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175202.X

文献号 : CN1013985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金亨奎

申请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监测所驱动栅线的极性;当极性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当极性未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所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本发明根据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改变情况,驱动集成电路以不同模式驱动栅线,由于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大于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使本发明能最小化栅线间像素电极充电延迟的偏差,改善了暗线现象。

权利要求 :

1.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所驱动栅线的极性;当极性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当极性未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所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是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的1.5~3.5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是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的2.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信号为大功率模式信号,所述第二模式信号为正常模式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驱动栅线的极性具体为: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时刻,时序控制器判断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是否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驱动栅线的极性具体为: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时刻,驱动集成电路判断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是否改变。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特别是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显示器市场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占有率越来越高。TFT-LCD在尺寸、颜色数和分辨率方面正在向大尺寸、多颜色数及高分辨率方向发展。
现有TFT-LCD中驱动集成电路(Driver IC)仅提供相同的输出模式,与极性的反转没有关系,由于在相同极性下驱动集成电路输出的波形和变换极性后驱动集成电路输出的波形延迟程度不同,会产生暗线(dim line)现象。图5a、图5b为现有技术2点反转方式驱动的示意图,图5a为第n帧的示意图,图5b为第n+1帧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的第一列,第1行栅线G1和第2行栅线G2为正极性,第3行栅线G3和第4行栅线G4为负极性,当第1行栅线G1的栅极打开时,数据由负向电平向正向电平转换;当第2行栅线G2的栅极打开时,数据由正向电平向正向电平转换;当第3行栅线G3的栅极打开时,数据由正向电平向负向电平转换;当第4行栅线G4的栅极打开时,数据由负向电平向负向电平转换。当极性变化时(如负变为正或者正变为负),驱动区域相对变大,会造成输出波形的较大的延迟,而当极性没变化时(如负变为负或者正变为正),会造成输出波形的较小的延迟。输出波形延迟导致像素电极的充电差异,例如,由于第1行栅线G1和第3行栅线G3有极性变化,像素电极的充电程度较低,由于第2行栅线G2和第4行栅线G4没有极性变化,像素电极的充电程度较高,这样就使得相邻两行的像素充电程度存在差异,充电程度不一致。
图6为现有技术驱动集成电路输出波形图,图中实线为第1行栅线的输出波形,虚线为第2行栅线的输出波形。对于第1行栅线,驱动集成电路输出极性改变,驱动区域的增加导致了充电程度较严重的延迟;对于第2行栅线,驱动集成电路输出极性没有改变,驱动区域的减少导致了充电程度较轻微的延迟。从图6中比较可以看出,第1行栅线输出的延迟要大于第2行栅线输出的延迟,这种驱动集成电路输出转换速率(slew rate)的偏差,导致暗线现象,降低了画面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根据驱动集成电路的极性改变情况采用不同的驱动模式,有效克服暗线现象,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监测所驱动栅线的极性;当极性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当极性未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所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
所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是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的1.5~3.5倍,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是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的2.5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式信号为大功率模式信号,所述第二模式信号为正常模式信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监测所驱动栅线的极性具体为: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时刻,时序控制器判断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是否改变。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监测所驱动栅线的极性具体为: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时刻,驱动集成电路判断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是否改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根据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改变情况,驱动集成电路以不同模式驱动栅线。具体地说,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时刻,当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当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未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由于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大于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使本发明能在2点反转方式驱动时,最小化二个相邻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的偏差,改善了暗线现象。当栅线极性改变时,该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要大于极性未改变时的栅线,所以当驱动集成电路以驱动电流较大的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时,有利于减小该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而当驱动集成电路以驱动电流较小的第二模式信号驱动极性未改变的栅线时,有利于增加该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二个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的差距,使二个栅线上像素电极输出波形的偏差最小化,改善了暗线现象。同时,与现有技术全部采用大功率模式信号驱动相比,本发明采用1/2驱动区域为大功率模式信号,1/2驱动区域为正常模式信号,降低了使用功率。进一步地,在面板尺寸增加导致面板负载增加情况下,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可以解决由此引发的暗线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输出波形图;
图4为本发明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a、图5b为现有技术2点反转方式驱动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驱动集成电路输出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具体为:监测所驱动栅线的极性;当极性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当极性未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所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
本发明突破了现有技术驱动集成电路以一种驱动模式驱动所有栅线的模式,提出了一种根据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改变情况以二种驱动模式驱动栅线的技术方案。具体地说,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时刻,当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当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未变时,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由于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大于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使本发明能在2点反转方式驱动时,最小化二个相邻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的偏差,改善了暗线现象。当栅线极性改变时,该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要大于极性未改变时的栅线,所以当驱动集成电路以驱动电流较大的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时,有利于减小该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而当驱动集成电路以驱动电流较小的第二模式信号驱动极性未改变的栅线时,有利于增加该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二个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的差距,使二个栅线上像素电极输出波形的偏差最小化,改善了暗线现象。
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可以是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的1.5~3.5倍,通过二个驱动模式驱动电流比值的调整,可以调整二个栅线上像素电极充电延迟之间的差距,使二个栅线上像素电极输出波形的偏差最小化,优选地,第一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是第二模式信号的驱动电流的2.5倍。进一步地,现有驱动集成电路的输出设有大功率模式信号(Heavy mode)和正常模式信号(Normal mode),若面板的负载较大时,驱动集成电路的输出设置为大功率模式信号,面板的负载较小时,驱动集成电路的输出设置为正常模式信号。利用现有技术已有的驱动模式信号,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第一模式信号可以直接采用大功率模式信号,第二模式信号可以直接采用正常模式信号,简化了控制方式,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控制资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本发明以二种驱动模式驱动栅线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为:
步骤11、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时刻,时序控制器判断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是否改变,当极性改变时,执行步骤12,当极性未变时,执行步骤13;
步骤12、时序控制器向驱动集成电路发送第一模式信号,使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
步骤13、时序控制器向驱动集成电路发送第二模式信号,使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式信号和第二模式信号可以分别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也可以分别为低电平和高电平,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模式信号可以采用大功率模式信号,第二模式信号可以采用正常模式信号,驱动集成电路在控制针为高电平时以大功率模式信号工作,在低电平时以正常模式信号工作。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时序图。面板中各栅线的极性以2点反转方式周期变化,假定第n行栅线为极性变化(如负变为正或者正变为负),第n+1行栅线为极性未变化(如负变为负或者正变为正),驱动集成电路的输出模式包括大功率模式信号HM和正常模式信号NM,时序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模式信号Mode1和第二模式信号Mode2。如图2所示,在驱动集成电路驱动第n行栅线的时刻,第n行栅线的极性正在改变,此时时序控制器生成第一模式信号(高电平)并向驱动集成电路发送,驱动集成电路根据第一模式信号以大功率模式信号HM驱动第n行栅线。在驱动集成电路驱动第n+1行栅线的时刻,第n+1行栅线的极性没有改变,此时时序控制器生成第二模式信号(低电平)并向驱动集成电路发送,驱动集成电路根据第二模式信号以正常模式信号NM驱动第n+1行栅线。
由于极性改变时与极性未改变时驱动集成电路驱动栅线的输出转换速率有偏差,因此第n行栅线上像素电极的充电延迟要大于第n+1行栅线上像素电极的充电延迟,所以当驱动集成电路以大功率模式信号HM驱动第n行栅线时,有利于减小第n行栅线上像素电极的充电延迟,而当驱动集成电路以正常模式信号NM驱动第n+1行栅线时,有利于增加第n+1行栅线上像素电极的充电延迟,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两个延迟的差距,最小化两行栅线上像素电极输出波形的偏差,改善了暗线现象。与现有技术全部采用大功率模式信号驱动相比,本发明采用1/2驱动区域为大功率模式信号,1/2驱动区域为正常模式信号,降低了使用功率。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输出波形图。如图3所示,虚线为大功率模式信号HM的输出波形图,实线为正常模式信号NM的输出波形图。可以看出,即使第n行栅线和第n+1行栅线均为大功率模式信号驱动,第n行栅线和第n+1行栅线上像素电极的充电延迟的偏差依然很大,本发明将第n行栅线以大功率模式信号工作(第n行栅线中的虚线)、第n+1行栅线以正常模式信号工作(第n+1行栅线中的实线),两行栅线充电延迟的偏差最小,改善了暗线,降低了使用功率。通过本发明方案还可以解决由面板尺寸增加导致面板负载增加从而引发的暗线问题。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为:
步骤21、在驱动集成电路的驱动时刻,驱动集成电路判断所驱动栅线的极性是否改变,当极性改变时,执行步骤22,当极性未变时,执行步骤23;
步骤22、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
步骤23、驱动集成电路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
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判断所驱动栅线极性变化的工作由驱动集成电路完成,驱动集成电路在驱动时刻判断极性是否改变,极性改变时以第一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极性未变时以第二模式信号驱动该栅线。这样,以二种驱动模式分别驱动栅线的过程全部在驱动集成电路内部完成,简化的控制流程,有利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式信号可以采用大功率模式信号,第二模式信号可以采用正常模式信号,作用和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