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的方法,实施该方法的织带机及由此织制的丝绒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80001347.1

文献号 : CN1010805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马丁·米勒

申请人 :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制造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首先织制三条叠置的织带(8、10、12),并使其互相以起绒线(14)连结。上述三层式织带于第一切割装置(36、36a)中,将中织带(8)与第一织带(10)之间的起绒线(14)切断。于第二切割装置(46、46a)中,将中织带(8)与第二织带(12)之间的起绒线切断,以使该中织带成为双面丝绒带(8)。相应的织带机(2)包括三个相叠的织口(31),其各自设有衬纬机构及共享的梭口形成装置(16)。第一切割装置(36)用来切割中织带(8)与第一织带(12)之间的起绒线(14a),于其后方设置第二切割装置(46)用来切割中织带(8)与第二织带(10)之间的起绒线(14b)。如此制造出来的丝绒带(8)于其双面上皆有绒毛(56、58)。

权利要求 :

1.一种制造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的方法,其特征为,织制三条上下以一定距离相隔叠置的织带,所述三条织带互相以起绒线连结,接着将如此织成的三层式织带首先在第一切割装置中,将中织带与第一织带之间的起绒线切断,然后在第二切割装置中,将中织带与第二织带之间的起绒线切断,以使该中织带成为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

其中,第一切割装置及第二切割装置并置在一起,而经第一切割装置切割一次后的织带再引导至第二切割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以针织编带机织造三层式织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于织带机上织好织带后便立即将起绒线切断。

4.一种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织带机,其特征为,其具有三个上下以一定距离相隔叠置的织口,该织口各自设有衬纬组件及共享的梭口形成装置以开启三组梭口,并释出连结三个织口的起绒线,并且在织口后方设置第一切割装置,用来切割中织带与第一织带之间的起绒线,然后又设置第二切割装置,用来切断中织带与第二织带之间的起绒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带机,其特征为,于切割装置上为织带各自设置上引导装置和下引导装置,可以调整所述上引导装置和下引导装置的高度和/或调节上引导装置和下引导装置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带机,其特征为,第一切割装置及第二切割装置并置在一起,且于第一切割装置上设置转向组件,将织带回转导入第二切割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带机,其特征为,两组切割装置共享一切割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带机,其特征为,切割件设计成由驱动装置驱动作往复运动的切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带机,其特征为,该切割件设计成做回转运动的切刀组带。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带机,其特征为,该切割装置的切割件上设置磨削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带机,其特征为,该切割装置上,各自设置导出装置,用来导出割下的织带。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带机,其特征为,其设计成一种设有上下叠置三组衬纬织针的针织编带机。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的方法,一种实施该方法的织带机,一种由此所织制的丝绒带。

背景技术

瑞士专利案CH 554431中,公开一种无梭式织带机制造丝绒带,藉其织出两条上下相隔一定距离叠置的织带,所述两条织带又互相以起绒线连结。于两条织带之间一半的距离上将起绒线切断,即可得到两条单面具绒毛的丝绒带。该公开文本中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如何制造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双面丝绒带的方法、一种实施该方法的织带机及用该种织带机根据该方法所织出来的双面丝绒带。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这样解决:
a)一种制造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的方法,其特征为,织制三条上下以一定距离相隔叠置的织带,所述三条织带互相以起绒线连结,接着将如此织成的三层式织带首先在第一切割装置中,将中织带与第一织带之间的起绒线切断,然后在第二切割装置中,将中织带与第二织带之间的起绒线切断,以使该中织带成为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其中,第一切割装置及第二切割装置并置在一起,而经第一切割装置切割一次后的织带再引导至第二切割装置。
b)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织带机,其具有三个上下以一定距离相隔叠置的织口,该织口各自设有衬纬组件及共享的梭口形成装置以开启三组梭口,并释出连结三个织口的起绒线,并且在织口后方设置第一切割装置,用来切割中织带与第一织带之间的起绒线,然后又设置第二切割装置,用来切断中织带与第二织带之间的起绒线。
c)一种由上述织带机制造的丝绒带。
藉此织出三条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叠置的织带,其以起绒线互相连结,如此一来即可得到双面皆具起绒线的中织带,以及各自仅仅单面具有绒毛的上织带及下织带。首先,在第一切割装置中,将第一织带与中织带之间的起绒线切断,然后在第二切割装置中,将中织带与第二织带之间的起绒线切断。该中织带即成为期望的双面丝绒带,而该上织带及下织带即作为废料而被导出。
至于制造则有不同种方法可以使用;其中,以针织编带机织造三层式织带特别有利,该方法中利用针织编带机制造三层式织带。虽然我们可以不使用织带机而另行加工处理此三层式织带,但是更为有利的方法是于织带机上织好织带后便立即将起绒线切断,将起绒线在织带机上编织完成后,立即切断。理论上,切断起绒线的作业可用两个互不相干、一前一后布置的切割装置进行。但更为有利的是,将第一切割装置及第二切割装置并置在一起,而经第一切割装置切割一次后的织带再引导至第二切割装置。如此一来即可设计成构造简单又特别短小的切割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生产丝绒带的该织带机设有三个上下以一定距离相隔叠置的织口,其各自设有衬纬组件及梭口形成装置来开启三组梭口,以及释出连结该三个织口的起绒线。在织口后方设置第一切割装置,用来切割第一织带与中织带之间的起绒线,然后再设置第二切割装置,用来切断中织带与第二织带之间的起绒线。
为能准确地切割起绒线成为一定绒毛高度,最有利的做法是,于两个切割装置上各自设置织带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可以调整高度和/或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
尤其有利的是这样的织带机,其第一切割装置及第二切割装置并置在一起,而且于第一切割装置上设置将织带回转导入第二切割装置的转向组件。如此一来,该两组切割装置即可共享一切割件。该切割件即可设计为作往复运动的切刀。该切割件也可设计为回转运动的切刀组带(cuttingband)。最有利的是,于该切割件上,加设磨削装置,如瑞士专利案CH 554431中所公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于每一个切割装置上设置导出装置,藉其导出割下的织带,所述织带通常当成废料排出。
虽可应用多种种类的织带机实施本方法,但是特别有利的是,应用一种有上下叠置三组衬纬织针的针织编带机。
根据本发明制造的该种新式、双面具绒毛的丝绒带,可以使用于许多更新、更先进的应用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以下列示意性附图更进一步说明,图中:
图1是示出一种制造双面丝绒带的第一织带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一种制造双面丝绒带的第二织带机的顶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的织带机的III-III切面视图;以及
图4是示出图2中的织带机的IV-IV切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织带机2,于其上导板4与下导板6之间制造中织带8、下织带10及上织带12,而其三者借助垂直织带面延伸的起绒线14相互连结。为此,在梭口形成装置16中,经线18受综丝20的引导,从而产生三个梭口22、24及26,以便三支纬线28、30及32得以自此处衬入。有利的是,以织带机的纬线进给针(未被更详细示出)衬入所述多支纬线,此处的纬线进给针配合纬线28、30及32设计成为上下叠置以同时供给并共同运作。所述多支纬线28、30及32藉一织筘34在三个上下叠置的织口31中打纬。利用示意性标出的驱动装置33、35改变导板4与6之间的距离,如此一来即可改变织带8、织带10及织带1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起绒线14的高度。
于织口31后方,设置第一切割装置36,该第一切割装置具有引导装置38及切割件40,该切割件40切断中织带8与上织带12之间的起绒线14a。上织带12被当作废料由具有针辊44的导出装置42导出。于第一切割装置36的后方设置在下方的第二切割装置46,该第二切割装置同样也具有引导装置48及切割件50。该切割件50切断中织带8及下织带10之间的起绒线14b。下织带10被当作废料由也具有针辊54的导出装置52而导出。留下来的中织带8双面皆具丝绒56、58并由导出装置60导出。该导出装置最好也设有配置了针钉64的针辊62,以便能可靠地将制造出来的丝绒带8导出。
图2至图4示出另一织带机,其在原理上与图1的第一织带机的构造相同,所以相同的零部件在此也使用相同的组件符号。与图1的第一织带机所不同的是,在图2至图4中的另一织带机中,第一切割装置36a及第二切割装置46a并非各自独立设置,而是二者并置并拥有共同的切割件66,该切割件设计成刀状并藉一驱动装置68作往复式运动。
由织口31引导过来的三层式织带8、10、12,由一第一引导装置70下游导引至设有两个导板72、74的第一切割装置36a处。下导板72固定设置,而上导板74则受一所标出的驱动装置76调整改变其与下导板72的间距。在第一切割装置36a中,被切下来的下织带10会借助导出装置42a和相应的针辊44a向下方导出。
中织带8及位于其上的上织带12,被侧移送给设计成针辊的第一转向辊78,并且由该转向辊向后转向,进一步被侧移经由第一固定引导装置80送至第二整直引导装置82,在该处织带转向,直到与三层式织带8、10、12平行为止。经过另外两个转向辊84、86后,织带又被送到第二切割装置46a。该第二切割装置46a同样地也设置下导板88及上导板90,其可由图4中标出的驱动装置92、94调整高度和/或彼此间的距离。尤其第二切割装置46a的下导板88相对于第一切割装置的导板72的高度来说,必须能使中织带8两面的丝绒高度相同;因为这两个切割装置36a、46a共享相同的切割件66,而两个织带包含丝绒高度的厚度并不相同。于第二切割装置46a处,上织带12从中织带8分离。该上织带12同样地被当作废料由设有针辊54a的导出装置52a导出。中织带8此时便成为双面具绒毛56、58的丝绒带,其将由也设有针辊62a的导出装置60a导出。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转向装置中的转向辊78与导出装置52a中的针辊54a形成为一体。同样,导出装置42a中的针辊44a与导出装置60a中的针辊62a一体。
上述的针辊可以单一地或全面地以其它种表面具有足够握力的滚轮所取代,例如将表面作打粗处理或加橡胶布。
一般情状下,当作废料导出的上织带或下织带如果适合的话也可当成单面丝绒带使用。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织带机
4上导板
6下导板
8中织带
10下织带
12上织带
14起绒线
14a起绒线
14b起绒线
16梭口形成装置
18经线
20综丝
22梭口
24梭口
26梭口
28纬线
30纬线
31织口
32纬线
33驱动装置
34织筘
35驱动装置
36第一切割装置
36a第一切割装置
38引导装置
40切割件
42导出装置
42a导出装置
44针辊
44a针辊
46第二切割装置
46a第二切割装置
48引导装置
50切割件
52导出装置
52a导出装置
54针辊
54a针辊
56绒毛
58绒毛
60导出装置
62针辊
66切割件
68驱动装置
70引导装置
72下导板
74上导板
76驱动装置
78转向辊
80固定设置的引导装置
82整直引导装置
84转向辊
86转向辊
88下导板
90上导板
92驱动装置
94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