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28026.9

文献号 : CN1013444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久保川宝有本嘉宏

申请人 : 株式会社石田株式会社石田工程

摘要 :

计量装置1,为用于计量细面条等棒状被计量物的装置,其包括计量料斗2以及供给部3。计量料斗2,用于计量由供给部3提供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供给部3,可贮存被计量物,并将贮存的被计量物提供给计量料斗2。供给部3具有使贮存的被计量物整齐排列的排列部34。具体说来,排列部34具有倾斜面34a。在将被计量物贮存于供给部3时,倾斜面34a位于筒状部件31的贮存空间3a内,并设置成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α。被投放到供给部3的被计量物,与倾斜面34a相接触,并沿着倾斜面34a向下方移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计量装置,包括:

计量料斗,用于计量棒状被计量物的重量;以及供给部,可贮存所述被计量物,并将所贮存的所述被计量物提供给所述计量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部,包括用于将贮存的所述被计量物整齐排列的排列部,所述排列部,具有将所述被计量物贮存到所述供给部时、与从所述供给部上方投入的所述被计量物相接触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被计量物的贮存空间内,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呈倾斜状态,所述排列部,能够改变其自身在所述贮存空间中所占的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部,具有形成所述贮存空间的侧壁,且可使所述排列部作为所述侧壁的一部分发挥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部具有形成所述贮存空间的侧壁;

向所述贮存空间贮存所述被计量物时,所述侧壁中隔着所述贮存空间同所述倾斜面相对的部分与所述排列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部还包括闸门,其用于开闭设在所述供给部的被计量物投入口;

通过所述闸门打开所述投入口时,从所述倾斜面距离所述投入口最近的上方开始打开所述投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装置,所述被计量物是从上方被投入到所述供给部,其特征在于:当向所述供给部贮存所述被计量物时,所述排列部使所述被计量物的贮存空间变得越向下越狭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部为可移动部件,能够使向所述供给部投放所述被计量物时变窄的所述贮存空间变大。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整齐排列被计量物的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计量所定重量的细面条等棒状被计量物,通常使用计量装置。这种计量装置包括计量料斗、以及向计量料斗提供被计量物的供给部。供给部可贮存被计量物。在向计量料斗提供被计量物之前,供给部内预先贮存被计量物。随后,将贮存的被计量物提供给计量料斗。
具体说来,供给部上开设有用于投入被计量物的投入口和用于排出被计量物的排出口,投入口和排出口上分别安装有可自由开闭的闸门。首先,向供给部贮存被计量物时,排出口闸门处于关闭状态,投入口闸门打开,并将被计量物投入到供给部。当供给部贮存被计量物后,投入口闸门关闭。之后,投入口闸门处于关闭状态,排出口闸门打开,将被计量物提供给计量料斗。根据该构成,可防止向计量料斗提供过量的被计量物。这种技术已被披露在下述专利文献1。另外,专利文献2还披露了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平9-727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昭53-43421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将棒状被计量物贮存到供给部时,被计量物之间容易产生交差。一旦棒状被计量物产生交差,被计量物在滞留于其上的被计量物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折断。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供给部贮存被计量物时可防止被计量物发生折断的计量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包括计量料斗和供给部。其中,计量料斗,用于计量被计量物的重量。供给部,可贮存被计量物,并将所贮存的被计量物提供给计量料斗。供给部具有使所贮存的被计量物整齐排列的排列部。
根据该计量装置,被计量物可排列整齐地贮存于供给部中,因此,在向供给部贮存被计量物时,可防止被计量物发生折断。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为第一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中,排列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位于贮存被计量物的空间(贮存空间)内,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呈倾斜状态。将被计量物贮存到供给部时,从供给部上方投入的被计量物,与该倾斜面相接触。
根据该计量装置,由于从供给部上方投入的棒状被计量物,在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上移动,并沿一个方向被整齐排列。当棒状被计量物在倾斜面上滚动时,该效果尤为显著。
本发明第三提出的计量装置,为第二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中,排列部可以改变其自身在空间(贮存空间)中所占的比例。
根据该计量装置,将贮存于供给部的被计量物提供给计量料斗时,由于可减少排列部在被计量物贮存空间中所占的比例,可避免排列部对被计量物的供给(流动)造成妨碍。而且,可缩短贮存于供给部的被计量物向计量料斗移动的时间。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为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中,供给部具有形成空间(贮存空间)的侧壁,排列部可作为侧壁的一部分发挥作用。
根据该计量装置,将排列部作为侧壁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可避免被计量物从供给部泄漏。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为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中,供给部具有形成空间(贮存空间)的侧壁。向空间(贮存空间)投放被计量物时,侧壁隔着空间(贮存空间)与倾斜面相对的部分与排列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该计量装置,被投入的被计量物在排列部的倾斜面上移动后,可进一步穿过间隙向排列部的下侧空间移动。因此,可避免因设置排列部造成贮存空间的缩小。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为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中,供给部还包括闸门,其用于开闭设在供给部上的被计量物投入口。通过闸门打开投入口时,投入口自倾斜面距离投入口最近部分的上方开始打开。
根据该计量装置,由于被计量物在倾斜面上的移动距离变长,可使被计量物排列得更加整齐。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为第一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中,被计量物是从上方被投入到供给部中。当供给部贮存被计量物时,排列部使得贮存被计量物的空间(贮存空间)变得越向下越狭窄。
根据该计量装置,从预定方向投入的棒状被计量物,因穿过狭窄空间而被整齐排列。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为第七方面提出的计量装置中,排列部为可移动部件。可以使向供给部投放被计量物时变窄的空间变大。
根据该计量装置,在将贮存于供给部的被计量物提供给计量料斗时,移动排列部以扩大空间,从而避免排列部对被计量物的供给(流动)造成妨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计量装置,可将被计量物排列整齐地贮存于供给部,因此,可避免向供给部贮存被计量物时造成被计量物的折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计量装置的概要图;
图2为被计量物的投入方法示意图;
图3为排列部的变形例示意图;
图4为排列部的变形例示意图;
图5为排列部的变形例示意图;
图6为计量装置的动作顺序示意图;
图7为计量装置的动作顺序示意图;
图8为计量装置的动作顺序示意图;
图9为计量装置的动作顺序示意图;
图10为计量装置的动作顺序示意图;
图11为具有计量装置的计量系统概要图。
其中,符号标记:
2         计量料斗
3         供给部
3a        贮存空间
31        筒状部件(侧壁)
31a       上侧端部(投入口)
32        闸门
34,34A~34C  排列部
34a~34c   倾斜面
70        空隙
90        上下方向
311       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1.计量装置的结构
1-1.计量装置的概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计量装置1的概要图。其中,计量装置1,为用于计量细面条等棒状被计量物的装置,其包括计量料斗2以及供给部3。另外,在下文中对于垂直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分别简称为“上侧”、“下侧”。
1-2.计量料斗
计量料斗2,由料斗21、开闭机构22以及计量器23构成,用于计量由供给部3提供的被计量物的重量。
料斗21设有用于投入被计量物的投入口2a,以及用于排出被计量物的排出口2b。投入口2a位于上侧,而排出口2b则位于下侧。
开闭机构22,可自由开闭排出口2b。具体说来,用计量料斗2计量被计量物的重量时,排出口2b关闭。被计量物的计量完毕,则打开排出口2b,排出被计量物。另外,开闭机构22可采用气缸、滚珠丝杠、电磁驱动器等结构。
计量器23,为用于计量被计量物重量的计量仪器,例如可采用利用金属挠度进行重量计量的负载传感器。
1-3.供给部
供给部3,可贮存被计量物,并将所贮存的被计量物提供给计量料斗2。而且,供给部还具有使贮存的被计量物整齐排列的功能。具体说来,供给部3,其包括筒状部件31、闸门32、33以及排列部34。
<被计量物的贮存与供给>
筒状部件31在上下方向延伸,其上下侧分别具有端部31a、31b。上侧端部31a上可自由开闭地安装有闸门32、下侧端部31b上可自由开闭地安装有闸门33。
闸门32、33的开闭,分别由开闭机构321、331控制。开闭机构321、331,如图1所示,可采用气缸结构。当然,开闭机构321、331,还可采用滚珠丝杠、电磁驱动器等其它结构。
向供给部3贮存被计量物时,闸门33处于关闭状态,打开闸门32。这样,通过端部31a可将被计量物投入到筒状部件31内。鉴于通过端部31a投入被计量物,可将端部31a理解为供给部3的投入口。
由于闸门33处于关闭状态,被计量物就被贮存于筒状部件31内。鉴于筒状部件31内贮存有被计量物,由筒状部件31围成的内侧空间3a,可被理解为被计量物的贮存空间。以下将空间3a称作“贮存空间3a”。
被计量物贮存至贮存空间3a后,关闭闸门32,并停止投放被计量物。之后,闸门32处于关闭的状态下,打开闸门33,将被计量物由端部31b排出。鉴于被计量物由端部31b排出,可将端部31b理解为供给部3的排出口。被排出的被计量物,被提供给计量料斗2。
通过上述闸门32、33的开闭动作,只有被贮存到贮存空间3a的被计量物才被提供至计量料斗2。因此,可避免被计量物过量提供给计量料斗2。
计量物经贮存空间3a贮存后、在筒状部件31内自上而下移动,因此,从被计量物的角度来看,可将筒状部件31视为侧壁。因此,可以说被计量物的贮存空间是由该侧壁围绕而成。
<被计量物的整齐排列>
排列部34,可使贮存在供给部3中的棒状被计量物整齐排列。
即使在被投放到供给部3之前的棒状被计量物排列得很整齐,投放时也容易弄乱,甚至可能发生被计量物互相交差着被投放到供给部3中的情形。不过,利用排列部34,可将被弄乱的被计量物或互相交差的被计量物排列整齐。
这样一来,棒状被计量物可排列整齐地被贮存于供给部3中。因此,在供给部3内贮存被计量物时,可避免被计量物发生折断。以下,将说明排列部34的具体结构。
排列部34具有倾斜面34a。在将被计量物贮存于供给部3时,倾斜面34a位于筒状部件31的贮存空间3a内,并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α。附图中,用箭头90表示上下方向。
被投放到供给部3的被计量物,与倾斜面34a相接触。随后,沿相对上下方向90倾斜的倾斜面34a向下方移动。根据该构成,棒状被计量物,就在倾斜面34a上沿着一个方向被整齐排列。
为便于棒状被计量物的整齐排列,所述被计量物的投放如下。即如图2所示,在使被计量物的长度方向91与倾斜面34a中坡度最大的方向92近乎垂直的状态下,将被计量物投入供给部3。图2中,用符号A表示被计量物。
排列部34所达成的上述排列效果,在被计量物可于倾斜面上滚动时尤为明显。
<排列部的动作>
排列部34为可移动部件,其倾斜面34a与上下方向90之间形成的角度θ可以改变。以下,结合图1,进行具体说明。
排列部34,具有相对于上下方向90垂直延伸的轴341,该轴位于筒状部件31之外侧。排列部34,可以轴341为轴心自由转动。而筒状部件31中,开设有排列部34转动时可穿过的开孔80。另外,图1中,以轴341为中心,倾斜面34a朝向接近筒状部件31的上端部31a的方向(角度θ变大的方向)用箭头93表示,而倾斜面34a朝向远离筒状部件31的上端部31a的方向(角度θ变小的方向)则用箭头94表示。
排列部34的转动,由驱动部343控制。驱动部343,如图1所示,可采用气缸结构。当然,驱动部343亦可采用滚珠丝杠、电磁驱动器等结构。
因设有该排列部34,在向供给部3贮存被计量物时,通过将排列部34向方向93转动,可使角度θ等于规定角度α。
反之,将排列部34向方向94转动可使角度θ变小,可避免从供给部3排出被计量物时排列部34起妨碍作用。图1中,用虚线表示向方向94转动后的排列部34。
通过排列部34的上述转动动作,能够改变排列部34在贮存空间3a中所占的比例。具体说来,将排列部34向方向93(参见图1)转动时,排列部34在贮存空间3a中所占的比例变大;反之,将排列部34向方向94(参见图1)转动可使该比例变小。
在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为防止被计量物从筒状部件31上开设的开孔80中泄漏,优选使倾斜面34a处于如下位置。即,使倾斜面34a的上侧端部34a1与筒状部件31相接触或位于其附近。图1中,端部34a1与筒状部件31相接触。
这样一来,由于排列部34与筒状部件31之间不存在间隙,排列部34可堵塞开孔80,因此,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可防止被计量物从开孔80中泄漏。
<变形例1>
图3为将排列部34更换成排列部34A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中,排列部34A,由多条平行排列的棒状部件342构成。具体说来,多条棒状部件342,沿着与上下方向90垂直的方向95排列。图3中,棒状部件342采用的是剖面形状为圆形的棒状部件。
通过将多条棒状部件342平行排列,可以得到一个与这些棒状部件表面342a相切的假想倾斜面34b。图3中,由于多条棒状部件342的剖面形状均呈圆形,棒状部件342的表面342a分别与假想倾斜面34b相切于直线342b。假想倾斜面34b可理解为排列部34A具有的倾斜面。
图3为在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排列部34A的状态示意图。具体说来,棒状部件342的长度方向96,在垂直于方向95的同时,相对于上下方向90呈倾斜状态。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的假想倾斜面34b的状态可解释为,假想倾斜面34b,在向供给部3内贮存被计量物时,位于贮存空间3a内,且相对于上下方向90呈倾斜状态。
被投入供给部3中的被计量物,与假想倾斜面34b相接触。并沿假想倾斜面34b向下方移动。这样一来,棒状被计量物就在假想倾斜面34b上沿着一个方向被整齐排列。
根据排列部34A,只通过平行排列棒状部件342,即可得到使棒状被计量物整齐排列的假想倾斜面34b。因此,排列部34A的制作得以简化,因而可简化计量装置1的制造工艺。
为便于棒状被计量物的整齐排列,按下述方式投放被计量物。即,如图3所示,在使棒状被计量物的长度方向91与倾斜面34b中坡度最大的方向近乎垂直的状态下,向供给部3投放被计量物。图3中,用符号A表示被计量物。
图3中,由于倾斜面34b中坡度最大的方向与棒状部件342的长度方向96几乎一致,在被计量物A的长度方向91与棒状部件342的长度方向96近乎垂直的状态下,投放被计量物A即可。
在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优选使倾斜面34b的上侧端部34b1与筒状部件31相接触或位于其附近。因为这样一来,由于排列部34A可堵塞开孔80,在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可防止被计量物从开孔80中泄漏。
<变形例2>
图4为将排列部34更换成排列部34B的变形例示意图。排列部34B具有倾斜面34c。其中,倾斜面34c,相对于上下方向90倾斜规定角度α。而且,在向供给部3贮存被计量物时,倾斜面34c位于贮存空间3a内。
也就是说,在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倾斜面34c与上述排列部34的倾斜面34a处于相同状态。
排列部34B为可移动部件,其倾斜面34c的位置可以改变。具体说来,排列部34B,可以沿与上下方向90垂直的方向自由平移。图4中,排列部34B接近筒状部件31的方向用箭头971表示,而排列部34B远离筒状部件31的方向则用箭头972表示。排列部34B的移动,由气缸、滚珠丝杠或电磁驱动器等驱动器控制。
由于排列部34B可以自由平移,与转动方式相比,排列部34B的结构进一步得到简化。
根据该排列部34B,在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将排列部34B向方向971(参见图4)移动,即可使倾斜面34c位于贮存空间3a之中。根据该构成,棒状被计量物可被整齐排列。
反之,将排列部34B向方向972(图4)移动,可避免排列部34B对从供给部3中被计量物的排出产生妨碍。图4中,用虚线表示排列部34B向方向972移动的状态。
通过排列部34B的上述动作,可以改变排列部34B在贮存空间3a中所占的比例。
与上述排列部34相同,在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呈倾斜状态的倾斜面34c的上侧端部34c1与筒状部件31相接触或位于其附近。图4中,端部34c1与筒状部件31相接触。
<变形例3>
图5为将排列部34更换成排列部34C的变形例示意图。排列部34C具有同上述排列部34(参见图1及图2)相同的倾斜面34a,且该倾斜面34a可自由转动。不同的是,与排列部34相比,排列部34C的转动轴心不同。
具体说来,排列部34C的转动轴344倾斜面34a的上侧端部34a1,并安装于筒状部件31上。图5中,以轴344为中心,倾斜面34a朝向接近筒状部件31上端部31a的方向用箭头931表示,而倾斜面34a远离上端部31a的方向则用箭头941表示。
通过该排列部34C,进行与上述排列部34相同的操作,即在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将排列部34C向方向931(参见图5)转动,可使倾斜面34a与上下方向90间形成的角度θ等于规定角度α。
反之,将排列部34C向方向941(参见图5)转动可使角度θ变小,从而可避免排列部34C对从供给部3中被计量物的排出产生妨碍。图5中,用虚线表示向方向941转动的排列部34C。
通过排列部34C的上述动作,可以改变排列部34C在贮存空间3a中所占的比例。
综上所述,在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与排列部34、34A、34B相同,排列部34C可以堵塞开孔80。但是,在移动排列部34、34A~34C以缩小排列部34、34A~34C在贮存空间3a中所占的比例时,排列部34、34A、34B则无法堵塞开孔80,而会产生空隙。而一旦产生空隙,被计量物就可能从贮存空间3a中泄漏。
以排列部34(参见图1)为例,由于作为排列部34转动轴心的轴341位于筒状部件31的外侧,伴随着排列部34的转动,在倾斜面34a的上端部34a1与筒状部件31之间就会产生空隙。
而如果采用排列部34C情况则不同,由于作为排列部34C转动轴心的轴344安装于筒状部件31,在倾斜面34a的端部34a1与筒状部件31之间不会产生空隙,可在开孔80保持堵塞的状态下,使排列部34C向方向941转动。
因此,即使排列部34C为可移动部件,被计量物亦不会从贮存空间3a中泄漏。换言之,排列部34C,作为筒状部件31的一部分、即构成贮存空间3a的侧壁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而且,即使不将排列部34C安装于筒状部件31、而只是配置于筒状部件31附近,也几乎不会产生间隙,因而可防止被计量物泄漏。
2.计量装置的动作
对于图5所示的计量装置1的动作,结合图6~图10进行说明。图6~图10中,被计量物的状态均显示为阴影线。
图6为向供给部3贮存被计量物之前的状态示意图。将排列部34C向方向931转动,使倾斜面34a相对于上下方向90倾斜规定角度α。而且,闸门32、33均被关闭,且贮存空间3a处于空置状态。
关闭闸门33的状态下,打开闸门32,开始向供给部3内贮存被计量物(参见图7)。闸门32开始打开时,被计量物开始从筒状部件31的端部31a下落到贮存空间3a内。下落的被计量物,首先与相对于上下方向90呈倾斜状态的倾斜面34a相接触,随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倾斜面34a向下方移动。此时,被计量物沿一个方向被整齐排列。
被计量物的截面为圆形时,被计量物沿着倾斜面34a向下方滚落。因此,与沿着倾斜面34a滑落相比,被计量物更容易被整齐排列。
闸门32打开时,从倾斜面34a相距筒状部件31端部31a最近的上方部分、即倾斜面34a的端部34a1侧开始打开。根据该构成,被计量物在倾斜面34a上移动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更好地将被计量物排列整齐。
随着进一步打开闸门32,端部31a的开口变大(参见图8),向供给部3的被计量物投放量随之增大。此时,被投入的被计量物,在倾斜面34a上移动并被整齐排列。
如图8所示,向贮存空间3a贮存被计量物时,排列部34C与筒状部件31之间形成空隙70。具体说来,空隙70形成于筒状部件31侧壁的一部分311与排列部34C之间,其中,筒状部件31侧壁的一部分311隔着贮存空间3a与倾斜面34a相对。
因此,被投入的被计量物,沿倾斜面34a向下方移动后,进一步穿过空隙70,移动到排列部34C下侧的空间3a1(参见图8)。随后,被计量物被贮存于空间3a1中。
鉴于空间3a1内贮存有被计量物,可将空间3a1看作贮存空间3a的一部分。因此,可避免因设置排列部34C造成贮存空间3a的缩小。
而且,即使在倾斜面34a未能被排列整齐的被计量物,在穿过空隙70的过程中,沿一个方向被整齐排列。据此,在计量装置1中,将被计量物贮存于供给部3时,排列部34C使得贮存空间3a越向下变得越狭窄。
通过关闭闸门32,停止向贮存空间3a投放被计量物(参见图9)。如图9所示,在贮存空间3a中,排列部34C的上侧也贮存有被计量物。
贮存于贮存空间3a中的被计量物,在闸门32处于关闭状态下,通过打开的闸门33被提供给计量料斗2。
打开闸门33的同时,将排列部34C向方向941转动。这样一来,排列部34C在贮存空间3a中所占的比例变小。因排列部34C可以移动,从而使得向供给部3中贮存被计量物时变窄的贮存空间3a变大。
根据该构成,可避免排列部34C对被计量物的供给(流动)产生妨碍。而且,可缩短供给部3中所贮存的被计量物向计量料斗2移动的时间。
例如,可在闸门32关闭后、闸门32打开前,将排列部34C向方向941转动
如上所述,排列部34C其可作为筒状部件31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堵塞开孔80。因此,从供给部3向计量料斗2提供被计量物时,被计量物不会从供给部3中泄漏。
其他实施例
图11为具有计量装置1的计量系统100的概要图。其中,计量系统100,用于每次按预定量称取棒状被计量物,其包括:两个计量装置1、三个少量称取用计量装置101、传输带102、计时漏斗103。
经计量装置1称重后的被计量物,从计量料斗2排出,然后承载于输送带102。而且,经两个计量装置1称重的被计量物的总重量,小于预定重量。
少量称取用计量装置101,用于计量比计量装置1所称重量少的被计量物的称重。具体说来,少量称取用计量装置101,具有计量料斗1011,每次将少量被计量物投入计量料斗1011,计量其重量。
三个少量称取用计量装置101,所称取的被计量物重量为,用预定重量减去经两个计量装置1称重的被计量物总重量所得差值部分的重量。经少量称取用计量装置101称重的被计量物,从计量料斗1011排出后,承载于输送带102。
承载于输送带102的被计量物,被导入到料斗103。料斗103用于贮存被计量物,直至经两个计量装置1称重的被计量物以及经三个少量称取用计量装置101称重的被计量物全部投入其中。待全部被计量物投入后,将其提供给制袋包装机。
通过计量系统100,经两个计量装置1称重后不足的被计量物部分由少量称取用计量装置101予以补足,因此可精确称取预定重量的被计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