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001647.0

文献号 : CN1012015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佐藤昌明茶谷一夫宫部滋夫

申请人 : 佳能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简单的结构就可以使处于分离状态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与处理装置成为接触状态。处理盒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处理装置;用于收容对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时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部;用于将收容在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供应给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显影剂供应口,其设于显影剂收容部;将显影剂供应口封闭并可被开启的封闭部件;接受来自马达的驱动力并作用于封闭部件而将封闭部件从显影剂供应口除去、从而将显影剂供应口开启的开启装置;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鼓与处理装置分离的分离部件,其中,响应显影剂供应口的开启,分离部件从分离位置位移至接触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处理盒(7),可装在具有马达(81)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100a)上,并可从所述装置主体上拆下,所述处理盒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1):

处理装置,其作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

显影剂收容部(41),其用于收容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时用的显影剂;

显影剂供应口(41a),其用于将收容在所述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供应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该显影剂供应口设于所述显影剂收容部;

封闭部件(46),其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口封闭,并且可被开启;

开启装置(54),其接受来自所述马达的驱动力并作用于所述封闭部件而将所述封闭部件从所述显影剂供应口除去,从而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口开启;

分离部件(90),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所述处理装置分离,其中,响应显影剂供应口的开启,所述分离部件从分离位置位移至接触位置,其中所述分离位置是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所述处理装置分离的位置,所述接触位置是容许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所述处理装置相接触的位置,所述分离部件通过所述开启装置来接受来自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从而由所述分离位置位移至所述接触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分离部件位移至所述接触位置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所述处理装置依靠弹簧(53)的弹性力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处理装置是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辊(40)或/及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带电的充电辊(2r)。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通过作为所述开启装置的卷除部件(54)上所设置的凸轮部件(54c,54d)进行旋转,所述分离部件从所述分离位置位移至所述接触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中,随着卷除部件的旋转,所述封闭部件被所述卷除部件卷除,所述卷除部件的轴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分离部件从所述分离位置位移至所述接触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分离部件设在处理盒罩(72)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中,在作为所述开启装置的卷除部件停止旋转后,所述分离部件从所述分离位置位移至所述接触位置。

8.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00),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处理盒(7)可装在装置主体上,并可从所述装置主体上拆下,所述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盒;

多个安装部,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盒能够安装在其上,也能从其上拆下;

驱动力传递装置(82~86),为了将安装在所述各安装部上的处理盒所具有的所述显影剂供应口开启,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将来自所述马达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给所述开启装置;

输送装置(16),其用于输送记录介质。

说明书 :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0001]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7月6日、申请号为200510082632.8、发明名称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0003] 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盒形式得到应用。所述处理盒形式是指电子照相感光体和作用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装置盒式化而使之成为一体,从而可以将该卡盒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而且也可以将其从所述装置主体上拆下。采用这样的处理盒方式,用户可以自己进行装置的维修而不用依赖维修服务人员,因此,可明显提高装置的操作性。正因为这一点,这种处理盒形式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4] 另外,显影盒是将显影辊和显影剂收容部盒式化而使之成为一体的卡盒,其中,所述显影剂收容部用于收容对由所述显影辊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使这种显影盒能够安装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并且也能将其从装置主体上拆下的形式,即显影盒形式已广为人知。
[0005] 在这样的处理盒以及显影盒中,设于所述显影剂收容部的显影剂供应口被封闭部件封闭着。在开始使用这些卡盒之前,不向所述显影辊供应所述显影剂,使用时除去所述封闭部件,将所述供应口开启。由此,将所述显影剂收容部内的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辊。
[0006]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马达的驱动力,将所述封闭部件从所述供应口自动除去。这种将所述供应口自动开启的技术也已成为公知技术(日本申请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114352)。
[0007] 另外,在日本申请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2-39169中公开了一种在感光鼓表面与充电部件之间设置间隔件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发展了上述现有技术。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及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可使处于分离状态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与处理装置自动成为处于接触状态。
[0010] 本发明的处理盒,可装在具有马达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并可从该装置主体上拆下,该处理盒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处理装置,其作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显影剂收容部,其用于收容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时用的显影剂;显影剂供应口,其用于将收容在所述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供应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该显影剂供应口设于所述显影剂收容部;封闭部件,其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口封闭,并且可被开启;开启装置,其接受来自所述马达的驱动力并作用于所述封闭部件而将所述封闭部件从所述显影剂供应口除去,从而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口开启;分离部件,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所述处理装置分离;其中,响应显影剂供应口的开启,所述分离部件从分离位置位移至接触位置,其中所述分离位置是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所述处理装置分离的位置,所述接触位置是容许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所述处理装置相接触的位置,所述分离部件通过所述开启装置来接受来自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从而由所述分离位置位移至所述接触位置。
[0011]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处理盒可装在装置主体上,并可从该装置主体上拆下,该装置具有:多个安装部,处理盒能够安装在其上,也能从其上拆下;驱动力传递装置,为了将安装在所述各安装部上的处理盒所具有的所述显影剂供应口开启,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将来自所述马达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给所述开启装置;输送装置,其用于输送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纵剖视图。
[0013]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的剖视图。
[0014]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
[0015] 图4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向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安装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16] 图5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定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部的局部剖视图。
[0017]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处理盒定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部的剖视图。
[0018]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影剂容器开口的分解立体说明图。
[0019] 图8是表示卷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影剂封条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0] 图9是表示向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影剂封条卷除轴传递驱动力的说明图。
[0021]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的框图。
[0022] 图11是表示卷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影剂封条的顺序的流程图。
[0023] 图12是表示向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显影剂封条卷除轴传递驱动力的说明图。
[0024] 图13是表示向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显影剂封条卷除轴传递驱动力的说明图。
[0025] 图14是表示向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显影剂封条卷除轴传递驱动力的说明图。
[0026]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中机械式离合器的说明图。
[0027]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中机械式离合器的说明图。
[0028]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中机械式离合器的说明图。
[0029] 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中机械式离合器的说明图。
[0030] 图1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以及分离部件的立体图,其中,分离部件与处理盒的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分离/接触相关。
[0031] 图2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卷除部件和分离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0032] 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卷除部件的立体图。
[0033] 图2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卷除部件的立体图。
[0034] 图23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的侧罩的立体图。
[0035] 图24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中的卷除部件周边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彩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示例的彩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在四个部位的安装部上各安装有一个处理盒,该装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
[0037] 【彩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
[0038] 首先,就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剖视图。
[0039]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4个图像形成部和向该图像形成部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所述4个图像形成部具有4个鼓形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下面称之为“感光鼓”),这4个感光鼓分别为黄色(Y)、品红色(M)、深蓝色(C)、黑色(B),它们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
[0040]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4个感光鼓1(1a、1b、1c、1d)。该感光鼓1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而按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感光鼓1的周围,沿其旋转方向顺序配置有作为处理装置之一的充电装置2(2a、2b、2c、2d)、扫描单元3(3a、
3b、3c、3d)、具有作为处理装置之一的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4(4a、4b、4c、4d)、静电转印装置
5(5a、5b、5c、5d)、作为处理装置之一的清洁装置6(6a、6b、6c、6d)。这里,充电装置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扫描单元3基于图像信息向感光鼓1照射激光束,由此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显影装置使显影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从而将所述潜像显影。此外,转印装置5使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像转印到由转印带11输送过来的记录介质S(记录纸、OHP薄片等)上。另外,清洁装置6将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转印残留显影剂除去。
[0041]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配设有转印带11。所述转印带11与所有的感光鼓1相向并与之接触而移动。该转印带11在垂直方向上由4个轴支承在辊13、14a、14b、15上。而且,转印带11利用静电将记录介质S吸附在图1中左侧外周面上并使记录介质S接触上述感光鼓1而进行移动。由此,记录介质S被转印带11输送到转印位置。然后,在转印位置上,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
[0042] 在与所述转印带11内侧相抵接并与4个感光鼓1相向的位置上并列设置有转印辊12(12a、12b、12c、12d)。这些转印辊12经由转印带11赋予记录介质S以正极性的电荷。利用该电荷产生的电场,将感光鼓1上的负极性的显影剂像转印到与感光鼓1接触中的记录介质S上。
[0043] 输送部16是向图像形成部输送记录介质S的部分。多张记录介质S收容在纸盒17中。在形成图像时,输送辊18(半月形辊)和对准辊对19根据图像形成动作进行旋转。
然后,所述输送部16将纸盒17内的记录介质S逐张分离后进行输送。之后,记录介质S的前端碰到对准辊对19而一度停止。待转印带11的旋转与图像形成开始位置达到同步后,由对准辊对19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转印带11上。
[0044] 定影部20是使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的多种颜色的显影剂像定影的部分。被转印了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像的记录介质S通过定影部20时被加热、加压,由此,多种颜色的显影剂像被定影在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然后,显影剂像在定影部20被定影了的记录介质S被排纸辊对23从排纸部24排出到装置主体100a之外。
[0045] 【处理盒的整体构成】
[0046] 下面参照图2和图3就处理盒7进行详细说明。图2所表示的是收容有显影剂的卡盒7的横断面。图3是卡盒7的分解立体图。此外,黄色、品红色、深蓝色、黑色的各卡盒(7a、7b、7c、7d)的构成相同。
[0047] 上面提到的感光鼓1与充电装置2、具有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4以及清洁装置6被盒式化而成为一体,从而构成卡盒7(7a、7b、7c、7d)。
[0048] 卡盒7具有感光鼓单元50和显影单元4。这里,感光鼓单元50具有感光鼓1、充电装置2和清洁装置6。另外,显影单元4具有对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
[0049] 感光鼓单元50具有清洁框51。这里,感光鼓1通过轴承31安装在框51上且相对框51可自如旋转。在感光鼓1的周围配置有一次充电装置2和清洁刮片60。这里,一次充电装置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此外,刮片60将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除去。而且,被刮片60从感光鼓1的表面上除去的残留显影剂接着被显影剂输送机构52送往设在框51后方的显影剂室51a。
[0050] 感光鼓1是由在铝筒的外周面上涂敷有机光导体层(OPC感光体)而构成的部件。感光鼓1的两端部由作为支承部件的轴承31支承为可自如旋转的状态,而且,驱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其一方的端部上,由此,感光鼓1被驱动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0051] 如图2所示,作为充电装置2,使用的是接触带电形式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充电装置2是构成为辊子状具有导电性能的充电辊2r。该充电辊2r抵接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并且从装置主体100a向充电辊2r施加充电偏压。由此,充电辊2r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
[0052] 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4以及作为显影剂收容部的显影剂容器41和显影框45,其中,显影剂收容部中收容有显影剂。这里,显影辊40与感光鼓1接触并沿箭头Y方向旋转。显影辊40通过轴承部件47、48支承在显影框45上且其可相对该框45自如旋转。此外,在显影辊40的周围分别配置有显影剂供应辊43和显影刮片44。显影剂供应辊43与显影辊
40相接触并沿箭头Z方向旋转。另外,在显影剂容器41内设有显影剂输送机构42。显影剂输送机构42对收容在显影剂容器41内的显影剂进行搅拌并将其输送给显影辊43。另外,黄色卡盒7a在所述显影剂容器41中收容有黄色显影剂t;品红色卡盒7b在所述显影剂容器41中收容有品红色显影剂t;深蓝色卡盒7c在所述显影剂容器41中收容有深蓝色显影剂t;黑色卡盒7d在所述显影剂容器41中收容有黑色显影剂t。
[0053] 上述显影辊40在与感光鼓1接触的状态下被从装置主体100a施加显影偏压,由此,显影辊40将静电潜像显影。此外,显影刮片44限制显影辊40上的显影剂的量。
[0054]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接触显影形式中,即,在感光体1与显影辊40接触而进行显影的形式中,优选使感光鼓1为刚体,使显影辊40为具有弹性体的辊子。作为该弹性体,使用单一层的硬质橡胶或者考虑到其使显影剂带电的性能而在硬质橡胶上涂敷了树脂的弹性体等。
[0055] 另外,如上所述,卡盒7分为感光鼓单元50和显影单元4。而且,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单元4的构成为:其两端安装有轴承部件47、48,在该轴承部件47、48上分别设有支承轴47d、48d,显影单元4由支承轴49支承在感光鼓单元50上,并且其能以支承轴47d、48d为中心相对于感光鼓单元50自如摆动。这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接触显影形式中,在显影时必须使显影辊40与感光鼓1接触。因此,由加压弹簧53在显影单元4上作用加载力,该加压弹簧53能够产生绕着支承轴49旋转的扭距,从而使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相互接触。
[0056]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显影单元4的轴承部件48的外侧设有侧罩72。感光鼓单元50的侧面和显影单元4的侧罩72构成了卡盒7的侧面。
[0057] 【处理盒安装部的构成】
[0058] 装置主体100a上设有多个安装部,在该多个安装部上安装所述多个卡盒7,并且该卡盒7可拆下。下面对卡盒7向装置主体100a进行安装的结构进行说明。这里,长度方向指的是感光鼓1的轴向,断面方向指的是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
[0059] 如图4所示,在向装置主体100a安装卡盒7时,按照箭头方向沿设在装置主体100a上的卡盒导轨25将卡盒7插入主体内部。然后,将支承着感光鼓1的轴承31插入导轨槽34。之后,如图5所示,将轴承31推至导轨槽34的抵接面37、38。由此卡盒7相对于装置主体100a被定位。另一方面,在长度方向上,卡盒7以其侧面被引导部件25粗略引导。
在此之后,由在装置主体100a的侧面的推动装置(未图示)将感光鼓单元50的侧面定位部推至装置主体100a的规定位置。由此完成卡盒7在长度方向上的定位。
[0060] 卡盒7在装置主体100a内在断面方向上结构的保持如图6那样构成。在左、右侧板32上紧固有轴39,在轴39上支撑有扭簧30。此外,扭簧30的端部30a嵌入左、右侧板32上的孔32a中而得以固定。在没有卡盒7的状态下,扭簧30在旋转方向上受到从左、右侧板32上折弯立起的部件32b的限制。当插入卡盒7时,扭簧30克服该阻力而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扭簧30越过轴承31后位于如图6所示的位置。扭簧30沿箭头方向以大约1kgf的力推卡盒7的侧面,在所述断面方向上将卡盒7定位在装置主体100a上。
[0061] 【显影剂封条开启装置】
[0062] 卡盒7的显影剂供应口由作为封闭部件的显影剂封条46封闭,以使收容在显影剂容器41中的显影剂不致在物流中等时泄漏出来。该封条46在开始使用卡盒7时被除去。本实施方式中,卡盒7构成为,其能由下面将要说明的开启装置自动卷除。
[0063] 图7表示了显影剂容器41和显影框45。如图7所示,在显影剂容器41与显影框45的接合部处设有作为显影剂供应口的开口部41a。所述开口部41a是为了将显影剂从显影剂容器41送出至显影框45而设置的。在该开口部41a的周围设有作为后面将要提到的封闭部件的封条46的熔敷面41b。
[0064] 图8中在显影剂容器41的开口部41a上安装有封条46。这里,封条46形成为薄片状,通过熔敷或粘接等方法贴附在熔敷面41b上而将图7中的显影剂容器41的开口部41a堵住。由此,开口部41a被封闭。
[0065] 此外,该封条46在开口部41a长度方向上的一端46a处折返,其另一侧的一端部9a固定在作为开启装置的卷除部件54上。该卷除部件54具有用于卷除调色剂封条46的卷除部54a和用于从装置主体100a接受旋转驱动力的齿轮部54b。这里,封条46的前端开有未图示的孔,将该孔挂在卷除部54a的爪上。由此进行封条46与卷除部件54之间的固定。沿箭头X1方向拉动该封条46的端部,即可将其从显影剂容器41的开口部41a开启,或者说剥离。封条46的开启或剥离通过卷除部件54沿X2方向旋转来进行,即,来自设在装置主体100a上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被传递到齿轮部54b上,由此,卷除部件54进行旋转。
[0066] 另外,作为所述封条46,除了如上所述那样的将一个薄片折返使用的所谓易剥离式之外,还有组合使用封闭显影剂容器41的开口部41a的盖膜和用于撕裂盖膜的撕扯带的方式。本实施方式可适用于上述任何一种方式。如果使用撕扯带方式的话,则由卷除部件54卷除撕扯带。
[0067] 这时,如图7所示,调色剂封条46卷绕在卷除部件54的卷除部54a上。因此,卷除部件54的轴径因卷绕了封条而发生变化。
[0068] 【告知装置和告知信息处理装置】
[0069] 卡盒7上设有告知装置,该告知装置将开口部41a由封条46密封着或者已被开启的信息告知装置主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存储单元67搭载在卡盒7上作为告知装置。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100a上搭载有存储控制回路65作为告知信息处理装置。
[0070] 在存储单元67的内部装有非易失性存储元件。存储单元67与装置主体100a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由此可向存储单元67写入数据以及从存储单元67读出数据。
[0071] 数据通信通过设在存储单元67内的天线与设在装置主体100a上的读写装置之间的磁结合而以非接触方式进行。将卡盒7装在装置主体100a上后,存储单元67的天线部与设在装置主体100a上的读写装置靠近,所述天线部和所述读写装置即处于可彼此进行通信的状态。
[0072] 此外,存储单元67内部设有电源回路,内部使用的直流电源均由该电源回路供给。在电源回路中,通过对由2个天线的磁结合而产生的电流进行整流来发生直流电压。而且,在存储单元67中储存有关卡盒7的信息。
[0073] 如果存储单元67中有显影剂容器41的开口部41a被封条46封闭着这样的信息,则用来自装置主体100a的驱动力将封条46从封闭着开口部41a的位置卷除。由此,开口部41a被开放。此外,封条46一经从封闭位置除去而使开口部41a开启,开口部41a已开放这一信息即被储存在存储单元67中。
[0074] 【开启显影剂封条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0075]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构成为,在其上安装卡盒7。而且,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上述存储单元67获得信息后,能选择性地将驱动力传递给封条46尚未被除去的卡盒7上的卷除部件54,从而将封条46除去。
[0076] 上述传递所使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如图9所示那样构成。即,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81设在装置主体100a的一侧侧面框架上,来自该一台的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可传递给一侧的齿轮列82a、82b,也可传递给另一侧的齿轮列82c、82d。而且,该驱动力通过上述齿轮列82a、82b、82c、82d可传递给4个卡盒7所对应的4个离合器83(83a、83b、83c、83d)。
[0077] 各离合器83为例如电磁离合器。而且,上述各离合器83受后面将要提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有的发动机控制器61的控制,将驱动力传递给其下游齿轮84(84a、84b、84c、84d),或者不传递驱动力而进行空转。各齿轮84上还连接有蜗轮和蜗杆,或者伞齿轮等。这样可以适应各卡盒7的卷除部件54的旋转轴方向,将驱动力传递给各自的卷除部件
54。
[0078] 然后,选择性地使上述4个离合器83动作,借此可选择性地对与各离合器83相对应的4个卡盒7上的各卷除部件54传递驱动力。
[0079] 【显影剂封条卷除系统】
[0080] 这里,用图10中的系统框图说明用于可选择性地卷除所述封条46的系统的构成。
[0081] 图10中的61是进行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系统控制的发动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61的内部有未图示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系列系统处理按照预先储存在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内部的程序进行。
[0082] 上述控制器61基于来自各传感器部63的检测信号或输入信号进行高压电源62或驱动部66的驱动控制,并且将规定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64。如此,控制器61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卡盒7装在装置主体100a上后,存储控制回路65即可与该卡盒7的存储单元67进行通信。由此,在卡盒7内除去封条46等动作得到控制。
[0083] 除去上述封条46的动作按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的顺序进行。即,在将本实施方式中的卡盒7装在装置主体100a上后(步骤S1),作为检测装置来检测开口部41a被封条46所封闭着这样的信息的存储器控制回路65即从所述存储驱动源67读取信息(步骤S2)。
[0084] 然后,当存在开口部41a被封条46所封闭着因而需要将开口部41a开放这样的卡盒7时(步骤S3),通过控制器61选择驱动力传递路径,将来自装置主体100a的驱动力仅传递给该卡盒7的卷除部件54(步骤S4)。
[0085] 例如,在图1中的4个卡盒7a、7b、7c、7d中仅有一个卡盒7a被封条46封闭着的场合,驱动图9所示的驱动马达81。与此同时,使4个离合器83a、83b、83c、83d中与上述卡盒7a相对应的离合器83a动作(结合)。由此,驱动力被传递给卡盒7a上的卷除部件54。由此,封条46被从开口部41a卷除。这时,不使其他的离合器83b、83c、83d不动作(分离)。
即,不将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传递给其他卡盒7b、7c、7d的卷除部件54。
[0086] 由此,被选择的卡盒7a的开口部41a被开放(步骤S5),已开放这样的信息被储存到上述存储单元67中(步骤S6)。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即处于可以形成图像的就绪状态(步骤S7)。
[008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卡盒7的封条46没有被除去的场合,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不是同时传递给多个卡盒7的卷除部件54,而是一个一个分别传递。
[0088] 例如,图1中4个卡盒7a、7b、7c、7d中2个卡盒7a、7b的封条46没有被除去,在检测到这样的信息的场合,驱动马达81开始动作。与此同时,首先,与卡盒7a相对应的离合器83a结合,将驱动力传递给卡盒7a的卷除部件54。由此,卡盒7a的封条46被卷除。这时驱动力并不传递给卡盒7b的卷除部件54。
[0089] 卡盒7a的封条46被除去之后,离合器83a分离。与此同时,与卡盒7b相对应的离合器83b结合,将驱动力传递给该卡盒7b的卷除部件54,从而将封条46卷除。
[0090] 因此,在4个卡盒7a、7b、7c、7d中所有的封条46都被密封着的场合,来自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分别传递给各封条卷除部件54,从而将所有的封条46依次卷除。
[009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用装置主体100a所具有的驱动源将开口部41a自动开启。尤其是,在卡盒7被插入装置主体100a的状态下,利用存储单元67可以选择性地将驱动力仅传递给开口部41a被封闭着的卡盒7。
[0092] 而且,在需要除去多个卡盒7上的封条46的场合,也可由一台驱动马达81选择性地将封条46逐一除去。因此,小型的驱动马达81足以满足需要,不致造成成本升高以及装置大型化。
[0093] 【第二实施方式】
[0094] 下面参照图12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基本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而仅就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的标记。
[0095] 图12是向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卷除部件54传递驱动力的说明图。来自装置主体100a所具有的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通过齿轮82a和齿轮82c向离合器83a、83c传递。离合器83a、83c为例如电磁离合器。而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上述离合器83a、83c受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有的控制器61的控制,将驱动力传递(离合器结合)给其下游的摆动齿轮85a、85c,或者,不传递驱动力(离合器分离)而进行空转。
[0096] 卡盒7插入装置主体100a后,当将驱动力仅传递给开口部41a被封条46所封闭着的卡盒7时,用控制器61进行如下的控制。
[0097] 例如,当将驱动力仅传递给图1中的卡盒7a的卷除部件54时,将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仅传递给图12中的齿轮84a即可。
[0098] 因此,使驱动马达81向图12中箭头B 1方向旋转。用控制器61进行控制,使离合器83a将驱动力向下游传递,并且,不使离合器83c向下游传递驱动力。于是,离合器83a向箭头B2方向旋转,位于其下游的摆动齿轮85a与该摆动齿轮85a下游的齿轮84a啮合而传递驱动力。根据驱动马达81的旋转方向,该摆动齿轮85a能够在与离合器83a啮合的状态下以该离合器83a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摆动。即,离合器83a可选择性地与齿轮84a和齿轮84b啮合。
[0099] 因此,摆动齿轮85a在与齿轮84a啮合时离开齿轮84b,从而切断向齿轮84b的驱动力的传递。此外,齿轮84c、84d因其上游的离合器83c将驱动力的传递切断而不进行旋转。
[0100] 另一方面,在摆动齿轮85a与齿轮84b啮合时,使离合器83c保持上述分离状态不变,使驱动马达81向与箭头B1相反的方向旋转。
[0101] 选择性地向齿轮84c、84d传递驱动力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即,摆动齿轮85a能够在与离合器83c啮合的状态下以该离合器83c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摆动。也就是说,其设置成可选择性地与离合器83c齿轮84c和齿轮84d啮合。这样,可在使离合器83a分离的同时使离合器83c结合,通过改变驱动马达81的旋转方向,选择齿轮84c、84d中的任何一个而将驱动力传递给该齿轮。
[0102] 如上所述,通过用控制器61对驱动马达81的旋转方向和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进行控制,可以将驱动力仅传递给多个卡盒7中的任意一个。由此可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还能将离合器的数目减少至2个,从而可以使装置容易地构成。
[0103] 【第三实施方式】
[0104] 下面参照图13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基本构成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而仅就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的标记。
[0105] 图13是向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卷除部件54传递驱动力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中示例的是使用2台马达的情况。
[0106] 如图13所示,来自装置主体100a所具有的2台驱动马达81a、81b的驱动力分别传递给齿轮82a、82c。而且,上述驱动力从齿轮82a、82c传递给摆动齿轮85a、85c。此外,根据驱动马达81a、81b的旋转方向,摆动齿轮85a、85c能够在与齿轮82a、82c啮合的状态下以该齿轮82a、82c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摆动。即,摆动齿轮85a、85c可以选择性地与齿轮84a、84b或齿轮84c、84d啮合。
[0107] 卡盒7插入装置主体100a后,当将驱动力仅传递给开口部41a被封条46所封闭着的卡盒7时,用控制器61进行如下的控制。
[0108] 例如,当将驱动力仅传递给图1中的卡盒7a的卷除部件54时,将驱动马达81a的驱动力仅传递给图13中的齿轮84a即可。因此,使驱动马达81a向图13中箭头C1方向旋转。于是,齿轮82a向箭头C2方向旋转,位于其下游的摆动齿轮85a与该摆动齿轮85a下游的齿轮84a啮合。这样,驱动力被从驱动马达81a传递给齿轮84a。这时,摆动齿轮85a离开齿轮84b,从而切断向齿轮84b的驱动力传递。而且,这时,驱动马达81b不进行驱动。
[0109] 此外,在向齿轮84c、84d中的任何一个传递驱动力的场合,只要与上述场合同样,对驱动马达81b进行驱动即可。
[0110] 如上所述,由控制器61对驱动马达81a、81b的旋转、停止以及旋转方向进行控制。由此,可以将驱动力仅传递给多个卡盒7中的任意一个。由此可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马达的数目是2个,但不需要离合器。因此,本实施方式具有控制构成较为容易的优点。
[0111] 【第四实施方式】
[0112] 下面参照图14~18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基本构成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而仅就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的标记。
[0113] 图14是向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卷除部件54传递驱动力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中,来自装置主体100a所具有的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通过齿轮82向后面将要提到的机械式离合器86传递。机械式离合器86具有行星齿轮86a,由该行星齿轮86a从用于传递驱动力的齿轮84a、84b、84c、84d中选择一个,并将驱动力传递给该齿轮。
[0114] 这里,参照图15~18就本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86进行说明。离合器86主要由行星齿轮86a、圆盘86b、毛毡件86d、阶梯齿轮86e、触发器86i构成。行星齿轮86a绕着设在圆盘86b上的轴自转,并且绕着轴86n公转。此外,圆盘86b、行星齿轮止脱件86c、毛毡件86d和阶梯齿轮86e以轴86n为中心旋转。毛毡件86d相对于行星齿轮止脱件86c被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止脱件86c被固定为这样的状态:其在与圆盘86b保持同轴度的同时与之同步旋转。
[0115] 阶梯齿轮86e的一方的齿轮与齿轮82常啮合,另一方的齿轮与行星齿轮86a常啮合。阶梯齿轮86e由调压弹簧86g朝图15中的箭头P方向施力。由此,阶梯齿轮86e始终被推向与圆盘86b同步旋转的毛毡件86d。这里,来自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通过齿轮82传递给阶梯齿轮86e。于是,阶梯齿轮86e与毛毡件86d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圆盘86b、行星齿轮止脱件86c和行星齿轮86a与阶梯齿轮86e同步以轴86n为中心旋转。另一方面,在从外部向圆盘86b施加强制性使其停止的作用力时,阶梯齿轮86e边在毛毡86d上滑动边旋转。这时,行星齿轮86a不绕着轴86n公转,而只绕着设在圆盘86b上的轴进行自转。
[0116] 此外,在触发器端86o设有可沿轴86n的轴向滑动的滚轮86k。而且,滚轮86k始终由弹簧86j朝箭头P1方向,即圆盘86b方向施力。触发器86i由弹簧86m加载。由此,触发器86i以能绕着图15中的触发器轴861沿箭头Q方向旋转的方式被加载。结果,触发器面86p始终被推向圆盘86b的外周面。
[0117] 在图16中,使驱动马达81沿图中箭头R1方向旋转,则阶梯齿轮86e沿箭头R2方向旋转。与该阶梯齿轮86e的旋转相同步,圆盘86b也沿R2方向旋转。这里,当分别设在圆盘86b外周面上的各突起86ba、86bb、86bc、86bd中的任何一个挂住触发器端86q时,圆盘86b即不旋转,行星齿轮86a进行自转。配置齿轮84a、84b、84c、84d,其配置方式为使得在行星齿轮86a进行自转的同时,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与行星齿轮86a啮合在一起进行旋转。由此可将驱动力向传递路径的下游传递。圆盘86b的突起86ba、86bb、86bc、86bd的选择通过控制阶梯齿轮86e从后面将要提到的原位置的旋转角(即驱动马达81的旋转角)来进行。
[0118] 使驱动马达81向与箭头R1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圆盘86b向与箭头R2相反的方向旋转。若该旋转继续下去,则圆盘的突起86be挂住触发器端86r。将该位置定为圆盘86b的原位置。这时,即使使驱动马达81继续向与箭头R2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圆盘86b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这时,从图16的背侧方向看到的离合器86示于图17中。
[0119] 从该状态(原位置)开始对驱动力的传递路径的选择如下进行。使驱动马达81向箭头R1方向旋转,则圆盘86b向图16中箭头R2方向(图17中箭头S方向)旋转。当箭头S方向的旋转继续下去时,触发器86i克服弹簧86m以轴861为中心沿箭头Q方向对其施加的加载力而摆动到图18所示的位置。
[0120]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设在触发器端86o的滚轮86k(参照图15)沿着如图18所示设在圆盘86b背面的槽(86s、86t、86u、86v、86w、86x)移动的缘故。槽的深度分别为:槽86s和86v最深,而槽86u和86x最浅。而且,槽86t和86w均为坡状,将槽的高低差圆滑地连接。
[0121] 在原位置时(图17时),滚轮86k位于槽86s。随着圆盘86b向箭头S方向旋转,滚轮86k顺着槽的凸轮面,一边划出T形轨迹,一边从槽86s依次到达槽86t、槽86u、槽86v。
[0122] 从图18的状态开始,使圆盘86b向与箭头S相反的方向旋转到突起86ba、86bb、86bc、86bd中的任何一个挂住触发器端86q为止(即旋转到行星齿轮86a与齿轮84a、84b、
84c、84d中所期望的那个相啮合为止)。这样,行星齿轮86a从齿轮84a、84b、84c、84d中选择任意一个而将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传递给该齿轮。由此,可使从4个卡盒7中选择的卷除部件54旋转,从而将封条46卷除。
[0123] 如上所述,由控制器61对驱动马达81的旋转、停止、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将驱动力仅传递给多个卡盒7中的任意一个。而且,可以将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给插入装置主体100a中的卡盒7所具有的开口部41a被封条46封闭着的那个卡盒7。
[0124] 【第五实施方式】
[012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卡盒7中的封条46尚未被除去的场合,分别将驱动力依次传递给各卡盒7各自的卷除部件54。不过,也可以将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同时传递给各卷除部件54。在该场合所进行的控制是:使图12中的4个离合器83a、83b、83c、83d中与所要被传递驱动力的卷除部件54相对应的离合器同时结合。进行这样的控制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依次传递驱动力时的情况相比,虽然驱动马达81会大型化,但可以缩短进行封条46的卷除处理时间。
[012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搭载在卡盒7上的告知装置,示例了搭载存储单元67的情况,但作为这样的告知装置,也可以用设在卡盒外表面上的突起来构成。例如,当存储控制回路65检测到存在所述突起时,其即将这种情况识别为开口部41a被封条46封闭着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被传递了来自装置主体100a的驱动力,封条46被除去开口部
41a因而被开放后,上述突起被折断,上述存储控制回路65检测不到上述突起,其即将这种情况识别为开口部41a已被开放的信息。
[012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除去的是具有感光鼓和显影装置的处理盒中的显影剂封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拆、装的卡盒,即使是没有感光鼓的卡盒,例如是将显影装置和显影剂容器一体化并将该显影剂容器的开口部密封起来的显影盒,也同样可以适用。
[0128]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这样的装置,即,只有显影剂容器相对于装置主体可拆、装,而且,所述显影剂容器不包括显影装置。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装置中装有多个显影剂容器,显影剂容器的开口部被显影剂封条密封着。在这样的装置中,利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驱动传递来除去上述显影剂封条,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2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封闭部件,示例了显影剂封条,但封闭开口部41a的封闭部件并不限于薄片状部件。即,封闭部件也可以是板状,其通过在卡盒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滑动而使开口部41a开启。
[0130] 根据第一~第五实施方式,在开启封闭部件时,驱动力传递装置可选择性地将驱动力传递给各卡盒7所具有的开启装置。因此,用于产生由驱动力传递装置进行传递的驱动力的马达的数目没有必要与装在装置主体100a中的卡盒7的数目相同。也就是说,可以使所述马达的数目少于装在所述装置主体100a中的卡盒7的数目。
[0131] 【第六实施方式】
[0132] 下面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基本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
[0133] [感光鼓与显影辊的分离结构]
[0134] 在使用开始前,本实施方式中的卡盒7的感光鼓1与显影辊40是彼此分离的。而且,如图3所示,在显影单元4的轴承部件48的外侧与侧罩72之间设有作为显影单元4之一部分的分离部件90。所述分离部件90是用于使感光鼓1与显影辊40分离的部件。此外,所述使用开始前指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卡盒7进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前。
[0135] 图19是立体说明图,其表示了分离部件90和显影辊40,还有作为感光鼓单元50之一部分的感光鼓1和清洁框51,以及作为显影单元54的摆动中心的支承轴49。如图19(a)所示,卡盒7出厂时,分离部件90抵在清洁框51的突起51b上。
[0136] 这里,上述加压弹簧53的加载力(弹性力)使得显影单元4相对于感光鼓单元50以支承轴49为中心向箭头P方向摆动。而且,上述加压弹簧53的加载力使得显影辊40与感光鼓1欲朝着彼此接触的方向移动。然而,在两者进行接触之前,分离部件90即与上述突起51b接触,由此限制了显影单元4的摆动。因此,如图19(a)所示,显影辊40与感光鼓1保持分离状态。此时,分离部件90处于使感光鼓1与显影辊40分离的位置。
[0137] 如图19(b)所示,分离部件90构成为可以向箭头Q方向变形并进行位移的形状(例如板状)。假设该分离部件90一度向箭头Q方向进行了位移(向接触位置进行了位移),那么,图19(a)中摆动受到限制的显影单元4在加压弹簧53的加载力(弹性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感光鼓单元50重新开始摆动。然后,如图19(c)所示,在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相互接触的位置,显影剂单元4的摆动停止。此时,分离部件90处于容许感光鼓1与显影辊40接触的接触位置。
[0138] 因此,在开始使用卡盒7时,通过使分离部件90如图19(c)所示那样进行移动,卡盒7的开口部41a即开启,卡盒7就可以使用了。
[0139] [调色剂封条的卷除与分离部件之间的关系]
[0140]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盒7中,当使用开始时,在卷除封条46的同时,所述分离部件90进行移动,从而感光鼓1与显影辊40相接触。
[0141] 即,如图2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卷除部件54上设有凸轮部54c,该凸轮部54c由作为凸轮部件的肋片以其一部分形成为凸轮状而构成。凸轮部54c处于与设在所述分离部件90上的肋片90a相向的位置。而且,卡盒7出厂时,卷除部件54的相位被调整成:
与分离部件90对面的凸轮半径是不使分离部件90发生变形的尺寸。然后,用户将卡盒7装在装置主体100a上。之后,设在装置主体100a上的控制部(未图示)发送电信号。于是,来自装置主体100a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给卷除部件54,卷除部件54进行旋转。然后,如图20(b)所示,随着该旋转,凸轮部54c推动分离部件90,使其发生位移。由于该位移,分离部件如图19(a)~图19(c)所示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然后,分离部件90将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限制解除。接着,弹簧53的弹性力使得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相接触。这样,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使开始使用卡盒7前处于分离状态中的感光鼓1与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辊40自动变成处于接触状态中,无需由操作者进行解除分离的操作。
[0142] 如上所述,当开始使用卡盒7而将封条46开启时,联动于卷除部件54的旋转,可以解除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限制。因此,用户不必进行开启开口部41a的操作以及将使显影辊40与感光鼓1分离的分离部件除去等操作。所以,可以提高使用性能。
[0143] 而且,还可以使感光鼓1与显影辊40在开始使用卡盒7前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而且,还可以在开始使用卡盒7时使感光鼓1与显影辊40自动接触。
[0144] 此外,上述卷除部件54在局部具有凸轮形状。但也可以不是凸轮形状,而是如图21(a)、21(b)所示那样在局部设置突起54d。由该突起54d使分离部件54向箭头Q方向变形。由此可以得到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0145] 另外,在为了使分离部件90进行位移而使其变形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分离部件的材质,使用有弹性的塑料、橡胶等。
[0146] 另外,上述说明中本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但也可以使该基本构成与第二~第五实施方式相同。
[0147] 【第七实施方式】
[0148] 下面参照图22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基本构成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而仅就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的标记。
[0149] 图22(a)表示对封条46进行卷除之前的卷除部件54、封条46、分离部件90以及驱动齿轮88,其中,驱动齿轮88设于装置主体100a,它用于向卷除部件54传递驱动力。
[0150] 分离部件90的肋片90a设在与卷除封条46的卷除部54a相向的位置。图22(b)表示使卷除部件54旋转而将封条46卷除掉之后的状态。由于卷绕了封条46,卷除部件54的轴径发生了变化。分离部件90被该卷除部件54之轴径发生了变化的部分所推动而向图中箭头Q方向移动。由此可以解除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限制。因此,弹簧53的弹性力使得感光鼓1与显影辊40相接触。
[0151] 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是:卷除部件54至少旋转一周就进行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解除。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卷除部件54可以在旋转多周后进行分离解除。
[0152] 这是因为,由于进行了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解除,显影单元4相对于感光鼓单元50进行摆动旋转,与之联动,作为显影单元4之一部分的卷除部件54也进行摆动旋转,因此,卷除部件54与在装置主体100a侧向该卷除部件54的齿轮部54b传递驱动力的驱动齿轮88之间的啮合可能会被扰乱。而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对策是有效的。
[0153]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卷除部件54旋转多周,对调色剂封条46进行充分卷除而将开口部41a开放后,处于分离位置的分离部件90位移至接触位置。由此可以进行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解除。因此,可确保卷除部件54与驱动齿轮88之间啮合更长的时间。所以,可切实地将封条46卷除。
[0154] 另外,虽然分离部件90是可在箭头Q方向上发生变形的部件,但是不发生变形,而是可沿箭头Q方向移动的分离部件90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0155] 【第八实施方式】
[0156] 下面参照图23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基本构成也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而仅就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的标记。
[0157] 图23所示为卡盒7的侧罩(卡盒罩)72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的侧罩72上,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分离部件90与该侧罩72形成为一体。而且,分离部件90可在图中所示Q方向上变形(从分离位置向接触位置变形)。这里,侧罩72是覆盖卡盒7的侧面的部件。
[0158] 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采用另外的部件作为分离部件,可削减卡盒7的总部件数目。此外,伴随于此,可以削减成本、提高组装性能。
[0159] 【第九实施方式】
[0160] 下面参照图24说明第九实施方式中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基本构成也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而仅就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的标记。
[0161] 在本实施方式中,卷除部件54停止旋转后,分离部件90产生变形,或者发生移动而进行位移(从分离位置向接触位置进行位移)。由此,可以进行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解除。
[0162] 本实施方式的封条46的卷除与分离部件90的位移如图24(a)那样构成。即,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作为显影单元4之一部分的卷除部件54、局部可在图中箭头Q方向上变形的分离部件90。此外还设有作为卷除部件90的轴承的轴成部件55(55a、55b)。这里,轴承部件55具有沿着箭头T方向的长孔。此外,还设有扭簧56。在装置主体100a上还设有可在箭头u方向摆动的驱动齿轮88。而且,还设有输入齿轮87,该输入齿轮87在向驱动齿轮88传递驱动力的同时使该驱动齿轮88摆动。此外,还设有轴承部件57(57a、57b),该轴承部件57对驱动齿轮88进行支撑,并使其能以输入齿轮87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
[0163] 如图24(a)所示,当输入齿轮87向箭头X3方向旋转时,驱动齿轮88向箭头u1方向摆动。而且,齿轮82传递使卷除部件54的齿轮部54b向箭头X2方向旋转的驱动力。由此,封条46被卷除部件54卷除。在如此向卷除部件54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并且在卷除封条46的过程中,卷除部件54受到来自驱动齿轮88的图中箭头f1方向的啮合力F1。此外,在撕裂封条46进行卷除时所作用的撕扯力F2作用在图中箭头f2方向上。
[0164] 因此,卷除部件54在轴承部件55(55a、55b)的长孔内侧抵向图中箭头T1方向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在尚未卷除封条46的状态下,如图24(a)所示,卷除部件54不与加载弹簧56接触。分离部件90的肋片90a不与卷除部件54接触,感光鼓1与显影辊40彼此分离。
[0165] 下面,图24(b)示出在将封条46完全卷除后的状态下,并且在仍然接受着驱动齿轮88的输入的状态下的卷除部件54。
[0166] 这时,由于卷除了封条46,所以卷除部件54的轴径发生了变化(变大)。这时,由于封条46已被卷除,所以不再作用有撕裂封条46的撕扯力F2。
[0167] 这里,因卷除了封条46而使轴径发生了变化的卷除部件54如图24(b)所示推动加载弹簧56的一端,使弹簧56变形。因此,卷除部件54受到弹簧56的图中箭头f3方向的加载力F3。
[0168] 不过,卷除部件54仍然受到驱动齿轮88的箭头f1方向的啮合力F1,而且,F1>F3。因此,卷除部件54的位置不变。而且这时,卷除部件54不与分离部件接触。因此,分离部件90仍然处于分离位置。
[0169] 然后,从上述状态使输入齿轮87停止旋转。于是,卷除部件54不再受到驱动齿轮88的啮合力F1,而仅受到弹簧56的箭头f3方向的加载力F3。结果,如图24(c)所示,卷除部件54向箭头T2方向移动。伴随着该卷除部件54的移动,被卷除部件54卷除掉了的封条46推动分离部件90的肋片90a。该推力使得分离部件90发生变形而进行位移。之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解除随着分离部件90的变形而进行。
[0170] 这样,在完全卷除了调色剂封条46,将显影剂容器41的开口部41a开放之后,使卷除部件54停止旋转。于是,在此之后,分离部件90发生位移,感光鼓1与显影辊40的分离被解除。因此,在卷除部件54进行旋转时,显影单元4并不相对于感光鼓单元50进行摆动。由此,不会引起卷除部件54的齿轮部54b与驱动齿轮88之间发生爬齿现象等驱动力传递失误现象,可切实进行封条46的开启。而且,还可切实进行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分离解除。
[0171] 【第十实施方式】
[017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由分离部件90使感光鼓与之分离的处理装置,以显影辊4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处理装置并不限于显影辊。例如,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等与感光鼓接触的处理装置也适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该场合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0173] 此外,处理盒具有感光鼓和至少一个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可以是例如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
[0174] 此外,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电子照形图像形成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装置以及文字处理机等。
[0175] 根据第六~第十实施方式,可以使处于分离状态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与处理装置自动成为处于接触状态中。
[0176] 此外,根据第六~第十实施方式,可以使在开始使用处理盒之前处于分离状态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与处理装置成为处于接触状态中,而无需操作者进行解除分离的操作。
[0177] 此外,根据第六~第十实施方式,联动于封闭着显影剂供应口且可被开启的封闭部件之开启动作,可以使处于分离状态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与处理装置成为处于接触状态中。
[0178] 此外,根据第六~第十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使处于分离状态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与处理装置成为处于接触状态中。
[0179] 由此,可以在开始使用处理盒前一直使感光鼓与处理装置彼此分离。而且,可以使处于分离状态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与处理装置在开始使用处理盒时自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