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加热烹调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80028468.X

文献号 : CN1014958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村井隆男古川和志松林一之山本义和植木敏明

申请人 : 夏普株式会社

摘要 :

借助周壁(47)把蒸发容器(41)内隔开,形成只通过蒸发容器(41)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在蒸发容器(41)的蒸发室(S2)内配置有蒸汽发生加热器(42)。借助水位传感器(43a)检测蒸发容器(41)的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位。并且,借助蒸汽发生加热器(42)加热从外部供给至蒸发容器(41)内的蒸发室(S2)侧的水,从而,在蒸发室(S2)中产生的蒸汽从设置在蒸发容器(41)的蒸发室(S2)侧上的蒸汽出口(73)排出。

权利要求 :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具有:蒸发容器、

分隔部,分隔上述蒸发容器内部,形成只在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水位传感器,检测上述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加热部,配置在上述蒸发容器的上述蒸发室侧、蒸汽出口,设置在上述蒸发容器的上述蒸发室侧,借助上述加热部来加热上述蒸发室内的水从而在上述蒸发室产生蒸汽,从上述蒸汽出口排出该蒸汽,上述分隔部的最下端和上述加热部的最下端位于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附近,并且上述分隔部的最下端比上述加热部的最下端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水位传感器基于电极间的静电容量来检测上述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电极的一个是上述分隔部。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上述排水口的一部分区域与上述水位检测室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区域相面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排水口设置在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的大致中央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分隔上述蒸发容器内部的上述分隔部是配置在上述蒸发容器内的筒状的周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分隔上述蒸发容器内部的上述分隔部是与上述蒸发容器的内壁的一部分一起形成上述水位检测室的分隔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分隔部的最下端比上述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下端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蒸发容器的上述水位检测室侧设置有大气开放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大气开放口的大小为上述大气开放口不会由于结露水的表面张力而被上述结露水封闭的大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水通过上述蒸发容器的上述水位检测室内而从上述水位检测室的下端开口被供给至上述蒸发容器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安装有上述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上述蒸发容器的安装部分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分隔部由热传导率比水低的材料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分隔部是含有空气层的多层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水位检测室的内壁侧实施提供防水性的表面处理。

16.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

说明书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蒸汽发生装置有下述装置在蒸发容器内的底部附近且大致同一水平面上配置有加热器部,借助该加热器部加热被供给至蒸发容器内的水,从而产生蒸汽(例如,参照特开2005-241190号公报)。该蒸汽发生装置中,从蒸发容器内的底部直到加热器部的上部的稍上侧供水,使被加热部加热的水的量尽量减少,从而加快蒸汽产生的开始。
[0003] 可是,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中,为了加快蒸汽产生的开始而浸泡加热器部而尽量减少水量,所以配置在蒸发容器内的底部附近的加热器部占据蒸发容器内的水平面上的大部分区域,不能够充分地确保安装水位传感器的空间或安装隔开该水位传感器和加热器部的隔板的空间。因此,上述蒸汽发生装置存在下述问题:,若在蒸发容器内的有限的狭小的空间中配置水位传感器和隔板,则水浸入至水位传感器和隔板之间,由隔板隔开的水位传感器一侧的水沸腾而产生泡,从而使水位传感器不能够正确地检测水位。
[0004] 此外,在使用通过电极检测水位的简单的构成的电极传感器时,因为必须确保电极间的距离及电极与隔板的距离,所以不容易在蒸发容器内的有限的空间中配置电极传感器和隔板。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加快蒸汽发生的开始且能够正确地检测蒸发容器内的水位的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加热烹调器。
[0006]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为,
[0007] 具有:蒸发容器、
[0008] 分隔部,分隔上述蒸发容器内部,形成只在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
[0009] 水位传感器,检测上述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
[0010] 加热部,配置在上述蒸发容器的上述蒸发室侧、
[0011] 蒸汽出口,设置在上述蒸发容器的上述蒸发室侧,
[0012] 借助上述加热部加热上述蒸发室内的水而在上述蒸发室产生蒸汽,从上述蒸汽出口放出该蒸汽。
[0013] 根据上述构成,借助上述分隔部把蒸发容器内部隔开而形成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从外部向蒸发容器内供水,则只通过蒸发容器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和蒸发室内的水位相同,借助水位传感器检测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因此能够检测蒸发室内的水位。此外,借助加热部加热蒸发室内的水,从而使蒸发室内的水沸腾,从设置在蒸发容器的蒸发室侧的蒸汽出口放出产生的蒸汽。由此,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只通过蒸发容器的底部侧连通,比连通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的蒸发容器的底部侧靠上侧相互隔断,从而借助分隔部将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之间隔热,且在蒸发室发生的蒸汽不会进入至水位检测室内,因此抑制水位检测室内的水温上升,防止水位检测室内的水沸腾,并且即使蒸发室内的水沸腾而水面不平静,水位检测室内的水面平静。在这样的构成中,对于蒸发室内的加热部所占据的体积而尽量减少蒸发室内的水量,从而能够加快蒸汽发生的开始且能够正确地检测蒸发容器内的水位。此外,能够充分地确保蒸发容器内的水位传感器及分隔部的安装空间,也能够将通过多个电极来检测水位的电极传感器作为水位传感器使用,使结构简化,能够减低成本。
[0014]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上述分隔部的最下端和上述加热部的最下端位于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附近,并且使上述分隔部的最下端比上述加热部的最下端低。
[001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分隔部的最下端和加热部的最下端位于蒸发容器的底部附近,并且使分隔部的最下端比加热部的最下端低,从而在蒸发室中发生的气泡不易进入至水位检测室,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气泡所导致的水位检测室内的水面起伏。
[0016]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上述水位传感器基于电极间的静电容量来检测上述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
[0017]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基于上述电极间的静电容量,水位传感器检测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准确地检测水位。
[0018]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上述电极的一个是上述分隔部。
[0019]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用于检测水位的上述电极的一个兼作上述分隔部,从而能够使结构简化,并且可以在水位检测室内只配置一个电极,能够容易地确保水位检测室内的一方的电极和作为另一方的电极的分隔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以便不会由表面张力而导致结露水浸入至电极间,能够防止由于结露水而使电极间导通而水位传感器误检测的情况。此外,上述分隔部为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电极,从而在由于故障导致加热部过热时能够使分隔部不会熔化。
[0020]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
[0021] 在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0022] 上述排水口的一部分区域与上述水位检测室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区域相面对。
[0023]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设置在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上的排水口的一部分区域与水位检测室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区域相面对,从而在该重叠区域中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之间的流路变宽,水从水位检测室流向蒸发室的流路的有效截面积变大。因此,即使降低水位检测室的下端开口而减小与蒸发容器的底部的间隙以使气泡不会从蒸发室侧进入至水位检测室,也不妨碍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之间的水流。
[0024]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上述排水口被设置在上述蒸发容器的底部的大致中央处。
[002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蒸发容器的底部的大致中央处设置上述排水口,从而能够以排水口为最下方的方式在排水口的周围设置倾斜而容易地准确地排出蒸发容器内的水。
[0026]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分隔上述蒸发容器内部的上述分隔部是配置在上述蒸发容器内的筒状的周壁。
[0027]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令分隔上述蒸发容器内部的分隔部为配置在蒸发容器内的筒状的周壁,从而筒状的周壁内成为水位检测室,筒状的周壁的外侧为包围水位检测室的周围的蒸发室。因此,在上述蒸发室内包围水位检测室的周围,能够配置例如螺旋状的加热部,能够有效地利用蒸发容器内的空间。
[0028]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分隔上述蒸发容器内部的上述分隔部是与上述蒸发容器的内壁的一部分一起形成上述水位检测室的分隔部。
[0029]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上述分隔部和蒸发容器的内壁的一部分形成水位检测室,从而能够利用蒸发容器的内壁的一部分容易地形成水位检测室。
[0030]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上述分隔部的最下端比上述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下端低。
[003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上述分隔部的最下端比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下端低,从而使浸过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下端的检测基准水面比分隔部的最下端高。
[0032]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在上述蒸发容器的上述水位检测室侧设置大气开放口。
[0033]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蒸发容器的水位检测室侧设置大气开放口,从而对应于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的上下运动而使水位检测室内的空气从大气开放口出入,因此能够使只通过蒸发容器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内的水面与蒸发室内的水面一致。
[0034]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上述大气开放口的大小为不会由于结露水的表面张力导致上述大气开放口被上述结露水封闭的大小。
[003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上述大气开放口的大小为不会由于结露水的表面张力导致大气开放口被上述结露水封闭的大小,从而能够防止大气开放口被结露水封闭而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不能正确地上下运动的情况。
[0036]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水通过上述蒸发容器的上述水位检测室内而从上述水位检测室的下端开口被供给至上述蒸发容器内。
[0037]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水通过上述蒸发容器的水位检测室内而从水位检测室的下端开口被供给至蒸发容器内,从而水位检测室内被冷却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水位检测室内的水温上升和沸腾。
[0038]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安装有上述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上述蒸发容器的安装部分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
[0039]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安装有上述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蒸发容器的安装部分采用非导电性材料,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结露水浸入至水位传感器的电极间而将电极间导通的情况。
[0040]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上述分隔部由热传导率比水低的材料构成。
[004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分隔部采用热传导率比水低的材料(例如,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等树脂),从而能够使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之间的隔热效果提高。
[0042]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上述分隔部是含有空气层的多层壁。
[0043]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分隔部使用含有空气层的多层壁,从而能够使水位检测室和蒸发室之间的隔热效果提高。
[0044]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中,在上述水位检测室的内壁侧实施提供防水性的表面处理。
[004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水位检测室的内壁侧实施提供防水性的表面处理(例如,氟加工及特氟隆(注册商标;美国杜邦公司)加工),从而结露水不易附着在水位检测室的内壁侧上,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水位传感器的电极间浸入结露水。
[0046]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特征为具备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
[0047] 根据上述构成,使用能够加快蒸汽发生的开始且能够正确地检测蒸发容器内的水位的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从而,能够实现性能优异的加热烹调器。
[0048] 如由上可知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装置,能够实现加快蒸汽发生的开始且能够正确地检测蒸发容器内的水位的蒸汽发生装置。
[0049]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通过使用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从而能够实现性能优异的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0050]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立体图。
[0051] 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打开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0052] 图3是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概略构成图。
[0053] 图4是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框图。
[0054] 图5是上述加热烹调器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0055] 图6是切断上述蒸汽发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一半而表示内部的立体图。
[0056] 图7是上述蒸汽发生装置的侧视图。
[0057] 图8是上述蒸汽发生装置的俯视图。
[0058] 图9是从图8所示的IX-IX线看的纵剖面图。
[0059] 图10是从图8所示的X-X线看的纵剖面图。
[0060] 图11是从图7所示的XI-XI线看的剖面图。
[0061] 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纵剖面图。
[0062] 图13A是由周壁和蒸发容器的内壁的一部分形成水位检测室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纵剖面图。
[0063] 图13B是从图13A的X IIIB-X IIIB线看的剖面图。
[0064]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纵剖面图。
[0065] 图15是表示具有其他方式的分隔部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纵剖面的示意图。
[0066] 图16是表示具有其他方式的分隔部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纵剖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加热烹调器。
[0068] [第1实施方式]
[0069] 图1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立体图。该加热烹调器1,在长方体的主机箱10的正表面上设有以下端侧的边为大致中心转动的门12。在门12的右侧设有操作面板11,在门12的上部设有手柄13,并且在门12的大致中心处设有耐热玻璃制的窗14。
[0070] 此外,图2表示打开了加热烹调器1的门12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在主机箱10内设有长方体形状的烹调室20。烹调室20,在与门12面对的正面侧上具有开口部20a,用不锈钢板形成烹调室20的侧表面、底面以及顶板。此外,门12的面对烹调室20侧由不锈钢板形成。在烹调室20的周围以及门12的内侧配置有隔热材料(未图示),使烹调室20内和外部隔热。
[0071] 此外,在烹调室20内,距烹调室20的底面既定的间隔而放置有不锈钢制的托盘21,并在托盘21上放置有用于载置被加热物的不锈钢线制的网架22。另外,在打开门12的状态下,门12的上表面侧为大致水平,在取出被加热物时能够暂时将其放置在门12的上表面上。
[0072] 进而,在主机箱10的烹调室20的右侧,设有用于收纳供水容器30的供水容器用收纳部37。供水容器30从前面侧向后面侧被插入至供水容器用收纳部37。
[0073] 图3是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基本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如图3所示,该加热烹调器1具备:烹调室20;供水容器30,贮留蒸汽用水;蒸汽发生装置40,使从供水容器30供给的水蒸发而产生蒸汽;蒸汽升温装置50,加热来自蒸汽发生装置40的蒸汽;控制装置80,控制蒸汽发生装置40及蒸汽升温装置50等的动作。借助设置在烹调室20的左右侧壁上的托架95支持托盘21。在烹调室20内的托盘21上载置格栅状的网架22,在该网架22的大致中央处放置被加热物90。如此,被加热物90在距烹调室20的底面留出间隔的状态下被收容在烹调室20内。
[0074] 此外,设置在供水容器30的下侧的接合部30a能够与设置在连接部31的一端的接受口31a连接。并且,第1供水管32的一端与连接部31连接,泵33的吸入侧与第1供水管32的另一端连接。此外,第2供水管34的一端与该泵33的排出侧连接,第2供水管34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40连接。
[0075] 此外,蒸汽发生装置40具有:蒸发容器41,与第2供水管34的另一端连接;螺旋形状的蒸汽发生加热器42,作为被配置在蒸发容器41内的加热部的一例;水位传感器43,配置在蒸发容器41内。该蒸汽发生加热器42将护套加热器卷成螺旋状而使用。此外,排水阀70的一端与蒸发容器41的底部连接,排水管71的一端与该排水阀70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排水管71的另一端与供水容器30的上侧连接。
[0076] 此外,在设置在烹调室20的侧表面上部的吸入口25的外侧上配置风扇罩26。并且,利用设置在风扇罩26中的送风风扇28将烹调室20内的蒸汽从吸入口25吸入,并将其经由第2蒸汽供给管61供给至蒸汽升温装置50。此外,在蒸汽发生装置40中产生的蒸汽借助送风风扇28而经由第1蒸汽供给管35而吸入,与从烹调室20内吸入的蒸汽合流,经由第2蒸汽供给管61而被供给至蒸汽升温装置50。
[0077] 由上述风扇罩26、第2蒸汽供给管61以及蒸汽升温装置50形成外部循环经路。此外,在设置在烹调室20的侧表面的下侧的放出口27上连接放出通路64的一端,在放出通路64的另一端上设有第1排气口65。进而,在形成外部循环经路的第2蒸汽供给管61上连接排气通路62的一端,在排气通路62的另一端上设有第2排气口63。此外,在第2蒸汽供给管61和排气通路62的连接点处,设置有开闭排气通路62的挡板68。
[0078] 此外,蒸汽升温装置50具有:碟形盒51,开口在下侧地配置在烹调室20的顶板侧且大致中央处;蒸汽加热加热器52,配置在该碟形盒51内。碟形盒51的底面由设置在烹调室20的顶板面上的金属制的凸部100形成。
[0079] 此外,在烹调室20的下侧配置有:磁控管92,发生微波;波导管93,将来自该磁控管92的微波传递至烹调室20;旋转天线94,搅拌由波导管93传递的微波。从该磁控管92产生的微波经由波导管93、旋转天线94而照射烹调室20的被加热物90。借助旋转天线94搅拌微波而照射被加热物90。该旋转天线94被旋转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在不使用蒸汽的烹调时,能够使用该微波进行烹调。
[0080] 接着,说明图4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框图。
[0081] 如图4所示,在控制装置80上连接有:送风风扇28、蒸汽加热加热器52、挡板68、蒸汽发生加热器42、操作面板11、水位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44、检测烹调室20(图3所示)内的温度的烹调室用温度传感器81、检测烹调室20内的湿度的烹调室用湿度传感器82、泵33、磁控管92、驱动旋转天线94的旋转驱动机构(未图示)。
[0082] 上述控制装置80,包括微型计算机和输入输出回路等,基于来自水位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44、烹调室用温度传感器81以及烹调室用湿度传感器82的检测信号,按照既定的程序控制送风风扇28、蒸汽加热加热器52、挡板68、蒸汽发生加热器42、蒸汽发生加热器42、操作面板11、泵33、磁控管92以及旋转驱动机构(未图示)。
[0083] 此外,图5表示蒸汽发生装置40的立体图。该蒸汽发生装置40的蒸发容器41如图5所示,包括:由耐热性树脂构成的大致为帽子形状的上侧容器41A、和不锈钢制的大致为杯形状且从上方被该上侧容器41A覆盖的下侧容器41B。在上侧容器41A的上部设有向上方开口的蒸汽出口73,并且配置有蒸汽发生加热器42(图3所示)的加热器端子45a、45b。在蒸汽出口73上连接第1蒸汽供给管35(图3所示)。
[0084] 此外,在设置在上侧容器41A上的阶梯部46上,设有向上方开口的供水口72。在该供水口72上连接第2供水管34(图3所示)。此外,在阶梯部46上伸出水位传感器43(图3所示)的长板状的电极43a、43b的上侧部分。并且,在阶梯部46的侧壁侧上设有向侧方开口的大气开放口75。该大气开放口75与排水管71也连接,经由大气开放口75、排水管
71排出从水位检测室S1溢出的水。此外,在阶梯部46的附近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4。
[0085] 图6表示切去蒸汽发生装置40的主要部分的一半而表示内部的立体图,在该图6中,省略了蒸汽发生加热器42。如图6所示,在下侧容器41B的底部的大致中央处设有排水口74。此外,在上侧容器41A中设有从上侧容器41A的上侧向下方延伸的水平截面大致为椭圆形状的筒状的周壁47,该周壁47为分隔蒸发容器41内部的分隔部的一例。借助该筒状的周壁47把蒸发容器41内部隔开,形成只通过蒸发容器41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该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中比连通的蒸发容器41的底部侧靠上侧被相互隔断。
[0086] 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排水口74的一部分区域与水位检测室S1的下端开口(筒状的周壁47的下端开口47a)的一部分区域面对(参照图11)。
[0087] 此外,图7表示蒸汽发生装置40的侧视图,图8表示蒸汽发生装置40的俯视图。在该图7、图8中,对与图5、图6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88] 图7、图8所示的供水口72和大气开放口75与水位检测室S1(图6所示)侧相连,水通过供水口72和水位检测室S1内被从水位检测室S1的下端开口(筒状的周壁47的下端开口47a)供给至蒸发容器41内。另一方面,图7、图8所示的蒸汽出口73,与蒸发室S2(图6所示)侧相连,从蒸汽出口73排出在蒸发室S2中产生的蒸汽。
[0089] 此外,在下侧容器41B的下端连接有排水阀70,在排水阀70的侧方的排出口70a上连接排水管71(图3所示)的一端。此外,在图7中,省略了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排水口74和排水阀70的排出口70a之间的由排水阀70开闭的通路。
[0090] 图9表示从图8所示的IX-IX线看的纵剖面图。在该图9中,对与图7、图8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91] 如图9所示,在蒸发容器41的蒸发室S2内,配置有包围水位检测室S1的周围的螺旋形状的蒸汽发生加热器42。此外,筒状的周壁47的下端,距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平面隔着既定的间隔,经由供水口72被供给至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通过该筒状的周壁47的下端与蒸发容器4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而被供给至蒸发室S2。
[0092] 此时,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圆形的排水口74的大致一半与筒状的周壁47的下端开口47a的一部分重合。如此,使排水口74的一部分区域与水位检测室S1的下端开口47a的一部分区域面对,从而即使减小筒状的周壁47的下端与蒸发容器4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也能够增大水从水位检测室S1流至蒸发室S2的流路的有效截面积。
[0093] 图10表示从图8所示的X-X线看的纵剖面图。在该图10中,对与图7、图8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94] 如图10所示,水位传感器43的长板状的电极43a、43b从蒸发容器41的上部向蒸发容器41内的下方延伸,并且隔着既定的间隔而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该电极43a、43b之间,设有从蒸发容器41的上部向蒸发容器41内的下方延伸的分隔部件48。该分隔部件48,分隔出电极43a侧和电极43b侧。借助该分隔部件48把电极43a、43b分隔开,以便不会由于表面张力而导致结露水浸入至电极43a、43b之间。
[0095] 此外,在安装有从蒸发容器41的上部突出的水位传感器43的电极43a、43b的上侧部分的蒸发容器41的安装部分的上侧,设有上侧隆起部49。在该上侧隆起部49上,设有从水位传感器43的电极43a、43b的上侧部分向蒸发容器41侧倾斜的圆锥。能够防止由于从蒸发容器41的上方落下的水滴成为沿着上侧隆起部49的圆锥而向下方流落的水滴、及产生于阶梯部46的结露而导致水浸入至电极43a、43b之间。
[0096] 图11表示从图7所示的XI-XI线看的剖面图。在图11中,得知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圆形的排水口74的大致一半与筒状的周壁47的大致为椭圆形状的下端开口47a(图9所示)的一部分重合。
[0097] 图12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140的纵剖面图。该图12所示的蒸汽发生装置140,除了筒状的周壁之外其他构成与图5~图11的蒸汽发生装置40相同。
[0098] 在该蒸汽发生装置140中,筒状的周壁140采用空气层148被设置在内侧的多层壁。该空气层148优选为,从周壁147的下端附近至少到达比蒸发室S2的水面靠上的部分。因此,使蒸发室S2和水位检测室S1之间更有效地隔热,防止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沸腾。另外,该空气层148也可以多个设置。
[0099] 在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1中,按压图1所示的操作面板11中的电源开关(未图示)而接通电源,借助操作面板11的操作而开始加热烹调器的运转。如果这样,则首先,图3所示控制装置80使蒸汽发生加热器42通电,在借助挡板68关闭排气通路62的状态下开始泵33的运转。借助泵33从供水容器30经由第1、第2供水管32、33而向蒸汽发生装置
40的蒸发容器41内供水。在此,基于由水位传感器43检测的蒸发容器41内的水位,向蒸发容器41内供给既定量的水。
[0100] 并且,借助蒸汽发生加热器42加热贮留在蒸发容器41内的既定量的水。
[0101] 接着,在蒸汽发生加热器42通电的同时,打开送风风扇28,并且使蒸汽升温装置50的蒸汽加热加热器52通电。于是,送风风扇28从吸入口25吸入烹调室20内的空气(含有蒸汽),向第2蒸汽供给管61送出空气(含有蒸汽)。该送风风扇28采用离心式风扇,从而与螺旋桨式风扇相比能够产生高压。进而,通过直流马达令用作送风风扇28的离心式风扇高速旋转,从而能够使循环气流的流速非常快。
[0102] 接着,若蒸汽发生装置40的蒸发容器41的蒸发室S2内的水沸腾,则产生饱和蒸汽,产生的饱和蒸汽经由蒸发容器41的蒸汽出口73和第1蒸汽供给管35而被送风风扇28吸入,与通过第2蒸汽供给管61的循环气流合流。与循环气流合流的蒸汽经由第2蒸汽供给管61高速地流入至蒸汽升温装置50。
[0103] 并且,从蒸汽发生装置40流入至蒸汽升温装置50的蒸汽被蒸汽加热加热器52加热为大致为300℃(根据烹调内容而不同)的过热蒸汽。该过热蒸汽的一部分从设置在凸部100上的多个第1顶板蒸汽吹出孔101向烹调室20内的下方喷出。此外,过热蒸汽的其他部分,从设置在凸部100的倾斜面100b上的第2顶板蒸汽吹出孔102被设置在烹调室20的左右侧面上的热介质引导部91引导,过热蒸汽从下面侧被供给至烹调室20内的被加热物90。
[0104] 在此,在加热室20内,对流的蒸汽,反复依次进行如下循环:被吸入至吸入口25,通过外部循环经路,再次返回至加热室20内。
[0105] 如此,在加热室20内形成过热蒸汽的对流,从而能够均一地维持加热室20内的温度、湿度分布,并且从顶板蒸汽吹出口55和侧面蒸汽吹出口24喷出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使其高效率地冲撞被载置在网架22上的被加热物90。如此,借助与过热蒸汽的冲撞而加热被加热物90。此时,与被加热物90的表面接触的过热蒸汽在被加热物90的表面结露时放出潜热,从而加热被加热物90。由此,能够准确且快速地对被加热物90全部表面均等地提供过热蒸汽的大量的热。从而,能够实现均匀地实现效果优异的加热烹调。此外,充满了过热蒸汽的加热室20内为大约1%左右的低氧浓度状态,所以抑制被加热物90的氧化,维生素C等不会受到损坏。
[0106] 此外,在上述加热烹调的运转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烹调室20内的蒸汽量增加,剩余量的蒸汽从放出口27经由放出通路64从第1排气口65被放出至外部。
[0107] 烹调结束后,借助控制装置80在操作面板11上显示烹调结束的信息,进而借助设置在操作面板11上的蜂鸣器(未图示)发出信号音。由此,得知了烹调结束的使用者打开门12,则控制装置80借助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门12已打开,立即打开排气通路62的挡板68。由此,外部循环经路的第2蒸汽供给管61经由排气通路62而与第2排气口63连通,烹调室20内的蒸汽借助送风风扇28,经由吸入口25、第2蒸汽供给管61以及排气通路62而从第2排气口63排出。该挡板动作在烹调中使用者打开门12时也是同样地进行。因此,使用者不会暴露在蒸汽中,能够从烹调室20内安全地取出被加热物90。
[0108] 根据上述蒸汽发生装置40,借助作为分隔部的一例的筒状的周壁47把蒸发容器41内部隔开而形成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从外部向该蒸发容器41内供水,则只通过蒸发容器41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位和蒸发室S2内的水位相同,借助水位传感器检测水位检测室内的水位,因此能够检测蒸发室S2内的水位。此外,借助作为加热部的一例的蒸汽发生加热器42加热蒸发室S2内的水,从而使蒸发室S2内的水沸腾,从设置在蒸发容器41的蒸发室侧的蒸汽出口放出产生的蒸汽。由此,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只通过蒸发容器41的底部侧连通,比连通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的蒸发容器41的底部侧靠上侧相互隔断,从而,借助周壁47使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之间隔热,且在蒸发室S2发生的蒸汽不会进入至水位检测室S1内,因此抑制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温上升,防止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沸腾,并且在水位传感器部分上不易引起结露,能够防止由于表面张力而使结露水浸入至电极间,从而能够防止由此导致的通过结露水导通电极间而使水位传感器误检测的情况,进而,即使蒸发室S2内的水沸腾而水面不平静,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面平静。在这样的构成中,相对于蒸发室S2内的蒸汽发生加热器42所占据的体积而尽量减少蒸发室S2内的水量,从而能够加快蒸汽发生的开始且能够正确地检测蒸发容器41内的水位。此外,能够充分地确保蒸发容器内的水位传感器43及周壁47的安装空间,也能够将通过电极检测水位的电极传感器作为水位传感器使用,使结构简化,能够减低成本。
[0109] 此外,上述周壁47的最下端和蒸汽发生加热器42的最下端位于蒸发容器41的底部附近,并且使周壁47的最下端比蒸汽发生加热器42的最下端低,从而在蒸发室S2中产生的气泡不易进入至水位检测室S1,因此能够防止气泡从蒸发室S2侧进入至水位检测室S1内而使水位检测室S1内起伏。
[0110] 此外,设置在上述蒸发容器41的底部上的排水口74的一部分区域与水位检测室S1的下端开口(筒状的周壁47的下端开口47a)的一部分区域面对,从而在该重叠区域中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之间的流路变宽,水从水位检测室S1流向蒸发室S2的流路的有效截面积变大。因此,即使降低水位检测室S1的下端开口减小与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间隙以便气泡不会从蒸发室S2侧进入至水位检测室S1,也不妨碍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之间的水流。
[0111] 此外,在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大致中央处设置上述排水口74,从而能够以排水口74为最下方的方式在排水口74的周围设置倾斜而容易地准确地排出蒸发容器41内的水。
[0112] 此外,令分隔上述蒸发容器41内部的分隔部为配置在上述蒸发容器41内的筒状的周壁47,从而筒状的周壁47内为水位检测室S1,筒状的周壁47的外侧为包围水位检测室S1的周围的蒸发室S2。因此,能够在上述蒸发室S2内以包围水位检测室S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螺旋状的蒸汽发生加热器42,能够有效地利用蒸发容器41内的空间。
[0113] 此外,通过上述周壁47和蒸发容器41的内壁的一部分形成水位检测室S1,从而能够利用蒸发容器41的内壁的一部分容易地形成水位检测室S1。例如,图13A表示通过周壁和蒸发容器的内壁的一部分来形成水位检测室的蒸汽发生装置340的纵剖面图,图13B表示从图13A的X IIIB-X IIIB线看的剖面图。如图13A、13B所示,该蒸汽发生装置340,在截面为圆形状的蒸发容器341内设有从蒸发容器341的上部向下方延伸的分隔部347。借助该分隔部347分隔蒸发容器341内,形成只通过蒸发容器341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S101和蒸发室S102。该水位检测室S101和蒸发室S102,比连通的蒸发容器341的底部侧靠上侧被相互隔断。在蒸发容器341的蒸发室S102内,配置有使螺旋发生变形的形状的蒸汽发生加热器342。此外,在蒸发容器341的水位检测室S101的上侧设有向上方开口的供水口372,并且在蒸发容器341的蒸发室S102的上侧设有向上方开口的蒸汽出口373。
在该供水口372上连接第2供水管34(图3所示)。此外,在蒸发容器341的水位检测室S101的上侧设有开口的大气开放口(未图示)。该大气开放口与排水管71(图3所示)也连接,从水位检测室S101溢出的水经由大气开放口、排水管71排出。此外,在蒸发容器341的水位检测室S101的上侧设有水位传感器343的长板状的电极343a、343b。此外,在蒸发容器341的底部的大致中央处设有排水口374。
[0114] 若这样构成,如上述的图5~图10所示的蒸汽发生装置40那样,与借助筒状的周壁47分隔为水位检测室S1和包围其周围的蒸发室S2的情况相比,在图13A、13B所示的蒸汽发生装置340中,能够减少水位检测室S101与蒸发室S102接触的面积,所以能够更加抑制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温的上升,能够使得更加不易沸腾。
[0115] 另外,在图13A、13B所示的蒸汽发生装置340中,也可以以使排水口374的一部分区域与水位检测室S101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区域面对的方式设置排水口374。若这样构成,即使减小分隔部347的下端与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间隙,也能够使水从水位检测室S101流至蒸发室S102的流路的有效截面积增大。
[0116]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5~图10所示的蒸汽发生装置40中,使周壁47的最下端比水位传感器43的电极43a、43b的下端低,从而使浸泡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位传感器43的电极43a、43b的下端的检测基准水面比周壁47的最下端高。
[0117] 此外,在上述蒸发容器41的上述水位检测室S1侧设置大气开放口75,从而对应于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位的上下运动而使水位检测室S1内的空气从大气开放口75出入,因此能够使只通过蒸发容器41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面与蒸发室S2内的水面一致。
[0118] 另外,也可在周壁的底部侧的一部分上设有开口而使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连通。此时,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下端开口47a。另外,优选使在该周壁的底部侧的一部分上的开口的上端部比加热部(蒸汽发生加热器42)的最下端低,从而在蒸发室S2产生的气泡不易进入至水位检测室S1。
[0119] 此外,使上述大气开放口75的大小为不会由于结露水的表面张力而导致大气开放口75被结露水封闭的大小,从而能够防止大气开放口75被结露水封闭而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位不能正确地上下运动的情况。
[0120] 此外,水通过上述蒸发容器41的水位检测室S1内而从水位检测室S1的下端开口被供给至蒸发容器41内,从而水位检测室S1内被冷却,能够有效地抑制水位检测室S1内的水温上升和沸腾。
[0121] 此外,安装有上述水位传感器43的电极43a、43b的蒸发容器41的安装部分采用非导电性材料,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结露水浸入至水位传感器43的电极43a、43b之间而将电极间导通。
[0122] 此外,周壁47采用热传导率比水低的材料(例如,PPS(PolyphenyleneSulfide:聚苯硫醚)等树脂),从而能够使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之间的隔热效果提高。
[0123] 此外,如图12所示,采用含有空气层148的多层壁的周壁147从而能够使水位检测室S1和蒸发室S2之间的隔热效果提高。
[0124] 此外,在水位检测室S1的内壁侧采用防水性高的材料,从而结露水不易附着在水位检测室S1的内壁侧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水位传感器43的电极43a、43b之间浸入结露水。例如,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PPS,但也可以采用比PPS的防水性高的树脂(但是要具有耐热性)。
[0125] 此外,对水位检测室S1的内壁侧实施提供防水性的表面处理(例如,氟加工或特氟隆(注册商标;美国杜邦公司)加工),从而结露水不易附着在水位检测室S1的内壁侧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水位传感器43的电极43a、43b之间浸入结露水。
[0126] 此外,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使用能够加快蒸汽发生的开始且正确地检测蒸发容器41内的水位的蒸汽发生装置,从而能够实现性能优异的加热烹调器。
[0127]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水位传感器使用通过长板状的电极43a、43b检测水位的电极传感器,但是水位传感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静电容量传感器及超声波传感器等其他的传感器。
[0128]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部的一例,蒸汽发生加热器42采用螺旋形状的护套加热器,但作为加热部的一例,也可以与蒸发容器的形态等相对应而采用其他的加热机构(借助平面状加热器、电热线、IH加热、燃气等加热)。另外,加热部设置在蒸发室S2侧,但只要是在蒸发室S2中产生的气泡不易进入水位检测室S1的位置,则其也可以设置在蒸发室S2内、设置在蒸发容器41外部、埋入至蒸发容器41中。
[0129]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经由设置在水位检测室S1的上部的供水口72供给的水通过水位检测室S1而从水位检测室S1的下端开口被供给至蒸发容器41内,但是水的供给经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从蒸发容器41的底部的排水口74供水。
[0130] 此外,使水位传感器的电极间的距离为不会由于表面张力使结露水浸入至电极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防止结露水将电极间导通而使水位传感器误检测的情况。
[0131] 此外,使水位传感器的电极和筒状的周壁之间的距离为不会由于表面张力使结露水浸入至电极和筒状的周壁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防止水位传感器误检测。
[0132] 此外,水位传感器使用简单地构成为使用从蒸发容器的上部向蒸发容器内的下方延伸的两个以上的棒状或者长板状的电极的电极传感器,从而能够使构造简化,能够减低成本。
[0133] 此外,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的棒状或者长板状的电极的蒸发容器内的安装部分上,设有向蒸发容器内的底部突出的隆起部,从而,附着在上述安装部分的附近的结露水不会浸入至水位传感器的电极间,能够防止水位传感器误检测。
[0134] 此外,设有从蒸发容器的上部向蒸发容器内的下方延伸、把水位传感器的棒状或者长板状的电极之间隔开的分隔部件,从而能够防止结露水浸入至水位传感器的电极间,能够防止水位传感器误检测。
[0135] 此外,在蒸发容器中设有把从蒸发容器的上部突出的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上侧部分之间隔开的上侧分隔部件,从而能够防止结露水浸入至水位传感器的电极的上侧部分之间,能够防止水位传感器误检测。此时,优选上侧分隔部的上端比电极的上端高。
[0136]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40中,作为分隔蒸发容器41内部的分隔部的周壁47的最下端和蒸汽发生加热器42的最下端位于蒸发容器41的底部附近,并且使周壁47的最下端比蒸汽发生加热器42的最下端低,但是分隔部并不限定于此,分隔部的最下端也可以比蒸汽发生加热器的最下端高。
[0137] 例如,图15图示了具有其他方式的分隔部的蒸汽发生装置540的纵剖面的示意,在蒸发容器541内配置有筒状的周壁547,借助该筒状的周壁547把蒸发容器41内隔开,形成只通过蒸发容器41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S501和蒸发室S502。此外,使筒状的周壁547的下端部547a为顶端越来越细的圆锥台形状,使筒状的周壁547的下端部547a的最下端比蒸汽发生加热器542的最下端高。板状的电极543a、543b从蒸发容器541的上部向水位检测室S501内的下方延伸,并且隔着既定的间隔而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蒸发容器541的蒸发室S502内,以包围水位检测室S50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螺旋形状的蒸汽发生加热器542。此外,筒状的周壁547的下端与蒸发容器541的底部的平面相对而隔着既定的间隔,经由上侧的供水口(未图示)而被供给至水位检测室S501内的水通过该筒状的周壁547的下端与蒸发容器54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而供给至蒸发室S502。
[0138] 另外,在图15中,筒状的周壁547的下端547a为下侧越靠顶端越细的圆锥台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到下端一直是筒状。
[0139] [第2实施方式]
[0140]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纵剖面图。该第2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除了水位传感器和周壁部之外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相同。此外,使用本第2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与第1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构成相同,省略加热烹调器的说明而引用图1~图4。
[0141] 本蒸汽发生装置440的蒸发容器441如图14所示,包括:由耐热性树脂构成的大致为帽子形状的上侧容器441A、被该上侧容器441A从上方覆盖的不锈钢制的大致为杯子形状的下侧容器441B。在上侧容器441A的上部设有上方开口的供水口472和上方开口的蒸汽出口473,并且,在上侧容器441A上设有向侧方开口的大气开放口475。在供水口472上连接第2供水管34(图3所示)。
[0142] 此外,在上侧容器441A中设有筒状的周壁447,其为分隔蒸发容器41内的分隔部的一例,从上侧容器441A的上侧向下方延伸,水平截面大致为椭圆形状。上述筒状的周壁447由金属材料构成,借助嵌入成形与上侧容器441A一体地形成。借助该筒状的周壁447把蒸发容器441内隔开,形成只通过蒸发容器441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S401和蒸发室S402。该水位检测室S401和蒸发室S402,比连通的蒸发容器441的底部侧靠上侧被相互隔断。在蒸发容器441的蒸发室S402内,以包围水位检测室S40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螺旋形状的蒸汽发生加热器442。
[0143] 以从上述蒸发容器441的上部向蒸发容器441内的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长板状的电极443a。水位传感器基于长板状的电极443a和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筒状的周壁447之间的静电容量来检测蒸发容器441内的水位。
[0144] 此外,在安装有从蒸发容器441的上部突出的电极443a的上侧部分以及筒状的周壁447的上侧部分447a的蒸发容器441的安装部分的上侧,设有上侧隆起部449。在该上侧隆起部49上,设有从电极443a的上端以及筒状的周壁447的上侧部分447a的上端向蒸发容器441侧倾斜的圆锥。能够防止从蒸发容器441的上方落下的水滴沿着上侧隆起部449的圆锥而向下方流落的水滴,浸入至电极443a的上侧部分和周壁447的上侧部分447a之间。
[0145]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44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40相同的效果。
[0146] 此外,水位传感器基于电极443a与周壁447之间的静电容量检测水位检测室S401内的水位,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准确地检测水位。
[0147] 此外,用于检测水位的电极的1个兼作作为分隔部的周壁447,从而能够使构成简化,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不会由于表面张力而导致结露水浸入至电极间的距离,能够防止由于结露水将电极间导通而使水位传感器误检测。此外,作为分隔部的周壁447为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电极,从而,在由于故障导致加热部过热时能够使分隔部不熔化。另外,作为分隔部而采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周壁447,但是分隔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一体地形成耐热树脂制的筒体和金属板制的金属筒的方式,也可以是耐热树脂制的筒体和金属筒体组合而成的隔热构造。
[0148]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装置440中,作为把蒸发容器441隔开的分隔部的周壁447的最下端和蒸汽发生加热器442的最下端位于蒸发容器441的底部附近,并且周壁447的最下端比蒸汽发生加热器442的最下端低,但是分隔部并不限定于此,分隔部的最下端也可以比蒸汽发生加热器的最下端高。
[0149] 例如,图16图示了具有其他方式的分隔部的蒸汽发生装置640的纵剖面的模式,在蒸发容器641内配置有筒状的周壁647,借助该筒状的周壁647把蒸发容器641内隔开,形成只通过蒸发容器641的底部侧连通的水位检测室S601和蒸发室S602。此外,使筒状的周壁647的下端部647a为顶端变细的圆锥台形状,使筒状的周壁647的下端647a的最下端比蒸汽发生加热器642的最下端高。板状的电极643a,以从蒸发容器641的上部向水位检测室S601内的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在蒸发容器641的蒸发室S602内,以包围水位检测室S60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螺旋形状的蒸汽发生加热器642。此外,筒状的周壁647的下端与蒸发容器641的底部的平面隔开既定的间隔,经由上侧的供水口(未图示)而被供给至水位检测室S601内的水,通过该筒状的周壁647的下端与蒸发容器64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而被供给至蒸发室S602。
[0150] 另外,在图16中,筒状的周壁647的下端647a为下侧越靠顶端越细的圆锥台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到下端一直是筒状。
[0151]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方式,但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变更而加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