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丙酸类药物光学异构体及其制药用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244303.2

文献号 : CN1014169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涛孙宏张耿燕王宗贵

申请人 : 合肥金科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苯丙酸类药物光学异构体是R型光学异构体与S型光学异构体按10∶1~1∶10、其中1∶1除外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其光学异构体的用途是R型光学异构体在制备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以及R型光学异构体与S型光学异构体按10∶1~1∶10、其中1∶1除外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在制备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本光学异构体的抗炎解热镇痛的治疗指数均高于S型光学异构体和外消旋体的治疗指数。

权利要求 :

1.一种苯丙酸类药物非等比光学异构体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S型的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R型的

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按8∶1或6∶1或4∶1或2∶1或1∶2或1∶4或1∶6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丙酸类药物非等比光学异构体混合物的医药用途,其特征在于:S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按8∶1或6∶1或4∶1或2∶1或1∶2或1∶4或1∶6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在制备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药用盐选自钠盐或钾盐或钙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药用途,其特征在于:S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的混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药用途,其特征在于:S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的混合物在制备治疗腰痛、颈痛、颈肩腕综合症、肩周炎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药用途,其特征在于:S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的混合物在制备治疗外伤引起的炎症、疼痛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6.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炎镇痛药物,其特征在于:S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混合物分别与药用载体加工的口服制剂或者外用制剂或者缓控制剂或者注射剂。

说明书 :

一种苯丙酸类药物光学异构体及其制药用途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异构体药物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确切地说是一种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R型单一光学异构体及其医药用途以及R型光学异物体与S型光学异构体非等比混合物的医药用途。
二、背景技术
[0002] 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是由日本Chemiphar公司开发,商品名为Soleton,于1993年在日本首次上市的一种强效非甾体抗炎、镇痛、解热药。它选择性作用于炎症部位,而对其它器官如胃和肾无作用,与同类药物如萘普生、布洛芬相比,具有高效、胃副作用小等特点,其镇痛作用较消炎痛、双氯芬酸钠、酮洛芬、甲灭酸等强3~28倍,因而在临床上颇受好评。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阻断炎性介质而起作用,另外还具有白细胞游走抑制作用及溶酶体酶游离抑制作用等膜稳定作用。
[0003] 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为苯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结构中含有一个手性中心,于日本上市的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为其外消旋混合物,即S型与R型的等比混合物。 [0004] 申请号为200810020558.0的专利申请公开了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光学异构体的制备方法,通过手性折分的方法从外消旋体得到了R型(式I)和S型(式II)光学异构体。该申请通过药效学试验表明S型异构体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远远大于R型光学异构体。该申请亦公开了S型异构体在抗炎镇痛方面的医药用途。
[0005] 申请人对R型、S型及两种异构体不同比例混合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惊讶地发现,虽然R型异构体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较S型异构体低,但其毒性较S型却更低,R型异构体在抗炎镇痛方面的治疗指数远远大于S型异构体和外消旋体。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比例的R型与S型异构体混合物(除1∶1外)的治疗指数亦较S型异构体和外消旋体高。 [0006] 为此,根据药效学和毒理学试验结果给申请人一种启发,即将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外消旋体改造成R型单一光学构体或除等比外的不同比例混合物,从而使其在临床用于抗炎镇痛治疗而收到更好的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0007]三、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比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下称苯丙酸类药物,对其光学异构体分别称R型苯丙酸类药物光学异构体和S型苯丙酸类药物光学异构体,或分别简称R型光学异构体和S型光学异构体)外消旋体抗炎镇痛治疗指数更高的同类药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药效学和毒理学试验遴选其光学异构体或其非等比混合物。
[0009] 本发明所称的苯丙酸类药物光学异构体是指R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S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按10∶1~1∶10、其中1∶1除外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下称非等比混合物)。
[0010] 本发明所称的苯丙酸类药物光学异构体的医药用途,是指单一的R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的医药用途以及R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和S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按10∶1~1∶10、其中1∶1除外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的医药用途。所述的药用盐选自钠盐或钾盐或钙盐等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1] 本发明根据药效学和毒理学试验结果遴选出R型单一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如以下化学式(I)所示:
[0012]
[0013] 式中,手性中心(*)为R型,所述药用盐选自钠盐或钾盐或钙盐等药学可接受的盐类。
[0014] 试验表明,R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以及R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S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的非等比混合物在抗炎镇痛方面均较已有的外消旋体有着更高的治疗指数。所述抗炎镇痛治疗学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腰痛、颈痛、颈肩腕综合症、肩周炎以及术后或外伤后镇痛、消炎方面的治疗。 [0015] 鉴于上述试验结果,所谓苯丙酸类药物光学异构体的医药用途就是:其一,R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在制备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包括在制备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或者在制备治疗腰痛、颈痛、颈肩腕综合症、肩周炎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或者在制备治疗外伤引起的炎症、疼痛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其二,R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与S型光学异构体或其药用盐按10∶1~1∶10、其中1∶1除外的重量比混合的非等比混合物在制备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包括在制备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或者在制备治疗腰痛、颈痛、颈肩腕综合症、肩周炎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或者在制备治疗外伤引起的炎症、疼痛的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0016] R型和S型非等比混合物优选R型与S型之比为8∶1或6∶1或4∶1或2∶1或1∶2或1∶4或1∶6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0017] 所述的制备抗炎镇痛的药物是R型光学异构体以及R型与S型非等比混合物分别与药用载体加工的各种不同的制剂,所述的制剂选自口服制剂如片剂或胶囊或口服液或者外用制剂或者缓控制剂或者注射剂如小容量注射液或无菌粉针剂等,优选注射剂。 四、附图说明
[0018] 图1:RS,S,R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作用(n=8)五、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通过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0020] (一)R型、S型、不同比例RS混合物及外消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体外抗炎镇痛药效试验
[0021] 1、试验目的
[0022] 考察RS,S,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对环氧酶-1(Cox-1)、环氧酶-2(Cox-2)和5-脂氧酶(5-Lox)等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抗炎镇痛作用的机制和特点。进行S型异构体和R型异构体二种异构单体不同配伍比例的活性比较。
[0023] 2、材料与方法
[0024] 2.1受试物
[0025] RS(外消旋体),S,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外观均为白色粉末,纯度均>98%。试验临用前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所需浓度储备液备用。
[0026] 2.2主要试剂和材料
[0027] 96-well microplates:Corning,USA
[0028] Cox-1:Cayman,USA
[0029] Cox-2:Cayman,USA
[0030] 5-Lox(human recombinant):Cayman,USA
[0031] TMPD:Cayman,USA
[0032] Assay Buffer:Cayman,USA
[0033] Arachidonic Acid:Cayman,USA
[0034] NS-398:Cayman,USA
[0035] SC-560:Cayman,USA
[0036] Zileuton:Cayman,USA
[0037] Hematin:Sigma,USA
[0038] Developing Reagent:Cayman,USA
[0039] Colorimetric substrate:Cayman,USA
[0040] 2.3主要仪器
[0041] 离心机(Sigma,German)
[0042] 微量移液器(Bio-Rad,USA)
[0043] 荧光测读仪(Safire2,Switzerland)
[0044] 2.4受试浓度
[0045] 受试物及相应阳性化合物受试浓度如下表:
[0046]
[0047] 2.5试验方法
[0048] 试验操作流程如下:
[0049] 2.5.1 COX-1/COX-2抑制活性
[0050] (1)在220ul的反应体系中依次混合缓冲液(1X)、亚铁血红素、COX-1/COX-2、待测化合物,25℃温孵5分钟;
[0051] (2)加入显色底物(TMPD)、花生四烯酸;
[0052] (3)小心振摇板几秒钟,25oC温孵15min;
[0053] (4)590nm读板检测吸收值。
[0054] 2.5.2 5-lipoxygenase (5-Lox)抑制活性
[0055] (1)在100ul的反应体系中依次混合缓冲液(1X)、底物、5-Lox、待测化合物,25℃温孵5分钟;
[0056] (2)空白孔加入100μl检测缓冲液;
[0057] (3)反应完成后每孔加入色基显色,小心振摇板几秒钟,25℃温孵5min; [0058] (4)500nm读板检测吸收值。
[0059] 2.6数据处理
[0060] 测定各孔吸光度,计算出各浓度抑制率=(阴性对照吸收值一待测样品吸收值)/(阴性对照吸收值-阳性对照吸收值)×100%。将浓度的数据(μmol/L)与相应抑制率(%),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拟合趋势线,近而求出各受试组酶活力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
[0061] 3、结果
[0062] 各受试物对Cox-1、Cox-2、5-Lox抑制作用的IC50值见下表1。
[0063] 表1.RS,S,R对Cox-1、Cox-2和5-Lox抑制作用
[0064]
[0065] *Cox-1:SC-560,Cox-2:NS-398,5-Lox:Zileuton;#:<RS
[0066] 结果显示,RS、S和R对Cox-1、Cox-2和5-Lox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Cox-2抑制作用最强。其酶抑制作用强度顺序为:RS>S>R。此外,在其他比例配伍(S∶R)样品中,作用强度优于RS(1∶1)的包括:6∶1、4∶1、1∶2、1∶4、1∶6。 [0067] 4、结论
[0068] RS对Cox-1、Cox-2和5-Lox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Cox-2抑制作用最强,对3种酶的抑制作用强于S-和R。整体而言,在其他比例配伍(S∶R)样品中,6∶1、4∶1、1∶2、1∶4、1∶6等比例样品作用强度优于RS(1∶1)。
[0069] (二)R型、S型、不同比例RS混合物及外消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体内抗炎镇痛药效试验
[0070] 1、试验目的
[0071] 考察RS,S,R的体内抗炎镇痛作用,比较3种样品的作用强度及特点;进行S和R二种异构单体不同配伍比例的药效学比较试验。
[0072] 2、试验材料
[0073] 2.1受试药物
[0074] RS(外消旋体),S,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外观均为白色粉末,纯度均>98%。试验临用前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所需浓度储备液备用。
[0075] 2.2仪器与试剂
[0076] 2.2.1仪器
[0077] FEJ-200电子天平(0.1~200g),福州富日衡之宝电子有限公司
[0078] BS210S精密电子天平(0.1mg~10g),德国赛多利斯(sartorius);
[0079] SYC智能超级恒温水浴,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
[0080] 2.2.2主要试剂
[0081] 二甲苯,南京化学试剂一厂,分析纯,批号:071211192;
[0082] 0.9%氯化钠注射液,南京小营制药厂,批号:2007020602;
[0083] λ-角叉菜胶(C3889,Lot 122k1444)购自Sigma公司;
[0084] 乙酸(冰醋酸),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一厂,批号:071011006;
[0085] 2.3动物
[0086] ICR小白鼠,18-22g,清洁级,购自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苏)2003-0002。
[0087] ICR小白鼠,18-22g,清洁级,购自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苏)2007-0001。
[0088] SD大鼠,150-180g,SPF级,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军)2007-0004。
[0089] 3、试验方法及结果
[0090] 3.1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0091] 3.1.1剂量与分组
[0092] 在预试验基础上,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370只,雄性,体重18~22g,试验共设13受试组,分别为RS、S、R以及S和R 2种单体不同比例的再次混和物。除空白对照组组外,每受试组设3个剂量组,每剂量组10只小鼠,分别为:
[0093] (1)空白对照组,0.5%CMC-Na,0.1ml/10g,ig
[0094] (2)RS,(30、10、3)mg/kg,0.1ml/10g,ig
[0095] (3)S,(30、10、3)mg/kg,0.1ml/10g,ig
[0096] (4)R,(90、30、10)mg/kg,0.1ml/10g,ig
[0097] (5)S∶R=8∶1(30、10、3)mg/kg,0.1ml/10g,ig
[0098] (6)S∶R=6∶1(30、10、3)mg/kg,0.1ml/10g,ig
[0099] (7)S∶R=4∶1(30、10、3)mg/kg,0.1ml/10g,ig
[0100] (8)S∶R=2∶1(30、10、3)mg/kg,0.1ml/10g,ig
[0101] (9)S∶R=1∶1(30、10、3)mg/kg,0.1ml/10g,ig
[0102] (10)S∶R=1∶2(30、10、3)mg/kg,0.1ml/10g,ig
[0103] (11)S∶R=1∶4(30、10、3)mg/kg,0.1ml/10g,ig
[0104] (12)S∶R=1∶6(30、10、3)mg/kg,0.1ml/10g,ig
[0105] (13)S∶R=1∶8(30、10、3)mg/kg,0.1ml/10g,ig
[0106] 其中RS为合成的消旋体,S∶R=1∶1为拆分后S和R 2种异构体的1∶1研磨混和物。各组称取所需药量,用0.5%CMC-Na研磨至所需浓度混悬液备用。 [0107] 3.1.2致痛及给药方法
[0108] 各组动物试验前禁食12h,饮水不限。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h后,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记录注射后15min内小鼠出现扭体的次数。以小鼠出现腰部肌肉反复收缩、拱背、臀部扭转和后肢伸展为扭体反应阳性。按下列公式计算药物抑制扭体百分率: [0109] 抑制率(%)=(对照组扭体数-给药组扭体数)/对照组扭体数×100% [0110] 3.1.3评价指标
[0111] 经过上述方法获得各剂量组的扭体反应抑制率(%),将剂量的数据(mg/kg)与相应抑制率(%),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拟合趋势线,近而求出各受试组扭体反应的半数有效抑制剂量(ED50)。
[0112] 3.1.4结果
[0113] 与空白对照组(0.5%CMC-Na)相比,RS,S,R以及各配伍组的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P<0.05,P<0.01),具体数据略。各受试组对扭体反应的最大抑制率和ED50值见下表2。
[0114] 表2.各受试组ig给药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n=10,x±s)
[0115]
[0116] *:3个受试剂量组中的最大抑制率。
[0117] 3.1.5结论
[0118] 由表1可见,RS消旋体与R、S二种单体的1∶1混和物的最大抑制率和ED50作用相当。以ED50值为指标,则上述各受试样品的作用强度顺序为: F>G>K>I≈E>J>D>B>H≈A(RS)>L>C。
[0119] 3.2对小鼠热板痛阈值的影响
[0120] 3.2.1剂量与分组
[0121] 在预试验基础上,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90只,雌性,体重18~22g,试验共设8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为:
[0122] (1)空白对照组,0.5%CMC-Na,0.1ml/10g,ig
[0123] (2)RS,80mg/kg,0.1ml/10g,ig
[0124] (3)RS,40mg/kg,0.1ml/10g,ig
[0125] (4)S,80mg/kg,0.1ml/10g,ig
[0126] (5)S,40mg/kg,0.1ml/10g,ig
[0127] (6)R,160mg/kg,0.1ml/10g,ig
[0128] (7)R,80mg/kg,0.1ml/10g,ig
[0129] (8)R,40mg/kg,0.1ml/10g,ig
[0130] (9)R,40mg/kg,0.1ml/10g,ip
[0131] 3.2.2致痛及给药方法
[0132] 各组动物试验前禁食12h,饮水不限。将小鼠置恒温热板(55±0.5℃)上记录出现舔足所需的时间,作为痛阈值。筛选合格小鼠(痛觉反应时间小于60s),随机分组,分别测定给药前的痛阈值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基础痛阈。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后,测定给药后0.5、1h各小鼠的痛阈值(若60s内无痛觉反应,则以60s计算)。
[0133] 3.2.3统计学分析
[0134]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各受试组的痛阈平均值与对照组平均值进行t-test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0135] 3.2.4结果
[0136] 如表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R 160mg/kg(ig)和R40mg/kg(ip)给药0.5h和1h后可明显延长小鼠的痛阈值(P<0.05),其余各受试组对对小鼠热板痛阈无显著影响。 [0137] 表3.RS,S,Rig给药对小鼠热板痛阈的影响(n=10,x±s)
[0138]
[0139] *P<0.05,vs对照组。
[0140] 3.2.5结论
[0141] R 160mg/kg(ig)和R 40mg/kg(ip)给药0.5h和1h后可明显延长小鼠的痛阈值(P<0.05),而RS和S最高80mg/kg(ig)剂量组对小鼠热板痛阈无明显影响。
[0142] 3.3对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143] 3.3.1剂量设置与造模方法
[0144] 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90只,雄性,体重18~22g,试验共设9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为:
[0145] (1)空白对照组,0.5%CMC-Na,0.1ml/10g,ig
[0146] (2)RS,20mg/kg,0.1ml/10g,ig
[0147] (3)RS,10mg/kg,0.1ml/10g,ig
[0148] (4)S,20mg/kg,0.1ml/10g,ig
[0149] (5)S,10mg/kg,0.1ml/10g,ig
[0150] (6)R,80mg/kg,0.1ml/10g,ig
[0151] (7)R,40mg/kg,0.1ml/10g,ig
[0152] (8)R,40mg/kg,0.1ml/10g,ip
[0153] (9)R,20mg/kg,0.1ml/10g,ip
[0154] 以上各组第(8)、(9)组为造模前0.5h给受试药,其余各组均为造模前1h给受试药。造模时在小鼠右耳两侧涂二甲苯30μl/只为致炎耳,左耳不作任何处理为非致炎耳。涂二甲苯后3h后将动物处死,剪下两耳,用直径8mm的打孔器自相同部位分别打出圆形耳片,用电子天平称重。
[0155] 3.3.2检测指标
[0156] 以致炎耳片重减去非致炎耳片重的差值作为肿胀度。肿胀率=肿胀度/正常耳片重×100%。比较各组肿胀度和肿胀率的平均值进而得出各组药抗炎作用的强弱。 [0157] 3.3.3统计学分析
[0158]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各受试组的肿胀度平均值与对照组平均值进行t-test分析, 以P<0.05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0159] 3.3.4结果
[0160] 结果见下表4。致炎3h内,各剂量组对耳廓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0161] 表4.RS、R及S对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的影响(n=10,x±s)
[0162]
[0163] *P<0.05,**P<0.01vs对照组。
[0164] 3.3.5结论
[0165] ig给药时,RS和S对耳廓肿胀改善作用强度相当,R 80mg/kg、40mg/kg对肿胀的抑制作用分别优于RS 20mg/kg、10mg/kg,R 40mg/kg作用强度与RS 20mg/kg相当;R ip给药组对肿胀的抑制作用优于ig给药组。
[0166] 3.4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作用
[0167] 3.4.1剂量设置与造模方法
[0168] 选用健康SD大鼠72只,雄性,体重150~180g,试验共设9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为:
[0169] (1)空白对照组,0.5%CMC-Na,0.5ml/100g,ig
[0170] (2)RS,20mg/kg,0.5ml/100g,ig
[0171] (3)RS,10mg/kg,0.5ml/100g,ig
[0172] (4)S,20mg/kg,0.5ml/100g,ig
[0173] (5)S,10mg/kg,0.5ml/100g,ig
[0174] (6)R,40mg/kg,0.5ml/100g,ig
[0175] (7)R,20mg/kg,0.5ml/100g,ig
[0176] (8)R,20mg/kg,0.5ml/100g,ip
[0177] (9)R,10mg/kg,0.5ml/100g,ip
[0178] (1)~(7)组动物于注射角叉菜胶致炎前1h灌胃(ig)给药,(8)、(9)于注射角叉菜胶致炎前0.5h腹腔注射(ip)给药。
[0179] 3.4.2大鼠足跖肿胀诱发
[0180] 1%角叉菜胶于试验前1天配制,按比例称取后置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溶胀过夜备用。致炎前将动物灌胃给予蒸馏水1ml/100g,然后将动物后肢拉直,于右足跖中部皮下注入1%角叉菜胶0.1ml致炎。
[0181] 3.4.3检测指标
[0182] 参考有关文献方法自制装置,采用排水法测定大鼠后足体积。角叉菜胶注入后即测定1次,作为基础体积,随后测定致炎0.5、1、2、4和6h大鼠后足体积,观察肿胀达峰时间和消退时间,求算出各时间点肿胀度及肿胀率,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情况,算出药物的肿胀抑制率,进行抗炎作用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0183] 肿胀度(ml)=(测定体积-基础体积)
[0184] 肿胀率(%)=[(测定体积-基础体积)/基础体积]×100%
[0185] 3.4.4统计学分析
[0186]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各受试组的肿胀度平均值与对照组平均值进行t-test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0187] 3.4.5结果
[0188] 大鼠足跖注射角叉菜胶后,其后足即逐渐肿胀,在注射2~4h达到肿胀高峰,6h后开始缓慢消退。试验结果显示RS,S,R 3个样品各剂量组对大鼠角叉菜胶致炎后6h内的肿胀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改善的组别和时间点如下:
[0189] (1)RS 20mg/kg,ig:1h(P<0.05),2h(P<0.01)
[0190] (2)RS-10mg/kg,ig:1h(P<0.05),2h(P<0.05)
[0191] (3)S 20mg/kg,ig:1h(P<0.05),2h(P<0.05),4h(P<0.05)
[0192] (4)S 10mg/kg,ig:1h(P<0.05)
[0193] (5)R40mg/kg,ig:2h(P<0.05),4h(P<0.05),6h(P<0.05)
[0194] (6)R 40mg/kg,ig:各时间点均P>0.05
[0195] (7)R 20mg/kg,ip:1h(P<0.05),2h(P<0.01),4h(P<0.01),4h(P<0.05) [0196] (8)R 10mg/kg,ip:1h(P<0.05),2h(P<0.01),4h(P<0.05),4h(P<0.05) [0197] 3.4.6结论
[0198] 当ig给药时,RS 20mg/kg、S 20mg/kg、R 40mg/kg均能明显改善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作用强度相当。而R 20mg/kg(ip)对足跖肿胀的改善作用显著,且优于同剂量 ig给药的RS、S和R组。
[0199] 4、小结
[0200] 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法考察RS,S,R不同样品的镇痛作用。 [0201] 小鼠扭体反应结果显示RS,S,R各样品镇痛作用显著,RS,S,R抑制扭体反应的ED50(mg/kg)分别为:9.2、8.6、25.4,表明镇痛强度顺序为:S>RS>R,其中R作用强度约为RS的1/3。
[0202] 以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为评价指标,考察S和R不同配伍比例样品的镇痛作用,并与RS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作用强度[S∶R(ED50,mg/kg)]顺序为:4∶1(6.3)>2∶1(6.6)>1∶6(6.9)>1∶2(7.1)≈6∶1(7.1)>1∶4(7.6)>8∶1(8.0)>S(8.6)>1∶1(9.1)≈RS(9.2)>1∶8(10.6)>R(25.4)。提示S∶R=4∶1、2∶1、1∶6、
1∶2、6∶1、1∶4、8∶1等比例配伍样品药效均优于RS(S∶R=1∶1)。
[0203] 小鼠热板试验结果显示R 160mg/kg(ig)和R 40mg/kg(ip)给药0.5h和1h后可明显延长小鼠的痛阈值(P<0.05),R 80mg/kg(ig)亦有一定改善作用,而RS和S最高80mg/kg(ig)剂量组对小鼠热板痛阈无明显影响,提示R对小鼠热板痛阈的改善作用优于S和RS。
[0204]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阔肿胀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考察RS,S,R不同样品的抗炎作用。
[0205] 小鼠二甲苯模型结果显示,ig给药时,RS和S对耳廓肿胀改善作用强度相当,R80mg/kg、40mg/kg对肿胀的抑制作用分别优于RS 20mg/kg、10mg/kg,R 40mg/kg作用强度与RS20mg/kg相当;R ip给药组对肿胀的抑制作用优于ig给药组。提示RS抑制肿胀作用强于R,前者强度约为后者的2倍。
[0206] 大鼠角叉菜胶模型结果显示,ig给药时,RS 20mg/kg、S 20mg/kg、R 40mg/kg均能明显改善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作用强度相当,而R 20mg/kg(ip)对足跖肿胀的改善作用显著,且优于同剂量ig给药的RS、S和R组。提示RS抑制肿胀作用强于R,前者强度约为后者的2倍。
[0207] 本研究结果表明:(1)RS,S,R不同样品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整体作用强度顺序为S≥RS>R,其中R作用强度约为RS的1/2~1/3。(2)R ip给药镇痛、抗炎作用明显优于同剂量R ig组,亦优于同剂量RS和S-ig组。(3)S∶R=4∶1、2∶1、1∶6、1∶2、6∶1、1∶4、8∶1等比例配伍药效均优于RS(S∶R=1∶1)。
[0208] (三)R型、S型、不同比例RS混合物及外消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体小鼠灌胃(ig)急性毒性试验
[0209] 1、试验目的
[0210] 测定ig RS,S,R的小鼠急性毒性LD50值,以了解其主要中毒症状。 [0211] 2、材料和方法
[0212] 2.1受试药物
[0213] RS(外消旋体),S,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外观均为白色粉末,纯度均>98%。试验临用前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所需浓度储备液备用。
[0214] 2.2动物
[0215] (1)来源:ICR小 鼠,购自扬州大 学比较医学中 心,动物合格证 号:SCXK(苏)2007-0001。
[0216] (2)体重:18~22g
[0217] (3)性别:雌雄各半
[0218] (4)禁食时间:12小时,自由饮水。
[0219] (5)每组动物数:10只
[0220] 2.3剂量与分组
[0221] 2.3.1剂量设置:根据预试验结果,共设12受试组,分别为RS、S、R以及S和R 2种单体不同比例的混和物。每个受试组正式试验均设五个剂量组,分别如下: [0222] (1)RS:400、340、289、245.6、208.8mg/kg;
[0223] (2)S:400、340、289、245.6、208.8mg/kg;
[0224] (3)R:5000、4250、3612、3070、2610mg/kg;
[0225] (4)S∶R=8∶1:400、340、289、245.6、208.8mg/kg;
[0226] (5)S∶R=6∶1:400、340、289、245.6、208.8mg/kg;
[0227] (6)S∶R=4∶1:400、340、289、245.6、208.8mg/kg;
[0228] (7)S∶R=2∶1:400、340、289、245.6、208.8mg/kg;
[0229] (8)S∶R=1∶1:400、340、289、245.6、208.8mg/kg;
[0230] (9)S∶R=1∶2:750、637.5、541.9、460.6、391.5mg/kg;
[0231] (10)S∶R=1∶4:1000、850、722.5、614.1、522.0mg/kg;
[0232] (11)S∶R=1∶6:1500、1275、1083.8、921.2、783.0mg/kg;
[0233] (12)S∶R=1∶8:2000、1700、1445、1228.3、1044.0mg/kg;
[0234] 2.3.2剂间距:1∶0.85
[0235] 2.3.3给药容量:0.4ml/20g
[0236] 2.4给药途径
[0237] 灌胃给药(ig)
[0238] 2.5试验方法
[0239] (1)试验室环境:室温24±2℃,相对湿度60~70%。
[0240] (2)观察指标:将RS,S,R分别按上述5个剂量根据给药容积按等比稀释法配成相应浓度的药物混悬液等容ig给药1次,记录小鼠各种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死亡动物进行尸检。
[0241] (3)观察期:14天
[0242] 3、结果
[0243] 3.1一般状况观察
[0244] 小鼠ig RS,S,R后均可见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体重下降,腹卧,眼睑下垂,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动物安静而亡。给药当天未见动物出现死亡,死亡动物主要出现于给药后第2~3天,部分组给药后第4天仍有动物死亡,第5天后未见动物死亡。RS和S组存活动物
5天后活动开始增加并恢复正常,而R组动物一般状况及自发活动的改变程度少于RS和S组,且恢复较快。各配伍组随R比例的增加呈自发活动影响减少趋势。
[0245] 3.2剖检结果
[0246] 死亡例的剖检观察中,可见胃膨胀、胃肠道内水样或白色内容物。死亡小鼠肉眼尸检,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小鼠给药后,可能由于对胃肠道影响以及神经中枢有抑制作用,导致最终全身衰竭而亡。
[0247] 3.3小鼠ig RS,S,R的LD50值
[0248] 按Bliss法计算,测得小鼠ig RS,S,R各受试样品的LD50值见表5。结果显示,当S∶R≥1.0时,各比例配伍样品LD50值比较接近,均为300~400mg/kg;当S∶R≤1.0时,各配伍样品LD50值随着R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0249] 表5.小鼠ig RS,S,R的LD50值
[0250]
[0251] *为拆分后S和R 2种单体的1∶1研磨混和物。
[0252] 4、结论
[0253] 小 鼠 ig给 药 时,R的 LD50 值(3993.9±153.0mg/kg) 远 大 于 S的 LD50 值(267.9±22.2mg/kg)。S和2种成分不同比例配伍,当S∶R≥1.0时,各比例配伍样品LD50值比较接近,均为300~400mg/kg;当S∶R≤1.0时,各配伍样品LD50值随着R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提示S ig急性毒性远大于R,当二者配伍S∶R≤1.0时,R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轻S的ig急性毒性。
[0254] (四)R型、S型、不同比例RS混合物及外消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体小鼠腹腔注射(ip)急性毒性试验
[0255] 1、试验目的
[0256] 测定ip RS,S,R的小鼠急性毒性LD50值,以了解其主要中毒症状。 [0257] 2、材料和方法
[0258] 2.1受试药物
[0259] RS(外消旋体),S,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外观均为白色粉末,纯度均>98%。试验临用前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所需浓度储备液备用。
[0260] 2.2动物
[0261] (1)来源:ICR小 鼠,购自扬州大 学比较医学中 心,动物合格证 号:SCXK(苏)2007-0001。
[0262] (2)体重:18~22g
[0263] (3)性别:雌雄各半
[0264] (4)禁食时间:不禁食
[0265] (5)每组动物数:10只
[0266] 2.3剂量与分组
[0267] 2.3..1剂量设置:根据预试验结果,共设12受试组,分别为RS、S、R以及S和R 2种单体不同比例的混和物。每个受试组正式试验均设五个剂量组,分别如下: [0268] (1)RS:300、255、216.8、184.2、156.6mg/kg;
[0269] (2)S:300、255、216.8、184.2、156.6mg/kg;
[0270] (3)R:1000.0、850.0、722.5、614.1、522.0mg/kg;
[0271] (4)S∶R=8∶1:300、255、216.8、184.2、156.6mg/kg;
[0272] (5)S∶R=6∶1:300、255、216.8、184.2、156.6mg/kg;
[0273] (6)S∶R=4∶1:300、255、216.8、184.2、156.6mg/kg;
[0274] (7)S∶R=2∶1:300、255、216.8、184.2、156.6mg/kg;
[0275] (8)S∶R=1∶1:300、255、216.8、184.2、156.6mg/kg;
[0276] (9)S∶R=1∶2:300、255、216.8、184.2、156.6mg/kg;
[0277] (10)S∶R=1∶4:400、340、289、245.6、208.8mg/kg;
[0278] (11)S∶R=1∶6:600、510、433.5、368.5、313.2mg/kg;
[0279] (12)S∶R=1∶8:800、680、578、491.3、417.6mg/kg;
[0280] 2.3.2剂间距:1∶0.85
[0281] 2.3.3给药容量:0.4ml/20g
[0282] 2.4给药途径
[0283] 腹腔注射给药(ip)
[0284] 2.5试验方法
[0285] (1)试验室环境:室温24±2℃,相对湿度60~70%。
[0286] (2)观察指标:将RS,S,R分别按上述5个剂量根据给药容积按等比稀释法配成相应浓度的药物混悬液等容ip给药1次,记录小鼠各种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死亡动物进行尸检。
[0287] (3)观察期:14天
[0288] 3、结果
[0289] 3.1一般状况观察
[0290] 小鼠ip RS,S,R后可见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体重下降,腹卧,眼睑下垂,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动物安静而亡。给药当天出现动物死亡,死亡动物主要出现于给药后第2~3天,部分组给药后第4天仍有动物死亡,第5天后未见动物死亡。RS和S组存活动物5天后活动开始增加并恢复正常,而R组动物一般状况及自发活动的改变程度弱于RS和S-组,且恢复较快。各配伍组随R比例的增加呈自发活动影响减少趋势。
[0291] 3.2剖检结果
[0292] 死亡小鼠肉眼尸检,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小鼠给药后,可能由于对胃肠道影响以及神经中枢有抑制作用,导致最终全身衰竭而亡。
[0293] 3.3小鼠ip RS,S,R的LD50值
[0294] 按Bliss法计算,测得小鼠ip RS,S,R各受试样品的LD50值见表6。结果显示,当S∶R≥1.0时,各比例配伍样品LD50值比较接近,均为200~300mg/kg;当S∶R≤1.0时,各配伍样品LD50值随着R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0295] 表6.小鼠ip RS,S,R的LD50值
[0296]
[0297] *为拆分后S和R 2种单体的1∶1研磨混和物。
[0298] 4.结论
[0299] 小鼠ip给药时,R的LD50值(744.2±69.8mg/kg)大于S的LD50值(200.8±14.3mg/kg),。S-和R 2种成分不同比例配伍,当S∶R≥1.0时,各比例配伍样品LD50值比较接近,均为200~300mg/kg;当S∶R≤1.0时,各配伍样品LD50值随着R-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提示S的ip急性毒性大于R,当二者配伍S∶R≤1.0时,R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轻S的ip急性毒性。
[0300] (五)R型、S型、不同比例RS混合物及外消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治疗指数的比较
[0301] 通过醋酸致小鼠小鼠扭体反应测定RS、S、R灌胃给药(ig)镇痛作用的ED50,同时测定小鼠ig的LD50,治疗指数=LD50/ED50,数据见下表7。
[0302] 表7.RS、S、R ig给药的治疗指数
[0303]
[0304] 结果表明:R的治疗指数优于RS和S。
[0305] (六)不同比例RS混合物及外消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治疗指数的比较
[0306] 通过醋酸致小鼠小鼠扭体反应测定RS、S∶R=4∶1、2∶1、1∶6、1∶2、6∶1、1∶4、8∶1等比例配伍样品灌胃给药(ig)镇痛作用的ED50,同时测定小鼠ig的LD50,治疗指数=LD50/ED50,数据见下表8。
[0307] 表8.S-和R不同配伍比例ig给药的治疗指数
[0308]
[0309] (七)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大鼠ig药代动力学研究
[0310] R型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大鼠ig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R的ig药代动力学行为良好,符合二房室模型,血浆药物浓度、AUC与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灌胃给药后迅速吸收入血,快速分布,消除较慢;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未发现R-、S-异构体的转化。数据见下表9。
[0311] 表9.大鼠ig 50mg/kg R异构体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0312]参数 单位 A B C D E F Mean SD
AUC(0-48) mg/L*h 723.9 239.0 330.6 814.3 324.2 1336.0 628.0 418.9
AUC(0-∞) mg/L*h 772.8 256.2 337.7 818.7 325.6 1374.1 647.5 430.3
Cmax mg/L 260.8 98.9 67.8 223.1 131.5 184.2 161.1 74.5
Tmax h 1.0 1.0 0.5 0.3 0.3 0.5 0.6 0.3
t1/2z h 10.0 2.2 9.8 7.8 4.9 9.6 7.4 3.2
MRT(0-48) h 7.4 2.2 9.1 5.4 5.0 10.3 6.6 3.0
CLz/F L/h/kg 0.1 0.2 0.1 0.1 0.2 0.0 0.1 0.1
Vz/F L/kg 0.9 0.6 2.1 0.7 1.1 0.5 1.0 0.6
[0313] (八)R-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片剂制备
[0314] 处方(1000片):
[0315] R型异构体 80.0g
[0316] 乳糖 80.0g
[0317] 微晶纤维素 24.0g
[0318] 羧甲基淀粉钠 12.0g
[0319] 聚乙烯吡咯烷酮 2.4g
[0320] 硬脂酸镁 0.24g
[0321] 制成 1000片
[0322] 制备方法:将R-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乳糖、微晶纤维素称量后充分混合均匀。将聚乙烯吡咯烷酮用50%乙醇25ml溶解后加至上述混合药粉中,制备软材。将软材通过24目筛制成湿颗粒,湿颗粒于60℃常压干燥3小时得干颗粒。将干颗粒通过24目筛网整粒,加入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并混合均匀。用8.0mm直径冲头将混粉压成每片重200mg的片剂。
[0323] (九)R-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注射用冻干粉针的制备
[0324] 处方(1000片):
[0325] R型异构体 80.0g
[0326] 甘露醇 80.0g
[0327] 0.1M氢氧化钠 调pH至3.0~5.0
[0328] 注射用水加至 2000ml
[0329] 制成 1000支
[0330] 制备方法:将R-10,11-二氢-alpha-甲基-10-氧代-二苯并[b,f]硫卓-2-乙酸、乳糖、甘露醇溶于适量注射用,加0.1M氢氧化钠使主药溶解并调pH至3.0~5.0,补加注射用水至2L。加入0.1%活性炭脱色、除热原后过滤脱炭。药液除菌过滤后无菌灌装,冷冻干燥即得规格为80mg/瓶的注射用冻干粉针。
[0331]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本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而是包括了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