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骨架及电磁线圈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051647.2

文献号 : CN1010793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胜昌胡梅宴张磊

申请人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电磁线圈,包括由绕芯和平行设置在绕芯两端的第一锷状部和第二锷状部构成的线圈骨架、绕制在上述绕芯上的绕组、连接绕组的引线以及包封在上述绕组外周的合成树脂包封层,主要是对其线圈骨架进行了改进:第一锷状部的外缘向外突设有近似方形的板状部,该板状部上设置有电气元件,上述第二锷状部上设有槽状凹部,第一锷状部呈近似圆盘状,板状部与第一锷状部为一体结构;第二锷状部由半圆形状部和向该半圆形状部一侧突出的呈台形状的台形状部构成,该台形状部具有侧面部和端面部;槽状凹部包括设置于第二锷状部面向第一锷状部一侧的第一凹部和设置在上述侧面部上与第一凹部相连并延伸向上述端面部的第二凹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线圈骨架,由绕芯(2)和平行设置在绕芯(2)两端的第一锷状部(2a)和第二锷状部(2b)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锷状部(2a)的外缘向外突设有近似方形的板状部(2a2),上述第二锷状部(2b)上设有槽状凹部;所述的第一锷状部(2a)呈近似圆盘状,所述的板状部(2a2)与第一锷状部(2a)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锷状部(2b)由半圆形状部(2b1)和向该半圆形状部(2b1)一侧突出的呈台形状的台形状部(2b2)构成,该台形状部(2b2)具有侧面部(2b5)和端面部(2b3);所述的槽状凹部包括设置于第二锷状部(2b)面向第一锷状部(2a)一侧的第一凹部(t1)和设置在上述侧面部(2b5)上与第一凹部(t1)相连并延伸向上述端面部(2b3)的第二凹部(t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面部(2b3)上形成有宽度方向保持一定间隔的多数个槽状固定孔(2b4),且在该端面部(2b3)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与其一体的板状突起部(t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面部(2b3)与近似方形的板状部(2a2)设在同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近似方形的板状部(2a2)的前端面近旁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第一贯通孔(2a4、2a5),在所述的板状突起部(t3)上设置有第二贯通孔(t4)。

5.一种电磁线圈,包括由绕芯(2)和平行设置在绕芯(2)两端的第一锷状部(2a)和第二锷状部(2b)构成的线圈骨架、绕制在上述绕芯(2)上的绕组(3a)、连接绕组(3a)的引线(5)以及包封在上述绕组外周的合成树脂包封层,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锷状部(2a)的外缘向外突设有近似方形的板状部(2a2),该板状部(2a2)上设置有电气元件,上述第二锷状部(2b)上设有槽状凹部,上述绕组(3a)的引出线(3a1、3a2)配设在该槽状凹部内;所述的第一锷状部(2a)呈近似圆盘状,所述的板状部(2a2)与第一锷状部(2a)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锷状部(2b)由半圆形状部(2b1)和向该半圆形状部(2b1)一侧突出的呈台形状的台形状部(2b2)构成,该台形状部(2b2)具有侧面部(2b5)和端面部(2b3);所述的槽状凹部包括设置于第二锷状部(2b)面向第一锷状部(2a)一侧的第一凹部(t1)和设置在上述侧面部(2b5)上与第一凹部(t1)相连并延伸向上述端面部(2b3)的第二凹部(t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端面部(2b3)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具有一定间隔的多数个槽状固定孔(2b4),且该端面部在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一体形成有板状突起部(t3);所述引线(5)包括有绕线连接部(5c32)和固定部(5c5),固定部(5c5)插入所述槽状固定孔(2b4),绕线连接部(5c32)上连接所述绕组的引出线(3a1、3a2);所述电气元件(4)的端子(4b、4c)保持在所述的板状突起部上(t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是所述近似方形的板状部(2a2)的前端面近旁设置有第一贯通孔(2a4、2a5),所述板状突起部(t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贯通孔(t4),所述电气元件(4)的连接端子(4b、4c)插装在第一贯通孔(2a4、2a5)中,该端子的尾端插装在第二贯通孔(t4)内并将其伸出部折弯。

说明书 :

线圈骨架及电磁线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阀的电磁线圈及构成电磁线圈的线圈骨架,特别是有关电磁线圈和其所使用的电气元件的放置及绕线、引线等包封后的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0002] 用于冷冻循环的电磁控制阀、电磁螺线管或者用于冷冻循环的四通切换阀的电磁线圈,在于将电力转换为磁力变换阀的工作状态,且阀的工作状态的变换可能是极限位置的改变,如介质流通管路的开启或者关闭,也可能是一个工作状态的保持程度,如介质流通管路开启的大小。
[0003] 此种电磁线圈一般由中空的圆筒状绕芯和其两端对向平行的一对锷状部形成线圈骨架,在绕芯上的绕线部绕制绕组,绕组外周通过合成树脂包封。此种结构电磁线圈中,绕组的电线两端分别连接引线前端,连接此引线后,通过注入合成树脂或射出成型从而来包封。
[0004] 树脂密封的电磁线圈如专利文献1(特开平9-106911)中所记载的,形成绕组的电线的两端部、一对引线的前端及各自的连接部相互隔离一定距离的线圈,引线支架上形成有互相平行的槽状固定孔,引线分别插入槽状固定孔。通过固定此引线可防止由于树脂流动产生引线等的合适位置的移动,不太会出现由于上述电线的两端部、引线的前端部等的绝缘距离的接近而产生不良。
[0005] 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使用分体的槽状保持部,电磁线圈会产生大型化的倾向的同时也会出现材料成本高等问题。
[0006] 而且,专利文献1的技术方案用在电磁线圈上,没有考虑到连接绕组及引线的电气元件在电磁线圈的放置和固定。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磁线圈结构庞大等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电磁线圈,并为电磁线圈充分发挥其功用,回避电气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影响绕组等不良现象。为此,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线圈骨架,由绕芯和平行设置在绕芯两端的第一锷状部和第二锷状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锷状部的外缘向外突设有近似方形的板状部,上述第二锷状部上设有槽状凹部。
[0009] 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锷状部呈近似圆盘状,所述的板状部与第一锷状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锷状部由半圆形状部和向该半圆形状部一侧突出的呈台形状的台形状部构成,该台形状部具有侧面部和端面部;所述的槽状凹部包括设置于第二锷状部面向第一锷状部的一侧的第一凹部和设置在上述侧面部上与第一凹部相连并延伸向上述端面部的第二凹部。
[0010] 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面部上形成有宽度方向保持一定间隔的多数个槽状固定孔,且在该端面部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与其一体的板状突起部。 [0011] 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面部与近似方形的板状部设在同一方向。 [0012] 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近似方形的板状部的前端面近旁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的板状突起部上设置有第二贯通孔。
[0013] 一种电磁线圈,包括由绕芯和平行设置在绕芯两端的第一锷状部和第二锷状部构成的线圈骨架、绕制在上述绕芯上的绕组、连接绕组的引线以及包封在上述绕组外周的合成树脂包封层,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锷状部的外缘向外突设有近似方形的板状部,该板状部上设置有电气元件,上述第二锷状部上设有槽状凹部,上述绕线的引出线配设在该槽状凹部内。
[0014] 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锷状部呈近似圆盘状,所述的板状部与第一锷状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锷状部由半圆形状部和向该半圆形状部一侧突出的呈台形状的台形状部构成,该台形状部具有侧面部和端面部;所述的槽状凹部包括设置于第二锷状部面向第一锷状部的一侧的第一凹部和设置在上述侧面部上与第一凹部相连并延伸向上述端面部的第二凹部。
[0015] 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端面部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具有一定间隔的多数个槽状固定孔,且该端面部在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一体形成有板状突起部;所述引线包括有绕线连接部和固定部,固定部插入所述槽状固定孔,绕线连接部上连接所述绕线的引出线;所述电气元件的端子保持在所述的板状突起部上。
[0016] 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是所述近似方形的板状部的前端面近旁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板状突起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的电气元件具有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插装在第一贯通孔中,该端子的尾端插装在第二贯通孔内并将其伸出部折弯。 [0017]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8] 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与绕组等电气连接时,电气元件放置在第一锷状部上的板状部上,所以电气元件容易放置,且,由于第二锷状部上设置的槽状凹部内嵌有上述绕线的引出线,因此可以得到可靠地固定。
[0019] 由于用于放置电器元件的板状部一体设置在近似圆盘状的一边的锷状部上,且绕线的引出线嵌在由半圆形状部和台形状部构成的另一边的锷状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内,所以通过上述两锷状部线圈骨架得以小型化,且电器元件的配置及引出线的配设操作可以简单而顺利地进行。
[0020] 由于槽状固定孔设置在第二锷状部的端面部上,所以引线容易且可靠地保持在线圈骨架上,同时通过近似圆弧状的板状突起部可以简单地装配电气元件。 [0021] 上述端面部与板状部设在同一方向,引线的保持及电器元件的装配作业可以顺利进行。
[0022] 由于电器元件插入第一贯通孔,所以电气元件的放置比较牢固而可靠。 [0023] 由于电器元件的端子插入并保持在第二贯内通孔,所以可以牢固地保持。 [0024] 由于电器元件的配置是利用板状部进行的,绕线的引出线是配设在槽状凹部的,所以线圈骨架通过合成树脂包封,可以回避上述元件的移动及上述引出线的移动或由于此移动产生的位置偏差等。因此,可以得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磁线圈。 [0025] 由于与线圈骨架板状部一体设置的第一锷状部和可配设绕线引出线的 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构成槽状凹部的第二锷状部可以实现线圈骨架的小型化,且可以防止电器元件的移动及引出线的从适当的位置偏移,因此,可以使上述电器元件和引线及绕线之间保持一定绝缘距离,从而回避不良的发生。
[0026] 由于可以利用设在板状部的第一贯通孔插入电气元件的端子,电器元件可以可靠地定位,可以提高电器元件的位置保持性,得到高可靠性的电磁线圈。 [0027] 由于第二锷状部的端面部上设有多个槽状固定孔,引线的端子部件的固定部可以插入其中,所以可以牢固地保持引线,还可根据槽状固定孔的间隔适当地选择引线的保持位置,且,上述端子部形成有绕线连接部,所以此绕线连接部可以连接绕线的引出线,从而引线及引出线的连接容易而可靠。由于第二锷状部上一体设有近似圆弧状的板状突起部,此板状突起部上保持有电器元件的端子,从而使电器元件的保持及固定作业更简单可靠。结果,可以得到位置固定、质量和可靠性得以提高的电磁线圈。
[0028] 上述板状突起部的前端面近旁设置有第二贯通孔,电气元件的端子折弯保持在孔中,所以电器元件可以得到更加牢固地固定,且折弯的前端部可以连接引出线,所以,绕线引出线的配设操作更简单,连接也更可靠,得到可靠性得以提高的电磁线圈。 附图说明
[0029] 图1:线圈骨架斜视图;
[0030] 图2:图1线圈骨架绕组状态图;
[0031] 图3:电磁线圈所使用电气元件热敏电阻的示意图;
[0032] 图4A:引线与其端子部件的外观示意图;
[0033] 图4B:图4A所示端子部件的平面图;
[0034] 图4C:端子部件的侧面图;
[0035] 图4D:端子部件的上面图;
[0036] 图5A:线圈骨架固定端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B:线圈骨架上连接热敏电阻和引线的示意图;
[0038] 图6:图5的树脂包封后的而成的电磁线圈示意图;
[0039] 图7:图6中线圈外壳8的装配状态图。
[0040] 图中:
[0041] 1-线圈骨架;
[0042] 2-绕芯,2a/2b-锷状部,2a1-外周面,2a2-板状部,2a3-前端面,2a4/2a5-贯通孔,2a6-上面,2a7/2a8侧面,2b1-半圆形状部,2b2-台形状部,2b3-端面部,2b4-槽状固定孔,2b5-侧面,t1-第一槽状凹部,t2-第二槽状凹部,t3-板状突起部; [0043] 3-绕线部,3a-绕组,3a1、3a2-引出线;
[0044] 4-热敏电阻元件,4a-电器元件,4b、4c-端子部;
[0045] 5-引线,5a-芯线,5b-包覆物,5a1/5a2-接线端部,5c-端子部件,5c1-装配部,5c12-铆接部,5c21/5c22-肩部,5c2-中心部,5c3-折弯部,5c31-基部,5c32-绕线连接部,
5c4-狭缝,5c23/5c24-切口,5c5-固定部,5c5-前端;
[0046] 6-电磁线圈;
[0047] 7-保持部件,7a-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参照图纸来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9]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磁线圈的线圈骨架1的斜视图。
[0050] 线圈骨架1由绕芯2和平行固定在绕芯2两端的第一锷状部2a及第二锷状部2b构成。
[0051] 绕芯2呈中空的圆形筒状,绕芯2与两锷状部通过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形成,此形成如射出成型,树脂材料如聚丁烯对酞酸盐。
[0052] 骨架1中,第一锷状部2a中空呈近似圆盘状,具有外周面2a1,此外周面2a1上具有突设呈板状的近似方形的板状部2a2,该板状部2a2具有前端面2a3、上面2a6、侧面2a7及侧面2a8。为了对一定的电气元件进行设置和定位,板状部2a2上设有与前端面2a3贯通的第1贯通孔2a4及2a5。
[0053] 此第一贯通孔2a4及2a5是从板状部2a2的上面2a6贯通,在前端面2a3近旁相隔一定距离平行的一对孔,贯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而且,第二锷状部2b由呈半圆形的半圆形状部2b1与其一侧突出呈台形的台形状部2b2形成。
[0054] 上述台形状部2b2的前端具有端面部2b3,此端面部2b3的中央处如图 1所示在其宽度方向上,设置有相隔一定距离的近似长方形的槽状固定孔2b4。
[0055] 在第二锷状部2b上,在面向第一锷状部2a的半圆形状部2b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从绕芯2的根部到半径方向的第一槽状凹部t1和在台形状部2a2的侧面形成的第二槽状凹部t2。此第2槽状凹部t2与第1槽状凹部t1相连,沿着侧面2b5而设置,从而形成与第一槽状凹部t1连通,直到端面部2b3一端的槽部。
[0056] (作为对上述槽状凹部结构的进一步拓展,第一槽状凹部t1及第二槽状凹部t2当然也可以左右对称地分别设在半圆形状部2b1及台形状部2b2上。
[0057] 另外,第一槽状凹部t1的形成是在第二锷状部2b的上面,也可以设在台形状部2b2的上面,且,第一槽状凹部t1及第二槽状凹部t2上设置有下文图2所示的绕线3a的引出线3a1及3a2的一方,如通过压入插进绕线3a2,绕线3a2保持并固定在槽状凹部t1和t2上。)
[0058] 并且,上述台形状部2b2上,端面部2b3至少有一端(图1前侧)的前边上一体化突设有近似圆弧状的板状突起部t3,板状突起部t3的近似圆弧状的前端上具有第二贯通孔t4。
[0059] 上述端面部2b3及板状突起部t3和上述近似方形的板状部2a2突设在同一方向,所以电气元件的设置及绕线及引线的连接更容易,操作更顺利。
[0060]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在线圈骨架1电线如铜丝构成的绕组3绕在绕芯2上的状态图。图2中,与图1相同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在此省略其内容说明,3为绕组部,3a为绕组,3a1及3a2分别表示绕线3a的两端部引出线,图中引出线3a2从第一槽状凹部t1嵌入第二槽状凹部t2,保持在线圈骨架上。引出线3a1也与引出线3a2同上配设,可以适当地构成线圈骨架1。
[0061] 根据图2所示的绕组3a的结构,引出线可以可靠地固定。且通过第一槽状凹部t1及第二槽状凹部t2引出线3a1、3a2的配设可以简单顺利的进行。
[0062] 图3为图2中的骨架1设置电气元件如热敏电阻的图。图中,4为现有的热敏电阻元件,4a为其电阻元件,4b和4c为一对端子。
[0063] 图4A为与绕组3a和热敏电阻元件4连接的引线外观的图示,5为引线,5a为芯线,5b为其包覆物。另,5a1为包覆物5b露出的一边的接线端部,另一边的接线端部5a2为后述图4B中所示的金属如黄铜材料构成的端子部材5c通过铆接或焊接装配,此5c1为装配部,5c2为中心部。
[0064] 图4B为图4A所示端子部件5c结构的平面图,图4C为箭头R1方向看的侧面图,图4D为图4A箭头方向R2看的上面图。
[0065] 图4B中,端子部件5c为整个呈近似长方形的金属平板状,如金属中的黄铜构成,厚度如约1mm,近似长方形整体长度如约1.5mm。
[0066] 图中,端子部件5c连接芯线5a的一端连设有装配部5c1,此装配部5c1用于安装引线5的芯线5a另一接线端部5a2。中心部5c2上设置有狭缝5c4,通过狭缝5c4,基部5c31与细小的小片状绕线连接部5c32并列。此连接部5c32通过狭缝5c4的开口引出线的一边卷起,通过钎焊或者点焊连接。
[0067] 上述基部5c31上形成有一对切口5c23及5c24,切口5c23及切口5c24设在上述中心部5c2的接近中央部。
[0068] 上述切口5c23及5c24作为用于折弯中心部5c2的折弯部使用。
[0069] 通过该切口5c23和5c24,端子部件5c比较容易加工,如通过夹具等形成图4A所示的形状,装配引线5。
[0070] 上述中心部5c2形成有肩部(台阶)5c21及5c22,设有与此肩部5c21及5c22连接的近似长方形固定部5c5。此固定部5c5为保持端子部件5c,从其前端5c6插入上述槽状固定孔2b4内,从而将端子部件5c固定在线圈骨架1上。
[0071] 图5A为线圈骨架1上设置端子部件5c的结构示意图,描述了端子部件5c通过切口5c23及5c24在折弯前固定的结构。图中,作为一对端子部件的相同结构的端子部件用符号5C及5c’表示,与图2、图4A及图4B相同部分采用了相同符号,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0072] 图5A中,端子部件5c及5c’的固定部5c5及5c5’插入到第二锷状部2b的台形状部2b2上形成的槽状固定孔2b4内。另外,装配部5c1及5c1’上形成有引线5的用于装配接线端部5a1的铆接部分5c12及5c12’。通过该结构端子部件5c固定并保持在线圈骨架1上。此时,端子部件5c的保 持是通过固定部5c5及5c5’进行的,可以实现比较牢固的保持的同时固定作业也可以可靠地实施。
[0073] 图5B为图2所示的线圈骨架1上装上图3中的热敏电阻4,图4的引线5与图5A中的端子部件5C及5C’连接结构示意图。
[0074] 图中,热敏电阻元件4的电子元件部4a设置在板状部2a2的上面2a6上,此端子4b及4c分别插入第1贯通孔2a4及2a5。
[0075] 热敏电阻元件4的固定如下进行,即,热敏电阻元件4的端子部4b插入板状突起部t3的第二贯通孔t4,同时,将其伸出在第二贯通孔t4下侧的部分4b1朝突起部t3前端侧折弯。
[0076] 与热敏电阻4的端子部4b同样,热敏电阻4的端子部4c也如端子部4b的前端部4b1折弯,跟前端部4c1相仿的结构。
[0077] 根据以上结构,热敏电阻4设置在第一锷状部2a上的同时也得到固定。结果,热敏电阻4通过设置,在合成树脂包封时可以防止产生移动,使包封可以可靠地进行。 [0078] 且,由于热敏电阻4设置在第一锷状部2a的板状部2a2上,可以通过板状突起部t3牢固固定,结果,可以防止热敏电阻元件4通过合成树脂密封时产生的移动,从而使密封可以可靠地进行。
[0079] 另外,由于热敏电阻4的设置利用了第一锷状部2a的板状部2a2上,树脂密封可以紧凑进行。
[0080] 热敏电阻元件4的设置利用了板状部2a2的前端面2a3上的贯通孔2a4及2a5,因此,其设置可以简单进行,实现牢固地固定的同时,由于电器元件及绕线之间能保持一定的有效空间,从而可以得到绝缘性能得以提高的电磁线圈。
[0081] 图5B中,热敏电阻元件4和绕线3进行电气性连接,一对引线5和5’位于上述板状部2a2两侧,引线5的包覆物5b与板状部2a2侧面2a7和2a8相接。图4B中的端子部件5c中心部5c2通过切口5c23及5c24弯曲,所以固定部5c5和绕线连接部5c32相互朝左右方向突出,因此,固定部5c5插入端面部2b3上形成的槽状固定孔2b4内,一对引线5及5’立设并固定在第二锷状部2b上。结果,可以实现线圈骨架1上保持引线5。该固定是通过引线5及5’采用端子部件5c及5c’的固定部5c5及5c5’进行的, 所以,第二锷状部2b可以牢固可靠地固定。
[0082] 此时,前端面2b3上由于一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图中标了2个)槽状固定孔2b4,因此,引线5的固定部5c5的插入固定位置容易定位。
[0083] 而且,形成第二锷状部2b的台形状部2b2的端面部2b3与引线5之间的空间可利用在连接作业上,因此,很容易连接到绕线3a的引出线3a1或3a2和热敏电阻元件上,另外,引出线(3a1与引线5的连接)可以通过在端子部件5c狭小的小片状绕线连接部5c32’上利用狭缝5c4’进行,因此,连接作业比较容易,同时,引线5’和引出线3a1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上述绕线连接部5c32’上绕引出线3a1而进行,从而实现可靠牢固的连接。 [0084] 根据上述连接,绕线3的引出线3a1与一对引线中一边的引线5’的绕线连接部5c32’连接,绕线3的引出线3a2绕在热敏电阻元件4一边的端子部4b的前端部4b1上进行连接,且,热敏电阻元件4的另一边的端子部4c的前端部4c1与另外一根引线5的绕线连接部5c32连接。一对引线5的芯线5a的接线端部5a1及5a1’分别连接到一定的电源(图中未示)上。关于此连接,如以前是采用钎焊或点焊进行,从而形成电气性连接的。因此,连接是采用与以前同样的连接,图5中,此连接状态的图示作了省略。图6展示的是图
5中的热敏电阻元件4及引线5形成的线圈骨架1的外周整体通过合成树脂如聚酯树脂包封而成的电磁线圈。
[0085] 图6中,6为合成树脂包封而成的电磁线圈。
[0086] 图7为图6所示的电磁线圈上外装有呈“コ”字型保持部件7的线圈外壳,而形成的电磁线圈形状图。与以前的电磁线圈一样,保持部件7上通过孔7a止动螺纹(图中未示)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