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300509.8

文献号 : CN10146352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柯泽豪刘璟翰黄建钧廖元楷林瑞祥洪志荣

申请人 : 逢甲大学

摘要 :

一种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碳化织物系由包含氧化纤维及聚酰胺纤维的混纺织物所制得,其具优异透气度、高空孔率、及良好导电性,且以该碳化织物作为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电极)材料时,该燃料电池可提供相对高的功率密度。该碳化织物亦可用作抗电磁波材料及补强用复合材料。

权利要求 :

1.一种制备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的方法,包含:提供一混纺织物,包含氧化纤维及聚酰胺纤维,其中以纤维总量计,该聚酰胺纤维的含量为1至90重量%;以及于一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热处理该混纺织物,该热处理步骤系包含一第一热处理步骤及一第二热处理步骤,该第一热处理步骤系于700至1000℃下进行历时5分钟至120小时,该第二热处理步骤系于1000至2500℃下进行历时5分钟至120小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热处理步骤中控制该混纺织物中纤维的收缩度为40%以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热处理步骤中控制该混纺织物中纤维的收缩度为25%以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惰性气体系选自以下群组:氮气、氦气、氩气、或其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第一热处理步骤中控制该混纺织物的纤维的收缩度为40%以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第一热处理步骤中控制该混纺织物的纤维的收缩度为25%以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混纺织物中,以纤维总量计,该聚酰胺纤维的含量为5至50重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混纺织物中,以纤维总量计,该聚酰胺纤维的含量为10至40重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聚酰胺纤维包含环状聚酰胺纤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氧化纤维系由聚丙烯腈纤维热处理所制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混纺织物系经以下步骤制得:混合该氧化纤维与该聚酰胺纤维,以提供一纤维混合物;

将该纤维混合物加以纺纱,以提供一混纺纱;以及将该混纺纱加以织布,以提供该混纺织物。

12.一种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其系以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方法制备而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碳化织物,其系作为抗电磁波材料或补强用复合材料、或用于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材料。

3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碳化织物,其具1.2至2.0g/cm 的真密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碳化织物,其表面电阻不高于1.0Ω/sq.。

16.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其阳极及阴极中至少一者含有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的碳化织物。

17.如权利要求16的燃料电池,其中该阳极与阴极皆由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的碳化织物所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6的燃料电池,其系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或一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说明书 :

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特定言之,本发明尤其关于一种可制造用作燃料电池中的气体扩散层材料的碳化织物的方法及由此所提供的碳化织物。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由于能源短缺及地球温室效应等因素,氢供系统的燃料电池(fuelcell)的发展引起人们的注意;盖因燃料电池非但不需像非充电电池一样用完即丢弃而导致环保上的问题,亦可免除传统充电电池需进行耗时充电程序的缺点;同时,燃料电池的排放物(例如水)对环境亦无危害。
[0003] 在各种燃料电池中,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fuel cell,PEMFC)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可在低温下操作,又可产生高电流密度,故被广泛地应用在车辆、联合发电系统及各类3C产品(如笔记型电脑、手机等)的电源设备中。
[0004] 以PEMFC为例,其每一个单电池的主要构件包括膜电极组(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MEA)及具有气体流道的双极板(bipolarplates)。一般而言,MEA系由一质子交换膜(通常为一高分子膜,作为电解质)、分别位于该质子交换膜两侧的两个触媒层、及分别置于该两个触媒层外侧的两个气体扩散层(另可称为「气体扩散电极」)所组成。其中,可将触媒直接涂覆于质子交换膜的两侧,以形成一经触媒涂覆的质子交换膜,再于其两侧各配置一气体扩散层。或者,可将触媒涂覆于两个气体扩散层上,再将质子交换膜配置于该两个经触媒涂覆的气体扩散层之间。该MEA则插入两个双极板(通常为石墨材质)之间,再进行外壳的封装,以提供一PEMFC。于此,PEMFC的作用机制大致为将作为燃料的氢气透过气体扩散层进入阳极触媒后,藉催化作用产生氢离子与电子;其中电子经由阳极导至外电路,以形成电流,氢离子则透过质子交换膜抵达阴极触媒。氧气(或空气)透过另一气体扩散层输入,以与氢离子及自外接电路送来的电子反应生成水,所产生的水则可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
[0005] 由上可知,气体扩散层具有两项主要功能。第一项功能是藉由其多孔结构使得反应气体能够顺利地扩散进入并均匀地分布在触媒层上,以提供最大的电化学反应面积;第二项功能是将阳极催化反应所产生的电子导离阳极,以进入外电路;并同时将外电路来的电子导至阴极触媒层。基于此,气体扩散层必须采用多孔性材质且系电的良导体。此外,为避免气体扩散层的孔洞被液态水分子占据,阻碍反应气体的传送;因此,气体扩散层通常必须先经疏水性处理,让反应气体与必要的水分子蒸气能够顺利到达触媒层。
[0006] 目前所用的气体扩散层有两种,一种是碳布(carbon cloth),另一种是碳纸(carbon paper);且其厚度通常制作在1mm以下。关于此,美国专利第4,237,108号已揭露一种制备碳织物的方法,其包含先将经热定型处理(thermal setting treatment)过后的丙烯腈聚合物纤维(acrylonitrilepolymer fiber)编织成布,再进行氧化处理(即热稳定化处理),接着碳化处理,以得到一碳纤维织物。美国专利公开第2004241078 A1号则揭露使用氧化丙烯酸系纤维(oxidized acrylic fiber)为原料,经纺纱工程及织物工程以得到一氧化纤维布后,接着再进行碳化作用而得到一碳纤维布。
[0007] 基于上,本发明的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的方法。于此,本案发明人研究发现,将聚酰胺掺杂于氧化纤维中,乃不可预期地提升所得纤维织物的电性组合。尤其,当所得织物施用于燃料电池中作为气体扩散层时,燃料电池可展现优异的功率密度。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的方法,包含:提供一混纺织物,包含氧化纤维及聚酰胺纤维,其中以纤维总量计,该聚酰胺纤维的含量为1至90重量%;以及于一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热处理该混纺织物,其中热处理温度为700至2500℃,热处理时间为5分钟至120小时。
[0009]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其系由如上所述的方法所制得。
[0010]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其阳极及阴极中至少一者系含有本发明的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

附图说明

[0011] 图1系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制备本发明碳化织物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2] 图2系含有本发明碳化织物的燃料电池与先前技术者的电池性能比较;以及[0013] 图3系含有本发明碳化织物的燃料电池与先前技术者的电池性能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本发明制备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的方法系包含:
[0015] (a)提供一混纺织物,包含氧化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以及
[0016] (b)于一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热处理该混纺织物,其中热处理温度为700至2500℃,热处理时间为5分钟至120小时。
[0017] 于本发明方法中,为避免纤维于热处理过程中灰化,该热处理步骤宜于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举例言之,可采用选自下列群组的惰性气体以进行碳化处理:氮气、氦气、氩气、及其组合。根据本发明方法,可于热处理步骤中控制混纺织物的收缩度或拉伸度,其可藉由调整供应混纺织物至高温炉以进行热处理步骤的供应速度与其送出速度而达成。特定言之,当送出速度小于该供应速度时,则可收缩该混纺织物,此可避免所得碳化织物的透气度过高;反之,则可拉伸该混纺织物,此可提供具有提高强度的碳化织物,有利于作为补强材料。一般而言,收缩度系控制在40%以内,较佳系在25%以内;拉伸度则控制在25%以内。
[0018] 本发明方法中的热处理步骤可以两阶段的方式进行,即,为一两阶段的热处理程序,包含一第一热处理步骤及一第二热处理步骤。其中该第一热处理步骤系于700至1000℃下进行历时5分钟至120小时,该第二热处理步骤则于1000至2500℃下进行历时5分钟至120小时。于此,当采用两阶段的热处理步骤时,通常系于第一热处理步骤中控制混纺织物的收缩度或拉伸度。
[0019] 本发明方法所采的混纺织物系包含氧化纤维及聚酰胺纤维,其中以纤维总量计,聚酰胺纤维的含量为1至90重量%,较佳为5至50重量%,更佳为10至40重量%。经发现,掺混聚酰胺纤维可改善所得碳化织物的导电性,利于作为气体扩散层材料。尤其,以聚酰胺纤维与氧化纤维为原料所提供的碳纤维织物,其应用于燃料电池时,可提供不可预期的优异性能组合。较佳地,可提供优异的最大功率、最大功率密度、以及负载电流密度的组合。
[0020] 可于本发明方法采用任何合宜的聚酰胺纤维。举例言之,该聚酰胺纤维可为芳族聚酰胺(aromatic polyamide)纤维,其特定的实施方式如杜邦公司生产的Normex或Kevlar、帝人公司生产的Technora、及Teijin Twaron公司生产的Twaron等。
[0021] 可使用任何适合的氧化纤维于本发明方法,一般而言,该氧化纤维可经由热处理一选自以下群组的纤维所提供: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纤维、沥青纤维、酚醛纤维、纤维素纤维、及其组合。举例言之,可经由在空气中、于200至300℃的温度下热处理PAN纤维而提供该氧化纤维。于此,亦可直接使用市售可得的防火纤维为本发明方法中的氧化纤维,例如SGL CarbonGroup公司出产的Panox、Toho Tenax公司出产的Pyromex、Zoltek公司出产的Pyron及Asahi Kasei公司出产的Lastan;该等防火纤维的直径在13微米以3
上,密度在1.35g/cm 以上,限氧指数(limiting oxygen index,LOI)在40%以上。
[0022] 根据本发明方法,该混纺织物可经由以下步骤提供:
[0023] (i)混合该氧化纤维与该聚酰胺纤维,以提供一纤维混合物;
[0024] (ii)将该纤维混合物加以纺纱,以提供一混纺纱;以及
[0025] (iii)将该混纺纱加以织布,以提供该混纺织物。
[0026] 举例言之,可于混合步骤中,依照预订重量比例将5至200mm(较佳为10至120mm)长的氧化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置入一混纺机内以均匀分散,得到混合均匀的毛条状纤维混合物。其中,氧化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使用量与种类如上述,于此不再赘述。
[0027] 接着,将所得纤维混合物加以纺纱。该纺纱步骤可采一次完成或利用一粗纺工程与一细纺工程而实施。以后者为例,先将纤维混合物进行3至10倍的牵伸以得到粗纱;再将所得粗纱进行10至15倍的牵伸以得到细纱,从而提供所欲的混纺纱。之后,可视需要对细纱进行并线工程,将两股细纱并线而提供双股形式的混纺纱。
[0028] 之后,可利用任何合宜的织布技术进行织布工程,以提供混纺织物。举例言之,可利用梭织法、针织法、或其组合;其中,当利用梭织法时,可提供具平纹编织或斜纹编织的混纺织物,当利用针织法时,可提供具针织结构的混纺织物。在使用本发明碳化织物作为气体扩散层材料的情况下,因气体扩散层必须均匀地让燃料气体扩散,同时与触媒层之间通常须有较平滑的接触面,故较佳系采用透过梭织法所提供的混纺织物。
[0029] 一般而言,本发明所用的混纺织物具有以下物性:厚度为0.05至1mm,较佳为0.08至0.8mm;纱支数为5至100s’,较佳为10至50s’;以及纱密度为5至100纱数/英吋,较佳为10至80纱数/英吋。
[0030] 图1系绘示本发明制备碳化织物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将氧化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均匀后进行纺纱工程,以得到一混纺纱;再进行织布工程,以得到一混纺织物;接着进行热处理(第一热处理步骤与第二热处理步骤),以得到最后成品碳化织物。
[0031] 由上述方法,可得到一种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其具一般碳化织物的特性,且于施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中以提供气体扩散层时,可提供具高功率密度的燃料电池。
[0032] 因此,本发明另关于一种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其系以如上所述的方法而制得。除应用于燃料电池外,如一般碳纤维织物般地,该碳化织物另可作为抗电磁波材料及补强用复合材料。
[0033] 本发明碳化织物通常具有1.2至2.0g/cm3的真密度,0.08至0.8mm的厚度,以及不高于1.0Ω/sq.的表面电阻。较佳地,该织物的表面电阻系不高于0.8Ω/sq.。如后附实施例中所显示,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碳化织物具有相对低的密度,故可减轻其应用标的(如:燃料电池、抗电磁波装置等)的重量。此外,本发明碳化织物具有良好的空孔率及导电度(即低表面电阻值),无需如先前技术先进行疏水性处理,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尤其是PEMFC及DMFC)的气体扩散层材料时,该燃料电池仍可提供所欲的电池性能,如高功率密度。
[0034] 本发明亦关于一种燃料电池,其特点在于其阳极与阴极中至少一个系含有本发明的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较佳地系阳极与阴极皆由本发明的高性能多孔性碳化织物所构成。于此,燃料电池中的阳极与阴极即一般俗称的气体扩散层。
[0035] 概言之,本发明燃料电池主要包含:一阳极、一阴极、及一位于该阳极与该阴极之间的电解质,其进一步含有位于该阳极与该电解质之间的阳极触媒、及位于该阴极与该电解质之间的阴极触媒,以进行催化反应从而提供电能。如前述关于先前技术的说明,燃料电池中各元件的材料与结构,系此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熟知者。举例言之,可参见中国台湾专利第I272739号及美国专利公开第2007/0117005A1号,其所揭露内容均并于此处以供参考。
[0036] 本发明燃料电池的实施方式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PEMFC为例,其一般包含由本发明碳化织物所构成的阳极及/或阴极(气体扩散层)、作为电解质的高分子质子交换膜(如杜邦公司的Nafion系列产品)、及贵重金属触媒层(如钯或铂触媒)。或者,可直接使用覆有触媒的质子交换膜(如美国哥尔公司(Gore)贩售产品,型号:5621MESGA)与本发明的碳化织物搭配使用,以提供一PEMFC。
[0037] 如本案后附的电池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于原料中添加聚酰胺纤维,可大幅提升所提供碳化织物所应用的燃料电池的功率效能,且聚酰胺纤维的含量越高,电池的功率效能越佳。惟一般基于成本考量,聚酰胺纤维的含量通常为1至90重量%,较佳为5至50重量%,更佳为10至40重量%。于实施例所进行的测试条件下,含有本发明碳化织物作为阳2 2
极与阴极的燃料电池,其最大功率密度可达至少600mW/cm,较佳为至少700mW/cm,更佳为
2
至少750mW/cm ;且最大功率至少为16W,较佳为至少18W,最佳为至少19W。
[0038] 兹以下列具体实施方式以进一步例示说明本发明,其中,所采用的量测仪器及方法分别如下:
[0039] (A)密度量测方法
[0040] 将试样置入120℃的烘箱,持续烘干24小时。将试样置入四位数天平,秤重得一数值。接着,再将试样置入真密度仪(AccuPyc公司,型号1330)的试片座,并通入氦气,充气清除10次后进行测试90次,取最后10组数据的平均。
[0041] (B)透气度量测方法
[0042] 透气度量测仪:6urley Model 4320
[0043] 测量规范:Model 4110
[0044] 透气度用圆桶容量:300cc
[0045] 透气度用圆桶重量:20oz
[0046] 量测面积:1平方英吋
[0047] 实验前,确定透气度用圆桶位于指定位置。取一试样,面积大于1平方英吋,并将试样置入透气度量测仪的支架上。根据Gurley公司所提供的Model 4110测试标准程序操作软体,确认无误后,并将透气度用圆桶轻轻放下,待透气度用圆桶完成整个程序,获得一数值(sec)。其中,所测得数值越低代表试样的透气度越高,反之越低。
[0048] (C)空孔率量测方法
[0049] 测试标准:ASTM D-570测试法
[0050] 将试样置入120℃的烘箱,持续烘干24小时。取出后秤重,得一数值W1。将烘干后的试样浸渍于逆渗透水24小时后,取出拭干表面,秤重得一数值W2。利用下列公式算出试样的空孔率:
[0051] [(W2-W1)/W1]x100%=空孔率(%)
[0052] (D)电池性能量测方法
[0053] 电子负载型号:安捷伦(Agilent)6060B
[0054] 温控器:Omega公司(型号:CN76000)
[0055] 加热器:Watlow公司
[0056] 流量控制器:Brooks公司
[0057] 流量显示器:Protec公司(型号:PC-540)
[0058] 将所制得的试样裁切为5公分×5公分的大小后,不须经任何疏水处理或整平处理,再将其与美国哥尔公司(Gore)所生产的经触媒涂覆的质子膜(型号:5621MESGA)组合成MEA。使用具有弯曲型沟渠的石墨板作为双极板。然后,再利用不锈钢板及聚四氟乙烯衬垫作最后封装成为一个燃料电池。在阳极端的气体流速(H2)为200cc/min,而在阴极端的2
气体流速(O2)为200cc/min,压力1kg/cm,温度则是设定在40℃。于此条件下测试电池性能。
[0059] (E)穿透电阻量测方法
[0060] 测试标准:ASTM-D 6120
[0061] 利用真密度仪得到一试样的真实体积(Vreal),将真实体积除以试样厚度,计算受300kPa压力下每1平方公分的真实面积(Areal)。利用两铜片夹住试片,在强力试验机下设定终点荷重300kPa,连结电阻计以得到受300kPa压力下的电阻值,并利用下列公式换算得到电阻系数:
[0062] 电阻值(Ω)=电阻系数(ρ)×厚度/真实面积
[0063] 实施例1
[0064] 采用由Toho Tenax公司所生产的Pyromex作为氧化纤维及Teijin Twaron公司所产生的Twaron作为聚酰胺纤维,该等纤维均为长度为50mm的短纤维。
[0065] 将70重量%的氧化纤维与30重量%的聚酰胺纤维均匀混合后,经过粗纺机的延伸,形成粗纱;再经过细纱机的再次延伸,得到细纱。接着,再进行并线,以得到具有20/2s’的两股纱线。
[0066] 使用所得两股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以分别为32纱线/英吋及26纱线/英吋的2
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进行2/2的斜纹编织,得到一厚度为0.57mm且重量为250g/m 的混纺织物。
[0067] 将上述混纺织物先于氮气保护下,在1000℃下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历时5分钟,并控制织物的收缩度为20%。接着,将该混纺织物于氮气保护下,在1400℃下进行第二次的热处理历时5分钟,而得到最终的碳化织物。所得碳化织物的经纱密度为40纱线/英吋,纬纱密度为36纱线/英吋,其他物性系如表1所示。
[0068] 接着,将所得碳化织物进行燃料电池性能测试(该碳化织物并未经过任何疏水处理,也未做任何表面整平处理),所得结果系如表2所示。
[0069] 实施例2
[0070] 采用由Toho Tenax公司所生产的Pyromex作为氧化纤维及帝人公司所产生的Technora作为聚酰胺纤维,该等纤维均为长度为50mm的短纤维。
[0071] 重复实施例1的混纺、纺纱及并线步骤以得到具有20/2s’的两股纱线;惟,采用86重量%的氧化纤维及14重量%的聚酰胺纤维的纤维混合物。
[0072] 使用所得两股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以分别为27纱线/英吋及24纱线/英吋的2
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进行平纹编织,得到一厚度为0.47mm且重量为215g/m 的混纺织物。
[007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对所得混纺织物进行热处理步骤,以得到一碳化织物。所得碳化织物的经纱密度为32纱线/英吋,纬纱密度为26纱线/英吋,其他物性系如表1所示。
[0074] 接着,将所得碳化织物进行燃料电池性能测试(该碳化织物并未经过任何疏水处理,也未做任何表面整平处理),所得结果系如表2所示。
[0075] 比较例1
[0076] 采用将100%氧化纤维所织成的布于1000℃氮气保护下所制造出来的碳纤维织物(铨能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FCW1005),该织物的厚度为0.53mm,重量为2
233g/m。
[0077] 将上述碳纤维织物于氮气保护下,于1400℃下进行热处理历时5分钟。所得织物的经纱密度为21纱线/英吋,纬纱密度为12纱线/英吋,其他物性系如表1所示。
[0078] 接着,将所得碳化织物进行燃料电池性能测试(该碳化织物并未经过任何疏水处理,也未做任何表面整平处理),所得结果系如表2所示。
[0079] 比较例2
[0080] 采用商用燃料电池中的气体扩散层所用的碳布(carbon cloth)(ElectroChem公司出产,型号:EC-CC1-060),其经纱密度为20纱线/英吋,纬纱密度为20纱线/英吋,其他物性系如表1所示。另对该碳布进行燃料电池性能测试,所得结果如表2及图2及图3所示。
[0081] 表1:碳化织物物性表
[0082]重量 厚度 真密度 布厚方 表面电 透气度 空孔率
(g/m2) (mm) (g/cm3 向电阻 阻 (cm3/cm2/s) (%)
) (Ωcm) (Ω/sq
.)
实施例1 152 0.56 1.607 2.36 0.626 完全穿透 286
实施例2 128 0.47 1.663 2.78 0.646 完全穿透 215
比较例1 233 0.53 1.773 2.84 0.323 46.5 163
比较例2 116 0.33 1.750 1.56 0.573 163 201
[0083] 表2:燃料电池测试结果
[0084]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密度 负载0.5V电流密度
(W) (mW/cm2) (mA/cm2)
实施例1 21.8 871 1668
实施例2
19.7 787 1518
比较例1 480 948
12.0
比较例2 12.2 487 819
[0085] 由表1与表2可知,相较于由纯氧化纤维制得的碳化织物(比较例1)及商用碳布(比较例2),本发明碳化织物(即实施例1及2所得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空孔率及较低密度,同时具有明显较佳的电池性能组合,如第2图与第3图所示。
[0086] 实施例3
[0087]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纤维原料及制备程序;惟,第二热处理程序的温度为1750℃。所得碳化织物的经纱密度为20纱线/英吋,纬纱密度为16纱线/英吋,其他物性如表3所示。
[0088] 实施例4
[0089] 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纤维原料及制备程序;惟,第二热处理程序的温度为1750℃。所得碳化织物的经纱密度为32纱线/英吋,纬纱密度为26纱线/英吋,其他物性如表3所示。
[0090] 比较例3
[0091] 采用与比较例1相同的原料及制备步骤;惟,第二热处理程序的温度为1750℃。所得碳化织物的经纱密度为21纱线/英吋,纬纱密度为12纱线/英吋,其他物性如表3所示。
[0092] 表3:碳化织物物性表
[0093]重量 厚度 真密度 布厚方向电阻 表面电阻
(g/m2) (mm) (g/cm3 (Ωcm) (Ω/sq.)
)
实施例3 150 0.56 1.489 1.60 0.420
实施例4 123 0.44 1.492 1.71 0.559
比较例3 224 0.52 1.501 1.80 0.268
[0094] 由表1与3可知,当热处理温度提高时,本发明碳化织物具有较低的电阻值,具有较佳导电性。
[0095]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