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165231.3

文献号 : CN1012005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贺军辉刘淑霞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是以廉价的聚乙烯醇和硝酸银为反应物,无须添加还原剂,在110~250摄氏度快速加热,通过控制硝酸银/聚乙烯醇的摩尔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银纳米粒子。本发明的方法无需还原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本发明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较大的光谱吸收,并且在水中溶,对大肠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可以作为抗菌涂层,缓释抗菌薄膜,建筑涂料,特殊包装材料,还可作为滤光片、偏光膜等。

权利要求 :

1.一种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温下取聚乙烯醇溶于蒸馏水中,加热并搅拌直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

(2).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其中,硝酸银与聚乙烯醇的摩尔比值为1/100~1/10,磁力搅拌混合均匀;

(3).取步骤(2)得到混合溶液滴到玻璃基片上涂膜,得到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

(4).将步骤(3)得到的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10~250摄氏度加热3~10分钟,得到透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

所述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70000~100000,醇解度为7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是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硝酸银与聚乙烯醇的混合液中,通过改变聚乙烯醇的浓度可以改变复合薄膜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硝酸银纯度不小于99.8%。

5.一种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其特征是:由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加热得到的透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表面光滑,复合薄膜的厚度为200~500纳米;复合薄膜中银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20纳米;

加热温度越高和/或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中的硝酸银含量越大,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强度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是:在硝酸银浓度为100mmol/L,加热温度为190~250摄氏度时由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光谱吸收大于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大于

150摄氏度加热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不溶于水。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薄膜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能够作为抗菌涂层;及作为缓释抗菌薄膜,建筑涂料,滤光片,偏光膜。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薄膜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用于制备对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性能的材料。

说明书 :

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具有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聚乙烯醇从发现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K.A.M.Abd El-Kader,S.F.AbdelHamied.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2,86,1219~1226)。聚乙烯醇易溶于水、生物相容性好,易于成型并且具有很高的透明性,所以很适合作聚合物膜材料。聚乙烯醇膜的光学应用主要在于其对光和图像的滤过性,另外在医学领域可被用作接触镜、药物缓释体系及人工皮肤等(P.K.Khanna,Narendra Singh,Shobhit Charan,V.V.V.S.Subbarao,R.Gokhale,U.P.MulikMater.Chem.and Phys.93,2005,117~12)。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银和银盐的抗菌作用(Qifeng Wang,Huijun Yu,Ling Zhong,Junqiu Liu,Junqi Sun,andJiacong Shen.Chem.Mater.2006,18,1988~1994),近来有人提出应该降低银离子的毒性、在膜中的流动性以及减少其在伤口上的吸附(Haijun Yu,XiaoyiXu,Xuesi Chen,Tiancheng Lu,Peibiao Zhang,Xiabin Jing.J.Appl.Polym.Sci.,103,2007,125~133)。而银纳米粒子与银离子相比,毒性更小,生物相容性也更好。
[0003] 银纳米粒子常见的合成方法有化学还原法、紫外照射法、微波辐照法、加热还原法和气相沉积法等。加热还原法一般在90~200摄氏度间温和条件下完成反应。该方法将硝酸银溶解于水中,与聚乙烯醇、淀粉等还原性聚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后,成膜或转移到其它反应容器中,控制一定的反应温度和时间。例如Porel等(Shatabdi Porel,Shashi Singh,S.Sree Harsha,D.NarayanaRao,and T.P.Radhakrishnan.Chem.Mater.2005,17,9~12)。但在一般情况下,聚乙烯醇膜或纤维制品可再溶于水,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将加热还原在150摄氏度以上进行,一方面银离子被聚乙烯醇还原,另一方面,聚乙烯醇可以在此过程中被物理交联,变得不溶于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原位制备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以及该复合薄膜的光谱性能。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用途。
[0007]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制备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新方法。以廉价的硝酸银和聚乙烯醇为反应物,无须添加还原剂,在110~190摄氏度快速加热,通过控制硝酸银/聚乙烯醇的摩尔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银纳米粒子。经过测试所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其表面光滑,厚度为200~500纳米,具有较高的透明性,较大的光谱吸收以及良好的抗菌性能,尤其对大肠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
[0008] 本发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在室温下取聚乙烯醇溶于蒸馏水中,在70~100摄氏度加热并搅拌15~30分钟直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
[0010] (2).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其中,硝酸银与聚乙烯醇的摩尔比值为1/100~1/10,用磁力搅拌混合均匀;
[0011] (3).取步骤(2)得到混合溶液滴到玻璃基片上涂膜,得到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
[0012] (4).将步骤(3)得到的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10~250摄氏度加热3~10分钟,可得到浅黄色透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
[0013] 在硝酸银与聚乙烯醇的混合液中,通过改变聚乙烯醇的浓度可以改变复合薄膜的厚度。
[0014] 所述的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是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0015] 所述的硝酸银纯度不小于99.8%
[0016] 所述的聚乙烯醇平均分子量为70000~100000,醇解度为70~90%。
[0017] 由本发明方法获得的表面光滑、透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厚度为200~500纳米,复合薄膜中银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20纳米;本发明中的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10~250摄氏度下,加热温度越高和/或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中的硝酸银含量越大,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强度越大,此时薄膜的透明性良好;在硝酸银浓度为100mmol/L,加热温度为190~250摄氏度时由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光谱吸收大于2.0。该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加热到150摄氏度以上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不溶于水。通过提高硝酸银浓度,复合薄膜的颜色逐渐加深。
[0018] 本发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能够作为抗菌涂层;及作为缓释抗菌薄膜,建筑涂料,特殊包装材料,还可作为滤光片、偏光膜等。该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对大肠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0019] 本发明提供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机理:取聚乙烯醇与蒸馏水混合,加热搅拌,目的是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并形成均一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目的是使硝酸银在溶液中能够均匀分布,不至于局部浓度过高。将硝酸银和聚乙烯醇的混合溶液旋涂在玻璃片上,可以得到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将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10~250摄氏度下加热反应3~10分钟,在加热过程中银离子被聚乙烯醇还原,得到浅黄色透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加热温度高于150摄氏度,所得的复合薄膜不溶于水。将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和纯聚乙烯醇薄膜分别浸入大肠杆菌培养液,在37摄氏度下培养24小时。将悬浊液分别稀释点板,37摄氏度下培养12小时,观察菌落个数,考察复合膜的抗菌性能,其效果可由本发明实施例4看出。
[0020] 本发明的方法无需还原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本发明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较大的光谱吸收,并且在水中不溶,对大肠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在抗菌涂层、缓释抗菌薄膜、建筑涂料、特殊包装材料、偏光膜、滤光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1] 图1.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和透射电镜图片,其中:
[0022] 图1a是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表面的扫描电镜图,插图为复合薄膜截面的扫描电镜图。
[0023] 图1b是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的透射电镜图。上插图为银纳米粒子的粒径统计分布图,下插图为银纳米粒子的电子衍射图。
[0024] 图2.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图和透射电镜图,其中:
[0025] 图2a是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分别在110,120,130,150,170,190摄氏度下加热5分钟得到的复合光谱图;硝酸银浓度为10mmol/L;
[0026] 图2b是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30摄氏度下加热5分钟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的透射电镜图。插图为银纳米粒子的粒径统计分布图。
[0027] 图3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的复合光谱图,其中硝酸银浓度分别为10,20,40,60,80,100mmol/L,通过将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90摄氏度下加热5分钟得到相应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插图为对应复合薄膜的数码照片。
[0028] 图4.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的抗菌实验结果,其中[0029] 左图是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薄膜的抗菌效果;
[0030] 右图是纯聚乙烯醇薄膜的抗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实施例1.
[0032] 取0.8克的聚乙烯醇(平均分子量100000,醇解度88%)溶于15mL蒸馏水中,90摄氏度加热搅拌15~30分钟直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冷却到室温。取硝酸银溶液(纯度不小于99.8%)逐滴加入上述聚乙烯醇溶液中,使硝酸银/聚乙烯醇的摩尔比为1/100,搅拌均匀后取100μL混合溶液滴到玻璃基片上,在3000转/分的转速下旋涂1分钟。将旋涂制备的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90摄氏度下加热5分钟,得到浅黄色透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复合薄膜的形貌如图1a所示。观察结果表明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透明,表面较光滑。图1a插图是复合薄膜截面的扫描电镜图,通过测量截面,估计复合薄膜的厚度约为400纳米。
[0033] 取少量乙二醇单乙醚滴加于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上,用玻璃载玻片在其上轻轻推动,使复合薄膜从玻璃基片上剥离。取悬浮于乙二醇单乙醚中的薄膜碎片16μL,点样于用于透射电镜的铜网,之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观察结果如图1b所示。复合薄膜中银纳米粒子成圆形,大部分粒子粒径在5~20纳米之间。对150个纳米粒子进行粒径统计表明(图1b插图),复合薄膜中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11纳米,标准偏差为5.6纳米。
图1b下插图为银纳米粒子的电子衍射分析,所得衍射图样与立方金属银的(111),(200),(220),(311),(331)晶面相符,证明生成的纳米粒子是银纳晶。
[0034] 实施例2.
[0035] 取0.4克的聚乙烯醇(平均分子量100000,醇解度88%)溶于15mL蒸馏水中,90摄氏度加热搅拌15~30分钟直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冷却到室温。取硝酸银溶液(纯度不小于99.8%)逐滴加入上述聚乙烯醇溶液中,使硝酸银/聚乙烯醇的摩尔比为1/100,搅拌均匀后取100μL混合溶液滴到玻璃基片上,在3000转/分的转速下旋涂1分钟。将旋涂制备的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90摄氏度下加热5分钟,得到浅黄色透明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通过测量截面,估计复合薄膜的厚度约为200纳米。
[0036] 实施例3.
[0037]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平均分子量100000,醇解度88%)溶于15mL蒸馏水中,90摄氏度加热搅拌15~30分钟直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冷却到室温。取硝酸银溶液(纯度不小于99.8%)逐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使硝酸银/聚乙烯醇的摩尔比为1/100,搅拌均匀后取100μL混合溶液滴到玻璃基片上,在3000转/分的转速下旋涂1分钟。将旋涂制备的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分别在110,120,130,150,170,190摄氏度下加热5分钟,得到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颜色略有加深但不明显。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如图2a所示。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复合薄膜的光吸收强度增大。在大于150摄氏度加热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不溶于水。
[0038] 取少量乙二醇单乙醚滴加于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上,用玻璃载玻片在其上轻轻推动,使复合薄膜从玻璃基片上剥离。取悬浮于乙二醇单乙醚中的薄膜碎片16μL,点样于用于透射电镜的铜网,之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复合薄膜中的银纳米粒子呈球形,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得到的银纳米粒子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
[0039] 图2b是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30摄氏度下加热5分钟后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透射电镜图。图2b表明,130摄氏度下得到的复合薄膜中银纳米粒子成圆形,对100个纳米粒子进行粒径统计表明(图2b插图)平均粒径在7.5纳米,粒径分布较窄,标准偏差为1.5纳米。与图1b相比,可知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得到的银纳米粒子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一致。
[0040] 实施例4.
[004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平均分子量100000,醇解度88%)溶于15mL蒸馏水中,90摄氏度加热搅拌15~30分钟直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冷却到室温。取硝酸银溶液(纯度不小于99.8%)逐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使硝酸银浓度为10,20,40,60,80,100mmol/L,搅拌均匀后取100μL混合溶液滴到玻璃基片上,在3000转/分的转速下旋涂1分钟。将旋涂制备的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在190摄氏度下加热5分钟,得到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复合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随着薄膜中的硝酸银含量的增大,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强度越大,在硝酸银浓度为100mmol/L,加热温度为190~250度时由硝酸银/聚乙烯醇薄膜得到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光谱吸收达到最大,超过了2.0;随着硝酸银浓度的增大,复合薄膜的颜色逐渐加深,如图3中插图所示。
[0042] 实施例5.
[0043] 取实施例1中制得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表征其抗菌性能。具体过程是:将大肠杆菌在37摄氏度下培养过夜,用质量浓度为1%的蛋白陈、质量浓度为1%的氯化钠混合溶液稀释,使OD值为0.01。将一片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作为样品,一片同条件下制备的纯聚乙烯醇薄膜作为参比,浸入1毫升稀释后的大肠杆菌培养液中,于37摄氏度下振荡培养24小时,分别得到两份含大肠杆菌的悬浊液。分别取这两份悬浊液1微升,用300微升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溶液(10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1mmol/L乙二胺四乙酸)稀释,分别点到琼脂胶(质量浓度为1%的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的氯化钠,质量浓度为1.5%的琼脂)上,将琼脂胶倒置并于37摄氏度培养12小时,观察琼脂胶上菌落个数的差别,结果如图4所示。很明显,样品上菌落个数比参比上的个数少99.9%,说明银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可以用于抗菌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