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69245.1

文献号 : CN1014072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河本纯一

申请人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在发生了地震等异常的情况下在电梯的轿厢室停止在电梯厅且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简单地将轿厢室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该轿厢室保持系统(20)具备在出入口设有轿厢室门(2)的电梯的轿厢室(1)和驱动轿厢室的驱动机构(23)。在轿厢室的上面设置具有开口孔(4a)的轿厢室支撑板(4),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设置相对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自由贯通的轿厢室保持棒(6)。在轿厢室门上设置有具有开口孔(3a)的检测板(3),在升降路径内壁上设置相对检测板的开口孔贯通自如的检测棒(5)。设有对轿厢室保持棒施力的弹簧(13)设有与轿厢室保持棒卡合的挡块(8),在挡块与检测棒之间连结传递棒(7)。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梯的轿厢室,在升降路径内升降,能够分别停靠在每一层的电梯厅,并且在出入口设有轿厢室门;

轿厢室支撑板,设置在轿厢室上面,具有开口孔;

轿厢室保持棒,分别与每个电梯厅相对应地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能够贯通插入到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

检测机构,在电梯的轿厢室停靠在电梯厅且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下,检测轿厢室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以及传递机构,在检测机构检测到轿厢室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驱动轿厢室保持棒,使轿厢室保持棒贯通插入到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轿厢室保持棒的传递机构包括将轿厢室保持棒向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侧施力的弹簧和与轿厢室保持棒卡合的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机构具有设置在轿厢室门上且具有开口孔的检测板以及分别与每个电梯厅相对应地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且能够贯通插入到检测板的开口孔中的检测棒;

传递机构具有传递棒,该传递棒的一端连结在检测棒上,另一端连结在与轿厢室保持棒卡合的挡块上。

说明书 :

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将电梯的轿厢室相对于升降路径保持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特别涉及在发生了地震等异常的情况下、在电梯的轿厢室停止在电梯厅且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将轿厢室相对于升降路径简单地机械地保持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如图9所示,已知有具有驱动机构30的吊挂式电梯,该驱动机构30包括电梯的轿厢室31及平衡配重32、将电梯的轿厢室31与平衡配重32连结的绳索33、与绳索33卡合并且由卷扬机34驱动的滑轮35。 在这样的吊挂式电梯中,在电梯的轿厢室31停止在电梯厅的情况下,通过连结在轿厢室31上的绳索33与停止的滑轮35之间的摩擦力使绳索33相对于滑轮35停止。通常,在此期间,轿厢室31没有相对于升降路径被机械地保持。
[0003] 另一方面,公开了将轿厢室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的轿厢室的固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具有轿厢室的固定装置的吊挂式电梯中,在轿厢室停止在电梯厅的情况下,通过设在轿厢室上面的驱动部驱动连结在驱动部上的驱动杆,使驱动杆的前端游嵌在设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的导引板中。 这样,轿厢室相对于升降路径被机械地保持。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9662号公报
[0005] 但是,在通常的吊挂式电梯中,例如在轿厢室内的电梯的利用者的数量急剧地变动的情况下,或者在发生了较大的地震的情况下,可以想到不能取得轿厢室与平衡配重的平衡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可以想到失去在绳索与滑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消失从而轿厢室相对于电梯厅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
[0006] 此外,在上述的具有轿厢室的固定装置的吊挂式电梯中,可以想到因不测的事态而在驱动部中发生不良状况从而不能驱动驱动杆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难以将轿厢室相对于电梯厅机械地保持。 因此,难以使轿厢室内的电梯的利用者下到电梯厅,难以确保电梯的使用者的安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发生了地震等异常的情况下在电梯的轿厢室停止在电梯厅且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简单地将轿厢室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
[0008] 本发明是一种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梯的轿厢室,在升降路径内升降,能够分别停靠在每一层的电梯厅,并且在出入口设有轿厢室门;轿厢室支撑板,设置在轿厢室上面,具有开口孔;轿厢室保持棒,分别与每个电梯厅相对应地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能够贯通插入到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检测机构,在电梯的轿厢室停靠在电梯厅且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下,检测轿厢室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以及传递机构,在检测机构检测到轿厢室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驱动轿厢室保持棒,使轿厢室保持棒贯通插入到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
[0009] 本发明是一种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轿厢室保持棒的传递机构包括将轿厢室保持棒向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侧施力的弹簧和与轿厢室保持棒卡合的挡块。
[0010] 本发明是一种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机构具有设置在轿厢室门上且具有开口孔的检测板以及分别与每个电梯厅相对应地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且能够贯通插入到检测板的开口孔中的检测棒;传递机构具有传递棒,该传递棒的一端连结在检测棒上,另一端连结在与轿厢室保持棒卡合的挡块上。
[0011] 本发明是一种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梯的轿厢室,在升降路径内升降,相对多层的电梯厅的每层停止自如,并且在出入口设有轿厢室门;驱动机构,驱动轿厢室;轿厢室支撑板,设置在轿厢室上面,具有开口孔;轿厢室保持棒,对每个电梯厅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相对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贯通自如;传递机构,驱动轿厢室保持棒,使轿厢室保持棒贯通到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以及控制机构,在发生了地震的情况下,接受地震信号,通过驱动机构使轿厢室停止在最近的电梯厅,并且通过轿厢室门的驱动机构将轿厢室门打开,通过传递机构驱动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的轿厢室保持棒,使轿厢室保持棒贯通到设置在轿厢室上面的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
[0012] 发明效果
[0013] 根据本发明,在电梯的轿厢室停止在某层的电梯厅且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下,在发生地震等异常且轿厢室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轿厢室沿上下方向异常地移动的情况。 如果检测机构检测到轿厢室的异常的移动,则通过传递机构驱动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的轿厢室保持棒,将轿厢室保持棒贯通并插入到设置在轿厢室上面的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 由此,能够将轿厢室简单且可靠地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较大地离开。 因此,在不测的事态下,轿厢室内的电梯的利用者也能够可靠地下到电梯厅,能够确保电梯的利用者的安全。 [0014] 根据本发明,在电梯通常运转的期间中发生了地震的情况下,电梯的轿厢保持系统的控制机构接受地震信号,通过驱动机构使轿厢室停止在最近的电梯厅,通过轿厢室门的驱动机构将轿厢室门打开。 同时,控制机构通过传递机构驱动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上的轿厢室保持棒,将轿厢室保持棒贯通并插入到设置在轿厢室上面的轿厢室支撑板的开口孔中。 由此,能够将轿厢室简单且可靠地相对于升降路径机械地保持,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较大地离开。 因此,在不测的事态下,轿厢室内的电梯的利用者也能够可靠地下到电梯厅,能够确保电梯的利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轿厢室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0017]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轿厢室内侧的停止按钮的立体图。
[0018] 图4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表示轿厢室门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9] 图5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表示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0] 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表示在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轿厢室门打开且轿厢室向下方异常地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1]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0022] 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表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3] 图9是表示以往的吊挂式电梯的驱动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第1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这里,图1至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的图。 其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轿厢室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轿厢室内侧的停止按钮的立体图。 此外,图4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表示轿厢室门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表示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表示在轿厢室门打开的状态下、轿厢室门打开且轿厢室向下方异常地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 首先,通过图1及图2对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2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这里,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20是用于:在电梯的轿厢室1停止在电 梯厅21且轿厢室门2打开的状态下,使轿厢室1相对于升降路径22机械地保持。
[0027] 如图1所示,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20具备:电梯的轿厢室1,在升降路径22内升降,能够自由停止在多层的电梯厅21(参照图2)的每一层,并且在出入口设有由驱动机构2a驱动的轿厢室门2;以及驱动机构23,经由绳索1a连结在升降路径22的上方,用来驱动轿厢室1。此外,在位于轿厢室门2上的轿厢室1的上面的两侧,设置有具有椭圆形状构成的开口孔4a的一对轿厢室支撑板4。进而,如图2所示,在电梯厅21设有厅门11,在该厅门11的上方,对应于各个轿厢室支撑板4,在升降路径22内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在各个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自由贯通的轿厢室保持棒6。 各个轿厢室保持棒6按照每个电梯厅21设置成,在轿厢室1停止在电梯厅21的情况下与轿厢室支撑板4的椭圆形状构成的开口孔4a的中央部为相同的高度(参照图6)。此外,在各个轿厢室保持棒6上,形成有后述的传递机构25的挡块8所抵接的槽6a。
[0028] 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轿厢室1的轿厢室门2及升降路径22的内壁上设有检测机构24,该检测机构24在电梯的轿厢室1停止在电梯厅21且轿厢室门2打开的状态下,检测轿厢室1沿上下方向异常移动的情况。即,检测机构24具有:一对检测板3,设置在轿厢室1的轿厢室门2上,具有椭圆形状构成的开口孔3a的;以及检测棒5,在厅门11的上方对每个电梯厅21设置在升降路径22的内壁上,并且能够自由贯通一对检测板3的开口孔3a。 其中,检测棒5包括:检测板3侧的检测板侧端部5a、连结在后述的传递棒7上的传递棒连结部5c和位于检测板侧端部5a与传递棒连结部5c之间且相对升降路径22的内壁支撑检测棒5的支撑部5b。 该检测棒5在每个电梯厅21上设置成,在轿厢室1停止在电梯厅21的情况下与检测板3的椭圆形状构成的开口孔3a的上部为相同的高度(参照图5)。 进而,如图3所示,在轿厢室1内设置有使轿厢室1停止的停止按钮12。 该停止按钮12作为检测机构24发挥功能。
[0029] 此外,如图2所示,在轿厢室保持棒6与检测机构24之间设有传递机构25,在检测机构24检测到在轿厢室门2打开的状态下轿厢室1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该传递机构25驱动轿厢室保持棒6,使轿厢室保持棒6贯通 到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即,传递机构25具有:弹簧13,将各个轿厢室保持棒6分别向所对应的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一侧施力;以及挡块8,分别与各个轿厢室保持棒6卡合,使轿厢室保持棒6停止。此外,在检测棒5与各个挡块8之间连结着传递棒7,该传递棒7使挡块8动作,通过弹簧13将轿厢室保持棒6向轿厢室支撑板4侧驱动。 进而,在传递棒7上还连结着基于来自停止按钮12的信号而使挡块8动作的传递杆9。
[0030] 此外,如图2所示,该传递棒7经由设在升降路径22内壁的两侧的一对支撑部10设置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 这样,各个轿厢室保持棒6与抵接在各个轿厢室保持棒6上形成的槽6a上的挡块8卡合,被弹簧13向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侧施力的轿厢室保持棒6被保持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
[0031] 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检测机构24具有设置在轿厢室门2上的检测板3,但也可以不设置该检测板3,例如通过检测在轿厢室门2打开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来检测轿厢室1异常移动的情况并驱动轿厢室保持棒6。
[0032] 此外,也可以在通过设置在轿厢室1的上面的轿厢室支撑板4将轿厢室1保持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检测施加在轿厢室保持棒6上的负载,将轿厢室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通报给设置有电梯的大厦的管理者或者电梯维护员等。 由此,在发生了不测的事态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确保轿厢室1内的电梯的利用者的安全。 [0033] 接着,对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34] 首先,在进行通常运转的情况下,电梯的轿厢室1停止在某层的电梯厅21,电梯的利用者下电梯。 在此情况下,首先,如图4所示,轿厢室1停止在电梯厅21,轿厢室门2为关闭的状态。 在轿厢室门2关闭的期间,由于设置在轿厢室门2上的检测板3没有朝向设置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的检测棒5移动,所以升降路径22侧的检测棒5没有贯通到轿厢室1一侧的检测板3的开口孔3a中。
[0035] 接着,通过轿厢室门2的驱动机构2a,将设在电梯的轿厢室1的出入口的轿厢室门2打开。 在此情况下,如图5所示,轿厢室门2被打开,并 且设置在轿厢室门2上的检测板3朝向设置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的检测棒5移动,升降路径22侧的检测棒5贯通并插入到轿厢室1侧的检测板3的开口孔3a中。 此外,设置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的轿厢室保持棒6被弹簧13向轿厢室支撑板4侧施力,但由于被挡块8卡止,所以轿厢室保持棒6不贯通到轿厢室1侧的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
[0036] 进而,在电梯的利用者在轿厢室1下电梯之后,在为了继续通常运转而将轿厢室门2关闭的情况下,轿厢室门2被关闭,并且轿厢室1侧的检测板3从升降路径22侧的检测棒5离开。 因此,轿厢室1在升降路径22内升降,电梯能够进行通常运转。 [0037] 接着,在升降路径22侧的检测棒5贯通并插入在轿厢室1侧的检测板3的开口孔3a中的状态下,在因地震等不测的事态而处于轿厢室门2打开的状态的电梯的轿厢室1向下方异常移动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设置在轿厢室门2上的检测板3与轿厢室门2一起向下方移动,以检测棒5的支撑部5b为支点,通过杠杆原理,连结在传递棒7上的检测棒5的传递棒连结部5c向上方移动。
[0038] 在此情况下,连结在检测棒5上的传递棒7及连结在传递棒7上的挡块8与检测棒5的传递棒连结部5c一起向上方移动,轿厢室保持棒6与抵接在轿厢室保持棒6的槽6a中的挡块8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由此,轿厢室保持棒6在弹簧13的力的作用下被向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侧驱动,轿厢室保持棒6贯通并插入到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 这样,能够经由轿厢室支撑板4及轿厢室保持棒6将轿厢室1机械地保持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21较大地离开。
[0039] 另一方面,在升降路径22侧的检测棒5贯通并插入轿厢室1侧的检测板3的开口孔3a中的状态下,在因地震等不测的事态而处于轿厢室门2打开的状态下的电梯的轿厢室1向上方异常移动的情况下,设置在轿厢室门2上的检测板3与轿厢室门2一起向上方移动。 在此情况下,贯通在检测板3的开口孔3a中的检测棒5的检测板侧端部5a向上方移动,以检测棒5的支撑部5b为支点,通过杠杆原理,连结在传递棒7上的检测棒5的传递棒连结部5c向下方移动。
[0040] 在此情况下,连结在检测棒5上的传递棒7及连结在传递棒7上的挡 块8与检测棒5的传递棒连结部5c一起向下方移动,轿厢室保持棒6与抵接在轿厢室保持棒6的槽6a中的挡块8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由此,轿厢室保持棒6在弹簧13的力的作用下被向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侧驱动,轿厢室保持棒6贯通并插入到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 这样,能够经由轿厢室支撑板4及轿厢室保持棒6将轿厢室1机械地保持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21较大地离开。
[0041] 在此期间,在升降路径22侧的检测棒5贯通并插入轿厢室1侧的检测板3的开口孔3a中的状态下,在轿厢室1停止在电梯厅21而轿厢室门2打开的状态下,在因地震等不测的事态而轿厢室1向上方或向下方异常移动的情况下,轿厢室1的利用者也可以通过按下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室1内的停止按钮12而将轿厢室1机械地保持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
[0042] 即,首先,电梯的利用者按下设置在轿厢室1内的停止按钮12。 然后,基于来自停止按钮12的信号,经由连结在传递棒7上的传递杆9,连结在传递棒7上的挡块8与传递棒7一起向上方移动,轿厢室保持棒6与抵接在轿厢室保持棒6的槽6a中的挡块8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由此,轿厢室保持棒6在弹簧13的力的作用下被向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侧驱动,贯通并插入到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 这样,能够经由轿厢室支撑板4及轿厢室保持棒6将轿厢室1机械地保持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21较大地离开。
[0043]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梯的轿厢室1停止在某层的电梯厅21且轿厢室门2打开的状态下,设置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的检测棒5贯通并插入设置于轿厢室门2上的检测板3的开口孔3a中。 在此状态下,在因地震等不测的事态而轿厢室1向下方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由于轿厢室门2侧的检测板3向下方移动,所以升降路径22内壁侧的检测棒5的检测板侧端部5a向下方移动。 因此,以检测棒5的支撑部5b为支点,通过杠杆原理,经由连结在检测棒5上的传递棒7,挡块8向上方移动,被弹簧13施力的轿厢室保持棒6与挡块8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另一方面,在因地震等不测的事态而轿厢室
1向上方异常地移动的情况下,由于轿厢室门2侧的检测板3向上方移动,所以升降路径
22内壁侧的检测棒5的检测板侧端部5a向上方移动。 因此,以检测棒5的支撑部5b为支点,通过杠杆原理,经由 连结在检测棒5上的传递棒7,挡块8向下方移动,被弹簧13施力的轿厢室保持棒6与挡块8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由此,升降路径22内壁侧的轿厢室保持棒6贯通并插入到设置在轿厢室1上面的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4a中。 因此,能够将轿厢室1简单且可靠地相对于升降路径22机械地保持,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21较大地离开。
[0044] 第2实施方式
[0045] 接着,通过图7及图8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进行说明。 这里,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设置在升降路径内壁侧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中表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46] 在图7及图8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电梯的轿厢室保持系统20除了还具备在发生了地震的情况下将轿厢室1相对于升降路径22内壁保持的控制机构26这一点以外,其他结构与图1至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另外,在图7及图8中,对于与图1至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0047] 如图1及图7所示,连结在传递棒7上的传递杆9连结着控制机构26,该控制机构26在发生了地震的情况下接受来自未图示的地震计或监视系统的地震信号,驱动控制驱动机构23而使轿厢室1停止在最近的电梯厅21,通过轿厢室门2的驱动机构2a将轿厢室门2打开,并且通过传递机构25驱动设置在电梯路径22内壁上的轿厢室保持棒6,使其贯通到设置在轿厢室1上面的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
[0048] 接着,通过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中,通过控制机构26判断是否发生了地震。这里,如果判断为没有发生地震,则电梯继续通常运转(步骤S2)。
[0049] 接着,如果发生地震,则地震信号被输入到控制机构26,在步骤S1中,通过控制机构26判断出发生了地震。 在此情况下,控制机构26驱动控制驱动机构23,将轿厢室1停止在最近的电梯厅21,通过轿厢室门2的驱动机构2a将轿厢室门2打开(步骤S3)。
[0050] 接着,在步骤S4中,挡块8与轿厢室保持棒6之间的卡合被解除,能够将轿厢室保持棒6贯通并插入到设置在轿厢室1上面的轿厢室支撑板4 的开口孔4a中。 在此情况下,如图7所示,首先,控制机构26驱动传递杆9,连结在传递棒7上的挡块8与传递棒7一起向上方移动,轿厢室保持棒6与挡块8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由此,轿厢室保持棒6在弹簧13的力的作用下被向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侧驱动,贯通并插入到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 这样,能够经由轿厢室支撑板4及轿厢室保持棒6将轿厢室1机械地保持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21较大地离开。 [0051]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梯通常运转的期间中发生了地震的情况下,控制机构26接受地震信号,通过驱动机构23使轿厢室1停止在最近的电梯厅21,通过轿厢室门2的驱动机构2a将轿厢室门2打开。 同时,控制机构26通过传递杆9和传递棒7将挡块8与轿厢室保持棒6之间的卡合解除,驱动设置在升降路径22内壁上的轿厢室保持棒6,将轿厢室保持棒6贯通并插入到设置在轿厢室1上面的轿厢室支撑板4的开口孔4a中。由此,能够将轿厢室1简单且可靠地相对于升降路径22机械地保持,而不从该层的电梯厅21较大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