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式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061296.2

文献号 : CN10124873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惠哲徐一成朱德峰

申请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格式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所述育秧盘包括盘底和周边的边壁,所述育秧盘内设有纵横排列的若干隔条,将整盘分割成纵横排列的若干育秧钵碗,所述隔条的高度低于边壁的高度。利用本发明育秧,在秧苗育成后,育秧盘中的秧苗既连接成片,同时又按丛有序排列分布,达到杂交稻的少本定量伤秧率低机插秧要求,并且,本发明结构牢固,便于反复多次使用。

权利要求 :

1.网格式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盘包括盘底和周边的边壁,所述育秧盘内设有纵横排列的若干隔条,将整盘分割成纵横排列的若干育秧钵碗,所述隔条的高度低于边壁的高度,隔条横截面上窄下宽,纵向的隔条高度低于横向的隔条条高度,所述育秧盘为压塑而成的一体式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式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钵碗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小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式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它的周边形状呈矩形。

说明书 :

网格式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化插秧育秧盘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水稻机械化移栽所用的秧苗,其育秧盘有两种,一种是长方形塑料育秧盘,育秧盘中放置底土形成苗床,苗种无序随机散播在苗床上,所育成的为毯状秧苗。插秧时,插秧机的秧爪在毯状秧苗上抓取一定面积的秧苗植入田中,每次抓取的秧苗一般在三到五株,多时6-10株,空穴率5%左右。另一种秧苗育秧盘是由长方形平板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凹下的钵碗构成,苗种播在钵碗中,每钵中的播种量一定,可根据需要变化,育出的秧苗各钵之间是独立的,不能连成一片。前一种秧苗育秧盘是日本,韩国机插秧育苗的主要方法,也用于我国常规稻机插秧的育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左右,杂交稻的移栽要求移栽密度比常规稻低40-80%,每丛1-2株,利用前述第一种育秧盘所育成的毯状秧苗无法达到杂交稻机插秧要求。后一种育秧盘所育成的钵状秧苗虽然可实现每钵1-2株,但其脱离钵盘后在插秧机上无法达到有序排列,移栽有困难。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适于杂交稻机插秧要求的网格式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育秧盘包括盘底和周边的边壁,所述育秧盘内设有纵横排列的若干隔条,将整盘分割成纵横排列的若干育秧钵碗,所述隔条的高度低于边壁的高度。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秧苗育成后,育秧盘中的秧苗既连接成片,同时又按丛有序排列分布,达到杂交稻的少本定量伤秧率低机插秧要求,并且,本发明结构牢固,便于反复多次使用。

附图说明

[0004]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示意图。
[0005]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06]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0007] 图4为利用本发明所提供育秧盘实施例育秧成苗后,在图2的剖视方向,秧苗间的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参照附图1、2、3。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水稻机插秧苗育秧盘包括盘底10和周边的边壁11,所述育秧盘中设有纵横排列的若干隔条,隔条的高度低于边壁的高度。其中,横向隔条的附图标号为12,纵向隔条的附图标号为13,纵横隔条将育秧盘分割成若干小盘,称为钵碗14。
[0009] 所述育秧盘中的隔条,纵向隔条的高度低于横向隔条的高度,这样在育秧时,钵形毯状秧苗的横向连接强度较纵向的连接强。这样,能根据插秧机的工作特点,在进一步增加秧苗根系生长的同时,保证秧苗间能在插秧时被容易分离。
[0010] 所述隔条横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使形成的钵碗的为下小上大的四棱锥台体,便于秧苗的脱盘。
[0011] 本实施例中,所述育秧盘为压塑而成的一体式结构。处于钵碗14底部的盘底设有一个或多个小孔15。所述育秧盘的周边形状呈矩形。
[0012] 参照附图4,育秧时,在育秧盘中放入底土至超过钵碗一定厚度,再将种子对应钵碗位置播于底土表面,使种子形成按钵碗排列形式的有序排放,最后覆盖面土,面土覆盖在整个盘体上,盘体四周一定高度的边壁11形成面土的边界,在秧苗的生长过程中,由于根的伸展性,一部分根生长在钵碗表面以上的土层中使各钵苗相互连接成一片形成钵形毯状秧苗,达到杂交稻机插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