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连接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202267.3

文献号 : CN1014995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包振毅

申请人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共用连接装置,包含:一连接器、二第一导引件及二第二导引件。连接器安装于一基板上,该连接器包含:一第一插接口及一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用以供一第一电路板插接,第二插接口是沿着该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叠置于第一插接口的上方,用以供一第二电路板插接,且该第二电路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一电路板的宽度。该二第一导引件设置于基板上且该二第一导引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电路板的宽度,用以导引第一电路板插入第一插接口中。该二第二导引件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导引件上并且位于连接器的第二插接口的两侧,该二第二导引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电路板的宽度,用以导引第二电路板插入第二插接口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共用连接装置,用以供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宽度的电路板插接,该共用连接装置包含:至少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安装于一基板上,且该连接器包含:一第一插接口及一第二插接口,其中该第一插接口用以供一第一电路板插接;以及该第二插接口是沿着该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叠置于该第一插接口的上方,用以供一第二电路板插接,且该第二电路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一电路板的宽度;其特征在于:该共用连接装置还包含有:二第一导引件及二第二导引件,该二第一导引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连接器的该第一插接口的两侧,该二第一导引件之间的距离等于该第一电路板的宽度,用以导引该第一电路板插入该第一插接口中;以及该二第二导引件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导引件上并且位于该连接器的该第二插接口的两侧,该二第二导引件之间的距离等于该第二电路板的宽度,用以导引该第二电路板插入该第二插接口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共用连接装置更包含有二第三导引件,用以连接对应的该第一导引件与该第二导引件,并且能够与该二第二导引件共同引导该第二电路板插入该第二插接口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件直立于该基板上,并且沿着该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延伸;该第三导引件垂直连接于该第一导引件,并且沿着该第一电路板的宽度方向而朝着远离于该连接器的方向延伸,该第三导引件平齐于该第二插接口的一内底面;该第二导引件垂直连接于该第三导引件,并且沿着该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件、该第三导引件及该第二导引件组成一个经由冲压折弯工艺而形成于该基板上的折弯片,该第一导引件垂直连接于该基板上,该第三导引件垂直连接于该第一导引件,该第二导引件则垂直连接于该第三导引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该第一插接口的一内底面平齐于该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该第一插接口的一内底面高于该基板,该共用连接装置更包含有一第四导引件,该第四导引件设置于该基板上,用以与该二第一导引件共同引导该第一电路板插入该第一插接口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导引件是一凸台,该凸台的顶面平齐于该第一插接口的该内底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二第一导引件及该二第二导引件之间的该基板上更设置若干个与所述至少一连接器相同的连接器,所述的若干个连接器与所述的至少一连接器均沿着该第一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直线排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包含若干个插入端,用以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若干个连接器与所述至少一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中;该第二电路板也包含若干个插入端,用以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若干个连接器与所述至少一连接器的第二插接口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是一背光模组的一背板;该第一电路板包含一转换器;该第二电路板包含一液晶显示整合型电源供应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电路板的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一凸耳,用以与该第二导引件配合并导引该第二电路板插入该连接器的该第二插接口中。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共用连接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供至少两种不同宽度的电路板插接而具有良好共用性的共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必须要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通常有冷阴极萤光灯(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外置电极萤光灯(External ElectrodeFluorescent Lamp,EEFL)、发光二极管(LED)及电激发光片(EL)等。就应用范围而言,发光二极管及电激发光片主要用于小尺寸、单色光的液晶显示的背光源,例如:手机、PDA、游戏机等。而大尺寸高亮度的背光源则主要采用冷阴极萤光灯,例如:监视器、液晶电视等,因为冷阴极萤光灯具有电气及光学特性安定、寿命长、耐震、耐冲击等优势,所以冷阴极萤光灯为目前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的最适合的背光源。

因冷阴极萤光灯在启动时需要较高电压,所以需要有适当的供电电源。目前主要有两种供电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24V背光方式,即采用转换器(Inverter)将由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提供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成高频的高压脉冲,用来点亮背光模组内的冷阴极萤光灯,以提供液晶显示装置所需的亮度;第二种方案是二合一方式,即将AC/DC(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器和DC/AC转换器整合在一起而形成整合型电源供应器(LCD IntegratedPower Supply,LIPS),能够直接将高压输出至冷阴极萤光灯。

无论是转换器还是整合型电源供应器均得借助连接器才能够连接至冷阴极萤光灯,以提供液晶显示装置光源稳定的电压。通常不同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所需要的连接器数量不同,例如:一般42英寸液晶电视需要用到14至28个连接器、37英寸液晶电视需要用到6至12个连接器、32英寸液晶电视需要用到4至8个连接器。

尽管前述两种电源供应方案均各有利弊,但并不排除未来在同一背光模组甚至同一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设计上实现两者通用的可能性。因此,为实现转换器与整合型电源供应器的通用性,需要变更连接器的结构,以根据不同的电源需要而能够选择性地将设置有转换器的电路板或设置有整合型电源供应器的电路板插置于连接器上,从而提供冷阴极萤光灯所需的驱动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用连接装置,可供至少两种不同宽度的电路板准确插入对应的连接器的插接口中,从而具有良好的共用性。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用连接装置,用以供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宽度的电路板插接,该共用连接装置包含:至少一连接器、二第一导引件及二第二导引件。每一连接器均安装于一基板上,该连接器包含:一第一插接口及一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用以供一第一电路板插接,第二插接口是沿着该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叠置于该第一插接口的上方,用以供一第二电路板插接,且该第二电路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一电路板的宽度。该二第一导引件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的两侧,该二第一导引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电路板的宽度,用以导引第一电路板插入第一插接口中。该二第二导引件分别连接于对应的该二第一导引件上并且位于连接器的第二插接口的两侧,该二第二导引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电路板的宽度,用以导引第二电路板插入第二插接口中。

依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共用连接装置更包含有二第三导引件,用以连接对应的第一导引件与第二导引件,并且能够与该二第二导引件共同引导第二电路板插入第二插接口中。

依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第一导引件、第三导引件及第二导引件是组成一个经由冲压折弯工艺而形成于基板上的折弯片,第一导引件垂直连接于基板上,第三导引件垂直连接于第一导引件,第二导引件则垂直连接于第三导引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共用连接装置是通过设置第一导引件及第二导引件以确保具有不同宽度的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能够准确插入对应的连接器的插接口中,从而使得本发明共用连接装置具有良好的共用性。本发明更通过设置第三导引件与第四导引件分别与第二导引件与第一导引件配合以进一步引导不同宽度的该二电路板准确插入对应的连接器的插接口中。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共用连接装置设置于一基板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共用连接装置设置于一基板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正欲插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中时与共用连接装置的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各构件的侧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电路板正欲插入连接器的第二插接口中时与共用连接装置的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各构件的侧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1A至图3B所示的本发明共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例,用以供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宽度的电路板6、7插接,其中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共用连接装置设置于一基板5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共用连接装置设置于一基板5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6正欲插入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口中时与共用连接装置的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各构件的侧面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电路板7正欲插入连接器1的第二插接口中时与共用连接装置的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B为图3A所示各构件的侧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由图1A及图1B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共用连接装置包含有若干个连接器1、二第一导引件2、二第二导引件3及二第三导引件4。这些连接器1安装于一基板5上并呈直线排列,每一连接器1均包含一第一插接口10及一第二插接口12,其中第一插接口10用以供一第一电路板6(此元件可参看图2A所示)插接;第二插接口12是沿着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叠置于第一插接口10的上方,用以供一第二电路板7(此元件可参看图3A所示)插接。

二第一导引件2、二第二导引件3及二第三导引件4是对称设置于基板5上,并位于这些连接器1的两侧。从图1B所示的侧面位置关系示意图来看,二第一导引件2是位于这些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口10的两侧,且二第一导引件2之间的距离D1等于第一电路板6的宽度W1(标号W1见于图2A中),用以导引第一电路板6插入这些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口10中。二第二导引件3是通过二第三导引件4而分别连接于对应的二第一导引件2上并且位于这些连接器1的第二插接口12的两侧,二第二导引件3之间的距离D2大于二第一导引件2之间的距离D1,且等于第二电路板7的宽度W2(标号W2见于图3A中),用以导引第二电路板7插入这些连接器1的第二插接口12中。二第三导引件4是用以连接相对应的第一导引件2与第二导引件3,并且能够与二第二导引件3共同引导第二电路板7插入第二插接口12中。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5是一背光模组的一金属背板,第一导引件2、第二导引件3及第三导引件4是组成一个经由冲压折弯工艺形成于基板5上的折弯片8。折弯片8中,第一导引件2垂直连接于基板5上,并且沿着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三导引件4垂直连接于该第一导引件2,并且沿着第一电路板6的宽度方向而朝着远离于连接器1的方向延伸。第三导引件4平齐于这些连接器1的第二插接口12的内底面120,以承载并引导需要插入第二插接口12中的第二电路板7。第二导引件3垂直连接于第三导引件4,并且沿着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于基板5上的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口10的一内底面100是高于基板5的表面50,所以当第一电路板6需要插入第一插接口10时,不易对准第一插接口10,因此本实施例的共用连接装置还应包含一第四导引件9,第四导引件9是与二第一导引件2共同引导第一电路板6插入第一插接口10中。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导引件9较佳为若干个设置于基板5上的凸台,这些凸台毗邻于每一连接器1,且凸台的顶面900是平齐于这些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口10的内底面100,也即凸台的高度等于第一插接口10的内底面距离基板5表面50的高度,以承载并引导第一电路板6准确插入第一插接口10中,而第四导引件9并不限于上述的凸台,只要是能达到上述的承载以及引导的功能者均可。

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电路板6包含若干个插入端60,因第一电路板6的宽度W1等于二第一导引件2之间的距离D1,当第一电路板6的插入端60需要插入第一插接口10时,首先,借助二第一导引件2能够防止第一电路板6于左右方向的插接错位,从而使得第一电路板6上的每一插入端60均能够对准相应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口10。然后,当第一电路板6继续插入时,第一电路板6上的这些插入端60能够沿着第四导引件9的这些凸台的顶面准确分别插入至对应的第一插接口10中,通过这种方式防止第一电路板6在上下方向插接错位。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6包含一设置于其上的转换器(inverter)。

请参照图3A及图3B所示,第二电路板7也包含若干个插入端70,因第二电路板7的宽度W2大于第一电路板6的宽度W1,即第二电路板7的宽度W2大于二第一导引件2之间的距离D1,且等于二第二导引件3之间的距离D2。因此,当第二电路板7的插入端70需要插入第二插接口12时,首先,由于其宽度W2限制,第二电路板7并不会进入二第一导引件2之间,而只会进入二第二导引件3之间;然后,通过二第二导引件3能够防止第二电路板7于左右方向的插接错位,从而使得第二电路板7上的每一插入端70均能够对准相应连接器1的第二插接口12。接着,当第二电路板7继续插入时,第二电路板7上的这些插入端70能够沿着第三导引件4分别准确插入至对应的第二插接口12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防止第二电路板7在上下方向插接错位。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7可包含一设置于其上的液晶显示整合型电源供应器(LCD Integrated PowerSupply),而使第二电路板的宽度W2大于第一电路板6的宽度W1的设计例如可在第二电路板7的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一凸耳72,也即,第二电路板7的宽度W2是指包含两侧凸耳72在内的第二电路板7的最大宽度,即两凸耳72的最外侧边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该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