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镜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300573.6

文献号 : CN1012096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吉田茂树辻内好夫

申请人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镜装置。有效地抑制紧随装置组装开始之后,操作转矩在离合器突起脱离离合器槽期间过度增大。在门镜装置中,齿轮板具有周向截面形成大致梯形形式的离合器槽,其宽度从槽底部向开口端增大。离合器盘具有周向截面形成大致梯形形式的离合器突起,其宽度从底部向顶部成锥形减小,其中顶面形成为宽度从内周向外周减少的逆放射形式。因此,当向齿轮板传递超过设定值的转矩时,在抵抗离合器弹簧的偏压力使离合器盘向上移动的同时,离合器突起与离合器槽的压接触区域从内周向外周逐渐移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用镜装置包括:

镜台,在该镜台上设置有支承轴并且该镜台接合到车体;

旋转外壳,该旋转外壳在所述支承轴的外周上布置成该旋转外壳被所述支承轴可旋转地支承,并且该旋转外壳与后视镜接合;

环形的从动离合器盘,该从动离合器盘通过插入而装配在所述支承轴的外周上,使得该从动离合器盘沿着以所述支承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固定到所述支承轴上,并且可沿所述支承轴的轴向移动地被支承;

环形的驱动离合器盘,该驱动离合器盘通过插入而装配在所述支承轴的外周上,使得该驱动离合器盘可相对旋转地被所述支承轴支承,并且沿着所述旋转方向接合到所述旋转外壳上;

离合器偏压件,该离合器偏压件沿轴向朝着所述驱动离合器盘偏压所述从动离合器盘;

离合器槽,该离合器槽形成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另一端面中的一个端面上,该离合器槽形成为沿着以所述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径向延伸;和离合器突起,该离合器突起形成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上,该离合器突起形成为沿着所述径向延伸,其中当从所述旋转外壳向所述驱动离合器盘传递值小于等于与所述偏压件的偏压力对应的设定值的转矩时,所述离合器突起接收在所述离合器槽中而处于所述驱动离合器盘接合到所述从动离合器盘从而可传递转矩的接合状态,而当从所述旋转外壳向所述驱动离合器盘传递值大于所述设定值的转矩时,所述离合器突起移出所述离合器槽,从而释放所述接合状态;

其中,所述离合器槽沿以所述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周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形式,其中所述离合器槽的宽度从槽底面朝着槽开口端增大,并且所述离合器突起沿所述周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形式,其中所述离合器突起的宽度从突起底端朝着突起先端 减少,并且所述离合器突起的顶面形成为逆放射形式,其中所述顶面的宽度从内周侧朝外周侧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用镜装置还包括:

布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中的转矩产生源;和

布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中的转矩传递机构,该转矩传递机构使所述转矩产生源与所述驱动离合器盘接合以允许传递转矩,使得所述转矩产生源产生的转矩作为沿以所述支承轴为中心的所述旋转方向的驱动转矩传递到所述驱动离合器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槽底面与槽侧面在所述离合器槽中相交之处的第一棱线、以及位于所述侧面与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一个端面相交之处的第二棱线分别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径向延伸,并且位于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侧面与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面相交之处的第三棱线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径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槽底面与槽侧面在所述离合器槽中相交之处的第一棱线、以及位于所述侧面与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一个端面相交之处的第二棱线分别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径向延伸,并且位于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侧面与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面相交之处的第三棱线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径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以所述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周向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一个端面上形成多个离合器槽,并且沿着所述周向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面上形成多个离合器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槽形成在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上,而所述离合器突起形成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突起形成在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上,而所述离合器槽形成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离合器突起的顶面与定位在所述顶面的两侧的侧面相交之处的一对第四棱线相对于沿所述径向从所述轴心延伸的线倾斜,使得所述第四棱线的外周侧比所述第四棱线的内周侧更靠近沿所述径向从所述轴心延伸的所述线,所述线为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中心线。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离合器突起的顶面与定位在所述顶面的两侧的侧面相交之处的一对第四棱线相对于沿所述径向从所述轴心延伸的线倾斜,使得所述第四棱线的外周侧比所述第四棱线的内周侧更靠近沿所述径向从所述轴心延伸的所述线,所述线为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中心线。

说明书 :

车用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镜装置,其用作汽车的门镜装置等,还涉及将后视镜接合到车体并将其可旋转地支承在车体上。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No.2,548,021中所描述的动力操作的车用门镜装置。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No.2,548,021中描述的车用镜装置(以下将其简称为“门镜装置”)具有:镜座,在该镜座上竖直地设有筒状支承轴;镜壳体,其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轴上;转矩传递机构,其将布置在镜座上的驱动马达产生的转矩传输给镜壳体;和设置在转矩传递机构的转矩传递系统中的离合器组件。该离合器组件具有:形成有突出条(离合器突起)的环形驱动离合器盘;形成有槽(离合器槽)的环形从动离合器盘,这些槽用于可移除地接收离合器突起;和用于朝着从动离合器盘偏压驱动离合器盘的离合器弹簧。
[0003] 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No.2,548,021中描述的镜装置中,当过大的转矩从镜壳体传输到驱动离合器盘时,驱动离合器盘的离合器突起移出从动离合器盘的离合器槽。通过释放驱动离合器盘和从动离合器盘之间的接合,保护转矩传递机构免受过大的转矩。
[0004] 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No.2,548,021中描述的门镜装置中,离合器槽和离合器突起沿径向的截面均形成为在周向两端具有斜面的梯形形式,从而在转矩传递期间,离合器突起在其一个斜面处可以布置成与离合器槽的一个斜面压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当有过大的转矩传递给驱动离合器盘时,在离合器突起和离合器槽的斜面上产生的轴向分力大于离合器弹簧的偏压力,使得离合器突起移出离合器槽从而释放离合器盘之间的接合。
[0005] 但是,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No.2,548,021中所描述,通过将离合器突起在其顶面与其一对斜面之间的棱线以及驱动离合器盘的斜面与一个端面之间的棱线分别设置成平行于以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并将离合器槽在其底面与其一对斜面之间的棱线以及从动离合器盘的斜面与另一端面之间的棱线分别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径向,在驱动离合器盘的旋转过程中,离合器突起的斜面仅在外周侧的一部分与离合器槽的斜面仅在外周侧的一部分局部压接触。
[0006] 在上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旋转过程中,如果在驱动离合器盘的旋转过程中,离合器突起的斜面仅在外周侧的一部分与离合器槽的斜面仅在外周侧的一部分局部压接触,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紧随完成门镜装置的组装之后操作离合器组件时,即在释放离合器盘之间的接合状态时,离合器突起和离合器槽牢固地固定在一起(金属与金属粘合)。即使向驱动离合器盘传递远大于预设阈值的过大转矩,也有可能不能释放离合器盘之间的接合。这可能会向转矩传递机构和镜壳体施加过大的负载,从而使它们受损。
[0007] 随着离合器组件的操作循环次数的增加,上述的粘合现象会快速消失。当例如离合器组件被操作大约三至四次时,离合器组件可以以接近预设阈值的值精确地稳定操作。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镜装置,有效地抑制了紧随装置组装开始之后,驱动离合器盘上的操作转矩在离合器突起脱离离合器槽期间相对于设定值过度增大。
[0009]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用镜装置包括:镜台,在该镜台上设置有支承轴并且该镜台接合到车体;旋转外壳,该旋转外壳在所述支承轴的外周上布置成该旋转外壳被所述支承轴可旋转地支承,并且该旋转外壳与后视镜接合;环形的从动离合器盘,该从动离合器盘通过插入而装配在所述支承轴的外周上,使得该从动离合器盘沿着以所述支承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固定到所述支承轴上,并且可沿所述支承轴的轴向移动地被支承;环形的驱动离合器盘,该驱动离合器盘通过插入而装配在所述支承轴的外周上,使得该驱动离合器盘可相对旋转地被所述支承轴支承,并且沿着所述旋转方向接合到所述旋转外壳上;离合器偏压件,该离合器偏压件沿轴向朝着所述驱动离合器盘偏压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离合器槽,该离合器槽形成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另一端面中的一个端面上,该离合器槽形成为沿着以所述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径向延伸;和离合器突起,该离合器突起形成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上,该离合器突起形成为沿着所述径向延伸,其中当从所述旋转外壳向所述驱动离合器盘传递值小于等于与所述偏压件的偏压力对应的设定值的转矩时,所述离合器突起接收在所述离合器槽中而处于所述驱动离合器盘接合到所述从动离合器盘从而可传递转矩的接合状态,而当从所述旋转外壳向所述驱动离合器盘传递值大于所述设定值的转矩时,所述离合器突起移出所述离合器槽,从而释放所述接合状态;其中,所述离合器槽沿以所述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周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形式,其中所述离合器槽的宽度从槽底面朝着槽开口端增大,并且所述离合器突起沿所述周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形式,其中所述离合器突起的宽度从突起底端朝着突起先端减小,并且所述离合器突起的顶面形成为逆放射形式,其中所述顶面的宽度从内周侧朝外周侧减少。
[0010] 根据车用镜装置的第一方面,所述离合器槽的周向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形式,其宽度从槽底部朝着槽开口端增大,另外,所述离合器突起的周向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形式,其宽度从突起底部朝着突起先端减少,其中所述离合器突起的顶面形成为逆放射形式,其宽度从内周侧朝外周侧减小。因此,当从所述旋转外壳向所述驱动离合器盘传递小于等于所述设定值的转矩时,所述离合器突起保持接收在所述离合器槽中。在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离合器槽的一个侧面压接触的同时,从离合器突起的侧面向离合器槽的侧面作用的接触压力(负载)作为绕所述支承轴的转矩传递给所述从动离合器盘。通过该转矩的反作用力,所述旋转外壳随着所述驱动离合器盘旋转。此时,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侧面的位于内周侧的部分布置成与所述离合器槽的侧面的位于内周侧的部分压接触。
[0011] 在车用镜装置的所述第一方面中,当从所述旋转外壳向所述驱动离合器盘传递大于所述设定值的转矩时,在所述离合器突起的相对于轴向倾斜的侧面与所述离合器槽的相对于轴向倾斜的侧面之间产生的轴向分力大于所述离合器偏压件的偏压力。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抵抗所述离合器偏压件的偏压力而沿使其远离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方向逐渐向上移动时,所述离合器突起逐渐脱离所述离合器槽。当所述驱动离合器盘旋转预定量时,所述离合器突起移出所述离合器槽。
[0012]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所述离合器突起的顶面形成为宽度从内周向外周减小的逆放射形式,所以所述离合器突起可沿着轴向在移出所述离合器槽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滑动),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离合器槽的一个侧面压接触的压接触区域在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移动的同时随着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旋转量而增大。
[0013] 因此,根据车用镜装置的第一方面,当向所述驱动离合器盘传递超过所述设定值的转矩时,所述离合器突起由于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旋转(相位改变)而移出所述离合器槽,其中所述离合器突起和所述离合器槽之间的压接触区域从内周侧向外周侧移动。因此,与其中离合器突起的棱线和离合器槽的棱线设置成平行于径向,从而离合器突起的侧面和离合器槽的侧面之间的压接触区域几乎不变的传统结构相比,可有效地防止在紧随装置组装开始之后出现离合器突起的侧面与离合器槽的侧面之间牢固固定的粘合现象。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粘合现象的出现,供驱动离合器盘使离合器突起脱离离合器槽的操作转矩相对于设定值过度增大。
[0014] 根据车用镜装置的第二方面,该车用镜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中的转矩产生源,和布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中的转矩传递机构,该转矩传递机构使所述转矩产生源与所述驱动离合器盘接合以允许传递转矩,使得所述转矩产生源产生的转矩作为沿以所述支承轴为中心的所述旋转方向的驱动转矩传递到所述驱动离合器盘。
[0015] 在车用镜装置的所述第二方面中,布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中的所述转矩传递机构将所述转矩产生源产生的转矩作为旋转驱动转矩传递到所述驱动离合器盘。通过由所述转矩产生源产生转矩,所述旋转外壳可绕所述支承轴旋转。
[0016] 根据车用镜装置的第三方面,位于所述槽底面与槽侧面在所述离合器槽中相交之处的第一棱线、以及位于所述侧面与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一个端面相交之处的第二棱线分别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径向延伸,并且位于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侧面与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面相交之处的第三棱线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径向延伸。
[0017] 在车用镜装置的所述第三方面中,所述离合器突起的顶面形成为宽度从内周侧朝着外周侧减小的逆放射形式,另外,位于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侧面与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面相交之处的第三棱线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径向延伸。当从所述旋转外壳向所述驱动离合器盘传递超过所述设定值的转矩时,在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侧面和所述离合器槽的侧面处产生的分力的方向可接近所述压接触区域的移动方向。随着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旋转量的增大,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侧面和所述离合器槽的侧面之间的压接触区域可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平滑地逐渐移动(滑动)。
[0018] 根据车用镜装置的第四方面,沿着以所述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周向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一个端面上形成多个离合器槽,并且沿着所述周向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和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面上形成多个离合器突起。
[0019] 根据车用镜装置的第五方面,所述离合器槽形成在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上,而所述离合器突起形成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上。
[0020] 根据车用镜装置的第六方面,所述离合器突起形成在所述驱动离合器盘的所述另一端面上,而所述离合器槽形成在所述从动离合器盘的所述一端面上。
[0021] 根据车用镜装置的第七方面,位于所述离合器突起的顶面与定位在所述顶面的两侧的侧面相交之处的一对第四棱线相对于沿所述径向从所述轴心延伸的线倾斜,使得所述第四棱线的外周侧比所述第四棱线的内周侧更靠近沿所述径向从所述轴心延伸的所述线,所述线为所述离合器突起的中心线。
[0022] 如至此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车用镜装置可有效地抑制紧随装置组装开始之后,驱动离合器盘上的操作转矩在离合器突起脱离离合器槽时相对于设定值过度增大。
[0023] 附图说明
[0024] 将参考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
[0025]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镜装置的示意结构的正视图;
[0026]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壳体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7]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壳体机构的结构的轴向剖取的剖视图;
[0028] 图4是从轴向下方看时图1所示的旋转外壳的底视图;
[0029] 图5是从轴向上方看时图1所示的旋转外壳的平面图;
[0030]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镜本体和旋转外壳的结构的平面图,示出了门镜本体和旋转外壳处于退回位置的状态;
[0031]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镜本体和旋转外壳的结构的平面图,示出了门镜本体和旋转外壳处于镜使用位置的状态;
[0032]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镜本体和旋转外壳的结构的平面图,示出了门镜本体和旋转外壳处于可前倾位置的状态;
[0033]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旋转外壳的结构和旋转外壳的内部的轴向剖取的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机构处于非操作状态的状态;
[0034] 图10是表示图2所示的镜台的直立壁的结构的平面图;
[0035] 图11是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板的上端面的结构的平面图;
[0036] 图12是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板的下端面的结构的平面图;
[0037] 图13是表示图1所示的旋转外壳的结构和旋转外壳的内部的沿轴向剖取的剖视图,示出了第一离合器机构处于操作状态的状态;
[0038]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旋转外壳的结构和旋转外壳的内部的沿轴向剖取的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机构处于操作状态的状态;
[0039] 图15是表示图9所示的离合器盘和齿轮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0040]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齿轮板的结构的平面图;
[0041] 图17是表示图15所示的离合器盘的结构的平面图;
[0042] 图18A至图18H是表示图9所示的离合器盘的离合器突起脱离齿轮板的离合器槽的操作的侧视图和平面图;而且
[0043] 图19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的门镜装置中,第一离合器机构的操作转矩和操作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44]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现在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用镜装置进行描述。
[0046]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
[0047] 图1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用镜装置的门镜装置10的示意结构的正视图。注意,在附图中,箭头“上”表示相对于车体向上,而箭头“前”表示相对于车体向前。在随后的描述中,“上”和“下”表示在门镜装置10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的相应方向。
[0048] 门镜装置10包括门镜本体12。门镜本体12具有遮阳板14。车用后视镜16通过框架和镜面调整机构(在附图中均未示出)保持在遮阳板14内侧。门镜装置10具有螺接在附图中未示出的车门板上的支柱18,以在支柱18与门镜本体12之间设置退回机构20。
[0049] 图2表示退回机构2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而图3表示退回机构20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退回机构20具有镜台22。镜台22具有待固定在支柱18(见图1)上的基板24和直立设置在基板24的上表面上的筒状支承轴26。注意,在附图中,字符“S”表示支承轴26的轴线,从此时起将其轴线取为沿轴线“S”的方向来描述该装置。
[0050] 如图3所示,退回机构20具有呈壳体形式的旋转外壳28。旋转外壳28在其下部设有外壳本体30,同时上盖32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本体30的顶面侧。上盖32整体形成为向车体下方开口的壳体形式。上盖32一体形成有筒状侧壁32B和闭合侧壁32B顶部的顶板32A。
[0051] 外壳本体30形成为向车体上方开口的壳体形式。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本体30一体形成有筒状侧壁30B和闭合侧壁30B下侧的底板30A。在外壳本体30的底板30A中形成有筒状轴承34,如图3所示。轴承34一体形成有相对于底板30A向上伸出的向上突起34A和相对于底板30A向下伸出的向下突起34B。轴承34通过插入而可旋转地装配在支承轴26的外周上。
[0052] 如图2所示,直立壁64呈环状形成在镜台22的基板24上,并与支承轴26的外周同轴。形成为环形的滑动垫圈38布置在直立壁64与支承轴26的外周面之间。外壳本体30具有向下突起34B,其布置成其先端面通过滑动垫圈38抵靠基板24的上表面,如图9所示。这限制了旋转外壳28在其轴向下端相对于支承轴26移动。同时,向下突起34B具有先端面,在该先端面的整个周边形成截面为半圆形的油脂槽39。在油脂槽39中,填充油脂作为润滑剂。因此,通过油脂槽39向向下突起34B的先端面和滑动垫圈38之间供应油脂。
[0053] 如图4所示,外壳本体30的底板30A一体形成有在外壳本体30内从向上突起34A径向延伸的多个肋41,使得轴承34被这些肋41加强。如图5所示,外壳本体30的底板30A在外壳本体30的外侧形成有一对装配孔43。装配孔43成对地形成在一对相邻的肋41之间(见图4)。通过在这一对肋41之间延伸的壁,形成装配孔43的底面。两个装配孔43相对于向下突起34B相对地形成并与稍后所述的制动板76相对应。
[0054] 如图3所示,外壳本体30在向下突起34B周围形成有垂直壁30C。垂直壁30C形成为与向下突起34B同心并与稍后所述的直立壁64相对应。
[0055] 在门镜装置10中,旋转外壳28通过附图中未示出的框架接合到遮阳板14。门镜本体12与旋转外壳28成一体地被支承轴26可旋转地支承。这允许门镜本体12和旋转外壳28以一体方式在图6所示的退回位置与图7所示的镜使用位置之间旋转,此外还以一体方式向可前倾位置旋转,该可前倾位置设定成比镜使用位置更靠车辆前方。
[0056] 当旋转外壳28到达退回位置时,在图2所示的镜台22的基板24上伸出的旋转防止部40抵靠形成在外壳本体30的垂直壁30C的内周面中的台阶42,从而阻止旋转外壳28旋转。当旋转外壳28到达可前倾位置时,旋转防止部40抵靠形成在垂直壁30C的内周面中的台阶44,从而阻止旋转外壳28旋转。
[0057] 如图3所示,旋转外壳28中容纳有马达46,其作为用于使旋转外壳28相对于支承轴26旋转的转矩产生源。通过操作附图中未示出的设置在车辆上的开关来驱动马达46以使输出轴48旋转。当抵抗输出轴48的旋转作用外力并且将供应电流增加到大于等于预定阈值的值时,通过附图中未示出的设置在车辆上的控制电路停止供电。
[0058] 在马达46的输出轴48上设置蜗杆50。蜗杆50与斜齿轮52啮合。斜齿轮52与轴蜗杆54同轴固定,使得斜齿轮52和轴蜗杆54总是可以以一体方式旋转。
[0059] 在旋转外壳28内,在支承轴26的外周上布置筒状齿轮板56,如图3所示。齿轮板56构造成驱动离合器盘并通过插入而可旋转地装配在支承轴26的外周上。齿轮板56在其内周的下端处可滑动地抵靠向上突起34A的上端面。在向上突起34A的上端面中,在其整个外周形成有截面为半圆形的油脂槽57(见图9)。油脂槽57填充有用作润滑剂的油脂。因此,从油脂槽57向向上突起34A的上端和齿轮板56的下端之间供应油脂。
[0060] 如图9所示,齿轮板56在其外周面中形成有外齿56A,使得外齿56A与轴蜗杆54啮合。在门镜装置10中,如图3所示,齿轮系机构59构造有蜗杆50、斜齿轮52、轴蜗杆54和外齿56A,因而能将马达46产生的转矩传递给齿轮板56。因此,当输出轴48通过马达46的驱动力旋转时,绕支承轴26的旋转转矩通过齿轮系机构59传递给齿轮板56。这里,齿轮系机构59仅允许以单向方式从马达46的输出轴48向支承轴26传递转矩。
[0061] 在外壳本体30内,大致筒状形式的离合器盘58布置在齿轮板56的轴向上方。离合器盘58构造成从动离合器盘并通过插入而装配在支承轴26的外周上。离合器盘58绕支承轴26沿旋转方向固定,但是能够沿支承轴26的轴向移动。
[0062] 如图15所示,离合器盘58在其下端面中形成有多个(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离合器突起120。离合器突起120绕其轴线“S”沿周向以相等间隔(以90度间隔)布置。同时,在齿轮板56的上端面中,在外齿56A的内周中与多个离合器突起120相对应地形成多个(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离合器槽122。这些离合器槽122也绕其轴线“S”沿周向以相等间隔(以90度间隔)布置。
[0063] 如图3所示,在支承轴26的外周上且在离合器盘58上方插入并固定形成为薄壁环形式的齿垫圈60。在齿垫圈60和离合器盘58之间以压缩状态插设有线圈状离合器弹簧62。离合器弹簧62总是以给定偏压力朝着齿轮板56轴向偏压离合器盘58。因此,离合器盘58的离合器突起120通常(在稍后所述的第一离合器组件的非操作期间)处于接合状态,即插在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中,其中齿轮板56通过离合器盘58在绕支承轴26的旋转方向上固定,即防止齿轮板56绕支承轴26相对旋转。
[0064] 离合器弹簧62通过离合器盘58和齿轮板56在旋转外壳28的轴承34上作用偏压力,以通过滑动垫圈38将轴承34的先端面推到镜台22的基板24上。
[0065] 同时,将在支承轴26的外周处形成在基板24中的直立壁64插入并接收在外壳本体30的向下突起34B和垂直壁30C之间。如图2所示,在直立壁64的上端面中且在其内周处,三个台脊66、68和70朝着旋转外壳28伸出。如图10所示,这三个台脊66、68和70绕轴线“S”沿周向弯曲形成,如此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沿周向设置。台脊66、68和70均大致形成为在周向两端具有斜面72和74的梯形形式。这里,一个台脊66相对于其余两个台脊68和70布置在外周侧。这两个台脊68和70距轴线S的距离(径向)彼此相等。
[0066] 如图3所示,形成为环形的制动板76布置在镜台22的直立壁64和外壳本体30的底板30A之间。如图1所示,在制动板76的外周面中形成两个台阶76A。在制动板76中,在沿周向延伸接近半周的区域中形成有径向尺寸较窄的宽度较窄部分78,所述区域邻接两个台阶76A,并且在沿周向延伸接近半周的其余区域中形成有径向尺寸较宽的宽度较宽部分80。
[0067] 在旋转外壳28的端面(上端面)中,一对装配突起81分别形成在宽度较窄部分78和宽度较宽部分80中。这一对装配突起81分别装配并接收在形成在外壳本体30的底板30A中的一对装配孔43(见图5)中。这将制动板76接合到外壳本体30上,从而防止制动板76相对于外壳本体30旋转。
[0068] 如图2所示,制动板76在宽度较宽部分80的下端面中且在靠近外周的位置处具有一个朝着基板24伸出的外壳脊82,并且在宽度较窄部分78的下端面中具有朝着基板24伸出的两个外壳脊84和86。这三个外壳脊82、84、86绕轴线“S”沿周向以近似相等的间隔布置,每个外壳脊均形成为分别在周向两端具有斜面88和90的梯形形式。
[0069] 这里,形成在宽度较宽部分80中的一个外壳脊82以及形成在宽度较窄部分78中的两个外壳脊84和86设置在绕支承轴26的不同圆上。如图6和图7所示,这三个外壳脊82、84、86分别与台脊66、68、70相对并可与它们周向接触。外壳脊82、84、86和台脊66、68、
70施有油脂。
[0070] 如图6所示,在门镜装置10中,当门镜本体12和旋转外壳28处于退回位置时,制动板76的三个外壳脊82、84、86与直立壁64的三个台脊66、68、70周向间隔开。在门镜装置10中,当门镜本体12和旋转外壳28处于退回位置和镜使用位置之间的位置时,如图9所示,在外壳本体30的垂直壁30C的先端和镜台22的基板24之间形成微小间隙。
[0071] 如图7所示,在门镜装置10中,当门镜本体12和旋转外壳28处于镜使用位置时,制动板76的三个外壳脊82、84、86分别抵靠直立壁64的三个台脊66、68、70的斜面72。这限制旋转外壳28旋转超过镜使用位置而到可前倾位置。
[0072] 在门镜装置10中,由离合器盘58、齿轮板56和离合器弹簧62构成第一离合器机构124(见图9),以在从装置的外部向门镜本体12(旋转外壳28)作用过大的负载时,释放通过齿轮系机构59接合的马达46和支承轴26之间的接合状态。
[0073] 在门镜装置10中,当第一离合器机构124未操作时,离合器盘58将离合器突起120接收在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中,如图14和图18A所示。因此,齿轮板56通过离合器突起120和离合器槽122接合到离合器盘58,离合器盘58借此防止齿轮板56旋转。
[0074] 同时,在门镜装置10中,当第一离合器机构124未操作时,如果在门镜本体12(旋转外壳28)停留在退回位置(见图6)时沿朝向镜使用位置的方向作用负载,或者在旋转外壳28停留在镜使用位置时沿朝向退回位置的方向作用负载,则该负载作为绕支承轴26作用的转矩通过齿轮系机构59向齿轮板56传递。
[0075] 在这种情况下,在传递给齿轮板56的转矩大于预定的容许值PL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离合器盘58向上移动同时压缩离合器弹簧62,并致使离合器突起120移出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从而使离合器突起120抵靠齿轮板56的上端面。这释放了齿轮板56和离合器盘58的接合,并使支承轴26与马达46断开,从而旋转外壳28能够从镜使用位置旋转到退回位置或者从退回位置旋转到镜使用位置。
[0076] 在门镜装置10中,由制动板76、直立壁64和离合器弹簧62构成第二离合器机构126。也就是说,在门镜装置10中,在门镜本体12(旋转外壳28)停留在镜使用位置时朝向可前倾位置作用负载的情况下,该负载作为绕支承轴26作用的转矩通过齿轮系机构59传递到齿轮板56上。在这种情况下,当传递给齿轮板56的转矩大于预定的容许值PH时,第一离合器机构124和第二离合器机构126几乎同时操作,如图14所示。容许值PH设定为大于容许值PL。
[0077] 在门镜装置10中,如以上所述,当第一离合器机构124操作时,离合器盘58向上移动,从而致使离合器突起120移出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这释放了齿轮板56和离合器盘58的接合,从而使支承轴26与马达46断开。
[0078] 同时,在门镜装置10中,当第二离合器机构126操作时,旋转外壳28朝着可前倾位置旋转。同时,制动板76的外壳脊82、84、86在它们的斜面88处分别与直立壁64的台脊66、68、70的斜面72滑动接触。因此,在制动板76上沿着轴向产生背离直立壁64的分力。
[0079] 因此,在门镜装置10中,制动板76以与旋转外壳28一体的方式抵抗离合器弹簧62的偏压力向上移动,如图14所示。制动板76的三个外壳脊82、84、86分别靠在镜台22的三个台脊66、68、70的顶面上。在该状态下,旋转外壳28能够从镜使用位置旋转到可前倾位置。
[0080] 同时,在门镜装置10中,当第一离合器机构124在操作之后返回到非操作状态时,如果门镜本体12(旋转外壳28)返回(旋转)到第一离合器机构124操作之前的位置,离合器盘58借助于离合器弹簧62的偏压力而朝着齿轮板56移动。同时,离合器盘58的离合器突起120接收在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中,从而使齿轮板56和离合器盘58以可传递转矩的方式接合(再接合)。
[0081] 在门镜装置10中,在第一离合器机构124和第二离合器机构126都在操作之后返回到相应的非操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门镜本体12(旋转外壳28)返回(旋转)到第一离合器机构124和第二离合器机构126操作之前的位置,第一离合器机构124返回到非操作状态。同时,制动板76借助于离合器弹簧62的偏压力以与旋转外壳28一体的方式向下移动。制动板76的外壳脊82、84、86分别移离镜台22的台脊66、68、70的顶面,使得外壳脊82、84、86与镜台22的台脊66、68、70周向相对。这使得可通过齿轮系机构59从马达46向支承轴26传递转矩,并通过外壳脊82、84、86和台脊66、68、70将旋转外壳28的旋转范围限制在位于镜使用位置和退回位置之间的范围内。
[0082] 如图3所示,与上盖32的顶板32A一体形成有呈向下伸出的筒状的内壁筒体100。内壁筒体100与支承轴26同心布置,该内壁筒体在先端侧(下端)的一部分以与支承轴26的先端侧(上端)处的一部分轴向叠置的状态被支承。在内壁筒体100中在先端侧处形成有浸没密封部102,相对于底端侧来说,该浸没密封部的内径变大而其壁厚减少。同时,支承轴26具有与镜台22的基板24一体形成的筒状轴体104和待压力固定到轴体104的先端上的密封件106。
[0083] 在密封件106中,在底端侧具有呈筒形的压配筒体108。通过利用压力将压配筒体108装配在轴体104先端的内周中,借助于压配筒体108将密封件106同轴固定在轴体104的先端处。在密封件106中,在相对于压配筒体108的先端侧一体形成有截面呈大致U形的沟槽110。沟槽110中填充有作为无定形密封剂的油脂(附图中未示出)。在内壁筒体
100中,浸没密封部102插入沟槽110中,其中浸没密封部102在其先端侧浸没在油脂中。
这在浸没密封部102和沟槽110之间形成了液密密封。
[0084] 现在将对构成第一离合器机构124的离合器盘58的离合器突起120和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进行详细描述。
[0085] 齿轮板56的四个离合器槽122具有相应的中心线CC,所述中心线的延长线穿过轴线“S”并沿着以轴线“S”为中心的径向延伸,如图16所示。离合器槽122形成为沿着以轴线“S”为中心的周向剖取的截面为大致梯形形式,其宽度从底面128朝着其开口端以锥形方式增大,如图18D所示。离合器槽122具有:第一棱线L1,底面128在其两端处与一对侧面在所述第一棱线处相交;和第二棱线L2,齿轮板56的一对侧面130与上端面在所述第二棱线处相交,第一棱线L1和第二棱线L2分别平行于中心线CC延伸,如图16所示。
[0086] 同时,离合器盘58的离合器突起120具有相应的中心线CP,所述中心线的延长线穿过轴线“S”并沿着以轴线“S”为中心的径向延伸,如图17所示。离合器突起120形成为沿着以轴线“S”为中心的周向剖取的截面为大致梯形形式,其宽度从底部朝着顶面132以锥形方式减小,如图18D所示。离合器突起120具有第三棱线L3,一对侧面134与齿轮板56的上端面在所述第三棱线处相交,如图17所示。
[0087] 同时,离合器突起120具有第四棱线L4,顶面132的两个端线与一对侧面134在所述第四棱线处相交,并且第四棱线以朝中心线CP倾斜的方式从内周侧朝外周延伸。成对的第四棱线L4相对于中心线CP的倾斜角度彼此相等。也就是说,离合器突起120的顶面132形成为所谓的逆放射形式(弯曲梯形形式),具有宽度从内周侧(轴线“S”侧)向着外周侧以锥形方式减小的表面形式。也就是说,位于离合器突起120的顶面132与定位在顶面132两侧的侧面134相交之处的所述对第四棱线L4相对于沿径向从轴线“S”延伸的线CP倾斜,从而第四棱线L4的外周侧比第四棱线L4的内周侧(轴线“S”侧)更靠近线CP。
[0088]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功能
[0089] 现在将对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门镜装置10的操作和功能进行描述。
[0090] 在门镜装置10中,当通过操作附图中未示出的开关来驱动马达46,并使蜗杆50以与输出轴48成一体的方式旋转时,与蜗杆50啮合的斜齿轮52与轴蜗杆54以一体方式旋转,从而将旋转力传递至与轴蜗杆啮合的齿轮板56。旋转力的反作用力使旋转外壳28旋转。这使门镜本体12以与旋转外壳28成一体的方式从镜使用位置旋转到退回位置或者从退回位置旋转到镜使用位置。
[0091] 当从退回位置旋转到镜使用位置的门镜本体12和旋转外壳28到达镜使用位置时,制动板76的三个外壳脊82、84、86的相应斜面88抵靠镜台22的三个台脊66、68和70的斜面72。这限制了门镜本体12和旋转外壳28朝着车辆前方旋转超过镜使用位置。因此,马达46的输出轴48不能旋转,从而使流向马达46的电流提高到预定阈值或更高。因此,马达46被附图中未示出的控制电路切断供电。
[0092] 同时,当在门镜本体12(旋转外壳28)停留在镜使用位置的情况下朝着车辆后方(朝着退回位置)作用大小超过容许值PL的负载,或者在旋转外壳28停留在退回位置的情况下朝着车辆前方(朝着镜使用位置)作用大小超过容许值PL的负载时,离合器盘58抵抗离合器弹簧62的偏压力向上移动。通过使离合器突起120脱离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释放马达46和支承轴26通过齿轮系机构59的接合,从而允许旋转外壳28从镜使用位置向退回位置旋转。
[0093] 同时,当在旋转外壳28停留在镜使用位置的情况下朝着车辆前方(朝着可前倾位置)作用大小超过容许值LH的负载时,离合器盘58抵抗离合器弹簧62的偏压力向上移动。同时,使离合器突起120移出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并且制动板76抵抗离合器弹簧62的偏压力向上移动。通过使三个外壳脊82、84、86分别移动到镜台22的三个台脊66、68和
70的顶面,允许旋转外壳28从镜使用位置向可前倾位置旋转。
[0094] 在至此所述的门镜装置10中,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的周向截面均基本上形成为大致梯形形式,其宽度从底面128朝着其开口端以锥形形式增大。另外,离合器盘58的离合器突起120的周向截面均基本上形成为大致梯形形式,其宽度从底部朝着顶面132以锥形形式减小,顶面132形成为宽度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减小的逆放射形式。因此,当从旋转外壳28或马达46向作为驱动离合器盘的齿轮板56传递小于等于容许值PL的转矩时,离合器突起120保持处于接收在离合器槽122中的状态,如图18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在离合器突起120的一个侧面134在压力作用下与离合器槽122的一个侧面130接触的同时,离合器突起120的侧面134作用于离合器槽的侧面130的压接触力(负载)作为绕轴线“S”的转矩传递给从动离合器盘58。通过该转矩的反作用力,旋转外壳28随齿轮板56旋转。
[0095] 这里,图18E示出了在平面中看到的离合器突起120,其中加点图案DB表示在离合器突起120如图18A所示停留的状态下,离合器突起120与离合器槽122的接触区域(压接触区域)。如从该图所清楚的,离合器突起120的侧面134的位于内周侧的部分布置成与离合器槽122的侧面130的位于内周侧的部分压接触,呈接近点接触的状态。
[0096] 在门镜装置10中,当从马达46或旋转外壳28向齿轮板56传递超过容许值PL的转矩时,在离合器突起120的相对于轴向倾斜的侧面134与离合器槽122的相对于轴向倾斜的侧面130之间产生的轴向分力大于离合器弹簧62的偏压力。在离合器盘58抵抗离合器弹簧62的偏压力逐渐向上移动的同时,离合器突起120随着齿轮板56的旋转而逐渐移出离合器槽122,如图18A到图18D所示。当齿轮板56旋转预定量时,离合器突起120移出离合器槽122,并靠在齿轮板56的上表面上。
[0097] 这里,图18E到图18H均示出了在平面图中看到的离合器突起120,其中加点图案DB和加点图案DW分别表示在离合器突起120如图18A到图18D所示停留的状态下,离合器突起120与离合器槽122的接触区域(压接触区域)。图18E到图18H中所示的加点图案DB表示在离合器突起120处于如图18A到图18D所示的状态下,离合器突起120的实际压接触区域。加点图案DW表示在离合器突起120从图18A所示的状态移动到图18D所示的状态时,侧面134上的压接触区域的移动路径(轨迹)。
[0098] 如图18F所示,在齿轮板56旋转的初始阶段,压接触区域(加点图案DB)在侧面134上从接近侧面134的位于第三棱线L3侧的一端的点朝着位于第四棱线L4侧的点大致沿周向移动。接着,如图18G和图18H所示,随着齿轮板56的旋转量的增大,压接触区域在侧面134上大致沿径向从内周侧向外周侧移动。
[0099] 恰在离合器突起120脱离离合器槽122之前,压接触区域随着齿轮板56的旋转而朝着第四棱线L4侧略微移动,如图18H所示。
[0100] 因此,根据门镜装置10,当向齿轮板56传递超过容许值PL的转矩时,离合器突起120随着齿轮板56的旋转(相位改变)而移出离合器槽122,其中离合器突起120和离合器槽122之间的压接触区域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移动。与其中“离合器突起的棱线和离合器槽的棱线设置成平行于径向,离合器突起的侧面和离合器槽的侧面之间的压接触区域停留在外周侧使得压接触区域几乎不改变”的传统门镜装置相比,可有效地防止在紧随装置组装开始之后出现粘合现象。粘合现象是在离合器突起120的侧面134与离合器槽122的侧面130之间出现牢固固定的现象。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粘合现象的出现,使得用于使离合器盘58的离合器突起120脱离齿轮板56的离合器槽122的操作转矩相对于设定值(=容许值PL)过度增大。
[0101] 在门镜装置10中,离合器突起120在其顶面处形成为宽度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减小的逆放射形式。另外,在离合器突起120中,位于离合器盘58的下端面与侧面134相交之处的第三棱线L3平行于径向。因此,在向齿轮板56传递转矩期间,在离合器突起120的侧面134和离合器槽122的侧面130处产生沿预定方向的分力F。如图18A所示,分力F的起始点位于初始阶段的压接触区域中,因而从内周指向外周并朝着中心线CP倾斜。因此,在侧面130和134处初始出现的分力沿接近压接触区域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因此,当向齿轮板56传递超过容许值PL的转矩时,离合器突起120的侧面134与离合器槽122的侧面130之间的压接触区域可随着齿轮板56的旋转量的增大而从内周向外周平滑地逐渐移动(滑动)。
[0102] 顺便提及,在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门镜装置10中,离合器突起120形成在作为从动方的离合器盘58中,而离合器槽122形成在用作离合器盘的齿轮板56中。即使与上述相反,即离合器突起形成在齿轮板56中且离合器槽122形成在离合器盘中,也可以获得与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门镜装置10相似的操作/效果。
[0103] 实施例
[0104] 图19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的门镜装置中,第一离合器组件的操作转矩和操作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门镜装置中,根据前述当前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突起和离合器槽(见图15、图16和图17)分别形成在构成第一离合器组件的离合器盘和齿轮板中。
[0105] 同时,在根据对比实施例1的门镜装置中,离合器盘和齿轮板的离合器突起和离合器槽平行于以轴线“S”为中心的径向,另外棱线L1至L4(这些棱线的含义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平行于离合器盘和齿轮板的离合器突起和离合器槽的中心线。
[0106] 在根据对比实施例2的门镜装置中,其离合器盘和齿轮板形成为所谓的放射形式,棱线L1至L4的相应延长线穿过轴线“S”。顺便提及,当前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1和2分别使用具有相同的弹簧常数和压缩量的离合器弹簧。
[0107] 如图19所示,在所有的当前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1和2中,在操作循环次数N为“1”时操作转矩T最大,其中随着操作循环次数N的增大,操作转矩T在“1”至“3”次操作循环中快速减小。在操作循环次数N为“4”以上时,操作转矩T几乎稳定不变。
[0108] 在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门镜装置中,与根据对比实施例1和2的门镜装置相比,在操作循环次数N为“1”至“3”时,操作转矩T足够小。具体地说,当在操作第一离合器组件时传递的操作转矩T为25以上时,处于容易出现初始缺陷(离合器突起和离合器槽之间的粘合)的危险区域。但是,在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门镜装置中,在第一离合器组件的初始操作时,操作转矩T被抑制为足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