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榄香烯二胺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037160.3

文献号 : CN10123991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沈玉梅任云峰成康民孙艳红王谋华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如式I所示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I其中,R1、R2独自地为H或-NH(CH2CH2O)n(CH2CH2)mNH-Boc,但不同时为H;Boc为叔丁氧基羰基;m为1~3的整数;n为0~112的整数。本发明还公开了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将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n(CH2CH2)mNHBoc溶于溶剂中,加入碱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即可。本发明还公开了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以及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制备其它β-榄香烯衍生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以及优于β-榄香烯的抗癌活性。

权利要求 :

1.一类如式I所示的β-榄香烯二胺类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式I

其中,R1为H、R2为-NH(CH2CH2O)n(CH2CH2)mNH-Boc;Boc为叔丁氧基羰基;m为1~3的整数;n为0~112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n为8~44的整数。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将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n(CH2CH2)mNHBoc溶于溶剂中,加入碱性催化剂反应即可;

式II

其中,X1为H、X2为Cl,m为1~3的整数,n为0~112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为8~44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n(CH2CH2)mNHBoc的摩尔比为1∶1~1∶1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催化剂为无机碱性催化剂和/或有机碱性催化剂。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碱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1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碱性催化剂为K2CO3、Na2CO3、KOH和/或NaOH;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碱性催化剂为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和/或1,5-二氮二环[4.3.0]-5-辛烯。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120℃。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时间为3~25小时。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腈。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物中还加入KI。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5~3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15%。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制备其它β-榄香烯衍生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

β-榄香烯二胺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颖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合成方法和其在医药领域和β-榄香烯衍生物合成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癌症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病,β-榄香(β-Elemene)是近年来我国首先从姜科植物温郁金(温莪术)的根茎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其分子式为C15H24,结构式如下:
[0003]
[0004] β-榄香烯作为中药已经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水溶性极差,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其水溶性一直倍受关注。现有技术中,以通过合成β-榄香烯衍生物从而提高水溶性的工作为主。
[0005] 贾卫民曾经对β-榄香烯的构效关系进行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β-榄香烯的抗癌活性和三个孤立双键及整个骨架结构密切相关,其衍生物的抗癌活性随水溶性增大而增强。贾卫民在其论文中通过氯代β-榄香烯合成了双取代的酯、醇、醚和叠氮衍生物(贾卫民,抗癌新药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构效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
[0006] 董金华等报道了一系列β-榄香烯抗癌化合物(董金华,β-榄香烯系列抗癌化合物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995;胡皆汉,程宝国,董金华等。β-榄香烯羟基类衍生物及其作为抗癌药物,CN:1052716C)。
[0007] 专利文献CN1462745公开了β-榄香烯嘧啶类衍生物;专利文献CN1462746公开了β-榄香烯五元氮杂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专利文献CN1153168公开了榄香烯羟基类衍生物及其用于制备抗癌药物的应用。
[0008] 宫国梁合成了哌啶基和吗啉基β-榄香烯衍生物,进行了系列衍生物的合成探索(宫国梁,榄香烯类化合物的化学和新药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998年)。
[0009] 褚长虎对芳杂环取代β-榄香烯单一异构体的合成做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单一异构体化合物,产率较高,纯度亦很好(褚长虎,梁鑫淼,肖红斌等,β-榄香烯咪啶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CN:1462745A;褚长虎,梁鑫淼,肖红斌等,β-榄香烯五元氮杂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CN:1181063C)。
[0010] 万伯顺,肖远胜等利用组合化学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体是β-榄香烯哌嗪衍生物(肖远胜,拟除虫菊酯及β-榄香烯衍生物的平行合成及活性评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万伯顺,肖远胜,吴凡,梁鑫淼,一种用于合成含氮杂环β-榄香烯衍生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2006,CN1936993;万伯顺,肖远胜,吴凡,梁鑫淼,一种含氮杂环β-榄香烯哌嗪烷基类衍生物制备及其应用,中国专利2006,CN1736991;万伯顺,肖远胜,吴凡,梁鑫淼,一种含氮杂环β-榄香烯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制备及其应用,中国专利2006,CN1736994)。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类新颖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2] 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如式I所示;
[0013] 式I
[0014] 其中,R1、R2独自地为H或-NH(CH2CH2O)n(CH2CH2)mNH-Boc,但不同时为H;Boc为叔丁氧基羰基;m为1~3的整数;优选2和3;n为0~112的整数,优选8~44的整数。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有下列如式HI~V所示的3种具体结构:
[0015]
[0016] 式III
[0017]
[0018] 式IV
[0019]
[0020] 式V
[0021] 本发明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为各种盐,如有机酸或无机酸与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上的N形成的各种盐。
[002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公开一种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将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n(CH2CH2)mNHBoc溶于溶剂中,加入碱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即可。
[0023] 式II
[0024] 其中,X1、X2独自地为H或Cl,但不同时为H;m为1~3的整数,优选2和3;n为0~112的整数,优选8~44的整数。
[0025] 本发明合成方法(以合成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为例)的反应式为:
[0026]
[0027] 式VI
[0028] 本发明中,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可根据现有文献(如:贾卫民,抗癌新药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构效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的方法合成。
[0029]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中,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n(CH2CH2)mNHBoc的摩尔比无特殊要求,较佳的为1∶1~1∶10。
[0030]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中,所述的碱性催化剂可为无机碱性催化剂和/或有机碱性催化剂。其中,所述的无机碱性催化剂较佳的为K2CO3、Na2CO3、KOH和/或NaOH;所述的有机碱性催化剂较佳的为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和/或1,5-二氮二环[4.3.0]-5-辛烯。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碱性催化剂的摩尔比较佳的为1∶1~1∶10。
[0031]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中,反应温度较佳的为30~120℃,更佳的为70~90℃;反应时间较佳的为3~25小时,更佳的为8~15小时,溶剂较佳的为乙腈。
[0032]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中,较佳的在反应物中还加入KI,以促进反应的进行。KI可以与氯代β榄香烯发生置换反应,从而使反应速度更快。所述的KI的摩尔量较佳的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5~30%,更佳的为15%。
[0033]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制得的反应产物可通过下述方法提纯:将产物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饱和食盐水,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干燥,过滤,减压蒸去溶剂,得淡黄色产品,经硅胶柱层析后,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梯度洗脱后即可得到纯化了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
[0034]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公开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0035]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公开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制备其它β-榄香烯衍生物中的应用。
[0036]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较β-榄香烯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更佳的抗肿瘤药效、且无毒,生物利用度高。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优选采用沸点较低的乙腈代替二甲基甲酰胺(DMF),给后处理带来了方便,并且不必要求溶剂无水。本发明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中间体,用于合成其它类型的β-榄香烯衍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38] 实施例1~9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
[0039] 表1给出了结构式如式I所示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实施例1~9。
[0040] 式I
[0041] 表1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实施例1~9
[0042]
[0043] 参考实施例β-榄香烯氯代物的合成
[0044] 根据文献(贾卫民,抗癌新药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构效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的方法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具体步骤如下:
[0045] 将0.01mol β-榄香烯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加入2mL甲酸,温度控制在0~5℃,于2小时内缓慢滴加15mL次氯酸钠溶液,继续反应3~5小时。反应完毕,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至7~8,将反应混合液静止分层,分出有机相,水相用3×10mL的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淡黄色油状物,经硅胶柱层析后可得到无色油状物,经气相色谱分析为β-榄香烯氯代物与β-榄香烯的混合物(简称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β-榄香烯氯代物的含量约为摩尔百分比40~50%。该反应混合物中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主要有下列三种化合物:
[0046]
[0047] 由于β-榄香烯在这一步不易从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中分离,而其极性与最终产物β-榄香烯衍生物的极性相差很大,极易分离,故可将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直接用于反应。其中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主要是单取代的,即上述式1和式2化合物的混合物(Cl-β-E),其中主要的为式1化合物,而式2化合物的含量较少。以下实施例中的反应式以式1化合物为例。
[0048] 方法实施例1β-榄香烯单取代乙二胺衍生物(式I化合物,其中n=0,m=1)[0049]
[0050] 将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与NH2CH2CH2NHBoc溶于乙腈中,加入K2CO3。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NHBoc的摩尔比为1∶8;与K2CO3的摩尔比为1∶1;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15%。30℃下反应25小时,即可,鉴定结果如下:1
[0051] H-NMR(CDCl3,TMS,500MHz),δ1.00(s,3H),1.38-1.77(m,6H),1.44(s,9H),1.69(s,3H),1.97-2.02(m,1H),2.10-2.23(m,1H),3.71(s,2H),3.95(s,4H),4.56(s,1H),
4.77(s,1H),4.89(d,J = 2.18,1H),4.91(d,J = 8.42,1H),5.30(s,1H),5.35(s,1H),
5.79(dd,J=17.72,10.55,1H).
[0052] 方法实施例2β-榄香烯单取代己二胺衍生物(式I化合物,其中n=0,m=3)[0053]
[0054] 将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与NH2(CH2CH2)3NHBoc溶于乙腈中,加入Na2CO3。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3NHBoc的摩尔比为1∶2;与Na2CO3的摩尔比为1∶10。120℃下反应3小时,即可,鉴定结果如下:
[0055] 1H-NMR(CDCl3,TMS,400MHz),δ:0.99(s,3H),1.25-1.80(m,15H),1.44(s,9H),1.71(s,3H),2.01-2.11(m,1H),2.97(t,J=7.65,2H),3.08(q,J=6.34,2H),3.64(s,2H),
4.58(s,1H),4.82(s,1H),4.88(s,1H),4.92(d,J = 3.74,1H),5.18(s,1H),5.23(s,1H),
5.80(dd,J=17.76,10.54,1H).
[0056] 方法实施例3式I化合物(n=2,m=1)
[0057]
[0058] 将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与NH2(CH2CH2O)2CH2CH2NHBoc溶于乙腈中,加入KOH和KI。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2(CH2CH2)1NHBoc的摩尔比为1∶3;与KOH的摩尔比为1∶5;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5%。70℃下反应15小时,即可,鉴定结果如下:1
[0059] H-NMR(CDCl3,TMS,500MHz),δ:1.00(s,3H),1.30-1.53(m,10H),1.44(s,9H),1.53-1.65(m,2H),1.71(s,3H),1.85-1.92(m,2H),2.08-2.23(m,2H),2.88(t,J = 7.5,
2H),3.08(d,J = 4.61,2H),3.54-3.63(m,2H),4.58(s,1H),4.83(s,1H),4.89(s,1H),
4.91(d,J=6.66,1H),5.26(s,1H),5.35(s,1H),5.82(dd,J=17.29,11.11,1H).[0060] 方法实施例4式I化合物(n=8,m=1)
[0061]
[0062] 将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与NH2(CH2CH2O)8CH2CH2NHBoc溶于乙腈中,加入NaOH和KI。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8CH2CH2NHBoc的摩尔比为1∶5;与NaOH的摩尔比为1∶5;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30%。90℃下反应8小时,即可。
[0063] 1H-NMR(CDCl3,TMS,500MHz),δ:0.93(s,3H,CH3),1.15-1.55(m,6H),1.44(s,9H),1.64(s,3H,CH3),1.90-2.06(m,2H),2.95-3.01(m,2H),3.08(q,J = 7.36,2H),
3.45-3.49(m,4H),3.53-3.63(m,28H),3.71-3.76(m,2H),4.51(s,1H),4.75(s,1H),
4.82(s,1H),4.84(d,J=6.03,1H),5.04(s,1H),5.11(s,1H),5.75(dd,J=17.29,10.57,
1H);
[0064] 方法实施例5式I化合物(n=44,m=1)
[0065]
[0066] 将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与NH2(CH2CH2O)44CH2CH2NHBoc溶于乙腈中,加入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和KI。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33CH2CH2NHBoc的摩尔比为1∶10;与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的摩尔比为1∶1;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15%。60℃下反应15小时,即可。
[0067] 1H-NMR(CDCl3,TMS,500MHz),δ:1.01(s,3H,CH3),1.37-1.66(m,6H),1.44(s,9H),1.71(s,3H,CH3),1.89-2.10(m,2H),3.51-3.52(m,2H),3.52-3.60(m,6H),3.62-3.69(m,
174H),4.58(s,1H),4.82(s,1H),4.89(s,2H),4.92(d,J = 4.57,1H),4.96(d,J = 8.33,
1H),5.82(dd,J=17.83,10.41,1H);
[0068] 方法实施例6式I化合物(n=112,m=1)
[0069]
[0070] 将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与NH2(CH2CH2O)112CH2CH2NHBoc溶于乙腈中,加入1,5-二氮二环[4.3.0]-5-辛烯。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112CH2CH2NHBoc的摩尔比为1∶1;与1,5-二氮二环[4.3.0]-5-辛烯的摩尔比为1∶10;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15%。50℃下反应20小时,即可。
[0071] 1H-NMR(CDCl3,TMS,400MHz),δ:1.00(s,3H,CH3),1.37-1.66(m,6H),1.44(s,9H),1.71(s,3H,CH3),1.89-2.10(m,2H),3.45-3.53(m,6H),3.62-3.69(m,444H),3.80-3.82(m,
4H),4.58(s,1H),4.82(s,1H),4.89(s,2H),4.92(d,J=4.57,1H),4.96(d,J=8.33,1H),
5.82(dd,J=17.83,10.41,1H);
[0072] 应用实施例1
[0073]
[0074] 将上述反应式中化合物3.3mmol在溶剂中加入3.5mmolCF3COOH,室温搅拌30min,TLC显示反应原料消失,然后加入10mmolNaHB(Ac)2,滴加7mmol2-吡啶甲醛(溶于30ml溶剂中),室温搅拌3h,停止反应。除去溶剂,用40ml饱和Na2CO3水溶液洗,再用40ml氯仿萃取,萃取液依次用40ml水和40ml饱和食盐水洗,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后除去溶剂用二氯甲烷和甲醇过柱,得到产物β-榄香烯单取代N,N-吡啶甲基乙二胺衍生物,产率45%,鉴定结果如下:
[0075] 1H-NMR(CDCl3,TMS,500MHz),δ1.00(s,3H),138-1.77(m,6H),1.69(s,3H),1.97-2.02(m,1H),2.10-2.23(m,1H),3.22(s,4H),3.71(s,2H),3.95(s,4H),4.56(s,1H),
4.77(s,1H),4.89(d,J = 2.18,1H),4.91(d,J = 8.42,1H),5.30(s,1H),5.35(s,1H),
5.79(dd,J = 17.72,10.55,1H),7.10(d,J = 7.77,1H),7.14(dd,J = 6.58,4.86,1H),
7.54(dt,J=7.65,1.75,1H),8.45(d J=4.15,1H).
[0076] 应用实施例2抗癌活性试验
[0077] 1.材料
[0078] 1.受试药物:β-榄香烯二胺类衍生物,用培养基配成10umol/ml的浓度备用(用体积百分比1%的二甲基亚砜助溶)。
[0079] 对照药物:β-榄香烯纯品,46.7umol/ml(10mg/ml,用1%的二甲基亚砜助溶)溶液备用。
[0080] 细胞株: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癌细胞HeLa。
[0081] 试剂:新生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WST-1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0082] 2.方法:
[0083] K562和HeLa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调浓度为2×105个/ml,加入到96孔培养板,每孔100ul,取用培养基配好的药物原液,用培养基做对倍稀释,加入96孔板中使终浓度分别为1、0.5、0.25、0.125、0.062、0.031umol/ml,在CO2培养箱孵育48h后,用WST-1法(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在酶标仪上450nm波长测定吸光度,计算癌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