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59728.3

文献号 : CN1014067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唐竹兴

申请人 : 山东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挤压设备采用双向挤压方式,包括定模、动模、模芯,其中定模是由两个对称的半圆模对接组成的管状模具,可以自由打开,其底部内腔呈法兰状,动模包括上动模和下动模,模芯呈圆柱形,并设有轴向出气孔,下动模套在模芯上,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套在模芯上并承托在下动模上,从定模的底部压入定模中,上动模呈直径台阶减小的圆柱形,并设有轴向出气孔,从定模的顶部压入定模中,上动模压入定模中部分的最大直径等于定模的内径。本发明制备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具有强度高,孔径均匀、气孔率高,具有很高的过滤精度和过滤效率,且耐高温,容易再生,可重复使用,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挤压设备采用双向挤压方式,包括定模(1)、动模、模芯(4),其中定模(1)是由两个对称的半圆模对接组成的管状模具,其底部内腔呈法兰状,动模包括上动模(2)和下动模(3),模芯(4)呈圆柱形,并设有轴向出气孔(5),下动模(3)套在模芯(4)上,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套在模芯(4)上并承托在下动模(3)上,从定模(1)的底部压入定模(1)中,上动模(2)呈直径台阶减小的圆柱形,并设有轴向出气孔(5),从定模(1)的顶部压入定模(1)中,上动模(2)压入定模(1)中部分的最大直径等于定模(1)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其特征在于:上动模(2)的底部压入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中。

说明书 :

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属于多孔陶瓷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通常是采用注浆、挤出和等静压等传统的生产方法生产,目前生产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生产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强度低、孔径分布不均匀、过滤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特别是在高温煤气净化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压降大,反吹清洗困难,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适应工作温度范围宽、性能优良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其技术方案为:
[0004] 一种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挤压设备采用双向挤压方式,包括定模、动模、模芯,其中定模是由两个对称的半圆模对接组成的管状模具,可以自由打开,其底部内腔呈法兰状,动模包括上动模和下动模,模芯呈圆柱形,并设有轴向出气孔,下动模套在模芯上,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套在模芯上并承托在下动模上,从定模的底部压入定模中,上动模呈直径台阶减小的圆柱形,并设有轴向出气孔,从定模的顶部压入定模中,上动模压入定模中部分的最大直径等于定模的内径。
[0005] 所述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挤压设备,上动模的底部压入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中。
[0006] 其工作原理为:将挤出成型后的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套装在模芯上并承托在下动模的上方,从定模的底部压入定模中,上动模从定模的顶部压入定模中,对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从两端进行挤压,使其下端呈法兰状,上端呈带有凹孔的封头,然后先将模芯拔出,再退出上动模和下动模,最后打开定模取出成型好的坯体,经干燥后烧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
[000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为:
[0008] 1、本发明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具有较丰富的宏孔结构,且由于主体材料是碳化硅材料,所以具有过滤效率和精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宽、使用温度高等特点;
[0009] 2、由于本方法制得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可以再生,使得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能够反复使用,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0010] 3、采用双向挤压设备对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进行挤压成型,效率高,制品强度高,外形尺寸精确。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所用双向挤压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面图。
[0013] 图中:1、定模 2、上动模 3、下动模 4、模芯 5、出气孔 6、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在图1-2所示的双向挤压设备中,定模1是由两个对称的半圆模对接组成的管状模具,可以自由打开,其底部内腔呈法兰状,动模包括上动模2和下动模3,模芯4呈圆柱形,并设有轴向出气孔5,下动模3套在模芯4上,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套在模芯4上并承托在下动模3上,从定模1的底部压入定模1中,上动模2呈直径台阶减小的圆柱形,并设有轴向出气孔5,从定模1的顶部压入定模1中,且其底部压入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中,上动模2压入定模1中部分的最大直径等于定模1的内径。
[0015] 实施例1
[0016] 1、陶瓷结合剂的制备:
[0017] 将氧化铝、高岭土以10%、90%的重量百分比均匀混合,并将得到的混合粉体在球磨机中干磨至粒度为小于2μm粉体。
[0018] 2、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的成型:
[0019] 将150μm碳化硅粉体、陶瓷结合剂、炭粉、羧甲基纤维素和水以58%、15%、5%、2%、20%的重量百分比均匀混合,然后在练泥机中混练均匀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塑性泥料,然后将上述碳化硅多孔陶瓷塑性泥料挤出成型,形成 碳化硅
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套在模芯4上并承托在下动模3上,从定模1的底部压入定模1中,上动模2从定模1的顶部压入定模1中,对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从两端进行挤压,使其下端呈法兰状,上端呈带有凹孔的封头,然后脱模。
[0020] 3、干燥:
[0021] 将脱模后的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在60℃的温度下烘干5小时,再90℃的温度下烘干5小时,在120℃的温度下烘干至水分小于1.5%以下,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坯体。
[0022] 4、烧成:
[0023] 将干燥后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坯体在1300℃×3小时烧制,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
[0024] 实验所用的配料原料的纯度均为工业纯。
[0025] 所获得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耐压强度为40MPa.,耐温900℃。
[0026] 实施例2
[0027] 1、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的成型:
[0028] 将90μm碳化硅粉体、莫来石、炭粉、聚乙烯醇和水以70%、5%、8%、7%、10%的重量百分比均匀混合,然后在练泥机中混练均匀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塑性泥料,然后将上述碳化硅多孔陶瓷塑性泥料挤出成型,形成 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再如实施例1用挤压设备从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的两端对其进行挤压,使其下端呈法兰状,上端呈带有凹孔的封头,然后脱模。
[0029] 3、干燥
[0030] 将脱模后的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在60℃的温度下烘干5小时,再90℃的温度下烘干5小时,在120℃的温度下烘干至水分小于1.5%以下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坯体。
[0031] 4、烧成
[0032] 将干燥后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坯体在1450℃×5小时烧制,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
[0033] 实验所用的配料原料的纯度均为工业纯。
[0034] 所获得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耐压强度为35MPa.,耐温1000℃。
[0035] 实施例3
[0036] 1、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的成型
[0037] 将200μm碳化硅粉体、五氧化二钒、木屑、油脂和水以45%、5%、10%、10%、30%的重量百分比均匀混合,然后在练泥机中混练均匀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塑性泥料,然后将上述碳化硅多孔陶瓷塑性泥料挤出成型,形成 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再如实施例1用挤压设备从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6的两端对其进行挤压,使其下端呈法兰状,上端呈带有凹孔的封头,然后脱模。
[0038] 3、干燥
[0039] 将脱模后的碳化硅多孔陶瓷可塑性管在60℃的温度下烘干5小时,再90℃的温度下烘干5小时,在120℃的温度下烘干至水分小于1.5%以下,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坯体。
[0040] 4、烧成
[0041] 将干燥后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坯体在1470℃×3小时烧制,制成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
[0042] 实验所用的配料原料的纯度均为工业纯。
[0043] 所获得碳化硅多孔陶瓷过滤元件耐压强度为80MPa.,耐温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