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穿刺针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078321.2

文献号 : CN10148558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唐杰罗渝昆吕发勤李志艳宋青于腾飞焦子育刘强

申请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摘要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微创治疗穿刺针,包括金属针芯和软质套管,其中:金属针芯插入软质套管内;软质套管尾部为注射器连接部,前部设有多个侧穿孔。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便于留置、给药均匀、操作简便且利于监测。

权利要求 :

1.一种微创治疗穿刺针,包括金属针芯和软质套管,其中:金属针芯插入软质套管内;

软质套管尾部为注射器连接部,前部设有多个侧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套管前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针尖,金属针尖的连接端部呈双层结构,并在双层结构之间设有凸块,软质套管的前端夹持于双层结构中,前述凸块嵌入软质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针芯与软质套管的金属针尖以外凹内凸、斜面咬合或平面相接的方式紧密锲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套管外表面设有涂层并标有刻度,尾部设有夹闭装置及封堵帽;金属针芯的表面标有刻度,近针尖处刻有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针芯长150cm-200cm,软质套管的侧穿孔分布间距为8cm、6cm、4cm或2cm,针管的外径为

20G-16G。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套管为Y字形的主、副管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套管为双腔导管结构,导管一、导管二分别与主管、副管的管口贯通,导管一前端开放侧壁密封,导管二前部外壁分布多个侧穿孔,前端近导管一端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一与导管二为环绕分布或半包分布,金属针芯长150cm-200cm,软质套管的侧穿孔分布间距为8cm、6cm、4cm或2cm,针管的外径为20G-16G,副管分支处距主管尾部末端3cm,导管二于距导管一尖端

0.5-1.0cm处密封。

说明书 :

微创治疗穿刺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针,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一次穿刺,多次、均匀给药的微创治疗穿刺针。

背景技术

[0002] 介入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对各种病灶进行组织采集、诊断及局部治疗,其以直观、高效、准确、简便、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已成为与内、外科齐名的第三大治疗学科。超声引导注射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理念,利用超声造影引导将止血剂注射到创伤灶治疗活动性出血,该方法在肝脏、脾脏各级别创伤的动物实验、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确切的疗效,其止血、封闭伤口作用迅速、可靠,设备要求简单,创伤小,方法易行,患者痛苦小,病程短,并发症少,可多次重复注射治疗。
[0003] 现有医疗用的穿刺针包括普通穿刺针(即PTC针)和导管针,PTC针有斜面型和平顶型针尖,导管针是在穿刺针管外套上塑料(聚乙烯)导管而成。现有穿刺针根据用途具有不同规格,可用于细胞学活检,对囊肿、脓肿、血肿和浆膜腔液体抽吸引流、灌洗、注射药物治疗,以及用于胆管或肾盂穿刺引流、X线造影等。
[0004] 虽然现有穿刺针设计种类多样,但是尚无用于治疗注药的专有针具,而若将现有针具用于治疗注药,则具有如下缺陷:
[0005] 1、现有的穿刺针多为金属材料制成,不能实现体内留置,多次给药则需要重复穿刺,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0006] 2、现有的软质套管难以利用影像学监测其在体内的位置,而且留置软管多需要内置导丝并结合扩皮针使用,操作流程复杂、费时,不利于现场快速急救时应用。
[0007] 3、现有穿刺针不能完成对较大面积创伤灶的一次性治疗,常需多点、多次穿刺。
[0008] 4、现有的穿刺针可分为单针孔和三孔针,针孔直径及分布范围均未根据所注射药物性状及浓度进行临床研究,且现用于临床的注射用止血药物具有速凝的特点,用上述针具注射药物时容易导致药物局部聚集、弥散差,从而影响疗效,同时不利于药物的降解和吸收。
[0009]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穿刺针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利于穿刺、有效注药、方便置留的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实属当前本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穿刺针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便于留置、给药均匀、操作简便且利于监测,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微创治疗穿刺针,包括金属针芯和软质套管,其中:金属针芯插入软质套管内;软质套管尾部为注射器连接部,前部设有多个侧穿孔。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3]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金属针芯的针尖部分探出软质套管,软质套管前端口径微收、厚度略薄并包裹金属针芯的部分针头。
[0014]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软质套管前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针尖。
[0015]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金属针尖的连接端部呈双层结构,并在双层结构之间设有凸块,软质套管的前端夹持于双层结构中,前述凸块嵌入软质套管。
[0016]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金属针芯与软质套管的金属针尖以外凹内凸、斜面咬合或平面相接的方式紧密锲合。
[0017]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软质套管外表面设有涂层并标有刻度,尾部设有夹闭装置及封堵帽;金属针芯的表面标有刻度,近针尖处刻有螺纹。
[0018]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金属针芯长150cm-200cm,软质套管的侧穿孔分布间距为8cm、6cm、4cm或2cm,针管的外径为20G-16G。
[0019]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软质套管为Y字形的主、副管结构。
[0020]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软质套管为双腔导管结构,导管一、导管二分别与主管、副管的管口贯通,导管一前端开放侧壁密封,导管二前部外壁分布多个侧穿孔,前端近导管一端处密封。
[0021] 前述的微创治疗穿刺针,所述的导管一与导管二为环绕分布或半包分布,金属针芯长150cm-200cm,软质套管的侧穿孔分布间距为8cm、6cm、4cm或2cm,针管的外径为20G-16G,副管分支处距主管尾部末端3cm,导管二于距导管一尖端0.5-1.0cm处密封。
[002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3] 1、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的软质套管可以留置于患者体内,便于对病变、创伤灶进行多次注射药物治疗,既降低了治疗的危险性,也减轻了病人经受多次穿刺的痛苦,为医生的诊治节约宝贵时间,还可同时起到引流积液或积血的作用。
[0024] 2、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的多侧穿孔设计,可以达到“一次注射、多点给药”的效果,使药物分布均匀、弥散好,便于迅速、有效止血,利于药物的降解和吸收,此外,还可设计不同规格的侧穿孔分布,针对不同部位、范围及特征的病灶进行个性化选择,使治疗过程更加个体化。
[0025] 3、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带有金属针尖的软导管穿刺进皮肤时无需用导丝和扩孔器等器械,操作简便,同时利于影像学监测软管尖端在体内的位置。
[0026] 4、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可利用双腔导管使水溶性止血剂及止血胶分开注射,明显降低注射针孔堵塞的风险;还可在针体表面添加涂层,减轻对组织的粘连;可在针体近针尖处刻螺纹,以增强超声反射强度;也可在单腔套管注射端连接三通管,形成双注射孔穿刺针,在针芯没有完全拔出的情况下即可注射药物。
[0027] 5、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不高,且与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及使用实用性相比较更是物超所值,具有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和医疗实用价值。
[0028] 综上所述,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便于留置、给药均匀、操作简便且利于监测。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和使用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穿刺针具有突出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29]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是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实施例二的软质套管结构示意图。
[0032] 图3a-图3c是图2的金属针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是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a、图5b是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的双腔导管截面示意图。
[0035] 图6a、图6b是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的双腔导管送药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微创治疗穿刺针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使用方法、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7] 实施例一
[0038]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主要由金属针芯1和软质套管2组成。
[0039] 其中,软质套管2采用医用、防过敏、软硬度适中的材料,如特殊分子结构塑料(聚乙烯)、热塑性聚氯基甲酸乙酯(TPU)等制成,以减低对组织的损伤,增强其安全性、可留置性,还可在软质套管2外表面添加涂层,以减轻对组织的粘连。
[0040] 软质套管2前部交叉分布多个侧穿孔21,根据套管的内径和长度可将侧穿孔21设计为不同数量、分布和孔径规格,针对病灶的部位、范围及特征进行个性化选择,使治疗过程更加个体化。例如:金属针芯1长150cm-200cm,软质套管2的侧穿孔21分布间距为8cm、6cm、4cm或2cm,针管的外径依国际通用标准Gauge(G)记为20G-16G。
[0041] 软质套管2的尾部为注射器连接部,可设有夹闭装置及封堵帽。软质套管2管壁外侧还可标有刻度,以便于观察、控制注射药量。
[0042] 金属针芯1的外径略小于软质套管2的内径,使其恰好可插入软质套管2内;针体表面可标刻度,以便观察送针深度;近针尖处还可刻有螺纹,以增强超声反射强度。
[0043] 较佳的,金属针芯1的针尖部分探出软质套管2,软质套管2前端口径微收、厚度略薄并包裹金属针芯1的部分针头,从而保证顺利穿刺,且在送针过程中软质套管2不会与金属针芯1发生位移。
[0044] 使用时,将金属针芯1插入软质套管2内,既便于将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送入患者体内,也利于对送针过程进行观察、监测。送针操作完毕后,将金属针芯1抽出,软质套管2留置于患者体内,即可实现一次穿刺、重复给药。
[0045] 实施例二
[0046] 请参阅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结构的基础上,还可在软质套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一金属针尖22,以利于影像学监测观察软质套管2的留置位置。金属针尖22可选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的金属材料,铸成菱形、坡形、椎体状等锋利、穿透力强的形状,并且在超声下具有多重放射的效果,使针尖显影更为清晰。金属针芯1和软质套管2的金属针尖22以外凹内凸、斜面咬合或平面相接等方式紧密锲合,从而利于穿刺进针。
[0047] 较佳的,金属针尖22与软质套管2的连接方式可如图3a、3b、3c所示,将金属针尖22的连接端部设计为双层结构,并在双层结构之间设有凸块。连接时,金属针尖22的双层结构夹持软质套管2的前端,同时凸块嵌入软质套管2,由此可保证金属针尖22与软质套管
2连接稳固、过渡光滑。
[0048] 实施例三
[0049]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软质套管2还可为Y字形的主、副管结构,副管分支处距主管尾部末端约3cm,副管的尾端设计同主管,并与主管内腔相通。该结构微创治疗穿刺针的送针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即将金属针芯1插入软质套管2的主管,即可方便的实现送针同时进行观察和监测,且在金属针芯1尚未完全拔出的情况下即可注射药物以及时治疗。
[0050] 实施例四
[0051]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软质套管2还可设计为双腔导管结构,导管一23与导管二24分别与主管、副管的管口贯通,其分布可如截面示意图图5a所示的环绕分布,也采用如图5b所示的半包分布等。导管一23前端开放,侧壁密封,金属针芯1可通过该管腔完成穿刺,止血胶经此导管注射,送药途径如图6a所示。导管二24前部外壁均匀交叉分布多处侧穿孔,前端距导管一23尖端0.5-1.0cm处密封,便于注射水溶性止血剂,送药路径如图6b所示。
[0052] 本发明微创治疗穿刺针可实现一次穿刺、多次给药,且易于监控送针过程,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治疗难度,多侧穿孔设计使药物作用均匀、高效。应用于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现场快速救治中,既可达到彻底止血的目的,也可作为暂时止血治疗为后送过程赢得宝贵时间。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于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救治,还可应用于各种适于穿刺的创伤、病变治疗中,解决了现有技术注射目标点涵盖不全、剂量控制不均衡的问题,达到利于穿刺、有效注药、方便置留的目的,克服了现有医疗器械的缺陷,充分满足临床需要。
[005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