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高程仪及确定两特征点间等高线高程点位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025622.X

文献号 : CN1011043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晓红陶家俊

申请人 : 杨晓红

摘要 :

两点高程仪及确定两特征点间等高线高程点位的方法,其特征是设置带刻度值的直尺,自直尺上各刻度整点位置引出标志丝线,各标志丝线终点在同一结点位置上,构成以所述直尺为底边,以所述结点为顶点,以各标志丝线为侧边的各同底等高三角形线框,设置两条游丝,所述游丝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结点位置上,另一端为游动端,所述游动端在直尺的不同刻度位置上可游动。本发明利用内插法的原理,可以准确给出在两特征点之间符合等高线高程的点位,从而准确绘制等高线。

权利要求 :

1.1.两点高程仪,其特征是设置带刻度值的直尺(1),自直尺(1)上各刻度整点位置引出标志丝线(2),各标志丝线(2)终点在同一结点位置上,构成以所述直尺(1)为底边,以所述结点为顶点(3),以各标志丝线(2)为侧边的各同底等高三角形线框,设置两条游丝,所述游丝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结点位置上,另一端为游动端,所述游动端在直尺(1)的不同刻度位置上可游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点高程仪,其特征是设置扇形边框(6),所述游丝采用弹性丝线,其游动端上固定有滑块(7),滑块(7)滑动配合在扇形边框(6)的弧形边(8)上。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点高程仪,其特征是所述直尺(1)为双面刻度,其正面刻度值自左至右为由小到大,其背面刻度值自左至右为由大到小。

4.4.权利要求1所述两点高程仪确定两特征点间等高线高程点位的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操作:a、移动两条游丝,使其游动端分别处于直尺(1)上与两特征高程点A、B的高程相对应的刻度位置上;

b、连接图上两特征高程点A和B,得AB线段;

c、将仪器放在图纸上,移动仪器,使线段AB与直尺平行,且使A、B两点分别与两条游丝重合,则处在两条游丝之间的各标志丝线与AB线段的交点即为A、B两特征点间符合等高线高程的点位。

说明书 :

两点高程仪及确定两特征点间等高线高程点位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绘图仪器及绘图方法,更具体地说是用于绘制等高线的绘图仪器及绘图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0003] 当实测的地形图上有足够数量的地貌特征点时,便可用内插法求出符合等高线的点位来,依次来勾绘等高线,而目前状况下在实际操作中,只是根据内插法原理,用目估的方式勾绘等高线,这种方式人为的随意性很大,容易出现误差,当误差较大时,须要返工重绘,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特征点间符合等高线高程的点位在确定上不够准确。
[0004]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两点高程仪及确定两特征点间等高线高程点位的方法,利用内插法的原理,准确给出在两特征点之间符合等高线高程的点位,以便准确绘出等高线。
[0006]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两点高程仪的结构特点是设置带刻度值的直尺,自直尺上各刻度整点位置引出标志丝线,各标志丝线终点在同一结点位置上,构成以所述直尺为底边,以所述结点为顶点,以各标志丝线为侧边的各同底等高三角形线框,设置两条游丝,所述游丝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结点位置上,另一端为游动端,所述游动端在直尺的不同刻度位置上可游动。
[0008] 本发明两点高程仪的结构特点也在于:设置扇形边框,所述游丝采用弹性丝线,其游动端上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配合在扇形边框的弧形边上。
[0009] 本发明两点高程仪的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直尺为双面刻度,其正面刻度值自左至右为由小到大,其背面刻度值自左至右为由大到小。
[0010] 以本发明两点高程仪确定两特征点间等高线高程点位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步骤操作:
[0011] a、移动两条游丝,使其游动端分别处于直尺上与两特征高程点A、B的高程相对应的刻度位置上;
[0012] b、连接图上两特征高程点A和B,得AB线段;
[0013] c、将仪器放在图纸上,移动仪器,使线段AB与直尺平行,且使A、B两点分别与两条游丝重合,则处在两条游丝之间的各标志丝线与AB线段的交点即为A、B两特征点间符合等高线高程的点位。
[0014]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 1、本发明利用内插法的原理,可以准确给出在两特征点之间符合等高线高程的点位,从而准确绘出等高线。
[0016] 2、本发明通过在直尺的正面和背面设置不同标识的刻度值,不论第一个特征点位的后两位数是小于或是大于第二特征点的后两位数,都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出两特征点间符合等高线高程的点位。
[0017] 3、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况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设计原理示意图。
[0022] 图中标号:1直尺、2标示丝线、3顶点、4起点游丝、5终点游丝、6扇形边框、7滑块、8弧形边。
[0023]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见图1,设置带刻度值的直尺1,自直尺1上各刻度整点位置引出标志丝线2,各标志丝线2终点在同一结点位置上,构成以直尺1为底边,以结点为顶点3,以各标志丝线2为侧边的各同底等高三角形线框。由于每一相邻整点刻度间的距离相等,因此,以直尺1为底边,以结点为顶点3,以相邻两条标志丝线2为侧边的各三角形线框为等底等高三角形线框。设置两条游丝,包括起点游丝4和终点游丝5,游丝的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设置在结点位置上,另一端为游动端,游动端在直尺1的不同刻度位置上可游动。
[0025] 具体实施中,设置扇形边框6,起点游丝4和终点游丝5采用弹性丝线,其游动端上固定有滑块7,滑块7滑动配合在扇形边框6的弧形边8上。
[0026] 为了适应于不同地貌特征的使用状况,直尺1设置为双面刻度,其正面刻度值自左至右为由小到大(如图1所示),其背面刻度值自左至右为由大到小(如图2所示)。
[0027] 参见图3,A、B为某地形图中的两个特征高程点位,其高程分别为71.5M和76.8M,两点间符合等高线的点位有五个点,分别为72M、73M、74M、75M和76M,使用本发明来确定这些点的具体位置,操作过程如下:
[0028] 1、移动滑块,使起点游丝4在直尺上处于1.5的刻度值位置上,并使终点游丝5在直尺上处于6.8的刻度值位置上。
[0029] 2、连接图上的A、B两点,得AB线段。
[0030] 3、仪器放在图纸上,移动仪器,使线段AB与直尺平行,且使A、B两点分别与起点游丝4和终点游丝5重合,则两游丝之间的各标志丝线与AB线段的交点,即C’、D’、E’、F’和G’点分别为72M、73M、74M、75M和76M高程点的位置。
[0031] 4、用铅笔在图上绘出这些点。
[0032] 使用时,如果第一个特征点位的后两位数大于第二特征点的后两位数,则使用背面的刻度值即可。
[0033] 原理如下:
[0034] 参见图4,在△ABC中,BD=DE=EC,则△ABD、△ADE和△AEC为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高为H。
[0035] 现任意画出一条平行于BC的直线MN,则MN分别交AB、AD、AE、和AC与点B’、D’、E’和C’点,MN到A点距离为X,设H=KX,由MN平行于BC,则△AB’D’与△ABD相似,有B’D’/BD=X/H,得B’D’=1/K×BD,同理,D’E’=1/K×DE,E’C’=1/K×EC,则B’D’=D’E’=E’C’,这说明线段B’D’、D’E’和E’C’在原线段BD、DE和EC的基础上随X的大小不同按比例缩小发生变化,但总有B’D’=D’E’=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