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开继电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046338.X

文献号 : CN10148841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心端季萍蔡辰辰

申请人 : 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常开继电器,包括电磁机构和连接底座以及外壳。其中输入插脚由插脚、连接片构成;插脚上部外侧凹口可嵌装电阻,呈L字形的连接片的一边与插脚上端铆接,其另一边一旁的横刺嵌入骨架上边,另一旁的横枝焊接线圈的引出线。其中轭铁与动触点输出插脚连成一体,其中呈L字形的簧片一边分别与动触点、衔铁铆接,其另一边与轭铁铆接。本发明对现有微型车用常开继电器的改进,解决了大负载过大电流的散热性差问题,简化了零件设计,减少了零件数量,提高了装配精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常开继电器,包括:电磁机构、连接座和外壳(16),其中:

电磁机构由:动触点(6)、衔铁(8)、簧片(9)、轭铁(10)、骨架(11)、铁芯(12)、线圈(15)组成;

连接座由:所述线圈(15)的结构相同的第一输入插脚(1)和第二输入插脚、动触点输出插脚(3)、静触点输出插脚(4)、静触点(5)、限制片(7)、电阻(13)和底座(14)组成;

其特征是:第一输入插脚(1)由第一插脚(1-1)和第一连接片(1-2)构成;第一插脚(1-1)上部外侧的凹口(1-1-1)可嵌装所述电阻(13);呈L字形的第一连接片(1-2)的一边(1-2-1)与第一插脚(1-1)上端(1-1-2)铆接,其另一边(1-2-2)一旁的横刺(1-2-3)嵌入所述骨架(11)的上边,另一旁的横枝(1-2-4)可焊接所述线圈(15)的引出线;其中轭铁(10)与动触点输出插脚(3)连成一体;其中呈L字形的簧片(9)一边分别与动触点(6)、衔铁(8)铆接,其另一边与轭铁(10)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开继电器,其特征是:所述轭铁(10)和动触点输出插脚(3)采用导磁性较好的纯铁材料制成,静触点输出插脚(4)采用导热性好的纯铜材料制成。

说明书 :

常开继电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特别是一种常开继电器。

背景技术

[0002] 微型继电器是汽车上一种广泛应用的电子器件,为了提高继电器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提高车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国际标准(ISO-7588-3-1998)道路车辆——电器/电子开关装置第五部分;微型继电器,分别对常闭继电器、常开继电器、转换继电器的外形尺寸、插脚形式位置及功能进行了规范。但是,随着现代汽车的高速发展,对车用常开继电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负载大(20A 12VDC)、驱动功率小(1.1W)等,从而产生了过大电流散热困难的新问题;还有继电器的内部空间很小,要求其零件数量尽量减少,零件形状尽量简单,以便于加工、装配。如图1所示的日本登索DENSO,其簧片8′和输出插脚3′分别铆接在轭铁10′上,封闭于外壳16′中,不易散热;电阻13′嵌装在形状较复杂的输入插脚1′上,空间小装配困难;而且线圈15′的缠制与线圈引出线与输入插脚1′的溶焊之间隔多个铆装工序,给生产管理带来麻烦也影响线圈缠制质量.这些问题都必须对现在继电器的零件设计、内部结构、装配工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继电器过大电流散热性差、装配工艺复杂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研制出一种新内部结构的车用常开继电器。
[0004] 依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常开继电器,包括电磁机构和连接底座以及外壳;其中电磁机构由动触点、衔铁、簧片、轭铁、骨架、铁芯、线圈组成,其中连接底座由线圈的两输入插脚、动触点输出插脚,静触点输出插脚、静触点、限制片、电阻、底座组成。 [0005] 其中输入插脚由插脚、连接片构成;插脚上部外侧凹口可嵌装电阻,呈L字形的连接片的一边与插脚上端铆接,其另一边一旁的横刺嵌入骨架上边,另一旁的横枝焊接线圈的引出线。
[0006] 其中轭铁与动触点输出插脚连成一体。
[0007] 其中呈L字形的簧片一边分别与动触点、衔铁铆接,其另一边与轭铁铆接。 [0008] 上述装置,其中轭铁和动触点输出插脚采用电工纯铁材料制成,静触点输出插脚采用纯铜材料制成。
[0009]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措施,对现有微型车用常开继电器进行改进,解决了大负载过大电流的散热性差问题,简化了零件设计,减少了零件数量,提高了装配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产品成本,效果十分明显。
[0010]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现有车用常开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是现有车用常开继电器输入插脚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是本发明输入插脚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一种车用常开继电器的全剖视图,以清晰表示内部结构,它包括电磁机构和连接底座以及外壳16,其中电磁机构由动触点6、衔铁8、簧片9、轭铁10、骨架11、铁芯12、线圈15组成;其中连接底座由线圈15的两结构相同输入插脚,动触点输出插脚3、静触点输出插脚4、静触点5、限制片7、电阻13、底座14组成。各种继电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其详细的零部件及其连接方式不再赘述,下面将本发明的创新部分做进一步阐述。
[0017] 其中输入插脚1由插脚1-1,连接片1-2构成;插脚1-1上部外侧的凹口1-1-1可嵌装电阻13;呈L字形的连接片1-2的一边1-2-1与插脚1-1上端1-1-2铆接,其另一边1-2-2一旁的横刺1-2-3嵌入骨架13的上边,另一旁的横枝1-2-4可焊接线圈15的引出线。其中轭铁10与动触点输出插脚3连成一体;其中呈L字形的簧片9一边分别与动触点
6、衔铁8铆接,其另一边与轭铁10铆接。这种结构减少了零件之间的过渡连接,减少了装配误差,使电磁机构与连接底座构成一个框架,增加了机械强度。
[0018] 其中轭铁10和动触点输出插脚3采用导磁性好的纯铁材料制成,静触点输出插脚4采用导热性好的纯铜材料制成。现有继电器的大负载电流主要通过内部的轭铁10散热,而输出插脚3、4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能使内部热量尽快传递到外部去,这种结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散热问题。
[0019] 如图3所示是现有车用继电器输入插脚的立体图。结合图1所示,其输入插脚1′的连接片1-2′与插脚1-1′呈直角连接,并位于线圈15′的下方,连接片1-2′的前端有两个与之呈直角连接的分叉-电阻支架1-2-1′可嵌装电阻13′,引线支架1-2-2′可焊接线圈15′的引出线。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电阻13′的装配空间很小,操作困难;二是引出线焊接到输入插脚1′上是连接底座装配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中间还有输入插脚,输出插脚、静触点的铆接等工序,这样就容易造成线圈15′的绕线松散,电阻值不能立即测量;三是线圈15′的缠制和其引出线的焊接不能在同一生产线上完成。
[0020]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输入插脚1的立体图,由插脚1-1和连接片1-2构成;插脚1-1上部外侧的凹口1-1-1可方便地嵌装电阻13,呈L字形的连接片1-2的一边1-2-1可与插脚1-1上端1-1-2铆接,其另一边1-2-2一旁的横刺1-2-3可嵌入骨架11的上边,另一旁的横枝14-2-4可焊接线圈15的引出线。与图3相比,其零件形状要简单的多。 [0021] 如图4结合图2所示,两输入插脚结构相同,其连接片1-2位于线圈15的外侧方,装配空间较大,在凹口1-1-1上嵌装电阻13和在连接片1-2上溶焊线圈15的引出线十分方便,而且在线圈15缠制完成后马上就可以进行溶焊,避免了缠制与溶焊之间工序间隔太多带来的半成品运输和生产管理上的麻烦。从而解决了现有微型常开继电器存在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