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屏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08723.8

文献号 : CN1013039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西村征起东野秀隆村井隆一高田祐助长尾宣明安藤亨小杉直贵橘弘之

申请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是具有多个单元的气体放电屏,它由形成多对至少由保持电极与扫描电极作为一对构成的显示电极的第一基板通过多个间壁与第二基板对置而成,所述保持电极与扫描电极中至少一个设有:多个线条部和形成有间壁之间的沟上的相邻线条部之间的距离比间壁上的线条部之间的距离小的部分的放电扩展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气体放电屏,是以隔着主放电间隙配置的保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作为一对而形成的显示电极对横跨在其长度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单元形成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保持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分别具有多条线条部、以及在各单元内将所述多条线条部中相邻的至少两条连接而配置的连接部,所述保持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均为金属电极,

在所述线条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多个单元中包含宽度不同的单元,在形成一对显示电极的保持电极以及扫描电极上各设置3条以上所述线条部,在各单元中,设置在具有宽度较小的单元中的连接部与设置在具有宽度较大的单元中的连接部相比,更靠近主放电间隙。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多个单元,形成RGB的各色荧光体层,

在所述G色荧光体层的单元中配置的连接部与在所述R色荧光体层的单元中配置的连接部相比更远离于主放电间隙,在所述B色荧光体层的单元中配置的连接部与在所述G色荧光体层的单元中配置的连接部相比更远离于主放电间隙。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单元的每一个上,形成与RGB中的任一色对应的荧光体层,在与所述各色荧光体层对应的单元中,所述连接部配置在越是荧光体的辉度小的单元越是靠近主放电间隙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

在各单元中,驱动电压较高的单元内设置的连接部与驱动电压较低的单元内设置的连接部相比,更接近主放电间隙。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放电屏上,设置多个间壁以将显示电极在长度方向上分开,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夹在相邻的两个间壁之间的单元内。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

沿着屏的行方向,多个所述显示电极对被设置,

在所述行方向相邻的两个显示电极对的每一个中的扫描电极或保持电极的线条部由所述两个显示电极对共有。

7.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的每一个中,所述连接部设置为在从主放电间隙远离的方向上分叉。

8.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的每一个中,所述连接部具备在单元内沿着显示电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放电进展部。

9.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线条部沿着线条部的宽度方向利用所述连接部连结为一直线状。

10.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单元中央部。

11.一种气体放电屏,是将隔着主放电间隙配置的保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作为一对而形成的多对显示电极横跨多个单元形成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各单元内的所述保持电极、所述扫描电极分别具有多条线条部、以及在该多条线条部中从一线条部的侧部向另一线条部的侧部设置的凸出部,所述保持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均为金属电极,

在所述线条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多个单元中包含宽度不同的单元,在形成一对显示电极的保持电极以及扫描电极上各设置3条以上所述多个线条部,在各单元中,设置在具有宽度较小的单元中的凸出部与设置在具有宽度较大的单元中的凸出部相比,更靠近主放电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条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是所述单元宽度的50%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条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是所述单元宽度的20%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是具有三角形、四边形、炮弹形、T字形中的任何一种边缘形状的图形。

15.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线条部的两侧部,向着与该两侧部的各侧对置的其他线条部的侧部设置凸出部。

16.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同其对向的线条部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所述主放电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同其对向的线条部之间的间隙在所述主放电间隙的一半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放电屏上,设置多个间壁以将显示电极在长度方向上分开,所述凸出部设置于夹在相邻的两个间壁之间的单元内。

19.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放电屏上,设置多个间壁以将显示电极在长度方向上分开,所述多条线条部与所述间壁交叉设置,在这其中一条以上的线条部的与所述间壁交叉的区域中,比所述间壁宽度更宽的宽凸出部重叠在所述间壁上并且同时露出于单元内。

20.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条线条部上设置连结一线条部与同其相邻的另一线条部的连接部。

21.一种气体放电屏,是将隔着主放电间隙配置的保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作为一对而形成的多对显示电极横跨多个单元形成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包含于所述多个单元中的任一单元内,所述保持电极、所述扫描电极的每一个,设置

3条以上的线条部、以及从该3条以上的线条部中的一线条部的侧部向另一线条部的侧部设置的凸出部,在所述多个单元内,包含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单元宽度不同的单元,在各单元中所述凸出部配置在单元的宽度越小越是靠近主放电间隙的位置上,而且,在宽度最宽的单元中没有配设凸出部。

22.一种气体放电屏,是将隔着主放电间隙配置的保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作为一对而形成的显示电极对横跨在其长度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单元形成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保持电极以及扫描电极的每一个是并设连续的三角波状的多条线条部构成,所述多条线条部中的每一线条部,形成随着逐渐远离主放电间隙而三角波的角度逐渐平缓的结构。

23.如权利要求1~22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是Cr/Cu/Cr的叠层构件或Ag、Pt、Au、Al、Ni、Cr中的至少任一种构成。

24.如权利要求1~2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在各单元内,所述保持电极与所述扫描电极相对于单元面积的比例为不满40%。

25.如权利要求1~2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的每一个中,最接近所述主放电间隙的线条部以外的线条部,构成为宽度比最接近所述主放电间隙的线条部宽。

26.如权利要求1、11、21、2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电极对中的保持电极与所述扫描电极的每一个中的所述线条部的数目为2条、3条或4条中的任意一种情况。

27.如权利要求1~2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气体放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电极对中的保持电极与所述扫描电极分别具有3条以上的线条部,离主放电间隙越远,相邻的线条部的间隙越窄。

28.一种气体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2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所述气体放电屏,设置具有多对所述显示电极的第

1基板,和与所述第1基板对向设置的具有多个地址电极的第2基板,以及与所述气体放电屏连接的、驱动所述显示电极对以及所述地址电极的驱动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8记载的气体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初始化期间将具有平缓斜度的电压变化的波形施加在所述扫描电极上。

30.如权利要求29记载的气体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化的斜度在±10V/μs范围内。

说明书 :

气体放电屏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1年8月16日、申请号为01817362.4(PCT/JP01/07049)、发明名称为“气体放电屏”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屏等的气体放电屏。
[0003] 技术背景
[0004] 等离子体显示屏(PDP)是气体放电屏的一种,尽管厚度薄,但比较容易实现大画面化,因此作为下一代的显示屏而受到注目。现在60英寸级别的产品也已经商品化了。 [0005] 图26是表示一般的交流面放电型PDP的主要结构的部分断面透射图。图中z方向相当于PDP的厚度方向,xy平面相当于平行于PDP的屏面的平面。如该图所示,本PDP1由使主面相互对置而设置的前板FP及后板BP构成。
[0006] 在构成前板FP的基板的前板玻璃2上,在其一侧的主面上构成一对的两个显示电极4、5(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沿着x方向构成多对,在每一对显示电极4、5之间分别进行面放电。在此作为一例,显示电极4、5是在Ag中混合玻璃构成的。
[0007] 扫描电极4具有电气上均可独立供电的结构。另外,保持电极5电气上均各自连接于同一电位。
[0008] 在设置了上述显示电极4、5的前板玻璃2的主面上依次涂敷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介质层6和保护层7。
[0009] 在构成后板BP的基板的后板玻璃3上,在其一侧的主面上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将多个地址电极11以一定间隔成条状并列设置。此地址电极11由Ag和玻璃混合而成。 [0010] 在设置了地址电极11的后板玻璃3的主面上涂敷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介质层10。与相邻的两个地址电极11的间隙相一致地在介质层10上设置间壁8。并且,在相邻的两个间壁8的各个侧壁及它们之间的介质层10的面上,形成与红色(R)、绿色(G)、蓝色(B)中的任一种颜色对应的荧光粉层9R、9G、9B。
[0011] 另外,在该图中用相同尺寸表示了荧光粉层9R、9G、9B的x方向宽度,但是为了获得以上各色荧光粉的亮度平衡,往往使特定颜色的荧光粉层的x方向宽度取大些。 [0012] 将具有这种结构的前板FP和后板BP对置,使地址电极11和显示电极4、5在长度方向相互正交。
[0013] 前板FP和后板BP通过低熔点玻璃等封口材料在各自的周边部分别封口,使两个屏FP、BP的内部密封。
[0014] 在这样封口完的前板FP和后板BP的内部以规定的压力(传统上通常是40kPa~66.5kPa左右)封入含有Xe的放电气体(封入气体)。
[0015] 这样,在前板FP和后板BP之间,被介质层6和荧光粉层9R、9G、9B以及相邻的两个间壁8隔开的空间成为放电空间12。另外,相邻的一对显示电极4、5和一个地址电极11隔着放电空间12而交叉的区域,形成图像显示所需要的单元(不图示)。图27表示PDP的多对显示电极4、5(N列)和多个地址电极11(M行)形成的矩阵。
[0016] PDP驱动时,在各个单元中在地址电极11和显示电极4、5的任一个之间开始放电,由于一对显示电极4、5彼此之间的放电、发生短波紫外线(Xe共振线、波长约147nm),荧光粉层9R、9G、9B受紫外线作用,发出可视光。由此可进行图像显示。
[0017] 下面用图28、29对传统的PDP的具体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0018] 图28表示采用传统的PDP的图像显示装置(PDP驱动装置)的示意框图,图29表示施加在屏的各电极上的驱动波形的一例。
[0019] 如图28所示,PDP显示装置中内装有用于驱动PDP的场存储器 100、输出处理电路110、地址电极驱动装置120、保持电极驱动装置130、扫描电极驱动装置140等。各电极4、5、11分别依次连接在扫描电极驱动装置140、保持电极驱动装置130、地址电极驱动装置
120上。各电极4、5、11都连接在输出处理电路110上。
[0020] 而且,在PDP驱动时,来自外部的图像信息一旦被收入场存储器100,根据时钟信息从场存储器100导入到输出处理电路110。然后输出处理电路110根据图像信息和时钟信息进行驱动,向地址电极驱动装置120、保持电极驱动装置130、扫描电极驱动装置140发出指示,在各电极4、5、11上施加脉冲电压、进行画面显示。
[0021] 如图29所示,在PDP的驱动方法中,按照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擦除期间的一系列的时序进行显示。
[0022] 在显示电视图像时,NTSC制式中的图像由每秒钟60场构成。等离子体显示屏本来只能表现灯亮或灯灭两个灰度,因此为了显示中间色调而采用把红(R)、绿(G)、蓝(B)各色的灯亮时间进行分时,把一场分成多个子场,根据其组合来表现中间色调的方法。 [0023] 这里,图30是表示在传统的交流驱动型等离子体显示屏中,表现每种颜色256灰度时的子场的分割方法的图。这里,使施加在各子场的放电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数的比为1、2、4、8、16、32、64、128,用二进制进行加权,通过此8位的组合实现256灰度。 [0024] 在PDP驱动时,在各子场中在扫描电极4上施加初始化脉冲,将屏的单元内的壁电荷初始化。然后分别在y方向最上位(显示最上位)的扫描电极4上施加扫描脉冲,在保持电极5上施加写入脉冲,进行写入放电。由此在上述扫描电极4及与保持电极5对应的单元的介质层6表面上积蓄壁电荷。
[0025] 然后,与上述同样,在接着上述最上位的第二上位以后的扫描电极4及保持电极5上分别施加扫描脉冲和写入脉冲,在对应于各单元的介质层6的表面上积蓄壁电荷。然后对整个显示表面的显示电极4、5进行,写入一个画面的潜像。
[0026] 然后,将地址电极11接地,通过交替地在扫描电极4和保持电极5上施加维持脉冲,进行维持放电。在介质层6的表面上积蓄了壁电荷的单元中,由于介质层6的表面电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而发生放电,因此在施加维持脉冲的期间(维持期间)能够进行由写入脉冲所选择的显示单元的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时,在各单元中在地址电极11与显示电极4、5的任一个之间开始放电,由于一对显示电极4、5彼此之间的放电而发生短波长的紫外线(Xe共振线、波长约147nm),荧光粉层9R、9G、9B受紫外线作用,发出可视光。由此进行图像显示。
[0027] 然后,通过施加宽度很窄的擦除脉冲,发生不完全放电,使壁电荷消失,进行画面擦除。
[0028] 但是,在希望尽可能抑制功耗的电气产品的今天,对PDP也希望降低驱动时的功耗。特别是由于今天的大画面化及高精细化的动向,由于开发出的PDP的功耗有增加的倾向,因此对实现省功率化技术的期望增高。另外,在PDP中得到稳定的画面显示性能也是基本的希望。
[0029] 由此,希望在维持PDP稳定的驱动和发光亮度的同时,减低功耗,即提高发光效率。
[0030] 另外,为了使发光效率提高,例如也在研究提高荧光粉将紫外光转换成可视光时的转换效率,当然希望提高发光效率。
[0031] 并且,在以往的屏中,为了增加图像显示时的亮度,使显示电极成为宽度大的带状透明电极和其上重叠金属电极总线的结构,使电极面积增大,但为了抑制由此增大的放电电流,或者为了通过取消透明电极而使工序数减少,采用将电极分割成多个部分,设置开口部的电极结构等方法(例如专利第2734405号公报)。但是,对于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即放电是从电极至电极边跳跃、边阶段性地扩展的形式,因此为了使放电扩展到最外部,必须增加驱动电压。
[0032] 并且,为了在被分割的部分电极断线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电流供给 的路线,另外为了降低整个电极的电阻值,可以考虑设置使被分割的电极彼此之间电气上连接的部分的方法。其中,例如有在间壁上设置宽度为50μm左右的连接部,使电极彼此连接的方法。但是采用这样的方法,FP和BP的贴合精度为10~20μm,变得严格,难以稳定生产。并且其连接部的设置频度越少,整个电极的电阻越大,由于电压下降,驱动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0033]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构思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显示性能的、亮度及发光效率良好的气体放电屏。
[0034]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分割成多个部分的显示电极结构也能抑制驱动电压上升,并且被分割的电极抗断线、具有低电阻的电极、易于驱动的气体放电屏。
[0035]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形成了以保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作为至少一对构成的多对显示电极的第一基板隔着多个间壁与第二基板对置的、设有多个单元的气体放电屏,其所述保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中至少一个,设有多个线条部和形成了相邻间壁之间的沟上线条部之间的距离比位于间壁上线条部之间的距离小的部分的放电扩展部。 [0036] 并且,本发明在多个单元内分别形成对应于R、G、B各色的荧光粉层,在保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作为一对构成的多对显示电极在上述多个单元内交叉的状态下设置的气体放电屏中,所述各单元的宽度分别按照该单元内形成的所述荧光粉层的亮度而设定,所述保持电极、所述扫描电极分别有多个线条部和在各单元内连接上述多个线条部中至少两个的连接部,并且通过设定相邻两个线条部的间隙、主放电间隙和连接部的位置,在驱动时使上述显示电极的放电电流波形成为单峰。
[0037]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显示电极4、5由线条部和连接部构成,因此面积比传统的带状显示电极小,放电中需要的电极上的静电量 少。此时一般地说,如果一对显示电极简单地由线状形成,则出现放电分离、放电电流呈现多个峰的倾向,因为放电开始电压上升,有功耗易增大的性质,而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放电电流波形的峰是单一的,所以与多个电流峰的情况相比,能以较低的电压驱动,比传统技术更能抑制功耗,并能获得良好的发光效率(驱动效率)。
[0038] 另外,因为在本发明中使放电电流波形设定为单峰,所以对于受电压降低的影响而使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变动或者对于驱动脉冲的上升时间在电路上的不稳定引起的变动,都能实现稳定的放电。因此在本发明的气体放电屏中能稳定通过脉冲调制实现灰度显示。
[0039] 并且,如果在R、G、B各色中单元的宽度不同,则每种颜色中放电开始电压不同,所以在这一点上难以获得稳定的图像,而将这样的显示电极用于R、G、B各色的单元宽度不同的结构,这种现象就被消除,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其效果(发光效率和稳定的图像显示)。 [0040] 附图的简单说明
[0041] 图1是实施例1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42] 图2是表示设置连接部和未设置连接部时放电电流变化的图。
[0043] 图3是表示改变线条部的宽度时亮度变化的图。
[0044] 图4是实施例1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45] 图5是实施例1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46] 图6是实施例1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47] 图7是实施例1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48] 图8是实施例1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49] 图9是实施例1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50] 图10是实施例2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51] 图11是实施例2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52] 图12是实施例2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53] 图13是表示灯放电时施加脉冲形状的图。
[0054] 图14是实施例2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55] 图15是实施例2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56] 图16表示由连接部和线条部的组合确定的放电电流波形的形状。 [0057] 图17是实施例3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58] 图18是实施例3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59] 图19是实施例3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60] 图20是实施例3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61] 图21是实施例3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62] 图22是实施例3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63] 图23是实施例3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64] 图24是实施例3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65] 图25是实施例3之变形例的显示电极的平面图。
[0066] 图26是表示一般的交流面放电型PDP的主要结构的部分断面透射图。 [0067] 图27是PDP的多对显示电极4、5(N列)和多个地址电极11(M行)形成的矩阵图。
[0068] 图28是采用传统PDP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框图。
[0069] 图29是表示分别施加在PDP的各电极(扫描电极、保持电极、地址电极)上的驱动波形的一例。
[0070] 图30是传统的交流驱动型PDP中表现各种颜色的256个灰度时的子场分割方法的示图。
[0071]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0072]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PDP的整体结构与所述的传统例大致相同,本发明的特征主要在于显示电极及其周边的结构,以下以该显示电极为中心进行说明。
[0073] <实施例1>
[0074] 1-1显示电极的结构
[0075] 图1是本实施例1的显示电极图形的平面图。
[0076] 本实施例1的荧光粉层9在y方向采用相同颜色的荧光粉材料,而在x方向例如按蓝、绿、红(R、G、B)顺序依次采用三基色荧光粉材料。一个放电单元对应于一对显示电极4、5和与之立体正交的地址电极11而设置,如图1所示,通过在x方向相邻的R、G、B色的三个单元构成一个像素X。
[0077] 本实施例1的屏的特征在于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中的至少一个电极被分成三个部分。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之间形成的最短距离是线条部4a、5a,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主放电间隙Dgap。主放电间隙Dgap表示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放电中从主放电间隙Dgap首先开始,然后扩展到整个扫描电极4和保持电极5。规定放电扩展的范围是成为在离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之处配置的放电终端部的线条部4b、5b。使这些线条部4a、5a和线条部4b、5b连接而形成的是成为放电扩展部的连接部4ab、5ab,配置在各个单元中。
[0078] 连接部4ab、5ab的形成,使相邻的间壁8之间的沟上的线条部4a与4b、5a与5b的距离小于位于间壁8上的线条部4a与4b、5a与5b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的间壁8之间的沟上的线条部距离为0)。
[0079] 这里,线条部4a、5a和线条部4b、5b在x方向上由相邻的单元共有,而连接部4ab、5ab在各单元中独立形成。
[0080] 另外,要求连接部4ab、5ab配置在单元的中央。这是为了确保对于FP和BP的贴合工序中位置偏移的余量。
[0081] 对于沿间壁8的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如果BP的结构不具有垂直于间壁8的结构,则不必考虑。对于x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的余量,决定于连接部4ab、5ab的宽度。 [0082] 例如象上述专利第2734405那样,在沿间壁8配置垂直于扫描电极4的“接合部”的场合,如果考虑到其宽度和间壁8的宽度是50μm左右,则位置偏移为10~20μm左右时,特性就会发生改变。
[0083] 由此,在图1中通过使间壁8之间的距离Wcell的最短处和连接部4ab、5ab的宽度之差为大于100μm,则可以确保平行于x方向上有±50μm左右的位置偏移余量。 [0084] 使线条部4a、5a在x方向上在相邻的单元中所共有的效果之一是为了降低线条部4a、5a的电阻。各单元独立分离的放电开始部的结构,例如已在特开平8-250030号等公报中公开,但是,这样会使放电开始部的电阻增高,引起电压下降,使开始放电所需的电压增高。
[0085] 另外一个效果是为了易于使FP和BP贴合。从图1可知,不必考虑线条部4a、5a、4b、5b的位置偏移。
[0086]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1中对应于R、G、B各色的x方向上的各单元的宽度Pr、Pg、Pb是不规则的(具体地说Pr≤Pg≤Pb)。这是依据R、G、B各色的荧光粉层9R、9G、9B的亮度存在偏差,为了使R、G、B各单元的整体亮度平衡,使具有较低亮度的荧光粉层的单元(这里,是相当于蓝色的单元)间距扩大,增加单元面积,确保亮度。
[0087] 另外,一般地在R、G、B各色中B(蓝色)色亮度较低,但有时按照PDP的不同规格,也可能是其它荧光粉的亮度。
[0088] 在对应于两个相邻的间壁8的各单元内一对显示电极4、5(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分别由两个细线条部4a、4b、5a、5b和在电气上与它们连接的连接部4ab、5ab构成。 [0089] 这里,线条部4a与4b、5a与5b分布连接在各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的两端(未图示),在各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上分别施加相同的电压。
[0090] 这里举一例加以说明,各部分的尺寸为:y方向单元宽度P=1.08mm、主放电间隙Dgap=80μm、y方向线宽=40μm、作为线条部4a与4b、5a与5b间隔的线条部间隙=80μm。显示电极4、5用金属材料(Ag或Cr/Cu/Cr等)制作。作为金属材料,如果采用Ag形成显示电极,则由于反射率高,可以减少可视光的损失,因此有利于提 高发光效率。 [0091] 这种显示电极的各部分尺寸,是为使PDP驱动时放电电流波形成为单峰、并获得优良的发光效率而适当设定的各部分尺寸和配置位置之一例。为了确定使放电电流波形成为单峰的显示电极的图形,可举出一种方法,即一边测定所述波形,一边分别改变主放电间隙Dgap、线条部间隙和连接部的位置等加以确认。
[0092] 1-2实施例的具体效果
[0093] PDP放电时,在显示电极有多个线条部的情况下放电电流的波形一般存在多个峰。这里,图2(a)、图2(b)是不采用连接部、而仅由线条部构成的显示电极的结构例和该放电电流形成的波形。图2(c)、图2(d)表示本发明的设置连接部的显示电极结构及其放电电流波形。
[0094]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放电都从主放电间隙Dgap开始。在主放电间隙Dgap,即线条部4a、5a之间开始的放电随着时间经过而在空间扩展,最后扩展到整个显示电极4、5。 [0095] 在图2(a)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放电电流的显示电极4、5是离散结构,因此放电的扩展也是离散的,如图2(b)所示,在放电电流中出现多个峰。
[0096] 如线条部4d、5d和线条部4b、5b那样,距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的线条部利用比它更内侧的线条部引起的放电激发而放电,因此如果线条部间隔得较开,则激发的影响难以达到,如果不产生强的放电,放电就无法到达外侧的线条部。因此驱动所需要的电压变高。 [0097] 对此,在本实施例的如图2(c)那样的显示电极结构的情况下,放电的扩展如图2(c)那样是连续的。这是因为存在连续地连接线条部4a、5a和线条部4b、5b的线条部4c、
5c。从线条部4a、5a开始的放电沿线条部4c、5c扩展到线条部4b、5b。由于其扩展是连续的,因此与图2(a)那样的离散的显示电极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的电压驱动。 [0098] 根据发明者的实验,图2(c)那样的结构与图2(a)那样的结构相比,点灯电压低
3~5V。而亮度没有大的差别。
[0099] 显示电极4、5可以分别由金属电极和以金属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透明电极形成,但从降低电阻的目的考虑,至少要求线条部4a、5a和线条部4b、5b采用金属电极形成。 [0100] 另外,如果以主要采用Ag的金属材料形成显示电极,则反射率高,可视光损失少,因此可视光的利用率高。
[0101] 由任意的放电电流峰形成的放电状态,具有非常易于受其以前的放电电流峰值下发生的放电引起的影响(残留离子和亚稳定粒子等引起的激发效果)。具体地说,由于其前面进行的放电,某种放电状态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驱动脉冲的上升时间变动,受电压降低等的影响而使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变动。因此,如果放电电流波形存在多个峰,则灰度控制容易变得不稳定。这成为妨碍电视接收机等性能良好地进行全色动画显示的一大障碍。 [0102] 与此形成对比,在本实施例1中由于放电电流峰是单一的,与具有多个峰的放电相比,能进行稳定的维持放电,因此能稳定地通过脉冲调制,进行灰度控制,确保优良的显示性能。
[0103] 再有,在本实施例1中由于放电电流是单峰的,因此放电发光波形也表现为相同的峰。
[0104] 并且,在本实施例1,通过使这种图形形状的显示电极适用于R、G、B每种颜色在x方向上单元宽度不同的结构,并消除R、G、B每种颜色的放电开始电压的偏差,能获得稳定的图像显示。
[0105] 这里,图3(a)是表示线条部4a、4b、5a、5b的各个宽度与屏亮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形。线条部4a、4b、5a、5b的各个宽度以W4a、W4b、W5a、W5b表示。图3(a)表示的是如图3(b)那样,连接部宽度为40μm、线条部间隙为290μm、主放电间隙Dgap为80μm、Wcell为
360μm时各参数的测定结果。
[0106] 正如该图所示,如果实质上成为放电终端部分的线条部4b、5b的各宽度W4b、W5b大于120μm,则屏的亮度开始下降。由于屏亮度的下降主要是因线条部引起的开口率下降所产生的,所以屏的亮度 依赖于单元的开口率,即线条部的总面积与单元面积之比。 [0107] 这里,成为放电终端部分的4b、5b宽度W4b、W5b为120μm的长度,相当于该线条部占单元面积的比例为40%。因此可以说按照上述图3(a)、(b)的解释,可以说W4b、W5b的面积最好控制在单元面积的40%以内。
[0108] 基于这点,可以决定各线条部的粗细。
[0109] 这样,本实施例1的PDP,通过用线条部4a、4b、5a、5b和连接部4ab、5ab构成显示电极4、5来控制电极面积,同时确保放电电流的单峰形状,能够获得优良的显示性能和发光效率。
[0110] 再有,在本发明中的所谓“放电电流波形为单峰”的定义要求,在放电电流波形中在外观上除最大峰之外即便有其他的峰,其高度最好为最大峰的10%以下。 [0111] 1-3PDP的制造方法
[0112] 这里,说明实施例1的PDP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再有,这里举例说明的制造方法与以后要说明的实施例的PDP的大致相同。
[0113] 1-3-1前板的制作
[0114] 在由厚度约2.6mm的钠钙玻璃构成的前板玻璃的面上制作显示电极。这里,描述用金属材料(Ag)的金属电极形成显示电极的例子(厚膜形成法)。
[0115] 首先,制作由金属(Ag)粉末和有机载体中混合感光性树脂(光解性树脂)而构成的感光浆。把它涂敷在前板玻璃一侧的主面上,用有形成显示电极图形的掩模覆盖。然后,从该掩模的上面进行曝光、显影/烧结(590~600℃左右的烧结温度)。因此与传统的100μm的线宽为极限的网板印刷法相比,可以做到30μm左右线宽而实现细线化。再有,作为金属材料,还可以使用Pt、Au、Ag、Al、Ni、Cr以及氧化锡、氧化铟等。 [0116] 并且,所述电极除了用上述方法以外,也可以用蒸镀法、溅射法等方法使电极材料成膜以后,经刻蚀处理而形成。
[0117] 接着,用蒸镀法或者CVD(化学蒸镀法)等在介质层的表面上形成厚度约0.3~1μm的保护层。保护层以采用氧化镁(MgO)为好。
[0118] 如此,完成了前板的制作。
[0119] 1-3-2后板的制作
[0120] 用网板印刷法在由厚度约2.6mm的钠钙玻璃的后板玻璃的表面上以一定的间隔将以Ag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材料涂敷成条状,形成厚度约5μm的地址电极。这里,例如为了制作40″级别的NTSC或者VGa的PDP,把相邻的两个地址电极的间隔设定在约0.4mm以下。
[0121] 接着,在形成了地址电极的后板玻璃的整个面上涂敷厚度约20~30μm的铅系玻璃浆,经烧结后形成介质膜。
[0122] 然后,采用与介质膜相同的铅系玻璃材料在介质膜上每个相邻的地址电极之间形成高度约60~100μm的间壁。此间壁例如可反复网板印刷含有上述玻璃材料的浆料,然后经烧结形成。
[0123] 间壁形成后,在间壁的壁面和在间壁之间露出的介质膜的表面上涂敷含有红色(R)荧光粉、绿色(G)荧光粉、蓝色(B)荧光粉中任何一种荧光粉的荧光粉浆,将它干燥/烧结后,分别形成荧光粉层。
[0124] PDP中一般使用的荧光粉材料的一例如下:
[0125] 红色荧光粉:(YXGd1-x)BO3:Eu3+
[0126] 绿色荧光粉:Zn2SiO4:Mn3+
[0127] 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3+(或BaMgAl14O23:Eu3+)
[0128] 各种荧光粉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平均粒径约3μm左右的粉末。荧光粉浆的涂敷方法可考虑几种方法,但这里使用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称作弯液面法的方法,即从极细的喷嘴一边形成弯液面(由表面张力形成的桥接),一边喷出荧光粉浆的方法。这种方法很适合在需要的区域均匀地涂敷荧光粉浆。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此种方法,网板印刷法等其他方法也可以使用。
[0129] 通过以上步骤,后板的制作即告完成。
[0130] 再有,前板玻璃及后板玻璃是由钠钙玻璃构成的,但这只是作为 材料的一例而列举的,除此以外的材料也可以使用。
[0131] 1-3-3PDP的完成
[0132] 采用封接用玻璃使制作完的前板及后板贴合。然后,使放电空间的内部排气到-4 5高真空(1.1×10 Pa),在其中以规定的压力(这里是2.7×10Pa)封入Ne-Xe、He-Ne-Xe、He-Ne-Xe-Ar等系列的放电气体。
[0133] 1-4显示电极的变形例
[0134] 上例中表示了在各单元内设置一个连接部4ab、5ab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图4那样,也可以在各单元内采取设置两个连接部4ab、5ab的结构(变形例1-1)。采用此结构,在放电中能利用更大的放电空间。
[0135] 从线条部4a、5a开始的放电,沿连接部4ab、5ab扩展,到达线条部4b、5b,但距线条部4a、5a、4b、5b和连接部4ab、5ab的任何一个较远的空间由于电场较弱,放电难于到达,发光强度变弱。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小这种区域,通过设置多个连接部4ab、5ab,在放电中能利用更大的放电空间。由此能提高发光亮度。
[0136] 本变形例1-1的另一个效果是强化连接部4ab、5ab的电流供给能力。即如图4那样,通过在单元内设置两个连接部4ab、5ab,与图1的显示电极结构相比,能够成倍提高电流供给能力,使放电扩展容易,能以相对低的电压进行驱动。由此增加激发,使放电扩展变得更加容易。
[0137] 再有,连接部4ab、5ab也可以是直线形以外的形状。
[0138] 而对于线条部4a、5a、4b、5b而言,并不限于所有线条部的宽度都一样的结构,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部分线条部(这里,是4b、5b)的宽度设定得粗些(变形例1-2)。 [0139] 一般地说,如果电极面积大,则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的电阻可以减小,但如果这样,则考虑到因放电受紫外线激励的荧光粉的发光被遮蔽,会导致亮度降低。 [0140] 另外,如果电极面积大,则电阻下降,电流易于流过,而在放电 空间中的放电面积也扩大,因此放电电流增加,亮度增加。
[0141] 从这些特性分析,显示电极的面积与亮度之间的关系在某一电极面积下可以达到最大亮度。
[0142] 总之,最好在最大确保此亮度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大电极面积,使电阻降低。因此,有效的方法是,在放电空间中通过增加亮度低的部分的电极面积,从而将可视光的遮蔽效果抑制到最小。
[0143] 由于放电从线条部4a、5a中开始,向线条部4b、5b扩展,因此整体上线条部4a、5a附近的发光时间最长,亮度也高。相反地,线条部4b、5b的亮度相对较低。 [0144] 因此通过增加亮度低的部分,即线条部4b、5b的面积,可以在大致确保亮度的情况下降低电阻。
[0145] 这样在本变形例1-2中能适当增加电极面积,降低电阻,使放电电流很好通过,可以期待屏亮度的提高。另外,从降低放电开始功率的理由考虑,增大宽度的线条部最好是处于离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的位置上的线条部。
[0146] 另外,作为一对显示电极的配置也可以如图6所示,使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元对应于X电极-Y电极-X电极的配置,使上述1个Y电极由两个X电极共有(变形例1-3)。在此图中,位于图中央的Y电极5A、5B与上下的X电极4A、4B成对。5A、5B在电气上作为一个Y电极而动作。
[0147] 另外,如图7所示,在单元内也可以设置与线条部4a、5a、4b、5b平行的放电进展部4p、5p,使其与连接部4ab、5ab正交(变形例1-4)。
[0148] 在这样的变形例1-4中,由于放电从线条部4a、5a中开始,沿连接部4ab、5ab向y方向扩展,而同时由于放电扩展部4p、5p而具有使x方向上的放电良好扩展的效果。因此放电能在线条部4a、5a和线条部4b、5b之间在放电空间内有效地扩展,能提高单元的整体亮度。
[0149] 另外,随着放电扩展,出现放电从线条部4a、5a中开始按放电 扩展部4p、5p以及线条部4b、5b这样的顺序扩展的现象,能够更增大放电空间,使亮度提高。 [0150] 如图8所示,采用连接部4ab、5ab的根部在x方向上扩展的电极形状(变形例1-5)也同样可获得这种效果。
[0151] 另外,如图9所示,在上例的主放电间隙Dgap中,也可以在线条部4a、5a的侧面设置相向的凸出部,使得在凸出部之间放电(变形例1-6)。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放电在比连接部4ab、5ab更凸出的凸出部的前端之间开始,因此,可期待放电开始功率得到降低。 [0152] <实施例2>
[0153] 2-1显示电极的结构
[0154] 本实施例2的结构的特征是,配有:基本上沿袭实施例1,但在显示电极的图形上配置3个以上的线条部4a、4b、......,以及将它们沿y方向直线连接的连接部4ab、4bc、......。
[0155]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显示电极结构的一例。这里,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分别由3个线条部构成,形成使它们沿y方向由连接部4ab、4bc、5ab、5bc连接成一直线的结构。线条部间隙Dab、Dbc相同,最好比主放电间隙Dgap大,可提高开口率,实现高亮度化,增大低电压化的效果。
[0156] 各部的具体尺寸,例如在像素间距为1080μm的情况下,线宽=40μm、主放电间隙Dgap=80μm、线条部间隙=100μm。
[0157] 本实施例2中屏的特征在于:连接部4ab、4bc、......在各单元的各电极4、5内按各设一个以上的比例形成,其位置配置在间壁8隔开的单元的显示区域上。对于图10,在各单元的各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上分别配置连接部4ab、4bc、5ab、5bc。即在各单元的各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上分别按各两个设置连接部。
[0158] 连接部4ab、4bc、5ab、5bc在设计时,要求配置在单元的中央。这是为了确保对于FP与BP贴合工序中位置偏移的余量。例如象专利第2734405号公报那样,在x方向上垂直配置连接部的情况下,如果 以连接部的宽度=50μm、间壁8的宽度约=60μm考虑,则在位置偏移10~20μm左右时,特性会有变化。而如本实施例2那样,配置在单元中央的情况下,可以确保仅为单元的内宽度与连接部宽度之差的余量。具体地说,在像素间距=1080μm×1080μm的情况下,如果单元在x方向上的内宽度约=300μm,连接部的宽度=
40μm,则可以确保约260μm(±130μm)的余量。
[0159] 为了避免对于这种贴合工序中位置偏移的余量问题,可以考虑使连接部与单元宽度无关,而在几十个单元设一个的比例配置连接部的方法。但周期性的配置从显示面观察有可能看到条纹,而反过来,完全随机的配置在设计上是无效率的,在设计上必须注意避免。对于本发明的情况由于连接部的配置频度高,能降低整个显示电极的电阻,而由于配置周期小,也不会看到上述那种条纹。
[0160] 另外,本实施例2中的各部分的尺寸,也可以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地决定。 [0161] 按照此图中的显示电极结构,放电电流波形接近于单峰,因此也具有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可降低驱动电压的效果。
[0162] 2-2显示电极的变形例
[0163] 在实施例2中表示的是在各扫描电极4、保持电极5上在相邻的3个线条部4a、4b、4c、......上将连接部4ab、4bc、......设置于一直线上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1那样,也可以在线条部之间将连接部连接成网目状(变形例2-1)。这里,在对应于R、G、B各色荧光粉层的各单元(单元A、B、C)中,单元B对于单元C而言,荧光粉层的亮度高,因此设定单元C的单元宽度大于单元B的单元宽度。而且连接部4ab、4bc、......的配置位置改变,但是,设置该连接部的位置,一般地说,单元宽度越小,通过间壁抑制电子的运动,在离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的方向上放电越难扩展,因此,单元宽度越小,为了使主放电间隙Dgap中发生的放电越加有效地扩展,最好在接近主放电间隙Dgap的位置上设置连接部。由此,对于间壁间隔不 同的情况,也能使放电电压等放电特性均匀化。 [0164] 并且最好这样配置,如图11所示,在R、G、B各色中亮度较高的荧光粉层(这里,相当于单元B)中配置在接近主放电间隙Dgap的位置上,在亮度较低的荧光粉层(这里,相当于单元A和C)中配置在距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的位置上。
[0165] 采取这种配置的理由如下:与沿x方向上的单元宽度较小的单元(单元A、B)相比,在沿x方向上的单元宽度较大的单元(单元C)中放电开始时所需要的主放电间隙Dgap附近的显示电极4、5的静电容量大。这时,如果在显示电极4、5中距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的位置上设置连接部,则和在主放电间隙Dgap近旁设置连接部的结构相比,以较少的静电容量就可以开始放电。另外,可以得到较多的放电开始时的可视光。
[0166] 相反地,在单元宽度较小的单元中,单元面积小,受显示电极的静电容量的影响也较小。所以,在连接部的配置位置上具有自由度。在荧光粉充分发光的单元(单元B)中可以设置连接部4ab、5ab,在要确保荧光粉达到某种程度发光的单元中(单元A)可以设置连接部4bc、5bc。
[0167] 在本2-1之变形例中考虑并进行以上对策,能使亮度和发光效率都提高。 [0168] 例如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2-2的结构中有大致同样的效果。此变形例2-2改变了线条部4a、5a与线条部4b、5b的间隙Dab和线条部4b、5b与线条部4c、5c的间隙Dbc。 [0169] 另外单元面积小的单元A和B是在Dab和Dbc之中宽的间隙(图12中是Dab)上设置连接部,单元面积大的单元C是在窄的间隙上设置连接部。
[0170] Dab和Dbc取不同的结构,对于在显示面上更高效地获取可视光是有效的。 [0171] 这里,由于使每个单元中配置连接部的位置改变,存在每个单元中工作电压不同的悬念,但如图10那样,如果Dab和Dbc大致相等,则通过改变连接部的配置场所,驱动电压几乎不变。但是,如图12那样,在Dab和Dbc为相互不同的间隙的情况下,在大的间隙上设置连接部的单元(图11中的单元A),应在数V的低电压下就能驱动,各单元就会出现偏差。
[0172] 每个单元的驱动电压,由于单元面积和荧光粉层的形状等即放电空间容积的变化也会有数V左右的变化。因此,对于因显示电极以外的参数而驱动电压高的单元,如图12中的单元A、B那样,通过采用能以更低电压驱动的电极结构,反过来能抑制每个单元的驱动电压的偏差。
[0173] 在图12的例子中,单元C的单元面积大,单元A的单元面积小。由此适当调整R、G、B的亮度平衡,可以得到色温满意的白色。常用的方法是增大蓝色单元,提高蓝色亮度,获得高色温的白色。在这种情况下,与单元A相比,单元C的驱动电压较低。因此,在线条部4a、5a与线条部4b、5b之间设置连接部4ab、5ab,以使单元A中驱动电压降低。由此,最终单元A和单元C的驱动电压大致相等。
[0174] 另外,至此说明的是显示电极4、5分别由各3个线条部构成的例子,当然也可以由4个以上的线条部构成。
[0175]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连接部4ab、5ab比连接部4bc、5bc形成得长,线条部4a、4b或线条部5a、5b的间隙形成得较宽,但是,由此在主放电间隙Dgap附近发生的放电中可以确保充分的可视光。由于本发明的电极结构适用于在单元初始化期间在扫描电极上施加具有斜度的电压波形(参照图13)的驱动方法,因此能稳定地进行写入放电。这里,作为一例,电压变化的斜度最好设为±10V/μs。
[0176] 获得此效果的原理如下:
[0177] 一般地说,在初始化期间施加的斜度电压是非常微弱的,尽管包含放电电压不同的单元,在所有的单元中电极之间均能够蓄积接近放电开始电压之值的壁电荷。能够容易利用此壁电荷而引起写入放电。 但是,由于在初始化期间的电流波形的放电是微弱的,因此在离散的电极结构中放电不会扩展到整个单元,难以蓄积充分的壁电荷,可能出现放电不良,引起图像劣化。
[0178] 与此形成对比,在变形例2-2中通过在连接部或凸出部和离散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即使由主放电间隙Dgap产生的微弱的放电,也能使放电容易扩展到单元中最外侧的线条部。因此能蓄积充分的壁电荷,获得稳定的写入放电。
[0179] 另外,作为灯放电的详细文献,可以列举“等离子体显示器件的挑战”(“Plasma Display Device Challenges”,ASIA DISPLAY98,p.15-p.27)一文。
[0180] 另外,由于荧光粉的放电特性,通过改变连接部或凸出部的配置,能使各单元的写入放电特性均匀化。
[0181] 另外,作为变形例2-2的扩展,如图14所示,线条部也可增加到4个。如果这样增加线条部的个数,则线条部的间隙数增加,在设置连接部的位置上可以具有自由度。 [0182] 但是,基本上如前所述,在沿x方向上的单元宽度较大的单元中由于可以在距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的位置上设置连接部,因此如图15的变形例2-3所示,也可以对其它单元中的连接部的位置稍加调整。这里,显示电极4、5分别由4个线条部构成,其中连接部在各单元中分别在各扫描电极4和保持电极5各设置两处。此时,在如单元A那样放电开始电压高的单元中设为能以更低的电压驱动的显示电极结构,而在如单元C那样放电开始电压低的单元中设为需要较高电压的电极结构。
[0183] 如该图所示,在Dab>Dbc>Dcd的情况下,单元A在除线条部4c、5c与线条部4d、5d之间的场所上配置连接部,单元C在除线条部4a、5a与线条部4b、5b之间的场所上配置连接部。
[0184]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单元的放电开始电压越高,在此单元内配置的连接部的总长度越长。
[0185] 因此,可以抑制各单元之间驱动电压的偏差。
[0186] 另外,线条部大于5个的情况也适用此变形例。
[0187] 2-3实施例2的具体效果
[0188] 以下,就本实施例2中在单元内配置连接部4ab、4bc、5ab、5bc的效果进行说明。 [0189] 图16(a)和图16(b)是比较例,表示仅由线条部构成的显示电极和在该结构中放电电流的波形。
[0190] 图16(c)和图16(d)表示本实施例2中配置有连接部4ab、4bc、5ab、5bc的显示电极和在该结构中放电电流的波形。
[0191] 图16(e)和图16(f)表示变形例2-1中配置有连接部4ab、4bc、5ab、5bc的显示电极和在该结构中放电电流的波形。
[0192] 放电开始时,对于任何一种显示电极的情况,放电都从作为一对显示电极的最短间隙的主放电间隙Dgap开始。这种开始放电随着时间而扩展,最终扩展到包含线条部4c、5c的整个单元。
[0193] 这里,对于为比较例的图16(a)的显示电极结构的情况,由于供给放电电流的线条部4a、4b......是单纯地离散配置,因此放电成长也是离散的,如图16(b)那样,在放电电流波形中出现多个峰。这意味着由于电极离散存在,放电空间的电场强度也成为离散,为了使主放电间隙Dgap中产生的放电按照以下的电极4b、4c和4c、5c那样扩展到距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的电极中必须有较高的驱动电压。
[0194] 对此,对于本实施例2中图16(c)的显示电极结构的情况,放电电流的峰如图16(d)所示是单一的。可以认为这是由于通过在线条部4a、4b......上配置连接部4ab、
4bc、5ab、5bc而使放电连续进行。这意味着放电空间的电场强度通过连接部4ab、4bc、5ab、
5bc连续地增强。所以使驱动电压降低(按照发明者的实验,可以断定点灯电压从200V左右降低5V左右)。
[0195] 另外,对于图16(e)所示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2-1的显示电极结构的情况,与图16(c)电极结构的情况相比,由于是离散的,在图16(f) 所示的图形中放电电流稍微发生畸变,驱动电压上升,尽管如此,与比较例的图16(a)相比,仍处于可以说大致是单峰的范围,点灯电压可以降低3V左右。而图16(d)的结构由于单元内连接部的长度比图16(c)的结构短,所以开口率高,可以提高屏的亮度。
[0196] <实施例3>
[0197] 3-1显示电极的结构
[0198] 在实施例1和2中表示的是在配列于x方向的R、G、B每种颜色中单元宽度不同的结构中将两个以上的线条部和在电气上连接它们的连接部进行组合而配置显示电极的结构。
[0199] 在本实施例3中如图17所示,显示电极4、5通过设置3个线条部4a、4b、4c......和在相邻的线条部的侧面上设置凸出部4aq、4bq、5aq、5bq作为放电进展部而构成。这里,该凸出部4aq、4bq......取作长方形状,以y方向作为长度方向配置。 [0200] 使相邻间壁之间的沟上的线条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间壁8上的线条部之间的距离(例如4a与4b、5a与5b)而形成凸出部。
[0201] 各部的具体尺寸如下:各线条部4a、4b、4c......的y方向的宽度为10~100μm左右,最好是25~60μm左右。而除去凸出部4aq、4bq......的线条部间隙为100~200μm左右,最好是50~100μm左右。凸出部4aq、4bq......的x方向的宽度小于x方向的单元宽度的50%,最好是小于20%,凸出部4aq、4bq......的y方向长度要求是与相邻的线条部的距离小于主放电间隙Dgap,特别是小于主放电间隙Dgap的二分之一的值(例如主放电间隙Dgap为80μm时,小于40μm)。
[0202] 3-2实施例3的具体效果
[0203] 按照许多发明者的实验可知:在显示电极4、5由多个线条部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随着线条部间隙增大而亮度和发光效率均提高的结果。但是如果线条部间隙增大,则与主放电间隙Dgap增大的情况同样,有时会引起放电开始电压急剧上升,这对于屏的实用化成为 一大障碍。
[0204] 这意味着如果线条部间隙增大,则放电开始电压Vf下的放电仅在距主放电间隙Dgap最近的线条部开始,为了使放电扩展到整个单元,更高的电压是必要的。 [0205] 因此,在本实施例3中通过在线条部4a、4b、5a、5b的侧面上设置上述凸出部4aq、4bq......使线条部间隙局部地减小,在低电压下也容易使主放电间隙Dgap附近产生的放电扩展到整个单元,能够抑制因放电电压变化引起的亮度变化率,降低放电开始电压Vf。 [0206] 此时,设置上述凸出部4aq、4bq......的情况下放电电压下降的效果与主放电间隙Dgap和线条部间隙有大的依赖关系,如果凸出部4aq、4bq......和与之对向的线条部4b、4c......的间隙小于主放电间隙Dgap,则具有特别高的效果。据知:当凸出部4aq、
4bq......和与之对向的线条部4b、4c......的间隙小于主放电间隙Dgap的50%时,能明显看到这种效果。
[0207] 另外,在显示电极仅由线条部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在放电从主放电间隙Dgap中扩展的过程中放电电流急剧变化,因此使电极电位下降。此时,如果通过连接部将同极性的线条部彼此之间连接,则被连接的全部线条部在放电时有承受电压稍微下降的倾向。但是在本实施例3中由于在线条部上设置凸出部4aq、4bq......,而同极性的线条部彼此之间不直接连接,因此电压下降的影响几乎不会波及外侧的线条部。这主要是由于电压下降在距主放电间隙Dgap最近的线条部被阻挡。因此与实施例1或2相比,放电易于扩展到外侧的电极,在实施例3中能进一步实现低电压化。
[0208] 并且在实施例3中通过设置凸出部来代替连接部,也具有提高单元开口率的效果。
[0209] 因此,与具有单纯地同时设置线条部而形成的显示电极的PDP相比,采用实施例3的电极结构的PDP尽管在相同的放电电压驱动下线条部的间隙能够更大,可以期待获得高亮度、高发光效率的PDP。
[0210] 3-3显示电极的变形例
[0211] 在上述实施例3中表示的是仅在线条部4a、4b、5a、5b的一个侧面上设置凸出部4aq、5aq......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8所示的变形例3-1那样,也可以从线条部4b、5b的两个侧面向相邻的线条部4a、4c、5a、5c设置凸出部4aq、5aq。在这种情况下线宽为10~100μm左右,最好是25~60μm左右,线条部间隙为10~200μm左右,最好是50~100μm左右。凸出部4aq、5aq......的x方向的长度不大于放电单元宽度的50%,最好不大于20%。另外,凸出部和与它对向的线条部的间隙小于主放电间隙Dgap,特别是最好不大于主放电间隙Dgap的二分之一。
[0212] 前面曾得到在采用由线条部构成的显示电极的屏中,线条部间隙越增大,亮度和发光效率越上升的结果。但是线条部间隙增大与主放电间隙Dgap增大时的情况同样,会引起放电开始电压Vf急剧上升,这成为屏实用化的一大障碍。
[0213] 这意味着如果线条部间隙增大,则放电开始电压Vf下的放电仅在靠近主放电间隙的线条部中开始,为了使放电扩展到整个单元,则需要更高的电压。
[0214] 因此,在本变形例3-1中,通过在分割的线条部间隙上设置上述凸出部,使线条部间隙局部地减小,同时通过与线条部交叉而形成显示电极图形,按照仅在线条部的一侧设置凸出部的结构,从主放电间隙Dgap中开始延伸的放电易于向下一个线条部间隙放电扩展,因此可以抑制因放电电压引起的亮度变化率,降低放电开始电压Vf。 [0215] 因此,在采用本变形例3-1的显示电极结构的PDP中,与仅由传统的线条部构成显示电极的屏相比,可以在更低的电压下获得高亮度、高发光效率。
[0216] 另外,凸出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形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具有三角形、四边形、炮弹形、T字形等任何一种边缘形状的图形)。图19是表示具有在三角形状上形成的凸出部4bq、4cq、5bq、 5cq的变形例3-2的显示电极结构的图。在本变形例3-2中放电在凸出部4bq、4cq、......的三角形顶点和与之对向的线条部4a、4b、......之间扩大。
[0217] 另外,要求设置凸出部的位置基本上配置在相邻的间壁8之间的中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0所示的变形例3-3那样设置,使凸出部4bq、5bq重叠在间壁8上。此时凸出部4aq、4cq、......的宽度比间壁8的宽度稍大。
[0218]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降低放电电压的同时,提高开口率,使放电在间壁的荧光粉附近发生,沿x方向扩展,从而得到高亮度化的效果。
[0219] 另外,关于设置凸出部的位置,例如在对应于R、G、B各色的单元在x方向的间距不同时采用本实施例3的场合,如图21所示的变形例3-4那样,可以在单元宽度小的单元中在主放电间隙Dgap附近的线条部4b、5b上配置凸出部4bq、5bq,在亮度处于中间的单元中在离主放电间隙Dgap较远的位置上的线条部4c、5c上配置凸出部4cq、5cq,在单元宽度最大的单元中不设置凸出部。
[0220] 另外,也可以适当设定凸出部的位置,使各单元之间放电电压等放电特性均匀化。 [0221] 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也可以结合可进行实施例2的灯放电的结构。即如图22的变形例3-5所示,离主放电间隙Dgap越远,线条部4a、4b、4c、......的间隙设定得越小,在线条部4a、5a上分别设置凸出部4ab、5ab。按照这种结构,除了得到上述实施例3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放电开始时主放电间隙Dgap产生的放电有效地用于可视光,进行有效的灯放电。
[0222] 另外,作为凸出部的形状,例如象图23所示的变形例3-6那样,也可以取为大型波形凸出部。按照这种结构,也可以得到与变形例3-2大致相同的效果。
[0223] 另外,如图24所示的变形例3-7那样,通过设置T字型凸出部 4aq、5aq,能够增加离主放电间隙Dgap较近的线条部4a、5a的有效电极面积,从一开始就增大放电开始电压Vf下在主放电间隙Dgap中开始放电的空间扩展,抑制在放电开始电压Vf附近急剧的亮度变化,也能够将放电开始电压Vf本身抑制在低的电压。而通过将凸出部4aq、5aq作成T字型,使放电在x方向也能扩展,这样放电在单元内普遍地扩展,能够期待亮度和发光效率的提高。
[0224] 面放电型PDP放电的亮度分布集中在主放电间隙附近。因此作为提高亮度和发光效率的手段之一,提高主放电间隙附近的开口率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在传统的面放电型PDP中由于主放电间隙附近的显示电极部分采用透明电极构成,不会成为大的问题,但在采用金属薄膜等来构成线条部的情况下,主放电间隙附近的开口率对于亮度和发光效率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0225] 另外,此外作为实施例3的变形例如图25所示,也可以通过将由连续的三角波形构成的线条部多个并排而构成显示电极。此时,如该图那样,以三角波形的角度随着远离主放电间隙而变缓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间壁之间的沟上的相邻线条部之间距离小于间壁上的线条部之间的距离,可具有放电进展部的功能。按照这种形状,在单元中央部上的三角顶点具有与凸出部相同的效果。
[0226] 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作为电极材料采用金属薄膜Cr/Cu/Cr,但并不限定于此结构,采用Pt、Au、Ag、NiCr等金属薄膜,以及采用在有机载体中分散Ag、Ag/Pd、Cu、Ni等金属粉末的浆由印刷法形成图形、再烧结而成的厚膜电极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0227] 另外,不言而喻,在凸出部上采用透明电极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这样可进一步使开口率提高,使亮度和发光效率进一步上升。
[0228] 另外,有实施例1、2的连接部的电极和有实施例3中凸出部的电极,均可采用透明电极。透明电极的线电阻一般较大,因此在单元中放电扩展较慢。因此,连接部、凸出部的放电扩展的效果更显得重要。
[0229] 另外,凸出部与扫描电极、保持电极可以不一体化,也可以使它们在电气上互相连接。
[0230] 另外,也可以采用将连接部和凸出部组合的电极结构。
[0231] 工业上可利用性
[0232] 本申请的发明适用于电视,特别适用于能再现高精细图像的高清晰度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