
该中心棒30,设置于该电池罐20内部;
该极卷40,以至少一正极层41、至少一隔离层42及至少一负极层43依序相迭置 后,卷绕于该中心棒30外部所构成,该正或负极层41、43表面分别涂布有正极材料 或负极材料,而该隔离层42是设置位于正、负极层41、43之间,该正极层41一端设 有一未涂布正极涂料的一正极导接区411,于该负极层43相对于正极导接区411的另 一端侧,设有一未涂布负极涂料的一负极导接区431,且令正极及负极导接区411、 431分别自二端侧凸伸露出,俾当各层一圈圈卷绕于中心棒30的外部构成该极卷40 后,而该正极及负极导接区411、431分别自该极卷40的二端侧凸伸露出;
该导电连结件50,具有一固定栓51及二导电压片52,该导电压片52一端面设有 一穿孔521,该二导电压片52设置位于该正极或负极导接区411、431的外部相对位置, 该固定栓51可为一螺栓,依序穿过其中一导电压片52的穿孔521、中心棒30及另一导 电压片52a的穿孔521a,并通过锁设使该导电压片52固设于该中心棒30上,使该导电 压片52与极卷40的正极或负极导接区411、431相紧密接触压合而电性结合;
该连接件60,为一导电的绕性构件,一端与该极卷40上的导电压片52电性连结, 另端则与该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21、22作电性连结。
以上所述,即为本发明二次锂电池的电芯结构及构件组配关系位置,本发明进 一步将该电芯结构作一改良设计,并使该导电压片与该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之间通 过一连接件作为导电连结,且该连接件为一成型有弯曲结构的绕性构件,藉使,该 电芯与电池罐之间即使有尺寸长度的误差,也可通过该连接件的绕性缓冲而顺利完 成电池的组设;兹将其实际使用状态详细说明如下:
请复参阅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一连接件60作为该电芯 与该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21、22之间的导电连结,由于该连接件60为一绕性构件, 该连接件60本体可进行一定范围的弯曲压缩或拉伸,藉此,该电芯整体与电池罐20 之间即使有尺寸长度的误差,也可通过该连接件60的绕性缓冲,而顺利完成电池电 芯与电池罐20的组设。
值得一提者是,通过本发明结构设计,该电芯的结构组成相当精简,且该极卷 与正极或负极导出端子21、22之间的连结,是通过该导电压片52与连接件60而直接 连结,由于连结构件数量相当低且直接,本案结构有助于降低电池内阻。
值得注意的是,请参阅图7所示,其中可于该中心棒30二端侧,各套设有一导 电套70,该导电套70在该导电压片52压合正极或负极导接区411、431的各层时, 可将被压合两面的正极或负极导接区411、431更进一步的跨越连通,以增加电池进 行充、放电作业时的电流路径,并藉以进一步降低电池内部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