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的外装结构以及采用该外装结构的图象形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127467.2

文献号 : CN100595689C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长尾裕之菊谷孝史米田和久中村泰北浦敏一万代英伸

申请人 : 夏普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用于以多个面板元件覆盖装置主体外部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中将防护面板、散热面板以及防机内飞散面板作为多个面板元件。该装置具有一框架,防护面板、散热面板以及防机内飞散面板根据装置的功能配置适当组合布置在该框架上,以覆盖该装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用于以多个面板元件覆盖装置 主体的外部,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的外装结构由组合的多个分离的 面板元件从外部覆盖,所述面板元件包括:一防护面板,具从外部覆盖所述图象形成装置的内部;

一散热面板,其将所述图象形成装置内部产生的热向外部消散; 以及一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其提供收集所述图象形成装置内部飞散 的调色剂和漂浮灰尘的功能;

其中,所述多个面板元件的外形相同并且成直线布置,其中,所 述散热面板至少设置在与所述图象形成装置的一定影单元件的一发热 部的一个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至少设置在与下 述区域相对应的位置上,该区域是产生所述图象形成装置的一图象形 成部中的一显影部的调色剂飞散的区域,或者是设置有所述图象形成 装置的用于形成图象的一处理单元的一清洁部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面板元件之间配置有适合于面板元件形态的一 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面板元件包括一鼓风机并且在与所述鼓风机对置的面板元件 壁上至少形成有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元件包括一鼓风机和一污染物收集过滤器, 并且在与所述鼓风机或所述污染物收集过滤器对置的面板元件壁上至 少形成有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机为吸气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机为排气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面板元件被配置成,使得相邻面板元件之间产生间隙,该间 隙在所述图象形成装置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流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被形成为相对于面板元件表面的法线倾斜。

9、一种图象形成装置,根据印刷请求生成图象输出,包括:一装置主体;以及

一用于覆盖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的外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

一图象形成部,其具有静电潜象载体,在该静电潜象载体上利用 显影剂形成显影剂图象;

一转印单元,用于将所述显影剂图象转印到一记录介质上;

定影单元,用于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显影剂图象定影 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一输送部,用于输送和排出其上定影有所述显影剂图象的所述记 录介质;并且,所述外装结构为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外装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 主体还包括:一电源基板,和一文件读取器;

所述散热面板元件至少设置在与从如下一组组成部分中选择的一 个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定影单元的一发热部;

所述电源基板的一散热部;

用于输送和排出已经定影有所述显影剂图象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所 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文件读取器的一光源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种 类的面板元件至少包括防护面板元件和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元件,所 述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元件至少设置在与下述区域相对应的位置上, 该区域是产生图象形成部中的显影部的调色剂飞散的区域、或者是设 置有用于形成图象的处理单元的清洁部的区域。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的外装结构以及采用这种外装结构的图象形 成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驱动组件和热源的装置的 通风和装置内部蓄积的热量的散热的外装结构,以及采用该外装结构 的图象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装置的外装结构的一个目的就是防止用户直接接触驱动组件、热 源以及其他装置内部组件,并追求装置外观的美观度及其功能的提 高。
作为一种公知的装置的外装结构,有用于文件读取器的外装结构 500,如图1和2所示,例如其中单块板形状的部件510通过螺纹件或其 他固定方法固定在装置框架(未示出)上。在图中,标记510b为用于 固定螺纹件的装接孔。
此外,当装置内部具有热源或飞散源时,在外装结构的一部分上 形成有排气口(通风孔)510c,风扇、过滤器和/或其他类似部件设置 在这里用于降低装置内部的温度,也用于收集飞散的颗粒。
例如,现有技术中有的图象形成装置中具有驱动组件和热源,例 如定影单元或类似部件,其中用于引导装置内部的冷空气的通道形成 在外部面板之间,使得装置内部的冷空气、漂浮灰尘和类似物可借助 排气机经灰尘过滤器从装置底部被一并抽吸到装置外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01-321447号公报)。
然而,当装置内部存在多个热源和飞散源时,每个源头都应被连 接到管道,以便排放和传送热并收集污染物颗粒,因此这种结构将使 得装置变大,并且由于管道的布置将使得外装结构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而作出,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装置的外装结构,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并能有效散去装置内部蓄 积起来的热,防止装置内部温度的升高,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污染物引 起的装置内部污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这种外装结构的图象形成 装置。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如上问题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和采用该外装结构 的图象形成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用于以多个面板 元件覆盖装置主体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面板元件包括不同 种类的面板元件,并且,不同种类的面板元件根据装置主体的功能配 置组合布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 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案外,装置主体的功能配置包括从装置主体内部的 热源散热的功能,或收集装置主体内部的漂浮污染物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 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案外,在装置主体和面板元件之间配置有适 合于面板元件形态的框架。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 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外,所述多个种类的面板元件至 少包括防护面板元件、散热面板元件以及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元件。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第四 方面所述的方案外,防护面板元件的外形和散热面板元件的外形相 同,散热面板元件包括鼓风机并且至少在与鼓风机对置的面板元件壁 上形成有通风孔。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第四 方面所述的方案外,防护面板元件的外形和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元件 的外形相同,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元件包括鼓风机和污染物收集过滤 器,并且至少在与鼓风机或污染物收集过滤器对置的面板元件壁上形 成有通风孔。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 第五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案外,鼓风机为吸气扇或排气扇。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 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外,多个面板元件被配置成,使 得相邻面板元件之间产生间隙,该间隙在装置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流 通。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装置的外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 第八方面所述的方案外,所述间隙被形成为相对于面板元件表面的法 线倾斜。
也就是说,所述间隙被形成为,在装置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倾斜地 建立连通,例如,包括相对于面板元件表面的法线竖直地倾斜和水平 地倾斜。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是一种图象形成装置,根据印刷请求生成图象 输出,包括:装置主体;以及用于覆盖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的外装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图象形成部,其具有静电潜象 载体,在该静电潜象载体上利用显影剂形成显影剂图象;转印单元, 用于将显影剂图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单元,用于将转印到记录 介质上的显影剂图象定影到记录介质上;以及输送部,用于输送和排 出显影剂图象定影于其上的记录介质;并且,所述外装结构为根据上 面第一至第九方面的任一项的装置的外装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了上面 第十方面所述的方案外,多个种类的面板元件至少包括防护面板元件 和散热面板元件,所述散热面板元件至少设置在与从如下一组组成部 分中选择的一个相对应的位置上:定影单元的发热部;电源基板的散 热部;用于输送和排出已经过印刷处理的记录介质的输送部;以及文 件读取器的光源部。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了上面 第十或第十一方面所述的方案外,所述多个种类的面板元件至少包括 防护面板元件和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元件,所述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 元件至少设置在与下述区域相对应的位置上,该区域是产生图象形成 部中的显影部的调色剂飞散的区域、或者是设置有用于形成图象的处 理单元的清洁部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能以简单方式构造成装置的外装结构, 还能根据装置的功能配置简单地改变外装结构的布置。
例如,将各面板元件设置成能单独拆装的面板形式,或设置成所 谓的“滑动面板”形式。具有不同功能的面板元件可以根据装置的功能 配置适当组合使用。这种布置可以有效散去装置内部蓄积起来的热, 从而防止机器内部温度升高,还可以有效消除污染物引起的机内污 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到第九方面,除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获得的共 同效果外,还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根据功能配置适当布置具有不 同功能的面板元件,能以简单方式提供从热源散热的功能,以及收集 漂浮污染物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了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获得的效 果外,还能容易地装接面板元件,从而提高作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了本发明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所 获得的效果外,还能简单布置面板,从而能提供一种普通的覆盖功能、 散热功能以及污染物收集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除了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获得的效果外, 由于能使用通用的组成部件作为不同的面板元件,还能根据功能配置 容易地变换各面板元件,所以布局容易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除了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获得的效果外, 由于能使用通用的组成部件作为不同的面板元件,还能根据功能配置 容易地变换各面板元件,所以布局容易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除了本发明第五或第六方面所获得的效 果外,能通过简单替换面板元件,来容易地实现装置内部空气的排放 以及装置外部空气向装置内部的引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除了本发明第一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所 获得的效果外,不用在面板元件上设置特殊的通风孔,只通过简单地 排列面板元件,就可以容易地构造出通风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除了本发明第八方面所获得的效果外, 从装置前面很难看到装置内部,从而使装置外观美观,同时能利用由 机器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异所导致的空气流,来提高通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能以简单方式构造装置的外装结构,还 能根据装置的处理形式,简单地改变外装结构的布置。
例如,将各面板元件设置成能单独拆装的面板形式,或设置成所 谓的“滑动面板”形式。具有不同功能的面板元件可以根据装置的功能 配置适当组合使用。这种布置可以有效散去装置内部蓄积起来的热, 从而防止机器内部温度升高,还可以有效消除污染物引起的机内污 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除了本发明第十方面所获得的效果 外,通过简单地替换面板元件就可以局部有效地从需要散热的区域散 热。因此,这种方案不用过多改变基本的外装结构,便能使外装结构 布局最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除了本发明第十或第十一方面所获得 的效果外,通过简单替换面板元件就可以局部有效地从需要收集污染 物的区域收集漂浮污染物。因此,这种方案不用过多改变基本的外装 结构,就能使外装结构布局最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装置外装结构的一个实例的形态的平面图;
图2为所述外装结构的形态的侧视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外装结构的形态的示意性 平面图;
图3B为所述外装结构的形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为构成所述外装结构的面板元件的说明图;图4A为防护面 板的形态的侧视图,图4B为散热面板的形态的侧视图,图4C为防 机内飞散面板的形态的侧视图,图4D为防护面板的形态的侧视图, 图4E为散热面板的形态的侧视图,图4F为防机内飞散面板的形态 的侧视图。
图5为构成外装结构的框架的形态的局部说明图;
图6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装结构的构成例的平面图;
图7为该外装结构的沿图6的A1-A2面的剖视图;
图8为该外装结构的沿图6的B1-B2面的剖视图;
图9为上述框架结构的变形例的局部说明图;
图10为上述外装结构形态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1为该外装结构的沿图10的C1-C2面的剖视图;
图12为该外装结构的沿图10的D1-D2面的剖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采用了外装结构的图象形成装 置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14为所述图象形成装置的主体结构的局部详视图;
图15为所述图象形成装置的电控制器构成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3-5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样式。图3A为根据本发明第 一实施例的装置的外装结构的形态的示意图,图3B为所述外装结构 的形态的侧视图。图4为构成所述外装结构的面板元件形态的说明 图,图4A和4D为防护面板形态的侧视图,图4B和4E为散热面 板形态的侧视图,图4C和4F为防机内飞散面板的形态的侧视图。 图5为构成所述外装结构的框架形态的局部说明图。
本实施例的主体设备的外装结构100包括多个分开的面板元件110 和框架120,如图3和4所示。外装结构100是这样一种构造,其使用多 个面板元件110覆盖主体设备的外面。该多个面板元件110基本由防护 面板111、散热面板112以及防机内飞散面板113组成。每个面板元件110 都被装接到框架120上,该框架120形成在主体设备侧。各个面板元件 110向框架120上的布置,可以通过依据主体设备的功能构成,将防护 面板111、散热面板112和防机内飞散面板113适当组合来进行。
外装结构100提供了一种覆盖功能,用于覆盖主体设备的外面,外 装结构也提供了一种从主体设备内部的热源散热的功能,以及将设备 内部的漂浮污染物收集的功能。
防护板111从外侧覆盖装置内部(主体设备)。如图3所示,每个 防护面板111在其俯视图中都是矩形形态。如图4A(图4D)和图5所示, 在防护面板111的内侧形成有两个倒U形的钩111a,它们向下弯曲突 出,并布置在水平方向的两侧。
钩111a用于将面板定位在装置上,也用于防止面板沿图中向下的 方向掉下。在防护面板111中位于各钩111a下方的位置上形成有装接孔 111b,用于接纳螺纹件130以便将面板固定到框架120(图5)上。
散热面板112用于将装置(主体设备)内部产生的热散掉。如图3 所示,散热面板112在其俯视图中与防护面板111具有一样的矩形形 态。与防护面板111一样,从散热面板112的内侧向内形成有两个向下 弯曲突出并布置在水平方向两侧的倒U形的钩112a,如图4B(图4E) 和图5所示。用于将面板固定到框架120上的螺纹件130的装接孔112b形 成在散热面板112中位于各钩112a下方的位置上。
而且,在散热面板112的面向装置内部的后侧面上,配置有平面矩 形的吸气扇114。该吸气扇114的尺寸和位置被确定成,其在散热面板 112上的投影不会超出散热面板112的周界。
而且,在散热面板112的面对吸气扇114的区域中,形成有多个用 于在面板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连通的通风孔112c。
防机内飞散面板113用于收集装置(主体设备)内部的飞散调色剂 和漂浮污染物。如图3所示,防机内飞散面板113在其俯视图中具有同 防护面板111和散热面板112一样的矩形形态。与防护面板111和散热面 板112一样,两个向下弯曲突出并布置在水平方向两侧的倒U型的钩 113a形成在防机内飞散面板113的内侧,如图4C(图4F)和图5所示。 用于将面板固定到框架120上的螺纹件130的装接孔113b形成在防机内 飞散面板113中位于各钩113a下方的位置上。
而且,在防机内飞散面板113的面对装置内部的后侧面上,配置有 平面矩形的排气扇115。该排气扇115的尺寸和位置被确定成,其在防 机内飞散面板113上的投影不会超出防机内飞散面板113的周界。在排 气方向(从机器内部到外部的方向)上,过滤器116布置在排气扇115 的上游侧,并覆盖风扇。
而且,在防机内飞散面板113的面对排气扇115的区域中,形成有 多个用于在面板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连通的通风孔113c。
各面板元件110(111,112,113)在其侧剖视图中形成为大致平 行四边形。也就是说,各面板元件11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从其侧剖视图 看形成为点对称的楔形形状。该楔形部分形成相对于面板表面倾斜的 倾斜面。在图4A到4C所示的各面板元件110中,顺沿于上边缘的倾斜面 面对着装置主体的内侧,顺沿于下边缘的倾斜面面对装置主体的外 侧。另一方面,在图4D到4F所示的各面板元件110中,顺沿于上边缘的 倾斜面面对着装置主体的外侧,顺沿于下边缘的倾斜面面对装置主体 的内侧。虽然图4A到4F的各面板元件的顺沿于上下边缘的倾斜面形成 为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但它们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
在装置主体侧,沿将被面板元件110覆盖的区域布置框架120。防 护面板111、散热面板112以及防机内飞散面板113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 适当装接到框架120上。
如图5所示,在框架120上,交替地水平并彼此大致平行地布置有 横条121和联接板122,各面板(111,112,113)的钩(111a,112a, 113a)挂在横条121上。在各联接板122的装接面板元件110的位置上形 成有多个螺纹孔122a,用于用螺纹件固定面板元件110。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当装置主体被覆盖时,如果装置内部有 热源和污染物源如调色剂、灰尘等,则可通过将防护板111、散热板112 以及防机内飞散面板113按图3所示的适当方式布置,来局部有效地冷 却装置内部,并收集污染物。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具有相同形态的防护面板111、散热面 板112以及防机内飞散面板113独立设置,所以很容易改变面板的布 局。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防护面板111、散热面板112以及防机内飞 散面板113可以定位并固定在位于装置侧的框架120上,这一结构使得 组装和更换容易进行,并有助于提高作业性。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外装结构的一个构成例。
图6为本实施例的外装结构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7为图6所 示外装结构沿A1-A2面的剖视图;图8为图6所示外装结构沿 B1-B2面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外装结构200被构造成,多个防护面板211、散热面板 212作为面板元件210被排列在装置侧的框架220上,如图6所示。
这里,本实施例中的防护面板211和散热面板212具有同上面所述 实施例中的防护面板111和散热面板112相同的外形和形态。即,这些 面板111和112分别具有钩子111a、112a和装接孔111b和112b。因此, 这里将只介绍防护面板211和散热面板212的特征形态,省略其基本形 态的介绍。
如图7所示,防护面板211在其上和下边缘211d和211e形成有倾斜 面,使得面板具有大致平行四边形的侧剖面。这些倾斜面形成为,顺 沿于上边缘211d的倾斜面面对装置的外侧,顺沿于下边缘211e的倾斜 面面对装置的内侧。顺沿于上边缘211d的倾斜面从后侧(装置内侧) 向前侧(装置外侧)向下倾斜,相对于面板表面形成倾斜角度θa~θc。 防护面板211形成为,一块面板的顺沿于上边缘211d的倾斜部分与另一 块相邻面板的顺沿于下边缘211e的倾斜部分重合(θa=θb=θc)。也就 是说,防护面板211的上边缘部分211d和下边缘部分211e具有点对称的 表面。虽然图7的侧剖视图中,上边缘部分211d和下边缘部分211e形成 为彼此不是点对称的,但它们也可以形成为点对称的(如图4所示)。
如图8所示,防护面板211在其两侧边缘211f和211g都形成有倾斜 面,使得面板的水平剖面呈大致平行四边形。这些倾斜面形成为,沿 侧边缘211f的倾斜面面对装置的内侧,沿另一侧边缘211g的倾斜面面对 装置的外侧。沿侧边缘211g的倾斜面相对于面板表面形成倾斜角度 θd~θe。防护面板211形成为,使得一块面板的顺沿于侧边缘211f的倾 斜部分与另一块相邻面板的顺沿于侧边缘211g的倾斜部分重合 (θd=θe)。也就是说,防护面板211的侧边缘部分211f和211g具有点 对称的表面。虽然图8中的侧边缘部分211f和211g的水平截面形成为彼 此不是点对称的,但它们也可以形成为点对称的(如图4所示)。
这些相邻的防护面板211彼此重合,使得在一块面板的上边缘部分 211d和另一块相邻面板的下边缘部分211e之间、以及一块面板的侧边 缘部分211f另一块相邻面板的侧边缘部分211g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 D0。即,相邻防护面板211之间形成的这些间隙D0确保装置内侧和外侧 之间的通风。
这里,在该实施例中,倾斜角度θa~θe设定为相同,但也可以设 定成这些倾斜角度是不同的,因此根据面板的位置,间隙D0的尺寸也 是不同的。通过将各面板的侧边缘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不同的,还能将 由间隙D0限定的通风通道形成为锥形。
而且,沿外装结构200的边界排列的防护面板211形成为,它们的 对应于边界的端部具有矩形截面。这将使得外装结构200的外表美观。
由于散热面板212与上面介绍的防护面板211具有相同的外表形 态,因此只介绍其特征形态,而省略其外表形态。
如图6-8所示,散热面板212形成为,它的邻接防护面板211的下端 部分212e和一侧部分212f形成为楔形形状,相对于面板表面从内部向外 部倾斜,同时顺沿于外装结构200的边界的上端部分212d和另一侧部分 212g形成为具有矩形截面,而不是楔形截面。这将使得外装结构200的 外表美观。
一平面矩形吸气扇214布置在散热面板212的面对机器内部的后 侧,如图7和8所示。该吸气扇214的尺寸和位置确定成,其在散热面板 212上的投影不会超出散热面板212的周界。
而且,在散热面板212的与吸气扇214对置的区域中,形成有多个 用于在面板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连通的通风孔212c。散热面板212布置 在与热源215对置的位置上,其中热源215布置在装置内部,使得吸气 扇214可以通过通风孔212c从装置外部吸入外部空气,并将该空气送到 热源215,由此借助空气冷却热源215。
附图中的参考标记224为一开孔,其与散热面板212对置地形成, 另一标记225也是一开孔,其与防护面板211对置地形成。
这里,在将吸气扇214装接到散热面板212上时,可以在它们之间 设置过滤器(未示出)。这种布置可以防止灰尘和漂浮颗粒被带入装 置中。
框架220沿将被覆盖的区域布置在装置侧,基本具有同上述实施例 一样的形态。该框架220被构造成,防护面板211、散热面板212以及防 机内飞散面板213能适当地装接到其上。
根据上面那样构造成的该实施例,除了具有前述实施例的功能和 效果外,防护面板211和散热面板212形成为,它们的边缘与相邻面板 的边缘邻接,特别是,防护面板211的上边缘211d和下边缘211e及两侧 边缘211f和211g、以及散热面板212的下边缘212e和一侧边缘212f形成 为楔形形态,以便相对于面板表面从内部侧向外部侧向下或向后倾 斜,这样,能通过相邻面板之间的倾斜面所限定的间隙D0,在装置的 内部和外部之间实现良好的通风,并使装置的外观美观,从前面遮蔽 装置内部。
这里,该实施例的框架220和前述实施例的框架120一样由横条和 联接板构成,但本发明的框架并不仅限于此。该实施例的变形实例将 在下面介绍。
图9为上述框架结构的变形例的局部说明图。
在该变形实例中,框架320形成为由竖直框架条321和水平框架条 322组成的格子状形态,如图9所示。竖直框架条321和水平框架条322 根据所要布置的面板元件310的形状以合适的节距排列,以便面板元件 可以被装接到其上。
竖直框架条321上形成有装接孔321b和螺纹孔321a,其中与前述实 施例和构成例中的面板元件同样地形成的钩子(未示出)可悬挂在该 装接孔中,螺纹孔用于固定面板元件310的螺纹件(未示出)。
根据面板元件310的形态和固定位置,适当形成螺纹孔321a和装接 孔321b,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孔可形成在水平框架条322上,而并不限 于竖直框架条321上,这取决于框架320的形态。
附图中的参考标记323为开孔。
而且,本发明的面板元件的形态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和构成例。下 面将介绍上述构成例的变形例。
图10为本发明的外装结构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1为图10 所示外装结构沿C1-C2面的剖视图;图12为图10所示外装结构沿 D1-D2面的剖视图。
如图10到12所示,该变形实例被构造成,多块防护面板411和散热 面板412作为构成外装结构400的面板元件410排列在位于装置侧的框 架420(图11)上。在该变形例中,防护面板411和散热面板412的彼此 重合的边缘形成为具有大致L形的阶梯形态。
特别地,防护面板411被构造成,上边缘411d形成为具有大致L形 截面的阶梯形态,如图11所示,同时下边缘411e形成为允许上边缘411d 的一部分配合到其下侧。即,相邻的防护面板411被布置成,它们的外 表面彼此齐平,同时一块面板的上边缘411d和另一块面板的下边缘 411e彼此重合。
而且,防护面板411被构造成,其一侧边缘411f形成为具有大致L 形截面的阶梯形态,如图12所示,同时另一侧边缘411g形成为允许一 侧边缘411f的一部分配合到其下侧。即,相邻的防护面板411被布置成, 它们的外表面彼此齐平,同时一块面板的一侧边缘411f和另一块面板的 另一侧边缘411g彼此重合。
如图10到12所示,散热面板412被构造成,其一侧边缘412f被形成 为具有大致L形截面的阶梯形态,同时该一侧边缘412f的一部分配合到 相邻防护面板411的另一边缘411g的下侧。而且,下端412e被形成为允 许防护面板411的上边缘411d的一部分与其配合。
而且,位于外装结构400的边界的上边缘412d(图11)和另一侧边 缘412g(图12)形成为平坦的。这种结构有助于提高外装结构400的美 观度。
一平板矩形吸气扇414布置在散热面板412的面对机器内部的后 侧,如图11和12所示。布置方式与上面的实施例相同,使得吸气扇的 投影落入在面板的周界中。
而且,在散热面板412的与吸气扇414对置的区域中,形成有多个 用于在面板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连通的通风孔412c。散热面板412布置 在与热源415对置的位置上,其中热源415布置在装置内部,这样吸气 扇414可以通过通风孔412c从装置外部吸入外部空气,并将该空气送到 热源415,由此借助空气冷却热源415。
附图中的参考标记424为一开孔,其面对着散热面板412形成,另 一标记425也是一开孔,其面对着防护面板411形成。
这种结构简化了面板元件410的基本结构,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 并使组装和更换工作变得容易,从而提高了作业性。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包括转印装置10的图象形成装置1A (图13)。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采用了外装结构的图象形成装 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14为所述图象形成装置的主体结构的局 部详视图。
根据该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1A包括图象形成部14、转印装置 10、定影单元(定影机构)6、以及输送系统,对应于印刷请求产生图 象输出。作为覆盖图象形成装置主体的外部的外装结构,采用根据本 发明的装置的外装结构。
图象形成部14包括感光鼓(静电潜象载体)3,利用显影剂(调色 剂)将显影剂图象(调色剂图象)形成在感光鼓上。
转印装置10包括转印单元10A。转印单元10A包括用于输送纸张P 的转印带(转印带)103,并将显影在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到 转印带103所输送的纸张P上。
定影单元6将转印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象定影到纸张P上。
输送系统输送和排出已经过印刷处理的纸张P。
首先,结合附图介绍根据该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1A的整体结 构。
如图13和14所示,图象形成装置1A基本由主体1A1和自动文件处理 器1A2构成,所述主体1A1包括曝光单元1、显影单元2、感光鼓3、带电 器4、除电装置41、清洁单元5、定影单元6、纸张进给通路7、纸张进 给盘8、纸张输出盘9、转印装置10等。
主体1A1的顶面形成有原稿载置台21,其由透明玻璃构成,文件放 置在其上。自动文件处理器1A2布置在原稿载置台21上,使得自动文件 处理器1A2可向上枢转打开。另一方面,扫描器部22作为文件读取器布 置在原稿载置台21的下方,用于读取原稿的图象信息。
布置在扫描器部22下方的是曝光单元1、显影单元2、感光鼓3、带 电器4、除电装置41、清洁单元5、定影单元6、纸张进给通路7、纸张 输出盘9和转印装置10。而且,用于容纳纸张P的纸张进给盘8布置在这 些组件的下方。
曝光单元1根据从未图示的图象处理器输出的图象数据(印刷图象 信息)发射激光束,来照射已通过带电器4均匀带电的感光鼓3的表面。 用这种方法,曝光单元1根据图象数据在感光鼓3表面上写入并形成静 电潜象。
曝光单元1布置在扫描器部22的正下方和感光鼓3的上方。曝光单 元1包括激光扫描单元(LSUs)13a和13b,每个激光扫描单元具有激光 发射器11和反光镜12。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高速印刷运转,这里 采用了通过使用多条激光束即两条激光束来降低照射时机高速化的方 法。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扫描单元(LSUs)13a和13b用作曝光 单元1,但也可以使用发光元件的阵列,例如EL或LED写头。
感光鼓3具有圆筒形状,并被布置在曝光单元1的下方,如图14所 示。感光鼓3被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以沿预定方向(图中 箭头A的方向)转动。沿该感光鼓3的圆周面,从图象转印结束的位置 开始,向感光鼓的转动方向下游依次布置有纸张分离爪31、清洁单元 5、用作电场发生器的带电器4、显影单元2以及除电装置41。
纸张分离爪31设置成,通过螺线管32接触和离开感光鼓3的外周 面。当该纸张分离爪31接触感光鼓3的外周面时,该纸张分离爪起到将 附着在感光鼓3表面的纸张P分离的作用。
作为纸张分离爪31的驱动装置,可以采用驱动马达等代替螺线管 32,也可选择其他任何一种驱动装置。
显影单元2利用黑色调色剂将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象显象 化。显影单元2在感光鼓转动方向(沿图中箭头A的方向)上布置在带 电器4下游,并且大致水平地布置在感光鼓3的侧面(图中右侧)。套 准调节辊15设置在显影单元2的下方。
套准调节辊15由未图示的驱动器和控制器运转和控制,以便将从 纸张进给盘8(图13)供给来的纸张P输送到感光鼓3和转印带103之间, 并将纸张P的前端与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象对准。
带电器4是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带上预定电位的带电装置。带电 器4布置在感光鼓3的上方,靠近感光鼓的外周面。
这里,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放电型的带电器4,但是也可以使用接 触辊型或电刷型的带电器。
除电装置41是为了使感光鼓3表面上的调色剂图象容易转印到纸 张P上而降低感光鼓3表面电位的转印前除电部。除电装置41在感光鼓 转动方向上布置在显影单元2的下游侧,位于感光鼓3的下方并靠近感 光鼓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例中,除电装置41被构造成使用除电电极,但是除电灯 或其他任何用于除电的方法都可以代替除电电极。
清洁单元5在显影和图象转印后,移除和收集残留在感光鼓3表面 上的调色剂。清洁单元5大致水平地设置在感光鼓3的侧面(图中左 侧),隔着感光鼓3位于与显影单元2大致对置的一侧。
如上所述,感光鼓3上的显象化静电图象被转印到纸张P上,其中 转印装置10向该纸张P施加极性与静电图象的极性相反的电场。
例如,当静电图象具有负(-)电时,转印装置10所施加的极性应 该为正(+)。
转印装置10构成为转印带的形式。如图14所示,转印装置10包括 转印单元10A,其中具有预定电阻值(在该实施例中为1×109到 1×1013Ω)的转印带103缠绕并张紧在驱动辊101、从动辊102以及其他 辊上。转印装置10位于感光鼓3的下方,并且转印带103的表面与感光 鼓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相接触。该转印带103输送纸张P,并同时将纸张 压在感光鼓3上。
具有不同于驱动辊101和从动辊102的导电性、并能施加转印电场 的弹性导电辊105布置在接触点104上,在该接触点上转印带103与感光 鼓3接触。
弹性导电辊105由软质材料如弹性橡胶、发泡树脂等组成。由于弹 性导电辊105的弹性允许感光鼓3和转印带103彼此以预定宽度(称之为 转印辊隙)进行面接触,而不是线接触,所以有助于提高被输送纸张P 的转印效率。
而且,在转印带103的内侧设置有除电辊106,该除电辊106在纸张 输送方向上位于转印带103的转印区域的下游侧。除电辊106除去在纸 张被输送过转印区域时施加的电场,从而实现纸张P向随后阶段的顺利 输送。
在转印装置10中还包括清洁单元107和多个除电装置108。清洁单 元107移除转印带103上残留的调色剂所产生的灰尘。除电装置108对转 印带103进行除电。除电装置108的除电可以通过经装置将转印带接地 来进行,或者通过主动向转印带施加极性与转印带的转印电场极性相 反的电来实现。
带有被转印装置10转印的静电图象(未定影的调色剂)的纸张P被 输送到定影单元6,在这里纸张被加压并加热以熔化未定影的调色剂从 而将调色剂定影到纸张P上。
如图14所示,定影单元6包括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当纸张P被夹 持在这些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之间时,随着加热辊6a的转动,纸张P经 过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之间的同时被加热和加压。在该过程中,转印 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象被熔化并定影在纸张上。
用于输送纸张P的输送辊16在纸张输送方向上被设置在定影单元6 的下游侧。
加热辊6a包括纸张分离爪611、辊表面温度检测器(热敏电阻器) 612以及辊表面清洁部件613,它们都布置在加热辊6a的外周。热源614 设置在加热辊6a的内周,用于将辊表面加热到预定温度(设定定影温 度:大约160到200℃)。
加压辊6b的外周设置有加压部件621,加压部件按压加压辊6b的两 端,使得加压辊6b以预定压力抵靠加热辊6a。与加热辊6a的外周同样, 在加压辊6b的外周也设置有纸张分离爪622和辊表面清洁部件623。
如图14所示,在该定影单元6中,被输送的纸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 剂在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之间的加压接触区(所谓的定影辊隙部)600 被加热辊6a加热熔化,从而利用由来自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的压接力 产生的向纸张P上锚固的效果,未定影调色剂被定影到纸张P上。
纸张进给盘8(图13)可以容纳一叠片材(纸张),图象信息将被 输出(印刷)到这些片材上。纸张进给盘8设置在图象形成部14的下方, 图象形成部14包括曝光单元1、显影单元2、感光鼓3、带电器4、除电 装置41、清洁单元5、定影单元6等。纸张拾取辊8a设置在该纸张进给 盘8的纸张发送侧的上方位置。
该纸张拾取辊8a(图13)从储存在纸张进给盘8中的一叠纸的最上 部一页一页拾取纸张P,并向下游侧(为方便起见,纸张P的发送侧(盒 侧)称作上游侧,纸张的输送侧称作下游侧)输送纸张。即,纸张拾 取辊8a在纸张进给通路7中向套准调节辊(也称为“空转辊”)15侧输送 纸张P。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1A目的在于实现高速印刷运 转,因此在图象形成部14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纸张进给盘8,每个纸张进 给盘8都能放500-1500张标准纸张P。而且,在装置1A的侧面设置有能 大量存放多种纸张的大容量纸张进给盒81。主要用于支持尺寸不规则 纸张的印刷等的手动进给盘82设置在大容量纸张进给盒81的上方。
纸张输出盘9设置在装置的与手动进给盘81相反的一侧。作为纸张 输出盘9的替代物,也可设置这样一种系统,即用于输出纸张的后处理 机(订书机、穿孔机或完成其他任务的机器)和/或多层纸张输出盘。
纸张进给通路7位于前述感光鼓3和纸张进给盘8之间,将来自纸张 进给盘8的纸张P一页一页输送给转印装置10。在转印装置10中,调色 剂图象由感光鼓3转印到纸张上,该纸张被输送到定影单元6。定影单 元6中的带有未定影调色剂图象的纸张接着被翻转输送辊18和转回辊 19沿用于特定的处理模式的纸张进给通路和分路导向件输送。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根据本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1A的控 制系统。
图15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电控制器结构的方块 图。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1A中,由中央处理单 元(CPU)54根据预先储存在ROM(只读存储器)55中的程序,使用 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56等临时存储器执行图象读取、图象处理、 图象形成以及纸张P的输送等运转。
这里,也可使用其他的存储设备如HDD(硬盘驱动器)等代替 ROM55和RAM56。
在图象形成装置1A中,由扫描器部22获取的原稿图象信息(原稿 图象数据)、或者从其他连接到未图示的通信网络上的终端设备传输 来的原稿图象信息,经通信处理器58被输入到图象处理器57中。
图象处理器57根据前述程序将存储在存储器如RAM56等中的原稿 图象信息处理成适合印刷(向纸张上形成图象)的印刷图象信息。
该印刷图象信息被输入到图象形成部14。
图象形成部14、纸张输送部(在纸张进给通路7等中进行纸张的各 种检测和控制)、定影单元6以及排纸处理器(在排纸通路17中进行纸 张的各种检测和控制)60与驱动控制器62的相应组成部分连接。
由纸张输送部59输送来的纸张进入到印刷阶段(在图象形成部14 中进行图象信息的印刷处理),然后进入到已印刷纸张P的定影阶段(定 影单元6),并被排出到排纸部(纸张输出盘9)。
这里,纸张输送部59从套准调节前检测开关596、未图示的定影检 测开关、以及排纸检测开关等接收信号。
套准调节前检测开关596检测纸张是否到达套准调节辊15。定影检 测开关检测纸张是否到达定影单元6。排纸检测开关检测纸张是否已经 排出。
图象形成装置1A还包括运转条件设定器77。
该运转条件设定器77,在图象形成装置1A中根据用户通过控制开 关76设定的图象形成请求或图象形成条件如记录介质(纸张)的种类 等,设定图象形成和输送条件等的运转条件。
另外,在图象形成装置1A中,基于设置的运转条件,按照来自 CPU54的指令,原稿读取驱动器64、纸张输送驱动器66、翻转输送驱 动器67、印刷处理驱动器68、定影驱动器70、排纸驱动器72以及大容 量纸张进给盒(纸张进给单元)81根据存储在ROM55中的程序运转, 从而使得这些驱动器能同步运转。
原稿读取驱动器64是用于读取部(扫描器部22)的驱动致动器。
纸张输送驱动器66是用于纸张输送部59的驱动致动器,具体而 言,是用于沿上述纸张进给通路7设置的纸张拾取辊8a和套准调节辊15 的驱动马达。
翻转输送驱动器67是用于翻转输送辊18和转回辊19的驱动马达。
印刷处理驱动器68是用于图象形成部14、转印装置10等的驱动致 动器,如用于感光鼓3的驱动马达。
定影驱动器70是用于定影单元6中的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的驱动 马达。
排纸驱动器72是用于排纸处理器60等的驱动致动器,包括用于排 纸辊17等的驱动马达。
用于所有这些驱动器的驱动马达的驱动源可以是带有合适的动力 传递机构的共用的或不同的驱动马达。
而且,图象形成装置1A可以与可选配置74一起使用,可选配置74 包括后处理器(订书机、穿孔机、多层纸张输出盘、移动器等)、自 动原稿读取器(自动文件处理器1A2等)、大容量纸张进给盒81等。这 些可选配置74结合了单独的控制器74a,该控制器74a与图象形成装置 1A的控制器分开,使得通过经上述通信处理器58进行时机调整,各处 理器可与主装置同步运转。
记录介质检测部78检测纸张前端到达定影单元6或输出部的情 况。具体而言,记录介质检测部78包括输送时间计测部79a和输送时机 决定部79b。
输送时间计测部79a,从纸张在导入纸张的纸张进给通路7入口处 自套准调节辊15发送出来起,计测纸张输送的时间。
输送时机决定部79b,基于从套准调节辊15到受到控制的定影单元 6和排纸辊17之间的距离、以及纸张的输送速度,决定在纸张进给通路 7中输送纸张的时机。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介质检测部78,基于输送时机决定部79b检测 到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时机,检测纸张到达(进入)定影单元6和排纸辊 17的时机。
这种结构的图象形成装置1A的装置主体1A1的外周侧被根据图3- 5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外装结构100所覆盖。
在图象形成装置1A的外装结构100中,散热面板112布置在下述位 置上,在该位置上设置有定影单元6中的热源(发热部)614、电源基 板PS(图14和15)的散热器、输送和排出印刷处理后的纸张P的纸张进 给通路(输送器)7、以及设置在图象形成装置1A中的扫描器部(图象 读取器)22的光源部22a。
电源基板PS包括集成电路(IC)、变压器、电子零件等,根据来 自驱动控制器62和控制器74a的指令向驱动器64、66、67、68、70、72、 处理器1A2、60等提供高电压。这些集成电路、变压器、电子零件等都 属于散热部件。
防机内飞散面板(漂浮污染物收集面板元件)113设置在下述位置 上,该位置是产生来自图象形成部14中的显影单元(显影部)2的调色 剂飞散的位置,或者是设置有用于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部(处理单元) 14的清洁单元(清洁部)5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防护面板111、散热面板112以及防机内飞散面板 113彼此分开设置,这样,能通过按照图象形成部14、定影单元6、扫 描器部22、清洁单元5以及图象形成装置1A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功能配置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将防护面板111、散热面板112以及防机 内飞散面板113适当组合排列,来使用设置在装置主体1A1侧的框架120 以简单的方式构造图象形成装置1A的外装结构。而且,由于这些面板 具有相同的外表形态,因此即使由于图象形成装置1A的规格变化而引 起功能配置的改变,也很容易修改外装结构的布局。
总之,根据本实施例,能通过改变面板元件,来局部且有效地从 需要散热的区域散热,并局部地收集装置内部产生的漂浮污染物。因 此,这种结构不用过多改变基本的外装结构,便能使外装结构布局最 优化。
结果,可使图象形成装置1A避免由于热影响而发生故障,并且不 会因装置内部产生的漂浮污染物而降低所形成的图象和转印了图象的 纸张的品质,能实现高品质的图象输出。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图象形成装 置,本发明也可用于与本实施例具有不同形态的图象形成装置。而且, 使用本发明的外装结构的装置也不特别局限于此,只要该装置需要通 风和收集漂浮污染物就可使用本发明的外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