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制冰机及其运转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80027949.9

文献号 : CN10149582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森本了司高木友裕

申请人 :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自动制冰机以及其运转方法,课题在于抑制向制冰部的污垢的附着而防止树脂制部件等的损伤。作为解决方式,在制冰循环时,将制冰水供给到被供给向蒸发管的冷却介质冷却的制冰板的表面而生产冰块。在除冰循环时,开放供水阀(WV)而将除冰水供给到被供给向蒸发管的冷却介质冷却的制冰板的表面。而且,在经过供水时间后时关闭供水阀(WV),将除冰水的供给暂时停止。此外,经过供水时间后,反复进行每经过间歇停止时间而仅在间歇供水时间开放供水阀(WV)而间歇地供给除冰水的循环,直到除冰循环完成。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动制冰机的运转方法,在制冰循环时,将制冰水供给到被供给向蒸发器(14)的冷却介质冷却的制冰部(10)而生成冰块(M),在除冰循环时,利用加热机构加热上述制冰部(10)以便将冰块(M)从该制冰部(10)分离,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除冰循环时,在从除冰水供给机构(WV)向上述制冰部(10)连续供给既定量的除冰水,并暂时停止从该除冰水供给机构(WV)供给除冰水后,从该除冰水供给机构(WV)向上述制冰部(10)间歇地供给除冰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冰机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测从停止向上述制冰部(10)连续供给除冰水时到除冰循环完成所需的时间,在该预测时间(T3)比预先设定的取消时间(T4)短的情况下,不进行向制冰部(10)的除冰水的间歇供给。

3.一种自动制冰机,在制冰循环时,将制冰水供给到被供给向蒸发器(14)的冷却介质冷却的制冰部(10)而生成冰块(M),在除冰循环时,利用加热机构加热上述制冰部(10)以便将冰块(M)从该制冰部(10)分离,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机构,在上述除冰循环时,检测出已经从除冰水供给机构(WV)向上述制冰部(10)供给了既定量的除冰水的情况;

控制机构(32),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既定量的除冰水的供给而暂时停止从上述除冰水供给机构(WV)供给除冰水以后,直到除冰循环完成前,控制上述除冰水供给机构(WV)的动作使得从该除冰水供给机构(WV)向上述制冰部(10)间歇地供给除冰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32)预测从停止向上述制冰部(10)连续供给除冰水时到除冰循环完成所需的时间,在该预测时间(T3)比预先设定的取消时间(T4)短的情况下,控制上述除冰水供给机构(WV)的动作使得不进行向制冰部(10)的除冰水的间歇供给。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除冰循环时将向上述制冰部(10)供给的除冰水回收到制冰水槽(20),并且将限定量以上地回收到该制冰水槽(20)的除冰水向外部排出,将该限定量的除冰水作为下次的制冰循环时的制冰水而使用。

说明书 :

自动制冰机及其运转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制冰机以及其运转方法,在除冰循环时向被加热机构加热的制冰部供给除冰水,以便在该制冰部生成的冰块分离。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自动地制造冰块的制冰机,公知有如下所述的流下式制冰机:将构成冷冻系统的蒸发管蛇行状地配置在大致垂直地配置的制冰板的背面,当在制冰循环中向蒸发管循环供给冷却介质而冷却制冰板时,将制冰水向该制冰板的表面流下供给而生成冰块,然后转换到除冰循环而使冰块从制冰板分离。
[0003] 在上述流下式制冰机的除冰循环时,一边向上述蒸发管循环供给热气体一边令常温的除冰水在上述制冰板的背面流下从而加热该制冰板,融化冰块与制冰板的结冰面从而使冰块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另外,向制冰板供给的除冰水回收到位于制冰板的下方的制冰水槽,作为下次的制冰水而使用。此外,在制冰水槽上配设有溢流管,在由该溢流管限定的限定水位以上的被回收到制冰水槽的除冰水经由溢流管而被向外部排出。
[0004] 在上述流下式制冰机中,设定为进行下述控制:若在除冰循环中冰块全部分离从而温度剧烈地上升的热气体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除冰完成温度,则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该情况而判断除冰完成,并停止除冰循环而切换到制冰循环。在该情况下,对于除冰循环时向制冰板供给并被回收到制冰水槽的除冰水考虑自除冰水的供给源的流量的变动等而如下地设定:在由实验等获得的从除冰循环的开始直到到达除冰完成温度的时间之前,即除冰循环完成之前就变为上述限定水位。因而,若持续进行除冰水的供给直到除冰循环完成,则多量的除冰水被浪费地排出而消耗水量增大。因此,提出有在经过了足够下次的制冰水的量的除冰水被回收到制冰水槽的供水时间时,停止对于制冰板的除冰水的供给,以便将浪费的除冰水的量抑制为较少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专利文献1:特开2006-64290号公报
[0006] 关于冰块从上述制冰板分离的部分,因为变为无冰块的无负荷状态,所以在停止供给除冰水以后的仅利用热气体除冰时,制冰板的冰分离部分的温度上升而表面干燥,促进污垢在该表面上结晶化而附着。而且,若污垢附着在制冰板上而在表面上产生凹凸,则阻碍冰块的分离,所以成为除冰所需的时间变长的原因,导致制冰能力降低的问题。
[0007] 此外,若上述的污垢进一步附着而除冰花费更多时间,则除冰水的供给停止后仅利用热气体加热制冰板的时间变长,有该制冰板过热而导致配设于制冰板周边的树脂制部件的开裂或热变形等损伤的危险。

发明内容

[0008] 即本发明是鉴于在以往的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方案,用于适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制冰机以及其运转方法,抑制向制冰部的污垢的附着,并且能够防止树脂制部件等的损伤。
[0009]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适宜地实现期望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自动制冰机的运转方法为,
[0010] 在制冰循环时,将制冰水供给到被供给向蒸发器的冷却介质冷却的制冰部而生成冰块,在除冰循环时,利用加热机构加热上述制冰部而将冰块从该制冰部分离,[0011] 该自动制冰机的运转方法的特征在于,
[0012] 在上述除冰循环时,在从除冰水供给机构向上述制冰部连续供给既定量的除冰水后,从该除冰水供给机构向上述制冰部间歇地供给除冰水。
[0013]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通过间歇地供给除冰水而能够抑制消耗水量并能够防止制冰部的干燥、抑制向制冰部的污垢的附着。因而,防止由于附着在制冰部上的污垢引起的除冰所需的时间的变长,能够防止制冰能力的降低。此外,因为通过间歇地供给除冰水而能够抑制制冰部的过热,所以能够防止不耐热的树脂制部件等的损伤。进而,利用间歇地供给的除冰水还能够促进冰块的分离,因此获得能够缩短除冰时间的效果。
[0014]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其特征在,预测从停止向上述制冰部连续供给除冰水时直到除冰循环完成所需的时间,在该预测时间比预先设定的取消时间短的情况下,不进行除冰水向制冰部的间歇供给。
[0015]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停止连续供给除冰水后直到除冰循环完成所需的预测时间比取消时间短时,不进行除冰水向制冰部的间歇供给,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制冰板的污垢附着的影响较少时的除冰水的消耗水量。
[0016]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适宜地实现期待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自动制冰机为,
[0017] 在制冰循环时将制冰水供给到被供给向蒸发器的冷却介质冷却的制冰部而生成冰块,在除冰循环时利用加热机构加热上述制冰部而将冰块从该制冰部分离,[0018] 该自动制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0019] 检测机构,在上述除冰循环时,检测出已经从除冰水供给机构向上述制冰部供给了既定量的除冰水的情况;
[0020] 控制机构,如下地控制上述除冰水供给机构的动作:在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既定量的除冰水的供给后直到除冰循环完成前,从该除冰水供给机构向上述制冰部间歇地供给除冰水。
[0021]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能够通过除冰水的间歇供给来抑制消耗水量,并防止制冰部的干燥、抑制向制冰部的污垢的附着。因而,防止由于附着在制冰部上的污垢引起的除冰所需的时间的变长,能够防止制冰能力的降低。此外,因为能够通过除冰水的间歇供给而抑制制冰部的过热,所以能够防止不耐热的树脂制部件等损伤。进而能够促进冰块的分离,因此获得能够缩短除冰时间的效果。
[0022]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预测从停止向上述制冰部连续供给除冰水时直到除冰循环完成所需的时间,在该预测时间比预先设定的取消时间短的情况下,控制上述除冰水供给机构的动作使得不进行向制冰部的除冰水的间歇供给。
[0023]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停止连续供给除冰水后直到除冰循环完成所需的预测时间比取消时间短时,控制除冰水供给机构的动作使得不进行向制冰部的除冰水的间歇供给,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制冰板的污垢附着的影响较少时的除冰水的消耗水量。
[0024]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除冰循环时将供给向上述制冰部的除冰水回收到制冰水槽,并且将限定量以上的回收到该制冰水槽的除冰水向外部排出,将该限定量的除冰水作为下次的制冰循环时的制冰水而使用。
[0025]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通过间歇地供给除冰水,能够抑制对制冰水槽超过限定量而供给的除冰水的量,所以能够确保限定量的制冰水并能够减少从制冰水槽浪费地排出的除冰水的量。
[0026]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以及其运转方法,在供给既定量的除冰水后,间歇供给除冰水而抑制消耗水量而能够抑制制冰部的干燥,能够抑制向制冰部的污垢的附着。而且,通过抑制向制冰部的污垢的附着,能够防止除冰循环的变长,防止制冰能力的降低,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制冰部的过热导致的树脂制部件等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实施例1的流下式的自动制冰机的概略结构图。
[0028] 图2是实施例1的自动制冰机的控制框图。
[0029] 图3是实施例1的自动制冰机的运转时的时间流程图。
[0030] 图4是实施例2的自动制冰机的控制框图。
[0031] 图5是实施例2的自动制冰机的运转时的时间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接着,例举适当的实施例,参照附图在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以及其运转方法。在实施例中,作为自动制冰机,例举流下式的自动制冰机而进行说明。
[0033] 实施例1
[0034]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流下式的自动制冰机的概略结构的图,该自动制冰机构成为,在配置为纵向姿态的制冰板(制冰部)10的背面上密接固定有构成冷冻装置12的蒸发管(蒸发器)14,在制冰循环时使冷却介质在该蒸发管14中循环而强制冷却制冰板10。在该制冰板10的正下方,以倾斜姿态配设有引导板18,所述引导板18将利用除冰循环而从该制冰板10分离的冰块M引导到配设在斜下方的储料器16。在该引导板18上穿设有多个通孔(未图示),在制冰循环时向上述制冰板10的表面(以后称为“制冰面”)供给的制冰水,以及在除冰循环时向制冰板10的背面供给的除冰水经由该引导板18的通孔而回收到位于下方的制冰水槽20。
[0035] 从上述制冰水槽20经由循环泵PM导出的制冰水供给管22与设置在上述制冰板10的上方的制冰水喷洒器24连接。在该制冰水喷洒器24上穿设有多个的喷洒孔(未图示),在制冰循环时从上述喷洒孔将从制冰水槽20被泵压送的制冰水向上述制冰板10的制冰面喷洒。而且,在制冰面上流下的制冰水结冰,由此在该制冰面上生成多个既定形状的冰块M。
[0036] 在图示的自动制冰机中,在除冰循环时,用于将常温的水(以下称为“除冰水”)向上述制冰板10的背面喷洒而将该制冰板10升温而促进分离的除冰水供给系统与制冰水供给系统分别地设置,所述制冰水供给系统包括上述循环泵PM、制冰水供给管22、制冰水喷洒器24以及制冰水槽20。即,除冰水供给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与外部水管系统连接的除冰水供给管26、设置在上述制冰板10的背面上部而与除冰水供给管26连接的除冰水喷洒器28、夹插在除冰水供给管26上的电磁阀等的供水阀(除冰水供给机构)WV。而且,在除冰循环时开放供水阀WV,从而从外部水管系统供给的除冰水经由穿设在除冰水喷洒器28上的多个喷洒孔(未图示)被喷洒供给到制冰板10的背面侧而流下,加温制冰板10而促进冰块M的与制冰板10的结冰面的融化。另外,在制冰板10的背面侧流下的除冰水与制冰水同样地经由上述引导板18的通孔而被回收到制冰水槽20,其作为下次的制冰循环时的制冰水而使用。
[0037] 在上述制冰水槽20上配设有溢流管30,限定贮留在该槽20中的制冰水的贮留量。即构成为在除冰循环时被回收到制冰水槽20的除冰水若超过由溢流管30限定的限定水位,则经由该溢流管30被排出机外。而且贮留的直到限定水位的位置的除冰水的量设定为在制冰循环时所需要的制冰水的限定量。
[0038] 在上述制冰水槽20上配设有图1所示的浮动开关FS。该浮动开关FS检测制冰水槽20中的水位,设定为若实际的水位比预先设定的下限水位高则成为ON状态,若降低到下限水位则成为OFF状态。在实施例1中,从由上述溢流管30限定的上限的限定水位开始制冰循环,在上述制冰板10上生成冰块从而制冰水槽20中的水位降低,将全部的冰块M生成时的水位作为上述下限水位。
[0039] 上述冷冻装置12如图1所示,利用冷却介质管38、39、40、41将压缩机CM、凝缩器34、膨胀阀36以及上述蒸发管14以该顺序连接而使冷却介质循环。并且,在制冰循环中,被压缩机CM压缩的气化冷却介质经过排出管(冷却介质管)38而在凝缩器34中凝缩液化,经过第一供给管(冷却介质管)39而被膨胀阀36减压的液态冷却介质经由第二供给管(冷却介质管)40而流入蒸发管14并在此一举地膨胀而蒸发,与上述制冰板10进行热交换,使该制冰板10冷却到冰点下。反复进行如下述的循环,在该蒸发管14中蒸发的气化冷却介质经过吸入管(冷却介质管)41而返回压缩机CM而再次向凝缩器34供给。
[0040] 此外冷冻装置12具备从压缩机CM的排出管38分支的热气体管42,该热气体管42经过热气体阀HV而与连接在蒸发管14的入口侧的上述第二供给管40连通连接。利用图2所示的控制机构32将热气体阀HV控制为在制冰循环时关闭,在除冰循环时开放。即,在除冰循环中,经由开放的热气体阀HV以及热气体管42而从压缩机CM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化冷却介质即热气体(加热机构)向蒸发管14供给,利用该热气体加热制冰板从而使生成在制冰面的冰块M的与制冰面的结冰面融化,该冰块M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即,使压缩机CM运转,由此开闭控制热气体阀HV,交替地反复制冰循环和除冰循环,从而制造冰块M。
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FM表示在制冰循环时运转(ON)而风冷凝缩器34的风扇马达。
[0041] 在与上述蒸发管14的冷却介质出口侧连接的上述吸入管41上密接地配设有作为检测与制冰板10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介质出口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的热敏电阻等的温度传感器44的感温部。而且,该温度传感器44的检测温度被输入到上述控制机构32。
[0042] 自动制冰机具备控制机构32,所述控制机构32由统括其电气控制的整体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在控制机构32上,如图2所示,连接有压缩机CM、风扇马达FM、热气体阀HV、供水阀WV、循环泵PM、温度传感器44以及浮动开关FS。控制机构32在开始制冰循环后,在上述制冰水槽20中的水位降低到下限水位而上述浮动开关FS从ON动作到OFF(检测出下限水位)时,进行停止制冰循环而切换到除冰循环的控制。此外控制机构32设定为,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下述情况,即通过开始除冰循环而冰块M从被供给向蒸发管14的热气体加热的制冰板10分离而急速地温度上升的热气体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除冰完成的温度,从而进行停止除冰循环而切换到制冰循环的控制。
[0043] 上述控制机构32基于存储在内置的RAM(未图示)的供水程序而设定为在除冰循环时开闭控制上述供水阀WV。实施例1的控制机构32在上述浮动开关FS检测出下限水位时(除冰循环开始时)开放供水阀WV,在从除冰循环的开始经过预先设定的供水时间T0后时关闭供水阀WV。此外经过供水时间T0后,控制机构32以下述的方式开闭控制供水阀WV(参照图3),反复进行每经过预先设定的间歇停止时间T1而仅在间歇供水时间T2之间开放供水阀WV的循环,直到上述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直到除冰循环的完成)。在实施例1中,最初的循环的间歇停止时间T1的计时开始设定在经过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另外,在实施例1中,控制机构32兼用为检测机构,检测出在除冰循环时向上述制冰板10供给的除冰水已经达到既定量的情况。
[0044] 上述供水时间T0设定为从外部水管系统向制冰板10供给的除冰水的量比上述制冰水槽20中由溢流管30限定的限定量变多,下次的制冰水不会不够。此外,间歇停止时间T1以及间歇供水时间T2根据仅基于热气体的除冰时的制冰板10的升温程度与间歇供水中的除冰水的消耗水量的关系而设定为适当的值,例如在供水时间T0是150秒的情况下,间歇停止时间T1设定为20秒,间歇供水时间T2设定为10秒。即,间歇供水时间T2设定为间歇停止时间T1的1/2,交替地反复供水停止和供水。
[0045] [实施例1的作用]
[0046] 接着,参照图3所示的时间流程图,利用与运转方法的关系来说明实施例1的自动制冰机的作用。在制冰循环时,向配设在制冰板10的背面的蒸发管14循环供给冷却介质,进行该制冰板10的冷却。此外利用上述循环泵PM的运转,来自上述制冰水槽20的制冰水被泵压送到制冰水喷洒器24,制冰水经由该制冰水喷洒器24的各喷洒孔被喷洒供给到制冰板10的制冰面。另外,在制冰循环的开始时,制冰水在制冰水槽20内由贮留到被上述溢流管30限定的限定水位,上述浮动开关FS成为ON状态。
[0047] 上述制冰板10与在蒸发管14内循环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被强制冷却,从上述制冰水槽20经由循环泵PM而被供给到制冰板10的制冰面的制冰水缓缓开始结冰。另外,未结冰而从制冰面流下的制冰水经由上述引导板18的通孔被回收到制冰水槽20,通过循环泵PM的运转而再次被供给到制冰板10。此外,制冰水在制冰板10上缓缓地结冰,由此被回收到制冰水槽20的制冰水变少,该槽20的制冰水的水位随着降低。
[0048] 若在上述制冰板上生成既定尺寸的冰块M,制冰水槽20中的制冰水的水位降低到下限水位,从而上述浮动开关FS成为OFF状态,则上述控制机构32控制各机器使得从制冰循环切换到除冰循环。即,控制机构32在继续上述压缩机CM的运转的状态下停止(OFF)风扇马达FM以及循环泵PM,并且开放(ON)热气体阀HV。由此,停止制冰水的循环供给,并经由上述热气体管42向蒸发管14供给热气体而加热制冰板10,开始冰块M的与制冰板10的结冰面的融化。此外,控制机构32开放上述供水阀WV,开始除冰水(常温的自来水)向上述除冰水喷洒器28的供给。被供给到除冰水喷洒器28的除冰水经由喷洒孔被喷洒到制冰板10的背面,由此制冰板10被升温而促进冰块M与制冰板10的结冰面的融化。
[0049] 上述控制机构32如图3所示,在从除冰循环的开始经过上述供水时间T0后时,关闭上述供水阀WV而使连续地供给的除冰水的供给暂时停止。此时,除冰水(制冰水)在上述制冰水槽20内被贮留到由溢流管30限定的限定水位,并且上述浮动开关FS变成ON状态。此外,若经过间歇停止时间T1,则控制机构32再次开放上述供水阀WV而进行向上述制冰板10的背面的除冰水的供给,所述间歇停止时间T1从供水阀WV关闭的时刻即经过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开始计时。而且,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经过间歇供水时间T2时,控制机构32关闭供水阀WV而停止除冰水的供给,所述间歇供水时间T2从经过间歇停止时间T1后的时刻(供水阀WV的开放时刻)开始计时,在再次经过间歇停止时间T1时开放供水阀WV,所述间歇停止时间T1从经过间歇供水时间T2后的时刻开始计时。即,在经过供水时间T0以后反复进行下述循环:每经过间歇停止时间T1,都在间歇供水时间T2期间对制冰板10间歇地供给制冰水。
[0050] 若由于全部的冰块M从上述制冰板10分离而热气体的温度上升而上述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则上述控制机构32完成除冰循环,开始制冰循环。
[0051] 在实施例1的自动制冰机中,在除冰循环中,在限定量的除冰水被回收到上述制冰水槽20以后,对于制冰板10间歇供给除冰水,所以能够防止被热气体加热的制冰板10的制冰面干燥。即,将除冰水向制冰板10供给从而抑制该制冰板10的升温,能够防止该制冰板10的干燥而使得污垢不会附着在制冰板10上。而且,能够防止污垢的附着引起的除冰时间的变长,所以能够抑制制冰能力的降低。进而,因为通过除冰水的间歇供给也抑制制冰板10的过热,所以能够防止配设在制冰板10的周围的树脂制部件等的损伤。另外,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期间的除冰水的供给量较少,浪费地被排出的除冰水的量被抑制在最小限度。此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加热机构使用热气体,所以不需要使用加热器等其他的加热机构,能够简化自动制冰机的结构。
[0052] 实施例2
[0053] 上述除冰循环变长的原因如上所述是随着时间而发生的污垢对于制冰板10的制冰面的附着,所以在新自动制冰机中,未出现由于制冰板10的干燥/过热而引起的问题而在容许时间内完成除冰循环。而且,由在污垢随着时间而附着在制冰板10上、长期老化而引起的除冰循环变长时,通过进行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说明的除冰水的间歇供给,能够防止除冰循环进一步变长。在该情况下,若经过除冰水的供水时间T0后的直到除冰循环完成之前所需的时间为既定时间以内,则不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也不会产生由污垢的附着引起的除冰时间的长时间化和制冰板10的过热的问题。
[0054] 因此,在实施例2的自动制冰机中,构成为预测从经过向制冰板10连续供给除冰水的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到除冰循环完成之前所需的时间,在该预测时间T3比预先设定的取消时间T4短的情况下,不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的运转,而等待除冰循环的完成。另外,实施例2的自动制冰机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仅说明不同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表示。
[0055] 即,图4所示的控制机构32构成为,从经过上述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的上述温度传感器44的检测温度预测直到热气体变成除冰完成温度且经过下述的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的延迟时间T5之前所需的时间,将该预测时间T3与取消时间T4比较。并且在由控制机构32判断为预测时间T3比取消时间T4短的情况下[参照图5(a)],控制上述供水阀WV的运转使得不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设定为等待除冰循环的完成(基于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的计时完成)。另外,在实施例2中设定为,设想在经过供水时间T0前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在该情况下控制机构32将从经过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直到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完成延迟时间T5的计时的剩余的时间作为预测时间T3,与取消时间T4比较。
[0056] 相对于此,设定为,在由上述控制机构32判断为预测时间T3比取消时间T4长的情况下[参照图5(b)、(c)],控制上述供水阀WV的运转使得进行反复上述实施例1的间歇停止时间T1和间歇供水时间T2的除冰水的间歇供给。而且,若上述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则控制机构32控制为在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的计时完成后结束除冰循环,而开始制冰循环。此外控制机构32设定为,在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以后,控制供水阀WV的运转使得不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另外,取消时间T4根据与仅基于热气体除冰时的制冰板10的升温程度的关系而设定为适当的值,例如设定为60秒。
[0057] 在此,由于设置有自动制冰机的周围温度的变化,全部的冰块M从制冰板10分离时的热气体的温度也变化,因此若在预先设定的除冰完成温度下来结束除冰循环,则存在在冰块M未分离的状态下转换到制冰循环的可能。因此,在实施例2中构成为,设置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参照图4),从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的时刻开始计时,在经过设定于该延时计时器TM的延迟时间T5后时,控制机构32进行完成除冰循环而转换到制冰循环的控制。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在冰块M未分离的状态下转换到制冰循环的情况。另外,延迟时间T5根据自动制冰机设置的场所等而设定为适当的值,例如设定为30秒。
[0058] [实施例2的作用]
[0059] 接着,参照图5所示的时间流程,利用与运转方法的关系来说明实施例2的自动制冰机的作用。另外,省略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作用的说明。
[0060] (自动制冰机是新的,除冰循环在容许时间完成的情况)
[0061] 若进行除冰循环而冰块M从上述制冰板10分离而热气体温度上升而上述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则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开始计时。另外,在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情况及制冰板10的制冰面上不存在由于长期老化导致的凹凸而冰块M顺利地进行分离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在经过了上述供水时间T0前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因为利用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使除冰循环的完成延迟,所以确保对于下次的制冰循环时必需的制冰水的限定量。另外,因为从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将除冰循环的完成延迟延迟时间T5,由此能够在全部的冰块M可靠地分离之后使其转换到制冰循环,因此能够防止在冰块M残留在制冰板10的状态下进行制冰循环,防止发生所谓双重制冰。
[0062] 上述控制机构32如图5(a)所示,在从除冰循环的开始经过上述供水时间T0时,关闭上述供水阀WV而使连续地被供给的除冰水的供给暂时停止。此时,上述温度传感器44已经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而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开始计时,因此在该情况下控制机构32将从经过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直到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完成延迟时间T5的计时的剩余的时间作为预测时间T3,将该预测时间T3与预先设定的取消时间T4比较。
[0063] 在自动制冰机是新的,上述制冰板10的制冰面未由于变脏及长期老化等而产生凹凸的情况下,除冰循环所需的时间较短,因此预测时间T3比取消时间T4短。因而,控制机构32控制上述供水阀WV的运转使得不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使其等待除冰循环的完成。即在经过上述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的延迟时间T5之前,即使经过了从经过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开始计时的间歇停止时间T1,也不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由此,能够抑制除冰水的消耗水量。
[0064] 而且,上述控制机构32在基于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的计时完成后结束除冰循环,而使制冰循环开始。
[0065] (由于自动制冰机的长期老化等导致除冰循环的完成比容许时间长的情况)[0066] 若上述制冰板10的制冰面由于变脏或长期老化等而产生凹凸,则冰块M无法顺利的分离,如图5(b)(c)所示,在上述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之前,经过上述供水时间T0。在上述控制机构32中,从经过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的上述温度传感器44的检测温度预测直到热气体变成除冰完成温度且经过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的延迟时间T5所需的时间,将该预测时间T3与取消时间T4比较。而且,在控制机构32中判断预测时间T3比取消时间T4长的情况下,控制上述供水阀WV的运转使得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即,若经过间歇停止时间T1,则控制机构32再次开放上述供水阀WV而进行向上述制冰板10的背面的除冰水的供给,所述间歇停止时间T1从经过供水时间T0后的时刻开始计时。而且,在经过了间歇供水时间T2时,控制机构32控制为关闭供水阀WV而停止除冰水的供给,所述间歇供水时间T2从经过间歇停止时间T1后的时刻(供水阀WV的开放时刻)开始计时,在再次经过了间歇停止时间T1后开放供水阀WV,所述间歇停止时间T1从经过了间歇供水时间T2后的时刻开始计时,反复进行对制冰板10间歇供给制冰水的循环。
[0067] 而且,若上述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则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TM开始计时,在经过延迟时间T5后时,上述控制机构32完成除冰循环,而开始制冰循环。另外,当在间歇供水时间T2中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的情况下,不中断在该间歇供水时间T2中的除冰水的供给,直到经过间歇供水时间T2而继续除冰水的供给,并且不进行其后的除冰水的间歇供给。
[0068] [变更例]
[0069]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例的结构,能够适当地采用其他的结构。
[0070] 1.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基于被控制机构设定的供水程序而开闭控制供水阀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分别计时供水时间、间歇停止时间以及间歇供水时间的计时器而用控制机构控制供水阀的开闭。即,控制为在与除冰循环的开始同时运转的供水时间用计时器计时供水时间的时刻,关闭供水阀。此外,在供水时间用计时器计时了供水时间以后,在从供水时间用计时器计时了供水时间的时刻运转的间歇停止时间用计时器计时了间歇停止时间的时刻,开放供水阀,在从该间歇停止时间用计时器计时了间歇停止时间的时刻运转的间歇供水时间用计时器计时了间歇供水时间的时刻,关闭供水阀,在从该间歇供水时间用计时器计时了间歇供水时间的时刻运转的间歇停止时间用计时器计时了间歇停止时间的时刻,开放供水阀,反复进行上述控制直到除冰循环完成。在该变更例中,供水时间用计时器作为在除冰循环时检测出供给了既定量的除冰水的情况的检测机构而起作用。另外,上述供水时间、间歇停止时间以及间歇供水时间不限于使用三个计时器而计时的结构,也可以利用一个计时器计时。
[0071] 另外,也可以由控制机构来实现在实施例2中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的功能。即,也可以将在预测时间比取消时间短的情况下不进行除冰水的间歇供给的供水程序设定于控制机构。
[0072] 2.在实施例2中,构成为用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后,在经过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的延迟时间后时完成除冰循环。但也可以不设置除冰完成延时计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除冰完成温度时使除冰循环完成。在该情况下,构成为控制机构从经过供水时间后的时刻下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来预测从经过供水时间后时直到变成除冰完成温度所需的时间,将其预测时间与其取消时间比较。
[0073] 3.在实施例中,在除冰循环时在经过供水时间后时暂时停止除冰水的供给,但既定量的除冰水的供给停止也可以在作为检测出被贮留在制冰水槽内除冰水的水位的浮动开关等的检测机构检测到限定水位时停止除冰水的供给。
[0074] 4.在实施例中,作为检测出制冰循环的完成的制冰完成检测机构而例举浮动开关而说明,但作为该制冰完成检测机构,也可以使用检测出制冰完成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制冰完成温度时停止制冰循环而切换到除冰循环。或者,也可以作为制冰完成检测机构使用计时器,在经过预先设定于该计时器的的制冰时间后时,从制冰循环切换到除冰循环。
[0075] 5.在实施例中,对由一张制冰板构成制冰部的情况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由夹着蒸发管而对置地配置的两张的制冰板构成制冰部。
[0076] 6.在实施例中,构成为在除冰循环时向蒸发管供给热气体而加热制冰板,但也能够采用将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器配置在制冰板上并利用该加热器加热制冰板的结构。
[0077] 7.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开闭作为除冰水供给机构的供水阀从而进行从外部水管系统供给的除冰水的对制冰部的供水控制的情况,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能够采用ON-OFF与贮留有既定量的除冰水的除冰水槽连接的泵从而进行对制冰部的除冰水的供水控制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泵作为除冰水供给机构而起作用。
[0078] 8.在实施例中,作为自动制冰机例举流下式的自动制冰机而进行说明,但只要是在除冰循环时使用除冰水的制冰机,则也可以为开放单元型、闭路单元型等的喷射式,其他各种的方式的制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