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162966.0

文献号 : CN100593136C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彦伟袁洪海张继华吉村刚

申请人 : 株式会社理光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供给盒,收纳记录介质;运送装置,从所述供给盒运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位于所述供给盒上方;图像形成部,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连接部件,连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和供给盒。在位于供给盒上方的运送通道中,当发生堵塞时,通过将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在保持供给盒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连接状态下,供给盒插入口全部开放,容易进行堵塞处理,不需要将供给盒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麻烦作业。

权利要求 :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供给盒,收纳记录介质;

运送装置,从所述供给盒运送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位于所述供给盒上方;

图像形成部,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连接部件,连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和供给盒;

其中,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使得所 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和供给盒不完全脱离,能使得所述供给盒的插入口全部 开放;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由上部及 下部构成,所述下部朝下方移动,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内部被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所述供给盒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本体前面朝上方,保持于大致平行且遮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的位 置。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使得所述供给盒相对图像形成装 置本体前面,位于下方,且保持大致水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所述供给盒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本体前面垂到下方,且保持大致平行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所述供给盒设有箱状部件,用于 将记录介质保持在所述供给盒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所述供给盒设有推压部件,用于 将记录介质保持在所述供给盒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负载部件,设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

移动装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时,使得该负载部件移 动;

第1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负载部件位置;

第2检测装置,检测所述供给盒位置;

控制装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时,控制使得所述负载 部件位置变化,减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重心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由上部及下部构成,所述下部由一板状部件构 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由上部及下部构成,所述下部由两板状部件以及 连接所述两板状部件的接头部构成;

所述两板状部件之中,相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位于里侧的板状 部件长度与所述供给盒插入口的高度大致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由上部及下部构成,所述下部由多部件结合构 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为双面印刷时记录介质翻转用运送通道局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是双面印刷时记录介质一面上已形成图像、仅为 在没有形成图像面上形成图像使用的运送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由弹性部件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至少局部由弹性部件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设有阻尼缓冲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设有脱离机构,能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完全脱离。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设有当运送的记录介质发生堵塞时 能容易地实行记录介质处理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计算机,数字式照相机等的图像输出装置,使用显影剂在记录介质 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向记录介质排出油墨形成 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为人们所公知。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供给盒,收纳多张记录介质。另外,这种供 给盒有的可以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
在这种型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运送装置,使得载置在所述供给盒 中的多张记录介质一张张地分离,运向运送通道。
运送装置有各种机构,例如,可以由分离辊及运送辊构成。所述分离辊从 记录介质上方对记录介质加压,利用分离垫和记录介质的摩擦力,进行分离 及供给。所述运送辊以对向的两辊夹持方式将从分离辊运送来的记录介质夹 持运送。
另外,所述型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设置可开闭的盖,用于遮覆记录 介质的运送装置。
在所述型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在运送装置内部会发生记录介质堵 塞(以下简记为“堵塞”)。
于是,打开所述盖,处理发生堵塞的记录介质。
例如在日本特许平3-101761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 了在双面打印机或复印机中拉出供给盒进行堵塞处理的结构例。
另外,在例如日本特开2000-154676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2”) 中,公开了一种进行堵塞处理的结构,设有供给机构,安装在供给盒上,能与 供给盒一起拉出,该供给机构回转自如,通过使得所述供给机构回转,处理堵 塞。
再有,在例如日本特开平9-29093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3”)中, 公开了一种盒构成体,其能在供给盒拉出方向对折。
但是,近年来,随着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即使打开盖,开口部狭,操作者 或用户难以对堵塞发生处进行处理,对堵塞处理带来了困难。
图74表示以往技术中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处理堵塞时构成图,拉出供给盒 进行堵塞处理状态,如图74所示,记录介质77的运送通道位于供给盒3上方, 在该运送通道发生堵塞场合,开口部狭,操作者或用户难以对堵塞发生处进 行处理,对堵塞处理带来了困难。图中,符号22表示翻转部,26表示记录介质 运送通道下部,28表示图像形成装置前盖。
图75表示以往技术中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处理堵塞时构成图,从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完全拉出供给盒进行堵塞处理状态,图76表示以往技术中的记录介 质供给部处理堵塞时构成图,堵塞处理结束,供给盒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本 体中状态。如图75和图76所示,操作者或用户有时使得供给盒完全脱离图像 形成装置本体,处理在该运送通道发生的堵塞。这种场合,处理堵塞结束后, 需要将该供给盒合适地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
对于操作者或用户来说,将该供给盒合适地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 很麻烦,或者若不合适地将供给盒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将会引起装 置功能受影响,或引起装置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 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地进行堵塞处理、用户不需要将供给盒设置到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中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供给盒,收纳记录介质;
运送装置,从所述供给盒运送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位于所述供给盒上方;
图像形成部,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连接部件,连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和供给盒。
(2)在(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使得所述图 像形成装置本体和供给盒不完全脱离,能使得所述供给盒的插入口全部开 放。
(3)在(1)或(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由上部及 下部构成,所述下部朝下方移动,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内部被开放。
(4)在(1)-(3)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使得所述供给盒相对图像形成装 置本体前面,位于大致平行或遮覆的位置保持着。
(5)在(1)-(3)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使得所述供给盒相对图像形成装 置本体前面,位于下方,且保持大致水平位置。
(6)在(1)-(3)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使得所述供给盒相对图像形成装 置本体前面,位于下方,且保持大致平行位置。
(7)在(1)-(6)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所述供给盒设有箱状部件,用于 将记录介质保持在所述供给盒内。
(8)在(1)-(6)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所述供给盒设有推压部件,用于 将记录介质保持在所述供给盒内。
(9)在(1)-(8)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 括:
负载部件,设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
移动装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时,使得该负载部件移 动;
第1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负载部件位置;
第2检测装置,检测所述供给盒位置;
控制装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时,控制使得所述负载 部件位置变化,减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重心变化。
(10)在(1)-(9)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由上部及下部构成,所述下部由一板状部件构 成。
(11)在(1)-(9)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由上部及下部构成,所述下部由两板状部件以及 连接所述两板状部件的接头部构成;
所述两板状部件之中,相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位于里侧的板状 部件长度与所述供给盒插入口的高度大致相同。
(12)在(1)-(9)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由上部及下部构成,所述下部由多部件结合构 成。
(13)在(1)-(12)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为双面印刷时记录介质翻转用运送通道局部。
(14)在(1)-(12)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通道是双面印刷时记录介质一面上已形成图像、仅为 在没有形成图像面上形成图像使用的运送通道。
(15)在(1)-(14)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由弹性部件构成。
(16)在(1)-(14)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至少局部由弹性部件构成。
(17)在(1)-(16)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设有阻尼缓冲器。
(18)在(1)-(17)中任一个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设有脱离机构,能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完全脱离。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位于供给盒上方的运送通道中,当发生 堵塞时,通过将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在保持供给盒与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连接状态下,供给盒插入口全部开放,容易进行堵塞处理,不需要将 供给盒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麻烦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双面印刷用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截面 图。
图2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4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5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6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7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8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9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10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1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12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13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14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15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图16表示供给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状态。
图17表示开始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纸盒。
图18表示随着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拉出,第1连杆及第2连杆回 转呈倾斜状。
图19表示随着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继续拉出,第1连杆及第2连 杆成为直线状。
图20表示连杆保持部受第1连杆及第2连杆的牵拉而移动。
图21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完全拉出,连杆保持部在挡块处停 止,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向下方移动,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 质运送通道上部与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分离,运送通道内部开放。
图22是与上述图16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23是与上述图17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24是与上述图18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25是与上述图19,图20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26是与上述图21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27是连杆保持部构成截面图。
图28是图27的立体图。
图29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状态,供给盒在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前面垂下到下方,为从侧面看的侧视图。
图30是图29的立体图。
图31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状态,供给盒在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前面呈水平状态,为从侧面看的侧视图。
图32是图31的立体图。
图33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状态,供给盒在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前面朝上方状态,为从侧面看的侧视图。
图34是图33的立体图。
图35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状态,供给盒在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前面朝上方状态,为从前面看的正面图。
图36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时,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 质运送通道下部向下方移动过程图,表示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 部向下方移动前的状态。
图37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时,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 质运送通道下部向下方移动过程图,表示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 部向下方移动结束状态。
图38表示供给盒完全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状态。
图39表示供给盒拉出大约一半,平衡用的负载部件移动状态。
图40表示供给盒几乎全部拉出,平衡用的负载部件移动状态。
图41表示负载部件构成截面图。
图42表示负载部件控制方框图。
图43表示将供给盒形成为箱状的立体图。
图44表示开始打开供给盒箱盖状态。
图45表示打开供给盒箱盖能装入记录介质的状态。
图46表示推压记录介质的状态。
图47表示不推压记录介质的状态。
图48表示运送通道下部在两个部件结合部开始折曲状态。
图49表示运送通道下部在两个部件结合部完成折曲状态。
图50表示运送通道下部往下方移动前的状态。
图51表示运送通道下部往下方移动状态。
图52表示仅仅在双面印刷时使用位于供给盒上方的运送通道,在翻转时 不使用的构成图。
图53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由连杆构成的立体图, 表示连接部件组装前的状态。
图54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由连杆构成的立体图, 表示连接部件组装后的状态。
图55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为装有阻尼缓冲器的 截面图。
图56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为装有阻尼缓冲器的 分解立体图,表示连杆和阻尼缓冲器组装前的状态。
图57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由弹性部件及非弹性 部件构成的立体图。
图58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由弹性部件及非弹性 部件构成场合,表示供给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呈平行脱离状态。
图59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仅由弹性部件构成场 合立体图。
图60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仅由弹性部件构成场 合,表示供给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呈平行脱离状态。
图61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构成组装前的状态。
图62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制动块的组装前的状态。
图63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制动块的组装后的状态。
图64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制动块的组装后的状态。
图65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制动块的组装后的状态。
图66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构 成图,表示制动块移动,处于制动状态。
图67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解除连接过程图,表示 连接状态,遮盖件遮盖连接部。
图68表示卸下遮盖件状态,连接部的销暴露。
图69表示从连接部拔出销的状态,在拔出销的状态下,供给盒和图像形 成装置本体处于可完全脱离状态。
图70表示解除连接状态。
图71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截面图。
图72表示设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架,排纸盘为直线型。
图73表示设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架,排纸盘为下垂型。
图74表示以往技术中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处理堵塞时构成图,拉出供给盒 进行堵塞处理状态。
图75表示以往技术中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处理堵塞时构成图,从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完全拉出供给盒进行堵塞处理状态。
图76表示以往技术中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处理堵塞时构成图,堵塞处理结 束,供给盒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状态。
其中,符号1-记录介质,2-记录介质载置部,3-供给盒,4-供给辊,5- 分离垫,6-运送辊,7-转印辊,8-像载置体,9-显影辊,10-光写入装置,11- 激光,12-定影装置,13-已形成图像记录介质载置部,14-翻转导向板,15- 翻转导向板,16-翻转导向板,17-运送辊,18-运送辊,19-运送辊,20-翻 转导向板,21-翻转导向板,22-翻转部,23-第1连杆,24-连杆保持部,25- 处理卡盒,26-供给盒上方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7-供给盒拉出握持部, 28-图像形成装置前盖,29-已形成图像记录介质排出口,30-供给装置,31- 显影剂,32-供给盒上方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上部,33-供给盒导向部,34-第2 连杆,35-连杆挡块,36-连杆突起部,37-供给盒上方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 部支承部,38-弹簧,39-平衡用负载部,40-平衡部,41-线性编码器,42- 光敏传感器,43-带轮,44-带轮,45-移动电机,46-移动带,47-供给盒盖, 48-把手,49-推压板,50-连杆,51-连杆,52-链节,53-充电辊,54-供给 盒连接用阻尼缓冲器,55-盖,56-盖,57-弹性部件,58-固定销,59-固定 螺钉,60-孔,61-盖,62-盖,63-销,64-齿轮,65-齿轮,66-固定螺钉,67- 突起部,68-把手,69-挡块部,70-销,71-挡圈,72-盖,73-排纸盘,74- 排纸盘,75-排纸口,76-架,77-堵塞状态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
但是,在以下本发明实施形态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相 对配置关系等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本发明所适用的 装置构成进行适当变更。
实施形态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双面印刷用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截面 图,图2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整体说明
图1所示双面印刷用图像形成装置设有一个像载置体8。在其周围,沿着 回转方向顺序配置以下各部件:使得像载置体8表面均一带电的充电辊53,根 据图像信息以激光11对像载置体8进行曝光,在像载置体8上形成静电潜像的 光写入装置10,使得显影剂31附着在静电潜像上成为显影剂像得到显像化的 显影辊9,将像载置体8上的显影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1上的转印辊7。由上述 各部分构成图像形成部。
在本实施形态中,图像形成部中除转印辊的其他部分构成处理卡盒。
所谓处理卡盒是将充电辊,显影辊中至少一个和像载置体成为一体,使 其卡盒化,该卡盒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
从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1通过由运送辊等构成的运送装置送向图像形 成部,通过转印,在记录介质1上形成未定影显影剂像。此后,通过定影装置12, 对记录介质1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再运送到记录介质载置部13。
双面印刷场合,在定影装置12在记录介质1的一面上形成图像后,记录介 质1通过翻转导向板14,15,16,20,21,运送到双面印刷运送通道。此后, 为了在没有形成图像的面上形成图像,经翻转,再次运向图像形成部。
下面,顺序说明各部分的构成。
供给部
供给部由供给盒3,供给辊4,分离垫5,第1运送辊6等构成。
供给盒3中收纳多张记录介质1,安装在装置本体内的底部。当形成图像 时,通过供给辊4及分离垫5,从供给盒3一张张地分离运送记录介质1,通过第 1运送辊6运向图像形成部。
通过设在供给部的供给电机及齿轮等驱动力传递系统(没有图示)实行 上述分离,运送。
图像形成部
像载置体8由感光体鼓构成,在铝制圆筒体的外周面上涂布光电导层,通 过法兰部件(没有图示)可回转地支承其两端。从驱动源(没有图示)传递驱动 力到所述法兰部件一方。在图1中,像载置体8朝着逆时钟方向回转。
充电辊53与像载置体8表面相接,通过电源(没有图示)施加充电偏压,使 得像载置体8表面均一带电。
光写入装置10设有多面镜(没有图示),从激光振荡单元(没有图示)发出 根据图像信号振荡的激光11,照射在该多面镜上。
从电源(没有图示)对显影辊9施加显影偏压,显影辊9一边与像载置体8 接触,一边回转。显影剂收纳在处理卡盒25内部。
从电源(没有图示)对转印辊7施加转印偏压,对像载置体8上的静电潜像 进行显影,对转印辊7施加正电压,带负电荷的显影剂被转印在记录介质1上。
定影部
在定影部12,加热辊在内部具有热源(没有图示),以所述加热辊及弹性 加压辊夹持运送记录介质1,通过施加热和压力,使得形成在记录介质1上的 未定影显影剂像得到定影。
双面图像形成动作
下面说明通过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双面图像的动作。
图3-图15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双面印刷过程。
如图3所示,通过供给辊4及分离垫5,从供给盒3使得载置的记录介质1的 位于最上面的第1张移动,运向图像形成部。
接着,如图4所示,通过光写入装置10将振荡的激光11照射在像载置体上, 形成潜像,通过显影辊9显影,通过转印辊7,显影剂31转印在记录介质1上。
如图5所示,通过定影装置12,所述被转印的显影剂31定影在记录介质1 上。
如图6所示,在记录介质1的一面上形成图像结束后,为了在没有形成图 像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图像,实行翻转动作。
如图7所示,记录介质1整体被运送到翻转部22。
如图8所示,记录介质1局部进入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中。
如图9所示,切换翻转导向板15,16,20,21,以便实行记录介质1翻转。
如图10所示,记录介质1开始进入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中。
如图11所示,记录介质1在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中被运送。
如图12所示,记录介质1的没有形成图像的面接近像载置体。
如图13所示,通过光写入装置10将振荡的激光11照射在像载置体上,形 成潜像,通过显影辊9显影,通过转印辊7,显影剂31转印在记录介质1的另一 面上。
如图14所示,通过定影装置12,所述被转印的显影剂31定影在记录介质1 上。
如图15所示,双面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1载置在记录介质载置部。
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动作
下面说明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但不完全脱离,供给盒的插 入口全部开放的动作。
如图16所示,表示供给盒3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状态。
如图17所示,表示开始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纸盒3。
如图18所示,随着供给盒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拉出,第1连杆23及第2 连杆34回转呈倾斜状。
如图19所示,随着供给盒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继续拉出,第1连杆23 及第2连杆34成为直线状。
如图20所示,连杆保持部24受第1连杆23及第2连杆34的牵拉而移动。
如图21所示,供给盒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完全拉出,连杆保持部24在挡 块35处停止,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6向下方移动,供给盒上 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上部32与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6分离,运送通道内 部开放。
图22-图26是分别与上述图16-图21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27是连杆保持部构成截面图,图28是图27的立体图。
如图27及图28所示,连杆保持部24能沿着突起导向部36移动。
图29表示供给盒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状态一实施例,供给盒3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垂下到下方,图29为从侧面看的侧视图。
图30是图29的立体图。
图31表示供给盒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状态另一实施例,供给 盒3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呈水平状态,可以通过公知技术使得供给盒3在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呈水平状态。图31为从侧面看的侧视图。
图32是图31的立体图。
图33表示供给盒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状态又一实施例,供给 盒3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朝上方状态,图33为从侧面看的侧视图。
图34是图33的立体图。
图35表示供给盒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状态,供给盒3在图像形 成装置本体前面朝上方状态,图35为从前面看的正面图。供给盒3与图像形成 装置本体保持连接状态,供给盒插入口全部开放。这样,用户或操作者能容易 地处理堵塞。
图36-图37表示供给盒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时,供给盒上方的 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6向下方移动过程图。
图36表示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6向下方移动前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通常,通过弹簧38推压下部支承部37,该下部支承部37支承记录 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6,因此,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6不向下方移动。
图37表示供给盒上方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6向下方移动结束状态。 供给盒3完全拉出,设在第1连杆23上的连杆突起部36通过下部支承部37推压 弹簧38,失去支承的记录介质运送通道下部26向下方移动。
按照上述实施形态,在位于供给盒上方的运送通道中,当发生堵塞时,通 过将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供给盒保持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连接 状态,供给盒插入口全部开放,能容易地处理堵塞。且用户或操作者不需要 实行麻烦的将供给盒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作业。
图38-图42表示根据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或供给盒安装到图 像形成装置本体中,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重心稳定,防止图像形成装置倒 下。
图38表示供给盒完全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状态,符号39表示负 载部件。
图39表示供给盒拉出大约一半,平衡用的负载部件即平衡块39移动状 态。
图40表示供给盒几乎全部拉出,平衡用的负载部件39移动状态。
图41表示负载部件构成截面图。通过光敏传感器42检测供给盒3的移动, 通过CPU计算与该移动相对应,负载部件39应在的位置,驱动电机45,通过移 动用带46使得负载部件39移动。
图42表示负载部件控制方框图,根据上述原理对负载部件进行控制。
按照上述图38-图42的实施形态,通过使得负载部件的适当移动,即使供 给盒大,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保持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状态下, 也能防止图像形成装置倒下。
图43-图47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时,不使收纳在供 给盒中的记录介质从供给盒掉出的结构。
图43表示将供给盒形成为箱状的立体图,当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 全部拉出时,不使收纳在供给盒3中的记录介质1从供给盒掉出。该图表示箱 体关闭状态。记录介质1在箱中,不会从供给盒掉出。其中,符号47表示供给 盒盖,48表示把手。
图44-图45表示将供给盒形成为箱状,装入记录介质1的过程图,当供给 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全部拉出时,不使收纳在供给盒中的记录介质从供给 盒掉出。
图44表示开始打开供给盒箱盖状态。
图45表示打开供给盒箱盖能装入记录介质1的状态。
图46-图47表示在供给盒3中设有推压板49结构立体图,当供给盒从图像 形成装置本体全部拉出时,不使收纳在供给盒中的记录介质从供给盒掉出。
图46表示推压记录介质1的状态。因此,能避免记录介质1从供给盒3掉 出。
图47表示不推压记录介质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装入或更换记录介质1。
按照上述图43-图47的实施形态,当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全部拉 出时,不使收纳在供给盒中的记录介质从供给盒掉出。
图48-图49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时,位于供给盒上 方的运送通道下部由两个部件50,51构成。
图48表示运送通道下部在两个部件结合部开始折曲状态。
图49表示运送通道下部在两个部件结合部完成折曲状态。这样,两个部 件50,51大致形成垂直,供给盒3存在的空间成为用户或操作者全部能处理的 空间。
图50-图51表示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完成时,位于供给盒上 方的运送通道下部由链节52构成。
图50表示运送通道下部往下方移动前的状态。
图51表示运送通道下部往下方移动状态。由于具有复数个链节,与一张 板材部件相比,能扩展用户或操作者处理的空间。
按照上述图48-图51的实施形态,当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全部拉 出时,位于供给盒上方的运送通道下部能平滑地向下方移动,很容易处理堵 塞。
图52表示仅仅在双面印刷时使用位于供给盒上方的运送通道,在翻转时 不使用的构成图。
采用图52所示构成的运送通道也具有上述实施形态的作用及效果。
图53-图60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构成图。
图53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由连杆构成的立体图, 表示连接部件组装前的状态。符号70表示连接部用销,71表示连接部用挡圈, 通过销70及挡圈71,连接供给盒3和第1连杆34,第1连杆34和第2连杆23,第2 连杆23和保持部24。
图54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由连杆构成的立体图, 表示连接部件组装后的状态。
图55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为装有阻尼缓冲器 (damper)54的截面图,通过在连接部设有该阻尼缓冲器,能使得供给盒停止 在任意位置,用户或操作者能更安全更容易地处理供给盒。
图56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为装有阻尼缓冲器54 的分解立体图,表示连杆和阻尼缓冲器54组装前的状态。
图57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由弹性部件及非弹性 部件构成的立体图,图中符号57为弹性部件。
图58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由弹性部件及非弹性 部件构成场合,表示供给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呈平行脱离状态。
图59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仅由弹性部件构成场 合立体图。
图60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仅由弹性部件构成场 合,表示供给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前面呈平行脱离状态。
按照上述图52-图60的实施形态,能使得供给盒平滑移动,供给盒从图像 形成装置本体拉出,插入口全部开放。
图61-图66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 的构成图。
图61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构成组装前的状态。
图62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制动块67的组装前的状态。
图63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制动块67的组装后的状态。
图64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制动块67的组装后的状态。
图65表示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制动块67的组装后的状态。
图66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能维持任意角度的构 成图,表示制动块67移动,处于制动状态。
按照上述图61-图66的实施形态,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 件能维持任意角度,提高操作性。
图67-图70表示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件解除连接过程 图。
图67表示连接状态,遮盖件72遮盖连接部。
图68表示卸下遮盖件72状态,连接部的销70暴露。
图69表示从连接部拔出销70的状态。在拔出销70的状态下,供给盒和图 像形成装置本体处于可完全脱离状态。
图70表示解除连接状态。
按照上述图67-图70的实施形态,供给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连接部 件能容易地解除连接,维修保养性良好。
实施形态2
图71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截面图,除了翻转机构 以外,与实施形态1的图1相同。
图72表示架76,其中设置图像形成装置28,排纸盘为直线型。
图73表示架76,其中设置图像形成装置28,排纸盘为下垂型。
按照上述本发明实施形态,卸下排纸盘,在位于供给盒上方的运送通道 中,发生记录介质堵塞时,通过将供给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拉出,在供给盒 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连接状态下,供给盒的插入口完全开放,能很容易地进 行堵塞处理。并且,不需要将供给盒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麻烦的设 置作业。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