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80020272.6

文献号 : CN10146657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鸟居信志

申请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摘要 :

金属托架(50)安装在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46C)的面向在所述车辆横向上的所述客厢的外侧的外表面上。当安全气囊(20)展开时,所述托架(50)的翼状物的弯曲部(74B)与柱状内板(38)的支座部(88)接触,并且膨胀力的一部分被传递。随着所述安全气囊(20)继续膨胀,所述托架(50)围绕倾斜上部(72C)的基底旋转,并且所述弯曲部74B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向外侧旋转。由于所述翼状物(74)的下边缘(74C)与所述柱状内板(38)接触,所以所述膨胀力传递到所述柱状内板38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内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所述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充气装置(22)和安全气囊(20),所述充气装置(22)布置在所述车辆中的规定位置,所述安全气囊(20)的至少一部分以折叠状态收容在车顶纵梁(18)和车顶内衬终端部(34A)之间,并且当从所述充气装置(22)供给气体时,所述安全气囊(20)膨胀并通过挤压开所述车顶内衬终端部(34A)从所述车顶纵梁(18)的下方展开到客厢内,所述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展开方向导板(46C),其在柱状装饰物(36)的前部(46A)的上边缘(46A1)处整体形成于在所述车辆横向上面向所述客厢外侧的外表面上,所述柱状装饰物(36)固定到柱状内板(38)的在所述车辆横向上面向所述客厢的内表面处,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具有导向壁(46C2),所述导向壁(46C2)朝向所述客厢倾斜以朝向所述客厢引导所述安全气囊(20)的展开方向;及金属托架(50),其设置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面向在所述车辆横向上的所述客厢的外侧的外表面上,当所述安全气囊(20)的膨胀力施加到所述导向壁(46C2)上时,所述金属托架(50)与形成在所述柱状内板(38)上并朝向所述导向壁(46C2)突出的支座部(88)形成表面接触,其中所述前部(46A)的所述上边缘(46A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客厢内侧的所述车顶内衬终端部(34A)表面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金属托架(50)的上端(72C)在向上和横向向外的两个方向上延伸,并且穿过形成在所述柱状内板(38)中的孔(86),并且进一步与所述柱状内板(38)的面向在所述车辆横向上的所述客厢的外侧的外表面接合且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进一步具有竖直壁(46C1)和配合部(46C3),所述竖直壁(46C1)向上延伸到所述导向壁(46C2)的内边缘并且与所述前部(46A)大体平行,所述配合部(46C3)从所述导向壁(46C2)的外边缘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导向壁(46C2)从所述竖直壁(46C1)的上边缘向上延伸,并且所述配合部(46C3)从所述导向壁(46C2)向上延伸,从而使所述配合部(46C3)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所述导向壁(46C2)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梯形筋件(66)形成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底部的面向在所述车辆横向上的所述客厢的内表面上,所述梯形筋件(66)的长边连接到所述竖直壁(46C1),短边连接到所述上边缘(46A1),并且所述梯形筋件(66)的下侧连接到槽基底(68),所述槽基底连接所述上边缘(46A1)和所述竖直壁(46C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跨接所述竖直壁(46C1)和所述导向壁(46C2)的多个纵向筋件(62)以及与所述纵向筋件(62)相交的横向筋件(63),所述横向筋件(63)相互地连接所述多个纵向筋件(6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跨接所述竖直壁(46C1)和所述导向壁(46C2)的中心筋件(64)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中心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中心筋件(64)的厚度大于所述纵向筋件(62)的厚度,并且所述中心筋件(64)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高度大于所述纵向筋件(62)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金属托架(50)包括弯曲以与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形状相符的中心支承(72)以及一对翼状物(74),所述一对翼状物(74)包括从所述中心支承(72)的下边缘在右侧向外延伸的一个翼状物和从所述中心支承(72)的下边缘在左侧向外延伸的一个翼状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当所述前部(46A)的所述上边缘(46A1)弯曲进入所述客厢时,所述翼状物(74)的下边缘(74C)与所述柱状内板(38)接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狭缝(76)设置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所述金属托架(50)的所述中心支承(72)的中心部中,所述金属托架(50)与所述纵向筋件(62)和所述配合部(46C3)接触,并且所述中心筋件(64)被插入所述狭缝(76)。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进一步具有位于所述翼状物(74)的上端上的吸声材料(84)。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0)具有在前座乘员的头部一侧膨胀的前室,以及在后座乘员的头部一侧膨胀的后室,其中所述充气装置(22)靠近在所述车顶纵梁(18)中的所述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46C)布置。

13.一种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内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所述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充气装置(22)和安全气囊(20),所述充气装置(22)布置在所述车辆中的规定位置,所述安全气囊(20)的至少一部分以折叠状态收容在车顶纵梁(18)和车顶内衬终端部(34A)之间,并且当从所述充气装置(22)供给气体时,所述安全气囊(20)膨胀并通过挤压开所述车顶内衬终端部(34A)从所述车顶纵梁(18)的下方展开到客厢内,所述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展开方向导板(46C),其在柱状装饰物(36)的前部(46A)的上边缘(46A1)处整体形成于在所述车辆横向上面向所述客厢外侧的外表面上,所述柱状装饰物(36)固定到柱状内板(38)的内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具有导向壁(46C2),所述导向壁(46C2)朝向所述客厢的内侧倾斜以朝向所述客厢引导所述安全气囊(20)的所述展开方向;及金属托架(5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面向在所述车辆横向上的所述客厢的外侧的外表面上,当所述安全气囊(20)的膨胀力施加到所述导向壁(46C2)上时,所述金属托架(50)的下部与所述柱状内板(38)接触,并且所述柱状装饰物(36)的所述前部(46A)的所述上边缘(46A1)在所述客厢的内侧弯曲,其中所述金属托架(50)的上端(72C)在向上和横向向外的两个方向上延伸,并且穿过形成在所述柱状内板(38)中的孔(86),并且进一步与所述柱状内板(38)的面向在所述车辆横向上的所述客厢的外侧的外表面接合且重叠,其中所述前部(46A)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客厢内侧的所述车顶内衬终端部(34A)表面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进一步具有竖直壁(46C1)和配合部(46C3),所述竖直壁(46C1)向上延伸到所述导向壁(46C2)的内边缘并且与所述前部(46A)大体平行,所述配合部(46C3)从所述导向壁(46C2)的外边缘向上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导向壁(46C2)从所述竖直壁(46C1)的上边缘向上延伸,并且所述配合部(46C3)从所述导向壁(46C2)向上延伸,从而使所述配合部(46C3)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所述导向壁(46C2)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梯形筋件(66)形成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底部的面向在所述车辆横向上的所述客厢的内表面上,所述梯形筋件(66)的长边连接到所述竖直壁(46C1),短边连接到所述上边缘(46A1),并且所述梯形筋件(66)的下侧连接到槽基底(68),所述槽基底连接所述上边缘(46A1)和所述竖直壁(46C1)。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跨接所述竖直壁(46C1)和所述导向壁(46C2)的多个纵向筋件(62)以及与所述纵向筋件(62)相交的横向筋件(63),所述横向筋件(63)相互地连接所述多个纵向筋件(6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跨接所述竖直壁(46C1)和所述导向壁(46C2)的中心筋件(64)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中心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中心筋件(64)的厚度大于所述纵向筋件(62)的厚度,并且所述中心筋件(64)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高度大于所述纵向筋件(62)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高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金属托架(50)包括弯曲以与所述展开方向导板(46C)的形状相符的中心支承(72)以及一对翼状物(74),所述一对翼状物(74)包括从所述中心支承(72)的下边缘在右侧向外延伸的一个翼状物和从所述中心支承(72)的下边缘在左侧向外延伸的一个翼状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当所述前部(46A)的所述上边缘(46A1)弯曲进入所述客厢时,所述翼状物(74)的下边缘(74C)与所述柱状内板(38)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狭缝(76)设置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所述金属托架(50)的所述中心支承(72)的中心部中,所述金属托架(50)与所述纵向筋件(62)和所述配合部(46C3)接触,并且所述中心筋件(64)被插入所述狭缝(76)。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进一步具有位于所述翼状物(74)的上端上的吸声材料(84)。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0)具有在前座乘员的头部一侧膨胀的前室,以及在后座乘员的头部一侧膨胀的后室,其中所述充气装置(22)靠近在所述车顶纵梁(18)中的所述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46C)布置。

说明书 :

用于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内的改进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侧面冲击或翻倒中,从车顶纵梁的下方向下展开的如卷帘的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已经在车辆中用作辅助乘员保护装置。
[0003] 申请号为3125729(“JP-B2-3125729”)的日本专利申请描述了这种类型的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在JP-B2-3125729描述的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中,跳起支柱(jump-up stand)与中心柱状装饰物的外表面的上边缘整体形成,并且当安全气囊展开时防止安全气囊被卡在中心柱状装饰物的上端部。
[0004] 申请号为JP-A-2003-63347(“JP-A-2003-63347”)的日本专利申请描述了与JP-3125729相同种类的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这种安全气囊装置的不同在于设置在中心柱状装饰物的上端的跳起支柱(延伸的导板)的一端被形成在中心柱状内板中的止动板(支座)容纳,从而防止损坏跳起支柱。
[0005] JP-A-2003-63347和JP-3125729中描述的跳起支柱的结构是有用的。然而,在设置在前、后座椅之间的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充气装置通常靠近中心柱的上端的中心布置并且从充气装置供给的气体增加,因此,增加的展开压力可以施加到中心柱状装饰物的上端部上,这可能损坏跳起支柱。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内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其有效地减小了损坏展开方向导板(跳起支柱)的可能性,并限制了设置在装饰物的上端的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
[0007]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内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充气装置和安全气囊,充气装置布置在车辆中的规定位置,安全气囊的至少一部分以折叠状态收容在车顶纵梁和车顶内衬终端部之间,并且当从充气装置供给气体时,安全气囊膨胀并通过挤压开车顶内衬终端部从车顶纵梁的下方展开到客厢内。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具有展开方向导板,其在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上边缘处整体形成于在车辆横向上面向客厢外侧的外表面中,柱状装饰物固定到柱状内板的在车辆横向上面向客厢的内表面处,导向壁朝向客厢倾斜以随着安全气囊的展开朝向客厢引导安全气囊;及金属托架,其设置在展开方向导板的面向在车辆横向上的客厢的外侧的外表面上,当安全气囊的膨胀力施加到导向壁上时,金属托架与形成在柱状内板上并朝向导向壁突出的支座部形成表面接触。前部的上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与客厢内侧的车顶内衬终端部表面重叠。
[0008] 根据该方案,当充气装置将气体供给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推开车顶内衬的终端部而膨胀进入客厢内。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由于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边缘的一部分与车顶内衬的端部重叠,所以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上端也被压入客厢内并弯曲。然而,由于朝向客厢向下倾斜的倾斜导向壁整体形成于在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上端的外表面中,所以安全气囊由导向壁引导并且其展开方向被限制。结果, 安全气囊在客厢内平稳地像卷帘一样从车顶纵梁向下展开以保护乘员的头部。
[0009] 金属托架设置在展开方向导板的外表面上。当安全气囊的膨胀力施加到导向壁上时,所述托架与形成在柱状内板上的导向壁形成表面接触。结果,由展开方向导板从安全气囊接收到的,并且通过延伸由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上边缘接收到的部分膨胀力经由金属托架传递到柱状内板侧。特别是传递到柱状装饰物的上端的负荷因此相应地减小,所以施加到柱状装饰物的展开方向导板上的负荷因此而减小。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有效地减小了对设置在装饰物的一端上的展开方向导板的损坏的可能性,这限制了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
[0011] 在上述方案中,托架的上端可以在向上和横向向外的两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穿过形成在柱状内板中的孔,并且进一步与柱状内板的在车辆横向上的客厢的外侧接合且重叠。
[0012] 根据上述方案,当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上边缘由于安全气囊的膨胀力而在客厢的内侧弯曲时,所述托架的上端与柱状内板的孔相配合,并且膨胀力的一部分从配合位置传递到柱状内板。因此,进一步减小对展开方向导板的输入负荷以及通过延伸对柱状装饰物的上端的输入负荷。
[0013] 根据上述方案,甚至更有效地抑制了对展开方向导板以及通过延伸对柱状装饰物上端的损坏。
[0014]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可以应用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内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所述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充气装置和安全气囊,充气装置布置在车辆中的规定位置,安全气 囊的至少一部分以折叠状态收容在车顶纵梁和车顶内衬终端部之间,并且当从充气装置供给气体时,安全气囊膨胀并从车顶纵梁的下方展开,挤压开车顶内衬终端部而进入到客厢内。上述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具有:展开方向导板,其在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上边缘处整体形成于在车辆横向上的客厢的外侧中,柱状装饰物固定到柱状内板的内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具有导向壁,导向壁朝向随着安全气囊展开朝向客厢引导安全气囊的客厢展开;及金属托架,其设置在展开方向导板的在车辆横向上的客厢的外侧上,当安全气囊的膨胀力施加到导向壁上时,金属托架的下部与柱状内板接触,并且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上边缘在客厢的内侧弯曲。托架的上端在向上和横向向外的两个方向上延伸,并且穿过形成在柱状内板中的孔,并且进一步与柱状内板的在车辆横向上的客厢的外侧接合且重叠。在该方案中,前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客厢内侧的所述车顶内衬终端部表面重叠。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当布置在车辆中的规定位置上的充气装置向安全气囊供给气体时,安全气囊通过推开车顶内衬的端部而膨胀进入客厢内。当在本发明中出现这种情况时,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边缘布置为与车顶内衬部分重叠。出于这个原因,上端也被压入客厢内并趋于变形。然而,由于具有朝向客厢内侧向下倾斜的倾斜导向壁的展开方向导板整体形成在上端的外表面上,所以安全气囊由导向壁引导并且其展开方向受限制。结果,安全气囊在客厢内平稳地像卷帘一样从车顶纵梁向下展开,所以乘员的头部被安全气囊所保护。
[0016] 同样,金属托架可以设置在展开方向导板的外表面上,托架的上端在向上和横向向外的两个方向上延伸,穿过形成在柱状内板中的孔,并且与所述柱状内板的外表面接合且重叠。结果,当安全气囊膨胀力施加在导向壁上时,试图将托架旋转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旋转力使托架围绕上端横向向外旋转。托架的下部与柱状内板接触。出于这个原因,由展开方向导板从安全气囊接收到的,并且通过延伸由柱状装饰物上端接收到的膨胀力的一部分经由托架传递到柱状内板。特别地,传递到中心柱状装饰物的上端侧的负荷因此相应地减小,从而减小了施加到上端的负荷,并且能够减小施加到柱状装饰物的展开方向导板上的负荷。
[0017] 根据上述方案,有效地减小了对设置在装饰物上端的展开方向导板的损坏的可能性。
[0018] 在上述方案中,展开方向导板可以进一步具有竖直壁和配合部,竖直壁向上延伸到所述导向壁的内边缘并且可以与前部大体平行,配合部可以从导向壁的外边缘向上延伸。
[0019] 在上述方案中,其中导向壁可以从竖直壁的上边缘向上延伸,而配合部可以从导向壁向上延伸,从而可以使配合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导向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
[0020] 在上述方案中,梯形筋件可以形成在所述展开方向导板的底部的面向在车辆横向上的客厢的内表面上,梯形筋件的长边可以连接到竖直壁,短边可以连接到上边缘,并且梯形筋件的下侧可以连接到槽基底,槽基底连接上边缘和竖直壁。
[0021] 在上述方案中,在展开方向导板的外侧上,可以设置有跨接竖直壁和所述导向壁的多个纵向筋件以及与纵向筋件相交的横向筋件,横向筋件相互地连接多个纵向筋件。 [0022] 在上述方案中,跨接竖直壁和所述导向壁的中心筋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可以设置在展开方向导板的中心部的外表面上。中心筋件的厚度大于纵向筋件的厚度,并且中心筋件比纵向筋件向外横向延伸得更远。
[0023] 在上述方案中,托架可以包括弯曲以与展开方向导板的形状相符的中心支承,以及从中心支承的下边缘在右和左侧向外延伸的一对翼状物。
[0024] 在上述方案中,当所述前部的上边缘弯曲进入客厢时,翼状物的下边缘可以与柱状内板接触。
[0025] 在上述方案中,狭缝设置在车辆的纵向上的托架的中心支承的中心部中,托架与纵向筋件和配合部接触,并且中心筋件被插入狭缝。
[0026] 在上述方案中,吸声材料可以设置在翼状物的上端。
[0027] 在上述方案中,安全气囊可以具有在前座乘员的头部一侧膨胀的前室,以及在后座乘员的头部一侧膨胀的后室,其中充气装置靠近在车顶纵梁中的柱状装饰物的上端布置。
[0028] 根据上述方案,由于充气装置靠近车顶侧纵梁中的柱状装饰物的上端布置,所以可以预料到当高压气体从充气装置排放时,更大的力将会施加到柱状装饰物的上端上。 [0029] 然而,由于金属托架设置在整体设置在上端上的展开方向导板上,所以即使施加了高负荷,也能够有效地使负荷转移到柱状内板上。
[0030] 即使安全气囊布置在车顶纵梁的中心或如果充气装置的输出增加,该方案也能有效地防止对柱状装饰物的上端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31]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0032] 图1表示以沿图4所示的线I-I截取的放大的局部截面图的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内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 [0033] 图2表示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沿图4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放大的局部截面图的形式的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内的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 [0034] 图3为与图2相对应的放大的局部截面图,表示当图2所示的状态下的安全气囊膨胀和展开时托架的状态;
[0035] 图4为表示从客厢内部观察到的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
[0036] 图5为表示托架安装到其上的中心柱状装饰物的斜视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去掉了该中心柱状装饰物;
[0037] 图6为从后部观察到的表示图5所示的中心柱状装饰物的上端的放大局部斜视图;
[0038] 图7为与图6相对应的放大局部斜视图,表示在托架连接到中心柱状装饰物的上端之前的状态;及
[0039] 图8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仅有该实施例的托架的放大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文使用图1至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在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内的中心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进行了描述。附图中的箭头用于表示方向,FR箭头表示车辆的前方,UP箭头表示车辆的向上方向,IN箭头表示车辆的横向上的向内方向。在本发明的中心柱状装饰物安装结构中,“内表面”是在车辆的横向上,也就是由图1至图3和图5至图8中的箭头IN所表示的方向上面向客厢的表面。同样,“外表面”是与“内表面”相对的表面,并且在车辆的横向上面向客厢的外侧。
[0041] 下文将对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10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
[0042] 如图1至4所示,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10包括安全气囊20和大体呈圆柱形的充气装置22。安全气囊20沿车顶纵梁18以折叠状态穿过前柱(A柱)12、中心柱(B柱)14和角柱(C柱)16之间。充气装置22在靠近安全气囊20的中心部连接到安全气囊20,并且当发生侧面冲击或翻倒时排放气体。
[0043] 安装件24以适当的间隔形成在安全气囊20的上边缘。使用螺栓和焊装螺母将安装件24连接到车顶纵梁18的车顶纵梁内侧(未示出),以将安全气囊20固定到车身。安全气囊20具有在前座乘员的头部一侧膨胀的前室20A,以及在后座乘员的头部一侧膨胀的后室 20B。此外,使用螺栓和焊装螺母将使安全气囊20膨胀并展开的充气装置22通过托架绷紧并固定到车顶纵梁18的车顶纵梁内侧(未示出)。翼状连接部20C在纵向上整体形成于安全气囊20的中心附近的上边缘侧,充气装置22的排气口22A连接到该连接部20C。 [0044] 充气装置22连接到例如布置在操作箱下方的安全气囊ECU(未示出)。当例如布置在中心柱14的下方的侧面冲击检测传感器(未示出)或当例如布置在安全气囊ECU内的翻倒检测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侧面冲击状态或翻倒状态时,充气装置22被提供电力并运行以产生气体。
[0045] 上述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10由车顶内衬34的端部34A覆盖。也就是说,车顶内衬34的端部34A从车顶内衬34的中心部(general part)34B朝向车辆的底部向下悬垂,并且安全气囊20以伸长的形状折叠并容纳在端部34A的外侧(见图4)。当组装好时,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36A(其上边缘)布置为从客厢的内侧与端部34A的边缘重叠。 [0046] 现在将对中心柱14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在车辆的纵向上中心柱14竖直设置在车辆侧的大体中心部上。布置在客厢内侧的柱状内板38,以及与柱状内板38一起形成闭合截面的柱状外板40是中心柱14的主体部分。在上端连接到车顶板42的侧外板44布置在客厢外侧的柱状外板40的一部分上。尽管没有在图1至图3中说明,但当从车辆的侧面看时,中心柱14的上端14A大体上形成为T形并且连接到车顶纵梁18上。因此,在图1至图3所示的中心柱14的上端14A的位置处,车顶纵梁18在车辆的纵向上延伸。
[0047] 将对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整体结构进行描述。如图5至图8所示,中心柱状装饰物36固定到柱状内板38的面向客厢的中心柱14的表面。如下文所述,中心柱状装饰物36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基底46,在客厢侧的内侧覆盖基底46的表面的外罩48,以及连接到基底46的上端46C上的金属托架50。
[0048] 基底46包括在车辆的横向上面向客厢的前部46A,形成为从前部46A的两个侧边缘横向向外弯曲的在任一侧上的侧部46B,作为在倾斜向上的方向上从前部46A的上边缘朝向外侧延伸的展开方向导板的上端46C,以及从前部46A的下边缘向下延伸的下边缘46D。前部46A的平面形状大体上呈U形。
[0049] 多个横向筋件52在与侧部46B相对的基底46的外表面上整体形成,并且在侧部46B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横向筋件52在基底46的高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布置,并被调整为具有规定的硬度。其上形成有安装孔54的安装支座56形成在基底46的下边缘46D上。
安装支座56接触柱状内板38的面向客厢的表面(见图2),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下边缘侧通过树脂夹箍(未示出)固定到柱状内板38上。
[0050] 现在将对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基底46的上端46C的结构进行描述。上端46C用作本发明的展开方向导板。上述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基底46的上端46C(此处称为上端46C)被构造为包括竖直壁46C1、导向壁(跳起支柱)46C2以及配合部46C3,所述竖直壁46C1从中心柱状装饰物36向上延伸并且大体上与前部46A平行,所述导向壁(跳起支柱)46C2从竖直壁46C1的上端向上延伸并且朝向客厢以规定的倾斜度向下倾斜,所述配合部46C3从导向壁46C2的外边缘向上延伸,从而使配合部46C3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导向壁 46C2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当从侧面观察时配合部46C3大体上形成为Z形,并且在其基底的两侧上形成有一对狭缝58(参看图7),还在其端部附近形成了插入孔60(参看图7)。
[0051] 如图7所示,多个纵向筋件62以规定间距整体形成在上端46C的外表面上,以桥接竖直壁46C1和导向壁46C2。纵向筋件62通过与纵向筋件62相交的多个横向筋件63相互连接。形成纵向筋件62和横向筋件63以加固导向壁46C2。
[0052] 此外,从侧面观察大体上呈L形的中心筋件64整体形成在上端46C的中心部上。中心筋件64也整体形成为桥接竖直壁46C1和导向壁46C2,并且使其厚度和高度稍大于纵向筋件62的厚度和高度。与纵向筋件62和横向筋件63相似,中心筋件64用于加固导向壁46C2。然而,在没有安装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中,中心筋件64基本设置为吸收当乘员的头部撞击客厢的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时发生的次级碰撞的能量的筋件。 [0053] 此外,如图2和图5所示,当从侧面观察时大体上呈梯形的筋件66以预定间隔形成在上端46C的基部的面向客厢的一侧上。纵向筋件66的长边(梯形的底边)连接到上端
46C的竖直壁46C1。纵向筋件66的短边(梯形的上侧)连接到前部46A的上边缘46A1(参见图2)。同样,纵向筋件66的下侧(对应于梯形的高度)连接前部46A的上边缘46A1和上端46C的竖直壁46C1,并且连接到在其间形成凹陷槽的槽基底68。设置纵向筋件66以防止当安全气囊20展开时安全气囊20进入凹陷槽的内部。纵向筋件66对应于本发明中的梯形筋件。
[0054] 如图7所示,在中心筋件64两侧的一对凸台(boss)70形成在基底46的外表面的上边缘46C上。阴螺纹形成在凸台70的内周表面上。
[0055] 现在将描述托架50的结构。在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外表面上金属托架50连接到基底46的上端46C的表面上。如图8所示,托架50的主体部是与上端46C的曲率相匹配的中心支承72,以及从中心支承72的下边缘在右侧和左侧向外延伸的一对翼状物74。 [0056] 狭缝76形成在中心支承72上,该狭缝76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在中心支承72的中心部(当中心柱状装饰物36安装在车辆中时在车辆的纵向上的中心部)从下边缘朝向上边缘延伸。通过形成该狭缝76,中心支承72从中心部朝向下部的部分被分为两部分。更具体地,中心支承72具有布置在下部的一对左和右支架72A,布置在中心部的一对左和右中心倾斜部72B,以及布置在上部并且形状大体上呈现为布置在较大的长方形上方中心的较小的长方形的倾斜上部72C。狭缝76形成为从中心支承72的支架72A的下边缘向上直至超过其中心倾斜部72B的位置。
[0057] 如6和图7所示,一对支架72A布置在纵向筋件62的上方并且与其接触,纵向筋件62形成在基底46的竖直壁46C1的外表面上。一对中心倾斜部72B以与基底46的导向壁
46C2相同的倾斜角度向外延伸。中心倾斜部72B布置为与导向壁46C2的下表面接触。同样,倾斜上部72C以与基底46的配合部46C3相同的倾斜角度向外延伸。倾斜上部72C接触配合部46C3的外表面。在这种状态下,倾斜上部72C的中心部72C1插入形成在基底46的配合部46C3中的插入孔60内。形成为在倾斜上部72C的下部的两侧上弯曲并且在中心倾斜部72B的 两侧上弯曲的一对右和左弯曲部78从下方插入倾斜上端46C的狭缝58。 [0058] 当安装在车辆中时,支架72A结合到一对右和左翼状物74上并且在车辆的横向上向外侧弯曲。一对翼状物74布置在形成在上端46C的外表面上的多个纵向筋件62的上方并与它们接触,在这种状态下,螺钉82插入形成在翼状物74的基底部上的螺钉插入孔80以与凸台70结合,从而将托架50固定到上端46C的外表面上。
[0059] 从形成每个翼状物74的每一侧上的总体表面的平整部74A的上边缘折叠的折叠部74B整体形成在翼状物74的每一侧上。折叠部74B以与中心倾斜部72B大体上相同的倾斜角度从平整部74A的上边缘折叠并延伸。用于防止噪声的毡84设置在折叠部74B的表面上。
[0060] 如图2所示,托架50连接到上端46C上。中心柱状装饰物36局部装配处理。上述之后,当局部装配后的中心柱状装饰物36组装到柱状内板38上时,上端46C的配合部46C3和托架50的倾斜上部72C的中心部72C1结合到一起,出现了通过从下方插入形成在柱状内板38中的孔86,使得结合的元件与孔86的外侧上边缘86A的实质上相对的情况(导致能够配合的重叠布置)。
[0061] 如图1所示,在上述组装后的状态中,托架50的翼状物74的折叠部74B以横向向外的倾斜角度向上延伸,从而与支座部88相对布置。支座部88整体形成在柱状内板38上并且朝向导向壁46C2突出。同样,如图3所示,当托架50围绕作为支点的倾斜上部72C的基底顺时针旋转时,托架50的翼状物的下边缘74C与柱状内板38接触。换句话说,托架50的中心支承72不仅提供加固以使上端46C不发生过 度变形,还应该使托架50围绕配合点和柱状内板38一起(图3中的点P)在车辆的横向上向外(图3中箭头Q的方向)波动,并且使翼状物74的一对下边缘74C与柱状内板接触。也就是说,中心支承72可以制成以下形状,通过使倾斜上部72C相对于中心倾斜部72B以钝角折叠,允许托架50围绕配合点与柱状内板38一起波动,也就是避免柱状内板38干扰孔86的上部的形状。上端46C具有作为主体部的导向壁46C2,导向壁46C2将安全气囊20的展开方向引导(限制)到朝向客厢的内侧的方向。
[0062] 当车辆受到侧面冲击或翻倒时,该状态被侧面冲击检测传感器或翻倒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并输入到安全气囊ECU。当安全气囊ECU判定发生了侧面冲击或翻倒时,充气装置22将气体供给到安全气囊20。通过这样做,安全气囊20膨胀并将车顶内衬34的端部34A压入客厢。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由于在该实施例中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基底46的上端46C与车顶内衬34的端部34A部分重叠,所以上端46C也被压入客厢并趋于变形。然而,由于朝向客厢向下倾斜的倾斜导向壁46C2整体形成在上端46C的外表面上,所以安全气囊20被导向壁46C2引导并且其展开方向受限。结果,安全气囊20从车顶纵梁18像卷帘一样平稳地展开到客厢内,所以乘员的头部被展开的前室20A和后室20B保护。 [0063] 在该实施例中,金属托架50设置在上端46C的导向壁46C2的外表面上。从图1可以看到,当安全气囊20的初始膨胀力输入到导向壁46C2时,首先金属托架50的翼状物74的折叠部74B与形成在柱状内板38上的支座部88形成表面接触。结果,导向壁46C2和上端 46C通过延伸从安全气囊20接收到的初始膨胀力的一部分经由托架50的翼状物74的折叠部74B传递到柱状内板38。
[0064] 同样,如图3所示,随着安全气囊20继续膨胀和展开,伴随着车顶内衬34的端部34A如上所述压下并且展开到客厢内,上端46C也以一定的间隙量弯曲进入客厢。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上端46C的配合部46C3的基底与柱状内板38的孔86的上边缘外侧部分86A相配合,并且整个托架50围绕配合点P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图3中箭头Q的方向)向外侧旋转。结果,托架50的翼状物的下边缘74C中的每一个与柱状内板38接触,并且来自接触位置的安全气囊20的膨胀力的一部分传递到柱状内板38。
[0065] 特别地,传递到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46C侧的负荷因而相应地减少,从而能够使施加到上端46C(尤其是施加到竖直壁46C1和导向壁46C2之间的连接点上)的负荷减小。结果,该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减小损坏包括设置在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的限制安全气囊20的展开方向的导向壁46C2的上端46C的可能性。
[0066]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充气装置22布置在车顶纵梁18中的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46C的附近,所以能够想到的是从充气装置22排放的高压气体将对上端46C施加较大的负荷。然而,即使施加了高负荷,由于金属托架50设置在整体设置在上端46C上的竖直壁46C1和导向壁46C2上,也能够有效地使负荷避开柱状内板38。结果,即使安全气囊20布置在车顶纵梁18的中心或充气装置22的输出增加,该实施例也能够有效的防止对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46C的损坏。
[0067]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的托架50由金属制成,但托架50可以由任何适当的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钢板、铝合金或镁合金。
[0068] 尽管使用螺钉将上述实施例中的金属托架50连接到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46C,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连接方式。一种适当的可选实例是在中心柱状装饰物中形成插入物。
[0069] 在上述实施例中,狭缝58形成在托架50的中心部中并且中心筋件64被插入狭缝58。当此完成时,可以使中心筋件64的高度稍大于翼状物74的平整部74A,并且可以使安全气囊20在安全气囊20膨胀并展开时与翼状物74的下边缘74C接触。同样,对这种方式没有限制,并且可以使中心筋件64的高度大于翼状物74的平整部74A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中,首先中心筋件64与柱状内板38接触并通过压力切开柱状内板38,之后翼状物74的下边缘74C与柱状内板38接触。
[0070] 尽管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为托架50的翼状物74的下边缘74C与柱状内板38接触,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结构。例如,翼状物74的任何部分可以与柱状内板38接触。此外,可以采用其中将托架50固定到中心柱状装饰物36的上端46C的诸如螺钉82的紧固件与柱状内板38接触的结构。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在语句“当安全气囊的膨胀力输入到导向壁并且柱状装饰物的前部的上边缘弯曲进入客厢时,金属托架的下部分与柱状内板接触”中,所述“下部分”除包括在托架50的底部形成托架50的一部分的诸如翼状物74的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托架50的下部的紧固件等,以及虽然不是托架50的一部分但在组装状态下与托架50整体存在的构件。
[0071] 如图1所示,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构造(形状)为当组装好时托架50的翼状物74布置为大体上与柱状内板38平行,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结构。例如,托架50中翼状物74的下边缘74C可以朝向柱状内板38弯曲为L形,以使翼状物74的端部与柱状内板38接触。
[0072]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中心柱状装饰物36,基于车辆的类型,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其它位置的柱状装饰物,本发明也包含这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