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008753.6

文献号 : CN10150255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匡海学王秋红吕邵娃杨炳友

申请人 : 匡海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草药有效部位提取物领域。包括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a.用水或乙醇回流提取线叶菊2~4次,过滤,合并滤液;b.滤液回收溶剂至药材3~6倍的体积,得药液1;c.将药液1加10~50%乙醇悬浮后,静置;d.取上清液回收溶剂,得到药液2;e.将药液2上样到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进行吸附,水洗至近无色后,用20~60%乙醇洗脱,合并洗脱液,浓缩,即得。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含有1个有效部位群,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能适应工业化生产,为线叶菊总黄酮的后续研究提供充足的原料,拓宽了线叶菊总黄酮的应用范围。

权利要求 :

1.一种制备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有效部位提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水或乙醇回流提取线叶菊2~4次,过滤,合并滤液;

b.滤液回收溶剂至线叶菊药材3~6倍的体积,得药液1;

c.将药液1加10~50%乙醇悬浮后,静置;

d.取上清液回收溶剂,得到药液2;

e.将药液2上样到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进行吸附,水洗后,用20~60%乙醇洗脱,合并洗脱液,浓缩,即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用线叶菊药材5~20倍重量的水或乙醇回流提取线叶菊2~4次;所述的回流提取时间为每次回流提取1-3小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对线叶菊进行回流提取;其中,所述的乙醇浓度为30~100wt%。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乙醇浓度为40~80wt%。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选自D101,AB-8,HPD500,HPD300,NKA或H103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的上样是在流速为每小时

1.1~1.3倍柱体积的条件下将药液2上样到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进行吸附。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用30%乙醇进行洗脱;其中,洗脱液的流速为每小时0.5~0.6倍柱体积。

8.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提取物总重量的60%以上;其中,所述的总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兔毛蒿素,圣草素,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槲皮素和异槲皮苷。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兔毛蒿素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10.26-20.26%;圣草素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3.6-7.02%;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2.43-5.89%;槲皮素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6.87-13.47%;异槲皮苷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6.96-13.59%。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兔毛蒿素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15.26%;圣草素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5.31%;槲皮万寿菊素3,

6-二甲醚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4.16%;槲皮素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10.17%;

异槲皮苷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10.29%。

11.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12.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由有效量的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组成。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剂、口服液或注射液剂。

说明书 :

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有效部位提取物,尤其涉及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在治疗细菌及耐药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用途,属于中草药有效部位提取物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又名兔毛蒿、兔子毛、西伯利亚艾菊、疔毒草、惊草、荆草等,是菊科线叶菊属植物。属于非药典收录天然药物。该药是一种清热解毒药,全草均可药用。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的功能。临床上用其治疗传染性高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的治疗,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0003]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研究报道不多,对线叶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国内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从中分离并鉴定了挥发油类、数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如张振杰等报道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线叶菊中的挥发油,收率约0.52%,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5.6%。线叶菊水煎液的抗菌作用在内蒙古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有研究报道。从线叶菊中分得三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兔毛蒿素、圣草素和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但都未对线叶菊抗菌的有效部位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线叶菊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尚没有成熟的技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
[0005]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的方法;
[0006] 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抑菌消炎的药物组合物;
[0007]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 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含有1个有效部位群,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兔毛蒿素(filifolin),圣草素(eriodictyol)和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3,6-dimethoxyquercet-agetin),槲皮素(Quercetindihydrate),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等。本发明提取物中包括这5个黄酮化合物在内的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提取物重量的
60%以上;
[0009] 本发明线叶菊总黄酮提取物经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UV-HPLC)测定,所含黄酮类各成分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兔毛蒿素10.26-20.26%,优选为15.26%;圣草素3.6-7.02%,优选为5.31%;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2.43-5.89%,优选为4.16%;槲皮素6.87-13.47%优选为10.17%;异槲皮苷6.96-13.59%,优选为10.29%。
[0010] 一种制备上述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a.将线叶菊用水或乙醇回流提取2~4次,过滤,合并滤液;
[0012] b.滤液回收溶剂至线叶菊药材3~6倍的体积,得药液1;
[0013] c.将药液1加10~50%乙醇悬浮后,静置;
[0014] d.取上清液回收溶剂,得到药液2;
[0015] e.将药液2上样到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进行吸附,水洗后,用20%~60%乙醇洗脱,合并洗脱液,浓缩,即得。
[0016]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提取线叶菊的水或乙醇的重量优选是线叶菊药材重量的5~20倍;所述的回流提取时间优选为每次回流提取1-3小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更优选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对线叶菊进行回流提取,其中,所述的乙醇浓度优选为30~100wt%,更优选为40~80wt%;
[0017] 步骤c中所述的静置时间可以是12~48小时等;
[0018] 步骤e中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可选自D101,AB-8,HPD500,HPD300,N KA或H103等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所述的上样优选在流速为每小时1.1~1.3倍柱体积的条件下将药液2上样到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进行吸附;
[0019] 步骤e中优选用20~40%乙醇进行洗脱,进一步优选用30%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液的流速优选为每小时0.5~0.6倍柱体积。
[0020] 本发明所述的线叶菊为菊科线叶菊属植物线叶菊[Filifoliumsibiricum(L.)Kitam.]的全草。
[0021] 体外抑菌试验证明,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黄酮)对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有高度抑菌和杀菌作用,且对青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家兔细菌性角膜结膜炎、家兔腹膜炎、实验性败血症、小鼠实验性葡萄球菌感染、局部感染等实验动物模型有治疗作用,实验证明总黄酮为线叶菊抗感染的有效部位。对该部位经口服给药未测出LD50,经最大给药量测定证明,小鼠口服给药最大给药量为198.0g/kg,相当临床成人用量的69300倍。
[0022] 将有效量的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组合在一起后可得到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0023] 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后,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适宜的临床制剂,例如可以是注射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滴丸等,其中,所述的辅料可以是抗氧络合剂、填充剂、骨架材料等;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木糖醇、甘露醇、乳糖、果糖、葡聚糖、葡萄糖、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分子右旋糖酐、氯化钠、葡萄糖酸钙或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甘露醇或乳糖。
[0024] 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含有1个有效部位群,能够有效治疗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能适应工业化生产,为线叶菊总黄酮的后续研究提供充足的原料,拓宽了线叶菊总黄酮的应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6] 实施例1
[0027] 取线叶菊原料6000g,先用原料20倍重量的5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5小时,合并上述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小于或等于180000ml,得到药液1;
[0028] 将药液1搅匀后静置1~2天,自然沉降至界面不再下降,取上清液;
[0029] 将上清液继续回收溶剂到无醇味,加水定容至6000ml,得到药液2;
[0030] 将药液2上样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D101(树脂重80g,柱体积100ml,柱径∶柱高=1∶2)进行吸附,上样流速为每小时1.2倍柱体积,上完样后用蒸馏水冲洗柱子,直至水洗脱液近无色,弃去水洗脱液,用6倍柱体积含20%的乙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流速控制在每小时0.5倍柱体积,洗脱过程中用Alcl3试剂检测是否洗脱完全;收集洗脱液,合并,减压浓缩,减压干燥,得到线叶菊总黄酮粗品210g。
[0031] 上述线叶菊总黄酮提取物经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UV-HPLC)测定,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提取物总重量的66.27%;其中所含黄酮类各成分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兔毛蒿素(13.01%),圣草素(4.23%),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4.35%),槲皮素(9.16%),异槲皮苷(9.27%)。
[0032] 实施例2
[0033] 取线叶菊根及根茎粗粉原料2500g,先用原料20倍重量的5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5小时,合并上述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小于或等于75000ml,得到药液1;
[0034] 将药液1搅匀后静置1~2天,自然沉降至界面不再下降,取上清液;
[0035] 将上清液加水定容至2500ml,得到药液2;
[0036] 将药液2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树脂重80g,柱体积100ml,柱径∶柱高=1∶2),流速为每小时1.3倍柱体积,上完样后用蒸馏水冲洗柱子,直至水洗脱液近无色,弃去水洗脱液,用6倍柱体积含30%的乙醇洗脱,洗脱液流速控制在每小时0.5倍柱体积,洗脱过程中用Alcl3试剂检测是否洗脱完全;收集洗脱液,合并,减压浓缩,减压干燥,得到线叶菊总黄酮粗品175g。
[0037] 上述线叶菊总黄酮提取物经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UV-HPLC)测定,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提取物总重量的72.33%;所含黄酮类各成分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兔毛蒿素(16.68%),圣草素(5.87%),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5.31%),槲皮素(11.65%),异槲皮苷(10.87%)。
[0038] 实施例3
[0039] 取线叶菊根及根茎粗粉原料1000g,先用原料20倍重量的95%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5小时,合并上述提取液,合并上述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小于等于30000ml,得到药液1;
[0040] 将药液1搅匀后静置1~2天,自然沉降至界面不再下降,取上清液;
[0041] 将上清液继续回收溶剂到无醇味,加水定容至1000ml,得到药液2;
[0042] 将药液2上H103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H103(树脂重80g,柱体积100ml,柱径∶柱高=1∶2),流速为每小时1.1倍柱体积,上完样后用蒸馏水冲洗柱子,直至水洗脱液近无色,弃去水洗脱液,用6倍柱体积含60%的乙醇洗脱,洗脱液流速控制在每小时0.6倍柱体积,洗脱过程中用Alcl3试剂检测是否洗脱完全;收集洗脱液,合并,减压浓缩,减压干燥,得到线叶菊总黄酮粗品58g。
[0043] 上述线叶菊总黄酮提取物经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UV-HPLC)测定,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提取物总重量的64.52%;其中所含黄酮类各成分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兔毛蒿素(15.03%),圣草素(5.32%),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4.89%),槲皮素(10.13%),异槲皮苷(10.56%)。
[0044] 实施例4制成注射液
[0045] 取实施例1所制备的提取物适量,加入适量增溶剂,研磨,再加少量注射用水稀释,混匀,然后加入氯化钠适量,溶解后再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0046] 实施例5制成口服液:
[0047] 取实施例2所制备的提取物适量,加入适量增溶剂,研磨,再加少量水稀释,混匀,然后加入矫味剂及防腐剂,混匀,加水至规定量。混匀,分装,灭菌,即得。
[0048] 实施例6制成片剂:
[0049] 取实施例3所制备的提取物适量,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片,即得。
[0050] 实验例1上样流速的考察
[0051] 将线叶菊水提取液(用线叶菊药材5~20倍重量的水回流提取线叶菊2~4次制备得到)(每12.5ml提取液相当于1g浸膏或3g原药材)上样于AB-8型大孔树脂柱(树脂重80g,,柱体积100ml,柱径∶柱高=1∶2)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流速,以Liberman试剂检测,考察了上样流速与吸附量的关系,检测结果见表1。
[0052] 表1
[0053]
[0054] 结果表明:上样液流速与上样量呈负相关,流速越大,吸附量越小,考虑到流速小于1ml/min(1.1倍柱体积)时,耗时较长,而流速大于3ml/min(1.3倍柱体积)时,吸附量有偏低,耗用树脂量大,所以上样时采用2ml/min的流速,即上样流速为每小时1.2倍柱体积。
[0055] 实验例2洗脱溶剂的考察
[0056] 将已交换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树脂重80g,柱体积100ml,柱径∶柱高=1∶2)上的线叶菊提取液(实施例1-3所述的药液2),分别采用以下系统进行洗脱:含不同浓度的乙醇系统:Alcl3试剂检测,考察了不同洗脱系统的洗脱效率,洗脱流速采用2ml/min,其结果如下:
[0057] 洗脱系统:分别用含有5%,10%,20%,30%,40%,50%的乙醇洗脱;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