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10301340.8

文献号 : CN1014677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庚贤

申请人 : 林庚贤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震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及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沿一线性方向连接组合,每一第一弹性件包括一第一外半管及一第一填充物,该第一外半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所述第二弹性件沿一线性方向连接组合,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相互并列,每一第二弹性件包括一第二外半管及一第二填充物,该第二外半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由同质材料所制成,且相互并列在一起,在受到外部压力时,会随着施力大小及方向扭曲形变,可提供整体较佳的弹性回复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避震装置,该避震装置包括多个沿一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的第一弹性件及多个沿该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的第二弹性件,而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互并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弹性件包括一根其截面呈一弧面的第一外半管、一个由该第一外半管界定出的第一外半管空间及一个填置在该第一外半管空间中的第一填充物,该第一外半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每一个该第二弹性件包括一根其截面呈一弧面的第二外半管、一个由该第二外半管界定出的第二外半管空间及一个填置在该第二外半管空间中的第二填充物,该第二外半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互并列的方式为该第一外半管突起的半圆弧面与该第二外半管突起的半圆弧面相对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根该第一外半管及每一根该第二外半管的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 Shore 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该第一填充物、每一个该第二填充物皆选自于下列所构成的群组:密度范围为

3 3

0.2g/cm 至0.6g/cm 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材料、橡胶、硅酮及上述材料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该第一填充物开设有一第一容置槽,每一个该第二填充物开设有一第二容置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该第一弹性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上且截面呈一弧面的第一内半管,每一该第二弹性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上且截面呈一弧面的第二内半管,每一该第一内半管及每一该第二内半管由热塑性聚氨脂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 Shore 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包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外围的第一包覆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包覆层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 Shore D。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避震装置还包括多个沿该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的第三弹性件,每一该第三弹性件包括一第三外管、一由该第三外管界定出的第三外管空间及一填置在该第三外管空间中的第三填充物,该第三外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而使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呈彼此并列地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该第三外管的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Shore D。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3 3

每一该第三填充物皆选自于下列所构成的群组:密度范围为0.2g/cm 至0.6g/cm 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材料、橡胶、硅酮及上述材料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该第三填充物中开设有一第三容置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该第三弹性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三容置槽上的第三内管,每一该第三内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 Shore D。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包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外围的第二包覆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包覆层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 Shore D。

说明书 :

避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震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泛用于各种领域且具有绝佳避震效果的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各种休闲及体育运动逐渐普及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爬山、健行、跑步或者球类运动等等。如美式足球或棒垒球激烈的碰撞运动,运动员则必须穿戴防护用衣具以避免运动伤害,不过,传统的防护用衣具大部分是以海绵等材质所填制而成,其吸震及耐撞的效果较低,并无法完全承受运动者在受到撞击时所接受的冲击力道,且韧性不足无法耐久使用,其造成运动伤害的风险较高。
[0003] 参阅图1,是一种用于保护头部的安全帽1,该安全帽1包括一外保护层11、一内保护层12、一形成于该外保护层11与该内保护层12之间的中空状夹层13,以及多个填充于该夹层13中的缓冲条14,一般在市面上所贩售的安全帽1或运动防护用头盔,其中的缓冲条14大部分是海绵或保丽龙等材质,并以粘贴的方式将所述缓冲条14固定于该夹层13内,再将气体灌入该夹层13中,使该安全帽1能够通过所述缓冲条14与充填于该夹层
13中的饱满气体,作为外力撞击的吸震缓冲介质,不过,当该安全帽1受到过大的外力撞击时,由于所述缓冲条13由海绵或保丽龙等材质所制成,而且充填的气体较容易因泄气而导致气压不足,使该安全帽1的整体支撑力以及对外力的承受度较低,导致该外壳体11受到外力碰撞后,其碰撞力无法完全被吸收而传递至该安全帽1的内保护层12,使与该内保护层12紧贴的头部受到震荡或伤害,即,该安全帽1或运动防护用头盔的设计不只无法让使用者在运动时得到比较安全的保障,更有可能由于该安全帽1无法承受过大的外力而导致使用者受到更大的伤害。
[0004] 此外,该安全帽1或运动防护用头盔的内保护层12多为布质材料,当使用者或运动员在激烈运动时流下汗水也容易经由该内保护层12而渗入所述缓冲条14中,而使该安全帽1或运动防护用头盔产生异味且难以清洗。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制作而成并可广泛应用于运动防护用具的避震装置,可有效地缓冲来自外界所施予的压力,以提供良好及舒适的避震效果。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避震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及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沿一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每一该第一弹性件包括一其截面概呈一弧面的第一外半管、一由该第一外半管界定出的第一外半管空间及一填置在该第一外半管空间中的第一填充物,该第一外半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
[0007] 所述第二弹性件沿该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互并列,每一该第二弹性件包括一其截面概呈一弧面的第二外半管、一由该第二外半管界定出的第二外半管空间及一填置在该第二外半管空间中的第二填充物,该第二外半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
[0008] 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互并列的方式为该第一外半管突起的半圆弧面与该第二外半管突起的半圆弧面相对排列。
[0009]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每一根该第一外半管及每一根该第二外半管的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10]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每一个该第一填充物、每一个该第二填充物皆选自于下列3 3
所构成的群组:密度范围为0.2g/cm 至0.6g/cm 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材料、橡胶、硅酮及上述材料的组合。
[0011]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每一个该第一填充物开设有一第一容置槽,每一个该第二填充物开设有一第二容置槽。
[0012]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每一该第一弹性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上且截面呈一弧面的第一内半管,每一该第二弹性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上且截面呈一弧面的第二内半管,每一该第一内半管及每一该第二内半管由热塑性聚氨脂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13]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还包括一包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外围的第一包覆层。
[0014]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该第一包覆层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15]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该避震装置还包括多个沿该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的第三弹性件,每一该第三弹性件包括一第三外管、一由该第三外管界定出的第三外管空间及一填置在该第三外管空间中的第三填充物,该第三外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而使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呈彼此并列地连接在一起。
[0016]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每一该第三外管的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D。
[0017]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每一该第三填充物皆选自于下列所构成的群组:密度范围3 3
为0.2g/cm 至0.6g/cm 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材料、橡胶、硅酮及上述材料的组合。
[0018]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每一该第三填充物中开设有一第三容置槽。
[0019]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每一该第三弹性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三容置槽上的第三内管,每一该第三内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20]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还包括一包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外围的第二包覆层。
[0021] 本发明所述避震装置,该第二包覆层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22]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设计,提供良好及舒适的避震效果,不需依靠充填气体作为缓冲,因此没有破损泄气的问题,而且,所述第一外半管与所述第二外半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相互并列在一起,在受到外部压力时,会随着施力大小及方向扭曲形变,可提供整体较佳的弹性回复力。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安全帽的态样。
[0024] 图2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应用在安全帽上。
[0025]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应用在球衣护具上。
[0026]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态样。
[0027] 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
[0028]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0029] 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0030]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0031] 图9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
[0032] 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
[0033] 图11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七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通过七个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避震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35]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36] 参阅图2、图3,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在一如图2所示的安全帽15的壳体夹层中,以提供该安全帽15较佳的缓冲避震效果,但也可应用于其他领域作为避震防护用,例如图3所示的球衣护具16,故实际实施时,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该避震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2及多个第二弹性件3。
[0037] 参阅图4,所述第一弹性件2沿一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每一第一弹性件2包括一其截面概呈一半圆弧面的第一外半管21、一由该第一外半管21界定出的第一外半管空间22及一填置在该第一外半管空间22中的第一填充物23,其中,该第一填充物23并不超出该第一外半管21所框围的范围外,但实际实施时也可以是超出的,不应局限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揭露。
[0038] 该第一外半管21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所制成,且其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该第一填充物23也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3 3
且密度范围为0.2g/cm 至0.6g/cm,但实际实施时,该第一填充物23也可以选自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聚氨酯材料(Polyurethane/PU)、橡胶(Rubber)、硅酮(Silicone)及此等组合的软性物质,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的说明。
[0039] 上述的萧氏硬度试验法是动性硬度试验法的代表,此方法是把一定量2.36克的小锤挂在垂直的计测桶内一定高度,由此高度使小锤自由落下。当小锤打击试片时,试片表面会产生很小的压痕,此时小锤的一部分能量会消耗在试片的变形。而剩余的能量会使小锤反跳至另一高度。如试片的硬度越大,则冲击压痕浅,消耗能量少,残余能量大,会有较高的反跳高度,其中,Shore A通常用于测量较软的塑料,而Shore D用于测量较硬的塑料。
[0040] 续参阅图4,所述第二弹性件3沿一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相互并列地连接在一起,每一第二弹性件3包括一其截面概呈一半圆弧面的第二外半管31、一由该第二外半管31界定出的第二外半管空间32及一填置在该第二外半管空间32中的第二填充物33,该第二外半管31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A至85Shore D,第二填充物33也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且密3 3
度范围为0.2g/cm 至0.6g/cm,但实际实施时,该第二填充物33也可以选自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聚氨酯材料(Polyurethane/PU)、橡胶(Rubber)、硅酮(Silicone)及此等组合的软性物质,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的说明。
[0041] 参阅图4、图5,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其并列连接方式为突起的半圆弧面互相对应排列,但也可依照实际需求的不同而改变其并列对应的方式,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态样,其并列连接方式为一突起的半圆弧面对应未突起的空间而呈交错排列的态样。
[0042] 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避震装置在设计上,通过所述第一外半管21、第二外半管31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同质材料之间的接合具有较佳的密着性而不易松脱掉落,而且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分别彼此平行地并列连接在一起,当受到外部压力时,随着施力大小及方向扭曲形变,能提供较佳的缓冲力及避震效果,另外,利用分别填置在该第一外半管21与该第二外半管31内的第一填充物23、第二填充物33,可进一步吸收第一外半管21、第二外半管31无法承受的额外力量,以增加吸震、缓冲的效果。
[0043] 参阅图6,为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皆包括有多个第一弹性件2及多个第二弹性件3。
[0044] 不相同之处在于,每一第一填充物23、第二填充物33上更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容置槽24、第二容置槽34,而且,每一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更分别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24、第二容置槽34上且截面概呈一半圆弧面的第一内半管25、第二内半管35,每一第一内半管25、第二内半管35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45] 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在设计上,通过在每一个第一容置槽24、第二容置槽34中设置了质地较为强韧的第一内半管25、第二内半管35,强化该避震装置整体的支撑效果,当外力大于该多个第一外半管21、第二外半管31与第一填充物23、第二填充物33所能承受的支撑界限时,增加所述第一内半管25、第二内半管35的设置,可以再进一步提供对外部压力的承受力,增加该避震装置的支撑效果。
[0046] 参阅图7,为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上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皆包括有多个第一弹性件2及多个第二弹性件3,不同之处在于,该避震装置还包括一包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外围的第一包覆层4,该第一包覆层4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47] 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在设计上,通过该第一包覆层4包覆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的外围,以强化整体结构的强度,不只可避免单一的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过度受力,同时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耐用性,而且,该第一包覆层4为一防水透湿膜,该防水透湿膜具有透湿特性,当使用者或运动员在激烈运动时流下的汗水不易渗入其中,而防水的特性更使该避震装置易于清洗,因此,本发明的避震装置适合作为运动员穿着的防护衣具,更可用于有较高支撑及避震效果需求的产品。
[0048] 参阅图8,为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该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上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皆包括有多个第一弹性件2及多个第二弹性件3。
[0049] 不相同之处在于,该避震装置还包括多个沿一线性方向连接组合在一起的第三弹性件5,每一第三弹性件5包括一第三外管51、一由该第三外管51界定出的第三外管空间52及一填置在该第三外管空间52中的第三填充物53。
[0050] 该第三外管51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其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所述第三弹性件5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5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而使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第三弹性件5呈彼此并列地连接在一起。
[0051] 其中,每一第三填充物53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密度范围为0.2g/cm33
至0.6g/cm,但实际实施时,该第三填充物53也可以选自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聚氨酯材料(Polyurethane/PU)、橡胶(Rubber)、硅酮(Silicone)及此等组合的软性物质,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的说明。
[0052] 在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与第三弹性件5,其排列方式为每一第三弹性件5两侧分别连接每一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突起的半圆弧面,但也可依照实际需求的不同而改变其排列方式。
[0053] 所以,该第四较佳实施例在设计上,通过所述第三外管51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互相并列地连接在一起;当外部压力过大时,所述第三弹性件5可吸收超出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所能承受的压力,具有更佳的缓冲力及避震效果。
[0054] 参阅图9,为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该第五较佳实施例大致上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相同,相同处于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第三弹性件5包括一其截面概成半圆弧状的第三外管51、一由该第三外管51界定出的第三外管空间52及一填置在该第三外管空间52中的第三填充物53。
[0055] 在该第五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第三弹性件5呈彼此相互交错并列地层叠在一起(如图9所示),通过其排列方式可缩小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第三弹性件5之间所连接的空隙,使整体结构更加密合紧实,可有效提升该避震装置的支撑力,对于吸震、缓冲有更显著的功效。
[0056] 参阅图10,为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该第六较佳实施例大致上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皆包括有多个第一弹性件2及多个第二弹性件3。
[0057] 不相同之处在于,每一第三弹性件5更包括一开设在该第三填充物53上的第三容置槽54及一设置于第三容置槽54上且截面概呈一圆弧面的第三内管55,每一第三内管55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58] 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在设计上,通过在每一个第三容置槽54中设置了质地较为强韧的第三内管55,强化该避震装置整体的支撑效果,当外力大于该多个第三外管51与第三填充物53所能承受的支撑界限时,增加所述三内半管55的设置,可以再进一步提供对外部压力的承受力,增加该避震装置的支撑效果。
[0059] 参阅图11,为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七较佳实施例,大致上与该第六较佳实施例相同,皆包括有多个第一弹性件2、多个第二弹性件3及第三弹性件5。
[0060] 不相同之处在于,该避震装置还包括一包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第三弹性件5的外围的第二包覆层6,该第二包覆层6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Shore A至85Shore D。
[0061] 本发明避震装置的第七较佳实施例在结构设计上,通过该第二包覆层6包覆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第三弹性件5外围,以强化整体结构的强度,不只可避免单一的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第三弹性件5过度受力,达到缓冲受压及支撑的功效,同时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耐用性,而且,该第二包覆层6为一防水透湿膜,该防水透湿膜具有透湿特性,当使用者或运动员在激烈运动时流下的汗水不易渗入其中,而防水的特性更使该避震装置易于清洗,因此,使该避震装置的结构不只特别适合作为运动员穿着的防护衣具,更可运用在较高支撑及避震效果需求的产品上。
[0062]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避震装置确实具有以下优点:
[0063] 一、密着度及接着性佳:
[0064] 由于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第三弹性件5皆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所以属于相同材质,相互之间的结合密着度及接着性较佳,而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具有遇热可熔接而直接连接在一起的特性,不需额外的粘着剂即可具有完整的接着性。
[0065] 二、缓冲力高,避震效果较佳:
[0066] 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第三弹性件5分别平行地并列连接在一起,当受到外部压力时,由于第一外半管21、第二外半管31与第三外管51的质地较强韧,提供了足够的支撑效果,另外,当外力大于所述第一外半管21、第二外半管31与第三外管51可支撑的界限时,会产生形变而挤压内部的第一填充物23、第二填充物33、第三填充物53,而所述第一填充物23、第二填充物33、第三填充物53则可适时吸收所述所述第一外半管21、第二外半管31与第三外管51的形变力量,而进一步地辅助承受过多的外力,以加强缓冲及避震效果。
[0067] 三、具有较佳的支撑力:
[0068] 本发明避震装置不须依靠如一般单纯以海绵或气体作为缓冲,且所述第一外半管21、第二外半管31与第三外管51通过适当的硬度范围55Shore A至85Shore D,具有较高的强度及韧性,而使支撑力较佳。
[0069] 四、兼具环保及耐用的特性:
[0070] 由于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为环保材料,并具有可以回收重复使用及可被自然分解的特性,在环保意识抬头的现今社会,对于环境的永续维护提供了相当的助益。
[0071] 五、后加工性佳:
[0072] 由于本发明避震装置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易于在加热加压后与其它部品相结合,且由于其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任意改变形状并可弯折成任何贴合弧度的特性,便于产品后制阶段的加工与成型。
[0073] 归纳上述,通过本发明的避震装置,利用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的设计,提供良好及舒适的避震效果,而该多个第三弹性件5则提供了多种变化应用的实施例,通过空间型态的变化设置,更提供了该避震装置不同进阶的缓冲及支撑效果。同时,该避震装置不需依靠充填气体作为缓冲,因此没有破损泄气的问题,而该第一包覆层4、第二包覆层6更提供了防水透湿及易于清洗的功效,故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