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012120.8

文献号 : CN1013027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世大

申请人 : 大连大金马基础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第一步穿筋:按照孔位在八角螺旋箍筋内穿八角形主筋,然后在四角螺旋箍筋内四角处穿四角主筋,两端用锚具锁紧;第二步张拉:在张拉台上对主筋进行分阶段张拉到张拉力的105%,锚固;第三步浇注:张拉检验合格后,合模进行混凝土浇注,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张放,切断多余主筋;第四步精整。本发明与同类加工方法相比,无须预先预制钢筋笼,直接在张拉台上进行穿筋,箍筋为一根螺旋筋,安装方便,无断头,无须焊接,省时省力,本发明可预制各种不同规格的实心桩或空心桩,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桩身的抗裂度及极限弯矩,使用寿命长达50-100年。

权利要求 :

1.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

第一步穿筋:首先在预应力张拉台上摆放四角螺旋箍筋(17)和八角螺旋箍筋(18)和预制桩尖(19),端头模板孔位按照八角形、四角形布置,然后按照孔位在八角螺旋箍筋内八角处穿八角形主筋,再在四角螺旋箍筋内四角处穿四角主筋,主筋两端用锚具锁紧,其中端头模板孔位为排列成大致正方形四条边的孔,每条边上大致均匀分布5个孔,共16个孔,其中正方形四个角上的孔依次相连构成四角形,其余12个孔依次相连构成八角形,其中四角螺旋箍筋和八角螺旋箍筋的位置与端头模板上的主筋孔位相对应;

第二步张拉:在张拉台上对主筋进行分阶段张拉,首先张拉到张拉力的10%,将八角螺旋箍筋拔开一定螺距固定,然后再拔开四角螺旋箍筋一定螺距固定,然后再张拉主筋到张拉力的105%,进行锚固;

第三步浇注:张拉检验合格后,合模进行混凝土浇注,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张放,切断多余主筋;

第四步精整:张放完成后,将桩头预应力筋在构件内切断,桩尖预应力筋切断后用混凝土将筋孔抹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张拉:首先张拉内八角主筋两对对边主筋的其中一对主筋到张拉力的10%,进行八角螺旋箍筋的拔开固定,然后再张拉另一对对边主筋到张拉力的10%,再进行四角螺旋箍筋的拔开固定,然后再张拉到张拉力的105%,锚固;其他主筋先张拉到张拉力的10%,再张拉到张拉力的105%,锚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张拉:主筋从张拉力10%张拉到张拉力的105%时采用压力控制和伸长量控制双控张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方桩为空心桩时,第三步浇注:合模包括外模和内模。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主筋为螺旋肋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张拉力为钢筋标准强度的70%。

说明书 :

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方桩生产方法。二、背景技术:
[0002] 在桩基基础设计中,普通钢筋混凝土桩无法承爱4-5N/mm2拉应力,在一般条件下,桩在受锤击入土过程中,难免出裂缝,对于细长的桩,在集垛、运输吊装、竖立过程中也会出现裂缝,桩处在地下时,裂缝渗水和有害物质的侵蚀,势必影响它的耐久性,因此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桩中,虽然配置大量的钢筋仍然难以解决桩身裂缝问题,不能确保桩的使用寿命。预应力混凝土桩可以有效提高桩的抗裂性能,采用预先设置好钢筋笼,而钢筋笼需要50-100根箍筋按一定间距箍紧主筋,然后再合模进行浇注、养护而成,上述预应力混凝土桩的生产工艺复杂,钢筋笼的制作费时费力,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桩的生产成本。
三、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省时省力,成本低,生产的桩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
[0004]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第一步穿筋:首先在预应力张拉台上摆放四角、八角螺旋箍筋和预制桩尖,然后按照孔位在八角螺旋箍筋内穿八角形主筋,然后在四角螺旋箍筋内四角处穿四角主筋,两端用锚具锁紧;
[0005] 第二步张拉:在张拉台上对主筋进行分阶段张拉,首先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10%,将八角螺旋箍筋拔开一定螺距固定,然后再拔开四角螺旋箍筋一定螺距固定,然后再张拉其他主筋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5%,进行锚固;
[0006] 第三步浇注:张拉检验合格后,合模进行混凝土浇注,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张放,切断多余主筋;
[0007] 第四步精整:张放完成后,将桩头预应力筋在构件内切断,桩尖预应力筋切断后用混凝土将筋孔抹好。
[0008] 所述桩为空心桩时,第三步浇注:合模包括外模和内模。
[0009] 所述第二步张拉:首先张拉内八角主筋中与外四角主筋重合边的对边主筋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进行八角螺旋箍筋的拔开固定,然后再张拉其余两个与外四角主筋重合边的对边主筋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再进行四角螺旋箍筋的拨开固定,然后再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5%,锚固;其他主筋先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再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5%锚固。
[0010] 所述主筋为螺旋肋钢筋。
[0011] 所述张拉力为钢筋标准强度的70%。
[0012] 所述主筋从张拉力10%张拉到张拉力的105%时采用压力控制和伸长量控制双控张拉。
[0013] 本发明与同类加工方法相比,无须预先预制钢筋笼,直接在张拉台上进行穿筋,而且内层八角形主筋外的八角形箍筋和外层四连形主筋外的四角形箍筋均为一根环状螺旋箍筋,安装时方便,而且箍筋无断头,无须焊接,极大省时省力,张拉时分阶段张拉,然后固定内外层箍筋,稳固、安全。可以预制各种不同规格的实心桩或空心桩,减轻自重,节省钢材,可以生产30米以内各种规格的整根桩,整体无需接桩,同时更大的提高了桩身竖向承载力及结构受拉承载力,在集垛、运输吊装、竖立过程中桩身挠度变形,不会产生裂缝,卸荷后即可恢复原形,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桩身的抗裂度及极限弯矩,使用寿命长达50-100年。四、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方桩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实心桩断面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空心桩断面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限于具体实施例。
[0018] 实施例1
[0019] 按下述方法加工生产如图1、2所示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
[0020] 第一步穿筋:首先在预应力张拉台上摆放四角、八角螺旋箍筋和预制桩尖,然后按照端头模板孔位在八角螺旋箍筋内穿八角形主筋,即2、4、15、13、7、11、10、6号孔内穿主筋形成内八角形主筋,然后在四角螺旋箍筋内四角处穿四角主筋,即1、5、16、12号孔内穿主筋形成外四边形主筋,两端用锚具锁紧;
[0021] 第二步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钢筋标准强度的70%。首先张拉内八角主筋中与外四角主筋重合边的对边主筋,即2、4、15、13号主筋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进行八角螺旋箍筋的拔开,1米内绑扎固定一处,然后再张拉其余两个与外四角主筋重合边的对边主筋,即7、11、10、6号主筋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再进行四角螺旋箍筋的拔开,0.5-1米长度内绑线绑扎固定一处,然后再将上述内八角主筋从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5%,采用压力控制和伸长量控制双控张拉,锚固;外四角主筋即1、5、16、12主筋,先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再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5%锚固;
[0022] 第三步浇注:张拉后检验一下桩尖、桩头和正条线符合要求后,在两侧面合模,底面为平面,从上面进行混凝土浇注,桩头、桩尖为重点振捣区,以免发生空洞,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张放,切断多余主筋;
[0023] 第四步精整:张放完成后,将桩头预应力筋在构件内切断,深至桩内10-15mm,桩尖预应力筋切断后用同标号混凝土将切断预应力筋孔处抹好,并作好生产日期和规格标记。
[0024] 实施例2
[0025] 按下述方法加工生产如图1、3所示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0026] 第一步穿筋:首先在预应力张拉台上摆放四角螺旋箍筋17、八角螺旋箍筋18和预制桩尖19,然后按照端头模板孔位在八角螺旋箍筋内穿八角形螺旋肋钢筋主筋,即2、3、4、15、14、13、7、11、10、6号孔内穿主筋形成内八角形主筋,然后在四角螺旋箍筋内四角处穿四角主筋,即1、5、16、12号孔内穿主筋形成外四边形主筋,两端用锚具锁紧;
[0027] 第二步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标准强度的70%。首先张拉内八角主筋中与外四角主筋重合边的对边主筋,即2、3、4、15、14、13号主筋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进行八角螺旋箍筋的拔开,1米内绑扎固定一处,然后再张拉其余两个与外四角主筋重合边的对边主筋,即7、11、10、6号主筋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再进行四角螺旋箍筋的拔开,0.5-1米长度内绑线绑扎固定一处,然后再将上述内八角主筋从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5%,锚固;外四角主筋即1、5、16、12主筋,先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再张拉到张拉力(初始应力量伸长值)的105%锚固;
[0028] 第三步浇注:张拉后检验一下桩尖、桩头和正条线符合要求后,在两侧面合模,中间加设可拆卸内模,底面为平面,从上面进行混凝土浇注,桩头、桩尖为重点振捣区,以免发生空洞,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张放,切断多余主筋;第四步与实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