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580039191.1

文献号 : CN1010608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请川一夫

申请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对连续制造由接合部件连结两侧部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工序进行改良,使得该穿着物品的形状一致。在穿着物品(1)的制造工序中,在向机械移动方向(MD)行进的复合片材(103)上形成一对向交叉方向(CD)延伸的直线状的狭缝(121)、和分别与一对狭缝(121)相交叉的切口(133),从复合片材(103)上取下由这些狭缝(121)和切口(133)围起来的部分(136)而形成了缺口(137)。在形成缺口(137)的之前的工序中,预先将一对第一接合部件(116)安装在复合片材(136)上,使该一对第一接合部件(116)在机械移动方向(MD)上夹着缺口(137)并相面对,并在每一对第一接合部件(116)上固定接合用片(123)的第二接合构件(124),从而使接合用片(123)跨过缺口(137)地被安装在复合片材(103)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连续制造的工序,在该连续制造的工序中,使具有内表面、作为其相反面的外表面、和一对相互平行的侧缘的片材向机械移动方向行进,在其行进过程中,为了使一对上述侧缘重合并对齐而使上述片材朝与上述机械移动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重合之后,通过用朝上述交叉方向延伸的切断线将上述片材切断,从而形成在上述机械移动方向上具有规定尺寸的上述片材的断片,借助接合部件将上述断片的由上述切断线形成并沿上述交叉方向延伸的互相重合的缘的附近可剥离地相互连结起来,连续制造在上述机械移动方向上并列的、具有腰围开口和一对腿围开口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该连续制造的工序中包含下述工序:a.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连续供给具有第一面和作为该第一面相反面的第二面及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且在上述交叉方向具有规定宽度的第一片材的工序;

b.以使其第三面与上述第一面相面对的方式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连续供给具有上述第三面和作为该第三面相反面的第四面、宽度比上述第一片材宽、第三侧缘与第四侧缘朝上述机械移动方向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片材,并使上述第三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上重叠接合上述第一面而形成复合片材,从而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连续供给上述复合片材的工序;

c.在形成了上述复合片材的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二面及上述第二片材的上述第四面中的任一面上,分别在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的上述机械移动方向的两侧部分上形成第一接合部件,并使该第一接合部件处于上述第一侧缘和上述第二侧缘之间且位于靠近上述第一侧缘的位置的工序;

d.在上述复合片材上,在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分别与每个上述第一接合部件之间形成夹着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而相对的一对直线状狭缝的工序,该一对直线状狭缝越过上述第一接合部件的上述交叉方向上的两端部并沿上述交叉方向延伸、但未延伸至上述第三侧缘和上述第四侧缘;

e.将具有分别与一对上述直线状狭缝相交叉沿上述机械移动方向延伸、并可以分别相对于形成在上述两侧部分的上述第一接合部件进行装卸的一对第二接合部件的接合用片,借助各个上述第二接合部件分别相对于各个上述第一接合部件的固定来安装在上述复合片材上的工序;

f.在上述复合片材上的上述第一接合部件的上述两端部各自的附近形成分别与一对上述直线状狭缝相交叉的凹槽的工序;

g.从上述复合片材上除去在上述复合片材上至少由一对上述直线状狭缝和上述各凹槽围起来的部分,分别在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一侧缘和上述第二侧缘上分别将上述第二片材的沿着上述第三侧缘的部分和沿着上述第四侧缘的部分折叠接合在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二面侧的工序;

h.在上述工序g之后,为了使上述第一侧缘和上述第二侧缘重合并对齐,以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二面和上述第二片材的上述第四面中的未形成有上述第一接合部件的一方的面为内侧,朝上述交叉方向重叠上述复合片材的工序;

i.在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与形成有一对上述直线状狭缝的部位的每一个部位之间,将已重合的上述复合片材的靠近上述交叉方向上的上述第二侧缘的部位接合在上述接合用片上的工序;

j.在上述工序i之后,在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处切断上述复合片材和上述接合用片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片材由向上述交叉方向分离开规定尺寸并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平行地行进的第一子片材和第二子片材构成,上述第一子片材具有靠近上述交叉方向外侧的第一外侧缘和靠近上述交叉方向内侧的第一内侧缘,上述第二子片材具有靠近上述交叉方向外侧的第二外侧缘和靠近上述交叉方向内侧的第二内侧缘,由上述第一外侧缘和第二外侧缘形成了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上述第二片材跨过上述第一内侧缘和上述第二内侧缘之间并与上述第一子片材和第二子片材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上述复合片材上安装体液吸收性构件的工序,该体液吸收性构件是用透液性片覆盖体液吸收性材料的集合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上述复合片材上安装体液吸收性构件的工序,该体液吸收性构件是用透液性片覆盖体液吸收性材料的集合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拉伸状态在上述第一片材和上述第二片材之间沿上述第一侧缘安装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延伸的多条弹性构件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片材为疏水性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片材为疏水性材料。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接合部件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将一次性内裤型尿布作为一例子的内裤型穿着物品,公知有前后腰身区域的两侧缘部分由可剥离且可再使用的接合部件连结的构造。例如在WO 01/87209A1(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图9、10所示的一次性训练内裤500及其制造方法。内裤500在前腰身区域522的两侧缘部分内表面上具有第一连接部件582,而在后腰身区域524的两侧缘部分外表面具有作为第一连接部件582的配合对象的第二连接部件584。第一连接部件582使用了例如钩型的连接件,第二连接部件584使用了例如圈型的连接件。在图10的制造工序中,构成出内裤500外形的基底部件532的连续体从图中的左侧向右侧延伸。在前腰身区域522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前腰身弹性构件554,在后腰身区域524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后腰身弹性构件。在第一连接部件582被分别安装在相邻的内裤500的分界线592的两侧之后,在相邻的第一连接部件582与582之间切掉基底部件532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间隙579。在前腰身区域522的内表面上,跨过该间隙579而在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部件582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连接部件584。虽然基底部件532并未图示,但在以内表面为内侧而折叠之后,后腰身区域524的内表面与第二连接部件584接合在一起。之后,基底部件532在分界线592处被切断而成为图9的内裤500。
在图10中,基底部件532的连续体被搭载在环形带上,并从图中的左侧向右侧移动。基底部件532在真空吸引压的作用下紧贴在环形带上,但根据其紧贴的方式,当对该基底部件532作用了用使其向图中的右侧行进的张力时,隔着间隙579在机械移动方向上排列的每个前腰身区域522有时会在环形带上产生错位或歪斜,因此有时在连续制造出的各个内裤500之间会产生前腰身区域522的形状不一致的状况。可以认为与在基底部件532上未安装前腰身弹性构件554的情况相比,在基底部件532上安装有前腰身弹性构件554的情况下,由于该弹性构件554要进行收缩的影响施加在基底部件532上,因此前腰身区域522的形状变得不一致的倾向会更强。
专利文献1:WO 01/87209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训练内裤那样的用接合部件将前后腰身区域的两侧部连结起来的类型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课题在于,对该制造方法实施改进,使得即使在将用来制造该穿着物品的片材向一个方向行进时切下片材的一部分而在该片材上形成间隙,也不会使连续制造出的穿着物品的形状不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对象是上述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连续制造的工序,在该连续制造的工序中,使具有内表面、作为其相反面的外表面、和一对相互平行的侧缘的片材向机械移动方向行进,在其行进过程中,为了使一对上述侧缘重合并对齐而使上述片材朝与上述机械移动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重合之后,通过用朝上述交叉方向延伸的切断线将上述片材切断,从而形成在上述机械移动方向上具有规定尺寸的上述片材的断片,借助接合部件将上述断片的由上述切断线形成并沿上述交叉方向延伸的互相重合的缘的附近可剥离地相互连结起来,连续制造在上述机械移动方向上并列的、具有腰围开口和一对腿围开口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该连续制造的工序中包含下述工序。
在这样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中,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包括下述工序。
a.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连续供给具有第一面和作为该第一面相反面的第二面及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且在上述交叉方向具有规定宽度的第一片材的工序。
b.以使其第三面与上述第一面相面对的方式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连续供给具有上述第三面和作为该第三面相反面的第四面、宽度比上述第一片材宽、第三侧缘与第四侧缘朝上述机械移动方向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片材,并使上述第三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上重叠接合上述第一面而形成复合片材,从而向上述机械移动方向连续供给上述复合片材的工序。
c.在形成了上述复合片材的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二面及上述第二片材的上述第四面中的任一面上,分别在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的上述机械移动方向的两侧部分上形成第一接合部件,并使该第一接合部件处于上述第一侧缘和上述第二侧缘之间且位于靠近上述第一侧缘的位置的工序。
d.在上述复合片材上,在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分别与每个上述第一接合部件之间形成夹着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而相对的一对直线状狭缝的工序,该一对直线状狭缝越过上述第一接合部件的上述交叉方向上的两端部并沿上述交叉方向延伸、但未延伸至上述第三侧缘和上述第四侧缘。
e.将具有分别与一对上述直线状狭缝相交叉沿上述机械移动方向延伸、并可以分别相对于形成在上述两侧部分的上述第一接合部件进行装卸的一对第二接合部件的接合用片,借助各个上述第二接合部件分别相对于各个上述第一接合部件的固定来安装在上述复合片材上的工序。
f.在上述复合片材上的上述第一接合部件的上述两端部各自的附近形成分别与一对上述直线状狭缝相交叉的凹槽的工序。
g.从上述复合片材上除去在上述复合片材上至少由一对上述直线状狭缝和上述各凹槽围起来的部分,分别在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一侧缘和上述第二侧缘上分别将上述第二片材的沿着上述第三侧缘的部分和沿着上述第四侧缘的部分折叠接合在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二面侧的工序。
h.在上述工序g之后,为了使上述第一侧缘和上述第二侧缘重合并对齐,以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二面和上述第二片材的上述第四面中的未形成有上述第一接合部件的一方的面为内侧,朝上述交叉方向重叠上述复合片材的工序。
i.在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与形成有一对上述直线状狭缝的部位的每一个部位之间,将已重合的上述复合片材的靠近上述交叉方向上的上述第二侧缘的部位接合在上述接合用片上的工序。
j.在上述工序i之后,在预定形成上述切断线的部位处切断上述复合片材和上述接合用片的工序。
采用本发明,上述第一片材由朝上述交叉方向离开规定尺寸并沿上述机械移动方向平行地行进的第一子片材和第二子片材构成,上述第一子片材具有靠近上述交叉方向外侧的第一外侧缘和靠近上述交叉方向内侧的第一内侧缘,上述第二子片材具有靠近上述交叉方向外侧的第二外侧缘和靠近上述交叉方向内侧的第二内侧缘,由上述第一外侧缘和第二外侧缘形成了上述第一片材的上述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上述第二片材横跨上述第一内侧缘和上述第二内侧缘之间并与上述第一子片材和第二子片材叠合。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包括在上述复合片材上安装体液吸收性构件的工序。该体液吸收性构件是用透液性片覆盖体液吸收性材料的集合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包括以拉伸状态在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沿上述第一侧缘安装朝上述机械移动方向延伸的多条弹性构件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片材为疏水性材料。
采用本发明,在从沿机械移动方向行进的复合片材上取下各个由一对直线状的狭缝和与该一对狭缝相交叉的切口围起来的部分之前的工序中,由于通过将各接合用片的第二接合部件分别固定在各第一接合部件上而将接合用片安装在复合片材上,因此即使在从复合片材上取下了该被围起来的部分的状态下沿机械移动方向拉伸复合片材地使其行进,复合片材上的沿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缘的部分也不会大幅度地歪斜,而不会使连续制造出的穿着物品的形状不一致。由于在复合片材中包括宽度较宽的第二连续片,因此即使在将第一接合部件安装在第一连续片的第一侧缘附近而将第一接合部件设在非常靠近腰围开口边缘的位置时,也可以形成超出该第一接合部件的两端部而延伸的狭缝。
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可以代替第一片材而使用朝交叉方向上离开所需尺寸并朝机械移动方向平行地行进的第一子片材和第二子片材。通过使用这些片材,可以容易地分别在穿着物品的前后腰身区域上使用透气性和非透液性、强度、拉伸性、色调等不同的片材。
采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在穿着物品上设置体液吸收部。
采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通过预先以伸长状态在用于形成穿着物品第一片材的第一侧边缘附近安装沿机械移动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可以将该弹性构件用作穿着物品上的腰身弹性构件。
根据使用了疏水性的第二片材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二片材折叠在第一片材的内表面侧而使穿着物品的腰围开口的缘部内表面具有疏水性,因此不会因该缘部湿而使穿着者的腹部受凉。

附图说明

图1是内裤型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内裤型尿布的局部剖切展开图。
图3是表示图2的Ⅲ-Ⅲ线切断面的图。
图4是表示图2的Ⅳ-Ⅳ线切断面的图。
图5是表示图2的Ⅴ-Ⅴ线切断面的图。
图6是内裤型尿布的制造工序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6相同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6相同的图。
图9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内裤型穿着物品的一例子的图。
图10是图9的穿着物品的制造工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穿着物品(内裤型尿布)
16接合部件
17  接合部件
18  腰围开口
19  腿围开口
32  透液性片
101  第一片材(第一连续片)
101a  第一侧缘
101b  第二侧缘
101c  第一面(上表面)
101d  第二面(下表面)
102  第二片材(第二连续片)
102a  第三侧缘(第二连续片的第一侧缘)
102b  第四侧缘(第二连续片的第二侧缘)
102c  第三面(上表面)
102d  第四面(下表面)
103  复合片材(第一复合片)
105  弹性构件
111  部位
112  切断线(第二中心线)
116  第一接合部件
116a  端部
116b  端部
120  体液吸收性构件
121  狭缝
123  片
124  第二接合部件
131  环状切口
132  内侧部的部分
133  切口
141  中心线
301  第一子片材(第一连续子片)
301a  第一外侧缘
301b  第一内侧缘
302  第二子片材(第二连续子片)
302a  第二外侧缘
302b  第二内侧缘
MD  机械移动方向
CD  交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细节的说明如下。
图1的立体图所示的一次性内裤型尿布1是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具有身体覆盖部2和体液吸收部3。身体覆盖部2具有下裆区域8、靠近下裆区域8前方形成的前腰身区域6、和靠近下裆区域8后方形成的后腰身区域7,上述各区域6、7、8由与尿布穿着者所穿着的衣物(未图示)相面对的外表面片5、和位于外表面片5的内侧而与尿布穿着者的皮肤(未图示)相面对的内表面片4形成。分别在后腰身区域7的两侧缘12的附近,通过粘接或熔接将由与内外表面4、5另成一体的片构成的翼9在沿图中上下方向间断地排列的接合部位13处相接合。通过粘接或熔接在翼9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以商标“ベルクロ”等公知的机械接合件的圈构件16。另外,通过粘接或熔接分别在前腰身区域6的两侧缘11的附近的外表面上安装有机械接合件的钩构件17。当这些圈构件16和钩构件17叠合时,借助翼9将前腰身区域6和后腰身区域7之间分别在侧缘11、12附近可拆卸地连结起来,但在图1的右方部分和左方部分上示出了前腰身区域6和后腰身区域7的连结状态和非连结状态。当前腰身区域6和后腰身区域7在这两部分处被连结起来时,在尿布1上形成了腰围开口18和一对腿围开口19。腰身弹性构件20沿腰围开口18的围绕方向延伸,腿围弹性构件19a沿腿围开口19的围绕方向延伸。在图示例子的身体覆盖部2上,由于这些弹性构件20、19a的收缩而在腰身方向上形成了反复进行凹凸的褶皱66、67。
图2是将图1的尿布1的前后腰身区域6、7和下裆区域8展开为平面状并将其局部剖开的图,在尿布1中,解除图1的尿布1中的前后腰身区域6、7的连结,腿围弹性构件19a和腰身弹性构件20处于伸长状态,图1的褶皱66、67也消失。尿布1的宽度方向用双向箭头X表示,尿布1的前后方向用与双向箭头X垂直的双向箭头Y表示,该宽度方向X也是尿布1的腰围方向。在身体覆盖部2上,前腰身区域6的两侧缘11和11之间的尺寸稍小于后腰身区域7的两侧缘12和12(参照图1)之间的尺寸,它们的尺寸之差大致等于图1中翼9安装在后腰身区域7上的部分的尺寸W。前后腰身区域6、7具有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前端缘26和后端缘27,下裆区域8的两侧缘28以向身体覆盖部2的内方凸出的方式弯曲。身体覆盖部2上的腰身弹性构件20具有安装在前端缘26和后端缘27的附近并在两侧缘11和11之间及两侧缘12和12之间以拉伸状态延伸的、至少一条前腰身区域第一弹性构件21a及至少一条后腰身区域第一弹性构件21b。另外,腰身弹性构件20在图1中位于第一弹性构件21a、21b的下方、且位于下裆区域8的上方,并且具有在两侧缘11和11之间及两侧缘12和12之间以拉伸状态延伸的至少一条前腰身区域第二弹性构件22a及至少一条后腰身区域第二弹性构件22b。优选第一弹性构件21a、21b分别比每个第二弹性构件22a、22b更紧地勒紧尿布穿着者的腰身,因此,使用了拉伸应力分别比第二弹性构件22a、22b更高的材料。另外,在身体覆盖部2上,腿围弹性构件19a被以拉伸状态沿着下裆区域8的侧缘28进行安装。
如图2所示,体液吸收部3具有透液性表面片32、不透液里面片33和夹在这两个片32、33之间的体液吸收芯件34。内表面片32、里面片33从芯件34的周缘部伸出,该伸出的部分叠合,通过粘接或熔接互相接合起来。在该体液吸收部3的两侧缘部设有防漏阻挡件36,其优选由非透液性片构成。防漏阻挡件36在前后端缘部37、38和外侧缘部39处与表面片32相接合,而内侧缘部41不与表面片32相接合。在该内侧缘部41处以拉伸状态安装有向前后方向Y延伸的弹性构件42。这样的防漏阻挡件36形成了在表面片32上方朝宽度方向X流动的体液可以流入的袋43。在体液吸收部3上,里面片33借助热熔粘接剂(未图示)与身体覆盖部2的内表面片4相接合。
外表面片5的前端部分5a和后端部分5b在前端缘26和后端缘27处向内表面片4一侧回折而覆盖体液吸收部3的前后端部3a、3b,并与这些内表面片4和体液吸收部3相粘接。
图3是表示沿图2的Ⅲ-Ⅲ线的切断面的图。身体覆盖部2上的后腰身区域7的侧缘12的附近在与翼9叠合成合掌状的尺寸为W的部分中的部位13处与翼9相接合。在侧缘12的附近,借助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将后腰身区域第一弹性构件21b和第二弹性构件22b、间断地与内表面片4和外表面片5相接合并延伸至部位13。但是,在图3中只示出了第二弹性构件22b。翼9与侧缘12的附近牢固地接合,使得即使将其向宽度方向X拉也不会从后腰身区域7剥离。在翼9的内表面上接合了形成有圈构件16的基体片47,在该基体片47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圈45。
在这样的尿布1上,内表面片4和外表面片5可以使用无纺布或塑料薄膜。体液吸收部3的表面片32可以使用无纺布或开孔塑料薄膜,里面片33可以使用塑料薄膜。芯体材料34可以使用粉碎纸浆或强吸水性聚合物粒子。内表面片4和外表面片5优选使用疏水性片,更优选使用非透液性的疏水性片。
图4、5是表示沿图2的Ⅳ-Ⅳ线和Ⅴ-Ⅴ线的切断面的图。在身体覆盖部2上的前腰身区域6的侧缘11附近,钩构件17由基体片48和从基体片48上立起的多个钩49形成,基体片48与外表面片5的外表面接合。在图4中,身体覆盖部2的内表面片4、外表面片5和第二弹性构件22a借助热熔粘接剂51在第二弹性构件22a的长度方向上间断地相接合。在图5中,外表面片5借助热熔粘接剂51与第一弹性构件21a、腿围弹性构件19a和内表面片4在前后方向Y上间断地接合。另外,外表面片5的前端部分5a在前端缘26处被回折并借助热熔粘接剂51与内表面片4相接合。
图6是制造图1的尿布1的工序的局部图,用MD表示机械移动方向,用CD表示与MD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并将工序的一部分放大表示。在工序Ⅰ中,具有规定宽度的第一片材、即第一连续片101向机械移动方向MD行进。第一连续片101具有互相平行且向机械移动方向MD延伸的第一侧缘101a和第二侧缘101b、呈现在图中的上表面101c和作为其相反侧的面的下表面101d。另外,在第一连续片101的上表面101c上,在第一侧缘101a和第二侧缘101b的附近以拉伸状态安装有多条连续的丝线状的第一弹性构件105。在交叉方向CD上的第一侧缘101a和第二侧缘101b的中间部分上,以拉伸状态安装有形成环151的多条丝线状的第二弹性构件106。环151在机械移动方向MD上以恒定间隙间断地形成于第一片101上。
在工序Ⅱ中,使上表面102c朝上着向机械移动方向MD连续供给作为第二片材的第二连续片102,下表面102d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第一连续片101的上表面101c叠合地接合,从而形成了作为复合片材的第一复合片103。上述第二片材的宽度大于作为第一片材的第一连续片101的宽度,具有第一侧缘102a、第二侧缘102b、上表面102c和作为上表面102c的相反面的下表面102d。优选这些下表面102d和上表面101c在机械移动方向MD和交叉方向CD上间断地相接合。在第一复合片103上,在交叉方向CD上,第二连续片102的沿着第一侧缘102a和第二侧缘102b的部分201、202处于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第二侧缘101a、101b的外侧。图6的第一连续片101及第一复合片103上所表示的假想线111为向机械移动方向MD将各个环151平分的第一中心线,假想线112为将相邻的环151和环151之间的间隙平分的第二中心线。第一中心线111也是在后述的工序Ⅻ中形成切断线的部位。
在工序Ⅲ中,在第一复合片103中的第二连续片102的上表面102c上,一对钩构件116被以相对于第一中心线111对称的方式安装在第一中心线111及第一侧缘101a的附近。钩构件116成为图1、4中的钩构件17,具有第一基体片117和从第一基体片117的上表面117a立起的钩117c,在作为其上表面的相反面的下表面117b处被安装在第二连续片102上。这些第一基体片117和钩117a成为图4的基体片48和钩49。
在工序Ⅳ中,使体液吸收性构件120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未图示)与第二中心线112重合,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将体液吸收性构件120安装在第一复合片103中的第一连续片101的下表面101d上。体液吸收性构件120成为图2的体液吸收部3,但在图6中表示的是从里面片33一侧看该体液吸收部3。
在工序Ⅴ中,在第一复合片103上,在第一中心线111和钩构件116之间形成有贯穿第一复合片103并向交叉方向CD延伸的直狭缝121。狭缝121超出钩构件116的交叉方向CD上的上下两端部116a、116b地延伸,而在图6中,超出上端部116a的狭缝121甚至延伸至超出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侧缘101a的位置。但是,狭缝121并未到达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二侧缘101b和第二连续片102的第一侧缘102a。
在工序Ⅵ中,跨过第一中心线111并可分别相对于钩构件116剥离地安装圈构件122。圈构件122由具有上下表面123a、123b的基体片123,和从一对基体片123上立起的圈构件124构成,而在图6中示出了其下表面123b朝上的状态。一对圈构件124以与一对要固定它们的钩构件116之间的间隔尺寸大致相同的间隔尺寸在机械移动方向MD上分离开,各圈构件124在机械移动方向MD和交叉方向CD的尺寸大致等于或稍大于钩构件116在机械移动方向MD和交叉方向CD的尺寸。基体片123是由在机械移动方向MD和交叉方向CD上具有足以形成上述一对的圈构件124的足够的尺寸的无纺布或塑料薄膜的片形成的。图示的圈构件122被翻转成圈部124与钩构件116相面对之后,被安装在钩构件116上。
在工序Ⅶ中,在第一复合片103上,在第二连续片102的侧缘部分201上形成了大致呈U字形的切口133。切口133的U字的顶部与第二连续片102的第一侧缘102a相交叉,U字的底部与一对狭缝121相交叉,通过形成该切口133而从第一复合片103上取下了U字形片134。
在工序Ⅷ中,形成跨过第一中心线111并相对于第一中心线111对称的环状切口131。环状切口131形成为:在狭缝121的靠近第二侧缘102b的端部与一对夹着第一中心线111相对的狭缝121相交叉。将环状切口131的内侧部分作为椭圆形片132从第一复合片103上取下,并且将由一对狭缝121、环状切口131和U字形切口133围起来的部分作为细长片136取下,从而在第一复合片103上形成缺口137。但是,该缺口137已被除去了固定在第一复合片103上的圈构件122的基体片123。
在工序Ⅸ中,处于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侧缘101a外侧的第二连续片102的侧缘部分201、和处于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二侧缘101b外侧的第二连续片102的侧缘部分202沿这些第一侧缘101a和第二侧缘101b向第一连续片101的下表面101d侧回折。各侧缘部分201、202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接合在与它们重叠的第一连续片101的下表面101d上。优选的侧缘部分201、202的交叉方向CD上的宽度具有可以覆盖已被安装于下表面101d上的体液吸收性构件120的端部、即图2中的端部3a、3b的尺寸,这样的侧缘部分201、202也与端部3a、3b接合,成为图2的尿布1上的外表面片5的前端部分5a和后端部分5b。
在工序Ⅹ中,沿将第一连续片101的宽度平分的第三中心线141将第一复合片103折叠,并使得第一连续片101成为内侧,并且第一侧缘101a和第二侧缘101b相叠合。
在工序Ⅺ中,在缺口137上,由于第一连续片101与圈构件122的基体片123相面对,因此在第一中心线111的机械移动方向MD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沿交叉方向CD较长地延伸的第一接合区域142和第二接合区域143,并在各接合区域142、143上将第一连续片101和基体片123接合。这样处理过的第一复合片103在此后的工序中被称作第二复合片144。在第二复合片144上,第一接合区域142和第二接合区域143实质上具有相同的构造,第一接合区域142和第二接合区域143夹着第一中心线111而分别位于机械移动方向MD的前方和后方。在图6中,这些第一、第二接合区域142、143作为向交叉方向CD间断地排列的多个接合部位13(参照图1)的集合而示出。
在工序Ⅻ中,由形成于第一中心线111上的切断线朝机械移动方向MD将第二复合片144和基体片123切断,从而以横向排列的状态连续制造出分别独立的内裤型尿布1。
经过工序Ⅰ~Ⅻ制造出的尿布1与图1的尿布1相同。每个第一、第二连续片101、102在工序Ⅻ中被切断而成为片的断片,从而成为图1的尿布1的内表面片4和外表面片5。图6的体液吸收性构件120成为图1的体液吸收部3。在工序Ⅷ、Ⅸ等中处于第三中心线141上方的第一复合片103形成了后腰身区域7和下裆区域8的一部分,位于第三中心线141下方的第一复合片103形成了前腰身区域6和下裆区域8的一部分。钩构件116成为钩构件17,圈构件122的基体片123在第一中心线111处被切断而在第一中心线111的两侧分别形成翼9,圈构件124形成图1的圈构件16。翼9由第一、第二接合区域142、143上的接合部位13安装在后腰身区域7上。另外,在尿布1中,由第一复合片103上的狭缝121形成了图1的前腰身区域6上的侧缘11,由在第一中心线111处切断第二复合片144而形成图1的侧缘12,通过翼9将侧缘11附近和侧缘12附近可拆卸地连结起来。形成于第一复合片103上的环状切口131成为下裆区域8的侧缘28。多条第一弹性构件105形成了弹性构件21a、21b和22a、22b,弹性构件105的条数和在交叉方向CD上的相互间的间隙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另外,第二弹性构件106形成了腿围弹性构件19a,而其条数和环51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另外,在图1的尿布1上,一对翼9中的一方相对于前腰身区域6处于闭合状态,另一方处于打开状态,但在图6的尿布1中,一对翼9均处于闭合状态。
在图6的工序中,对向机械移动方向MD行进的第一复合片103施加朝向机械移动方向MD的张力。但是,在第一复合片103上形成缺口137的工序Ⅷ中,预先将圈构件122的基体片123安装在第一复合片103上,以使其跨过该缺口137而沿机械移动方向MD延伸。另外,即使在形成了缺口137之后,第二连续片102的侧缘部分201在机械移动方向MD上仍处于连续的状态。在图6的工序中,这样施加在第一复合片103上而使其向机械移动方向MD行进的张力不会被该缺口137妨碍,而可以沿第二连续片102的第一侧缘102a、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侧缘101a作用在第一复合片103的后方(图6的右方)。另外,在第一复合片103中,通过跨过缺口137地安装基体片123而抑制了弹性构件105的收缩。这样的第一复合片103可以不受形成缺口137的影响而同样地拉分别沿着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侧缘101a和第二侧缘101b的部分,尿布1的前后腰身区域6、7的形状不会松弛,另外即使是连续制造出的尿布1之间,这些两腰身区域6、7的形状也不会不一致。由于狭缝121超出钩构件116的两端部116a、116b地延伸,因此将钩构件116设在尿布1的前端缘26(参照图2)的附近而由此在两端部116a、116b中的端部116a位于极靠近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侧缘101a附近的情况下,如图示例的那样,狭缝121可以超出第一侧缘101a而延伸至第二连续片102的侧缘部分201。
另外,在图6的工序中,可以将形成U字形切口133的工序和形成环状切口131的工序的顺序倒置。体液吸收性构件120也可以在除了工序Ⅳ之外的工序安装在第一复合片103上。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6相同的图。在该图的示例中,若在工序Ⅱ中第一连续片101和第二连续片102相接合而形成第一复合片103,则在工序Ⅲ中形成相对于第一中心线111对称的环状切口131,并从第一复合片103上取下椭圆形片132。
在工序Ⅳ中,与图6的工序Ⅲ相同,将钩构件116安装在第一复合片103上。
在工序Ⅴ中,与图6的工序Ⅳ相同,体液吸收性构件120安装在第二中心线112上。
在工序Ⅵ中,与图6的工序Ⅴ相同,在第一中心线111的两侧形成了狭缝121。狭缝121超出交叉方向CD上的钩构件116的两端部116a、116b地延伸,但未到达第一复合片103上的第二连续片102的第一侧缘102a、和环状切口131。
在工序Ⅶ中,与图6的工序Ⅵ相同,每个圈构件122的一对圈构件124被可分离地固定在第一中心线111的两侧各自的钩构件116上。
在工序Ⅷ、Ⅸ中,与图6的工序Ⅶ、Ⅷ相同,形成了与狭缝121的端部相交叉的U字形切口133,也一并形成了一对作为第二U字形切口的倒立的U字形切口135,该U字形切口135的U字的底部与狭缝121的下端部相交叉、而U字的顶部与环状切口131相交叉。从第一复合片103上取下1片U字形片134a和2片倒立的U字形片134b,并且将由U字形切口133、一对狭缝121、环状切口131和一对倒立的U字形切口135围起来的部分作为细长片136被取下。取下细长片136,结果在第一复合片103上形成了缺口137。在该缺口137中除去了圈构件122的基体片123。在第一复合片103的由圆围起来的部位的放大图中表示了倒立的U字形切口135等的细节。
工序Ⅹ以后的工序与图6的工序Ⅸ相同。
在图7的工序中,与图6的工序不同,在第一复合片103上形成了环状切口131之后形成了直狭缝121。另外,与图6的工序相同,由于图7的工序的第一复合片103也同样地分别沿着第二连续片102的第一、第二侧缘102a、102b、第一连续片101第一、第二侧缘101a、101b的部分被拉伸,因此在以图7的工序制造出的尿布1之间,不会有前后腰身区域6、7的形状大幅度地歪斜而不一致这样的状况。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6相同的图。在图中示例的工序中,代替图6中的第一连续片101而使用了位于同一平面上互相平行地沿机械移动方向MD行进的第一连续子片301和第二连续子片302。第一连续子片301具有互相平行地沿机械移动方向MD延伸的第一外侧缘301a和第一内侧缘301b,第二连续子片302具有互相平行地沿机械移动方向MD延伸的第二外侧缘302a和第二内侧缘302b。第一内侧缘301b和第二内侧缘302b朝交叉方向CD上分离开距离M。第一外侧缘301a和第二外侧缘302a是相当于图6中的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侧缘101a和第二侧缘101b的部位,第一外侧缘301a和第二外侧缘302a之间的尺寸相当于第一连续片101的宽度。在第一连续子片301的上表面301c和第二连续子片302的上表面302c上,除了以朝机械移动方向拉伸的状态安装有多条丝线状的第一弹性构件105之外,还以拉伸状态分别安装有在相邻的第二中心线112相互之间呈相对于第一中心线111对称的曲线的多条丝线状的第三弹性构件303和多条丝线状的第四弹性构件304。第一弹性构件105是与图6的第一弹性构件105相同的构件,第三弹性构件303和第四弹性构件304是代替图6的第二弹性构件106的构件,在被组装到尿布1的状态下,可以协作而使尿布1的腿部紧贴在穿着者的腿围上。
图8的工序Ⅰ~Ⅻ与图6的工序Ⅰ~Ⅻ相同,但在图8的工序中,第二连续片102和体液吸收性构件120跨过第一连续子片301和第二连续子片302之间并与这两个子片301、302相接合。在尿布1上,第一连续子片301与第二连续片102一起形成了前腰身区域6,第二连续子片302与第二连续片102一起形成了后腰身区域7。尿布1的下裆区域8由第二连续片102和体液吸收性构件120形成。第一连续子片301和第二连续子片302可以使用透气性或非透液性、强度、拉伸性、色调等不同的材料而使尿布1的前后腰身区域6、7各自具有固有的性质。
在以上的图示例子中,例如,在图6中第二连续片102的宽度形成为大于第一连续片101的宽度,在图8中第二连续片102的宽度形成为大于代替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连续子片301和第二连续子片302的外侧缘301a、302a之间的宽度,但是也能以第二连续片102的宽度小于第一连续片101的宽度的形态、或第二连续片102的宽度小于第一连续子片301和第二连续子片302的外侧缘301a、302a相互间的宽度的形态来实施本发明。例如在图6中,在第一连续片101的宽度大于第二连续片102的宽度时,第一连续片101沿第二连续片102的第一、第二侧缘102a、102b回折并与第二连续片102的上表面102c相接合,这些第一、第二侧缘102a、102b形成了尿布1的前端缘36和后端缘37。另外,此时,钩构件116和圈构件122被安装在第一连续片101的下表面101d侧,体液吸收性构件120被安装在未安装钩构件116的第二连续片102的上表面102c上。
本发明可以省去在图6、7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弹性构件105和第二弹性构件106地进行实施。另外,在本发明中,在靠近第一连续片101的第一侧缘101a的弹性构件105和靠近第二侧缘101b的弹性构件105之间,弹性构件的条数和拉伸应力也可以不同。在图6、7中,相对于第三中心线141大致对称地形成的环状切口131可以代替为相对于第三中心线141非对称的环状切口131。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代替在前腰身区域6上装卸圈构件16和钩构件17,在后腰身区域7上设置钩构件17,而在从前腰身区域6向后腰身区域7延伸而形成的翼上设置圈构件16,从而相对于后腰身区域7装卸这两个构件16、17。换言之,在本发明中,如果可以在图6、7的第一复合片103中的位于第三中心线141上方的部分形成尿布1的前腰身区域6,则也可以形成后腰身区域7。另外,也可以将图示例子的圈构件16替换为钩构件,而将钩构件17替换为圈构件。另外,本发明中可以用来连结前后腰身区域6、7的接合部件并不限定为由圈构件16和钩构件17构成的机械接合件。例如也可以这样地实施本发明:将圈构件16和钩构件17中的一方替代为在前后腰身区域6、7或翼9的任一方上涂敷粘着剂而形成的粘着区域,而将另一方替代为该粘着区域可剥离地固定的目标区域。
以一次性内裤型尿布1为例说明的本发明也可以实施为失禁患者用内裤、训练内裤等内裤型穿着物品。这些穿着物品除了可以根据用途来适当地改变图示例子的体液吸收性构件120的形状之外,也可以省去使用体液吸收性构件120。
产业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可以连续制造不会出现前后腰身区域的形状歪斜、或不一致的状况的一次性穿着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