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洗衣干衣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215348.7

文献号 : CN1013819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若松英俊福田毅永井宗行福井郁磨

申请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其具有:水桶,其内部具有旋转滚筒,并在该水桶上形成有送入干燥后的空气的导风口;与导风口连通的循环送风路径;以及用于产生雾的雾化单元,其接近导风口的上方设置,旋转滚筒的底壁具有:底面开口,其形成为与导风口对置;以及圆板状的分隔壁部件,其固定在底面开口的前面,在分隔壁部件上形成有多个底壁通孔,在所述分隔壁部件的背面以放射状形成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放射状肋,向所述背面侧突出的多个圆周肋与所述放射状肋交叉并形成为同心圆状,在所述分隔壁部件的放射状肋和所述圆周肋交叉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突起肋,所述突起肋比所述放射状肋还要向背面侧突出,从而能够发挥优良的减少褶皱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具有:

旋转滚筒,其收纳洗涤物并被驱动进行旋转,在该旋转滚筒的周壁上形成有多个周壁通孔;

水桶,其内部具有所述旋转滚筒,并且在该水桶上形成有送入干燥后的空气的导风口;

供水装置,其对所述水桶内进行供水;

排水装置,其从所述水桶内排水;

循环送风路径,其与所述导风口连通,并具有生成所述干燥后的空气的除湿装置和加热装置、和将所述干燥后的空气输送至所述导风口的送风装置;以及产生雾的雾化单元,其接近所述导风口的上方地设置,所述旋转滚筒的底壁具有:底面开口,其形成为与所述导风口对置;以及圆板状的分隔壁部件,其固定在所述底面开口的前面,在所述分隔壁部件上形成有多个底壁通孔,这些底壁通孔呈在圆周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由所述雾化单元产生的雾从所述导风口经由所述底面开口和所述底壁通孔,随着所述干燥后的空气流导入所述旋转滚筒内,在所述分隔壁部件的背面以放射状形成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放射状肋,向所述背面侧突出的多个圆周肋与所述放射状肋交叉并形成为同心圆状,在所述分隔壁部件的放射状肋和所述圆周肋交叉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突起肋,所述突起肋比所述放射状肋还要向背面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部件的放射状肋和所述圆周肋处于划分出所述多个底壁通孔的相当于框架的部分,并以不遮挡所述底壁通孔的开口部分的方式立起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部件的放射状肋形成为相对于半径方向朝所述旋转滚筒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部件的放射状肋形成为相对于半径方向朝所述旋转滚筒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倾斜并弯曲的圆弧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部件的底壁通孔形成于从所述分隔壁部件的中央部附近到其周缘部的区域,所述大致矩形形状的长边呈圆弧状,并排列成同心圆状,所述底壁通孔的相对于所述分隔壁部件的圆形面的开口面积比率被设定在70%~95%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底壁上,沿半径方向以放射状形成有将多个所述底面开口之间隔开的开口分隔部,所述开口分隔部和在所述分隔壁部件的背面形成的放射状肋以倾斜角度相对置。

说明书 :

滚筒式洗衣干衣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雾供给干燥后的衣物等洗涤物来减少衣物等产生的褶皱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的洗衣机中,在干燥步骤中,使放入有衣物等洗涤物的旋转滚筒高速旋转,从而对洗涤物进行干燥。在该情况下,由于洗涤物在贴附于旋转滚筒的内周壁等上的同时被干燥,因此无法避免干燥后的衣物等产生褶皱。为了使衣物等不产生褶皱,需要花费工夫进行如下作业:将在洗衣机中干燥后的衣物等进一步挂在衣架等上进行晾干时,抻平褶皱,或者随后进行熨烫。
[0003] 于是,最近开发出了下述的洗衣干衣机:该洗衣干衣机具有产生由微小的液滴组成的雾的雾化单元,通过将雾导入到放入了衣物等(以下,有时仅称为衣物、洗涤物)的旋转滚筒中,从而减少了在干燥步骤中衣物等产生的静电和褶皱。还开发出了这样的衣物干燥机:将雾导入到收纳衣物等的干燥室中,对衣物等进行干燥和除臭。 [0004]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31106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图12所示那样的洗衣机。在图12中,洗衣干衣机40具有:外桶42,其弹性地悬吊支撑(吊撑)在壳体41内部;内桶43,其旋转自如地配设在外桶42内,用于收纳洗涤物;以及送风单元44(循环用送风机),其向内桶43内输送暖风。并且,该洗衣干衣机还具有:加热单元45,其对由送风单元44输送的空气进行加热;和暖风循环路径46,其具有热交换器,并使送风单元44输送来的暖风在该暖风循环路径46中进行循环。另外,喷雾装置47设在暖风循环路径46(暖风供给路)的经过加热单元45(加热器)后到达内桶43的暖风供给口48的附近,并且在干燥步骤中,向 暖风循环路径内喷雾。进而,除去在干燥步骤中搅拌衣物时产生的静电,从而消除静电带给人体的不适感,同时能够减少干燥完毕后的衣物上的褶皱。 [0005] 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5858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图13所示那样的衣物干燥机。在图13中,衣物干燥机50具有:收纳衣物等的干燥室51;暖风产生机构(鼓风机53、加热器54),其产生向该干燥室51内供给的暖风;电解雾产生机构(气泵55、电解雾产生器56),其产生向干燥室51内供给的电解雾;以及控制部57,其对上述各部件进行控制。将由电解雾产生机构产生的电解雾供给至暖风产生机构的加热单元(加热器
54)的下一级(下游侧),通过使电解雾与来自加热单元(加热器54)的暖风混合而使电解雾成为高温并供给干燥室51。根据这种衣物干燥机,能够在干燥的同时进行除臭,并节省空间,可实现低成本化,并且不存在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导致除臭性能降低的问题。 [0006] 但是,一般情况下,由雾化单元产生的雾,由于其粒径不同,浮游性和表面张力(润湿性)等特性也不同。即,粒径不足10μm的超微小雾被称为干雾(dry mist),由于其极为微小,因此具有表面张力强、浮游性强而附着在物体上时的润湿性差的特点。粒径为
10μm~50μm的微小雾被称为湿雾(west mist),与上述的干雾相比,其粒径相对较大,因此具有表面张力小、附着在物体上时的润湿性强的特点。粒径超过50μm的比较大的雾具有接近于水滴的性质。
[0007] 这其中,润湿性优良的湿雾能够附着在洗涤物即衣物等上高效地浸湿洗涤物,同时能够减少在干燥过程中衣物等产生的褶皱。因此,使含有较多的湿雾的雾充满旋转滚筒内部对于得到减少衣物等的褶皱的效果很重要。另外,还很重要的是,在将由雾化单元产生的雾导入到放置有衣物的位置时,能够尽量不使雾与导入管道的管壁等碰撞、即不会凝结在管壁等上而损失掉,从而高效地将较多的雾送入至放置有衣物的位置。 [0008]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洗衣干衣机和衣物干燥机中,并没有从这种观点出发进行研究,因此,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等的褶皱,或者无法进行干燥和除臭。
[0009] 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洗衣干衣机40中构成为:送风单元44在加热单元45的上游侧配置成与喷雾装置47对置,由送风单元44产生的暖风直接吹到喷雾装置47上。因此,从喷雾装置47喷出的雾的一部分直接到达内桶43内的衣物等上,而其他大部分都与暖风循环路径46的内壁面46a碰撞,很多都在内壁面46a上冷凝成水滴而损失掉之后才到达内桶43。在该洗衣干衣机40中,利用雾与内壁面46a碰撞时的破碎效果产生负离子,从而能够提高静电的去除效果。
[0010] 但是,在该洗衣干衣机40中,从喷雾装置47喷出的雾的大部分在中途消失而无法到达内桶43内的衣物,因此存在难以润湿衣物来有效地减少褶皱这一问题。 [0011]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干衣机50中,电解雾产生器56配置在设于干燥室51下部的机械室52中。将由电解雾产生器56产生的电解雾供给加热器54的下游侧,将该电解雾与来自加热器54的暖风混合。由此使电解雾变为高温,然后将其从风道室58向上方排出,并通过形成有多个狭缝或孔的吹出部51a(干燥室51的底板)吹出并供给干燥室51。 [0012] 在这种结构中,虽说在吹出部51a上形成有多个狭缝或孔,但大部分雾都会与底板的没有形成狭缝或孔的下表面碰撞,并冷凝成水滴而损失掉。因此,在这种衣物干燥机50中,由电解雾产生器56产生的雾的大部分在中途消失,无法到达干燥室51内的衣物,因此存在根本无法润湿衣物来减少褶皱这一问题。
[0013] 另外,由于向这样形成有水滴且湿气较多的风道室58供给暖风,因此干燥室51中也能导入湿气较多的暖风,这虽然具有一点儿除臭效果,但是不能使衣物充分干燥。 [0014] 本发明人对用雾来减少洗涤物的褶皱的方法进行了锐意的研究。根据本发明人的详细研究得知,通过适度地润湿洗涤物,然后使其干燥,能够抻平洗涤物的褶皱。即,明确了重要的是:在润湿洗涤物时,用雾将衣物均匀地润湿至干燥率为90%~96%(理想值为95%),并且在进行干燥时,使衣物干燥至干燥率为99%以上。另外,这里所说的干燥率是指洗涤前状态下洗涤物重量相对于润湿后的洗涤物重量的比例。
[0015]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通过专门以90%~96%的干燥率均匀地润湿洗涤物,能够分解将洗涤物的纤维之间连接起来的氢键,从而成为纤维之间可自由移动的状态。进而,通过在该状态下使洗涤物在旋转滚筒内旋转来抻平洗涤物中产生的褶皱。接下来,专门将洗涤物干燥至干燥率为99%以上,从而能够在抻平了褶皱的状态下的纤维之间形成新的氢键以把纤维固定住。即,能够在可靠地抻平了褶皱的状态下使洗涤物干燥。 [0016] 另外,根据本发明人的详细研究得知,在润湿洗涤物时,通过专门用雾将洗涤物均匀地润湿至干燥率为90%~96%,能够使附着在洗涤物上的臭味分子从洗涤物分离,具有即使不加热至高温或者不借助于Ag离子也能够容易地除臭的效果。即,通过用雾将洗涤物均匀地润湿至干燥率为90%~96%,使洗涤物的纤维和臭味分子之间的键被构成雾的水分子所置换,并利用流过洗涤物表面的风(不需要是高温),使被解除了与纤维之间的键的臭味分子容易地脱离纤维表面。进而,脱离后的臭味分子被风带走而从旋转滚筒内被输送至循环送风路径内,并在冷凝器的配管内与存在于其周围的水分子一起被捕捉到结露水中,最后与结露水一起被排出。
[0017] 湿雾具有高润湿性,能够很薄并均匀地润湿洗涤物表面,并且由于水分子容易渗入到纤维和臭味分子的键之间,因此即使湿雾量很少也能够容易地切断该键。如果利用热来切断该纤维和臭味分子之间的键,则周围环境也会暴露在相当高的高温中。并且,如果用水来润湿洗涤物,则在使水蒸发而对洗涤物进行干燥时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如果使用雾,则能够容易地切断纤维和臭味分子之间的键而得到高除臭效果。
[0018] 但是,作为雾的产生装置,在采用超声波雾化方式时,通过改变作为雾产生源的水的温度和向用于驱动超声波振子的振荡电路部输入的输入电压等而增减单位时间的雾产生量。例如,在采用以1.6MHz的频率进行振荡的超声波振子的情况下,若其他条件不变,仅使水温从5℃变化至30℃,则雾产生量变为大约1.5倍。并且,若仅使输入到振荡电路中的电压从95V变化至107V,则雾产生量也变为大约1.5倍。通常,上述的水 温变化、电压变化都是在家中普通的使用环境下就能够得到的变化,因此,假设在雾产生量最小的条件下,将洗涤物的干燥率调节到最适于抻平褶皱的90%~96%的范围内,则在雾产生量最大的条件下雾产生量过剩。因此洗涤物的干燥率下降至70%左右,而且还会导致润湿不均匀,因此就失去了使用雾的意义。相反,如果在雾产生量最大的条件下,将洗涤物的干燥率调节到最适于抻平褶皱的90%~96%的范围内,则在雾产生量最小的条件下,就会存在洗涤物几乎没被润湿且洗涤物的干燥率仅为99%左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9] 本发明就是为了应对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式洗衣干衣机,该滚筒式洗衣干衣机能够在使雾化单元中产生的雾为以具有润湿性优良的粒径(优选为10μm~50μm)的湿雾为主体的状态下将雾导入到旋转滚筒内并将其充满旋转滚筒,即使水的温度和向振荡电路输入的输入电压等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将衣物表面润湿至有效干燥率(优选90%~96%)而发挥优良的褶皱减少效果。
[0020] 本发明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具有:旋转滚筒,其收纳洗涤物并被驱动进行旋转,在该旋转滚筒的周壁上形成有多个周壁通孔;水桶,其内部具有旋转滚筒,并且在该水桶上形成有送入干燥后的空气的导风口;供水装置,其对水桶内进行供水;排水装置,其从水桶内排水;循环送风路径,其与导风口连通,并具有生成干燥后的空气的除湿装置和加热装置、和将干燥后的空气输送至导风口的送风装置;以及产生雾的雾化单元,其接近导风口的上方地进行设置,旋转滚筒的底壁具有:底面开口,其形成为与导风口对置;以及圆板状的分隔壁部件,其固定在底面开口的前面,并且该旋转滚筒的底壁具有如下结构:在分隔壁部件上形成有多个底壁通孔,这些底壁通孔呈在圆周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由雾化单元产生的雾从导风口经由底面开口和底壁通孔而随着干燥后的空气流导入旋转滚筒内,在所述分隔壁部件的背面以放射状形成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放射状肋,向所述背面侧突出的多个圆周肋与所述放射状肋交叉并形成为同心圆状,在所述分隔壁部件的放射状肋和所述圆周肋交叉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突起肋,所述突起肋比所述放射 状肋还要向背面侧突出。
[0021] 根据这种结构,由雾化单元产生的以湿雾为主体的雾从位于导风口上方的雾化单元和循环送风路径之间的连接口被送入循环送风路径中,并因自重而下落,从而流入至位于连接口下方的导风口中。进而,所述雾从导风口经由底面开口,随着沿着在分隔壁部件上形成的底壁通孔的大致矩形状的长边方向的空气流被导入到旋转滚筒内。这样,构成为雾从雾化单元到导风口的移动路径短,并且雾会因自重流下至导风口,因此能够抑制雾在移动路径中途与管壁等碰撞而脱落分离的现象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凝聚现象,能够将雾在以润湿性优良的湿雾(粒径10μm~50μm)为主体的状态下导入旋转滚筒内,并使其充满旋转滚筒。并且,在产生过剩的雾的条件下,能够使多余的雾凝聚在旋转滚筒的底壁通孔周边,以防止其被导入到旋转滚筒内。因此,即使水的温度和输入振荡电路部的输入电压等发生变化,也能够将衣物表面润湿至有效干燥率(优选90%~96%),通过对这种状态下的衣物进行干燥,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等产生的褶皱。
[0022] 并且,根据这种结构,在遍及分隔壁部件的大致整个区域,以呈在圆周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底壁通孔,与将底壁通孔形成为圆形形状相比,能够将各个底壁通孔的开口面积设定得较大。由此,能够将底壁通孔相对于底板面(分隔壁部件的圆形面)的开口面积比率设定得较大,能够增多对旋转滚筒的送风量,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向旋转滚筒内导入大量的雾。
[0023] 并且,通过将底壁通孔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设定底壁通孔的开口面积比率以及底壁通孔与雾的接触效率时的自由度变广。通过增大该底壁通孔的开口面积比率,并适当地设定该底壁通孔与雾的接触效率,即使水的温度和输入振荡电路部的输入电压等发生变化,也能够随着雾产生量的增加使雾凝聚在底壁通孔周边,而不将其导入旋转滚筒内,从而使雾量不会大幅度变化,能够将雾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能够高效地将衣物表面润湿成最适合抻平褶皱的90%~96%的干燥率,通过对这种状态下的衣物进行干燥,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产生的褶皱。
[0024]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从壳体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从壳体背面侧观察到的局部剖切结构图。
[0028]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侧视剖视图。 [0029]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底壁的分隔壁部件的后视图。
[0030]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底壁的分隔壁部件的侧视剖视图。
[0031]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旋转滚筒的底面开口、开口分隔部和分隔壁部件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0032]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雾化单元的侧视剖视图。
[0033]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雾化单元的后视剖视图。
[0034]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底壁的分隔壁部件的后视图。
[0035] 图11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底壁的分隔壁部件的侧视剖视图。
[0036] 图11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底壁的分隔壁部件的另一侧视剖视图。
[0037] 图12是示出具有现有的雾化单元的洗衣干衣机的结构图。
[0038] 图13是示出具有现有的雾化单元的另一衣物干燥机的结构图。 [0039] 标号说明
[0040] 1:滚筒式洗衣干衣机;
[0041] 2:洗衣干衣机壳体;
[0042] 3:水桶;
[0043] 4:旋转滚筒;
[0044] 4a:周壁;
[0045] 4b:周壁通孔;
[0046] 4c:搅拌突起;
[0047] 4d:底壁;
[0048] 4e:底面开口;
[0049] 4f:分隔壁部件;
[0050] 4fc:中央圆形部;
[0051] 4g:底壁通孔;
[0052] 4h:放射状肋;
[0053] 4i、4ii:圆周肋;
[0054] 4j:突起肋;
[0055] 4k:开口分隔部;
[0056] 9:循环送风路径;
[0057] 10:蒸发器(除湿装置);
[0058] 11:冷凝器(加热装置);
[0059] 12:送风风扇(送风装置);
[0060] 18:导风口;
[0061] 20:雾;
[0062] 21:水(液体);
[0063] 30:雾化单元;
[0064] 31:贮水容器;
[0065] 31a:底壁;
[0066] 31b、31bf、31br、31bs:侧壁;
[0067] 31c:注水口;
[0068] 31d:开口隔挡;
[0069] 31e:连接口;
[0070] 32:超声波振子;
[0071] 33:注水装置;
[0072] 34:注水管;
[0073] 35:水温传感器;
[0074] 36:整流翅片(fin)。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下面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不应当将其看作限制性内容。
[0076] (实施方式1)
[0077] 基于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循环送风路径和雾化单元的配置的、从壳体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循环送风路径和雾化单元的结构的从壳体背面侧观察的切去一部分进行表示的结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雾化单元和水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0078]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1中,水桶3在洗衣干衣机壳体2内通过未图示的悬挂结构而配置成悬空状态。旋转滚筒4以使其轴心方向从正面侧(图的左侧)到背面侧向下倾斜的方式配设在水桶3内,所述旋转滚筒4形成为有底圆筒形且具有开口端41。在水桶3的正面侧形成有与旋转滚筒4的开口端41相通的衣物出入口31。可开闭的门5形成于洗衣干衣机壳体2的正面侧,该门5用于关闭在向上倾斜面上形成的开口部,通过打开该门5,从而能够通过衣物出入口31相对旋转滚筒4内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由于盖5设在朝上的倾斜面上,因此不用弯腰就能够实现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的操作,改善了通常从横向的开口部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操作性欠缺。 [0079] 旋转滚筒4在其周壁4a上形成有与水桶3内相通的多个周壁通孔4b。在周壁4a的内表面上,在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设有搅拌突起4c。 并且,在旋转滚筒4的底壁4d上,在与形成于水桶3上的导风口18(参照图3、图4)对置的、沿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形成了底面开口4e(参照图4)。并且,在该底面开口4e的前面、即旋转滚筒4的底壁内表面上安装固定有构成了底壁4d一部分的薄壁圆板状的分隔壁部件4f。
[0080] 此处,使用图5、图6以及图7对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旋转滚筒的底壁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滚筒的底壁结构的后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底壁的侧视剖视图,图7是示出滚筒4的多个底面开口4e、将这些底面开口之间隔开的开口分隔部4k以及分隔壁部件4f的关系的局部剖切俯视图。另外,在图6中,左侧是旋转滚筒4的底面侧。
[0081] 如图5所示,在分隔壁部件4f上除了中央圆形部4fc之外,在遍及分隔壁部件4f的大致整个区域形成有呈圆周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多个底壁通孔4g。并且,在该分隔壁部件4f的背面,从中央圆形部4fc的周边以等间隔且大致放射状地形成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放射状肋4h。另外,以与这些放射状肋4h交叉的方式以同心圆状形成有比放射状肋4h更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圆周肋4i。
[0082] 在本实施方式中,放射状肋4h形成为不是沿着半径方向,而是相对于半径方向朝旋转滚筒4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倾斜。如果进一步详细说明,则如图5所示,放射状肋4h形成为其方向从中央圆形部4fc的预定位置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且向旋转滚筒4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弯曲的圆弧形状。再有,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是用于划分出多个底壁通孔4g的相当于框架的部分,并且以不遮挡底壁通孔4g的开口部分的方式立起设置。底壁通孔4g从分隔壁部件4f的中央圆形部4fc附近一直形成至其分隔壁部件4f的周缘部附近,大致矩形形状的长边呈圆弧状,并排列成同心圆状。底壁通孔4g相对于分隔壁部件4f的圆形面的开口率(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80%左右,但也可以设定为70%~95%。 [0083] 另外,如图7所示,开口分隔部4k将在滚筒4的底壁4d上形成的多个底面开口4e之间隔开,该开口分隔部4k在半径方向上形成为放射状。相对于这种沿半径方向放射状的开口分隔部4k,在分隔壁部件4f上 形成的放射状肋4h的方向不是半径方向,而是形成为向旋转滚筒4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弯曲的圆弧形状。其结果是,沿半径方向形成为放射状的开口分隔部4k和在分隔壁部件4f上形成的放射状肋4h以一定倾斜角度相对置。 [0084] 由安装在水桶3的背面侧的电动机6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单元来驱动具有这种底壁4d的旋转滚筒4向正转和反转方向旋转。并且,在水桶3上通过配管连接有供水管道7和排水管道8,通过控制未图示的供水阀和排水阀向水桶3内供水和从水桶3内排水。 [0085] 以下,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各部分的动作都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当打开门5从开口部向旋转滚筒4内放入衣物等洗涤物和洗涤剂并使滚筒式洗衣干衣机1开始运转时,从构成供水装置的供水管道7向水桶3内注入预定量的水,并由电动机6对旋转滚筒4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来开始洗涤步骤。通过旋转滚筒4的旋转,反复进行将收纳在旋转滚筒4内的洗涤物由设在旋转滚筒4的内周壁上的搅拌突起4c在旋转方向上带起、并从被带起的适当高度位置落下的搅拌动作。由此,对洗涤物发挥敲打清洗的作用来进行洗涤。
[0086] 在经过了需要的洗涤时间之后,变脏的洗涤液从构成排水装置的排水管道8排出,并利用使旋转滚筒4高速旋转的脱水动作来脱去洗涤物中所含的洗涤液。然后,从供水管道7向水桶3内供水来实施漂洗、脱水步骤。即使在该漂洗、脱水步骤中,也反复进行将收纳在旋转滚筒内的洗涤物通过旋转滚筒4的旋转而被搅拌突起4c带起并落下的搅拌动作,从而实施漂洗清洗。在漂洗清洗结束后,再次利用使旋转滚筒4高速旋转的脱水动作来脱去洗涤物中所含的水,结束漂洗、脱水步骤。
[0087] 在该滚筒式洗衣干衣机1中,设有对收纳在旋转滚筒4内的洗涤物进行干燥的功能。即,设有循环送风路径9,该循环送风路径9将水桶3内的空气排出进行除湿,并将加热后的干燥空气再次输送到水桶3内。在该循环送风路径9的中途,在洗衣干衣机壳体2内的下方位置,设有蒸发器10等除湿装置、冷凝器11等加热装置以及送风风扇12等送风装置。送风循环路径9由以下部分构成:从水桶3到送风风扇12之间的循 环空气导入管道13;和从送风风扇12到水桶3之间的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并且,在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在水桶3的底面形成有导风口18,在接近该导风口18的上方位置连接有雾化单元30。 [0088] 如图2所示,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在洗衣干衣机壳体2内的后方(水桶3的背面侧)的空间中,从上游侧起依次由下部管道15、挠性风道16和上部管道17构成。在上部管道17下游端的下方开设有连通口17a(参照图3),该连通口17a与设在水桶3背面的导风口18连通。上部管道17在其下方部分偏向壳体2的中央倾斜地立起,并且上部管道17的中途弯曲成大致90°,在上部管道17的上方部分朝向水桶3的导风口18向下方倾斜。
挠性风道16使用具有挠性的管材构成,用来防止随着旋转滚筒4的旋转或者起动、停止使得上部管道17的振动传递到送风风扇12侧。被蒸发器10除湿并被冷凝器11加热了的干燥空气经由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从该导风口18被送入水桶3和位于其内部的旋转滚筒4中。
[0089] 通过驱动送风风扇12高速旋转,在循环送风路径9中产生空气流。因此,收纳有洗涤物的旋转滚筒4内的湿润空气通过设在周壁4a上的周壁通孔4b被排出到从水桶3到送风风扇12侧的循环空气导入管道13中。进而,循环送风路径9中的空气利用位于送风风扇12上游的蒸发器10结成水分从而被除湿,并利用与冷凝器11的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成为高温的干燥空气。
[0090] 该加热后的干燥空气被输送到从送风风扇12到水桶3的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并经由设在水桶3上的导风口18被送入水桶3内。被送入水桶3内的高温的干燥空气通过设在旋转滚筒4的底壁4d上的底面开口4e和周壁通孔4b被导入到旋转滚筒4内。然后,所述高温的干燥空气在未图示的衣物等洗涤物之间流通而使它们干燥,同时变成湿润的空气并从设在周壁4a上的周壁通孔4b排出到水桶3中,并再次被导入循环空气导入管道13中。利用空气在这样的循环送风路径9(循环空气导入管道13和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的循环来实施干燥步骤。
[0091]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1具有后述的雾化单元30,并设有“褶皱抻平过程”,其目的在于在使旋转滚筒4旋转的同时,抻平 干燥后的衣物的褶皱以使褶皱减少。在该“褶皱抻平过程”中,使蒸发器10和冷凝器11停止,使旋转滚筒4和送风风扇12以低于通常的干燥步骤中的速度的旋转速度低速旋转,同时起动雾化单元30。利用雾化单元30产生由微小的液滴构成的雾20(参照图3),并使该雾20落入在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流通的干燥空气流中。即,如后述那样,将存在很多微小的湿雾和干雾的状态下的雾20送入水桶3内,并导入旋转滚筒4内。这样,可执行这种具有褶皱减少效果的步骤:使雾20充满到旋转滚筒4内的各个角落,有效地润湿衣物表面,从而减少处于干燥状态的衣物的褶皱。随后,使雾化单元30停止,使旋转滚筒4和送风风扇12的旋转速度上升到与通常的干燥步骤相同的速度。同时,能够使蒸发器10和冷凝器11工作来实施通常的干燥运转。由此,能够使衣物干燥、同时能够抻平该衣物的褶皱。另外,在所述“褶皱抻平过程”中也可以不必使旋转滚筒4旋转。
[0092] 并且,在所述的“褶皱抻平过程”中,能够如上所述那样利用雾20来减少褶皱,同时还能够基于以下原理得到除臭效果。通常,臭味是臭味成分以分子形态附着在衣物表面上而形成的。例如,香烟、烤肉的臭味等就是这样,但是通过使雾20与该臭味分子碰撞,能够将臭味分子溶入到水分子自身当中。通过该作用使臭味分子从衣物脱离。在这种雾处理之后进行干燥运转,利用高温低湿的空气使溶解有臭味分子的水蒸发,从而能够防止臭味分子再次附着到衣物上,这样就可以除臭。
[0093] 接下来,基于图8、图9和上述附图对本发明的雾化单元30的结构和“褶皱抻平过程”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雾化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雾化单元的结构的后视剖视图。 [0094] 雾化单元30配设在与水桶3的导风口18接近的上方位置,并且该雾化单元具有:贮存作为雾产生源的水21的贮水容器31;和对贮存在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施加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32。另外,该雾化单元30还具有向贮水容器31内注入水21的注水装置
33(参照图3)和测定贮水容器31内的水温的水温传感器35。雾化单元30的贮水容器31在 水桶3的背面配置于与导风口18相邻的上方位置,并经由位于导风口18上方的连接口
31e直接与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循环送风路径9)的上部管道17连通。
[0095] 贮水容器31被固定为与水桶3的背面外侧相邻,并且贮水容器31的与水桶3对置的侧壁31b的前方侧31bf形成为:沿着水桶3的背面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侧壁31b的后方侧31br沿着洗衣干衣机壳体2的背面面板形成在铅直方向上。因此,贮水容器31的底壁31a侧形成为宽幅。
[0096] 在该贮水容器31内贮存有作为雾产生源的水21,并且在贮水容器31的上部设有将水21从注水装置33经由注水管34注入的注水口31c。在与上部管道17对置一侧的侧壁31b上设有开口隔挡31d,在导风口18的上方部分设有与上部管道17连通的连接口31e。因此,通过使从注水口31c注入到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从该开口隔挡31d经由连接口31e溢出到导风口18上方的上部管道17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保持在一定水位。另外,从该开口隔挡31d溢出的水21经由连接口31e、上部管道17以及导风口18供给到水桶3中,并经由排水管道8排出到洗衣干衣机外部。
[0097] 超声波振子32配置成用于使产生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的振动面32a与贮水容器31的底壁31a紧密接触,通过使压电元件工作,超声波振动在超声波发送方向32b(与振动面32a垂直的方向)上传递,如图9所示,在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内形成液柱22。另外,由于超声波振子32安装成使振动面32a以朝向与连接口31e相反侧(与侧壁31b的前方侧31bf和后方侧31br不同的侧方侧31bs)的方式倾斜,所以液柱22形成为朝向侧壁31b的与连接口31e相反侧(侧壁31b的侧方侧31bs)的内表面方向。因此,伴随着该液柱22的形成,如实线箭头所示,产生沿着液柱22上升、沿着侧壁31b的内表面(侧壁31b的侧方侧31bs)下降和上升的、水21和空气的对流。与此同时,由该液柱22传递来的超声波振动使水21的表面微小振动,由此减弱了液柱22的尖端附近的表面张力,从而产生了与液柱22的微小振动对应的微小液滴即雾20(雾气)。该雾20被上述水21的对流运动推压而伴随着朝超声波发送方向31b放 出的水21和空气的对流沿着侧壁31b的内表面下降和上升。然后,沿着贮存的水21的表面和侧壁31b的内表面经由连接口31e被放出至导风口18上方的上部管道17中。然后,被放出至上部管道17中的雾20立刻从下方的导风口18被送入水桶3内,进而经由旋转滚筒4的底面开口4e和底壁通孔4g导入到旋转滚筒4内。 [009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雾20导入至旋转滚筒4内时,使送风风扇12以
3
500rpm左右的旋转速度旋转。此时在循环送风路径9内的空气流的送风量为0.15m/min,相对于通常的干燥步骤中的额定运转时(使送风风扇12以5800rpm的旋转速度旋转,并向
3
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送入风量为2.2m/min的干燥空气),在旋转风扇的旋转速度上相当于1/10左右,在送风量上相当于1/3左右。通过使空气以这种弱风量在干燥空气送风管道
14内流通,作用有将雾20从导风口18推入旋转滚筒4内的风压,从而能够适当地将雾20导入旋转滚筒4内。进而,能够与湿雾一起将浮游性强的干雾也同时从导风口18导入旋转滚筒4内,在衣物的温度接近常温且雾20的温度高的情况下,水分在衣物表面冷凝,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润湿衣物。
[0099] 作为用于获得这种效果的循环送风路径9内的空气流的送风量,为0.05m3/min~3 3
1.00m/min则较合适。如果送风量不足0.05m/min,则在湿雾被导入旋转滚筒4内时,位于旋转滚筒4内的衣物成为障碍,使得湿雾无法充分地进入到旋转滚筒4内,湿雾的一部分有时还会流入到水桶3与旋转滚筒4之间。进而,被导入旋转滚筒4内的干雾的量减少,从而
3
无法充分获得上述效果。另外,如果循环送风路径9内的空气流的送风量超过1.00m/min,则湿雾会与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上部管道17)的管壁碰撞,使湿雾的存在比率减小。而且干雾也不会附着在衣物上,而是在旋转滚筒4内通过。
[0100] 另外,如图3、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贮水容器31的与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相连的连接口31e的上方部附近设有整流翅片36(整流装置)。整流翅片36由如下所述的板状部件构成:该板状部件在从连接口31e进入到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侧的位置上,在图9中水平 横穿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且在图8中从后方到前方向上倾斜。如上所述,当在“褶皱抻平过程”中对送风风扇12进行旋转驱动时,在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内产生空气流。此时,在不设置整流翅片36的情况下,在空气送风管道14内流通来的空气难以从连接口31e进入到雾化单元30(贮水容器31)内部。但是,通过设置整流翅片36,如虚线箭头所示,使一部分空气从整流翅片36的上方部分通过来进行分流,并从连接口31e的上方部被导入到雾化单元30内。然后,在雾化单元30内进行循环,并形成从连接口31e再次返回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的空气流。在这种状态下,由雾化单元30产生的雾20随着上述的空气流流入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并借助于其自重和空气的流动朝导风口18落下,被导入水桶3内,进而被导入旋转滚筒4内。
[0101] 另外,如上所述,液柱22形成为向与连接口31e相反侧的侧壁31b的内表面倾斜,因此凭借液柱22使水21不会直接经由连接口31e溢到上部管道17内。因此能够防止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过度地减少。
[0102] 另外,注水装置33是用于补给在贮水容器31内因产生雾20而消耗掉的水21的装置。设在注水装置33下方的供水口33a和贮水容器31的注水口31c之间通过注水软管34来连接,在其间的适当位置具有开闭阀(未图示)。在将雾化单元30起动的初始阶段,注水装置33打开开闭阀并从注水装置33的供水口33a经由注水管34以在贮水容器31内贮水所需的足够的预定时间输送水21。与此同时,使过量的水21从侧壁31b的开口隔挡
31d溢出,从而使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保持在一定水位上。该起动初期的注水动作用于对注水装置33停止过程中因蒸发等而减少的注水容器31内的水21进行补充,使雾化单元
30始终在一定水位的状态下进行运转。
[0103] 并且,水温传感器35使用热敏电阻等构成,是用于测定贮水容器31内的水温的部件。在由水温传感器35测定到的水温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从注水装置33补给水21,使水温下降,从而使贮水容器31内的水温始终不超过上述的预定温度。该预定温度设定成超声波振子32的使用上限温度或者比其稍低的温度。由此,通过从注水装置33补给水21, 快速地对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进行冷却。因此,不用使用特殊的冷却装置,就能够使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的温度不超过超声波振子32的使用上限温度。另外,在以一定的时间周期从注水装置33补给水21,从而长时间控制水温的上升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水温传感器35。
[0104] 由雾化单元30产生的雾20根据其粒径不同,浮游性和表面张力(润湿性)等特性也不同。即,粒径不足10μm的超微小雾也被称为干雾,由于其极为微小,因此具有表面张力强、浮游性强,但是附着在物体上时的润湿性差的特点。粒径在10μm~50μm的微小雾被称为湿雾,与上述干雾相比,其粒径相对较大,因此具有表面张力小、附着在物体上时的润湿性强的特点。粒径超过50μm的比较大的雾具有接近于水滴的性质。 [0105] 并且,在雾化单元30中产生的雾20在移动到导风口18的期间内会与贮水容器31的侧壁31b和上部管道17的管壁碰撞或者相互凝聚,较大的雾会逐渐地脱落分离,从而微小的湿雾的存在比率增加。然后,在以湿雾为主体的状态下被导入旋转滚筒4内。此处,所谓的以湿雾为主体的状态的雾20是指湿雾的体积存在率超过整体的50%的状态,意味着在利用应用激光衍射散射法的测量装置所测定到的雾20的粒度分布中,介质直径D50在
10μm~50μm的范围内的状态。
[0106] 若雾20移动到导风口18期间的路径长,或者在该路径中途存在弯曲部时,即使是微小的湿雾也会凝聚而脱落分离。因而,雾20中的湿雾的存在比率减小,从而成为以干雾为主体的雾20,因此不是优选的。根据上述的结构,由雾化单元30产生的雾20从位于导风口18上方的雾化单元30(贮水容器31)与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上部管道17)之间的连接口31e,被送入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并因自重而下落。因此,在成为以湿雾为主体的状态下从导风口18落入水桶3中,进而被导入到旋转滚筒4内。而且,由于送风风扇12配置在洗衣干衣机壳体2内的低位位置上,并且从该送风风扇12将干燥空气送入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所以在雾化单元30的连接口31e处,雾20被导入到干燥空气流中而不受来自送风风扇12的风压(动压)的影响。
[0107]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从雾化单元30到导风口18的 移动路径短,而且雾因自重而下落,因此能够抑制湿雾在移动路径中途的凝聚,能够将雾20在以润湿性优良的、粒径为10μm~50μm的湿雾为主体的状态下导入旋转滚筒4内,并使其充满旋转滚筒4。因此能够有效地浸湿衣物表面,并且通过对该状态下的衣物进行干燥,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上产生的褶皱。
[0108] 另外,在“褶皱抻平过程”中,即使不一定使旋转滚筒4旋转也能够得到减少衣物褶皱的效果,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是使旋转滚筒4旋转的。位于旋转滚筒4内的衣物处在常温干燥后的状态,而贮水容器31内的水温由于超声波振子32的振荡而上升,因此,所产生的雾20成为比衣物的表面温度高的温度。因而,由于干雾也能够在高温状态下导入旋转滚筒4内,所以不仅是湿雾,干雾也容易在温度低于雾的温度的衣物表面和旋转滚筒4的周壁4a等上冷凝而结露成为微小的水滴。此时通过对旋转滚筒4进行旋转驱动,使衣物被搅动,含有干雾的雾20不被衣物所阻挡地导入到旋转滚筒4内,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润湿衣物整体。
[0109]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雾20从连接口31e送入到干燥空气送风管道14中,通过自重使其下落,并随着空气流将雾20从导风口18导入水桶3内,进而导入旋转滚筒4内。另外,在导入雾时(起动雾化单元时),使旋转滚筒4以能够搅动衣物的45rpm左右的旋转速度安静地旋转。这样,通过使旋转滚筒4安静地旋转,能够使原来容易直接滞留在旋转滚筒4内的底部附近的湿雾充满到旋转滚筒4内的各个角落。因此,能够利用润湿性强的湿雾更有效地润湿旋转滚筒4内的衣物。进而,通过对这种状态下的衣物进行干燥,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上产生的褶皱。
[0110] 为了使这种湿雾充满到旋转滚筒4内的各个角落,使旋转滚筒4安静地旋转时的旋转速度在15rpm~80rpm较为合适。如果该旋转速度不足15rpm,则从导风口18导入的雾20的一部分会滞留在旋转滚筒4的底部附近。如果旋转速度超过80rpm,则雾20的一部分会由于离心力而被推向旋转滚筒4的周壁方向,与周壁等碰撞,从而会减小湿雾的存在比率。
[0111]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超声波振子32的单位时间内的雾产生量随着 贮水容器31内的水21的水温和输入用于驱动超声波振子32的振荡电路部(未图示)的输入电压等的变化而增减。例如,在使用以1.6MHz的频率进行振荡的超声波振子32的情况下,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使水温从5℃变化至30℃,则雾产生量变成大约1.5倍。另外,如果仅使输入振荡电路的电压从95V变化至107V,则雾产生量也变成大约1.5倍。
[0112] 上述的水温的变化和输入电压的变化都是在家中通常能够实现的变化。因此,假设在雾产生量最小的条件下,将衣物的干燥率调节到最适合抻平褶皱的90%~96%的范围内,则在雾产生量最大的条件下,雾产生量过剩,使得衣物的干燥率降低至70%附近,并且润湿不均匀。因此就失去了用雾来润湿衣物的意义。相反,如果在雾产生量最大的条件下将衣物的干燥率调节到90%~96%的范围内,则在雾产生量最小的条件下,洗涤物几乎不会被润湿,洗涤物的干燥率停留在99%左右。因此,无法得到抻平褶皱的效果。因而,如果想要有效地润湿衣物,优选使水温和输入电压保持一定。但是,如果要采用这种控制,则需要水温测量装置和水温调节装置以及输入电压测量装置和输入电压调节装置。 [011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这种测量装置和调节装置,就可使利用雾20浸湿衣物时的衣物干燥率在90%~96%的范围内。即,对振荡电路部的输出和基于超声波振子32的雾化单元30的雾化能力进行设定,以使在雾产生量最少的低水温、低输入电压的条件下衣物的干燥率为90%~96%。以这种雾化能力,如果在雾产生量最多的高水温、高输入电压的条件下产生雾20,则如上所述,会对衣物供给过剩的雾2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过剩的雾20在旋转滚筒4的底壁4d(分隔壁部件4f)上形成的底壁通孔4g周边凝聚(被捕获),从而防止将多余的雾20导入旋转滚筒4内。
[0114] 在该底壁通孔4g周边被捕获的雾20的量取决于底壁通孔4g和雾20的接触效率,从而根据要通过该底壁通孔4g的雾20的量来确定。在要通过该底壁通孔4g的雾20的量少的情况下,接触效率低,因此几乎不会被底壁通孔4g捕获。但是,在雾20的量过剩的情况下,接触效率变高,因此很多雾被底壁通孔4g捕获。
[0115]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遍及分隔壁部件4f的大致整个区域以呈在圆周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方式形成多个底壁通孔4g,因此,与将底壁通孔4g形成为圆形形状相比,能够将各个底壁通孔4g的开口面积设定得较大。由此,能够将底壁通孔4g相对于底板面(分隔壁部件4f的圆形面)的开口面积比率设定得较大,能够增大对旋转滚筒4的送风量,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向旋转滚筒4内导入大量的雾20。
[0116] 而且,通过将底壁通孔4g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在设定底壁通孔4g的开口面积比率以及底壁通孔4g与雾20的接触效率时的自由度变广。通过增大该底壁通孔4g的开口面积比率并适当地设定该底壁通孔4g与雾20的接触效率,即使水21的温度和输入振荡电路部的输入电压等发生变化,也能够随着雾产生量的增减使雾20在底壁通孔4g周边凝聚而不将其导入旋转滚筒4内,从而使雾量不会大幅度变化,而是将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能够高效地将衣物表面润湿成最适合抻平褶皱的90%~96%的干燥率,通过对这种状态下的衣物进行干燥,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上产生的褶皱。
[0117]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分隔壁部件4f的中央部附近直到其周缘部附近的广阔区域内都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底壁通孔4g,并且使大致矩形形状的长边呈圆弧状,并排列成同心圆状。因此,能够有序地排列底壁通孔4g,与排列有形成为圆形形状的底壁通孔的分隔壁部件相比,能够将底壁通孔4g的开口面积比率设定为70%~95%(在本实施方式中大约为80%)那么大。底壁通孔4g的开口面积比率越大,朝旋转滚筒4送出的送风量越大,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向旋转滚筒4内导入大量的雾20。并且,能够使将多个底壁通孔4g之间划分开的相当于框架的部分变窄来排列大致矩形形状的这些底壁通孔4g。因此,能够抑制湿雾凝聚在这种框架上而使导入旋转滚筒4内的雾量减少,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向旋转滚筒4内导入大量的雾20。因此,优选使开口面积比率在70%以上。但是,分隔壁部件4f必须承受干燥后的空气的风压,为了使其具有预定变形强度,优选使开口面积比率在95%以下。
[011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部件4f的背面以大致放射状形成 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放射状肋4h。同时,以与这些放射状肋4h的至少一部分交叉的方式以同心圆状形成有比放射状肋4h更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圆周肋4i。此处,将圆周肋4i的朝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尺寸设定为大于放射状肋4h的突出尺寸。由此,伴随着旋转滚筒4的旋转,凝聚在旋转滚筒4的底壁通孔4g周边的水滴因重力或者离心力而沿着在分隔壁部件4f的背面形成的放射状肋4h流动。然后,水滴沿着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圆周肋4i向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聚集,并聚集在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交叉的位置,进而从该位置被排出到水桶3内。由此,即使被雾化单元30雾化的水21的温度、输入振荡电路部的输入电压等发生变化,也能够高效地将衣物表面润湿成90%~96%的干燥率,通过对这种状态下的衣物进行干燥,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上产生的褶皱。并且,通过在分隔壁部件4f上形成相互交叉的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能够提高分隔壁部件4f的变形强度,并且,能够将底壁通孔4g的开口面积比率设定得较大。
[0119] 另外,放射状肋4h形成为相对于半径方向朝旋转滚筒4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倾斜的形状。若将放射状肋4h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并形成为圆弧形状,与将放射状肋4h沿着半径方向形成为直线状相比,凝聚在旋转滚筒4的底壁通孔4g周边的水滴伴随着旋转滚筒4的旋转容易在半径方向上移动。因此,凝聚后的水滴聚集在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交叉的交叉位置上,并从该交叉位置高效地被排出至水桶3内。
[0120] 并且,若将放射状肋4h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并形成为圆弧形状,与上述同样,与将放射状肋4h沿着半径方向形成为直线状相比,凝聚在旋转滚筒的底壁通孔周边的水滴更容易伴随着旋转滚筒的旋转而在半径方向上移动。因此,水滴聚集在放射状肋和圆周肋交叉的交叉位置上,并从该交叉位置、或者流过在该交叉位置形成的突状肋高效地排出至水桶内。
[0121] 再有,若将放射状肋4h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并形成为圆弧形状,则在旋转滚筒4旋转时,从底面开口4e导入到旋转滚筒4内的已干燥的空气将方向变为相对于滚筒的中心轴靠近外侧或者内侧被送入旋转滚筒4 内。实际上,由于旋转滚筒4向正反方向交替旋转,因此干燥后的空气靠外侧和靠内侧交替地改变方向并被送入旋转滚筒4内。随着该干燥后的空气流被导入旋转滚筒4内的雾20(特别是浮游性强的干雾)在旋转滚筒4内被搅拌并充满旋转滚筒4。进而,这种被搅拌并充满了旋转滚筒4内部的雾有助于均匀地润湿洗涤物,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衣物上产生的褶皱。
[01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以不遮挡底壁透孔4g的开口部分的方式立起设置于划分出多个底壁通孔4g的相当于框架的部分上。
[0123] 因此,不会由于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的存在而减少底壁通孔4g的开口面积,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向旋转滚筒4内导入大量的雾20。并且,也不会出现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成为阻碍使雾过多地凝聚在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周边而导致被导入旋转滚筒4内的雾量减少的情况。
[0124] 另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底壁4d上形成的多个底面开口4e之间分隔开的开口分隔部4k在半径方向上形成为放射状,并且该开口分隔部4k与在分隔壁部件4f的背面形成的放射状肋4h以一定倾斜角度对置。通过以某种程度的倾斜角度对置地配置放射状肋4h和开口分隔部4k,在被开口分隔部4k遮挡的前方侧即旋转滚筒4的内侧位置,雾20经由底壁通孔4g的开口部分以随着干燥后的空气绕入的方式被送入旋转滚筒4内。因此,不会产生雾20在开口分隔部4k的前方侧(旋转滚筒内侧)局部变得稀薄的不均匀情况,能够在均匀状态下将雾20导入旋转滚筒4内。进而,能够利用这样被均匀导入旋转滚筒4内的雾20来均匀地润湿衣物,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上产生的褶皱。 [0125] (实施方式2)
[0126]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1A、图11B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底壁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旋转滚筒的底壁结构的后视图。图11A、图11B是其不同位置的侧视剖视图。另外,在图11A、图11B 中,左侧是旋转滚筒的内表面侧。由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除了旋转滚筒的底壁以外的结构都与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的相同,因此省略对旋转滚筒的底壁结构以外的内容的说明。
[0127] 在实施方式1中,在旋转滚筒的分隔壁部件的背面形成放射状肋4h和比该放射状肋4h更向背面侧突出的圆周肋4i。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此之外,如图10、图11A、图11B所示,在分隔壁部件4ff上,以比放射状肋4h的突出尺寸小的突出尺寸形成圆周肋4ii。另外,如图10、图11A所示,在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i交叉的位置,形成有比放射状肋4h还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突起肋4j。另外,形成有多个突起肋4j的位置只要是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i的交叉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也可以是交叉位置的全部位置。由此,凝聚在旋转滚筒4的底壁通孔4g周边的水滴伴随着旋转滚筒4的旋转,因重力或者离心力而沿着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i流动。然后,水滴聚集在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i交叉的位置,并流过在该交叉位置形成的突状肋4j而被排出至水桶3内。由此,即使由雾化单元30雾化的水21的温度和输入振荡电路部的输入电压等发生变化,也能够高效地将衣物表面润湿成90%~96%的干燥率。进而,通过对这种状态下的衣物进行干燥,能够有效地减少衣物上产生的褶皱。并且,通过在分隔壁部件4ff上形成相互交叉的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i,能够提高分隔壁部件4ff的变形强度,并且,能够相应地将底壁通孔4g的开口面积比率设定得较大。
[0128] 并且,即使是在衣物等贴附在与导风口18的前方对置的旋转滚筒的分隔壁部件的前面而堵塞从导风口18通过水桶3、底面开口4e、底壁通孔4g流动的空气流的情况下,通过将圆周肋4ii的突出尺寸设定得较小,也能够使空气比较自由地流过旋转滚筒4的背面侧。因此,可确保空气以绕过被衣物等堵塞的部分的形式向旋转滚筒4内流动,能够顺畅地向循环送风路径9内送入空气。由此,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润湿衣物,进而同样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干燥衣物,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减少衣物的褶皱。
[012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i交叉的位置上, 形成有比放射状肋4h更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突起肋4j,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该突起肋4j。即使不设置该突起肋4j,凝聚在旋转滚筒4的底壁通孔4g周边的水滴也能够伴随着旋转滚筒4的旋转而沿着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i流动,进而聚集在放射状肋4h和圆周肋4ii交叉的位置,并从该交叉位置排出到水桶3内。
[013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1、2中,对使放射状肋4h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并形成为圆弧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使放射状肋4h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并形成为直线状等其它形状。即使是在使放射状肋4h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并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下,与使放射状肋4h在半径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凝聚在旋转滚筒4的底壁通孔4g周围的水滴伴随着旋转滚筒4的旋转也容易在半径方向上移动。因此,凝聚在底壁通孔4g外围的水滴聚集在放射状肋4h与圆周肋4i或4ii交叉的位置,然后从该交叉位置、或者流过在该交叉位置形成的突状肋4j并高效地被排出至水桶3内。 [0131] 并且,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对将水21作为雾化单元30内的雾产生源来使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根据用途不同,也可以使用Ag离子电解液、洗涤剂液、除臭液、除菌液等,从而能够得到与各种液剂(雾产生源)对应的效果。
[0132] 再有,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以倾斜配置旋转滚筒的滚筒式洗衣干衣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将旋转滚筒配置在水平方向亦即将旋转滚筒的轴心配置在铅直方向上的洗衣机,并且也适用于不带有干燥机的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