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61515.4

文献号 : CN1013969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日高信幸中村达彦神尾建一

申请人 :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在不使用时可将把持部件储藏在车辆内装体的空间部的扶手中,提供储藏了把持部件时的外观良好且容易进行把持部件的取出操作及储藏操作的扶手。是将车辆的乘客把持的把持部件从储藏位置到把持位置自由取出地构成的扶手,具有:固定在车辆侧且具备转动轴的基体材料;以转动轴为中心从储藏位置到取出位置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撑的转动臂;将转动臂总是向储藏方向加力的储藏加力单元;以及在将转动臂转动至取出位置时克服储藏加力单元的加力而将转动臂保持在取出位置的保持部件,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转动臂上的把持部件上形成有解除卡爪,该解除卡爪解除由上述保持部件保持在取出位置的转动臂的保持。

权利要求 :

1.一种扶手,在车辆的室内将乘客把持的把持部件从储藏位置到把持位置自由取出地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在车辆侧且具备转动轴的基体材料;

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从储藏位置到取出位置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撑的转动臂;

将上述转动臂总是向储藏方向加力的储藏加力单元;以及,在将上述转动臂转动至取出位置时,克服上述储藏加力单元的加力而将上述转动臂保持在该取出位置上的保持部件,上述把持部件转动自如地连接在上述转动臂上,在上述把持部件上形成有通过该把持部件的转动操作来解除由上述保持部件进行的上述转动臂的保持的解除卡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通过摆动轴摆动自如地轴支撑在上述转动臂的一部分上,在上述基体材料上形成有通过与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上的配合部卡合而维持上述保持状态的突出部,具备将上述配合部向上述突出部加力的配合加力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具备引导单元,在上述把持部件跟随上述转动臂在上述储藏位置与上述把持位置之间移动时,该引导单元在与该把持部件接触的同时引导该移动。

说明书 :

扶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等车辆的车室内乘客为保持乘车姿势而使用的储藏式的扶手。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在汽车等车室内,设有在汽车摇晃了时保持乘客的乘车姿势的扶手。该扶手通常设置在车室内的车顶边梁附近,并且形成为把手形以容易用手握住。
[0003] 近年来,平时代替固定式的扶手,还使用在不使用时把持部储藏在储藏部内,并且根据需要由乘客从储藏位置拉出而使用的取出式的扶手。
[0004] 在日本特开2005-34337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扶手,即把持部件可以从储藏了把持部件的状态的储藏位置到乘客拉出把持部件并用手指握住的把持位置进行转动运动。
[0005] 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扶手具备:具有在储藏位置保持把持部件的功能和通过将位于储藏位置的把持部件进一步压入而解除上述把持部件的保持的功能的交变型的锁定装置;以及将把持部件向把持位置侧加力的弹簧。
[0006]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扶手,通过进行用手指压入位于储藏位置的把持部件的操作来解除锁定,利用弹簧加力的把持部件自动转动至把持位置。而且,乘客可以把持把持部件,对于车辆的摇晃能够保持乘车姿势。
[0007]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扶手中,由于コ字状的把持部件通过转动轴直接安装在车辆侧,因此即使在把持部件储藏在储藏部的状态下,乘客也可以看见把持部件侧部的全貌。因而,产生了把持部件储藏时的外观差的不良状况。
[0008] 而且,就专利文献1记载的把持部件而言,从把持部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两个轴承部分别通过两个转动轴直接安装在车辆侧。因此,在将把持部件储藏在储藏部时,需要使把持部件的把手部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转动至较高的位置。而且,在使其转动之后,为了使交变型的锁定装置工作,需要将位于较高位置的把持部进一步向储藏部压入的操作。因此,乘客需要将手指延伸至扶手安装位置的上方,产生了难以操作的不良状况。
[0009] 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扶手由于是使用了交变型的锁定装置的推压开式,因此在为拉出把持部件解除锁定时和实际把持把持部件时必须改变手指的位置,产生了难以使用的不良状况。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把持部件储藏在车辆内装体的空间部的扶手中,提供储藏了把持部件时的外观良好且容易进行取出操作及储藏操作的扶手。
[0011]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在车辆的室内将乘客把持的把持部件从储藏位置到把持位置自由取出地构成的扶手,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在车辆侧且具备转动轴的基体材料;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从储藏位置到取出位置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撑的转动臂;将上述转动臂总是向储藏方向加力的储藏加力单元;以及在将上述转动臂转动至取出位置时克服上述储藏加力单元的加力而将上述转动臂保持在该取出位置上的保持部件,将上述把持部件转动自如地连接在上述转动臂上,在上述把持部件上形成有通过该把持部件的转动操作来解除由上述保持部件进行的上述转动臂的保持的解除卡爪。
[0012] 作为上述扶手的较好的方式,最好将上述保持部件通过摆动轴摆动自如地轴支撑在上述转动臂的一部分上,在上述基体材料上形成通过与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上的配合部配合而维持上述保持状态的突出部,具备将上述配合部向上述突出部加力以使上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与上述突出部配合的配合加力单元。
[0013] 而且,在上述扶手中,最好具备引导单元,在上述把持部件跟随上述转动臂在上述储藏位置与上述把持位置之间移动时,该引导单元在与该把持部件接触的同时引导该移动。
[0014]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通过乘客进行用手指拉出位于储藏位置的把持部件的操作,从而使扶手的转动臂转动至取出位置。于是,转动臂通过保持部件的作用而克服储藏加力单元的加力保持在取出位置上。而且,转动自如地与转动臂连接的把持部件被保持在把持位置。
[0016] 在储藏把持部件时,使乘客所把持的把持部件向上方转动。通过该操作,解除卡爪将由把持部件进行的转动臂的保持状态转换为转动状态。于是,通过储藏加力单元的作用力,转动臂自动转动至储藏位置。而且,与转动臂连接的把持部件也跟随转动臂自动返回至储藏位置。从而,把持部件的取出操作及储藏操作变得容易。
[0017] 在储藏了把持部件的状态下,成为把持部件的大部分被储藏部隐藏的状态。从而,从乘客看来只看见把持部件的顶部,所以可以使储藏时的外观变得良好。而且,由于把持部件相对于转动臂向下方转动,所以乘客能够在较低的位置把持把持部件,并且能够将扶手的构造体构成为紧凑。
[0018] 另外,将保持部件摆动自如地轴支撑在转动臂上,且通过使用配合加力单元将保持部件的配合部向基体材料的突出部加力,从而在通过把持部件的拉出操作使转动臂转动至取出位置时,可以使配合部与突出部自动配合,且将转动臂保持在取出位置上。从而,只进行将已储藏的把持部件取出至规定的位置的操作,就能够将与转动臂连接的把持部件保持在把持位置上。
[0019] 另一方面,在储藏把持部件时,通过进行使乘客所把持的把持部件向上方转动的操作,形成于把持部件上的解除卡爪解除由保持部件进行的转动臂的保持状态并转换为转动状态。于是,把持部件跟随转动臂返回至储藏位置。
[0020] 另外,通过具备在把持部件在储藏位置与把持位置之间移动时,与把持部件接触的同时引导移动的引导单元,能够减少把持部件移动时的滑动阻力,并且能够顺利进行把持部件的取出及储藏。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从客室侧看到的可以在车辆内装体的里侧空间部储藏把持部件的扶手的外观图,是表示乘客使用手指要拉出储藏在储藏位置上的把持部件的状态的图。
[0022] 图2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扶手的把持部件取出到把持位置的状态的外观图。
[0023] 图3是扶手的分解立体图。
[0024] 图4是图3所示的拉手的分解立体图。
[0025] 图5是图3所示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6是从内装体里面的空间部侧观察扶手的构造的外观立体图。
[0027] 图7是表示把持部件位于储藏位置的状态的扶手的侧面剖视图。
[0028] 图8是表示把持部件位于把持位置的状态的扶手的侧面剖视图。
[0029] 图9是表示从图8所示的把持位置使把持部件以连接轴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并处于储藏允许状态的状况的侧面剖视图。
[0030] 图10是表示拉手从图9所示的取出位置向储藏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状况的侧面剖视图。
[0031] 图中:
[0032] 6-边梁,8-内装体,10-扶手,20-基体材料,21-突出部,22-转动轴,24-靠背部,28-储藏加力单元,30-转动齿轮,32-缓冲齿轮,34-缓冲器,38-拉手,40-转动臂,41-转动底座,42-连接轴,43-配合部,44-保持部件,45-配合加力单元,46-摆动轴,50-把持部件,
52-解除卡爪,60-壳体,62-内壳体,64-外壳体,66-滚筒壳体,68-引导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扶手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0034] 图1是从客室侧看到的可以在车辆内装体8里侧的空间部储藏把持部件50的扶手10的外观图,是表示乘客使用手指要拉出储藏在储藏位置上的把持部件50的状态的图。而且,隐藏在内装体8的里侧的部分用虚线表示。图2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扶手10的把持部件50从储藏位置取出到把持位置的状态的外观图。
[0035] 另外,图3是本发明的扶手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拉手38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作为进行拉手38的出入的部分的壳体6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内装体8里面的空间部侧观察扶手10的构造的外观立体图。
[0036] 如图1所示,扶手10固定在配置于车辆的外板与内装体8之间的边梁6上。使把持部件50从储藏位置移动至把持位置的扶手10的机构配置在该边梁6与内装体8之间的空间部。通过采用该结构,乘客从室内侧能看到的只是扶手10的把持部件50顶部和壳体60。
[0037] 另外,如图2所示,即使在把持部件位于把持位置的场合,乘客从室内侧能看到的也只是转动臂40的一部分、把持部件50和壳体60。因而,容易将扶手10的外观做得良好。
[0038] 接着,使用图3对本发明的扶手1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9] 如图3所示,扶手10具备固定在车辆的边梁6上的基体材料20。在基体材料20上安装有转动自如地轴支撑转动臂40的转动轴22、和将被转动加力的转动臂40定位在储藏位置的靠背部24。
[0040] 转动轴22插通保持转动臂40的转动底座41、与转动底座41一起进行转动运动的两组转动齿轮30、以及通过与基体材料20侧和转动底座41侧的双方配合而将转动臂40总是向储藏方向加力的储藏加力单元28。而且,拉手38的转动臂40安装在转动底座41上,拉手38与转动底座41一起以转动轴22为中心,相对基体材料20从储藏位置到取出位置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撑。
[0041] 储藏加力单元28可以使用例如图3所示的螺旋弹簧。通过该储藏加力单元28的作用力,可以将拉手38总是向储藏位置的方向转动加力。
[0042] 另外,在基体材料20上具备两组提供按照转动臂40的转动速度的粘性阻力的缓冲器34。在各缓冲器34的转动轴上固定有缓冲齿轮32,并且构成为可与以转动轴22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转动齿轮30啮合。由此,能够将通过储藏加力单元28的作用力向储藏位置的方向转动的拉手38的转动速度保持较慢,能够使把持部件50的储藏动作具有高级感。
[0043] 把持部件50通过从储藏允许状态(参照图7、图9及图10)到把持位置(参照图8)转动自如地连接的连接轴42而连接在转动臂40上。由此,拉手38从储藏位置到取出位置以转动轴22为中心转动,并且把持部件50相对于转动臂40从储藏允许状态到把持位置进行转动运动。
[0044] 拉手38构成为从设在壳体60中央的开口部向车辆的客室内自由取出,壳体60固定在基体材料20上。
[0045] 接着,使用图4对拉手38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拉手38的转动臂40与把持部件50通过两根连接轴42转动自如地连接。
[0046] 而且,在转动臂40的一部分,安装有摆动自如地轴支撑保持部件44的摆动轴46。该保持部件44在连接把持部件50的两个连接轴42的附近设置两组。在保持部件44上安装有将形成于该保持部件44的一端的配合部43向外侧(后述的图8所示的突出部21侧)加力的配合加力单元45。配合加力单元45的一端与保持部件44配合,另一端与转动臂40配合。
[0047] 另外,如图4所示,就把持部件50而言,在连接轴42的轴承部外周的顶部形成有解除卡爪52,该解除卡爪52用于使向上述外侧被加力的配合部43克服配合加力单元45的作用力向内侧转动。对于保持部件44的动作、解除卡爪52的动作和形成于基体材料20的突出部21的关系,用后面的图8~图10的说明部分来详细说明。
[0048] 接着,使用图5对壳体60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存取拉手38的壳体60具备:配置在里侧的内壳体62;以露出于室内侧的方式配置的外壳体64;以及保持滚筒状的引导单元68的滚筒壳体66。引导单元68在把持部件50跟随转动臂40的转动动作而在储藏位置与把持位置之间移动时,在与把持部件50接触的同时引导移动,起到减小滑动阻力的作用。
[0049] 以下,使用图6概括说明组装了扶手10的状态。图6表示拉手38储藏在储藏位置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基体材料20上固定有靠背部24,将通过储藏加力单元28的作用而被转动加力的转动臂41定位在储藏位置。
[0050] 在基体材料20上安装有两组缓冲器34,固定在各缓冲器34的转动轴上的缓冲齿轮32与转动齿轮30啮合。由此,可以使安装在转动底座41上的转动臂40及把持部件50向储藏位置缓慢返回。
[0051] 把持部件50通过两根连接轴42相对转动臂40转动自如地连接。而且,两个保持部件44以摆动轴46为中心相对转动臂40摆动自如地被轴支撑。
[0052] 配合加力单元45与保持部件44及转动臂40配合,并将形成于保持部件44上的配合部43向外侧加力。配合部43是在通过拉出把持部件50使转动臂40转动至取出位置时,与形成于基体材料20的突出部21配合的部分。
[0053] 接着,使用图7~图10的侧面剖视图,说明把持部件50在储藏位置与把持位置之间移动的状况。图7~图10是图6所示的X-X向视图。
[0054] 图7是表示把持部件50位于储藏位置的状态的扶手10的侧面剖视图,图8是表示把持部件位于把持位置的状态的扶手10的侧面剖视图。而且,图9是表示从图8所示的把持位置使把持部件50以连接轴42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并使把持部件50转动至储藏允许状态的状况的侧面剖视图。而且,图10是表示拉手38从图9所示的取出位置向储藏位置进行转动动作的状况的侧面剖视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缓冲器34、缓冲齿轮32及转动齿轮30的记载。
[0055] 在图7所示的储藏位置,利用储藏加力单元28将转动底座41、转动臂40及把持部件50向该图7所示的绕顺时针方向加力。而且,通过转动臂41与靠背部24抵接,转动底座41、转动臂40及把持部件50被保持在停止于储藏位置的状态。因而,如图7及图1所示,成为转动臂底座41、转动臂40及保持部件50储藏在内装体8的内侧的状态。
[0056] 如之前的图1所示,就储藏在储藏位置的把持部件50而言,乘客能够使用手指并克服储藏加力单元28的作用力而容易拉出该把持部件50。若乘客使用手指拉出把持部件50,则转动底座41及转动臂40向图7所示的绕逆时针方向开始转动。而且,相对于转动臂
40转动自如地连接的把持部件50,相对于转动臂40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到达把持位置,成为图2及图8所示的状态。
[0057] 使用图8对将把持部件50取出到把持位置的状态进行说明。
[0058] 若从图7所示的状态进行拉出把持部件50的操作,则转动底座41及转动臂40转动,如图8所示转动至取出位置。在转动臂40的一部分,安装有通过摆动轴46摆动自如地被轴支撑的保持部件44,在保持部件44的一端,形成有与基体材料20的突出部21配合的配合部43。
[0059] 该配合部43通过图4及图6所示的配合加力单元45,向突出部21被加力。因而,如图8所示转动臂40转动至取出位置,则配合部43一旦越过突出部21之后,与突出部21配合。如果这样,转动臂40通过保持部件44的作用,克服储藏加力单元28的作用力保持在取出位置。
[0060] 而且,与转动臂40转动自如地连接的把持部件50,相对于转动臂40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到达图2所示的把持位置,可以保持在乘客容易把持的位置上。
[0061] 接着,使用图9及图10,对解除该配合部43与突出部21的配合,并储藏位于把持位置的把持部件50时的工序进行说明。
[0062] 在储藏位于把持位置的把持部件50时,乘客进行将把持部件50从把持位置提升到图9所示的储藏允许状态的动作。于是,形成于把持部件50的解除卡爪52与保持部件44抵接,向使配合部43离开突出部21的方向转动保持部件44。
[0063] 通过配合部43离开突出部21,转动臂40的保持状态被解除而再次转换到转动状态,通过储藏加力单元28的加力使转动臂40向储藏位置转动(参照图10)。
[0064] 图10是表示位于储藏允许状态的把持部件50与转动臂40一起移动至储藏位置的途中的状态的图。如图10所示,转动臂40通过储藏加力单元28的加力向储藏位置转动。此时,通过图3及图6所示的缓冲器34的作用,转动臂40在保持一定角速度的状态下,转动至图7所示的储藏位置。由此,可以使把持部件50的储藏动作具有高级感。
[0065] 而且,滚柱状的引导单元68在与把持部件50接触的同时转动而引导把持部件50的移动,所以能够减少把持部件50移动时的滑动阻力,能够顺利进行把持部件50的取出动作及储藏动作。
[0066]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保持部件44通过摆动轴46轴支撑在转动臂40的一部分上,并通过与形成于基体材料20的突出部21配合而使转动臂40处于保持状态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基体材料侧配置保持部件,并且在转动臂侧形成与上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配合的突出部也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而且,保持部件并不局限于摆动式,也可以使用如柱塞之类的直线移动形的部件来转换保持状态和转动状态。
[0067] 本发明的扶手除了车辆室内用之外,还能应用于安装在车辆的外部、门、包等上的储藏式的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