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103195.1

文献号 : CN1014872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洪凯唐红梅

申请人 : 陈洪凯唐红梅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在边坡岩土的安全隐患区,植入多排轴向平行的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布设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发挥锚杆的侧向膨胀作用,挤压隐患区岩土体,提高该区域内岩土体的整体强度,实现边坡岩土局部隐患区的有效支撑。

权利要求 :

1.一种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界定的边坡岩土的安全隐患区(2),植入多排轴向平行的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

其中,按梅花桩形式布设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各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间距为a×b:式中,a为沿边坡走向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中心间距,单位为m;b为沿边坡高度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中心间距,单位为m;

其中,P为局部安全隐患区所需支承力,P=σmax-γz0,σmax为局部岩土安全隐患区(2)顶部受到的最大压应力,单位为kPa;γ为边坡岩土介质平均容重,单位为kN/m3;z0为坡顶距离岩土安全隐患区(2)顶部的垂直高度,单位为m;B为边坡岩土安全隐患区(2)沿坡高方向的高度,单位为m;

Es土为治理前安全隐患区(2)土体的压缩模量,单位为kPa; 为治理后安全隐患区(2)土体的压缩模量,单位为kPa;Es砼为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弹性模量,单位为kPa;

e1为岩土安全隐患区(2)土体的初始孔隙比;e2为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2)实施膨胀型支撑治理后土体的孔隙比;

根据下式计算e2:

式中:B为岩土安全隐患区(2)沿坡高方向的高度,单位为m;L为岩土安全隐患区(2)沿边坡走向方向的长度,单位为m;d为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直径,单位为m;D为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膨胀后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直径d取值范围为0.15~0.20m,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膨胀率r=30~35%,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膨胀后直径D=(1+r)d,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长度l=3~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a×b的计算结果,分别确定a、b的取值,一般a、b取等间距,即取a=b;

若a、b大于1.5m时,取1.5m,若a、b小于0.5m时,减小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膨胀前直径d,重新计算a×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植入安全隐患区所需的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排数n和列数m:其中,[]为取整符号;a为沿边坡走向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中心间距,单位为m;b为沿边坡高度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中心间距,单位为m;B为岩土安全隐患区(2)沿坡高方向的高度,单位为m;L为岩土安全隐患区(2)沿边坡走向方向的长度,单位为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植入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方法如下:

1)人工清除边坡岩土安全隐患区(2)的表面浮土;

2)在边坡岩土的安全隐患区(2),按设计的锚杆位置、间距布设锚杆孔;

3)在锚杆孔位置按设计要求钻孔,清孔;

4)配制膨胀型稀释混凝土,注入钻孔内,直到孔口有混凝土浆液溢出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锚杆孔沿孔轴方向平行,且锚杆孔孔轴方向与土表垂直,孔深3~5m,孔径0.15~

0.20m;膨胀型稀释混凝土注入钻孔时,确保锚杆浆体饱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膨胀型稀释混凝土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3~16%,膨胀型稀释混凝土的膨胀率r=

30~35%。

说明书 :

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土边坡灾害防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2/3以上,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快速修建和山区城镇建设高速发展,岩土高边坡数量日益增多、高度越来越大、坡度越来越陡,地质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参见图1、2,两种典型边坡灾害隐患的地貌特征。造成的一些重大灾害事例,如2007年11月20日,湖北省巴东县高阳寨的国道318线K1405边坡发生巨型崩塌灾害,一辆车牌号为鄂Q20684的客车被崩塌体掩埋,车内31人全部遇难,该崩塌灾害源位于路面以上
3
34m处,崩塌体沿陡崖走向的长度约35m,高约24m,厚5m左右,总体积4512m,坠落在路面
3
的残余块体体积500m 左右,危岩体由灰岩组成;2001年5月1日发生在重庆市武隆县城北高切坡跨塌(高切坡垂直高度46.8m,前缘宽55.2m,后缘宽度25~30m,体积约1.6万m3)事件,使一幢9层居民楼房瞬间被摧毁掩埋,造成79人死亡、4人受伤,震惊中外。初步统计表明,重庆市近10年来公路沿线已形成的高边坡累计长度已达300km左右,威胁着500多公里公路交通运输安全。显然,有效治理高边坡,具有必要性、紧迫性。
[0003] 岩土高边坡防治工作中,由于高边坡不同部位的岩土安全性态存在显著差异,控制边坡安全性态的关键是边坡内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因此,在目前我国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实施高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0004] 迄今,国内外在边坡研究及防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对高度小于20m的岩土边坡的有效防治提出了成套技术方法,但是,对于高度超过20m的岩土边坡,该规范明确提出“需要进行专题论证”,并且,对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的治理问题未给出任何防治措施建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膨胀型支撑治理方法:在界定的边坡岩土的安全隐患区,植入多排轴向平行的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
[0006] 膨胀形素混凝土锚杆的直径d取值范围为15~20cm,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膨胀率r=30~35%,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膨胀后直径D=(1+r)d,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长度l=3~5m。
[0007] 按梅花桩形式布设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各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间距为a×b:
[0008]
[0009] 式中,a为沿边坡走向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中心间距(m);b为沿边坡高度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中心间距(m);
[0010] K2=E′s土;K3=πD2(Es砼-E′s土);
[0011] 其中,P为局部安全隐患区所需支承力,P=σmax-γz0,σmax为局部岩土安全隐患3
区顶部受到的最大压应力(kPa);γ为边坡岩土介质平均容重(kN/m);z0为坡顶距离岩土安全隐患区顶部的垂直高度(m);B为边坡岩土安全隐患区沿坡高方向的高度(m);
[0012] Es土为治理前安全隐患区土体的压缩模量(kPa);E′s土为治理后安全隐患区土体的压缩模量(kPa);Es砼为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弹性模量(kPa);
[0013] e1为岩土安全隐患区土体的初始孔隙比;e2为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实施膨胀型支撑治理后土体的孔隙比;
[0014] 根据下式计算e2:
[0015]
[0016] 式中:B为岩土安全隐患区沿坡高方向的高度(m);L为岩土安全隐患区沿边坡走向方向的长度(m);d为膨胀形素混凝土锚杆的直径(m)。
[0017] 根据a×b的计算结果,分别确定a、b的取值,一般a、b取等间距,即取a=b;
[0018] 若a、b大于1.5m时,取1.5m,若a、b小于0.5m时,减小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膨胀前直径d,重新计算a×b。
[0019] 植入安全隐患区所需的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排数n和列数m:
[0020]
[0021]
[0022] 其中,[]为取整符号;a为沿边坡走向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中心间距(m);b为沿边坡高度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中心间距(m);B为岩土安全隐患区沿坡高方向的高度(m);L为岩土安全隐患区沿边坡走向方向的长度(m)。
[0023] 植入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方法如下:
[0024] 1)人工清除边坡岩土安全隐患区的表面浮土;
[0025] 2)在边坡岩土的安全隐患区,按设计的锚杆位置、间距布设锚杆孔;
[0026] 3)在锚杆孔位置按设计要求钻孔,清孔;
[0027] 4)配制膨胀型稀释混凝土,注入钻孔内,直到孔口有混凝土浆液溢出为止。
[0028] 植入时,各个锚杆孔沿孔轴方向平行,且锚杆孔孔轴方向与土表垂直,孔深3~5m,孔径15~20cm;膨胀型稀释混凝土注入钻孔时,确保锚杆浆体饱满。膨胀型稀释混凝土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3~16%,膨胀型稀释混凝土的膨账率r=30~35%。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布设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发挥锚杆的侧向膨胀作用,挤压隐患区岩土体,提高该区域内岩土体的整体强度,实现边坡岩土局部隐患区的有效支撑。

附图说明

[0030] 图1、2,边坡灾害中的两种典型地貌特征照片:泥岩高切坡(图1),残坡积物高切坡(图2);
[0031] 图3,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示意图;
[0032] 图4,安全隐患区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布置断面图;
[0033] 图5,安全隐患区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布置平面图;
[0034] 图6,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布置尺寸图;
[0035] 图7,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立体图;
[0036] 图中,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安全隐患区2,B为岩土安全隐患区沿坡高方向的高度;L为岩土安全隐患区沿边坡走向方向的长度;a为沿边坡走向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中心间距;b为沿边坡高度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中心间距;d为膨胀前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直径;D为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膨胀后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参见图3,边坡岩土安全隐患区2是指在岩土边坡形成以后,由于失去侧向支撑,边坡内应力调整形成的超过岩土介质容许承载力的高压应力区,该区域的岩土介质易于产生流变破坏和外营力侵蚀破坏,进而危及整个边坡的安全性。
[003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9]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2进行治理后,参见图4,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主要沿侧向(锚杆径向)膨胀,进而挤密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2岩土介质,使其孔隙比由治理前的e1减小到治理后的e2;挤密后的边坡岩土安全隐患区2,岩土介质成为岩土-素混凝土桩复合体,其物理力学性能能得到显著提高,满足承载其上部岩土最大压应力需求,实现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2膨胀型支撑治理目标。
[0040] 施工之前先进行各项参数设计,参数设计步骤如下:
[0041] 1)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方法明确界定了边坡岩土局部安全隐患区2的范围,并且岩土安全隐患区2上部岩土体的平均容重γ及最大压应力σmax、岩土安全隐患区2土体初始孔隙比e1和压缩模量Es土、素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Es砼等参数均为已知值。
[0042] 2)拟定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膨胀前直径d取15~20cm,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长度3~5m(也即钻孔时孔深),浇注锚杆的混凝土材料采用C20标号的水泥,根据混凝土材料的标准配合比,添加13~16%的膨胀剂,故取膨胀率r=30~35%,则有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膨胀后直径D,
[0043] D=(1+r)d
[0044] 3)量测边坡岩土安全隐患区2的几何尺寸B和L,量测岩土安全隐患区2上部岩土体的垂直高度z0,由下式计算岩土安全隐患区2布设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后土体的孔隙比e2,
[0045]
[0046] 其中,B为岩土安全隐患区2沿坡高方向的高度;L为岩土安全隐患区2沿边坡走向方向的长度。
[0047] 4)计算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的间距a和b,计算式为
[0048]
[0049]
[0050] K2=E′s土2
[0051] K3=πD(Es砼-E′s土)
[0052]
[0053] E′s土为治理后安全隐患区2土体的压缩模量(kPa);
[0054] 根据a×b的计算结果,可分别确定a、b的取值,一般取等间距即a=b;当a=b且大于1.5m时,取1.5m;当a=b且小于0.5m时,减小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膨胀前直径d,重新计算a×b。
[0055] 植入安全隐患区所需的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排数n和列数m由下式确定:
[0056]
[0057]
[0058] 其中,[]为取整符号;a为沿边坡走向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中心间距(m);b为沿边坡高度方向相邻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的中心间距(m);B为岩土安全隐患区沿坡高方向的高度(m);L为岩土安全隐患区沿边坡走向方向的长度(m)。
[0059] 参数设计完半即可施工,参见图5、6,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60] 1)人工清除边坡岩土安全隐患区2的表面浮土;
[0061] 2)在边坡岩土的安全隐患区2,按梅花桩形式布设多个锚杆孔;
[0062] 3)在锚杆孔位置按设计要求钻孔,清孔;
[0063] 4)配制膨胀型稀释混凝土,注入钻孔内,直到孔口有混凝土浆液溢出为止(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即为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确保膨胀型素混凝土锚杆1浆体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