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021403.9

文献号 : CN1013448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曾成得涂一权

申请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套包含:一夹持构件,用以夹持一杆状对象,该夹持构件包含一导电接触部,该杆状对象具有一端部;一连接构件,包含一导电部;以及一触控构件,包含一导电触控部以及一容置空间用以套接该端部,该连接构件连接夹持构件与触控构件,该导电部电性连接该导电接触部以及该导电触控部。其具有良好握持感、可以与现有书写用笔配套使用,不致成为累赘并且同时提供笔套功能,进而与一般书写用笔结合,不易遗失,有效解决前述技术之问题。其该导电触控部可制成具有相当柔软性,以增加书写的手感。

权利要求 :

1.一种触控套,用于一电容式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套包含:一夹持构件,用以夹持一杆状对象,该夹持构件包含一导电接触部,该杆状对象具有一端部;

一连接构件,包含一导电部;以及

一触控构件,包含一导电触控部以及一容置空间用以套接该端部,该连接构件连接夹持构件与触控构件,该导电部电性连接该导电接触部以及该导电触控部,当使用者以手指接触该导电接触部,并控制该导电触控部触碰该电容式触控屏幕时,微量电荷经由该导电触控部、该导电部、该导电接触部及该手指而流入使用者身体,用以触控该电容式触控屏幕;

其中,所述夹持构件、该连接构件以及该触控构件是由导电橡胶射出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构件包含一缓冲物,填充于容置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物包含一孔,用以卡持该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构件包含一多孔隙结构或一柱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构件包含一卡持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用以卡持该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套呈一管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包含位于该管状结构内部的一肋结构,所述肋结构为轴向设置的肋板、径向设置的肋板或轴向与径向结合设置的肋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该连接构件以及该触控构件系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的材质为一导电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构件包含一螺旋弹性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部至导电触控部间的电阻值小于100欧姆。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触控屏操作所使用的触控操作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电容式触控屏幕的触控套。

背景技术

触控系统主要包含两种型式:电阻式和电容式。电阻式的工作原理是用电压降的方式来找坐标轴,其结构上主要利用两层透明电极,中间隔以绝缘体屏蔽,当触控面板受到触碰时,该处之透明电极即产生短路,进而侦测出触碰的坐标。电容式的工作原理是用电场变化的方式来找坐标轴,其结构上主要利用一玻璃板,两面都涂布导电材料,周围设有电极,于导电层上产生均匀的低压电场,当触控面板受到手指触碰时,就会与导电层上的电场产生电容耦合,而吸去微小的电流,各电极即测量通过的电流,进而找出触碰坐标。
基于电阻式的工作原理,触控面板需有承受变形的能力。就使用上来说,电阻式触控面板有使用寿命较短的缺点,且(液晶)显示面板亦可能同样暴露在随时承受应力的危险。相反地,基于电容式的工作原理,触控面板无需有承受变形的能力,故可使用较硬的材质作为触控面板的基材,除可增加使用寿命外,也能作为保护显示面板使用。然而,电容式触控面板需使用能汲取微量电荷的对象作为触控物,人体虽可经由手指而达到前述目的,但是手指与触控面板接触面积过大,造成实际应用上的定位困扰。因此有专用的触控笔,其通常为一支金属棒状物。此虽解决定位困扰的问题,但是额外的触控笔却增加收纳、保存的麻烦。为了怕遗失而可能将触控笔做得小一点以便顺利收纳于其搭配使用的电子装置中,但因体积较一般书写用笔小而不便于握持使用;为了方便握持使用而可能将触控笔仿一般笔制作,但却不利于携带,更易因其专用的特性而于欲使用时却发现忘了携带,甚至是遗失。因此,电容式触控面板用的触控笔的设计常陷入此两难的困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握持感、可以与现有书写用笔配套使用,不致成为累赘的触控套,其可提供使用者使用时良好的握感,并且同时提供笔套功能,进而与一般书写用笔结合,不易遗失,有效解决前述技术之问题。其该导电触控部可制成具有相当柔软性,以增加书写的手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放案如下:
一种触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套包含:
一夹持构件,用以夹持一杆状对象,该夹持构件包含一导电接触部,该杆状对象具有一端部;
一连接构件,包含一导电部;以及
一触控构件,包含一导电触控部以及一容置空间用以套接该端部,该连接构件连接夹持构件与触控构件,该导电部电性连接该导电接触部以及该导电触控部。
具体的讲,所述触控构件包含一缓冲物,填充于容置空间中。
上述缓冲物可以为一海绵或一凝胶物。
所述缓冲物包含一孔,用以卡持该端部。
所述触控构件包含一多孔隙结构或一柱状结构。
所述触控构件包含一卡持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用以卡持该端部。
所述触控套呈一管状结构。
所述管状结构包含位于该管状结构内部的一肋结构,所述肋结构为轴向设置的肋板、径向设置的肋板或轴向与径向结合设置的肋板。
所述夹持构件、该连接构件以及该触控构件系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的材质为一导电橡胶。
所述触控构件包含一螺旋弹性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所述导电接触部至导电触控部间的电阻值小于100欧姆。
该触控套特别适用于电容式触控屏幕,其夹持构件用以夹持一杆状对象并包含一导电接触部,该杆状对象具有一端部。该连接构件包含一导电部。触控构件包含一导电触控部以及一容置空间,其中连接构件连接夹持构件与触控构件,导电部电性连接导电接触部以及导电触控部。使用者手握杆状对象并以手指接触该导电接触部,进而达到与该导电触控部电性连接的关系。当使用者控制导电触控部触碰一电容式触控面板时,一微量电荷即经由导电触控部、导电部、导电接触部及手指而流入使用者身体,进而达到触控目的
当该杆状物件为一支笔时,触控套套于该笔上,即可形成一支触控笔,并且具有一般书写用笔的握感。该触控套也可取代该笔的笔套,使其不致成为累赘,并当该触控套设置有笔夹时,更具笔套的实用性。因此,本发明的触控套可提供使用者使用时良好的握感,并且同时提供笔套功能,进而与一般书写用笔结合,不易遗失,有效解决前述技术的问题。此外,随着应用程序功能的发展,触控笔不再仅局限于点触的操作,在许多情况下,以触控笔作文字输入反而是常态,因此,本发明的触控套的该导电触控部可制成具有相当柔软性,以增加书写的手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套可整合使用于一般常用的书写工具上(铅笔、原子笔、钢笔或其它可套持的杆状对象),使得触控套与该书写工具的组合可提供使用者一般书写的手感,且触控套前端提供的柔软度更能模拟实际书写的手感;而原来的书写工具的功能仍保留,使用者仍可使用,所以触控套不易遗失,有效解决前述技术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触控套的应用不限于电容式触控面板,于电阻式触控面板,甚至其它光学式、超音波式触控面板,也能取代传统触控笔完整的功能,提供前述各实施例中有关本发明的触控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触控套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触控套的俯视图。
图2为图1B中的触控套沿X-X向的剖面图。
图3A至图3C绘示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卡持部的触控套的剖面图。
图4A至图4C绘示了具有不同孔截面的卡持部的俯视图。
图5A及图5B为具有多孔隙结构的触控套的剖面图。
图5C为图5B的俯视图。
图5D为具有柱状结构的触控套的剖面图。
图5E为图5D的仰视图。
图5F为具有肋结构的触控套的剖面图。
图5G为图5F的俯视图。
图6A绘示了具有垂直设置弹簧的触控套的剖面图。
图6B绘示了具有水平设置弹簧的触控套的剖面图。
图7A绘示了仅具有垂直设置弹簧的触控套的剖面图。
图7B绘示了图7A中触控套于笔头下压时的剖面图。
图8为具有笔夹的触控套的示意图。
图9A为根据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触控套的示意图。
图9B绘示了图9A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及图1B。图1A绘示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触控套1的示意图。图1B绘示了图1A中触控套的俯视图。根据该较佳具体实施例,触控套1为一体成型,呈现管状结构,约4~5公分长,其主要由夹持构件12、连接构件14及触控构件16组成。夹持构件12包含导电接触部122,连接构件14包含导电部142,触控构件16包含导电触控部162;连接构件14连接夹持构件12与触控构件16,而导电部142则电性连接导电接触部122以及导电触控部162。这些导电部的导电功能可以涂布导电涂层或黏贴导电织品(例如导电布)的方式实现。当然,也可以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橡胶)直接射出成型,而前述的涂布或黏贴制程可省略,以避免涂层或黏贴层剥离的风险,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图2为沿图1B中触控套1的X-X向剖面图。夹持构件12夹持一杆状对象,该杆状对象具有一端部;根据图2所示,该杆状对象为一支笔3(以虚线绘示于图2中),笔3包含笔杆32及笔头34(即该杆状物件的端部)。夹持构件12夹持着笔杆32,笔头34则套接于触控构件16的容置空间166中。触控构件16包含卡持部164,卡持部164包含孔1642并藉由孔1642卡持笔头34的尖端,可避免使用者用力过度而使得笔头34的尖端刺穿触控构件16,尤其是导电触控部162(至少包含触控套1的前端,用以与一触控面板接触的部分)。其中,图2中虽然显示出孔1642为一通孔,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孔1642也可形成有锥度,以增加与笔头34的接触面积,提升卡持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触控构件16更包含填充于容置空间166中的缓冲物168,以增加导电触控部162的强度,避免空心的导电触控部162一触碰就凹陷下去的情形,同时亦增加使用时的触感,此触感对于书写输入时,可模拟真实书写的情况。缓冲物168可为海绵、凝胶物或其它具有相当柔软度,甚至具有弹性的物质。
虽然卡持部164主要目的在于卡持笔头34,但其本身也具有强化触控构件16整体的强度,尤其是触控套1单纯以橡胶射出成型时,更见其实际效果。前述卡持部164虽以额外组件加入,但于实际结构设计中,卡持部164也可与触控构件16一体成型,如图3A所示。或如图3B所示,卡持部164与缓冲物168整合在一起(图3B中以缓冲物168标示出),例如直接以凝胶物同时表现出卡持部164与缓冲物168的功能。当一体成型时(与图2相较,即逻辑上容置空间166大部分为此处的卡持部164填充),如图3A所示,卡持部164的材质将受限于触控构件16的材质。通常触控构件16使用较软的材质,以便于获得具相当柔软度的导电触控部162,但此材质却不一定适合于卡持部164卡持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情形,卡持部164可成形延伸至连接构件14的部分,如图3C所示。并且,卡持部164所形成的轮廓可匹配笔头34的轮廓,使卡持部164的卡持稳定度可以再提升。
补充说明的是,于实际应用上,卡持部164所形成的轮廓不以图3C所表示的为限,在考虑书写输入的触感下,可以作必要结构的改变。此外,图3C显示笔头34与卡持部164有部分干涉,此处是为了表示于实际使用时,卡持部164于该处的干涉部分将变形以紧密地卡持笔头34,其卡持状况原则上将比图2所示者来得好。
回到图2所示的卡持部164。并参阅图1B,卡持部164的孔1642为一圆孔。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孔1642的截面也可为十字形、星芒状或其它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如图4A至图4C所示。图4A至图4C为该触控套1的俯视图,其视角方向为垂直图1B纸面的方向。非圆形的孔1642,可提供笔头34插入时更大的弹性变形空间,除可保护卡持部164本身避免破坏,也可使其适用更多种尺寸的笔头34,增加触控套1的实用性。补充说明的是,前述有关孔1642的可能结构的说明也可适用于图3A及图3B的孔1642的结构,及后述有关孔1624或用以卡持笔头34的结构。
于图3A的结构下,卡持部164兼具卡持笔头34及保持导电触控部162柔软度的功能。欲达成上述目的,触控构件16可包含多孔隙结构1622或柱状结构1624,其也可提供相当柔软度。如图5A所示,多孔隙结构1622形成于触控构件16内侧并具有许多小孔洞,使得导电触控部162可呈现相当的柔软度;同时,多孔隙结构1622可使笔头34的尖端陷入其中,而达到卡持的目的。其中,多孔隙结构1622的小孔洞也能露出触控套1内的表面1622a而呈现凹陷,这有助于卡持笔头34。如图5B所示,另一形态的多孔隙结构1622,其与图5A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以柱状孔来形成,而柱状孔的截面可呈圆形(如图5C所示,图5C绘示出图5B的俯视图)、方形、菱形或其它形状。其中,此柱状孔也有卡持笔头34的尖端的功能。另外,如图5D所示,柱状结构1624朝外成形,其截面可呈圆形(如图5E所示,图5E绘示了图5D的仰视图)、方形、菱形或其它形状;而于其内侧则形成有孔1626,作为卡持笔头24之用。于此结构,柱状结构1624的前端则同时作为导电触控部162触碰触控面板的部分。补充说明的是,于图5E中,未避免识图混淆,仅标示出柱状结构1624。
于前述兼顾卡持笔头34及保持导电触控部162柔软度的功能,呈管状结构的触控套1内还可形成肋结构18,搭配图3A所示的结构来达成,如图5F及图5G所示。图5G为图5F的俯视图。肋结构18包含轴向肋板182及径向肋板184,并且肋结构18部分形成于容置空间166中,其轮廓匹配笔头34,以提供较佳的卡持效果。补充说明的是,肋结构18可延伸至导电触控部162,使得图5F中的(实心的)卡持部164(供卡持笔头34的尖端)可不需要而仍可提供导电触控部162所需的柔软度。此外,由于肋结构18本身可提供相当的弹性形变能力,因此其可匹配更大尺寸范围的笔头34。
请参阅图6A及图6B。图6A绘示了具有垂直设置弹簧170的触控套1的剖面图。图6B绘示了具有水平设置弹簧170的触控套1的剖面图。弹簧170取代前述的缓冲物168并且提供更佳的弹性。虽然一般在使用弹簧时,多利用其轴向的弹性,但实际上,沿其径向亦能提供相当的弹性。因此,弹簧170也可水平设置而仍可提供垂直方向的弹性变形,如图6B所示。进一步来说,于图6A中,当导电触控部162于使用中而产生形变时,弹簧170除沿其轴向弹性变形外,也能沿其径向产生些许的弹性形变,进而提供导电触控部162全方位的回弹力,即增加书写手感。
请参阅图7A及图7B。与图6A不同之处在于,图7A(及图7B)的触控套1直接以弹簧170同时提供卡持笔头34及保持导电触控部162柔软度的功能。图7B为图7A中笔头34下压的情形,而笔杆32则与夹持构件12有相对位移,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选用较软的材质形成触控套1,则在图7B的情形下,连接构件14将产生局部形变使得夹持构件12仍紧密夹持笔杆32,而笔头34则卡持于弹簧170所形成的孔172中并藉由弹簧170紧抵导电触控部162,同样可提供轴向和径向的弹性,使导电触控部162保持相当的弹性,提供使用者书写手感。
请参阅图8。图8绘示了具有笔夹20的触控套1’的示意图。笔夹20可视需要,设计成与夹持构件12或是连接构件14连接(以虚线绘示于图八中)。藉此,触控套1’套于笔3上时,同样具有一般笔套的功能;换句话说,本发明的触控套1’可直接取代现有的笔套。于使用上,触控套1’可套于笔3相对笔头34的另一端,如此使用者即可使用笔头34作一般书写,而于欲作触控输入时,则可轻快地转动笔杆32而使用触控套1’作触控输入。补充说明的是,由于相对笔头34的另一端并无笔头34的轮廓,也就没有笔头34尖端刺穿触控套1’的顾虑,因此触控套1’内可基于本发明的精神设置或形成所需的卡持部、肋结构及缓冲物等。当然,也可在需触控输入时,再将触控套1’自相对笔头34的另一端取下并套至笔头34。
前述各实施例均基于一体成型的触控套1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9A及图9B。图9A为根据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触控套1″的示意图。图9B绘示了图9A的俯视图。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触控套1″为一组合件。夹持构件12与连接构件14以冲压金属板(例如不锈钢板)而成,因此夹持构件12与连接构件14本身即具导电性,不需再进行后续的导电化处理,导电接触部122及导电部142(未标示于图中)即已形成;并且金属板可提供更佳的弹性及夹持力。如图9B所示,夹持构件12并且形成C形环,更有利于套持于不同直径的笔杆32(未绘示于图中)。其中,连接构件14虽以单一结构(单侧连接杆)连接夹持构件12与触控构件16,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连接构件14也可以多连接杆结构连接夹持构件12与触控构件16。
此外,触控套1″的触控构件16与连接构件14以埋入射出成形的方式形成,而触控构件16可使用导电橡胶射出成形,如此则不需再进行后续的导电化处理即可具有导电触控部162。连接构件14与触控构件16连接的部分(以虚线显示于图9A及图9B中),可制成T形,以强化与触控构件16连接的强度。当然也可于该部分上形成粗糙面(例如压花)、孔或倒勾结构,可达到强化连接强度的目的。另外,图9A及图9B中触控构件16所示的结构(包含孔1642)可参考关于图3A的说明,;或谓逻辑上此处的孔1642即具本发明的容置空间的结构及功能。补充说明的是,于前述各实施例中,依一般电容式触控面板使用上的需求,导电接触部122至导电接触部162间的电阻值宜小于100欧姆,以增加电容式触控面板成功识别率。另外,本发明的触控套1套用的杆状对象不限于前述的笔3,例如其它杆状对象、手指亦可。并且杆状对象的截面非呈圆形时,触控套1的夹持构件12可设计成符合该杆状对象的截面,或是设计成具有相当弹性以容置该杆状对象亦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套可整合使用于一般常用的书写工具上(铅笔、原子笔、钢笔或其它可资套持之杆状对象),使得触控套与该书写工具的组合可提供使用者一般书写的手感,且触控套前端提供的柔软度更能模拟实际书写的手感;而原来的书写工具的功能仍保有,使用者仍可使用,所以触控套不易遗失,有效解决前述技术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触控套的应用不限于电容式触控面板,于电阻式触控面板,甚至其它光学式、超音波式触控面板,亦能取代传统触控笔完整的功能,提供前述各实施例中有关本发明的触控套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