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带扣及鞋子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026412.7

文献号 : CN1015132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兴棋

申请人 : 刘兴棋

摘要 :

一种用于鞋子的鞋带扣,包括底部;从底部的一端横截于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颈部;及从颈部横向地朝着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臂部、颈部与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带的容纳孔,臂部的末端朝着底部突出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底部之间界定了与容纳孔导通且高度小于容纳孔高度的开口,开口高度设置成可弹性地挤压鞋带,以便将鞋带挤压后经由开口而放置到容纳孔内。开口与容纳孔构成了缩口式结构,通过鞋带扣弹性的挤压鞋带而将鞋带弹性地卡在缩口式结构内或从缩口式结构内取出,从而可以方便地将鞋带卡在鞋带扣上,并且鞋带可在缩口式结构内自由地滑动。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具有鞋带扣的鞋子,及同时具有鞋带扣、鞋带与鞋带松紧控制装置的鞋子。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鞋子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带扣设计成缩口式结构,具体包括:

底部;

从所述底部的一端横截于所述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颈部;及

从所述颈部横向地朝着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其中,

所述臂部、所述颈部与所述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带的容纳孔,所述臂部的末端朝着所述底部突出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界定了与所述容纳孔导通且高度小于所述容纳孔高度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高度小于鞋带的直径并设置成可弹性地压缩鞋带,以便将鞋带挤压压缩后经由所述开口而放置到所述容纳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及与所述臂部之间均以弯曲表面作为过渡面;所述弯曲表面为内凹圆弧面;所述臂部上开设有促使所述鞋带扣料厚均匀及促使所述鞋带扣在使用时受力均匀的均料孔;所述底部远离所述颈部的表面上开设有促使所述鞋带扣料厚均匀及促使所述鞋带扣在使用时受力均匀的均料孔;

所述底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底部的第二端向外延伸形成配合部分;

在横截面上所述配合部分的形状设置为从底部的第二端径向向外扩散成扇环形状;

在竖截面上所述配合部分从所述底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弯曲成曲面状并与鞋面弧度配合更吻合。

3.一种鞋子,其包括:

多个分布在一对鞋眼片上的鞋带扣,所述鞋带扣设计成缩口式结构,具体包括:底部;

从所述底部的一端横截于所述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颈部;及从所述颈部横向地朝着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所述颈部与所述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带的容纳孔,所述臂部的末端朝着所述底部突出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界定了与所述容纳孔导通且高度小于所述容纳孔高度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高度小于鞋带的直径并设置成可弹性地压缩鞋带,以便将鞋带挤压压缩后经所述开口而放置到所述容纳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及与所述臂部之间均以弯曲表面作为过渡面;所述弯曲表面为内凹圆弧面;所述底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底部的第二端向外延伸形成配合部分。

5.一种鞋子,其包括:

多个分布在一对鞋眼片上的鞋带扣,所述鞋带扣设计成缩口式结构,具体包括:底部;

从所述底部的一端横截于所述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颈部;及从所述颈部横向地朝着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所述颈部与所述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带的容纳孔,所述臂部的末端朝着所述底部突出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界定了与所述容纳孔导通且高度小于所述容纳孔高度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高度小于鞋带的直径并设置成可弹性地压缩鞋带,以便将鞋带挤压压缩后经所述开口而放置到所述容纳孔内;

依次交叉并经所述鞋带扣的开口而容纳于所述容纳孔内的鞋带,并且所述鞋带具有两个用于将所述鞋带绑紧的鞋带头;及

鞋带松紧控制装置,其包括:卡配件,所述卡配件包括板体及形成于所述板体两侧的指状部,所述板体的一个端部上分别向外弯曲形成一对弯曲部,所述指状部从所述弯曲部的末端延伸形成,并且所述鞋带过孔界定于所述弯曲部上;每个指状部与板体之间界定有与所述鞋带过孔连通的通道;及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内具有将所述卡配件限制于其内且贯通所述导向件的容纳空间,所述鞋带头穿越所述鞋带过孔及所述通道并且贯穿所述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另一个端部设有按压柄,并且两个端部之间设有一对互相平行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板体的上表面形成有从上表面突出且在板体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的凸缘,所述下表面形成有从下表面突出且在板体两个端部之间延伸的凸缘;所述导向件具有互相平行的顶壁、底壁及同时与两者连接的一对侧壁,所述两个侧壁与顶壁及底壁共同界定了上述容纳空间,每个顶壁及底壁内表面上均纵向地开设有与卡配件上的凸缘对应的引导槽,用于借助对应凸缘在引导槽内的滑动而导致卡配件在导向件内的预定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靠近弯曲部的端部纵向地向外延伸出限位杆,并且限位杆位于在两个弯曲部之间;所述导向件在两个侧壁的连接处向上述容纳空间内部延伸出其内开设有定位孔的凸柱,一个压缩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而另一端则收容于定位孔,所述卡配件借助该压缩弹性元件而限制于所述导向件内;所述压缩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导向件的每个侧壁的底部与所述凸柱之间形成与卡配件的鞋带过孔对应且与上述容纳空间连通的鞋带穿设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两个端部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同时与上下表面连接的两个侧面,每个侧面上形成有第一齿状部;所述每个指状部具有靠近板体的对应侧面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上形成与板体侧面上的第一齿状部对应的第二齿状部,所述每个弯曲部、从弯曲部延伸的指状部与板体的对应侧面之间共同界定了上述通道,所述鞋带的鞋带头穿越所述鞋带过孔、所述通道及所述鞋带穿设孔而贯穿所述容纳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指状部具有与其内壁面相对的外壁面,所述外壁面包括朝着板体内凹的内凹壁及与内凹壁衔接的倾斜作用壁;所述导向件的每个侧壁具有面向容纳空间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包括第一引导内壁、第二引导内壁及将第一与第二引导内壁互相衔接起来的过渡内壁,两个第一引导内壁共同界定了宽度略小于卡配件的两个指状部与鞋带同时被压缩时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的开口,且两个过渡内壁之间的距离从过渡内壁与第一引导内壁之间的衔接点到过渡内壁与第二引导内壁之间的衔接点逐渐增加,而两个第二引导内壁之间的距离则大于卡配件的两个指状部未被压缩时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促使所述卡配件的两个指状部的倾斜作用壁分别弹性地抵靠在导向件的两个过渡内壁上,并且过渡内壁对倾斜作用壁的作用力使指状部朝着板体压缩,进而使指状部的第二齿状部及板体的第一齿状部分别挤压鞋带的第一鞋带头与第二鞋带头,从而导致鞋带被挤压而无法相对于卡配件滑动;所述倾斜作用壁借助使用者对所述按压柄的按压而逐渐沿着过渡内壁向着第二引导内壁移动,从而使倾斜作用壁逐渐沿着过渡内壁向着第二引导内壁移动,从而使指状部与板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进而使鞋带松弛;所述导向件的顶壁与底壁上形成用于增加使用者对导向件的抓取力的齿状纹理。

说明书 :

鞋带扣及鞋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类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鞋上的鞋带扣,具有鞋带扣的鞋子,及同时具有鞋带扣、鞋带与鞋带松紧控制装置的鞋子。

背景技术

[0002] 鞋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现有的鞋子主要有两类,一类鞋子没有鞋带,比如皮鞋,这种鞋子穿起来简单、方便且快捷;另一类鞋子上具有鞋带,比如运动鞋,这种设有鞋带的鞋子虽然穿起来可能费时费力,但其在需要绑紧鞋子的场合比无鞋子的鞋子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对于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例如长距离慢跑、剧烈的篮球或足球运动等),绑有鞋带的运动鞋可以很好地穿在脚上而不会掉落,但对于没有鞋带的鞋子,则掉落的可能性很多。此外,设有鞋带的鞋子由于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因此其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市场,不会被无鞋带的鞋子所取代。
[0003] 对于绑带式鞋子,鞋带与鞋子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有多种。其中一种配合方式是这样实现的:即在鞋子的鞋眼片上开设多对鞋带孔,鞋带依次从这些鞋带孔中穿过,然后将鞋带勒紧并打结,从而将鞋子穿上。然而,这种配合方式容易损坏鞋子,因为鞋带与鞋眼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大,极容易将鞋带孔撕裂,从而损坏鞋子;此外,由于鞋带与鞋子之间的摩擦力太大,因此更不容易将鞋子勒紧。
[0004] 另一种改进的鞋带与鞋子之间的配合关系借助鞋带扣实现。图1展示了这种改进的鞋带扣的结构。如图所示,鞋带扣20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并且作为单独产品而出现。其通过适当设备比如针车或借助铆钉而固定到鞋上。鞋带扣20上设置有鞋带穿孔22,鞋带10从这些穿孔22中依次穿过,然后将鞋带10绑紧,使用者仍然需要费时费力地将鞋带逐个穿过鞋带扣的鞋带穿孔,因此使用起来仍然显得麻烦。
[0005] 另一种鞋带扣展示于图2a-2b中。如图所示,鞋带扣20’包括底板21、从底板21上形成的突出部23及从突出部23弯折而成的弯曲部24。并且弯曲部24与突出部23之间界定了半开口的楔形部25。将多个这种鞋带扣20’安装于鞋子上之后,使用者只需要沿着方向R将鞋带10’勒紧到楔形部25即可,因为楔形部25自身的结构使得鞋带10’卡在楔形部25上。这种鞋带扣结构采用了半开口的形式,因此避免了鞋带穿孔的动作。但是,由于楔形部一旦将鞋带夹紧后,鞋带的松紧程度很难再次调整,这样就不得不繁琐地将鞋带从每个鞋带扣上脱离,然后再调整松紧程度。因此,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0006]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鞋带扣,以便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带扣、具有鞋带扣的鞋子,及同时具有鞋带扣、鞋带与鞋带松紧控制装置的鞋子,其能够快速且方便地将鞋带绑紧或更换。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鞋子的鞋带扣,包括底部;从底部的一端横截于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颈部;及从颈部横向地朝着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臂部、颈部与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带的容纳孔,臂部的末端朝着底部突出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底部之间界定了与容纳孔导通且高度小于容纳孔高度的开口,开口高度设置成可弹性地挤压鞋带,以便将鞋带挤压后经由开口而放置到容纳孔内。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鞋带扣的鞋子,鞋带扣包括底部;从该底部的一端横截于该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颈部;及从该颈部横向地朝着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该臂部、该颈部与该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带的容纳孔,该臂部的末端朝着该底部突出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该底部之间界定了与该容纳孔导通且高度小于该容纳孔高度的开口,该开口的高度设置成可弹性地挤压鞋带,以便将鞋带挤压后经该开口而放置到该容纳孔内。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鞋带扣、鞋带及鞋带松紧控制装置的鞋子,其包括:多个分布在一对鞋眼片上的鞋带扣,该鞋带扣包括底部;从该底部的一端横截于该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颈部;及从该颈部横向地朝着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该臂部、该颈部与该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带的容纳孔,该臂部的末端朝着该底部突出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该底部之间界定了与该容纳孔导通且高度小于该容纳孔高度的开口,该开口的高度设置成可弹性地挤压鞋带,以便将鞋带挤压后经该开口而放置到该容纳孔内;依次交叉并经该鞋带扣的开口而容纳于该容纳孔内的鞋带,所述鞋带可为首尾相连的封闭式环形鞋带;及鞋带松紧控制装置。鞋带松紧控制装置包括:卡配件,该卡配件包括板体及形成于该板体两侧的指状部,该板体与该指状部之间开设有鞋带过孔,每个指状部与板体之间界定有与该鞋带过孔连通的通道;及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内具有将该卡配件限制于其内且贯通该导向件的容纳空间,该鞋带头穿越该鞋带过孔及该通道并且贯穿该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适于促使该卡配件相对于该导向件而选择性地作沿着该鞋带长度方向的运动,从而令板体与指状部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而将该鞋带夹紧或松弛于板体与指状部之间。
[001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鞋带扣的开口与容纳孔构成了缩口式结构,通过鞋带扣对鞋带的弹性挤压而将鞋带弹性地卡在缩口式结构内或从缩口式结构内取出,从而可以方便地将鞋带卡在鞋带扣上,并且鞋带可在缩口式结构内自由地滑动。
[0012]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0013] 图1展示了现有鞋带扣与鞋带的一种配合方式。
[0014] 图2a展示了另一种现有鞋带扣的立体结构图。
[0015] 图2b展示了图2a所示鞋带扣与鞋带配合的方式。
[0016] 图3a展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鞋带扣的立体图,该图同时展示了该鞋带扣与鞋带之间的配合关系。
[0017] 图3b展示了图3a所示鞋带扣的侧视图。
[0018] 图3c展示了图3a所示鞋带扣的仰视图。
[0019] 图3d展示了图3a所示鞋带扣的后视图。
[0020] 图3e展示了图3a所示鞋带扣的俯视图。
[0021] 图3f展示了图3e所示鞋带扣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2] 图3g展示了图3a所示鞋带扣的主视图。
[0023] 图4展示了图3a所示鞋带扣与鞋带之间的配合关系。
[0024] 图5展示了图4所示鞋带扣、鞋带与鞋子之间的配合关系。
[0025] 图6展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鞋带松紧控制装置的平面结构视图。
[0026] 图7a展示了图6所示鞋带松紧控制装置的卡配件的立体图。
[0027] 图7b展示了图6所示鞋带松紧控制装置的导向件的立体图。
[0028] 图8a展示了图7a所示卡配件的平面视图。
[0029] 图8b展示了图8a所示卡配件的侧视图。
[0030] 图9a展示了图7b所示导向件的平面视图。
[0031] 图9b展示了图9a所示导向件的侧视图。
[0032] 图9c展示了图9b所示导向件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0033] 图9d展示了图9a所示导向件的俯视图。
[0034] 图10展示了图6所示鞋带松紧控制装置与鞋带之间的连接关系。
[0035] 图11以剖视的方式展示了图10所示鞋带松紧控制装置与鞋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0036] 图12展示了鞋带扣、鞋带、鞋子与鞋带松紧控制装置之间的配合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如上所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的鞋带扣及安装有鞋带扣的鞋子。通过将鞋带扣设计成缩口式结构,并且通过鞋带扣对鞋带的弹性挤压而将鞋带弹性地卡在缩口式结构内或从缩口式结构内取出,从而可以方便地将鞋带卡在鞋带扣上,并且鞋带可在缩口式结构内自由地滑动。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鞋带扣及鞋子。
[0038] 如图3a-3g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鞋带扣30具有缩口式结构。鞋带扣30包括底部31、从底部31上突出形成的颈部33及从颈部33横向地延伸形成的臂部34。
[0039] 具体地,底部31具有第一端311及与该第一端311相对的第二端312。所述颈部33从该底部31的第一端311基本上垂直于底部31所在平面而向上延伸形成。而所述臂部
34则从颈部33远离底部31的一端横向地朝着第二端312延伸形成。臂部34的末端(即远离颈部33的一端)朝着底部31突出形成止挡部343。特别地,所述颈部33与底部31之间及与臂部34之间可以弯曲表面作为过渡面,并且优选地以内凹圆弧曲面作为过渡,从而在底部31、颈部33与臂部34之间界定了半封闭且大体上为圆形的容纳孔345,从而使容纳孔345的形状更加与鞋带形状相符;或者,在底部31、颈部33与臂部34之间界定了半封闭且大体上为从颈部33到开口方向的由窄到宽的容纳孔345,以使容纳孔345的形状可更加促使鞋带与止挡部343紧密贴合;而所述止挡部343与底部31之间则界定了开口344,并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开口344与容纳孔345导通,并且开口344的高度小于容纳孔345的高度,以有利于弹性挤压鞋带,以便将鞋带挤压后经由所述开口344而放置到所述容纳孔345内,构成了缩口式结构。
[0040] 上述具有一定弹性的缩口式结构实现了鞋带与鞋带扣的灵活配合。下面结合图4来说明两者之间的配合过程。如图4所示,具有一定直径的鞋带40首先经过高度小于鞋带直径的开口344。由于鞋带40的直径大于开口344的高度,因此鞋带40卡在开口344处而无法进入。此时,使用者可以向着开口344拉动鞋带40,由于开口344弹性压缩鞋带,从而使得鞋带40经挤压后可以通过开口344弹性地滑入容纳孔345内。由于开口344的高度小于鞋带40的直径,因此鞋带40限制在容纳孔345内而无法轻易从开口344脱离。另外,容纳孔345表面可为镜面抛光圆形孔,因此有助于鞋带40在容纳孔345内无摩擦力的自由滑动,且容纳孔345可设置为从颈部33到开口方向由窄到宽,以使容纳孔345的形状可更加促使鞋带与止挡部343紧密贴合。然后,使用者只需要勒紧鞋带40并将鞋带40打结就可以将其固定。当需要更换掉用旧的鞋带时,使用者只需要向开口344外拉动将被更换的鞋带,从而开口344弹性地挤压鞋带使鞋带脱离容纳孔345即可。
[0041] 本发明提供的鞋带扣30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安装到鞋子(比如图5所示的鞋子50)上。举例而言,鞋带扣30可以通过粘合的方式而固定到鞋子上,。备选地,鞋带扣30可以借助专用设备,比如针车而安装到鞋子上。在这种情况下,鞋带扣30上设置有与针车配合的结构,以便有助于针车的顺利运行。这种结构为从鞋带扣30的底部31上延伸形成的配合部分32(参考图3a)。配合部分32同时可用于插入到鞋子的鞋眼片内,以便将鞋带扣30固定到鞋子上,另外,也可以采用铆钉方式将鞋带扣30安装到鞋子上,在这种情况下,携带扣30上设置有对应铆钉方式安装到鞋子上的相应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0042] 参考图3b,为了容易地将配合部分32插入到鞋子内,同时不会影响鞋子的美观度,可以将配合部分32的厚度设置成渐薄式适于插入到鞋子内,而不会明显地导致鞋子上插入配合部分32的位置变得非常厚,因此,不会有明显的配合痕迹。此外,为了增大配合部分32与鞋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拉力,优选地将配合部分32的形状设置成从底部31的第二端径向向外地扩散成扇环形状。进一步优选地,可以将配合部分32制造成与鞋子上与配合部分32配合的位置的形状相符的曲面形状,比如圆弧曲面形状,从而不会影响鞋子的美观度,并且更容易将配合部分32进行固定。比如,安装部32可以从底部上形成该颈部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过渡成曲面形状,以与鞋面弧度配合更吻合。
[0043] 额外地,为了使鞋带扣30的料厚均匀,同时为了使鞋带扣30在使用时受力更加均匀,可以在鞋带扣30上的适当位置处开设均料孔。比如,如图3c、3f所示,可以在底部31的下表面(背离颈部33的表面)上开设均料孔314。额外地或备选地,如图3f、3e所示,也可以在臂部34上开设均料孔341。
[0044] 图5展示了鞋带扣30、鞋带40及鞋子50之间的配合关系。鞋子50上多个鞋带扣30成对并且对称地分布在一对鞋眼片54上。鞋带40依次交叉并自由地收容于容纳孔内(参考图4)。如前所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鞋子可以让使用者快速且容易地将鞋带绑紧或轻松地更换鞋带。
[0045] 另一方面,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对鞋带进行控制,即将鞋带松开或夹紧的鞋带松紧控制装置。图6展示了这种鞋带松紧控制装置60,其包括导向件62及可弹性移动地设置在导向件62内部的卡配件61。
[0046] 图7a、图8a-8b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卡配件61。如图所示,卡配件61总体上呈“山”字形,其包括纵长的板体611、从板体611纵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别沿着横截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向外弯曲的一对弯曲部612及从弯曲部612的末端纵向地延伸形成的指状部613。板体611与一对弯曲部612及分别从弯曲部612延伸的指状部613共同界定了上述“山”字形状。
[0047] 板体611的另一个端部(与形成弯曲部612的端部相对的端部)构成了按压柄6112。并且两个端部之间设有一对互相平行的上表面6114及下表面6116。上表面6114上形成有从上表面6114突出且在板体611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的凸缘6111;类似地,下表面
6116上也形成有从下表面6116突出且在板体611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的凸缘6111。该对凸缘6111用于共同实现对卡配件61在导向件62内的导向作用(详后述)。此外,板体
611靠近弯曲部612的端部纵向地向外延伸出限位杆6115,并且限位杆6115设置在两个弯曲部612之间,用于将弹簧套设于其上,以便实现卡配件61与导向件62之间的弹性互动作用(详后述)。板体611的两个端部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同时与上下表面6114、6116连接的两个侧面6118。特别地,每个侧面6118上均形成有用于加大侧面6118与其它构件,比如鞋带之间摩擦的摩擦结构。优选地,这种摩擦结构为形成于侧面6118上的第一齿状部6113,当然,摩擦结构也可以为其它业界所知的结构,例如粗糙纹理。
[0048] 所述每个弯曲部612上开设有用于让鞋带穿过的鞋带过孔6117。所述每个指状部613具有靠近板体611的对应侧面6118的内壁面,内壁面上形成与板体611的侧面6118上的第一齿状部6113对应的第二齿状部6119。当然,第二齿状部6119也可以由其它摩擦结构所代替,比如为业界所知的其它结构如粗糙纹理等。应当注意:每个弯曲部612、从弯曲部612延伸的指状部613与板体611的对应侧面6118之间共同界定了让鞋带通过的空间(未标号),该通道与弯曲部612上的鞋带过孔6117连通。
[0049] 参考图8a,所述每个指状部613具有与其内壁面相对的外壁面。外壁面包括朝着板体611内凹的内凹壁652及与内凹壁652衔接的倾斜作用壁651。从图中可以看出,倾斜作用壁651与内凹壁652之间的衔接点与板体611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相对于指状部613上的其余部分)。这种设计有助于卡配件61与导向件62之间的弹性变形配合。
[0050] 下面介绍导向件62的结构。如图7b、图9a-9d所示,导向件62具有互相平行的顶壁621、底壁622及同时与两者连接的一对侧壁623。所述两个侧壁623与顶壁621及底壁622共同界定了容纳空间624,用于容纳上述卡配件61。每个顶壁621及底壁622内表面上均纵向地开设有与卡配件61上的凸缘6111对应的引导槽631,用于借助对应凸缘6111在引导槽631内的定向滑动而实现卡配件61在导向件62内的预定运动。优选地,为了让使用者容易地操作鞋带松紧控制装置,可以将导向件62的顶壁621及/或底壁622上形成粗糙纹理,如齿状纹理632,用于增加使用者对导向件62的抓取力,如图9b所示。
[0051] 此外,所述导向件62在两个侧壁623的连接处向上述容纳空间624内部延伸出凸柱626,该凸柱626内开设有定位孔627,用于将弹簧限制于其内。每个侧壁623的底部与该凸柱626之间形成与卡配件61的鞋带过孔6117对应的鞋带穿设孔625,并且鞋带穿设孔625与上述容纳空间624连通。另外,每个侧壁623具有面向容纳空间624的内壁面。该内壁面包括第一引导内壁628、第二引导内壁630及将第一与第二引导内壁628、630互相衔接起来的过渡内壁629。两个侧壁623的第一引导内壁628互相界定了一个开口,在这里,开口宽度略小于卡配件61的两个指状部613与鞋带同时被压缩时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即倾斜作用壁651与内凹壁652之间的衔接点位置)。此外,两个过渡内壁629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即从过渡内壁629与第一引导内壁628之间的衔接点到过渡内壁629与第二引导内壁630之间的衔接点的方向)逐渐增加。而两个第二引导内壁630之间的距离则稍微大于卡配件61的两个指状部613未被压缩时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即倾斜作用壁651与内凹壁652之间的衔接点位置)。
[0052] 参考图7a、图8a、图9c、图10及图11,鞋带40的第一鞋带头42及第二鞋带头41分别穿过卡配件61的指状部613与板体611之间的通道,并且从弯曲部612上的鞋带过孔6117中伸出,接着又从导向件62的鞋带穿设孔625中伸出。卡配件61从导向件62的一对第一引导内壁628所界定的开口处,并且借助卡配件61上的凸缘6111在导向件62的引导槽631内的定向滑动而进入容纳空间624内。由于该开口宽度略小于卡配件61的两个指状部613与鞋带同时被压缩时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因此,一旦卡配件61被弹性地压缩到导向件62内,卡配件61自身不会自动地再次从导向件62内滑出。
[0053] 此外,一个可被压缩的弹性元件,比如图11所示的压缩弹簧632的一端套在卡配件61的限位杆6115上,而压缩弹簧632的另一端则收容在导向件62的凸柱626的定位孔627内。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压缩弹簧632对卡配件61具有反作用力,卡配件61的两个指状部613的倾斜作用壁651分别弹性地抵靠在导向件62的两个过渡内壁629上,并且过渡内壁629对作用壁651的作用力使得指状部613朝着板体611压缩。这种压缩状态使得指状部613的第二齿状部6119及板体611的第一齿状部6113分别挤压鞋带40的第一鞋带头41与第二鞋带头42,从而导致鞋带40被挤压而无法相对于卡配件61滑动,进而将鞋带
40绑紧。
[0054] 当需要调整鞋带40的松紧程度或者需要更换用旧的鞋带时,使用者只需要推动按压柄6112,使压缩弹簧632进一步被压缩,而卡配件61则进一步深入到导向件62内。随着深入程度的增加,倾斜作用壁651逐渐沿着过渡内壁629向着第二引导内壁630移动。由于两个过渡内壁629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同时由于两个第二引导内壁630之间的距离稍微大于卡配件61的两个指状部613未被压缩时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因此指状部613的压缩状态逐渐解除,即指状部613与板体6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从而使鞋带40的受压程度逐渐变弱,直到鞋带40完全松弛为止。此时,可以轻松地调整鞋带或更换鞋带。
[0055] 概括地将,本发明提供的鞋带松紧控制装置(卡配件与导向件的组合)可通过卡配件与导向件之间的配合而实现鞋带的松紧程度调节,或者更换鞋带。如果将这种鞋带松紧控制装置与鞋带的组合与前述具有鞋带扣的鞋子结合起来,则可以形成一种相对于传统技术更加方便的鞋子。其中,鞋带扣30、鞋带40、鞋子50与鞋带松紧控制装置60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展示于图12中。
[0056]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