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202272.X

文献号 : CN1014193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正鸿

申请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镜头装置,包括镜筒和装配于镜筒上的调焦件,镜筒包括收容透镜组的收容体及自收容体一端一体延伸的固定体;调焦件包括抵接于固定体外侧的卡位体:固定体外侧壁设置扣合部,扣合部包括靠近收容体且外切于收容体外侧壁的受力面及自受力面向固定体外侧壁垂直延伸的扣合面。卡位体内侧壁设置四棱锥形的卡位部,其的锥底形成于卡位体内侧壁上,锥顶与扣合部的受力面抵接。卡位部和扣合部对应卡合将调焦件装配于镜筒上,且在外力作用下调焦件可通过卡位部的锥顶和扣合部的受力而之间的摩擦力带动镜筒转动。在组装时,施加外力作用于镜筒和调焦件,固定体挤压卡位体使卡位部放入扣合部中与扣合部卡合即可将调焦件装配在镜筒上,组装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镜头装置,包括镜筒和装配于所述镜筒上的调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收容透镜组的收容体及自所述收容体一端一体延伸的固定体;所述调焦件包括抵接于所述固定体外侧的卡位体;所述固定体外侧壁设置一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包括靠近所述收容体且外切于所述收容体外侧壁的受力面及自所述受力面向所述固定体外侧壁垂直延伸的扣合面,所述卡位体内侧壁设置呈四棱锥形的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的锥底形成于所述卡位体内侧壁上,所述卡位部的锥顶与所述扣合部的受力面抵接,所述卡位部和所述扣合部对应卡合将所述调焦件装配于所述镜筒上,且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调焦件可通过所述卡位部的锥顶和所述扣合部的受力面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所述镜筒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体在所述卡位部至少一侧设有开口使所述卡位体易发生弹性形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沿其外侧壁设置三个扣合部,所述卡位体沿其内侧壁设置三个卡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均匀设置在所述固定体外侧壁上,所述卡位部均匀设置在所述卡位体内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和所述收容体为同轴设置的中空环体,且所述固定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收容体的外径,所述扣合部设置在所述固定体外侧壁靠近所述收容体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顶在所述锥底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锥底范围之内。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调焦件的镜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镜头装置在各种用途的成像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镜头装置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摄像机,数码相机等的结合,更是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镜头装置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及调焦环。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分别用于收容若干透镜组成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第二镜筒上设置内螺纹,第一镜筒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对应设置的外螺纹,第二镜筒以螺合方式结合于第一镜筒且可相对第一镜筒转动。调焦环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镜筒上。上述镜头装置的调焦环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镜筒相对第一镜筒发生转动,从而改变第二透镜组与第一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实现上镜头装置的调焦功能。
然,在组装上述镜头装置过程中,操作员必须借助螺丝刀将调焦环固定至第二镜筒。尤其在螺丝较多的情况下,操作员必须逐个固定螺丝,组装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组装的镜头装置。
一种镜头装置,色括镜筒和装配于所述镜筒上的调焦件,所述镜筒包括收容透镜组的收容体及自所述收容体一端一体延伸的固定体;所述调焦件包括抵接于所述固定体外侧的卡位体;所述固定体外侧壁设置一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包括靠近所述收容体且外切于所述收容体外侧壁的受力面及自所述受力面向所述固定体外侧壁垂直延伸的扣合面。所述卡位体内侧壁设置呈四棱锥形的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的锥底形成于所述卡位体内侧壁上、所述卡位部的锥顶与所述扣合部的受力面抵接。所述卡位部和所述扣合部对应卡合将所述调焦件装配于所述镜筒上,且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调焦件可通过所述卡位部的锥顶和所述扣合部的受力面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所述镜筒转动。
上述镜头装置组装时、将固定体外侧壁与卡位体内侧壁抵接后,分别施加外力作用于镜筒和调焦件,固定体挤压卡位体使卡位部放入扣合部中与扣合部对应卡合即可将调焦件装配于镜筒上,故组装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镜头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镜头装置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镜头装置99包括第一镜筒10,第二镜筒20及装配在第二镜筒20上的调焦件30。调焦件3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带动第二镜筒20相对第一镜筒10转动来实现镜头装置99的调焦功能。
第一镜筒10为阶梯状中空筒柱、用于收容若干透镜组成的第一透镜组111。
第二镜筒20与第一镜筒10同轴设置且可相对第一镜筒10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镜筒20螺合于第一镜筒10外侧。第二镜筒20整体呈凸台状,包括螺合于第一镜筒10的收容体21及自收容体21向远离第一镜筒10的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固定体22。收容体21为中空筒柱,用于收容若干透镜组成的第二透镜组222。固定体22为与收容体21同轴设置的中空环体、其外径大于收容体21的外径。固定体22沿其外侧壁靠近收容体21的一侧均匀设置三个扣合部221。扣合部221包括靠近收容体21的矩形受力面2212及自受力面2212远离收容体21的一边向固定体22外侧壁垂直延伸的扣合面2214,受力面2212靠近收容体21的一边外切于收容体21的外侧壁。受力面2212和扣合面2214围设成缺口2216。
调焦件30装配于第二镜筒20上,其包括同轴设置的操作环31和环形卡位体33。卡位体33的直径小于操作环31的直径。卡位体33沿其内侧壁均匀设置有三个与扣合部221对应的四棱锥形卡位部331。卡位部331包括形成于卡位体33上的矩形锥底3310,锥顶3318及自锥底3310四边缘向锥顶3318顺次延伸形成四个侧面:第一侧面3311、导入面3312、第二侧面3313及第三侧面3314。锥顶3318在锥底33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在锥底3310范围内,卡位部331的四个侧面3311、3312、3313、3314与锥底3310所成角均为锐角。卡位体33在卡位部331两侧开设有矩形开口332。开口332也可以仅有一个且开设在卡位部331两侧中的其中一侧。开口332可为U形、V形等其他形状。
组装时,首先将调焦件30中卡位体33的内侧壁与第二镜筒20中固定体22的外侧壁抵接。然后分别施加作用力于第二镜筒20与调焦件30,使固定体22挤压卡位部331使卡位体33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卡位部331向固定体22的扣合部221移动并放入扣合部221中。卡位部331与扣合部221对应卡合使调焦件30装配于第二镜筒20。最后将第二镜筒20螺合于第一镜筒10的外侧。镜头装置99组装完成。卡位部331的导入面3312与锥底3310所成的角均为锐角,可使调焦件30与第二镜筒20的组装比较省力。开口332有助于卡位体33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便于将调焦件30装配于第二镜筒20上。
镜头装置99组装完成后,卡位部331的锥顶3318与扣合部221的受力面2212抵接。此时、若施加外力旋转调焦件30的操作环31,调焦件30可通过卡位部331与扣合部22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第二镜筒20相对第一镜筒10转动来实现调焦功能。
镜头装置99中,第二镜筒20的固定体22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扣合部221,调焦件30的卡位体33内侧壁均匀设置有与扣合部221对应的卡位部331。在组装时,将固定体22的外侧壁与卡位体33的内侧壁抵接后,分别施加作用力于调焦件30与第二镜筒20,固定体22挤压卡位部331使卡位体33发生弹性形变,使卡位部331放入扣合部221中与扣合部221对应卡合,即可将调焦件30装配于第二镜筒20上,故组装比较方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扣合部221及其对应设置的卡位部331亦可以仅有一个或者两个或多个。当扣合部221及其对应设置的卡位部331有多个时,可以使调焦件30更有效地带动第二镜筒20相对第一镜筒10转动来实现调焦功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体22的外侧壁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状。卡位体33的内侧壁设置为与固定体22外侧壁对应的其他形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位部331还可以为半圆柱,圆柱及多棱柱体等其他形状、对应的扣合部221设置成与卡位331配合的形状。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可做如下转换,在第二镜筒的固定体上设置卡位部及对应的在卡位体上设置扣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