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305790.4

文献号 : CN1012597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柳崇中野景多郎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其中的发光装置(5)对光硬化型的墨汁照射光,包括:基板(57),在基板(57)的第1面(77)侧保持的发光元件(55),与作为基板(57)的第1面(77)的相反侧的面的第2面(79)对接设置的、由含导热性高的材料构成的热传导部件(59),与热传导部件(59)对接设置的、排放出从基板(57)通过热传导部件(59)传过来的热的散热板(61)。从而能够减少空气的流动,减轻墨汁滴的飞行弯曲的发生。

权利要求 :

1.一种发光装置,其中,

具备:基板;发光体,其被保持在该基板的第一面侧并进行发光;热传导部件,其被设置成与同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面即第二面相抵接,并包含热传导性高的材料而构成;以及散热部件,其被设置成与该热传导部件抵接,对从所述基板经由所述热传导部件而传递的热进行散热,在使具有超过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部件、以及所述散热部件的层叠体的厚度的尺寸的板材与所述层叠体的侧缘对置的状态中,将所述板材向所述层叠体侧折曲,用所述板材夹持所述基板及所述散热部件,从而利用夹持器具对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部件、以及所述散热部件进行束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部件形成为薄板状,俯视状态下包罗与所述发光体重合的区域,并且被所述第二面和所述散热部件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具备在与所述热传导部件侧相反一侧延伸的翼片部。

4.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具有安装了进行发光的发光体的第一面及与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基板、含有热传导性高的材料的热传导薄板、和由热传导性高的材料形成为板状的散热部件,按照所述热传导薄板与所述第二面抵接、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热传导薄板抵接的方式重合,而构成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薄板及所述散热部件的层叠体的工序;和对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薄板及所述散热部件进行束捆的工序;

所述束捆工序中,在使具有超过所述层叠体厚度的尺寸的板材与所述层叠体的侧缘对置的状态中,将所述板材向所述层叠体侧折曲,用所述板材夹持所述基板及所述散热部件。

5.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以及将通过接受来自所述发光体的所述光而固化的墨汁,朝向记录介质喷出的喷出头;

所述发光装置,对从所述喷出头喷出、附着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墨汁,照射所述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装置,其在使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喷出头对置的同时进行输送;封罩,其按照露出所述发光体的方式覆盖所述发光装置;以及送风装置,其使针对所述封罩的外部气体流入到所述封罩内,所述发光装置被配置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比所述喷出头靠向下游侧且从所述封罩露出的所述发光体,与被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相面对,在所述封罩,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的Y方向将所述封罩内的空气向比所述喷出头更靠下游侧排出的排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是将所述外部气体送入到所述封罩内的吸气风扇。

8.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发光装置,其具有:基板;发光体,其被保持在该基板的第一面侧并进行发光;热传导部件,其被设置成与同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面即第二面相抵接,并包含热传导性高的材料而构成;以及散热部件,其被设置成与该热传导部件抵接,对从所述基板经由所述热传导部件而传递的热进行散热;

封罩,其按照露出所述发光体的方式覆盖所述发光装置;

喷出头,其将通过接受来自所述发光体的所述光而固化的墨汁,朝向记录介质喷出;

输送装置,其在使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喷出头对置的同时进行输送,

所述发光装置被配设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比所述喷出头靠向下游侧配置的且从所述封罩露出的所述发光体,与被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相面对,所述封罩备有使针对所述封罩的外部气体流入到所述罩内的送风装置以及在作为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的Y方向将所述封罩内的空气向比所述喷出头更靠下游侧排出的排气口。

说明书 :

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0002] 背景技术
[0003] 使受到光照射而硬化的墨汁(以下称为光硬化型墨汁)作为墨汁滴向记录媒介物上吐出,通过光硬化型墨汁能够在此记录媒介物上形成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是周知的。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已知结构为包括:对向记录媒介物上吐出的光硬化型墨汁照射光的光照射装置(以下成为发光装置),和对发光装置送风来冷却发光装置的冷却风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37456号公报(第5页图1~图3)
[0005]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将发光装置设置在记录头的两侧部,同时在各发光装置的上方设置冷却风扇。
[0006]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从冷却风扇送风,在记录头的附近就容易产生空气的流动。在记录头的附近产生空气流时,从记录头吐出的墨汁滴中,存在飞行路径弯曲的现象即发生了飞行弯曲。
[0007] 即,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存在难于降低墨汁滴的飞行弯曲的发生这样的未解决的课题。
[0008] 本发明着眼于此未解决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空气的流动的发光装置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能够减少飞行弯曲的发生的喷墨记录装置。
[0009] 第1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板;发光体,其被保持在该基板的第一面侧并进行发光;热传导部件,其被设置成与和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面即第二面相抵接,并包含热传导性高的材料而构成;以及散热部件,其被设置成与该热传导部件抵接,对从所述基板经由所述热传导部件而传递的热进行散热,在使具有超过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部件、以及所述散热部件的层叠体的厚度的尺寸的板材与所述层叠体的侧缘对置的状态中,将所述板材向所述层叠体侧折曲,用所述板材夹持所述基板及所述散热部件,从而利用夹持器具对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部件、以及所述散热部件进行束捆。
[0010] 在此发光装置中,以片状形成的热传导部件,在基板的第2面上,覆盖重叠在发光体上的区域。即,热传导部件,在基板的第2面上,布满容易传导来自发光体的热的区域。因此,能够更容易将基板的热传给散热部件。
[0011] 第3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2发光装置中,所述散热部件具备在与所述热传导部件侧相反一侧延伸的翼片部。
[0012] 在此发光装置中,能够增大散热部件的表面积,能够容易地使传到散热部件的热排出。
[0013] 第4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2或第3发光装置中,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部件及所述散热部件被夹持器具束捆。
[0014] 在该发光装置中,由于基板、热传导部件及散热部件被束捆在一起,所以基板、热传导部件及散热部件各自的热膨胀难以受到抵抗。因此,能够减少因基板、热传导部件及散热部件各自的热膨胀率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形。
[0015] 此外,本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具有安装了进行发光的发光体的第一面及与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基板、含有热传导性高的材料的热传导薄板、和由热传导性高的材料形成为板状的散热部件,按照所述热传导薄板与所述第二面抵接、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热传导薄板抵接的方式重合,而构成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薄板及所述散热部件的层叠体的工序;和对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基板、所述热传导薄板及所述散热部件进行束捆的工序;所述束捆工序中,在使具有超过所述层叠体厚度的尺寸的板材与所述层叠体的侧缘对置的状态中,将所述板材向所述层叠体侧折曲,用所述板材夹持所述基板及所述散热部件。
[0016] 在此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制造基板、热传导部件及散热部件各自的热膨胀难以受到抵抗的发光装置。
[0017] 此外,第1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至第4项发明的任意一个发光装置,以及将借助于接受来自所述发光体的所述光而固化的墨汁,朝向记录介质喷出的喷出头,所述发光装置,对从所述喷出头喷出、附着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墨汁,照射所述光。上述发光装置对从上述吐出头吐出的、附着在上述记录媒介体上的上述墨汁,照射上述光。
[0018] 在此喷墨记录装置中,由于具备了能够使基板的热容易从散热部件放出的发光装置,所以就能够减轻用于积极地冷却发光装置的送风,能够减少从吐出头吐出的墨汁的飞行弯曲。
[0019] 第2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喷墨装置中,具备:输送装置,其在使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喷出头对置的同时进行输送;封罩,其按照露出所述发光体的方式覆盖所述发光装置;以及送风装置,其使针对所述罩的外部气体流入到所述罩内;所述发光装置被配置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比所述喷出头靠向下游侧且从所述罩露出的所述发光体,与被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相面对。
[0020] 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发光装置,在发光体显露出来的状态下,被封盖所覆盖。在封盖中,形成排气口的同时,利用送风装置外部气体流入。封盖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沿记录媒介体的搬送方向向下游侧排出。即,在此发明中,能够在封盖内产生空气的流动,能够促进散热部件的散热,同时使封盖内的空气向下游侧排出,因此能够降低、抑制吐出头附近的空气的流动。
[0021] 第3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2喷墨记录装置中,上述送风装置是向上述封盖内送入上述外部气体的吸气风扇。
[0022] 在此喷墨记录装置中,由于利用吸气风扇能够容易地对散热部件吹拂外部气体,因此能够更加促进散热部件的散热。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结构的俯视图。
[0024]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头的底面图。
[0026]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图。
[0027]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封盖的外观的图。
[0028]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底面图。
[0029]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基板、热传导部件及散热板的分解立体图。
[0030]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中基板及热传导部件的俯视图。
[0031]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中夹持器具的立体图。
[003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中夹持器具的间隔材料的立体图。
[0033]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中的基板、热传导部件及散热板的夹持状态的立体图。
[0034]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0035]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0036]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0037]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再另一个例子的图。
[0038]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的图。
[0039]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光装置的再另一个结构的图。
[0040] 图中:1...喷墨记录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5...发光装置,11...传送装置,13...记录头,51...封盖,55...发光元件,57...基板,59...热传导部件,61...散热板,
62...夹持器具,62B...间隔材料,69...排气孔,77...第1面,79...第2面,85...翼片部,93...叠层体
[0041] 实施方式
[0042] 如图1的俯视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3、发光装置5和控制电路7。
[0043] 图像形成装置3如作为俯视图的图2(a)及作为正面图的图2(b)所示,包括:传送装置11、记录头13、滑架15、滑架移动装置17、线性标度19和线性编码器21。
[0044] 传送装置11包括传送轴25、按压轴27、馈送电机29。传送轴25及按压轴27构成彼此在外周接合、能够旋转的结构。馈送电机29用控制电路7来控制,产生用于旋转驱动传送轴25的动力。
[0045] 具有上述结构的传送装置11,从馈送电机29向传送轴25传递动力,在作为传送方向的Y方向上间断地传送夹持在传送轴25和按压轴27之间的记录用纸P。
[0046] 记录头13,在其底面形成有多个喷嘴,根据从控制电路7输出的驱动信号,从多个喷嘴中吐出成为墨汁滴的墨汁。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受紫外线照射硬化的紫外线硬化型的墨汁。紫外线硬化型的墨汁被容纳在墨汁盒31中。对于墨汁盒31,黄色、深红色、蓝绿色及黑色的墨汁被分别容纳在盒31y、31m、31c及31k中。
[0047] 在此,说明在记录头13中形成的喷嘴的排列。
[0048] 如作为底面图的图3所示,记录头13形成有多个喷嘴33。这些多个喷嘴33构成沿Y方向延伸的8根喷嘴列L1、L2、L3、L4、L5、L6、L7及L8的结构。各喷嘴列L1~L8,由沿Y方向按规定间隔排列形成的多个喷嘴33构成。
[0049] 这些喷嘴列L1~L8按各墨汁的颜色2根2根地形成。即,构成喷嘴列L1及L2的喷嘴33,吐出黑色墨汁滴。构成喷嘴列L3及L4的喷嘴33,吐出氰色(シァン)色墨汁滴。构成喷嘴列L5及L6的喷嘴33,吐出品红(マゼンタ)色墨汁滴。构成喷嘴列L7及L8的喷嘴33,吐出黄色墨汁滴。
[0050] 此外,使喷嘴列L1及L2移位,以使喷嘴列L1及L2彼此间的喷嘴33在Y方向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即,以锯齿状排列形成构成喷嘴列L1和L2的喷嘴33。同样,喷嘴列L3和L4的组、喷嘴列L5和L6的组、喷嘴列L7和L8的组,各组的喷嘴33也以锯齿状排列形成。
[0051] 再有,在此图3中,为了易于清楚地表示喷嘴33,夸张喷嘴33的尺寸,并且减少个数,进行图示。此外,在图3中的符合35表示与记录头13的记录纸P相对的面即喷嘴面。
[0052] 如图2(a)及图2(b)所示,滑架15可自由装卸地保持上述各盒31y、31m、31c及31k,且在底面配设记录头13。再有,记录头13如图2(b)所示,在使喷嘴面35向着记录用纸P且在喷嘴面35和记录用纸P之间保持间隙的状态下,配设滑架15。此外,从控制电路
7输出的驱动信号,通过电缆37被传递给记录头13。
[0053] 如图2(a)所示,滑架移动装置17,包括:一对滑轮41a及41b、同步皮带43、滑架电机45、滑架导轴47。同步皮带43沿主扫描方向即X方向,张设在一对滑轮41a及41b间,其一部分固定在滑架15上。
[0054] 滑架电机45,利用控制电路7来控制其动作,产生用于旋转驱动滑轮41a的动力。滑架导轴47沿X方向延伸,同时其两端支持在未图示出的框体上,在X方向上引导滑架15。
[0055] 具有上述结构的滑架移动装置17,从滑架电机45通过滑轮41a及同步皮带43将动力传递给滑架15,使滑架15在X方向上往复移动。
[0056] 在此,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沿X方向设置线性标尺19。在线性标尺19中,沿X方向按规定间隔刻出多个刻度。此外,在滑架15中,配设光学地检测刻在线性标尺19上的刻度的线性编码器21。
[0057] 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根据通过线性编码器21的刻度检测,控制滑架15的X方向的位置。再有,线性编码器21检测刻度的检测信号通过电缆37被传输到控制电路7。
[0058] 发光装置5如作为正面图4(a)及作为图4(a)中的A-A线的剖面图的图4(b)所示,包括:封盖51、2个风扇电机53、多个发光元件55、基板57、2个热传导部件59、2个散热板61和2个夹持器具62。再有在图4(b)中,省略风扇电机53的图示。
[0059] 封盖51的内部被形成为中空的箱状,如作为俯视图的图5(a)所示,在顶板面63上,沿X方向并列地形成2个吸气孔65。此外,在封盖51的前表面67,如作为正面图的图5(b)所示,沿X方向并列地形成2个排气孔69。
[0060] 如作为底面图的图5(c)所示,在封盖51的底面71处,形成插入热传导部件59及散热板61的插入孔73。再有,图5(c)中的符号74表示用于固定基板57的螺丝孔。
[0061] 2个风扇电机53分别由内置推进器的电机构成,利用控制电路7控制其动作。各风扇电机53,在封盖51的顶板面63中,被配设在覆盖各吸气孔65的位置。控制这些风扇电机53,以使其按分别使封盖51外的空气(以下称为外部气体)向封盖51内传送的方向旋转。
[0062] 多个发光元件55,分别用控制电路7控制其导通状态及关闭状态,在导通状态下使其发光。发光元件55发射的光中含有促进紫外线硬化型墨汁硬化的波长的紫外线。作为这样的发光元件55,例如,可采用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和LD(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发光元件55,采用表面安装型的LED。而且,多个发光元件55,如图4(b)所示,被表面安装在基板57的第1面77上。
[0063] 再有,在本说明书中,光不是仅指可见光线,是指各种波长的电磁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55发出的光中也可以包含促进墨汁硬化的波长的紫外线。因此,作为发光元件55,能够采用仅发射紫外线的,及发射紫外线和其之外的波带的电磁波的任意一种发光元件。
[0064] 如图4(b)所示,基板57,在Y方向上跨过封盖51的插入孔73,并且第2面79与封盖51的底面71对接的状态下,被未图示出的小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封盖51上。由此,多个发光元件55保持从封盖51显露出的状态。
[0065] 在此,说明多个发光元件55的排列。
[0066] 多个发光元件55,如作为发光装置5的底面图的图6所示,构成在Y方向上隔着间隔并沿X方向延伸的2个元件列81a及81b。元件列81a及81b,分别具有沿X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多个发光元件55的结构。
[0067] 元件列81a中的多个发光元件55,通过在X方向上跨过记录用纸P的宽度的距离按规定的间隔被安装。此外,元件列81b的各发光元件55,被安装在补全元件列81a的发光元件55的相互间的位置处。即,从Y方向看,即图4(a)中看,元件列81b的各发光元件55位于元件列81a中的发光元件55的相互间,所有的发光元件55都沿X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排列。
[0068] 再有,如图6所示,在基板57中,形成有插入未图示的小螺钉的螺钉孔75。而且,插入螺钉孔75的未图示的小螺钉,与上述封盖51的螺丝孔74相结合。如此,将基板57固定在封盖51中。
[0069] 例如,各热传导部件59含有石墨、碳纤维、金属等导热性高的材料,按具有可挠性的片状形成。如图7所示,各热传导部件59在各热传导部件59与第2面79对接的状态下,重叠在基板57上。
[0070] 此外,如图8所示,各热传导部件59在X方向上具有与基板57相等的长度,同时在Y方向上具有跨度各发光元件55的尺寸。即,2个热传导部件59从基板57的第2面79侧起,2个热传导部件59中的一方覆盖元件列81a,另一方覆盖元件列81b。由此,在基板57的第2面79中,各发光元件55所重叠的区域的全部,被2个热传导部件59网罗(網羅)。
[0071] 如图7所示,各散热板61具有在板状的基底部83上形成从沿此基底部83的X方向的一侧边缘向与热传导部件59相反侧延伸的翼片部85的结构。例如,能够通过对铝等导热性高的板状的材料实施弯曲加工来形成散热板61。
[0072] 各基底部83在X方向上具有与基板57相等的长度,同时在Y方向上具有跨过各发光元件55的尺寸。而且,各散热板61,在基底部83与各热传导部件59的抵接的状态下,重叠在各热传导部件59上。
[0073] 例如,各夹持器具62由铝等塑性加工性高的板状的材料形成,如图9所示,具有如下结构:即在沿Y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基部87形成从基部87沿X方向延伸的4个爪部89的。分别在沿基部87的Y方向的一侧边缘及另一侧边缘处2个2个地形成4个爪部89。
[0074] 此外,在一侧边缘形成的各爪部89,与在另一侧边缘形成的各爪部89夹持着基部87,相对置。因此,在基部87的两侧边缘间相面对而重合的2个爪部89构成一组夹持部
91。如图10所示,能够通过对夹持器具62的间隔材料62B的爪部89B实施弯曲加工来形成各夹持部91。
[0075] 如图11所示,具有这种结构的2个夹持器具62分别在沿基板57的Y方向的各侧边缘部,将基板57、热传导部件59及散热板61的叠层体93束捆在一起。各夹持器具62的各夹持部91,在沿叠层体93的Y方向的各侧边缘部将基板57、各热传导部件59及各散热板61的基底部83束捆在一起。
[0076] 如图1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装置5在作为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的Y方向上,被配设在比记录头13更下游侧。此外,如图4(a)及图4(b)所示,使排气孔69朝向Y方向的下游侧,并且以在多个发光元件55和记录用纸P之间保持间隙的状态配设此发光装置5。
[0077] 如图12所示,控制电路7包括控制部101、记录头驱动器103、馈送电机驱动器105、滑架电机驱动器107、风扇电机驱动器109、编码器检测电路111、发光元件驱动器113和接口单元115。
[0078] 例如,控 制 单元101 由微 型 计算 机 构 成,包 括:CPU(中央 处 理 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117、SDRAM(同 步 动 态 随 机 存 取 存 储 器,Synchronous 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119、RAM(Random Access Memory)121和ROM(Read-Only Memory)123。
[0079] CPU117执行记录处理等各种处理。SDRAM119,保存从主计算机131通过接口单元115输入的记录数据。RAM121,临时展开由CPU117执行的记录处理等的程序,同时临时保存各种数据。ROM123,例如由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构成、保存CPU117执行的程序等。
[0080] 记录头驱动器103,根据来自CPU117的指令,向记录头13输出驱动信号,控制记录头13的驱动。
[0081] 馈送电机驱动器105根据来自CPU117的指令,控制馈送电机29。
[0082] 滑架电机驱动器107根据来自CPU117的指令,控制滑架电机45。
[0083] 风扇电机驱动器109根据来自CPU117的指令,控制各风扇电机53。
[0084] 编码器检测电路111检知来自编码器21的检测信号,向控制单元101输出其检测结果。
[0085] 发光元件驱动器113,根据来自CPU117的指令,控制各发光元件55的导通状态及关闭装置。
[0086] 接口单元115对控制单元101输出涉及从主计算机131受理的需要记录的文字和图像等的记录数据,同时向主计算机131输出从控制单元101受理的各种信息。
[0087] 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墨记录装置1,通过控制单元101控制馈送电机29的驱动,传送装置11使记录用纸P面对记录头13,同时在Y方向上间断地进行传送。此时,控制单元101控制滑架电机45的驱动,根据来自线性编码器21的位置检测信号,使滑架15在X方向上往复移动,同时控制记录头13的驱动,在规定的位置使墨汁滴吐出。通过这样的工作,在记录用纸P上形成点,在此记录用纸P上根据图像数据等记录信息执行图像的形成。
[0088] 将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用纸P,向与发光装置5的多个发光元件55相面对的位置引导。此时,发光装置5,利用控制单元101控制多个发光元件55的导通状态,对与多个发光元件55相面对的记录用纸P照射光。构成形成在记录用纸P上的图像的墨汁,受来自发光元件55的光照射,促进其硬化。
[0089] 然后,使受到来自发光装置5的光的照射的记录用纸P,向喷墨记录装置1外排出。由此,结束对1张记录用纸P的记录。
[0090] 再有,发光元件55,存在随着发光而发热的现象。来自发光元件55的热,按顺序被传递给基板57、热传导部件59及散热板61。然后,到达散热板61的热,从散热板61向封盖51内的空气中排出。
[0091] 此时,驱动风扇电机53,从封盖51的吸气孔65向封盖51内送入外部气体的同时,从排气孔69向Y方向的下游侧排出封盖51内的空气。由此,在封盖51内产生空气的流动,促进来自散热板61的热的排出。
[0092] 再有,将上述的风扇电机53,配设在能够使向封盖51内传送的外部气体直接吹到2个散热板61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加促进来自散热板61的热的排出。
[0093] 在此,说明发光装置5的制造方法。
[0094] 首先,在第1面77上安装了多个发光元件55的基板57的第2面79上,如图13(a)所示,载置2个热传导部件59,而且,在各热传导部件59上载置各散热板61的基底部83,构成叠层体93。
[0095] 接着,如图13(b)所示,配置各间隔(ブランク)材料62B,以使各基部87与沿叠层体93的Y方向的各侧边缘相面对。此时,各间隔材料62B被配置在,构成图10所示的各夹持部91的一对爪部89B重叠于从X方向看的热传导部件59及散热板61的基底部83的位置。此外,在各间隔材料62B的基部87和沿叠层体93的Y方向的各侧边缘,即使对接也可以有间隙。
[0096] 接着,通过施压加工等,向叠层体93侧弯曲间隔材料62B的各爪部89B形成各夹持部91时,如图11所示,用2个夹持器具62束捆叠层体93。
[0097] 接着,从2个散热板61侧将2个散热板61及2个热传导部件59插入到封盖51的插入孔73中后,利用小螺钉等将基板57固定在封盖51的底面71上,完成图6所示的发光装置5。
[0098] 再有,如果预先在间隔材料62B上沿各爪部89B的弯曲线形成切口或凹口等的话,在减轻弯曲所产生的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弯曲位置的精度。
[0099] 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头13对应吐出头,发光元件55对应发光体,散热板61对应散热部件,风扇电机53对应作为送风装置的的吸气风扇,间隔材料62B对应板材,排气孔69对应排气口。
[0100]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发光装置5,包括在第1面77上表面安装了多个发光元件55的基板57的第2面79和散热板61的基底部83之间插入了片状的热传导部件59的叠层体93。在叠层体93中,热传导部件59分别与基板57的第2面79及散热板61的基底部83抵接。为此,即使多个发光元件55发热而使基板57带热,基板57的热也容易通过热传导部件59快速地传到散热板61。
[0101] 此外,由于热传导部件59是片状,所以可提高其分别与基板57及散热板61的密接性,能够使基板57的热快速地向散热板61传送。
[0102] 此外,散热板61形成有从基底部83向热传导部件59相反侧延伸的翼片部85。由此,散热板61能够增大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能够通过热传导部件59使传到基底部83的热快速地向空气中扩散。即,发光装置5能够有效地排出来自多个发光元件55的热。因此,能够减少积极地冷却多个发光元件55的必要性。
[0103] 此外,发光装置5,包括:覆盖叠层体93的散热板61及热传导部件59的封盖51,以及从在封盖51的顶板面63上形成的吸气孔65向封盖51内送入外部气体的风扇电机53。在封盖51的前表面67上形成将封盖51内的空气向Y方向的下游侧排出的排气孔69。
[0104] 利用此结构,在能够向封盖51内送入外部气体的同时,还能够在封盖51内产生空气的流动。因此,能够更加快速地使来自散热板61的热排出。此外,由于使封盖51内的空气,向比记录头13的Y方向的更下游侧排出,所以能够降低、并抑制墨汁滴的飞行弯曲。
[0105] 此外,发光装置5中,各风扇电机53由向封盖51内送入外部气体的吸气风扇构成,同时将各风扇电机53配设在能够直接将送入的外部气体吹到散热板61上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更加促进来自散热板61的热的排出。
[0106] 此外,在发光装置5中,叠层体93被各夹持器具62的各夹持部91束捆在沿Y方向的各侧边缘部。由此,不使用粘接剂或粘合剂等固接手段,就能够相互固定基板57、各热传导部件59及各散热板61。
[0107] 如果不使用粘接剂或粘合剂等就能够进行固定的话,基板57、各热传导部件59及各散热板61,各自的热膨胀就难以受到抵抗。因此,能够抑制因基板57、各热传导部件59及各散热板61各自的热膨胀率不同而导致的在叠层体93中产生翘曲或弯曲等的变形,能够实现发光装置5的可靠性的提高。
[0108]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安装多个发光元件55的基板57上载置各热传导部件59及各散热板61来构成叠层体93,但多个发光元件55的安装及叠层体93的构成顺序并不限于此。即,可以在用各夹持器具62束捆叠层体93后,在基板57的第1面77上安装多个发光元件55。由此,能够从散热板61中排出因安装而产生热,能够抑制因安装产生的热而损伤发光元件55。
[010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基板57上载置各热传导部件59后,再在各热传导部件59上载置各散热板61,但叠层体93的构成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散热板61上载置热传导部件59后,将基板57的第2面79侧载置在热传导部件59上,也可以在将散热板载置在热传导部件59上的状态下,将热传导部件59载置在基板57上,能够采用各种的方法。
[01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各间隔材料62B相对配置在叠层体93的各侧边缘后,弯曲各间隔材料62B的4个爪部89B,用各夹持器具62束捆叠层体93,但束捆叠层体93的方向不限于此。
[0111] 例如,如图14(a)所示,在各间隔材料62B中,从此图看,弯曲、形成仅下侧的爪部89。接着,如图14(b)所示,在各间隔材料62B的爪部89B上载置叠层体93。接着,如图
14(c)所示,将上侧各爪部89B向叠层体93侧弯曲。
[0112] 根据此方法,由于能够用预先弯曲的各爪部89支撑叠层体93,所以就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叠层体93使各间隔材料62B的配置位置对准。
[0113] 而且,作为另一个例子,如图15(a)所示,在各间隔材料62B中,从此图看,弯曲、形成仅下侧的各爪部89,同时将上侧各爪部89B弯曲至中途。接着,如图15(b)所示,相对于叠层体93配置各间隔材料62B,以便利用各间隔材料62B的各爪部89及各爪部89B从各侧边缘的外侧包围叠层体93的各侧边缘。接着,如图15(c)所示,使在中途弯曲的各爪部89B向叠层体93侧弯曲。
[0114] 根据此方法,在相对于叠层体93配置各间隔材料62B时,利用各爪部89和在中途弯曲的各爪部89B,就能够辅助地固定叠层体93。因此,在弯曲各爪部89B夹持叠层体93时,就能够抑制各热传导部件59和散热板61相对于基板57的位置偏移。
[0115] 再有,在图14及图15所示的例子中,虽然在各图中看分别以使基板57位于下侧的方式来构成叠层体93,但也可以使散热板61的基底部83位于下侧。
[011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发光装置5中,用风扇电机53从吸气孔65向封盖51内送入外部气体,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从排气孔69向封盖51外送出封盖51内的空气。
此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在覆盖各排气孔69的位置配设各风扇电机53,控制各风扇电机53的旋转以使得将封盖51内的空气向封盖51外送出的方向。
[0117] 此外,如图17所示,发光装置5也可以具有在封盖51内设置的送风风扇97的结构。此情况下,配设送风风扇97,以使其向各散热板61送风,并且使其向与各风扇电机53的吸气方向交差的方向送风。
[0118] 根据此结构,来自各风扇电机53的外部气体,在图17中看相对于散热板61被自上而下地吹拂,同时,通过送风风扇97使其沿X方向流动。因此,能够经过散热板61的宽的范围传送外部气体,能够更加促进热的排出。
[0119] 此外,风扇电机53、吸气孔65及排气孔69各自的个数不限于2个,能够为任意的个数。
[0120] 此外,记录媒介体不限于记录用纸P,如果是能够附着墨汁滴形成点的记录媒介体,也能够采用金属和树脂等各种材质的记录媒介体。
[0121] 此外,墨汁的颜色,不限于黄色、品红、氰色及黑色,能够采用在它们之中增加白色的5种、或增加浅蓝绿色及浅红色的6种等,任意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