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带理带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025361.0

文献号 : CN1015078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建明徐永银

申请人 : 张建明

摘要 :

一种消防带理带机构,属于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夹钳架传动装置、支架致动装置和夹放带装置,第一支架的一端配设在车厢一端的第一上沿上,另一端与夹钳架传动装置的一端联结,夹钳架传动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一端联结,第二支架的另一端配设在车厢另一端的第二上沿上,支架致动装置安装在车厢的任意一端的侧部且与第一支架或与第二支架联结,夹放带装置与夹钳架传动装置联结且由夹钳架传动装置带动而构成一个传运平面,在第一支架上设有一对彼此相对应的第一撞头,而在第二支架上设有一对彼此对应的第二撞头,夹放带装置与第一、第二撞头相配合。优点:能有效地减轻消防队员的工作强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消防带理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夹钳架传动装置(4)、支架致动装置(5)和夹放带装置(6),第一支架(2)的一端滑动配设在车厢(1)一端的第一上沿(11)上,另一端与夹钳架传动装置(4)的一端联结,夹钳架传动装置(4)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3)的一端联结,而第二支架(3)的另一端滑动配设在车厢(1)另一端的第二上沿(12)上,支架致动装置(5)安装在车厢(1)的任意一端的侧部并且与所述的第一支架(2)或与所述的第二支架(3)联结,夹放带装置(6)与所述的夹钳架传动装置(4)联结并且由夹钳架传动装置(4)带动而构成一个周而复始地运动的传运平面,在所述的第一支架(2)上设有一对彼此相对应的第一撞头(21),而在所述的第二支架(3)上同样地设有一对彼此对应的第二撞头(31),所述的夹放带装置(6)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撞头(21、

31)相配合,所述的夹钳架传动装置(4)包括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第一动力源(42)、第一齿轮(43)、第一、第二链轮(44)、(45)、第一、第二链条(46、47)和第三、第四链轮(48、

49),第一、第二导轨(41a、41b)彼此平行并且各自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支架(2)相固定,而各自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支架(3)相固定,第一动力源(42)位于第一、第二导轨(41a、

41b)的一端并且在第一、第二导轨(41a、41b)之间与第一、第二导轨(41a、41b)固定,在第一动力源(42)的动力输出轴上固设有第一主动齿轮(421),该第一主动齿轮(421)与第一齿轮(43)相啮合,而第一齿轮(43)与第一链轮(44)同轴地固定在第一链轮轴(441)的一端,第一链轮轴(441)的另一端固定第二链轮(45),第一链轮轴(441)的中部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第二导轨(41a、41b)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的一端,第三链轮(48)固定在第二链轮轴(481)的一端,第四链轮(49)固定在第二链轮轴(481)的另一端,第二链轮轴(481)的中部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第二导轨(41a、41b)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的另一端,第一链条(46)的一端套置在第二链轮(45)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三链轮(48)上,第二链条(47)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链轮(44)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链轮(49)上,其中,第一、第二链条(46、47)与所述的夹放带装置(6)联结,所述的支架致动装置(5)包括第二动力源(51)、第二主动齿轮(52)、第二齿轮(53)和螺杆(54),第二动力源(51)安装在车厢(1)一端的侧部的动力源支架(511)上,第二主动齿轮(52)固定在第二动力源(51)的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第二齿轮(53)相啮合,螺杆(54)的两端各通过螺杆座(54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动力源支架(511)上,中部与所述的第一支架(2)相配合,所述的第二齿轮(53)固定在螺杆(54)的一端端部,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架(2)上构成有一对螺母座(23),所述的螺杆(54)的中部与螺母座(23)相配合,所述的动力源支架(511)固定在厢体(1)上,所述的夹放带装置(6)包括一夹钳架(61),该夹钳架(61)的两端各构成有一支臂(611),各支臂(611)上铰设有一曲臂(62),各曲臂(62)的一端固接有一牵引绳(64)的一端,各牵引绳(64)的中部套置在转动设置于夹钳架(61)上的相应的滑轮(63)上,而各牵引绳(64)的另一端各自连结一夹钳装置(65),各夹钳装置(65)设在相应的支臂(611)上,其中,在所述的曲臂(62)上设有撞脚(621),在所述的夹钳架(61)上固设有一对链条固定块(612),该对链条固定块(61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第二链条(46、47)固定,在所述的支臂(611)上构成有滑槽(6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带理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架(2)与所述的车厢(1)相滑动配合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22),该第一立柱(22)穿设在第一导杆(221)上,第一导杆(221)的两端与所述车厢(1)的第一上沿(11)上的一对第一导杆座(11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带理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架(3)与所述车厢(1)相滑动配合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立柱(32),该第二立柱(32)穿设在第二导杆(321)上,第二导杆(321)的两端与所述车厢(1)的第二上沿(12)上的一对第二导杆座(12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带理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力源(42)为液压马达或配有减速机的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带理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动力源(51)为液压马达或配有减速机的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带理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钳装置(65)包括钳体(651)、第一、第二连杆(652、653)、定位轴(654)和扭簧(655),钳体(651)通过钳轴(6511)配设在所述的滑槽(6111)上,第一连杆(652)的一端与钳体(651)的一对钳柄中的其中一个钳柄铰接,第二连杆(652)的一端与钳体(651)的一对钳柄中的另一个钳柄铰接,而第一、第二连杆(652、653)的另一端共同地铰设在定位轴(654)上,定位轴(654)固定在支臂(611)上所开设的定位轴孔(6112)上,扭簧(655)套置在所述的钳轴(6511)上,扭簧(655)的第一、第二扭簧脚(6551、6552)分别迫持在钳体(651)的一对钳柄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带理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立柱(22)上固设有第一导板(222),第一导板(222)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滑轮(2221),并且第一导滑轮(2221)与所述第一上沿(11)的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二立柱(32)上固设有第二导板(322),第二导板(322)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滑轮(3221),并且第二导滑轮(3221)与所述的第二上沿(12)的表面接触。

说明书 :

消防带理带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带理带机构,用于将救灾结束后的消防带有序地整理于车厢内。

背景技术

[0002] 在消防车主车出警的同时消防器材给养车(也可称消防器材保障车,以下同,但不受具体称谓之限制)也伴随出警,在随主车出警并且抵达目的地后,由消防队员从消防器材给养车上将消防带拉出与消防泵或类似的装置联结实施灭火。在灭火完毕后,由消防队员将消防带整理于前述的消防器材给养车的车厢内。然而由于消防带既冗长又笨重,加上消防带处于湿润状态并且沾有泥土或类似的污物,因此消防队员的理带工作强度大,并且花费的时间多和效率低下。又,由于是人工对消防带整理,因此齐整性规范性并不能充分保障。业界所知,对于消防带的整理要求较为严苛,不允许出现缠结现象,否则在使用时会造成耽误宝贵的救灾时机的后果。
[0003] 本申请人发明的消防带收带机构能使用完毕后消防带自动收回到消防器材给养车的车厢内,从而无需由消防队员手工收带,有助于减轻消防队员的工作强度,但是,如果缺乏与消防带收带机构配套的消防带理带机构,那么仍不足以彻底减轻消防队员的工作强度。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在已有的专利文献和专业期刊中均未见诸有用于对消防带整理的理带机构的技术启示。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而高效率地将消防带整理于车厢内而藉以减轻消防队员工作强度的消防带理带机构。
[0005]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消防带理带机构,它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夹钳架传动装置、支架致动装置和夹放带装置,第一支架的一端滑动配设在车厢一端的第一上沿上,另一端与夹钳架传动装置的一端联结,夹钳架传动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一端联结,而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滑动配设在车厢另一端的第二上沿上,支架致动装置安装在车厢的任意一端的侧部并且与所述的第一支架或与所述的第二支架联结,夹放带装置与所述的夹钳架传动装置联结并且由夹钳架传动装置带动而构成一个周而复始地运动的传运平面,在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有一对彼此相对应的第一撞头,而在所述的第二支架上同样地设有一对彼此对应的第二撞头,所述的夹放带装置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撞头相配合。
[0006]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的车厢相滑动配合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该第一立柱穿设在第一导杆上,第一导杆的两端与所述车厢的第一上沿上的一对第一导杆座固定。
[0007]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支架与所述车厢相滑动配合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立柱,该第二立柱穿设在第二导杆上,第二导杆的两端与所述车厢的第二上沿上的一对第二导杆座固定。
[0008] 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钳架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导轨、第一动力源、第一齿轮、第一、第二链轮、第一、第二链条和第三、第四链轮,第一、第二导轨彼此平行并且各自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支架相固定,而各自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支架相固定,第一动力源位于第一、第二导轨的一端并且在第一、第二导轨之间与第一、第二导轨固定,在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固设有第一主动齿轮,该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而第一齿轮与第一链轮同轴地固定在第一链轮轴的一端,第一链轮轴的另一端固定第二链轮,第一链轮轴的中部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第二导轨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导轨的一端,第三链轮固定在第二链轮轴的一端,第四链轮固定在第二链轮轴的另一端,第二链轮轴的中部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第二导轨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导轨的另一端,第一链条的一端套置在第二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三链轮上,第二链条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链轮上,其中,第一、第二链条与所述的夹放带装置联结。
[0009]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动力源为液压马达或配有减速机的电机。
[0010]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架致动装置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主动齿轮、第二齿轮和螺杆,第二动力源安装在车厢一端的侧部的动力源支架上,第二主动齿轮固定在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螺杆的两端各通过螺杆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动力源支架上,中部与所述的第一支架相配合,所述的第二齿轮固定在螺杆的一端端部,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构成有一对螺母座,所述的螺杆的中部与螺母座相配合,所述的动力源支架固定在厢体上。
[0011]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动力源为液压马达或配有减速机的电机。
[0012]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放带装置包括一夹钳架,该夹钳架的两端各构成有一支臂,各支臂上铰设有一曲臂,各曲臂的一端固接有一牵引绳的一端,各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转动设置于夹钳架上的相应的滑轮上,而各牵引绳的另一端各自连结一夹钳装置,各夹钳装置设在相应的支臂上,其中,在所述的曲臂上设有撞脚,在所述的夹钳架上固设有一对链条固定块,该对链条固定块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第二链条固定,在所述的支臂上构成有滑槽。
[0013]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钳装置包括钳体、第一、第二连杆、定位轴和扭簧,钳体通过钳轴配设在所述的滑槽上,第一连杆的一端与钳体的一对钳柄中的其中一个钳柄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钳体的一对钳柄中的另一个钳柄铰接,而第一、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共同地铰设在定位轴上,定位轴固定在支臂上所开设的定位轴孔上,扭簧套置在所述的钳轴上,扭簧的第一、第二扭簧脚分别迫持在钳体的一对钳柄上。
[0014]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立柱上固设有第一导板,第一导板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滑轮,并且第一导滑轮与所述第一上沿的表面接触,所述的第二立柱上固设有第二导板,第二导板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滑轮,并且第二导滑轮与所述的第二上沿的表面接触。
[0015]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配置于消防器材给养车的车厢上,将由收带机构收回的消防带自动地并且有序地整理到车厢内,从而能有效地减轻消防队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消防带理带机构的实施例结构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消防带理带机构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19] 请见图1,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申请人在图中给出了消防器材给养车8的车厢1,在该车厢1的厢腔内储放消防带10(图2示),当配置在消防器材给养车8上的更具体地讲配置在对应于由图2示意的消防器材给养车8的驾驶室顶棚81上部的收带机构9将消防带10收回车厢1内时,由本发明的消防带理带机构整理。作为本发明消防带理带机构的第一支架2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滑配在车厢1的左端的第一上沿11上,具体是:在第一支架2与第一上沿11相滑动配合的一端以垂直状态地固设一对第一立柱22,第一立柱22穿设在第一导杆221上,第一导杆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沿11两端的第一导杆座111固定。并且在一对第一立柱22的下端还固设有一第一导板222,第一导板222的底部设有一对第一导滑轮2221,第一导滑轮2221与第一上沿11之间构成滚动副。在第一支架2的近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固设有一第一撞头21,第一撞头21是用来与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夹放带装置6相配合的,第一支架2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的右端与夹钳架传动装置4的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的一端(图示左端)的外壁固定。第二支架3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右端滑配在车厢1的右端的第二上沿12上,具体是:在第二支架3与第二上沿相滑动配合的一端以垂直状态地固设一对第二立柱32,第二立柱32穿设在第二导杆321上,第二导杆3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沿12两端的第二导杆座121固定,并且在一对第二立柱32的下端还固设一第二导板322,第二导板322的底部设有一对第二导滑轮3221,第二导滑轮3221与第二上沿12构成滚动副。在第二支架3的近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固设有一功用与所述的第一撞头21相同的第二撞头31。第二支架3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与夹钳架传动装置4的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的另一端(图示右端)的外壁固定。
[0020] 请继续见图1,由于申请人在上面已经交待了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支架2、3固联,因此不再予以复述。作为夹钳架传动装置4的第一动力源42固设在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的左端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导轨41a、41b之间,在第一动力源42的动力输出轴的轴端固设第一主动齿轮421,第一主动齿轮421与第一齿轮43相啮合,而第一齿轮43与第一链轮44同轴设置,即固定在第一链轮轴441的一端,第一链轮轴441通过轴承而可旋转地设在一对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的左端(图1所示的位置为例),第二链轮45固定在第一链轮轴441的另一端。第三链轮48固设在第二链轮轴481的一端,而第四链轮49固设在第二链轮轴481的另一端,第二链轮轴481同样通过一对轴承设在第一、第二导轨41a、41b的右端(图1所示位置为例)。由图所见,第一、第四链轮44、49分别位于第二导轨41b的两端的外壁并且彼此保持对应,而第二、第三链轮45、48分别位于第一导轨41a的两端的外壁并且彼此保持对应。第一链条46的两端分别套置在第二、第三链轮
45、48上,而第二链条47的两端分别套置在第一、第四链轮44、49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液压马达作为第一动力源42,但并不排斥其它装置作为第一动力源42,例如可以采用带有减速机的电机等等。
[0021] 当第一动力源42工作,则由第一主动齿轮421带动第一齿轮43,由于该第一齿轮43与第一链轮44同轴固设于第一链轮轴441上,因此在由第一齿轮43带动第一链轮轴441的运动时,固设在第一链轮轴441两端的第一、第二链轮41、45同时旋转,进而由第一链条
46带动第三链轮48,以及由第二链条47带动第四链轮49,从而实现第一、第二链条46、47作周而复始的运动,以便由第一、第二链条46、47带动下面还要具体说明的夹放带装置6作周而复始的运动。
[0022] 仍请见图1,给出了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支架致动装置5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并且该支架致动装置5设在车厢1的左侧,如果将其改设在车厢1的右侧则同样是可行的,但优选的位置是设在车厢1的左侧,因为车厢1的左侧为消防器材给养车8的驾驶室,由图2示意可知,驾驶室与车厢1的左侧之间具有空隙,将支架致动装置5安排在此处既能充分地利用空间,也不致以造成任何障碍。作为支架致动装置5的第二动力源51设在与车厢1相固定的动力源支架511上,在第二动力源51的动力输出轴上用平键固设第二主动齿轮52,该第二主动齿轮52与第二齿轮53相啮合,第二齿轮53固定在螺杆54的一端端部,螺杆54两端通过各通过一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螺杆座541上,螺杆座541固定在动力源支架511上,螺杆54的中部与第一支架2上的并且配有螺母的螺母座23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具有正反转功能的液压马达作为第二动力源51,也可采用配有减速机的电机或其它类似的装置作为第二动力源51。当第二动力源51工作时,由第二主动齿轮52带动第二齿轮53,进而由第二齿轮53使螺杆54旋转,最终由螺杆54的正反转运动带动第一支架2往复移动,以便在夹放带装置6的配合下使由图2示意的消防带10在车厢1内呈S形效应地叠置。
[0023] 请继续见图1,申请人对本发明的夹放带装置6作详细说明,在夹钳架61上表面(上端面)固设一对链条固定块612,将目前图示位置状态的左边的一个链条固定块612与第一链条46固联,而将右边的一个链条固定块612与第二链条47固联。不言而喻,一对链条固定块612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第二链条46、47之间的间距。在夹钳架61的下端面的两端各延接有一支臂611,支臂611与夹钳架61构成垂直关系,并且在各支臂611上构成有一对位置相对应的滑槽6111。在每个支臂611的侧部用销轴铰设一曲臂62,更具体地讲,曲臂62的近中部由销轴铰接在支臂611的侧部,而曲臂62的一端固定牵引绳64的一端,牵引绳64的中部套置在滑轮63上,滑轮63由滑轮座定位在夹钳架61上,牵引绳64的另一端与夹钳装置65固联,在曲臂62的另一端用销轴设置一撞脚621。撞脚621优选使用滚轮,前述的牵引绳64优选使用钢丝绳,撞脚621是与前面提到的第一、第二撞头21、31相对应的。在第一、第二链条46、47带动夹钳架61作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中,当一对第一撞头21撞及一对撞脚621时,曲臂62的一端(设有撞脚621的一端)向上抬起,而另一端(与牵引绳64固联的一端)下坠,带动牵引绳64,进而由牵引绳64带动夹钳装置65动作。
[0024] 作为夹钳装置65的钳体651配设在支臂611上,具体是通过钳体651的钳轴6511插入于支臂611上的一对彼此对应的滑槽6111中。钳体651的一对钳瓣的末端分别与第一、第二连杆652、653的一端铰接,而第一、第二连杆652、653的另一端共同地铰设在定位轴654上,定位轴654穿置在支臂611上的定位轴孔6112中。第一、第二连杆652、653与钳体651的一对钳瓣或称钳把共同地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构造。扭簧655套置在钳轴6511上,扭簧655的第一、第二扭簧脚6551、6552分别迫持即定位在钳体651的一对钳把即钳柄上。如前述,当牵引绳64带动第一连杆652和钳体的其中一个钳把时(与第一连杆
652铰接的钳把),钳体651的钳轴6511便向滑槽6111的内侧移动,同时,钳体651的钳口张开,由钳体651挟持的消防带10便脱落,反之亦然。由于夹钳装置65有一对,因此一对钳体651的动作是一致的。
[0025] 请见图2并且结合图1,申请人描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由对应于消防器材给养车8的驾驶室顶棚81上方的收带机构9将消防带10向着车厢1由回的同时,由本发明的消防带理带机构进行整理,使消防带10在车厢1内表现为自下而上的并且呈S形状态地叠置。在理带过程中,第一、第二动力源42、51俱处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动力源51的职责是使第一支架2往复移动,并且由第一支架2携第一、第二导轨41a、41b以及第二支架3同步移动,即沿车厢1的宽度方向来回游动。同时,由第一、第二链条46、47带动夹放带装置6运动,也就说使夹放带装置6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传运平面,当夹放带装置6的一对曲臂
62上的撞脚621撞及一对第一撞头21时,通过前面已经阐述的动作过程,钳体651的钳口张口,使先前夹持在钳口中的消防带10挣脱,而当撞脚621与第一撞头21分开,那么钳体
651的钳口闭合,将消防带10夹持,并且在夹持状态下移动到另一端,在该端,当一对撞脚
621撞及一对第二撞头31时,则钳体651的钳口张开,将消防带释放,而当撞脚621离开第二撞头31时,钳体651的钳口又闭合,将消防带10契移(曳移),直至撞脚621与第一撞头21相触将消防带10释放,依此类推而将全部消防带10收整于车厢1内,折叠效果由图
2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