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30516.2

文献号 : CN10133461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山口俊隆佐伯和亲古屋政治关根卓也

申请人 : 株式会社理光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转印装置以及包括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既能够良好地抑制由于潜像写入位置发生变化引起可视像的叠合偏移,又能够良好地抑制由于带部件的速度发生变化引起可视像的叠合偏移。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8以及光学传感器单元150。所述中间转印带8架设在被驱动回转的驱动辊12与随着驱动辊从动回转的从动辊之间,所述光学传感器单元150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表面的规定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将形成在Y、C、M、K用各色感光体上的Y、C、M、K调色剂像叠合地转印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光学传感器单元15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8周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卷绕在作为从动辊的编码器辊14回转的区域面对面的位置,同时,设置用于检测编码器辊14的回转速度的编码器。

权利要求 :

1.一种转印装置,将图像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其包括:环状带部件,架设在被驱动源驱动回转的驱动辊和随着驱动辊从动回转的从动辊之间,当所述环状带部件随着所述驱动辊的回转移动时,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表面或载置于其表面的记录介质的任意一方接受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像载置部件表面的图像;

罩,覆盖所述带部件的表面,所述罩包括开口或由光透射性材料形成的窗,并且,与所述从动辊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移动方向支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区域面对面地设置;

像检测装置,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所述罩部件的开口或窗检测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图像;

回转速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从动辊的回转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罩包括若干所述开口或若干所述窗,所述开口或窗沿所述从动辊的纵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像载置部件包括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所述像载置体用于载置各自的图像;

所述转印装置将所述各自的图像连续地转印到所述环状带部件或载置于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条件调整装置,将灰度图像转印到所述环状带部件上,所述灰度图像包括形成在所述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表面的若干图像浓度不同的图像,由所述像检测装置检测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各灰度图像中各图像的图像浓度,并且,基于所述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条件;

驱动速度调整装置,基于所述回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驱动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条件调整装置,将形成在所述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的各表面的图像单层地连续转印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由所述像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所述图像,得到所述各图像的相对的位置,并且,基于所述像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条件;

驱动速度调整装置,基于所述回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驱动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速度。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得分别载置于若干像载置体的图像叠合地转印到环状移动的环状带部件或保持在该带部件表面的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而且,还涉及使用上述转印装置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上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是众所周知。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通过驱动辊以及若干从动辊对作为带部件的环状纸运送带进行架设,并进行环状移动的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将分别形成在作为像载置体的若干感光体的颜色互异的调色剂像叠合地转印在纸运送带上的记录纸,从而,获得全色图像。另外,将分别载置在若干感光体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地一次转印在作为带部件的中间转印带表面,以取代直接地叠合在作为记录部件的记录纸上。之后,一次性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上。象这样将分别形成在若干像载置体的调色剂像叠合地转印在带部件表面或位于带部件上的记录纸上的转印方法称为串列方式。
在串列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若潜像写入装置的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部件的光路随着温度变化发生微小地变化,则潜像写入装置对各像载置体之间的写入位置相对发生偏移。在这样的状态下,若将各色调色剂像叠合地转印到带部件或记录纸上,则发生所谓叠合偏移,导致彩色图像发生紊乱。
于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定期地对各色调色剂像的相对位置偏移量进行检测,并且根据需要调整潜像写入开始时间或光学系统部件的倾斜角度,从而,对各色调色剂像的位置偏移进行补正。更具体地说,使得分别形成在若干像载置体的规定调色剂像的位置相互错开,转印到带部件上,从而,在带部件上获得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接着,基于作为像检测装置的光学传感器检测到该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色调色剂像的时间,检测各色调色剂像的相对位置偏移。然后,基于检测结果,调整对各像载置体进行写入的开始时间,或调整透镜和反射镜的倾斜角度,从而,抑制各像载置体之间的调色剂像的相对位置偏移。
专利文献1:特开2007-079441号公报
然而,作为引起各色调色剂像叠合偏移的原因,除了对于像载置体进行写入的潜像写入位置发生变化之外,还可以例举带部件的速度变化。在实行叠合转印时,若带部件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即使各像载置体之间的调色剂像的相对位置一致,也会导致各色调色剂像相互偏移地被转印。作为引起带部件发生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例举带部件圆周方向的厚度不匀,驱动带部件回转的驱动辊的偏心等。
通过如上所述的调整潜像写入时间,或调整光学系统部件的倾斜度,无法避免由带部件的速度变化为起因导致各色调色剂像的叠合发生偏移。更具体地说,由上述潜像写入位置的变动引起各色调色剂像的位置偏移是图像整体位置在各色之间产生偏移,并图像内各点的相对位置在各色中大致不变。因此,通过调整潜像写入时间,或调整光学系统部件的倾斜度,能够抑制各色之间图像整体的位置偏移,同时,抑制各点的位置偏移。相对于此,由带部件速度变化引起的位置偏移,是图像内的各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各色间发生变化,因此,即使调整潜像写入时间,或调整光学系统部件的倾斜度,也不能抑制位置偏移。
当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被光学传感器检测到时,若带部件的速度发生变化,则不能正确地检测出该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色调色剂像的位置偏移图像。因此,若带部件的速度发生变化,则不仅发生叠合偏移,而且导致不能良好地抑制由于潜像写入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各色调色剂像的位置偏移。
以上,对串列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在采用下述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会产生相同的问题。也就是说,一边使得带部件横渡地移动多数周,一边在各周使得像载置体上的可视像叠合地转印到带部件或带部件上的记录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以下的转印装置以及使用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提供一种既能够良好地抑制由于潜像写入位置发生变化引起可视像的叠合偏移,又能够良好地抑制由于带部件的速度发生变化引起可视像的叠合偏移的转印装置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转印装置,将图像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其包括:
环状带部件,架设在被驱动源驱动回转的驱动辊和随着驱动辊从动回转的从动辊之间,当所述环状带部件随着所述驱动辊的回转移动时,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表面或载置于其表面的记录介质的任意一方接受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像载置部件表面的图像;
像检测装置,检测直接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图像,或检测形成在载置于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所述像检测装置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周方向与所述驱动辊面对面地设置;以及
回转速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驱动辊的回转速度。
(2)根据(1)中记载的转印装置,所述像检测装置基于所述从动辊的位置,通过定位部件被定位,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移动方向在所述驱动辊的上游侧,并且,面向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外表面,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内表面与所述从动辊接触并被保持。
(3)根据(1)中记载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检测装置包括若干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沿所述从动辊的纵轴方向设置。
(4)一种转印装置,将图像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其包括:
环状带部件,架设在被驱动源驱动回转的驱动辊和随着驱动辊从动回转的从动辊之间,当所述环状带部件随着所述驱动辊的回转移动时,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表面或载置于其表面的记录介质的任意一方接受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像载置部件表面的图像;
罩,覆盖所述带部件的表面,所述罩包括开口或由光透射性材料形成的窗,并且,与所述从动辊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移动方向支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区域面对面地设置;
像检测装置,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所述罩部件的开口或窗检测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图像;
回转速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驱动辊的回转速度。
(5)根据(4)中记载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罩包括若干所述开口或若干所述窗,所述开口或窗沿所述从动辊的纵轴方向设置。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像载置部件,将图像载置在其表面;
图像形成机构,将图像形成在所述像载置部件的表面;
转印装置,将所述图像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转印装置包括:
环状带部件,架设在被驱动源驱动回转的驱动辊和随着驱动辊从动回转的从动辊之间,当所述环状带部件随着所述驱动辊的回转移动时,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表面或载置于其表面的记录介质的任意一方接受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像载置部件表面的图像;
回转速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驱动辊的回转速度。
(7)根据(6)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装置进一步包括像检测装置,检测直接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图像,或检测形成在载置于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所述像检测装置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周方向与所述驱动辊面对面地设置。
(8)根据(7)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像载置部件包括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所述像载置体用于载置各自的图像;
所述转印装置将所述各自的图像连续地转印到所述环状带部件或载置于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
(9)根据(8)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图像形成条件调整装置,将灰度图像转印到所述环状带部件上,所述灰度图像包括形成在所述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表面的若干图像浓度不同的图像,由所述像检测装置检测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各灰度图像中各图像的图像浓度,并且,基于所述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条件;
驱动速度调整装置,基于所述回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驱动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速度。
(10)根据(8)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图像形成条件调整装置,将形成在所述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的各表面的图像单层地连续转印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由所述像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所述图像,得到所述各图像的相对的位置,并且,基于所述像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条件;
驱动速度调整装置,基于所述回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驱动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速度。
(11)根据(6)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像检测装置,检测直接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图像,或检测形成在载置于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所述像检测装置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周方向与所述驱动辊面对面地设置;
罩,覆盖所述带部件的表面,所述罩包括开口或由光透射性材料形成的窗,并且,与所述从动辊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移动方向支承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区域面对面地设置;
像检测装置,通过所述罩的开口或窗检测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图像。
(12)根据(1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罩包括若干所述开口或若干所述窗,所述开口或窗沿所述从动辊的纵轴方向设置。
(13)根据(1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像载置部件包括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所述像载置体用于载置各自的图像;
所述转印装置将所述各自的图像连续地转印到所述环状带部件或载置于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
(14)根据(13)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图像形成条件调整装置,将灰度图像转印到所述环状带部件上,所述灰度图像包括形成在所述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表面的若干图像浓度不同的图像,由所述像检测装置检测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件的各灰度图像中各图像的图像浓度,并且,基于所述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条件;
驱动速度调整装置,基于所述回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驱动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速度。
(15)根据(13)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图像形成条件调整装置,将形成在所述若干单独的像载置体的各表面的图像单层地连续转印在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由所述像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环状带部件上的所述图像,得到所述各图像的相对的位置,并且,基于所述像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条件;
驱动速度调整装置,基于所述回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驱动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速度。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基于从动辊的回转速度,检测带部件的速度变化。接着,基于该检测结果,使用图像调整驱动辊的驱动速度,以抑制带部件的速度变化,所述图像通过变化驱动辊的回转速度消除带部件的速度变化。这样,抑制带部件的速度变化,转印在带部件上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的各图像中不包含用于检测带部件速度变化引起位置偏移的图像,因此,像检测装置仅能够检测由于潜像写入位置变化引起图像的位置偏移。而且,通过使得检测图像的像检测装置面对面区域的从动辊回转速度稳定化,使得带部件的移动速度稳定,因此,带部件周方向的整个区域中,与像检测装置面对面区域的带移动速度最稳定。因此,使得使得带部件上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在与像检测装置面对面的位置以稳定的速度移动,像检测装置能够正确地检测到由于潜像写入位置发生变化引起可视像的位置偏移。结果,既能够良好地抑制由于潜像写入位置发生变化引起可视像的叠合偏移,又能够良好地抑制由于带部件的速度发生变化引起可视像的叠合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所述打印机的Y用处理单元以及其周围的放大结构图;
图3是表示所述打印机中电路的局部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形成在所述打印机的中间转印带上的灰度图像的立体图;
图5是以xy坐标表示所述打印机的感光体电位与调色剂附着量关系的线图;
图6是表示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补片图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对副扫描方向的光写入开始时间实行补正时,各种信号的发生时间的时间图;
图8是表示对副扫描方向的光写入开始时间实行补正时,潜像写入时钟脉冲的发生时间的时间图;
图9是表示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环内的编码器辊,以及设置在该编码器辊一端的编码器放大结构图;
图10是表示所述编码器的码盘以及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的放大结构图;
图11是表示从所述透射型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电压特性的线图;
图12是表示所述打印机的转印单元沿带移动方向的一端,以及光学传感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打印机的转印单元沿带宽度方向的一端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适用本发明的图像装置,对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首先,对于打印机10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100的概略结构图。在图1中,打印机包括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调色剂像的四个处理单元6Y、6M、6C、6K。该四个处理单元6Y、6M、6C、6K除了使用颜色互异的Y、M、C、K调色剂作为图像形成物质以外,其他结构相同,并且,若到达使用寿命,可以进行交换。本实施例中,例举用于生成Y调色剂图像的处理单元6Y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处理单元6Y包括鼓状感光体1Y、鼓清洁装置2Y、消电装置(没有图示)、充电装置4Y以及显影器5Y等。其中,鼓状感光体1Y是潜像载置体,其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沿图2中顺时钟方向被驱动回转。处理单元6Y是图像形成单元,能够安装在打印机主体或从打印机主体拆下,能够一次性地交换。
上述充电装置4Y使得感光体1Y的表面均一地带电。接着,使用激光L对该均一带电的感光体1Y的表面进行曝光扫描,形成Y用静电潜像,载置在该感光体1Y的表面。显影器5Y使用包含Y调色剂与载体的Y显影剂,使得该Y静电潜像显影成为Y调色剂像。接着,使得该Y调色剂像被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鼓清洁装置2Y对于经过中间转印步骤后的感光体1Y表面所残留的调色剂进行清除。上述消电装置用于消除被清洁后的感光体1Y的残留电荷。通过该消电步骤,使得感光体1Y的表面初始化,以备下一次图像形成。对于其他颜色的处理单元6M、6C、6K,通过与感光体单元6Y相同的处理,在感光体1M、1C、1K上形成M、C、K调色剂像,并被中间转印到作为带部件的中间转印带8上。
上述显影器5Y具有显影辊51Y,该显影辊51Y从显影器5Y的显影套的开口露出局部。另外,显影器5Y还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二个运送螺旋55Y、清洁刮板52Y、以及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以下,简称为“T传感器”)56Y等。
在显影器5Y的显影套中收纳了包含磁性载体与Y调色剂的Y显影剂(没有图示)。由二个运送螺旋55Y搅拌该Y显影剂,并使其摩擦带电,之后,载置于上述显影辊51Y的表面。接着,由清洁刮板52Y对载置于显影辊51Y表面的Y调色剂的层厚进行限制,之后,运送到与Y用感光体1Y对向的显影区域,这里,使得Y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1Y上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在感光体1Y上形成Y调色剂像。在显影器5Y,由于显影而被消费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51Y的回转返回到显影套中。
在二个运送螺旋55Y之间设置间隔壁,从而,将显影套内部分割为第一供给部53Y与第二供给部54Y。所述第一供给部53Y收纳显影辊51Y和图中右侧的运送螺旋55Y等,所述第二供给部54Y收纳图中左侧的运送螺旋55Y。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图中右侧的运送螺旋55Y回转,将第一供给部53Y中的Y显影剂从图的前侧朝里侧运送,并供给到显影辊51Y。被运送到第一供给部53Y端部附近的Y显影剂从上述间隔壁的开口部(没有图示)通过,进入第二供给部54Y中。在第二供给部54Y中,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图中左侧的运送螺旋55Y回转,将从第一供给部53Y运送到的Y显影剂沿着与右侧的螺旋55Y反方向运送。被运送到第二供给部54Y端部附近的Y显影剂从上述间隔壁的另一个开口部(没有图示)通过,返回第一供给部53Y。
由导磁率传感器构成的上述T传感器56Y设置在第二供给部54Y的底壁,将与从其上通过的Y显影剂的导磁率对应的电压值输出。双组份显影剂的导磁率与调色剂的浓度相关,因此,T传感器56Y输出与Y调色剂的浓度相对应的电压值。所述输出的电压值被传送到控制部(没有图示)。所述控制部包括RAM,其中存储作为从T传感器56Y输出电压的Y用目标值Vtref,所述RAM中还存储作为从搭载于其他显影器的T传感器(没有图示)输出的输出电压目标值的M用Vtref、C用Vtref、K用Vtref的数据。Y用Vtref用于控制后述的Y用调色剂运送装置的驱动。更具体地说,上述控制部控制对Y用调色剂运送装置的驱动,将Y调色剂补充到第二供给部54Y中,以使得从T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接近Y用Vtref。这样,就能够将显影器5Y中Y显影剂的Y调色剂浓度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于其他颜色用处理单元1M、1C、1K用的调色剂运送装置实行相同的调色剂补充控制。
在图1中,处理单元6Y、6M、6C、6K的下方设置光写入单元7。所述光写入单元7作为潜像写入装置,将根据图像信息发射的激光L分别照射到感光体1Y、1C、1M、1K上,进行曝光,从而,使得Y、C、M、K用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1Y、1C、1M、1K上。该光写入单元7中,由马达驱动多面反射镜回转,通过该多面反射镜使得从光源射出的激光L偏转,通过若干光学透镜或反射镜使得所述激光L照射到感光体1Y、1C、1M、1K。
在光写入单元7的图中下侧,设置纸收纳装置。该纸收纳装置具有纸收纳盒26,以及组合于纸收纳盒26的供纸辊27等。纸收纳盒26叠置地收纳多数张作为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纸P,使得各纸收纳盒26中最上面的转印纸P分别与供纸辊17相接。若通过驱动装置(没有图示)驱动供纸辊27沿图中逆时钟方向回转,则将最上面的转印纸P朝着供纸路70送出。
在该供纸路70的末端附近设置一对定位辊28。该一对定位辊28通过两个辊夹住转印纸P回转,但是,在夹住转印纸P之后立即暂时停止回转。接着,在适合的时间将转印纸P朝着后述的二次转印夹持部送出。
在处理单元6Y、6M、6C、6K的上方设置转印单元15,所述转印单元15架设作为环状移动体的中间转印带8,并被驱动环状移动。所述转印单元15包括二次转印偏压辊19以及清洁装置10等。另外,所述转印单元15还包括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驱动辊12、清洁背撑辊13以编码器辊14等。中间转印带8具有多层结构,其底层由例如氟树脂、PVDF板、聚酰亚胺类树脂等制成。底层上面覆盖由氟树脂等调色剂脱膜性好的材料制成的表面层。上述结构的中间转印带8被若干个辊架设,并被驱动辊47驱动朝着图中逆时钟方向回转。
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与感光体1Y、1M、1C、1K之间夹持所述中间转印带8,分别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对中间转印带8的背面(带内侧的周面)施加与调色剂逆极性(例如正极)转印偏压。上述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以外的辊都电气性接地。中间转印带8环状移动,依次地从Y、M、C、K用一次转印夹持部通过,在该过程中,感光体1Y、1M、1C、1K上的各调色剂像叠合地一次转印,由此,在该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四色叠合的调色剂图像(以下,简称为“四色调色剂像”)。
所述驱动辊12与二次转印辊19之间夹持中间转印带8,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成为可视像的四色调色剂像在该二次转印夹持部被转印到转印纸P,并与转印纸P上的白色相配,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当中间转印带8从二次转印夹持部通过后,其上附着了没有被转印到转印纸P上的残留调色剂。于是,通过清洁装置10清除所述残留调色剂,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被转印了四色调色剂像转印纸P经过转印后运送路71被送往定影装置20。
所述定影装置20包括定影辊20a与加压辊20b。所述定影辊20a的内部具有卤素灯等发热源,所述加压辊20b以规定的压力与定影辊20a相接并回转。所述定影辊20a与加压辊20b形成定影夹持部。转印纸P被送入定影装置20中,在定影部被夹持住,以使得未定影的调色剂像与定影辊20a密接。接着,通过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像中的调色剂软化,定影成为全色图像。
在定影装置20中被定影的转印纸P在排出定影装置20之后,位于排纸路72与翻转前运送路73的分支点。在该分支点设置能够移动的第一切换爪75,通过该切换爪75的移动切换转印纸P的方向。更具体地说,通过使得爪前端朝着靠近翻转前运送路73的方向移动,使得转印纸P朝向排纸路72。另外,通过使得爪前端朝着离开翻转前运送路73的方向移动,使得转印纸P朝向翻转前运送路73。
通过第一切换爪75,在选择朝向排纸路72的情况下,转印纸P从排纸路72经由一对排纸辊80排出到装置外部,并码放在打印机架体上面设有的码放部50a上。另外,在选择朝向翻转前运送路73的情况下,转印纸P从翻转前运送路73经过,并进入一对反转辊21的夹持部。所述一对翻转辊21将转印纸P夹持在辊之间朝着码放部50a运送,在转印纸P后端即将进入夹持部之前,该一对翻转辊21进行逆回转,从而使得转印纸P朝着反方向运送,其后端进入翻转运送路74中。
翻转运送路74沿垂直方向从上侧朝着下侧弯曲并延伸,其中设有一对第一翻转运送辊22、一对第二翻转运送辊23、以及第三翻反转运送辊24。转印纸P从这些辊的夹持部依次地通过,并被运送,其上下翻转地被运送。该转印纸P在返回上述供纸路70之后,再次到达第二转印夹持部。接着,使得非图像载置面与中间转印带8密接并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使得中间转印带的第二个四色调色剂像一次性地二次转印在该图像非载置面。之后,该转印纸P经由转印后运送路71、定影装置20、排纸路72、以及一对排纸辊80,被码放到码放部50a。通过上述翻转运送,在转印纸P的两面形成全色图像。
上述转印单元15与位于其上方的码放部50a之间设置罐支承部31。该罐支承部31载置有调色剂罐32Y、32M、32C、32K。该调色剂罐32Y、32M、32C、32K是收纳Y、M、C、K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部,相互以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排列地设置,并且,设置位置以Y、M、C、K的顺序增高。所收纳Y、M、C、K调色剂分别通过后述的调色剂运送装置,适合地补充到处理单元6Y、6M、6C、6K中的显影器中。该调色剂罐32Y、32M、32C、32K与处理单元6Y、6M、6C、6K分开地设置,能够在打印机主体安装或拆下。
图3是表示打印机的局部电路的方框图。在图3中,控制部200是运算装置,其具有CPU201、ROM202、以及RAM203。所述ROM202存储控制程序与各种数据;所述RAM203暂时存储各种数据。I/O接口204用于与各周边控制部之间进行信号的传送或接收。控制部200通过该I/O接口204,与光写入单元7、T传感器56Y、56M、56C、56K、用于控制光写入单元7的光写入控制电路205、电源电路206、以及调色剂补充电路207等连接。另外,控制部200还通过I/O接口204,与回转式编码器(以下简称为“编码器”)170、作为驱动辊12的驱动源的带驱动马达162、以及用于检测打印机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63等连接。而且,控制部200还通过I/O接口204,与光学传感器单元150连接,该光学传感器单元150第一端部光电传感器151、中央光电传感器152、以及具有第二端部光电传感器153、Y光电传感器154Y、M光电传感器154M、C光电传感器154C、K光电传感器154K等。这些光电传感器是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其通过受光装置(没有图示)检测从包含带、记录纸的被检测对象面反射的从发光装置(没有图示)发出的光。
光写入控制电路205基于通过I/O接口204输入的控制部200发出的指令,控制光写入单元7。电源电路206基于通过I/O接口204输入的由控制部200发出的指令,对各处理单元的充电装置施加高电压,同时,对各显影装置的显影辊分别施加显影偏压。
调色剂补充电路207基于通过I/O接口204输入的由控制部200发出的指令,控制各色调色剂运送装置(没有图示)。由此,实行调色剂补充控制,从各色调色剂罐(图1的32Y、32M、32C、32K)对各显影装置中补充二组份显影剂。
控制部200基于分别从T传感器56Y、56M、56C、56K输出的值,将使得显影装置中双组份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成为基准等级的指令通过I/O接口204输出到调色剂补充电路207。
本打印机100在规定时间实行图像形成条件调整处理,所述规定时间包括每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等时间,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调整处理用于对由光写入单元7和各色处理单元6Y、6M、6C、6K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图像形成图条件处理中,实行后述的处理控制操作与位置偏移补正处理。在这些处理中,光写入控制电路205基于通过I/O接口204输入的由控制部200发出的指令,控制光写入单元7等,或由控制部200控制各处理单元和转印单元的驱动。由此,将由图像形成性能检测用灰度图像和若干调色剂像构成的补片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
更具体地说,在处理控制操作中,将图像形成性能检测用灰度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该图像形成性能检测用灰度图像由四个Y、M、C、K灰度图像形成。各灰度图像由预先设定的像素图像构成的14个Y、M、C、K基准调色剂像形成。该14个Y、M、C、K基准调色剂像分别具有不同的调色剂附着量。
例如,以K灰度图像SK为例,如图4所示,由14个K基准调色剂像SK1、SK2···SK13、SK14构成,调色剂附着量阶段性地逐渐增加。这些K基准调色剂像沿中间转印带8的前进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在该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这些K基准调色剂像的每单位面积所含有的调色剂附着量通过光学传感器单元150的K光电传感器154K进行检测。其检测的结果作为输出值Vpi(i=1~14),通过I/O接口204发送到RAM203。
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中,各光电传感器153、154K、154C、152、154M、154Y、151沿中间转印带8的带宽度方向(辊的回转轴线方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上述K基准调色剂像形成在沿中间转印带8表面的带宽度方向,与K光电传感器154K的设置位置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被K光电传感器154K检测到。同样,关于Y、M、C的各14个Y、M、C基准图像也是形成在沿带宽度方向,与光电传感器154Y、154M、154C相同的位置,并能够被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其检测的结果作为输出值Vp1~14存储在RAM203中。
控制部200基于存储在RAM203中的上述输出值,以及存储在ROM202中的数据表,将各输出值换算为每单位面积所包含的调色剂附着量,并且作为调色剂附着量数据存储在RAM203中。
图5是将感光体的电位与调色剂附着量关系表示为xy坐标的线图。在图5中,x轴上分配显影电势(在形成灰度图像时的显影偏压电压与感光体1K、1Y、1M、1C表面电位的差:单位V),y轴上分配每单位面积所包含的调色剂附着量(mg/cm2)。
控制部200从存储在RAM203中的电位数据与调色剂附着量数据中选择能够使得每种颜色的电位数据与调色剂附着量数据的关系(显影特性)成为直线的区域的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实行平滑化处理。接着,通过最小二乘法对经过平滑化处理的电位数据以及调色剂附着量实行各显影装置的显影特性的直线近似。而且,分别计算各色显影装置的显影特性的直线方程式y=ax+b,之后,基于该直线方程式的倾斜度a,调整各处理单元6Y、6M、6C、6K的图像形成条件。调整图像形成条件的方法可以采用如特开平9-211911号公报中记载的,对感光体均一带电电位与显影偏压进行调整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采用对双组份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进行调整的方法。
如图4所示,在进行处理控制操作时,沿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以规定间距排列SK1、SK2···SK13、SK14这14个K基准调色剂像,以构成K灰度图像SK。沿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以规定间距排列SY1、SY2···SY13、SY14这14个Y基准调色剂像,以构成Y灰度图像SY,使得该Y灰度图像SY相对于所述K灰度图像SK,沿主扫描方向(带宽度方向)相邻。沿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以规定间距排列SM1、SM2···SM13、SM14这14个M基准调色剂像,以构成M灰度图像SM,使得该M灰度图像SM相对于所述Y灰度图像SY,沿主扫描方向(带宽度方向)相邻。沿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以规定间距排列SC1、SC2···SC13、SC14这14个C基准调色剂像,以构成C灰度图像SC,使得该C灰度图像SC相对于所述M灰度图像SM,沿主扫描方向(带宽度方向)相邻。
在位置偏移补正处理中,中间转印带8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以及中央附近形成如图6所示的位置偏移检测用补片图像。在两端附近以及中央附近分别形成三个位置偏移检测用补片图像,包括分别沿副扫描方向以规定间距排列的四个Y、M、C、K基准调色剂像Sy、Sm、Sc、Sk,使得相同颜色的基准调色剂像分别沿主扫描方向排列地形成。
在图6中沿带宽度方向的前侧端部附近形成的补片图像中,各基准调色剂像被第一端部光电传感器151检测。在沿带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的补片图像中,各基准调色剂像被中央光电传感器152检测。在图中沿带宽度方向的里侧端部附近形成的补片图像中,各基准调色剂像被第二端部光电传感器153检测。形成各色基准调色剂像的时间只要相互适合,各基准调色剂像的检测间隔就分别相等,但是,若形成各色基准调色剂像的时间相互不适合,则各基准调色剂像的形成间隔就分别不相等,从而,检测间隔也不相等。若光学系统的光写入不发生偏斜(skew),则三个补片图像之间,各相同颜色的基准调色剂像在相同时间被检测到,但是,若发生偏斜,则各相同颜色的基准调色剂像在不同时间被检测到。控制部200基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各色调色剂像的检测间隔或检测时间的偏差,调整对各感光体实行光写入的开始时间,或调整光学系统,从而抑制各色调色剂像的位置偏移。
在形成上述灰度图像或补片图像时,使得图1所示的二次转印偏压辊19离开中间转印带8,以避免灰度图像或补片图像转移到二次转印偏压辊19。
对于偏斜偏移的补正,是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机构,通过调整用于返回光写入单元7内部各色激光的反射镜的倾斜度来进行的。用于付势使得反射镜倾斜的驱动源使用的是步进马达。
另外,对于各色调色剂像在副扫描方向(带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补正,是通过调整对于各感光体的光写入开始时机来进行的。图7是表示对副扫描方向的光写入开始时间进行补正时,各种信号的产生时间的时间图。在图7中,潜像写入enable信号是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区域信号,该信号的接通或切断(上升,下降)是通过相当于图像的1个点的时间单位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潜像写入enable信号的补正分辨能力是相当于一个点的时间。写入激光通过多面反射镜的反射面被反射,沿主扫描方向(感光体的回转轴线方向)往返地扫描。通过在主扫描方向的主扫描区域端部附近检测出所述写入激光,发出同步检测信号,基于该信号对该潜像写入enable信号进行调整。例如,若使得光写入开始时间仅快沿副扫描方向的一个点的时间,则如图7所示,潜像写入enable信号的下降时间仅快一个同步检测信号。
图8是表示对副扫描方向的光写入开始时间进行补正时,各种信号的产生时间的时间图。在该图中,各信号的补正分辨能力也是相当于一个点。潜像写入时钟根据上述同步检测信号的下降边缘决定,以便各条线都能够得到对应正确相位的时间。与所述潜像写入时钟同步地开始进行光写入,主扫描方向的潜像写入enable信号也与所述潜像写入时钟同步地生成。基于上述补片图像中的各基准调色剂像的检测时间,若使得光写入开始时间在副扫描方向快一个点的时间,则如图8所示,使得写入enable信号主动地快一个时钟即可。
当Y、M、C的补片图像中各基准调色剂沿主扫描方向的倍率相对于基准色K发生偏移时,可以通过时钟脉冲发生器等设备进行补正。
图9是表示设置在中间转印带8的内面作为从动辊的编码器辊14与设置在其一端侧的回转式编码器170(以下简称为“编码器170”)的放大结构图。该编码器辊14由不锈钢等制成,随着中间转印带8的环状移动从动地回转。轴部从该辊部的两端分别突出,一方的轴部15a如图所示,沿外侧具有三层结构。两端的轴部分别由设置在转印单元支承板的轴承169支承,能够回转自如。
编码器170包覆编码器辊14的轴部14a,其具有码盘171、透射型光电传感器172、支承板173、以及套73等。所述码盘171为圆盘状,其被固定在轴部14a,以便与轴部14a一起回转。
支承板173由聚乙醛等树脂制成,被压入编码器辊14的轴部14a的根部侧。码盘171通过双面胶带(没有图示)被固定在支承板173的一侧端面(与压入方向相反侧的端面)。轴部14a的前端部也通过轴承被回转自如地支承,这样,就能够提高支承板173的定位精度。
码盘171是由厚度约0.2mm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如图10所示,其外缘部形成放射状缝隙171a。该缝隙171a通过例如使用了光刻胶的图像描绘技术形成。
透射型光电传感器172通过缝隙形成部,使得自身发光的发光元件172a与受光元件172b面对面。随着编码轮171的回转,使得缝隙形成部的各缝隙171a位于受光元件172a与发光元件172b之间,能够传送和接收光,或者,缝隙171a不存在于受光元件172a与发光元件172b之间,不能传送和接收光,这样的情况在短周期反复。更具体地说,当受光元件172a与发光元件172b之间具有槽171a(图中黑色部分)时,从发光元件172a射出的光被受光元件172b接收,从透射型光电传感器172输出的电压为高电压。相对于此,当受光元件172a与发光元件172b之间不存在缝隙171a时,发光元件172a射出的光被遮断,从透射型光电传感器172输出的电压成为低电压。因此,例如,如图11所示,根据回转角度(以下简称为“角速度”)的变化,如A,B所示的编码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并且,基于各编码器输出信号的脉冲数,能够掌握编码器辊14的角速度。这里,由控制部200基于编码器170的输出,得到编码辊14的角速度检测结果,并将该检测结果反馈到带驱动马达162的驱动速度。
本串列型打印机100中,需要使得中间转印带8以稳定的速度移动。但是,事实上由于中间转印带的周方向厚度不匀或驱动辊12的偏心等,导致带移动速度发生变化。若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则实际的带移动位置从设定的目标带移动位置发生偏移,感光体1Y、1M、1C、1K上的各调色剂像沿带移动方向的前端位置在中间转印带8上产生偏移,发生叠合偏移(色偏移)。当带移动速度相对较快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像部分被拉伸,从原来的形状沿着周方向延伸,相反,当带移动速度相对较慢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像部分从原来的形状沿着周方向缩小。这样的情况下,当图像最终形成在记录纸上时,该图像上与带的周方向对应的方向显示出周期性的浓度变化(条状化)。
下面,说明中间转印带的厚度不匀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更具体地说,当驱动辊12上卷绕着中间转印带8的较厚部分时,带移动速度变快。与此相反,当驱动辊12上卷绕着中间转印带8的较薄部分时,带移动速度转慢。因此,在中间转印带8移动一周的期间,会产生速度变化。在通过离心成型法制成的带部件,由于成型带的金属模产生偏心,容易引起厚度不匀,带每移动一周,其最厚部分与最薄部分成为180°的相位差关系。这样的带部件具有以下特性,即,带每移动一周,其速度变化形成一个周期的正弦曲线。
在驱动辊12发生偏心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中间转印带8发生速度变化。多数情况下,由于驱动辊12的周长比中间转印带的周长短,因此,带每移动一周,会出现若干由于驱动辊12的偏心引起的正弦曲线状变化特性。而驱动辊12的偏心主要是由其表面的由橡胶等构成的弹性层所引起的。更具体地说,在仅用金属制成辊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车床加工等,比较容易制成基本不产生偏心的辊。但是,作为驱动辊12,为了防止其表面与中间转印带产生滑动,一般在金属芯的表面覆盖弹性层。在这样的驱动辊12,即使通过车床加工等制成基本不产生偏心的金属芯,但是由于弹性层的厚度偏差,怎么也会产生偏心。
于是,在本打印机100,基于编码器170的输出得到编码器辊14的角速度的检测结果,也就是说,将中间转印带8的速度变化反馈到带驱动马达162的驱动速度。更具体地说,当判断角速度比控制目标值慢时,对应地向带驱动马达162增加时钟脉冲数,使得马达回转速度增快。另一方面,当判断角速度比控制目标值快时,对应地向带驱动马达162减少时钟脉冲数,使得马达回转速度减慢。通过这样的反馈控制,能够使得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速度得到稳定。
下面,说明本打印机100的特征性结构。
如上所述,本打印机中,基于编码器辊14的角速度检测结果控制带驱动马达162的驱动速度,从而抑制中间转印带8的速度变化。因此,在将各色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叠合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时,能够抑制由于带的速度变化引起叠合偏移。在该结构中,通过各色感光体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补片图像,其中不包含用于检测由于中间转印带8的速度变化引起位置偏移的位置偏移检测用补片图像,因此,使得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仅检测由于光写入单元的光路变化引起的各基准调色剂像的位置偏移。
如图4,图6所示,在本打印机100,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作为像检测装置,具有若干光电传感器,使得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与沿中间转印带8周方向的所有区域中围绕编码器辊14驱动回转的区域面对面。由于与光学传感器单元150面对面设置的编码器辊14的回转速度得到稳定,使得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速度得到稳定,因此,中间转印带8的与光学传感器单元150面对面区域的带移动速度最稳定。因此,与光学传感器单元150面对面的中间转印带8上的检测位置偏移用补片图像以稳定的速度移动,由于光写入单元的光路变化引起各基准调色剂像的位置偏移能够被光学传感器单元150正确地检测到。
因此,既能够良好地抑制由于光写入单元的光路变化引起各基准调色剂像的位置偏移,又能够良好地抑制由于中间转印带8的速度变化引起调色剂像的叠合偏移。
上述位置偏移补正处理中,位置对合精度要求精密级精度。在这样高精度的位置对合中,需要如图5所示的由光学传感器单元150对补片图像实行高精度地检测。但是,在与光学传感器单元150面对面的位置,若卷绕中间转印带8回转的辊发生振动、弯曲、或偏心回转,则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中各光电传感器的焦点不准,得不到期望的检测精度。一般的从动辊中,振动容许范围设定在0.3mm~0.5mm以下,但是,若产生这样地振动,则得不到充分地检测精度。
若要对应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功能化的需求,则明显地需要将从动辊的振动容许范围缩小。更具体地说,以往,通过一个光电传感器依次地检测四种颜色的灰度图像,然后实行处理控制,或通过一个光电传感器检测补片图像,然后实行位置偏移补正处理(这种情况下,仅实行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补正)。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分别将各色的灰度图像或补片图像依次地形成,或对其进行检测,因此,处理所需的时间长。于是,近年的产品中,如图4所示,沿辊的轴线方向排列若干个光电传感器。这样,将各色的灰度图像或补片图像并行地形成,或并行地检测,能够缩短处理控制或位置偏移补正处理的时间。但是,这样的结构中,需要保持各光电传感器的高精度检测,因此,必须在辊的轴线方向的整个区域抑制振动,结果导致将振动容许范围设定在非常小的范围。
如图4,图6所示的编码器辊14是从动辊,但是其与一般的从动辊不同,还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8的回转角速度,因此,若其产生振动、弯曲、或偏心回转等,即使中间转印带8以稳定的速度移动,而编码器辊14的回转角速度仍产生变化。从而导致不能精度良好地检测中间转印带8的回转角速度。因此,在以往的技术中,设定编码器辊的刚度更高,不会引起振动或弯曲,且通过高精度加工除去了偏心或歪斜。编码器辊的振动容许范围一般设定在0.05mm~0.1mm的范围。
在本打印机100,使得光学传感器单元150隔中间转印带8,与刚度高且不产生偏心或歪斜的编码器辊14面对面。这样,只要将编码器辊14的振动容许范围设定为与以往技术中的振动容许范围相等,就能够使其保持正确的回转速度,同时,能够抑制由于位于光学传感器单元150面对面位置的辊产生的振动导致位置偏移检测精度恶化。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使用与以往技术相同的刚度高且不产生偏心或歪斜的编码器辊14,能够提高辊回转速度的检测精度,同时,提高位置偏移检测精度。
图12是表示转印单元15沿带移动方向的一端与光学传感器单元15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12所示,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中各光电传感器被保持在长板状的支承板155,所述支承板155沿带的宽度方向(辊的轴线方向)延伸,或支承中间转印带8的辊的纵轴延伸,例如驱动辊12和编码器辊14。中央光电传感器152、第二端部光电传感器153、Y光电传感器154Y、M光电传感器154M、C光电传感器154C、以及K光电传感器154K也被保持在支承板155。另外,没有图示的第一端部光电传感器154也被保持在支承板155的没有图示的区域。
在支承板15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定位角铁部件156。该角铁156设有圆孔,通过该圆孔将编码器辊14的轴部14a嵌合在支承其回转自如的轴承169的外周面,使得光学传感器单元150相对编码器辊14定位。更具体地说,光学传感器单元150沿中间转印带移动方向位于驱动辊12的上游侧,并且,于中间转印带8的外面面对面地设置,所述中间转印带8的内面与编码器辊14接触并被支承。这样,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以编码器辊14为基准,相对于中间转印带8定位。在所述结构中,相对于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中的各光电传感器的焦点位置,能够高精度地对中间转印带8表面定位。由此,与以其他部件为基准对光学传感器单元150实行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各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下面,对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变形例进行说明。该变形例的结构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100,将光学传感器单元150固定在转印单元15,可以与转印单元15一起安装到打印机,或从打印机拆下。而在变形例涉及的打印机中,将光学传感器单元固定在打印机主体,转印单元15以不具有光学传感器单元的状态相对打印机主体能够安装或拆下。
图13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打印机中转印单元15沿带宽度方向一端的局部放大立体图。该转印单元15具有罩部件180,在与编码器辊14面对面的位置,覆盖从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侧沿着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该罩部件180作为覆盖部件,沿带的宽度方向(辊的轴线方向)排列设置七个开口181。光学传感器单元所包含的七个光电传感器(没有图示)固定在打印机主体,分别通过开口181中的任意一个检测中间转印带8上的灰度图像或补片图像。
在上述结构中,使用刚度高且不产生偏心或歪斜的编码器辊14,并将其兼作为从动辊,在与光学传感器单元面对面的位置卷绕中间转印带8。这样,与除了编码器辊14,在光学传感器单元面对面的位置另外设置其他刚度高且不会产生偏心或歪斜的从动辊相比,能够实现低成本且高精度的检测。
另外,也可以由玻璃或透明树脂等光透射性材料制成窗,设置在支承板180,以取代开口181。
以上,说明了将形成在各感光体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之后,一次性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上的打印机。另外,也可以将形成在各感光体上的各色调色剂像直接地叠合转印到记录纸上,该记录纸被保持在作为带部件的纸运送带的表面,以取代上述结构。
以上,在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100中,编码器辊14作为从动辊,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作为像检测装置,以该编码器辊14为基准,设定光学传感器单元150相对于中间转印带8定位。在该结构中,与以其他部件为基准对光学传感器单元150实行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各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在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100中,将光学传感器单元150中各光电传感器沿编码器辊14的回转轴线方向排列若干个。在该结构中,通过各并行的若干光电传感器的任意一个对相互并行形成的若干灰度图像或补片图像实行检测。与通过一个光电传感器依次地对这些图像实行检测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处理控制操作或位置偏移补正处理的时间。
在变形例涉及的打印机中,设置覆盖中间转印带8表面的罩部件180,并在该罩部件设置开口181,以便光学传感器单元通过开口181检测到中间转印带8表面上的基准调色剂像。将这些开口181设置在与中间转印带周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卷绕在编码器辊14回转的区域面对面的位置。与除了编码器辊14,在与光学传感器单元面对面的位置另外设置其他的刚度高且不会产生偏心或歪斜的从动辊相比,能够实现低成本且高精度的检测。
在变形例涉及的打印机中,罩部件180设有若干开口181,该若干开口181沿编码器辊14的回转轴线方向排列。在该结构中,与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相同,通过并行的若干光电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对相互并行形成的若干灰度图像或补片图像实行检测。与通过一个光电传感器依次地对这些图像实行检测地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处理控制操作或位置偏移补正处理的时间。
在实施例或变形例涉及的打印机中设有控制部200。该控制部200作为图像形成条件调整装置,用于对由光写入单元7和各色处理单元等形成的可视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调整。更具体地说,控制部200对于若干感光体,使得形成在各感光体表面的由图像浓度互异的若干基准调色剂像构成灰度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并且,由光学传感器单元150的各光电传感器检测所述灰度图像中的各基准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基于检测结果,调整可视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条件。另外,该控制部200还作为驱动速度调整装置,基于作为回转速度检测装置的编码器170的检测结果,调整作为驱动源的带驱动马达162的驱动速度。在该结构中,将编码器170的检测结果反馈到带驱动马达162的驱动速度,从而,抑制带速度发生变化,并且通过检测灰度图像,抑制由于带速度发生变化导致对图像形成性能的检测精度恶化,能够适合地调整图像形成条件。更具体地说,当从感光体将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时,若带的速度发生变化,则该调色剂像从原来的状态沿带移动方向伸缩,然后被转印,导致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从转印前的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在上述处理控制操作中,若在灰度图像的转印中途中间转印带8的速度发生变化,则该灰度图像的图像浓度从转印前的状态发生变化。于是,中间转印带8上的灰度图像不能正确地反映光写入单元或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性能(图像形成浓度)。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变形例涉及的打印机中,通过上述反馈控制,抑制中间转印带8的速度发生变化,并通过将灰度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能够抑制由于带的速度发生变化导致对图像形成性能的检测精度恶化。
在实施例和变形例涉及的打印机中设有控制部200,该控制部200作为图像形成条件调整装置,使得分别形成在若干感光体上的规定的基准调色剂像互相不重叠地转印在中间转印带8,并且,由光学传感器单元150检测中间转印带8上的这些基准调色剂像,基于检测结果掌握这些基准调色剂像的相对位置偏移,并且,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光写入单元和各色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条件。另外,该控制部200还作为驱动速度调整装置,基于作为回转速度检测装置的编码器170的检测结果,调整作为驱动辊12驱动源的带驱动马达162的驱动速度。在该结构中,将编码器170的检测结果反馈到带驱动马达162的驱动速度,从而,抑制带速度发生变化,并且通过检测灰度图像,抑制由带速度发生变化导致对图像形成性能的检测精度恶化,能够对图像形成条件进行适合地补正。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