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80041538.0

文献号 : CN10130515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富冈和幸富地胜康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摘要 :

本发明的引入机构具备:设置在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体(D)的主体侧并且在将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时捕捉从前侧移动来的撞击体(1)的限制器(2)、和载荷应答型的制动装置(6)。限制器(2)设置成在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往复转动,并且在待机位置捕捉撞击体(1)并往动转动至转入位置,制动装置(6)的制动作用于该限制器(2)的向转入位置的转动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转动体及可转动地安装该转动体的主体的任意一侧所设置的撞击体;

设置在与所述撞击体相对的另一侧,并且在将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时捕捉相对移动来的撞击体的限制器;以及,制动装置,

限制器设置成在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往复转动,并且在待机位置捕捉撞击体并往动转动至转入位置,在该限制器上设有小齿轮状部,而且,具备具有与该小齿轮状部啮合的齿条的滑块,上述制动装置的制动作用于通过该限制器的向转入位置的转动而移动的滑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具备活塞和液压缸并构成为对活塞的压入移动可作用封入到液压缸内的粘性流体的阻力,并将所述滑块组装在制动装置的活塞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具有活塞和液压缸并构成为对活塞的压入移动可作用封入到液压缸内的粘性流体的阻力,并且容纳在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的压入部和液压缸上的与活塞杆的突出侧相反的后端部的压入部之间,在限制器上设有小齿轮状部,并且在限制器的侧方设有连接小齿轮,而且具有具备与限制器的小齿轮状部及连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的第一滑块、和在与第一滑块相反的一侧具备与连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的第二滑块,活塞杆的压入部及液压缸的后端部的压入部的任意一个通过第一滑块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活塞杆的压入部及液压缸的后端部的压入部中的另一个通过第二滑块的移动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具备两处高度不同的设置用面的外壳,并通过该外壳安装在主体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限制器构成为在位于比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还靠待机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待机位置的作用力,而且,在位于比中间位置还靠转入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转入位置的作用力,并且,在处于与其转动轴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面部具有在待机位置将导入口朝向前侧的撞击体的挂槽,该挂槽的一个槽壁由从上述面部的基体面通过作用力而突出的插销体构成,并且,在限制器处于转入位置时,挂槽的一个槽壁位于比另一个槽壁靠前侧的一侧,而且,插销体至少将其一部分位于撞击体的移动轨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限制器位于转入位置时的插销体的外侧部且位于撞击体的移动轨迹上的一部分,形成随着朝向插销体的顶部逐渐变高的朝向前侧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插销体具有将外轮廓形状做成大致长方形的底座部分,在具有与该底座部分的外轮廓形状一致的孔内轮廓形状的导向孔内可在该孔的轴向移动地容纳该底座部分并设置在限制器上,并且,在限制器位于转入位置时,该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大致沿着撞击体的移动轨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限制器位于转入位置时位于前侧的插销体的底座部分的前端侧且沿着该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两面部,分别设有沿着底座部分的移动方向的肋,并且,在导向孔形成有容纳该肋的导向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底座部分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沿着底座部分的移动方向的辅助肋,并且,在导向孔形成有容纳该辅助肋的辅助导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限制器构成为在位于比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还靠待机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待机位置的作用力,而且在位于比中间位置还靠转入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转入位置的作用力,并且,组合主零件和副零件而构成,

在该主零件和副零件之间,形成有在待机位置将导入口朝向前侧的撞击体的挂槽,并且,伴随着限制器向待机位置的往动转动而使副零件向扩大挂槽的导入口的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副零件具备限制器的转动轴所通过的长孔、和在该转动轴的侧方被形成于该转动轴的支撑体上的弧状连续的轨迹槽引导的滑动子,通过该轨迹槽和转动轴之间的间距的变化,伴随着限制器向待机位置的往动转动,副零件在长孔的长度范围内以滑动状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限制器的主零件上设有与滑块的齿条啮合的小齿轮状部,并且具有辅助零件,该辅助零件具备在限制器至少处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在与主零件不同的位置与滑块的齿条啮合的齿部,利用该辅助零件,对与位于中间位置的限制器啮合的滑块施加作用力,从而辅助限制器的向转入位置的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撞击体由将通过作用力从撞击基体突出的突出部分以抵抗该作用力可引入的方式组装在撞击基体上的销体构成,并且,限制器位于转入位置时的副零件的外边缘部位于该撞击体的移动轨迹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体是可转动地设在住宅上的门窗或者可转动地安装在住宅所具有的装备上的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体是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电气设备的电气设备主体上的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体是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办公设备的办公设备主体上的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体是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汽车的汽车主体侧的外装部件或内装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将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时,所述限制器捕捉从前侧移动来的撞击体。

说明书 :

引入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收在使位于展开位置的转动体转动到基准位置时的例如门关闭时等的中击的引入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包括门所具有的引入销和框体侧所具有的旋转板的门开闭装置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在旋转板上设有螺旋槽,并且该旋转板利用在从旋转支点分离的位置固定一端且在框体固定另一端的弹簧,在将螺旋槽的入口朝向前侧的转动位置(待机位置)和将此朝向里侧的转动位置(转入位置)分别稳定地定位。若向关闭位置对门进行转动操作,则引入销进入位于待机位置的旋转板的螺旋槽内,并且旋转板向转入位置转动并越过弹簧的中性点,于是旋转板通过弹簧的作用强制转动至转入位置。由此,门被转动至关闭位置即堵住框体的开口的位置并定位在该位置。
[0003]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而言,第一,若为了吸收由门向关闭位置的转动所引起的冲击,加大旋转衰减机构的制动,则用于使门转动到关闭位置的阻力增加,想要减小该阻力,则存在不能完全吸收在门的转动具有强劲势头时的冲击的窘境。而且,第二,在门打开的状态下,若由于某种原因而使旋转板转动到转入位置,则即使关闭门也不能在这样转动了的旋转板的螺旋槽内放入引入销,因此到了这种的场合需要将旋转板返回到待机位置。另外,第三,引入销设在门的自由端侧,因此若不是就在关闭门之前就不能引入该门。而且,第四,上述制动通过直接啮合设在旋转板上的扇状的齿轮和设在旋转衰减机构上的齿轮而产生,因此对于旋转板及旋转衰减机构的设置需要一定的进深尺寸。
[0004]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27527号公报(参照段落号码0080、0081、图30~图32)。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一,在具有这种门等转动体(在专利文献1中为门)的机构中,根据转动体的向关闭位置的转动速度(即,根据动能的大小),在该速度大时对该转动体的转动作用大的制动力,在该速度小时也相应地减小作用于该转动体的转动上的制动力,在转动体的转动具有势头时能够有效地衰减该势头,并且防止一般使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转动时的来自规定的转动位置的阻力变得过大。
[0006] 而且,第二,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尽管转动体位于展开位置,但是捕捉设在转动体侧的撞击体(在专利文献1中为引入销)的限制器(在专利文献1中为旋转板)转动并定位到转入位置的场合,也能通过使转动体向基准位置转动,将该撞击体适当地捕捉在限制器上并实现向所希望的状态的恢复。
[0007] 另外,第三,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从转动体向基准位置转动了一定程度的位置引入该转动体。
[0008] 而且,第四,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限制器和制动装置的设置不需要过大的进深尺寸(沿着转动体的移动方向的方向的尺寸)。
[0009] 为了完成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将引入机构做成具有以下(1)~(5)的结构的机构。
[0010] 具备:(1)在转动体及可转动地安装该转动体的主体的任意一侧所设置的撞击体;
[0011] (2)设置在它们的另一侧并且在将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时捕捉从前侧移动或相对移动来的撞击体的限制器;以及,
[0012] (3)载荷应答型的制动装置,
[0013] (4)限制器设置成在待机位置与转入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往复转动,并且在待机位置捕捉撞击体并往动转动至转入位置,
[0014] (5)上述制动装置的制动作用于该限制器的向转入位置的转动上。
[0015] 若将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转动操作,则在规定的转动位置,设在转动体侧的撞击体被位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捕捉。捕捉了撞击体的限制器通过转动体的转动力转动至转入位置。在该限制器的制动上,通过制动装置,在转动体的转动速度快且限制器的转动速度快的场合作用与此对应的比较大的制动力,在转动体的转动速度慢且限制器的转动速度慢的场合作用与此对应的比较小的制动力。由此,在转动体的转动具有势头时能够有效地衰减该势头,并且能够防止一般使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转动时的来自规定的转动位置的阻力变得过大。作为这种制动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结构的装置,即具有活塞和液压缸并构成为对活塞的压入移动可作用封入到液压缸内的粘性流体的阻力,并且施加在活塞上的载荷越大(活塞越要快速压入)活塞受到越强的粘性流体的阻力(本申请人公开的特开2005-188693号公报所述的阻尼器等)。
[0016] 上述制动装置具有活塞和液压缸并构成为对活塞的压入移动可作用封入到液压缸内的粘性流体的阻力,并且在限制器上设有小齿轮状部,而且具备具有与该小齿轮状部啮合的齿条的滑块,还将该滑块组装在制动装置的活塞上。
[0017] 在这种场合,通过利用向转入位置转动的限制器进行滑动移动的滑块,能够给该限制器的转动提供制动装置的制动。尤其是,可以在限制器的侧方配置制动装置。
[0018] 制动装置具有活塞和液压缸并构成为对活塞的压入移动可作用封入到液压缸内的粘性流体的阻力,并且容纳在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的压入部和液压缸上的与活塞杆的突出侧相反的后端部的压入部之间,在限制器上设有小齿轮状部,并且在限制器的侧方设有连接小齿轮,而且具有具备与限制器的小齿轮状部及连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的第一滑块、和在与第一滑块相反的一侧具备与连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的第二滑块,活塞杆的压入部及液压缸的后端部的压入部的任意一个通过第一滑块的移动而移动,它们中的另一个通过第二滑块的移动而移动。
[0019] 在这种场合,在限制器捕捉撞击体并向转入位置转动了时,相对与该限制器的小齿轮部啮合齿条的第一滑块,能够使在与第一滑块相反的一侧与连接小齿轮啮合齿条的第二滑块向与该第一滑块相反的一侧移动,并且使液压缸的后端部的压入部和活塞杆的压入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在位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转动到转入位置的转动量以上,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将活塞压入到构成制动装置的液压缸内,能够在转动体到达基准位置之前将载荷应答型的制动装置的制动尽量较大地作用于该转动体上。
[0020] 引入机构具有至少具备两处高度不同的设置用面的外壳,并通过该外壳安装在主体侧也可以。
[0021] 在这种场合,即使在主体上的引入机构的设置场所存在阶梯差的场合,也可以进行使外壳的两处的设置用面与该阶梯差一致的设置。
[0022] 上述限制器构成为在位于比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还靠待机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待机位置的作用力,而且,在位于比中间位置还靠转入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转入位置的作用力,并且在处于与其转动轴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面部具有在待机位置将导入口朝向前侧的撞击体的挂槽,该挂槽的一个槽壁由从上述面部的基体面通过作用力而突出的插销体构成,并且在限制器处于转入位置时,挂槽的一个槽壁位于比另一个槽壁靠前侧的一侧,而且,插销体至少使其一部分位于撞击体的移动轨迹上。
[0023] 在这种场合,若将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转动操作,则在规定的转动位置,设在转动体上的撞击体进入位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的挂槽内而被捕捉。捕捉了撞击体的限制器通过朝向基准位置的转动体的转动力越过中间位置转动(往动),通过作用力转动至转入位置。将撞击体捕捉在限制器上的转动体通过该限制器的转动强制地转动至基准位置。另一方面,若将这样定位在基准位置上的转动体向展开位置转动操作,则在转入位置捕捉撞击体的限制器通过撞击体的移动越过中间位置转动(回复运动),通过作用力到达待机位置。在待机位置挂槽的导入口朝向前侧,所以撞击体从挂槽脱离并从限制器释放。由此,转动体变得自由。与此同时,限制器通过作用力继续定位在待机位置直至下次转动体向基准位置移动。尽管转动体不在基准位置,但是限制器出乎意料地转动并定位到转入位置的场合(误动作状态),若使转动体移动至基准位置,则撞击体与构成挂槽的一个槽壁的插销体接触并抵抗作用力将该插销体压入,然后,通过在撞击体进入到比插销体靠里侧的位置的插销体的弹出或突出,可以在处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的挂槽内捕捉撞击体。由此,在这种场合也能进行向正常动作状态的恢复。
[0024] 在上述限制器位于转入位置时的插销体的外侧部且位于撞击体的移动轨迹上的一部分,形成随着朝向插销体的顶部逐渐变高的朝向前侧的倾斜面也可以。
[0025] 在这种场合,在上述误动作状态下使转动体移动至基准位置时,撞击体从前侧与位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的插销体的倾斜面接触,利用该倾斜面的倾斜可以抵抗作用力将插销体顺利压入。
[0026] 上述插销体具有将外轮廓形状做成大致长方形的底座部分,在具有与该底座部分的外轮廓形状一致的孔内轮廓形状的导向孔内可在该孔的轴向移动地容纳该底座部分并设置在限制器上,在限制器位于转入位置时,该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大致沿着撞击体的移动轨迹也可以。
[0027] 另外,在上述限制器位于转入位置时位于前侧的插销体的底座部分的前端侧且沿着该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两面部,分别设置沿着底座部分的移动方向的肋,并且在导向孔形成容纳该肋的导向槽也可以。
[0028] 在这种场合,在上述误动作状态下使转动体移动至基准位置时,撞击体从前侧与位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的插销体接触并抵抗作用力压入插销体,此时能够尽量防止在插销体的底座部分产生倾斜等从而可靠地压入插销体。
[0029] 在底座部分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沿着底座部分的移动方向的辅助肋,并且在导向孔形成容纳该辅助肋的辅助导向槽也可以。
[0030] 在这种场合,在上述误动作状态下使转动体移动至基准位置时,撞击体从前侧与位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的插销体接触的场合,能够尽量防止在插销体的底座部分在其宽度方向上产生倾斜等,在该场合能够可靠地压入插销体。
[0031] 上述限制器构成为在位于比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还靠待机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待机位置的作用力,而且在位于比中间位置还靠转入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转入位置的作用力,并且,组合主零件和副零件而构成,在该主零件和副零件之间,形成有在待机位置将导入口朝向前侧的撞击体的挂槽,并且伴随着限制器的向待机位置的往动转动而使副零件向扩大挂槽的导入口的方向移动。
[0032] 在这种场合,在限制器的引入位置将挂槽的槽宽度设定成晃动少地容纳撞击体的尺寸,并且在限制器的待机位置即使在撞击体的移动轨迹上产生一些摇晃或误差的场合,也可以将撞击体从上述导入口适当地放入挂槽内。
[0033] 另外,上述副零件具备限制器的转动轴所通过的长孔、和在该转动轴的侧方被形成于该转动轴的支撑体上的弧状连续的轨迹槽引导的滑动子,通过该轨迹槽和转动轴之间的间距的变化,伴随着限制器的向待机位置的往动转动,副零件在长孔的长度范围内以滑动状移动也可以。
[0034] 在这种场合,能够移动从转入位置往动转动的限制器上的副零件,使得到达待机位置之前使转动轴位于其长孔的一侧,而且,在到达待机位置时将滑动子压入轨迹槽内从而使转动轴位于该长孔的另一侧,通过该移动,在待机位置能够扩大限制器的挂槽的导入口。
[0035] 在上述限制器的主零件上设置与滑块的齿条啮合的小齿轮状部,并且设置具有在限制器至少处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在主零件不同的位置与滑块的齿条啮合的齿部的辅助零件,利用该辅助零件,对与位于中间位置的限制器啮合的滑块施加作用力,从而辅助限制器向转入位置的转动。
[0036] 在这种场合,在限制器往动转动至中间位置时,利用辅助零件对滑块施加作用力,从而能够使限制器越过该中间位置并向转入位置顺利转动,能可靠地使转动体转动至基准位置。
[0037] 另外,上述撞击体由将通过该作用力从撞击基体突出的突出部分以抵抗作用力可引入的方式组装在撞击基体上的销体构成,并且使在限制器位于转入位置时的副零件的外边缘部位于该撞击体的移动轨迹上。
[0038] 在这种场合,尽管转动体不在基准位置,但是限制器出乎意料地转动并定位到转入位置时(误动作状态),若将转动体转动操作至基准位置,则构成撞击体的销体与副零件的外边缘部接触并抵抗作用力被引入,能够允许销体越过副零件。若销体越过副零件,则销体通过作用力再次突出并且可以将撞击体捕捉到位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的挂槽内。由此,即使在这种场合,也能实现向正常的动作状态的恢复。
[0039] 另外,为了主要达到上述第三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将引入机构做成具有以下(1)~(5)的结构的机构。
[0040] 具备:(1)在转动体的偏向转动支撑侧的位置,在该转动体及可转动地安装该转动体的主体的任意一侧所设置的撞击体;
[0041] (2)设置在它们的另一侧并且在将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时捕捉从前侧移动或相对移动来的撞击体的限制器;以及,
[0042] (3)制动装置,
[0043] (4)限制器设置成在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往复转动,并且在待机位置捕捉撞击体并往动转动至转入位置,
[0044] (5)上述制动装置的制动作用于该限制器的向转入位置的转动上。
[0045] 根据这种结构,尤其是,能够从转动体向基准位置转动了一定程度的位置将撞击体捕捉到限制器上并对转动体施加制动的同时引入该转动体。
[0046] 另外,为了主要达到上述第四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将引入机构做成具有以下(1)~(5)的结构的机构。
[0047] 具备:(1)在转动体及可转动地安装该转动体的主体的任意一侧所设置的撞击体;
[0048] (2)设置在它们的另一侧并且在将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时捕捉从前侧移动或相对移动来的撞击体的限制器;以及,
[0049] (3)制动装置,
[0050] (4)限制器设置成在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往复转动,并且在待机位置捕捉撞击体并往动转动至转入位置,并且,
[0051] (5)在该限制器上设有小齿轮状部,而且,具备具有与该小齿轮状部啮合的齿条的滑块,
[0052] (6)上述制动装置的制动作用于通过该限制器的向转入位置的转动而移动的滑块上。
[0053] 根据这种结构,尤其是,可以在限制器的侧方(与转动体的转动方向相交的方向)配置制动装置,限制器及制动装置的设置不需要过大的进深尺寸。
[0054] 若将转动体做成可转动地设在住宅上的门窗或者可转动地安装在住宅所具有的装备上的部件,则尤其在这些部件被风吹动的场合,也能够防止该门窗等在基准位置即关闭位置产生冲击及冲击音,而且,可以对这些门窗等赋予高档感。
[0055] 若将转动体做成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电气设备的电气设备主体上的部件,则尤其在这些部件从展开位置猛力向基准位置转动了的场合,也可以防止在基准位置产生冲击及冲击音,从而能够防止由此导致的电气设备的内外部件等的破损等,并且可以对部件的动作赋予高档感。
[0056] 若将转动体做成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办公设备的办公设备主体上的部件,则尤其在这些部件从展开位置猛力向基准位置转动了的场合,也可以防止在基准位置产生冲击及冲击音,从而能够防止由此导致的办公设备的内外部件等的破损等,并且可以对部件的运动赋予高档感。
[0057] 若将转动体做成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汽车的汽车主体侧的外装部件或内装部件,则尤其是,对外装部件而言,在这些部件被风吹动的场合,也能够防止该外装部件等在基准位置产生冲击及冲击音,并且,对内装部件而言,在这些部件从展开位置猛力向基准位置转动了的场合,也可以防止在基准位置产生冲击及冲击音。而且,能够防止由此导致的汽车的内外部件等的破损等,并且可以对部件的动作赋予高档感。
[0058]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0059] 根据本发明的引入机构,第一,根据转动体的向基准位置的转动速度,在该速度大时对该转动体的转动作用大的制动力,在该速度小时也相应地减小作用于该转动体的转动上的制动力,在转动体的转动具有势头时能够有效地衰减该势头,并且可以防止一般使转动体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转动时的来自规定的转动位置的阻力变得过大。即,在转动体进行平时没有的快速的转动时能够有效地衰减该转动体的向基准位置的转动速度,并且平时在该转动体的向基准位置的转动上不需要较大的力。
[0060] 而且,第二,尽管转动体位于展开位置,但是捕捉设在转动体侧的撞击体的限制器而意外地转动并定位到转入位置的场合,也能通过使转动体向基准位置转动,能够将该撞击体适当地捕捉在该限制器上并实现向所希望的状态的恢复。
[0061] 另外,第三,可以从转动体向基准位置转动了一定程度的位置将撞击体捕捉在限制器上并对转动体施加制动的同时引入该转动体。
[0062] 而且,第四,限制器及制动装置的设置可以不需要过大的进深尺寸。

附图说明

[0063] 图1是具有引入机构的转动体D的立体结构图。
[0064] 图2是转动体D的主要部分立体结构图。
[0065] 图3是图2的状态下的引入机构的主要部分构成图。
[0066] 图4是具有引入机构的转动体D的立体结构图。
[0067] 图5是转动体D的主要部分立体结构图。
[0068] 图6是图5的状态下的引入机构的主要部分立体结构图。
[0069] 图7是表示在恢复误动作状态时的构成限制器2的插销体210的动作的立体结构图。
[0070] 图8是限制器2的仰视图。
[0071] 图9是限制器2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0072] 图10是限制器2的分解立体结构图(从与图9相反的方向看到的图)。
[0073] 图11是表示引入机构的其他使用例的结构图。
[0074] 图12是表示引入机构的其他使用例的结构图。
[0075] 图13是表示引入机构的另一个使用例的结构图。
[0076] 图14是表示引入机构的其他结构例的主要部分结构仰视图。
[0077] 图15是图14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立体结构图。
[0078] 图16是图14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结构仰视图。
[0079] 图17是其他结构例的引入机构的主要部分结构仰视图。
[0080] 图18是图17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立体结构图。
[0081] 图19是图17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结构仰视图。
[0082] 图20是其他结构例的引入机构的主要部分结构仰视图。
[0083] 图21是图20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立体结构图。
[0084] 图22是图20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结构仰视图。
[0085] 图23是其他结构例的引入机构的限制器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0086] 图24是该限制器的主要部分立体结构图。
[0087] 图25是表示引入机构的另一个结构例的主要部分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8] 以下,基于图1至图25,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9] 而且,在这里,图1~图3表示在构成引入机构的限制器2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转动体D转动到在该限制器2上捕捉撞击体1的规定的转动位置上的样子,图1表示转动体D的上部Db侧,图2放大表示该上部Db侧,图3表示该状态下引入机构的主要部分。
[0090] 另外,图4至图6表示构成引入机构的限制器2位于转入位置,并且在位于该位置的限制器2上捕捉撞击体1且转动体D转动并定位到基准位置的样子,图4表示转动体D的上部Db侧,图5放大表示该上部Db侧,图6表示该状态下的引入机构的主要部分。
[0091] 而且,图7(a)、(b)、(c)及(d)阶段性地表示尽管转动体D不在基准位置但是限制器2转动到转入位置的场合,将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时的限制器2和撞击体1的样子,以该图7(a)、(b)、(c)及(d)的顺序,设在转动体D侧的撞击体1向里侧移动,越过限制器2的插销体210最终进入挂槽208。
[0092] 另外,图8表示从其下面部202侧观察的限制器2(在图8中将在限制器2处于转入位置时将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的场合的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用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而且,图9及图10分别表示分离了构成限制器2的各部件的状态。
[0093] 另外,图11及图12表示转动体D为后行李箱盖T的场合的引入机构的使用例,图12表示后行李箱盖从图11的状态向基准位置转动并被设在汽车主体侧的处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捕捉的瞬间的样子。
[0094] 还有,图13表示转动体D为手套箱G的场合的引入机构的使用例。
[0095] 另外,图14至图24(c)表示变更了图1至图10所示的引入机构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子。具体来讲,图14至图16表示限制器2处于待机位置时的样子,图17至图19表示限制器2处于稍微越过中间位置的位置时的样子,图20至图22表示限制器处于转入位置时的样子。(而且,在图14、图17、图20中,从下方观察引入机构,在图15、图18、图21中,从上方观察限制器2的样子,在图16、图19、图22中,省略主零件217等而主要表示构成限制器2的副零件218与转动轴205的位置关系。)
[0096] 另外,图23表示分离了主零件217和副零件218的状态,而且,图24(a)、(b)及(c)表示由于误动作而使限制器2定位于转入位置的场合,使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转动了时的构成撞击体1的销体14的动作,以该图24(a)、(b)、(c)的顺序,销体14从前方F移动并捕捉挂在定位于转入位置上的限制器2的挂槽208内。
[0097] 另外,图25表示变更了图14至图24(c)所示的引入机构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子。
[0098] 该实施方式的引入机构用于吸收位于展开位置的转动体D转动到基准位置时的冲击。而且,与此同时,将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的转动体D,从规定的转动位置可以说强制地引入到该基准位置并使其稳定地定位于该基准位置上。
[0099] 作为这种转动体D,典型的预定以下部件等。
[0100] (1)可转动地设在住宅上的门窗及可转动地安装在住宅所具有的装备上的部件:
[0101] 关闭正门或房间入口等建筑物的开口部的门,厨房或餐具柜等日常用具的门,马桶的马桶座或马桶盖;
[0102] (2)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电气设备的电气设备主体上的部件:
[0103] 冰箱、洗衣机、干燥机、电饭煲、洗碗机、加热烹调器的门,电饭煲、电水壶、电动除尘器的盖,携带电话机的显示部,空调的格栅,弹球台或自动售货机等商业用游戏机的前门;
[0104] (3)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办公设备的办公设备主体上的部件:
[0105] 构成打印机或复印件的各种转动可动部件,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
[0106] (4)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汽车的汽车主体侧的外装部件或内装部件(包括杯形支架的支架部等内装部件的一部分),左右门、后部门,转动展开式车顶,转动展开式辅助把手,折叠式桌,转动展开式钧,遮光板,门镜,汽车音响装置或导航装置的转动起立式的显示部,转动展开式的杯形支架的支架部,供油口的盖,后行李箱盖,发动机室盖,手套箱的盖,转动展开式的扶手,后座盖,坐席的靠背部。
[0107] 在图1至图7(d)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这种转动体D的一例,表示在可转动地安装该转动体D的主体侧,在这里为开口部H侧利用合页可转动地支撑一端部,并且在将与该转动支撑侧Da相对的另一端部接触在门框Ha的门接触部Hb等上的位置关闭这些开口部H的门。
[0108] 在该例中,在转动体D的偏向转动支撑侧的位置设有构成引入机构的撞击体1,而且,在主体上设有限制器2和制动装置6。在这种场合,与将它们设在转动体D的自由端侧的场合不同,可以从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转动了一定程度的位置将撞击体1捕捉在限制器2上并引入转动体D,而且,能够对该转动体D的转动施加制动(图2)。
[0109] 这种引入机构具备撞击体1和该限制器2。
[0110] 撞击体1设在转动体D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门一侧)。
[0111] 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后所述,在门框Ha的上框部Hc的下面且从转动体D的转动支撑侧Da稍微隔开间隔的位置具有限制器2。与此对应,撞击体1设在转动体D的上部Db且从转动体D的转动支撑侧Da稍微隔开间隔的位置。具体来讲,这种撞击体1构成为从L字形体10的一个臂11的端部且其弯曲外侧的面向上方突出的轴状。这种撞击体1通过以L字形体10的另一个臂12将L字形体10固定在转动体D的一面上,从而设置在该转动体D上。
[0112] 限制器2设在利用上述转动体D关闭的开口部H一侧。而且,这种限制器2在将已打开的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时,可以在该转动体D的规定的位置捕捉从前侧F(在该例中为前方)移动来的撞击体1。
[0113] 在图示的例子中,这种限制器2设置在门框Ha的上框部Hc的下面且从转动体D的转动支撑侧Da稍微隔开间隔的位置上。
[0114]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构成下面开放的大致长方形的箱状的外壳3内可转动地装入限制器2,通过用该外壳3的顶面部将该门3安装在门框Ha的上框部Hc上,从而将限制器2设置在门框Hc上。
[0115] 在这种外壳3的顶面部上,形成有该外壳3的长度方向的阶梯差,将夹着该阶梯差的两侧分别作为向上框部Hc的设置用面33、34。在这种两处的设置用面33、34中,使作为阶梯差下的设置用面33与门接触部Hb的突出面接触,而且使作为阶梯差上的设置用面34与位于门接触部Hb的里侧R的上框部Hc的下面接触,并通过该外壳3在开口部H侧设置引入机构。
[0116] 由此,能够进行利用该门接触部Hb的吸收了阶梯差的外壳3的设置,并且能够使引入机构的朝向开口部H的内侧的突出尺寸变得最小。
[0117]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外壳3的一端侧配备限制器2,以使该外壳3的另一端侧朝向转动体D的转动支撑侧Da,并且使外壳3的长度方向沿着上框部Hc的长度方向的状态,在上框部Hc安装外壳3。在该外壳3上的位于限制器2的一端侧的朝向前侧F的侧部形成有切口部30,在后述的位于待机位置时,限制器2的一部分从该切口部30向外壳3之外突出。在上述转动体D的规定的转动位置,在该处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2的挂槽208内进入撞击体1,然后,通过限制器2越过中间位置转动到转入位置,从而撞击体1引入到外壳3内,转动体D定位在基准位置并关闭。而且,在图中用标记31表示的是在里侧R侧堵住外壳3的开放部的罩。
[0118] 另外,这种限制器2设置成可在待机位置与转入位置之间转动,并且构成为在位于比待机位置与转入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还靠待机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待机位置的作用力,而且,在位于比中间位置还靠转入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转入位置的作用力。
[0119] 在图示的例子中,这种限制器2具有半圆状板部203和从该半圆状板部203的弦的大致中央部向侧方突出的弧状突出部204。而且,使转动轴205位于包括半圆状部203的外周边缘的虚拟圆的中心,限制器2在其上面侧可转动地安装在外壳3的顶部32上。具体来讲,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限制器2的上面通过圆状槽206形成短尺寸圆柱状突部207,通过在形成于外壳3的顶部32上的未图示的轴承孔部装入该短尺寸圆柱状突部207,使转动轴205大致铅垂地定位并如上所述转动。使上述半圆状板部203的一部分从外壳3的上述切口部30向前侧F突出,并且将残留在该板圆状板部203的外周边缘与弧状突出部204之间的两处而成为上述弦的边缘的一个(以下,将该两处边缘的一个称为第一弦边缘203a,将两处边缘的另一个称为第二弦边缘203b)与切口部30上的处于外壳3的另一端侧的开口边缘接触的位置成为限制器2的待机位置(图3的位置)。在限制器2的下面部202,后述挂槽208设置于在该待机位置向外壳3的外侧突出的半圆板部203的一部分上。该挂槽208在与上述第一弦边缘203a之间隔开间隔从半圆状板部203的外周边缘向转动轴205延伸,而且在该外周边缘开放,并将此作为撞击体1的导入口208a。而且,这种限制器2构成为能够以上述转动轴205为中心,进行在这种待机位置与将上述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朝向里侧R的转入位置(图6的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的转动。
[0120] 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夹着挂槽208的第二弦边缘203b侧且该挂槽208的关闭的里端的侧方固定弹簧前端40,而且,在外壳3的另一端侧固定弹簧后端41,并且利用该容纳在外壳3内的拉伸螺旋弹簧4,限制器2受到如上所述的作用力。这种弹簧4的弹簧前端40固定在比限制器2的转动轴205稍微靠近半圆状板部203的外周边缘的位置上。而且,在这种弹簧4的弹簧前端40位于外壳3的一端侧,且这种弹簧4的弹簧前端40、限制器2的转动轴205和这种弹簧4的弹簧后端41位于虚拟的同一直线上的限制器2的上述中间位置,这种弹簧4被最大地拉长。
[0121] 由此,限制器2不管位于上述待机位置及上述转入位置的哪个位置,都通过这种弹簧4的作用力,在这些位置分别稳定地被定位。
[0122] 另外,这种限制器2在与上述转动轴205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面部(在图示的例子中为限制器2的下面部202),具有在待机位置将导入口208a朝向前侧F的撞击体1的挂槽208。与此同时,该挂槽208的一个槽壁208b由通过作用力从上述面部(下面部202)的基体面209(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半圆状板部203的下面)突出的插销体210构成。
[0123]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上述半圆状板部203上的第一弦边缘203a与上述弹簧4的弹簧前端40的固定位置之间设有:(1)位于第一弦边缘203a侧且从半圆状板部203的外周边缘向转动轴205侧较长地连续的插销孔211;(2)在与该插销孔211之间隔开间隔从半圆状板部203的外周边缘向转动轴205侧较长地连续的第二肋212;以及(3)在第一肋212的位于限制器2的转动轴205侧的端部与插销孔211的位于限制器2的转动轴205侧的端部之间的范围内与第一肋连续的第二肋213。第二肋213以朝向挂槽208内侧的一例作为弯曲内侧弯曲,由该第二肋213形成挂槽208的槽里壁。
[0124] 另外,从限制器2的上面部201侧,形成有与插销孔211连通的导向孔214。该导向孔214在与插销孔211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具有较长的孔内轮廓形状并形成为与插销孔211相交,在插销孔211的长度方向两侧,由导向孔214的孔底的一部分形成后述插销体210的底座部分210a的接触面214a。
[0125] 插销体210具有将外轮廓形状做成大致长方形的底座部分210a,在具有与该底座部分210a的外轮廓形状一致的孔内轮廓形状的上述导向孔214内向该孔轴方向可移动地容纳该底座部分210a并设置在限制器2上。在底座部分210a的下面部202,在与该底座部分210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较长的头部部分210b与该底座部分210a相交地一体设置。
[0126] 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使插销体210的头部部分210b从上述插销孔211突出,以头部部分210b为先在与这种插销孔211连通的导向孔214内放入底座部分210a,而且,将这样放入的插销体210的底座部分210a的上方用固定在限制器2的上面部201上的防脱板215覆盖,并且在该防脱板215与底座部分210a之间以弹性变形的状态容纳压缩螺旋弹簧216,从而将底座部分210a与上述接触面214a接触并且仅将头部部分210b从上述插销孔211向下方弹出或突出。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由这样突出的插销体210的头部部分210b形成挂槽208的一个槽壁208b,而且,由上述第一肋212形成这种挂槽208的另一个槽壁208c。
[0127] 另外,在这种限制器2处于转入位置时,挂槽208的一个槽壁208b比另一槽壁208c位于前侧F,而且插销体2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限制器2处于转入位置时,在插销体210的头部部分210b上的位于限制器2的转动轴105侧且挂槽208的外侧上的地方,位于利用转动体D的转动操作的以该转动体D的转动支撑位置作为中心的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上。
[0128] 若将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进行转动操作,则在规定的转动位置,设在转动体D侧的撞击体1进入位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2的挂槽208内被捕捉。捕捉了撞击体1的限制器2通过朝向基准位置的转动体D的转动力越过中间位置转动(往运动),并通过作用力转动至转入位置。将撞击体1捕捉在限制器2上的转动体D通过该限制器2的转动被强制转动至基准位置。由此,能可靠地关闭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的转动体D。另一方面,若将这样定位于基准位置上的转动体D向打开方向进行转动操作,则在转入位置捕捉了撞击体1的限制器2通过撞击体1的移动而越过中间位置转动(回复运动),并通过作用力到达待机位置。由于在待机位置挂槽08的导入口208a朝向前侧F,所以撞击体1从挂槽208脱离从而从限制器2释放。由此,转动体D变得自由而被打开。与此同时,限制器2通过作用力继续定位在待机位置上直至下一次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进行转动操作。尽管转动体D不在基准位置,但是限制器2出乎意料地转动并定位到转入位置的场合(例如,从外壳3的切口部30按压在待机位置向前侧F突出的限制器2的一部分的场合等/以下称为误动作状态),若将转动体D转动操作至基准位置,则撞击体1与构成挂槽208的一个槽壁208b的插销体210接触并抵抗作用力而压入该插销体210(图7(a)至(c)),然后,通过撞击体1从插销体210进入里侧的位置上的插销体210的弹出或突出,可以将撞击体1捕捉在位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2的挂槽208内(图7(d))。由此,即使在这种场合也能进行向正常的动作状态的恢复。
[0129]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限制器2处于转入位置时的插销体210的外侧部(称为挂槽208的外侧的位置)且位于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随着朝向插销体210的顶部逐渐变高的朝向前侧F的倾斜面210c。
[0130]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插销体210的头部部分210b上的朝向限制器2的转动轴205的端部,形成有在从底面观察限制器2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弦边缘203a大致平行的拐角210d,并且在该拐角210d形成有上述倾斜面210c。
[0131] 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误动作状态下,在将转动体D转动操作至基准位置时,撞击体1从前侧F与处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2的插销体210的倾斜面210c接触,通过该倾斜面210c的倾斜可以将插销体210抵抗作用力顺利地压入。
[0132]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限制器2处于转入位置时,限制器2上的插销体210的底座部分210a的长度方向大致沿着撞击体的移动轨迹(图8)。
[0133]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限制器2处于转入位置时位于前侧F的插销体210的底座部分210a的前端210e侧且沿着该底座部分210a的长度方向的两面部,分别设有沿着底座部分210a的移动方向的肋210f,并且在导向孔214形成有容纳该肋210f的导向槽214b。
[0134] 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误动作状态下,在将转动体D转动操作至基准位置时,撞击体1从前侧F与处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的插销体210接触并抵抗作用力压入插销体210,而此时能尽量防止在插销体210的底座部分210a上产生倾斜等从而能可靠地压入插销体210。
[0135]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底座部分210a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沿着底座部分210a的移动方向的辅助肋210g,并且在导向孔214形成有容纳该辅助肋210g的辅助导向槽214c。
[0136] 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误动作状态下,在将转动体D转动操作至基准位置时,撞击体1从前侧F与处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的插销体210接触的场合,能尽量防止在插销体210的底座部分210a并在其宽度方向上产生倾斜等,该场合能可靠地压入插销体210。
[0137]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限制器2的挂槽208与第二弦边缘之间的半圆状板部203的外周边缘构成为小齿轮状部203c,并且具有滑块5,该滑块5在外壳3的一端侧且沿着外壳3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装入限制器2的里侧R,,而且在朝向前侧F的边缘部具有与限制器
2的小齿轮状部203c啮合的齿条50。
[0138] 而且,限制器2处于待机位置时,滑块5与外壳3的一端例接触,若限制器2向转入位置移动则随之滑块5向外壳3的另一端侧移动。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制动装置6具备未图示的活塞和封入了硅油等粘性流体的液压缸61而构成,并通过上述粘性流体的阻力对活塞杆60向液压缸61内的压入施加制动,该制动装置6以使活塞杆60沿外壳3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方向容纳在外壳3内。而且,在上述滑块5的朝向外壳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组装了朝向外壳3的一端侧的活塞杆60的前端,并且在限制器2处于转入位置时利用滑块5使活塞杆60压入最里侧。由此,防止限制器2越过转入位置进一步向前转动。
[0139] 由此,在图示的例子中,能够对限制器2的从待机位置向转入位置的转动施加制动,而且在转动体D的向基准位置的转动的最终位置能使该转动缓慢进行。尤其是,可以在限制器2的侧方配置制动装置6。
[0140] 这种制动装置6为所谓载荷应答型的装置。即,构成为与活塞杆60连接的活塞越要快速移动,活塞受到越强的粘性流体的阻力。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这种制动装置6,使用了本申请人公开的特开2005-188693号公报所述的阻尼器。
[0141] 若将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进行转动操作,则在规定的转动位置,设在转动体D侧的撞击体1被处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2捕捉。捕捉了撞击体1的限制器2通过转动体D的转动力转动至转入位置。在该限制器2的转动上,利用制动装置6,在转动体D的转动速度快且限制器2的转动速度快的场合作用与此相应的比较大的制动力,在转动体D的转动速度慢且限制器2的转动速度慢的场合作用与此相应的比较小的制动力。由此,在转动体D的转动具有势头时能够有效地衰减该势头,而且能够防止一般使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转动时的来自规定的转动位置的阻力变得过大。
[0142] 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对上述限制器2加力的弹簧4的弹簧载荷设为必要的最低限度。
[0143] 图11至图13表示转动体D的转动轴Dc位于该转动体D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例子。具体来讲,在该例子中,在转动体主体Dd的与自由端侧相反的一侧设有臂状部De,在该臂状部De设置撞击体1,在将处于展开位置的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转动了时在该转动的将要结束时,该撞击体1被设置在主体侧的限制器2捕捉。
[0144] 在图11及图12的例子中,将转动体主体Dd作为后行李箱盖T(汽车的外装部件)。臂状部De将一端与后行李箱盖T的前端连接,在其另一端设有将轴线朝向汽车的左右方向的呈轴状的撞击体1。具有限制器2的外壳3设置在汽车的汽车主体侧,在该例子中设在行李室Ta的里侧的顶壁内部。后行李箱盖T在行李室Ta的开口侧将臂状部De的中间部用转动轴Dc可转动地支撑在汽车主体侧。而且,在该例子中,在打开了后行李箱盖T的位置(展开位置),撞击体1位于限制器2的前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下方),若将该后行李箱盖T向关闭的位置(基准位置)转动,则该撞击体1被处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2捕捉。
[0145] 另外,在图13的例子中,将转动体主体D作为手套箱G(汽车的内装部件)。臂状部De将一端与手套箱G的下端连接,在其另一端设有将轴线朝向手套箱G的左右方向的呈轴状的撞击体1。具有限制器2的外壳3设置在汽车的汽车主体侧,在该例子中设在手套箱G的容纳部Ga的侧壁上。手套箱G在容纳部Ga的开口Gb侧将臂状部De的前端部用转动轴Dc可转动地支撑在汽车主体侧。而且,在该例子中,在打开了手套箱G的位置(展开位置),撞击体1位于限制器2的前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上方),若将该手套箱G向关闭的位置(基准位置)转动,则该撞击体1被处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2捕捉。
[0146] 图14至图24(c)表示变更了图1至图10所示的引入机构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子。在该图14至图24(c)所示的例子中,主要是撞击体1和限制器2的结构与图1至图10所示的例子不同。
[0147] 在该例子中,撞击体1由可出没地安装在撞击体基体13上的销体14构成。在该例子中,撞击体基体14构成为呈在前端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筒状支撑部13a的臂状,该撞击体基体13在其后端侧安装在转动体D(具体来讲与图1至图10所示的例子同样在门的上部)上。销体14从这种筒状支撑部13a的上部开放端13b组装在该筒状支撑部13a上,以使其上端通过内装在该筒状支撑部13a内的未图示的弹簧等加力机构总是向外方突出。与此同时,这种销体14构成为通过抵抗该弹簧的作用力的压入而将如上所述突出的部分14a引入到筒状支撑部13a内。而且,在该例子中,在这种销体14的如上所述突出的部分14a且在将处于展开位置的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转动时朝向前方的一侧,形成有随着朝向该销体14的前端该销体14的直径变细地倾斜的倾斜面14b。
[0148] 另一方面,在该例子中,在后述的构成限制器2的副零件218的臂部218f的外边缘部218g(副零件218的臂部218f的沿着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中不面对挂槽208的边缘部),形成有朝向前侧F且随着靠近该副零件218的内边缘部侧而逐渐加大该副零件218的厚度尺寸地倾斜的引导面218h。而且,在限制器2处于转入位置时的该副零件218的外边缘部218g位于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x上。
[0149] 尽管转动体D不在基准位置,单限制器2出乎意料地转动并定位到转入位置的场合(误动作状态),若转动体D转动操作至基准位置,则构成撞击体1的销体14与副零件218的外边缘部218g接触并抵抗作用力被引入(图24(a)至(c)),允许销体14越过副零件
218。若销体14越过副零件218,则销体14通过作用力再次突出并将撞击体1捕捉在处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2的挂槽208内(图24(c))。由此,即使在这种场合也能进行向正常的动作状态的恢复。与图1至图10所示的例子不同,能够在尽量抑制限制器2的厚度尺寸的同时解除该误动作状态。这种销体14的抵抗作用力的引入通过销体14的上述倾斜面14b和副零件218的引导面218h可顺利进行。
[0150] 在该图14至图24(c)所示的例子中,限制器2也是可转动地装入呈下面开放的大致长方形的外壳3内,通过用该外壳3的顶部32的外面将该外壳3安装在门框Ha的上框部Hc上,从而在门框Ha的上框部Hc上设置限制器2。
[0151] 另外,在该例子中,在外壳3的一端侧也设有限制器2。在该外壳3上的位于限制器2的一端侧的朝向前侧F的侧部形成有切口部30,在处于待机位置时限制器2的一部分从该切口部30向外壳3之外突出。在上述转动体D的规定的转动位置,撞击体1进入该处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2的挂槽208内,然后,越过中间位置限制器2转动到转入位置(图20的位置),由此撞击体1引入到外壳3内,转动体D定位在基准位置并被关闭。
[0152] 另外,在该例子中,限制器2也设置成可在待机位置与转入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并构成为在位于比待机位置与转入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还靠待机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待机位置的作用力,而且在位于比中间位置还靠转入位置侧的位置时受到朝向该转入位置的作用力。
[0153] 在图示的例子中,这种限制器2组合主零件217和副零件218而构成。
[0154] 主零件217构成为大致呈扇形的板状。在该呈扇形的主零件217的扇的主要的位置形成有轴孔217a,将在以轴线沿上下方向的方式安装在作为支撑体33的外壳3上的轴下端具有头部的转动轴205通过该轴孔217,从而主零件217组装在该转动轴205上。在该主零件217的弧状边缘部217b上形成有小齿轮状部217c,该小齿轮状部217c与滑块5的齿条50啮合。这种滑块5及制动装置6的结构与图1至图10所示的例子实质上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0155] 副零件218具有呈圆板状的基部218a和在该基部218a一体连接基端并从该基部218a突出的臂部218f。在基部218a以贯通状态形成有长孔218b。该长孔218b的宽度尺寸与上述转动轴205的外径大致相等,而且,其长度尺寸比该转动轴205的外径稍微大。这种副零件218将其基部218a夹入外壳3的顶部32的内面与主零件217的上面之间,在上述长孔218b通过转动轴205并组装在该转动轴205上。另外,这种副零件218以在其臂部
218f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一个边缘部与主零件217的轴孔217a形成位置和弧状边缘部217b之间的范围的直线状边缘部217d的一个之间形成细长的间隙的方式组装在主零件217上,利用该间隙,限制器2具有在待机位置将导入口208a朝向前侧F的撞击体1的挂槽208。
在待机位置,副零件218的臂部218f位于主零件217的直线状边缘部217d的前方,而且臂部218f的前端位于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x的侧方,还有,主零件217的直线状边缘部217d的外端侧位于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x上(图14)。
[0156] 在主零件217的下面且接近该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的位置,形成有弹簧前端40的固定部217e。与图1至图10所示的例子同样,通过在外壳3的另一端侧固定弹簧后端41而容纳在该外壳3内的拉伸螺旋弹簧40,限制器2受到如上所述的作用力。这种弹簧4的弹簧前端40、限制器2的转动轴205和这种弹簧4的弹簧后端41位于虚拟的同一直线上的限制器2的上述中间位置,这种弹簧40被最大地拉长。由此,限制器2不管位于上述待机位置(图14)及将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朝向里侧的转入位置(图20)的哪个位置,都通过这种弹簧40的作用力,在这些位置分别稳定地被定位。
[0157] 另外,在构成这种限制器2的副零件218的基部218a上,形成有连接突部218e,该连接突部218e进入形成于主零件217的轴孔217a近旁的连接孔217f内。连接孔217f以若干间隙容纳连接突部218e。若将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转动操作,则在规定的位置,设在转动体D侧的撞击体1与构成位于限制器2的主零件217的面对挂槽208的直线状边缘部217d接触。若这样撞击体1被接触,则主零件217以转动轴205为中心转动并压入,通过上述连接孔217f和连接突部218e,与主零件217连接的副零件218也与主零件217一起转动,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逐渐朝向里侧且撞击体1被限制器2捕捉。捕捉了撞击体1的限制器2通过朝向基准位置的转动体D的转动力而越过中间位置转动(往运动),并通过作用力转动至转入位置。将撞击体1捕捉在限制器2上的转动体D通过该限制器2的转动被强制地转动至基准位置。由此,能可靠地关闭向基准位置进行了转动操作的转动体D。
另一方面,若将这样定位在基准位置上的转动体D向打开方向进行转动操作,则在转入位置捕捉了撞击体1的限制器2通过撞击体1的移动而越过中间位置转动(回复运动),并通过作用力到达待机位置。在待机位置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朝向前侧,所以撞击体1从挂槽208脱离且从限制器2释放。由此,转动体D变得自由被打开。与此同时,限制器2通过作用力继续定位在待机位置直至下一次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进行转动操作。
[0158] 在该例子中,尤其是伴随着处于转入位置的限制器2的向待机位置的回复转动,副零件218向扩大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的方向移动。由此,在该例子中,在限制器2的引入位置可以将挂槽208的槽宽度设定为无晃动地容纳撞击体1的尺寸,并且在限制器2的待机位置即使在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产生了一些摇晃或误差的场合,也可以从这种导入口208a将撞击体1适当地引入到挂槽208内。具体来讲,在将这种引入机构应用于门上的场合,由于门框的歪斜或外力等,在设置引入机构之后撞击体1的移动轨迹产生了一些摇晃或误差的场合,通过在待机位置稍微扩大限制器2的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也可以防止伴随着转动体D向基准位置转动而撞击体1与副零件218的外边缘部接触的情况。
[0159] 在该例子中,副零件218具有在通过上述长孔218b的转动轴205的侧方被形成于该转动轴205的支撑体33上的弧状连续的轨迹槽33c引导的滑动子218i。
[0160] 通过该轨迹槽33c与转动轴205之间的间距的变化,伴随着限制器2的向待机位置的回复转动在长孔218b的长度范围内,副零件217以滑动状移动。
[0161] 在图示的例子中,滑动子218i由以与连接突部218e同轴的方式形成于副零件218的基部218a的上面侧上的突起状体218j构成。轨迹槽33c形成于以沿着外壳3的顶部32的内面的方式设在该内面上的板体33a上的转动轴205的通孔33f的侧方(图23)。转动轴205通过该通孔33f并固定在外壳3的顶部32上。轨迹槽33c位于该转动轴205的里侧,而且形成于将该转动轴205的一侧作为弯曲内侧。滑动子218i在限制器2的转入位置位于轨迹槽33c的一端侧的槽端33d,在图示的例子中位于轨迹槽33c上的具有活塞的一侧的槽端。而且,滑动子218i在限制器2的待机位置,位于轨迹槽33c的另一端侧的槽端33e。轨迹槽33c与转动轴205之间的间距,在该一端侧的槽端33d到达另一端侧的槽端
33e之前的期间大致一定并且在该期间轨迹槽33c沿着以转动轴205为中心的虚拟的一个圆的圆弧,而在另一端侧的槽端33e一侧比该圆的半径还窄。
[0162] 由此,在图示的例子中,从转入位置回复转动的限制器2上的副零件218以在到达待机位置之前使转动轴205位于该长孔218b的一侧218c,而到达待机位置时将滑动子218i压入轨迹槽33c内并使转动轴205位于该长孔218b的另一侧218d的方式移动,通过该移动在待机位置限制器2的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扩大(图17至图14)。
[0163] 若撞击体1与处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2上的主零件217的直线状边缘部217d接触,则通过限制器2的往动转动并利用轨迹槽33c,滑动子218i被拉向脱离转动轴205的方向,由此副零件218再次移动以使转动轴205位于该长孔218b的一侧218c,通过该移动限制器2的挂槽208的导入口208a变窄(图14至图17)。在图示例子中,在副零件218的上面部且成为其臂部218f的根基部的位置,形成有沿着与上述虚拟圆同心的虚拟圆的圆弧的肋218k,并且在板体上形成有沿着该肋218k沿着的虚拟圆的圆弧的槽33b,在副零件218再次移动以使转动轴205位于该长孔218b的一侧之后,通过该肋218k的向槽33b的进入,副零件218以转动轴205为中心无晃动地转动。
[0164] 另外,在该例子中,在外壳3的一端侧具有辅助零件34,该辅助零件34在一端34a侧具有在限制器2至少处于待机位置和中间位置的状态下与滑块5的齿条50啮合的齿部34c,并且在该一端34a与另一端34b之间可转动地支撑在外壳3上。在该辅助零件34的另一端34b,固定有将弹簧一端34e固定在外壳3上且卷绕部34g为自由状态的受扭螺旋弹簧34d的弹簧另一端34f。若限制器2从待机位置向转入位置开始转动,则该辅助零件34通过滑块5的移动向使一端34a靠近上述液压缸61一侧的方向转动,而通过该辅助零件34的转动,在限制器2到达中间位置之前上述弹簧34d的两端34e、34f之间进一步变窄,在限制器2位于中间位置时该弹簧34d进一步向靠近液压缸61一侧的方向作用于辅助零件34的一端34a。由此在该例子中,在限制器2往动转动至中间位置时,利用辅助零件34对滑块5作用将该滑块5压入外壳3的另一端侧的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限制器2越过该中间位置向转入位置顺利转动。由此,限制器2在往动转动时不会停止在中间位置,在该限制器
2上捕捉了撞击体1的转动体D可靠地转动至基准位置。通过转动体D的向展开位置的回复运动而使限制器2进行回复运动而越过中间位置,则弹簧34d的两端34e、34f之间暂且进一步变窄后再扩大,而且该弹簧34d以对辅助零件34的一端34a向远离液压缸61一侧的方向作用的方式安装在外壳3内。
[0165] 图25表示变更了图14至图24(c)所示的引入机构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子。在该图25所示的例子中,主要是连接限制器和制动装置6的机构与图14至图24(c)所示的例子不同。该图25所示的例子的其余构造与图14至图24(c)所示的例子实质上相同,所以对于该相同点,在图25中标注与图14至图24(c)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166] 在该图25所示的例子中,制动装置6容纳在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60的压入部(以下称为杆压入部7)与液压缸61上的与活塞杆60的突出侧相反的后端部61a的压入部(以下称为液压缸压入部8)之间。具体来讲,在该例子中,在细长的外壳3的一端侧3′具有限制器2,并且在该限制器2与外壳3的另一端侧3″之间,杆压入部7位于限制器2一侧,液压缸压入部8位于外壳3的另一端侧3″,而且在两压入部7、8之间以夹住的方式保持制动装置6。制动装置6使未图示的活塞的移动方向沿着外壳3的长度方向,并保持在上述两压入部7、8之间。这种制动装置6以在夹着通过外壳3的宽度方向大致中间的虚拟直线y的前侧F具有用图中符号35a表示的液压缸61的通孔的保持部分35的该通孔中间隙插入液压缸61的状态被保持。
[0167] 另外,在限制器2的侧方且该限制器2与制动装置6的活塞杆60的外端60a之间,设有用与限制器2的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可转动地组装在外壳3上的连接小齿轮36。
[0168] 而且,在这种外壳3内,具备:具有与限制器2的小齿轮状部217c及连接小齿轮36啮合的齿条501a的第一滑块501;以及在与该第一滑块501相反的一侧具有与连接小齿轮36啮合的齿条502a的第二滑块502。
[0169] 而且,在该例子中,液压缸压入部8通过第一滑块501的移动而移动,并且杆压入部7通过第二滑块502的移动而移动。
[0170] 更具体来讲,第一滑块501及第二滑块502都组装在外壳3上,并且可以沿着外壳3的长度方向有规律地进行朝向该外壳3的一端侧3′的滑动移动和朝向另一端侧3″的滑动移动。第一滑块501设在夹着上述虚拟的直线y的里侧R,连接小齿轮36的旋转中心36a位于该虚拟的直线y上,第二滑块502位于夹着该虚拟的直线y的前侧F。第一滑块501在位于限制器2的小齿轮状部217c的后方的地方具有与该小齿轮状部217c啮合的规定长度的齿条501a,并且在位于连接小齿轮36的后方的地方具有与该连接小齿轮36啮合的规定长度的齿条501a。而且,第二滑块502在位于连接小齿轮36的前方的地方具有规定长度的齿条502a。另外,在该例子中,在第二滑块502的朝向外壳3的另一端侧3″的端部组装有活塞杆60的外端60a,该端部作为杆压入部7起作用。而且,在第一滑块501和外壳3″的另一端侧之间,具有通过连接器503而与该第一滑块501连接且与该第一滑块501成为一体进行滑动移动的延长棒体504。在该延长棒体504上的位于外壳3的另一端侧3″的端部,形成有向前侧F突出且从该外壳3的另一端侧3″与液压缸61的后端部61a接触的突出部504a,在该例子中,该突出部504a作为液压缸压入部8起作用。
[0171] 在限制器2处于待机位置时,活塞杆60从液压缸61内最大地突出(图25)。
[0172] 若限制器2捕捉撞击体1并向转入位置转动,则与该限制器2的小齿轮状部217c啮合齿条501a的第一滑块501向外壳3的一端侧3′滑动移动,液压缸压入部8向外壳3的一端侧3′移动。而且,若第一滑块501如此移动,则连接小齿轮36也随之旋转,在与第一滑块501相反的一侧与如此旋转的连接小齿轮36啮合齿条502a的第二滑块502与第一滑块501相反向外壳3的另一端侧3″移动,杆压入部7向外壳3的另一端侧3″移动。由此在该例子中,处于待机位置的限制器2能够以转动到转入位置的转动量以上,通过第一滑块501和第二滑块502将活塞压入到构成制动装置6的液压缸61内,并且在转动体D到达基准位置之前能够对该转动体D尽量较大地作用载荷应答型的制动装置6的制动。
[0173] 若将定位在基准位置的转动体D向展开位置进行回复转动,则限制器2也向待机位置进行回复转动,由此第一滑块501向外壳3的另一端侧3″移动,第二滑块502向外壳3的一端侧3′移动,活塞杆60从液压缸61再次恢复到最突出的状态(图25)。
[0174] 另外,在该例子中,拉伸螺旋弹簧4通过连接小齿轮36并通过其作用力,使限制器2分别定位在待机位置和转入位置。在该例子中,通过将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从连接小齿轮
36的旋转中心36a偏心的位置36b上并且在另一端固定了拉伸螺旋弹簧4的弹簧前端40的连接杆42,组合该拉伸螺旋弹簧4和连接小齿轮36,并且该拉伸螺旋弹簧4的弹簧前端
41通过形成于上述延长棒体504上的在该延长棒体504的移动方向上较长的贯通孔504b,固定在从外壳3的内面立起的固定部37上。而且,在该弹簧前端40、弹簧后端41和连接小齿轮36的旋转中心36a位于虚拟的同一直线上时,该拉伸螺旋弹簧被最大地拉长,此时限制器2通过第一滑块501被定位在中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