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152791.X

文献号 : CN10115289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五十岚真高村俊明高柳真二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在轴支承后轮的转向构件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有前端部轴支承在车架上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及下臂构件的后端部,可以回避零件数量的增加且可以得到累进的缓冲特性,同时,不需在车架过剩的刚性确保。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一侧连结,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另一后端部在比转向构件(25A)的后轮支承部(25Aa)更靠前方的位置与转向构件(25A)可转动地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另一臂构件及转向构件(25A)的一侧连结。

权利要求 :

1.一种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其在轴支承后轮(WR)的转向构件(25A、25B、25C、25D、25E)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有前端部轴支承在车架(F)上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22A、22B、22C)的后端部,前端部轴支承在所述车架(F)上且在所述上臂构件(22A、22B、22C)的下方向后方延伸的下臂构件(24A、24B、24C、24D)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转向构件(25A~25E)的下部,其特征在于,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所述上臂构件(22A~22C)及所述下臂构件(24A~24D)的任一方连结,所述上臂构件(22A~22C)及所述下臂构件(24A~24D)的另一方的后端部在比所述转向构件(25A~25E)的后轮支承部(25Aa、25Ab、25Ba、25Bb、25Ca、25Da、25Ea、25Eb)更靠前方可转动地与所述转向构件(25A~25E)连结,所述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所述另一方的臂构件及所述转向构件(25A~25E)的一方连结,并且,所述另一方臂构件及所述转向构件(25A、25B、25E)的连结部从侧面看配置在比所述后轮(WR)的外周更靠外侧的位置,

并且,所述另一方臂构件是所述下臂构件(24A~24C),向前上倾斜的所述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所述上臂构件(22A、22B)连结。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在轴支承后轮的转向构件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有前端部轴支承在车架上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的后端部,前端部轴支承在车架上且在上述上臂构件的下方向后方延伸的下臂构件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结在上述转向构件的下部。

背景技术

该种后轮悬架装置例如在特许文献1中公开。
特许文献1:特公平7-9850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文献1中公示的后轮悬架装置中,后缓冲组件的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后缓冲组件的另一端安装在上臂构件及下臂构件的一方上,需要很大地确保向后缓冲组件的另一端的车架的连结部的刚性,另外,在为得到累进(progressive)的缓冲特性而设计的情况下,另外需要多个连杆构件的组合。

发明内容

鉴于如上的事情,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目的是避免零件数量的增加且可以得到累进的缓冲特性,同时,不需要确保在车架的过剩的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轮悬架装置,在轴支承后轮的转向构件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有前端部轴支承在车架上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的后端部,前端部轴支承在所述车架上且在所述上臂构件的下方向后延伸的下臂构件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转向构件的下部,其特征在于,后缓冲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臂构件及所述下臂构件的任一方连结,所述上臂构件及所述下臂构件的另一方的后端部在比所述转向构件的后轮支承部更靠前方与所述转向构件可转动地连结,所述后缓冲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另一方的臂构件及所述转向构件的一个连结,并且,所述另一方的臂构件及所述转向构件的连结部从侧面看配置在比所述后轮的外周更靠外侧的位置,并且,所述另一方的臂构件是所述下臂构件,向前上倾斜的所述后缓冲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臂构件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后缓冲组件设置在上臂构件及下臂构件的一方和另一臂构件及转向构件的一个之间,因此,可以将车架的刚性确保集中于上臂构件及下臂构件的前端部轴支承部,可以不需要在车架的过剩的刚性确保,而且不需要另外的连杆构件等零件可以得到累进的缓冲特性,可以避免零件数量的增加。并且,可以设计为配置在后轮的左右两侧的后轮支承部将转向构件一体连结的结构,从而可以在车架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配置后缓冲组件。并且,能够进行平稳行驶性良好的累进的缓冲特性的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用于表示后轮驱动装置及后轮悬架装置的构成的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概略图;
图3是图2的3向视图;
图4表示后轮驱动装置的后部缺口侧视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对应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7向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对应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9向视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对应的图。
符号说明
22A、22B、22C上臂构件
24A、24B、24C、24D下臂构件
25A、25B、25C、25D、25E转向构件
25Aa、25Ab、25Ba、25Bb、25Ca、25Da、25Ea、25Eb后轮支承部
26后缓冲组件
F车架
WR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用于表示后轮驱动装置及后轮悬架装置构成的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图,图3是图2的3向视图,图4表示后轮驱动装置的后部的缺口侧视图,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
首先,在图1中,在摩托车的车架F前端具有的头管11上可操向地支承有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12,配置在从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构架13…的下方的发动机组件EU搭载在车架F上。
发动机组件EU的构成为: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承曲轴14的曲轴箱15的发动机E、将上述曲轴14的旋转动力变速且内装于上述曲轴箱15的变速器M。具有和上述曲轴14平行的旋转轴线的输出轴16在上述曲轴14的后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曲轴箱15上。
在上述主构架13…的后部一体连设有上下延伸的枢轴板17…,后轮WR通过后轮悬架装置18A与上述枢轴板17…连结。另外,上述输出轴16的旋转动力通过锥齿轮机构20传递到向前后延伸的后轮驱动轴19的前端部,传递旋转驱动后轮WR的动力。
在图2及图3中,上述后轮悬架装置18A具备: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1可摇动地轴支承在车架F中的枢轴板17上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22A;比上述连结轴21更靠下方、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3可摇动地轴支承在上述枢轴板17...上同时在上臂构件22A的下方向后方延伸的下臂构件24A;轴支承后轮WR同时分别可转动地连结有上述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后端部的转向构件25A;和后缓冲组件26。
上述上臂构件22A的后部以跨着后轮WR的前侧上部的方式分成两叉而形成。另外,上述转向构件25A一体具有:轴支承上述后轮WR配置在后轮WR两侧的后轮支承部25Aa、25Ab;从这些后轮支承部25Aa、25Ab分别向前方延伸的腕部25Ac、25Ad;连结这些腕部25Ac、25Ad的前端部间的连结部25Ae;比上述腕部25Ac、25Ad短、且从上述后轮支承部25Aa、25Ab的上部向前方斜上方突出的上述腕部25Af…,该转向构件25A在平面看大致形成U字状。而且,上述上臂构件22A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2…与上述后轮支承部25Aa、25Ab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在该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连结轴42…与从上述后轮支承部25Aa、25Ab的上部向前上方倾斜的稍微突出的上述腕部25Af可转动地连结。
另外,在架设在上述枢轴板17…的下部间的支承板39上设置有悬臂架40,上述下臂构件24A的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3可摇动地轴支承于上述悬臂架40,下臂构件24A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1与上述转向构件25A的下部可摇动地连结。并且,下臂构件24A在比转向构件25A的后轮支承部25Aa、25Ab更靠前方且比后轮WR的外周更靠外侧与转向构件25A连结,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下臂构件24A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1与转向构件25A上的连结部25Ae的中央部连结。
另外,上述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上述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一方连结,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与上臂构件22A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另一方臂构件即下臂构件24A及上述转向构件25A的一方连结,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与下臂构件24A连结。
而且,上述后缓冲组件26向前上方倾斜,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偏靠上述车架F上的枢轴板17…与上臂构件22A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偏靠上述转向构件25A与下臂构件24A连结。
同时参照图4,后轮驱动轴19由用可以弯曲的一个或多个接头连结的多个轴构件构成。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具备:前端部通过上述锥齿轮机构20与输出轴16连结的第一轴构件27、前端部通过第一接头即第一接头28与第一轴构件27的后端连结的第二轴构件29、将在和第二轴构件29之间装有缓冲机构30的第三轴构件31、前端部通过作为第二接头的第二万向节32与第三轴构件31连结的第四轴构件33。
在图5中,上述缓冲机构30的构成为:在矩形筒状的第二轴构件29和在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且插入第二轴构件29内的第三轴构件31之间,例如在第三轴构件31的周方向空出等间隔的位置分别装有每多个排成一列的柱状的弹性构件34、34…。该缓冲机构30吸收在紧急加减速时等后轮驱动轴19的扭曲方向的冲击力,同时,通过发动机E的转矩变动起到控制所产生的扭曲振动的作用。
而且,在转向构件25A中,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的后轮支承部25Aa是作为齿轮罩构成的支承部。后轮驱动轴19具备的多个轴构件27、29、31、33之中最靠后轮WR侧的第四轴构件33突入至后轮支承部25Aa,以使第四轴构件33的轴线C2的延长线穿过上述后轮WR的旋转轴线C1上,在后轮支承部25Aa及第四轴构件33间,例如装滚珠轴承36。
在上述后轮支承部25Aa内收容有与后轮WR同轴固定的内啮合齿轮37,固定设置在第四轴构件33的后端部的传动齿轮38与上述内啮合齿轮37啮合。并且内啮合齿轮37及传动齿轮38是锥齿轮。
在这样的后轮悬架装置18A及后轮驱动轴19中,如图2的点划线所示,连结下臂构件24A的后端部及转向构件25A的下部间的连结轴41以描绘出以连结轴23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的轨迹TA的方式进行变位,同时,连结上臂构件22A的后端部及转向构件25A的上部间的连结轴42以描绘出以连结轴21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的轨迹TB的方式进行变位,与其对应第三轴构件31及第四轴构件33间的第二万向节32的连结点以描绘出轨迹TC的方式变位。而且,后轮驱动轴19是以第二万向节32的连结点描绘出限制为以第一轴构件27及第二轴构件29间的第一万向节28的连结点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方式摇动,这时,因为后轮驱动轴19描绘出接近于圆弧的轨迹,因此也可以省略导向机构。
下而,对第一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悬架后轮WR的后轮悬架装置18A中,前端部轴支承在车架F的枢轴板17上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22A的后端部,与轴支承后轮WR的转向构件25A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前端部轴支承在所述枢轴板17上且在上臂构件22A的下方向后延伸的下臂构件24A的后端部与所述转向构件25A的下部可转动地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上臂构件22A连结,下臂构件24A的后端部在比所述转向构件25A的后轮支承部25Aa更靠前方的位置与所述转向构件25A可转动的连结,所述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下臂构件24A连结。
根据这种后轮悬架装置18A的构成,可以将车架F的刚性确保集中在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前端部轴支部,可以不需要在车架的过剩的刚性确保,而且,作为不需要另外的连杆构件等零件则可以得到累进的缓冲特性,可以避免零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下臂构件24A及上述转向构件25A的连结部从侧面看配置在比上述后轮WR的外周更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可以将转向构件25A制成一体连结配置在后轮WR的左右两侧的后轮支承部25Aa、25Ab的结构,可以将后缓冲组件26配置在车架F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C3(参照图3)。
另外,由于向前上倾斜的所述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上臂构件22A连结,该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下臂构件24A连结,因此,可以进行行驶性良好即变刚度的缓冲特性的设定。
另外,因为后轮驱动轴19是由用可以弯曲的两个万向节28、32连结的第一~第四轴构件27、29、31、33构成的驱动轴,因此,可以提高后轮驱动轴19的设计自由度,而且,用万向节28、32可以低价地构成后轮驱动轴19,同时,不会增大后轮驱动轴19。
图6及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6是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对应的侧视图,图7是图6的7向视图。
在该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中,作为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部分付与同样的符号且仅作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后轮WR通过后轮悬架装置18B与构架F的上述枢轴板17…连结。该后轮悬架装置18B具备: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1可摇动地轴支承在车架F中的枢轴板17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22B、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3可摇动轴支承在比上述连结轴21更靠下方的上述枢轴板17…,同时在上臂构件22B的下方向后延伸的下臂构件24B、轴支承后轮WR同时分别可转动连结上述上臂构件22B及下臂构件24B的后端部的转向构件25B、一对后缓冲组件26、26。
上述上臂构件22B的后部以跨着后轮WR的前侧上部的形式分成两叉而形成。另外,上述转向构件25B一体具有:以轴支承上述后轮WR的方式配置在后轮WR两侧的后轮支承部25Ba、25Bb、从这些后轮支承部25Ba、25Bb分别向前方延伸的腕部25Bc、25Bd、连结这些腕部25Bc、25Bd的前端部间的连结部25Be、比上述腕部25Bc、25Bd短从上述后轮支承部25Ba、25Bb的上部向前方斜上方突出的上述腕部25Bf,该转向构件25B在平面看形成为大致U字状。而且,上述上臂构件22B的后端部是通过连结轴42与上述后轮支承部25Ba、25Bb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的后端部。在该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连结轴42与从上述后轮支承部25Ba、25Bb的上部向前上倾斜的稍微突出的上述腕部25Bf可转动地连结。
另外,上述下臂构件24B的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3可摇动地轴支承在设置于跨过枢轴板17间而设置的支承板39的托架40上。下臂构件24B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1与上述转向构件25B的下部可摇动地连结。而且,下臂构件24B是在比转向构件25B的后轮支承部25Ba、25Bb更靠前方且比后轮WR的外周更靠外侧与转向构件25B连结。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下臂构件24B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1与转向构件25B的连接部25Be的中央部连结。
另外,上述后缓冲组件26、26的一端与上述上臂构件22B及下臂构件24B的一方连结,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与上臂构件22B的两侧部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另一臂构件即下臂构件24B及上述转向构件25B的一方连结,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与转向构件25B连结。
而且,上述后缓冲组件26向前上倾斜,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偏靠上述车架F上的枢轴板17与上臂构件22B的两侧部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偏靠上述转向构件25B的两腕部25Bc、25Bd上的上述下臂构件24B的两侧部连结。
另外,在转向构件25B中,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的后轮支承部25Ba作为齿轮罩构成。后轮驱动轴19的第四轴构件33旋转自如地突入后轮支承部25Ba。
通过第二实施例也可以达到和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图8及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图8是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对应的侧视图,图9是图8的9向视图。
在该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中,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对应的部分付与同样的符号且仅作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后轮WR通过后轮悬架装置18C与构架F的上述枢轴板17连结。该后轮悬架装置18C具备: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1可摇动轴支承在车架F中的枢轴板17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22A、在比上述连结轴21更靠下方,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3可摇动轴支承在上述枢轴板17,同时在上臂构件22A的下方向后延伸的下臂构件24C、轴支承后轮WR同时分别可转动连结上述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C的后端部的转向构件25C、25D、后缓冲组件26。
上述上臂构件22A的后部以跨着后轮WR的前侧上部的形式分成两叉而形成。另外,转向构件25C在后部具有支承后轮WR的后轮支承部25Ca且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转向构件25D在后部具有支承后轮WR的后轮支承部25Da且配置在后轮WR的右侧。上臂构件22A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2与配置在后轮WR两侧的上述转向构件25C、25D的上部可摇动地连结。而且,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上述转向构件25C、25D一体具有从上述后轮支承部25Ca、25Da的上部向前方斜上方稍微突出的上述腕部25Cb、25Db,上臂构件22A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2与上述腕部25Cb、25Db可转动地连结。
另外,上述下臂构件24C的前端部通过连结轴23可摇动地轴支承在设置于跨过枢轴板17间而设置的支承板39上的托架40上。该下臂构件24C通过连结轴43、43与上述两转向构件25C、25D的下部可转动地连结。即,在下臂构件24C的后部,一体设置有后部具有上述后轮支承部25Ca、25Da的向上述两转向构件25C、25D的前端侧延伸的连结腕部24Ca,该连结腕部24Ca通过连结轴43、43与上述两转向构件25C、25D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结。
另外,上述后缓冲组件26、26的一端与上述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C的一方连结,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与上臂构件22A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另一臂构件即下臂构件24C及上述转向构件25C的一方连结,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与上述下臂构件24C连结。
而且,上述后缓冲组件26向前上倾斜,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偏靠上述车架F中的枢轴板17与上臂构件22A的两侧部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偏靠上述下臂构件24C的连结腕部24Ca连结。
另外,转向构件25C的后轮支承部25Ca作为齿轮罩构成。后轮驱动轴19的第四轴构件33旋转自如地突入后轮支承部25Ca。
根据该第三实施例,除了配置在后轮WR的左右两侧的转向构件25C、25D不是一体连结的结构外,可以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作为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对应的部分付与同样的符号且仅作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后轮WR通过后轮悬架装置18D与设置在主架13的后部的枢轴板17连结。该后轮悬架装置18D具备:前端部通过连结轴45可摇动地轴支承在设置于枢轴板17的上部的托架44连结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22C、前端部通过连结轴46在偏靠上述连结轴45的下方可摇动地轴支承于上述枢轴板17…,同时在上臂构件22C的下方向后延伸的下臂构件24D、轴支承后轮WR同时分别可转动地连结上述上臂构件22C及下臂构件24D的后端部的转向构件25E、向后上倾斜配置的后缓冲组件26、26。。
上述转向构件25E一体具有:以轴支承上述后轮WR的方式配置在后轮WR两侧的后轮支承部25Ea、25Eb、从这些后轮支承部25Ea、25Eb分别向前方延伸的腕部25Ec、25Ed、连结这些腕部25Ec、25Ed的前端部间的连结部25Ee、比上述腕部25Ec、25Ed短且从上述后轮支承部25Ea的下部向前方斜下方突出的下部腕部25Ef,该转向构件25E在平面看形成大致U字状。
而且,上述上臂构件22C的后端部在比转向构件25E的后轮支承部25Ea、25Eb更靠前方且比后轮WR的外周更靠外侧与转向构件25E连结。在该第四实施例中,上臂构件22C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7与转向构件25E的连接部25Ee的中央部连结。另外,下臂构件24D的后端部通过连结轴48与上述转向构件25E上的后轮支承部25Ea、25Eb的下部连结。在该第四实施例中,通过连结轴48与从后轮支承部25Ea、25Eb的下部向前方斜下方突出的下部腕部25Ef连结。
上述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上述上臂构件22C及下臂构件24D的一方连结,在该第四实施例中与上臂构件22C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另一臂构件即下臂构件24D及上述转向构件25E的一方连结,在该第四实施例中与下臂构件24D连结。
根据该第四实施例的后轮悬架装置18D的构成,可以将车架F的刚性确保集中在上臂构件22C及下臂构件24D的前端部轴支承部,可以不必在车架F过剩的刚性确保,而且,不需要另外的连杆构件等零件则可以得到累进的缓冲特性,可以避免零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下臂构件22C及上述转向构件25E的连结部从侧面看配置在比上述后轮WR的外周更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可以制成配置在后轮WR的左右两侧的后轮支承部25Ea、25Eb将转向构件25E一体连结的结构,可以将后缓冲组件26配置在车架F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C3(参照图3)。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内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各种设计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