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及其与电池的组装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146985.9

文献号 : CN1013834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施咸光

申请人 :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设置于电子装置的电池室内,以与电池对应接触而产生电性导通,该电池连接器由绝缘本体底座、自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延伸且平行竖立的多个端子收纳槽,以及多个弹性端子所构成,且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伸出该端子收纳槽,该电池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该L型缓冲件允许受力时定点倾斜,且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当电池室内未安置电池时,该L型缓冲件的接触头向外突出的伸长量,大于该弹性端子外露出端子收纳槽的伸长量,使电池撞击到电池连接器时,先触及该接触头提供缓冲,以减小各弹性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池连接器,设置于电子装置的电池室内,以与电池对应接触而产生电性导通,该电池室周围形成有防呆机构,引导电池沿特定方向置入电池室,其中,该电池连接器由一绝缘本体底座、自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延伸并且平行竖立的多个端子收纳槽,以及多个弹性端子所构成,且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伸出该端子收纳槽,该电池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该L型缓冲件允许受力时定点倾斜,且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当电池室内未安置电池时,该L型缓冲件的接触头向外突出的伸长量,大于该弹性端子外露出端子收纳槽的伸长量,使电池撞击到电池连接器时,先触及该接触头提供缓冲,以减小各弹性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进一步包含有一体形成的一纵向段及一横向段,该纵向段是由绝缘本体底座为基础向上延伸,并在距离该绝缘本体底座近端处,形成有一力矩支点端,该横向段则自该纵向段另一相对端横向延续,并外伸出端子收纳槽而连接所述接触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向外延续的方向,与电池置入方向互为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靠近接触头的底部,一体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干涉柱,且该干涉柱的高度小于该纵向段的纵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柱的高度取决于该横向段预定往电池前倾的倾斜幅度,当该横向段预设前倾幅度愈小,该干涉柱的高度愈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突出于绝缘本体底座的部分,其高度小于该电池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的制作材料选自弹性塑料、延展性金属、挠性合金及弹性绝缘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由上往下逐步渐缩,且最先触及到电池的前端,形成有一引导该L型缓冲件往接触头反方向倾斜的阻挡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面为一梯形斜面,或为一圆角切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一体形成有制止L型缓冲件无限制倾斜的连续档止墙或至少一档止条。

11.一种连接器端子模块,用于与数字电子产品的电池对应接触,以产生电性导通,该连接器端子模块由一绝缘本体底座、自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延伸并且平行竖立的多个端子收纳槽,以及多个弹性端子所构成,且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伸出该端子收纳槽,该电池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该L型缓冲件允许受力时定点倾斜,且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电池未撞击接触该连接器端子模块以前,该L型缓冲件的接触头向外突出的伸长量,大于该弹性端子外露出端子收纳槽的伸长量,当电池撞击到连接器端子模块时,该电池先触及该接触头提供缓冲,以减小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进一步包含有一体形成的一纵向段及一横向段,该纵向段是由绝缘本体底座为基础向上延伸,并在距离该绝缘本体底座近端处,形成有一力矩支点端,该横向段则自该纵向段另一相对端横向延续,并外伸出端子收纳槽而连接所述接触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向外延续的方向,与电池置入方向互为相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靠近接触头的底部,一体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干涉柱,且该干涉柱的高度小于该纵向段的纵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柱的高度取决于该横向段预定往电池前倾的倾斜幅度,当该横向段预设前倾幅度愈小,该干涉柱的高度愈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突出于绝缘本体底座的部分,其高度小于该电池厚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的制作材料选自弹性塑料、延展性金属、挠性合金及弹性绝缘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由上往下逐步渐缩,且最先触及到电池的前端,形成有一引导该L型缓冲件往接触头反方向倾斜的阻挡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面为一梯形斜面,或为一圆角切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一体形成有制止L型缓冲件无限制倾斜的连续档止墙或至少一档止条。

21.一种移动数字装置,至少包含一电池及容纳该电池的电池室,该电池室周围形成有引导电池沿特定方向置入电池室的防呆机构,且电池室内侧形成有至少一排连接器端子模块,以与电池对应接触导电,其中,该连接器端子模块由一绝缘本体底座、自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延伸并且平行竖立的多个端子收纳槽,以及多个弹性端子所构成,且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伸出该端子收纳槽,该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该L型缓冲件允许受力时定点倾斜,且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当电池室内未安置电池时,该L型缓冲件的接触头向外突出的伸长量,大于该弹性端子外露出端子收纳槽的伸长量,使电池撞击到该连接器端子模块时,先触及该接触头提供缓冲,以减小各弹性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数字装置为手机、PDA、MP3、黑莓机及掌中型计算机中的任意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进一步包含有一体形成的一纵向段及一横向段,该纵向段是由绝缘本体底座为基础向上延伸,并在距离该绝缘本体底座近端处,形成有一力矩支点端,该横向段则自该纵向段另一相对端横向延续,并外伸出端子收纳槽而连接所述接触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向外延续的方向,与电池置入方向互为相反。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靠近接触头的底部,一体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干涉柱,且该干涉柱的高度小于该纵向段的纵长。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柱的高度取决于该横向段预定往电池前倾的倾斜幅度而定,当该横向段预设前倾幅度愈小,该干涉柱的高度愈大。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突出于绝缘本体底座的部分,其高度小于该电池厚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的制作材料选自弹性塑料、延展性金属、挠性合金及弹性绝缘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由上往下逐步渐缩,且最先触及到电池的前端,形成有一引导该L型缓冲件往接触头反方向倾斜的阻挡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面为一梯形斜面,或为一圆角切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一体形成有制止L型缓冲件无限制倾斜的连续档止墙或至少一档止条。

32.一种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该电池连接器设置于电子装置的电池室内,用于与该电池对应接触而产生导电,其中,该电池连接器由一绝缘本体底座、多个端子收纳槽,以及多个弹性端子所构成,且在该绝缘本体底座的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该L型缓冲件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该电池与该电池连接器的结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电池用于导电的一侧,由上往下斜向插入电池室;

(b).该电池由上往下持续插入,撞击到该L型缓冲件的接触头;

(c).水平移动该电池,迫使电池挤压该接触头而碰触到该弹性端子;

(d).持续水平移动电池,该电池继续挤压接触头以及弹性端子,迫使该L型缓冲件朝向电池移动方向定点倾斜;以及(e).待电池置入电池室后,停止移动电池,并通过该L型缓冲件的反向作用力卡持电池,使该电池与弹性端子稳定接触。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是由右上方向下斜向插入该电池室,或由左上方向下斜向插入该电池室。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池是从左上方向下倾斜插入该电池室时,该L型缓冲件受到左上方电池的撞击力引导而向前倾斜,阻挡该弹性端子直接与电池接触。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进一步包含有一体形成的一纵向段及一横向段,该纵向段是由绝缘本体底座为基础向上延伸,并在距离该绝缘本体底座近端处,形成有一力矩支点端,该横向段则自该纵向段另一相对端横向延续,并外伸出端子收纳槽而连接该接触头。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向外延续的方向,与电池置入方向互为相反。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突出于绝缘本体底座的部分,其高度小于该电池厚度。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的制作材料选自弹性塑料、延展性金属、挠性合金及弹性绝缘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一体形成有制止L型缓冲件无限制倾斜的连续档止墙或至少一档止条。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的反向作用力,由所述连续档止墙提供,或由所述档止条提供。

41.一种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该连接器端子模块由一绝缘本体底座、多个端子收纳槽,以及多个弹性端子所构成,且在该绝缘本体底座的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该L型缓冲件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该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电池用于导电的一侧,由上往下斜向插入电池室;

(b).该电池由上往下持续插入,撞击到该L型缓冲件的接触头;

(c).水平移动该电池,电池迫使该接触头受挤压倾斜而碰触到该弹性端子;

(d).持续水平移动电池,该电池继续挤压接触头以及弹性端子,迫使该L型缓冲件朝向电池移动方向定点倾斜;以及(e).待电池置入电池室后,停止移动电池,并通过该L型缓冲件的反向作用力卡持电池,使该电池与弹性端子稳定接触。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是由右上方向下斜向插入该电池室,或由左上方向下斜向插入该电池室。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池是从左上方向下倾斜插入该电池室时,该L型缓冲件受到左上方电池的撞击力引导而向前倾斜,阻挡该弹性端子直接与电池接触。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进一步包含有一体形成的一纵向段及一横向段,该纵向段是由绝缘本体底座为基础向上延伸,并在距离该绝缘本体底座近端处,形成有一力矩支点端,该横向段则自该纵向段另一相对端横向延续,并外伸出端子收纳槽而连接该接触头。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其中,所述横向段向外延续的方向,与电池置入方向互为相反。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突出于绝缘本体底座的部分,其高度小于该电池厚度。

47.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的制作材料选自弹性塑料、延展性金属、挠性合金及弹性绝缘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48.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一体形成有制止L型缓冲件无限制倾斜的连续档止墙或至少一档止条。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缓冲件的反向作用力,由所述连续档止墙提供,或由所述档止条提供。

说明书 :

一种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及其与电池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具有该电池连接器或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移动数字装置,以及电池与该电池连接器或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组装及/或结合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当电池以不正常方式插入电池室时,能保护端子免于直接遭受电池撞击的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具有该电池连接器或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移动数字装置,以及电池与该电池连接器或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组装及/或结合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手机、PDA或其它移动通信装置在更换电池时,需从机壳内的电池室掏出旧电池,并将新电池置入电池室,电池配合电池室的规格设计,搭配使用。该电池室内侧设置有单排或数排金属导电端子,各端子需弯挠成各种形状,并预留部分端子结构裸露在外。当电池依照正常方式置入电池室后,电池导电电极与端子外露部分会面对面接触,因而产生预期导电效果。
[0003] 然而,在生活实际运用中,使用者更换电池时,往往因为疏忽或不熟悉操作,导致电池不正常放入电池室,此时,脆弱的端子直接受到电池撞击和压迫,端子结构很容易出现溃缩、变形,甚至短路等问题而影响产品功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及图2所示,技术人员积极尝试各项端子模拟研究,例如改变端子受力形式、调整作用施力方向、施力重量或力臂运动方向,或者缩减端子高度来克服电池下压等。但是这些改良受限于端子接触点及电池连接器的高度限制,设计上无法对端子本身改变太多,因此改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具有该电池连接器或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移动数字装置。若以电池连接器为例说明本发明主要技术,该电池连接器设置于电子装置的电池室内,以与电池对应接触而产生电性导通,该电池室周围形成有防呆机构,引导电池沿特定方向置入电池室,其中,该电池连接器由一绝缘本体底座、自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延伸并且平行竖立的多个端子收纳槽,以及多个弹性端子所构成,且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伸出该端子收纳槽,该电池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该L型缓冲件允许受力时定点倾斜,且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当电池室内未安置电池时,该L型缓冲件的接触头向外突出的伸长量,大于该弹性端子外露出端子收纳槽的伸长量,使电池撞击到电池连接器时,先触及该接触头提供缓冲,以减小各弹性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
[0005]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与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如前所述,该电池连接器设置于电子装置的电池室内,以与该电池对应接触而产生导电,其中,该电池连接器由一绝缘本体底座、多个端子收纳槽,以及多个弹性端子所构成,且该绝缘本体底座在相邻端子收纳槽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该L型缓冲件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
[0006] 该电池与该电池连接器的结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7] (a).电池用于导电的一侧,由右上方向下斜向插入电池室,或由左上方向下斜向插入电池室;
[0008] (b).该电池持续斜向插入,撞击到该L型缓冲件的接触头;
[0009] (c).水平移动该电池,其中,当电池是从右上方向下斜向插入电池室时,电池迫使该接触头受挤压倾斜而碰触到该弹性端子,若电池是从左上方向下倾斜插入该电池室时,该L型缓冲件先受到左上方电池的撞击力引导而向前倾斜,阻挡端子直接与电池接触;
[0010] (d).持续水平移动电池,该电池继续挤压接触头以及弹性端子,迫使该L型缓冲件朝电池移动方向定点倾斜;以及
[0011] (e).待电池置入电池室后,停止移动电池,并通过该L型缓冲件的反向作用力卡持电池,使该电池与弹性端子稳定接触。
[0012] 因此,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以避免端子直接承受电池置入电池室时产生的撞击力,防止端子受压损坏。
[0013]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模块,以避免端子直接承受电池置入电池室时产生的撞击力,防止端子受压损坏。
[0014]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数字装置,以避免端子直接承受电池置入电池室时产生的撞击力,防止端子受压损坏。
[0015]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接合方法,以避免端子直接承受电池置入电池室时产生的撞击力,防止端子受压损坏。
[0016]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接合方法,以避免端子直接承受电池置入电池室时产生的撞击力,防止端子受压损坏。
[0017]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电池不正常放入电池室时,先由绝缘本体底座提供防呆及缓冲,使端子不会直接遭到电池挤压,并能减小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的电池连接器。
[0018]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电池不正常放入电池室时,先由绝缘本体底座提供防呆及缓冲,使端子不会直接遭到电池挤压,并能减小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的连接器端子模块。
[0019]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电池不正常放入电池室时,先由绝缘本体底座提供防呆及缓冲,使端子不会直接遭到电池挤压,并能减小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的移动数字装置。
[0020]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电池不正常放入电池室时,先由绝缘本体底座提供防呆及缓冲,使端子不会直接遭到电池挤压,并能减小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接合方法。
[0021]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电池不正常放入电池室时,先由绝缘本体底座提供防呆及缓冲,使端子不会直接遭到电池挤压,并能减小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的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接合方法。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一剖面示意图,表示现有电池连接器遭受电池压迫前后,端子引导角变形的比较。
[0023] 图2为一剖面示意图,表示现有电池连接器遭受电池压迫前后,端子受力溃缩的结构比较。
[0024] 图3为一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及其局部放大结构。
[0025] 图4为一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中,该绝缘本体底座及一体成型于该绝缘本体底座上的L型缓冲件。
[0026] 图5A至图5C为一剖面作动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中,该L型缓冲件受电池外力撞击而前后倾斜的作动方式。
[0027] 图6为一立体局部剖面图,表示本发明电池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
[0028] 图7A至图7E为剖面示意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或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组装接合步骤。
[0029] 图8A及图8B为剖面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池与电池连接器,或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组装接合步骤。
[0030]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1] 电池连接器1
[0032] 连接器端子模块1’
[0033] 移动数字装置1”
[0034] 电池11
[0035] 电池室10
[0036] 防呆机构12
[0037] 绝缘本体底座13
[0038] 力矩支点端130
[0039] 档止墙131
[0040] 档止柱131’
[0041] 端子收纳槽14
[0042] 弹性端子15
[0043] L型缓冲件2
[0044] 接触头20
[0045] 纵向段21
[0046] 横向段22
[0047] 阻挡面23
[0048] 干涉柱24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当电池以不正常方式插入电池室时,能保护端子免于直接遭受电池撞击的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具有该电池连接器或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移动数字装置,以及一种电池与该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或是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
[0050] 需要在此说明的是,凡利用机械力学原理与导电端子基本架构等相关技术,并已为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明了的,下文说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照的图式,是表达与本发明特征有关的结构示意,并未也不需要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
[0051] 第一实施例
[0052] 图3及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连接器1设置于手机、PDA、MP3、黑莓机(BlackBerry,指一种移动电子邮件系统终端)及掌中型计算机等电子装置的电池室10内,以搭配适用电池对应接触而产生电性导通。该电池室10周围形成有防呆机构12(例如:在电池室周围壳体增设卡持片或在电池外壳角端设置凹凸缺口),以引导电池沿特定方向置入电池室10。参阅图3所示,该电池连接器1由一绝缘本体底座13、自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延伸并且平行竖立的多个端子收纳槽14,以及多个弹性端子15所构成,且各端子15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伸出该端子收纳槽14。其中,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1,其主要结构在于,在该绝缘本体底座13的相邻端子收纳槽14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2,且L型缓冲件2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20,当电池室10内未安置电池时,该L型缓冲件2的接触头20向外突出的伸长量,明显大于该弹性端子15外露出端子收纳槽14的伸长量。
[0053] 另外,如图5A至图5C所示,该L型缓冲件2进一步包含有一体形成的一纵向段21及一横向段22,该纵向段21是由绝缘本体底座13为基础向上延伸。该L型缓冲件2突出于绝缘本体底座13的部分,突出高度小于电池厚度,并且,在距离该绝缘本体底座13近端处,形成有一力矩支点端130。另一方面,该横向段22则自该纵向段21另一相对端横向延续,并外伸出端子收纳槽(未图示)而连接该接触头20。其中,该接触头20由上往下逐步渐缩,并在最先触及到电池的前端,形成有一引导该L型缓冲件2往接触头20反方向倾斜的阻挡面23,该阻挡面23可为梯形斜面或圆角切面。该横向段22向外延续的方向,与电池置入方向互为相反,而且该横向段22靠近接触头20的底部,一体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干涉柱24,该干涉柱24的高度小于该纵向段21的纵长。其中,该干涉柱24的高度取决于该横向段
22往电池下方前倾的幅度,当该横向段22预设的前倾幅度愈小,该干涉柱24的高度就愈大。
[0054] 该L型缓冲件和绝缘本体底座通常通过射出成型方法一体形成。接续图5A至图5C所示,该L型缓冲件2在材质上需选择略微有弹性的刚性材料来制作,较佳实施例可选用弹性塑料、延展性金属、挠性合金或弹性绝缘树脂等材料来制作。除此处所列的材质外,其他任何具有略微弹性的刚性材料,诸如橡胶、硬化树脂等,均涵盖于本发明等效的可实施范围内。
[0055] 由于该L型缓冲件2的纵向段21是以略微弹性的刚性材质制作,因此受到电池11撞击时,该L型缓冲件2会以该力矩支点端130的近端为悬臂支点,配合受力方向前后倾斜。尤其当电池室10内未安置电池11时,该L型缓冲件2的接触头20向外突出的伸长量,大于该弹性端子15外露出端子收纳槽14的伸长量,电池11撞击到电池连接器1时,该接触头20首当其冲接受电池撞击,将分散电池撞击力道,故可进一步减小各弹性端子15承受的电池撞击力而防止端子损坏。
[0056] 再一方面,为提升电池导电部位与电池连接器外露端子的接触质量,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较佳实施方式也提供了另一种变化型态。参阅图6所示,该电池连接器(如图3电池连接器1所示)在绝缘本体底座13远离电池方向,位于相邻端子收纳槽14之间,自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形成有一连续或不连续档止墙131,或是一至数根档止条131’。该档止墙或档止条131的厚度经过精密计算,可配合纵向段21后倾幅度提供一反向作用力,阻挡及制止该L型缓冲件2无限制倾斜,如此不仅能控制电池对于弹性端子15的挤压距离,也能有效防止端子过度挤压损坏,或L型缓冲件2过度后倾而造成纵向段21折断。
[0057] 第二实施例:
[0058]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模块,该连接器端子模块可与数字电子产品的电池对应接触,以产生电性导通。其中,连接器端子模块各部组件及立体结构均大致同于第一实施例,故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另赘述,此处仅揭示本实施例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特点,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
[0059] 参照图3、图4、图5A至图5C及图6所示,该连接器端子模块1’由一绝缘本体底座13、自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延伸并且平行竖立的多个端子收纳槽14,以及多个弹性端子15所构成,且各端子15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伸出该端子收纳槽14。其中,该绝缘本体底座13在相邻端子收纳槽14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2,该L型缓冲件2允许受力时定点倾斜,且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20,电池未撞击接触该连接器端子模块1’以前,该L型缓冲件2的接触头20向外突出的伸长量,明显大于该弹性端子15外露出端子收纳槽14的伸长量,当电池撞击到连接器端子模块1’时,该电池会最先触及该接触头20提供缓冲,分散电池撞击力道,以减小端子所承受的电池撞击力。
[0060] 第三实施例:
[0061]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电池连接器或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移动数字装置1”,该移动数字装置1”包含手机、PDA、MP3、黑莓机及掌中型计算机等。其中,该电池连接器1或连接器端子模块1’的各部组件及立体结构均大致同于第一实施例,故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另赘述,以下仅针对第三实施例不同于前述实施例之处进行说明。
[0062] 该移动数字装置1”由一运算主体、电路板及一机壳体(俱为现有组件,故此处未图示)共同构成。该移动数字装置1”在机壳体上形成有一提供电池11安置的电池室10,该电池室10周围形成有引导电池11沿特定方向置入电池室10的防呆机构12,该电池室10内侧形成有至少一排连接器端子模块1’,以与电池11对应接触导电。如图3至图6所示,该连接器端子模块1’由一绝缘本体底座13、自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延伸并且平行竖立的多个端子收纳槽14,以及多个弹性端子15所构成,且该端子15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伸出该端子收纳槽14。其中,如图4所示,该绝缘本体底座13在相邻端子收纳槽14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2,该L型缓冲件2允许受力时定点倾斜,且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20,当电池室10内未安置电池11时,该L型缓冲件2的接触头20向外突出的伸长量,明显大于该弹性端子15外露出端子收纳槽14的伸长量,使电池11撞击到该连接器端子模块1’时,先触及该接触头20提供缓冲,以减小各弹性端子15所承受的电池撞击力。
[0063] 第四实施例
[0064]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方法,以及一种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接合方法。该方法用以说明在电池置入电池室前后,该电池先碰撞该L型缓冲件、再撞击弹性端子、并且连动L型缓冲件受力定点倾斜的过程。其中,该电池连接器或连接器端子模块的各部组件及立体结构均大致同于第一实施例,故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另赘述。
[0065] 该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的组装结合,或是该电池与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都是透过控制端子与电池的接触距离,以及端子承受的电池撞击力道来达成。参阅图6及图7A至图7E所示,该电池连接器1或该连接器端子模块1’,由一绝缘本体底座13、多个端子收纳槽14,及多个弹性端子15所构成,且该绝缘本体底座13位于相邻端子收纳槽14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成型的L型缓冲件2,该L型缓冲件2迎向电池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接触头20,惟本方法中所采用的各组件及结构,俱同于前述各实施例所述,故此处不再另行赘述。
[0066] 如图6及图7A至图7E所示,该电池与该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67] (a).电池11用于导电的一侧,由右上方向下斜向插入电池室10(如图7A所示);
[0068] (b).该电池11持续斜向插入电池室10,迎面撞击到该L型缓冲件2的接触头20(如图7C所示);
[0069] (c).水平移动该电池11,其中,电池11是从右上方向下斜向插入电池室10,该电池11迫使该接触头20受挤压倾斜而碰触到该弹性端子15,其中,该接触头20受挤压倾斜的方向,可以向前倾斜(如图7B所示)或向后倾斜(如图7D所示);
[0070] (d).持续水平移动电池11,该电池11继续挤压接触头20以及弹性端子15,迫使该L型缓冲件2朝电池11移动方向定点倾斜(如图7D所示);以及
[0071] (e).待电池11完全置入电池室10后,停止移动电池11,并通过该L型缓冲件2的反向作用力卡持电池11,使该电池11与弹性端子15稳定接触(如图7E所示)。
[0072] 由于该L型缓冲件2的纵向段21是以略微弹性的刚性材质制作,因此受到电池11撞击时,该L型缓冲件2会以该力矩支点端130的近端为悬臂支点,配合受力方向前后倾斜,尤其当电池室10内未置有电池时,该L型缓冲件2的接触头20向外突出的伸长量,大于该弹性端子15外露出端子收纳槽14的伸长量,故当电池撞击到电池连接器1时,该接触头20首当其冲接受电池11撞击,分散电池11撞击力道,故能进一步减小各弹性端子15承受的电池撞击力而防止端子损坏。
[0073] 另外,再参照图6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法另一变化方式,是在该电池连接器1或连接器端子模块1’的绝缘本体底座13远离电池方向,位于相邻端子收纳槽14之间,自该绝缘本体底座13一体形成有一连续或不连续档止墙131,或是一至数根档止条131’。该档止墙131或档止条131’的厚度经过精密计算,可配合L型缓冲件2后倾幅度提供一反向作用力,阻挡及制止该L型缓冲件2无限制倾斜,如此不仅能控制电池11对于弹性端子
15的挤压距离,也能有效防止端子过度挤压损坏,甚至造成L型缓冲件2过度后倾而断裂。
[0074] 第五实施例
[0075] 然而,本发明考虑使用者实际电池安装情况,除了正常由右上方朝下方装置外,常会发生颠倒反置等电池从左上方向下倾斜装置的情况,故而本发明另提出第五实施例,用以说明当电池由左上方向下斜插电池室,该电池与该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
[0076] 如图8A及图8B所示,该电池与该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的结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77] (a).电池11用于导电的一侧,由左上方向下斜向插入电池室10;
[0078] (b).该电池11持续斜向插入,迎面撞击到该L型缓冲件2的接触头20(如图8A所示);
[0079] (c).水平移动该电池11,该L型缓冲件2先受到左上方电池11的撞击力推挤向前倾斜,避免端子15直接与电池11接触而达到保护端子免于撞击的目的。
[0080] 电池11从左上方向下斜插入电池室10,该电池11会受到电池室10周围的防呆机构12(如图3所示)阻挡,提醒使用者重新按照正常方向(即由右上方向下斜向)插入电池,故而后续步骤如同前述实施例:
[0081] (d).持续水平移动电池11,该电池11继续挤压接触头20以及弹性端子15,迫使该L型缓冲件2朝电池11移动方向定点倾斜;以及
[0082] (e).待电池11完全置入电池室10以后,停止移动电池11,并通过该L型缓冲件2的反向作用力卡持电池11,使该电池11与弹性端子15稳定接触。
[0083] 由于该L型缓冲件2的纵向段21是以略微弹性的刚性材质制作,因此受到电池11撞击时,该L型缓冲件2会以该力矩支点端130的近端为悬臂支点,配合受力方向前后倾斜,尤其当电池室10内未置有电池时,该L型缓冲件2的接触头20向外突出的伸长量,大于该弹性端子15外露出端子收纳槽14的伸长量,故当电池11撞击到电池连接器1时,该接触头20首当其冲接受电池11撞击,分散电池11撞击力道,故能进一步减小各弹性端子15承受的电池撞击力而防止端子损坏。
[008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改,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