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放倒座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83912.1

文献号 : CN1015133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野村英史渡边力萩野真一

申请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具有靠背部以及扶手的可放倒座椅,其即使放倒靠背部,也可以将扶手保持朝向侧面。其是一种扶手(4)相对于靠背部(3)可以改变角度的带扶手的可放倒座椅,座部(2)和靠背部(3)之间由通过该靠背部的倾斜动作而动作的连杆机构(5)连接,该连杆机构包括在靠背部(3)具有旋转中心的主连杆板(51),当靠背部(3)开始向后方放倒时,该主连杆板可以以使扶手(4)相对于靠背部(3)的打开角度增大的方式引导扶手(4),并且该主连杆板与扶手(4)连接,使得扶手(4)的自由端不会下降到低于座部(2)。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放倒座椅,其是扶手(4)相对于靠背部(3)可以改变角度的带扶手可放倒座椅,其中,座部(2)和靠背部(3)之间由通过该靠背部的倾斜动作而动作的连杆机构(5)连接,该连杆机构包括在靠背部(3)上具有旋转中心的主连杆板(51),在主连杆板(51)和扶手(4)中的任一个上设有触碰部(7),而在另一个上设有可以与该触碰部抵接的支承部(8),扶手(4)通过与靠背部(3)的放倒角度无关地使触碰部(7)和支承部(8)抵接,能够防止扶手(4)的自由端下降到低于座部(2),并且在触碰部(7)和支承部(8)抵接的状态下,允许扶手(4)的自由端朝抬起方向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

在扶手(4)的旋转中心附近设有作为触碰部(7)的凸部(71),在主连杆板(51)设有该凸部(71)可以抵接的支承部(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

在主连杆板(51)上开设有允许凸部(71)进行圆弧轨迹运动且允许凸部(71)侵入的圆弧孔(81)或圆弧槽,该圆弧孔(81)或圆弧槽的一端(82)成为支承部(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

在主连杆板(51)的旋转中心附近设有作为触碰部(7)的凸部(71),在扶手(4)设有该凸部可以抵接的支承部(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

在扶手(4)上开设有允许凸部(71)进行圆弧轨迹运动且允许该凸部侵入的圆弧孔(81)或圆弧槽,该圆弧孔(81)或圆弧槽的一端(82a)成为支承部(8)。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在支承部(8)上设有软卡止触碰部(7)的软卡止机构(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

所述可放倒座椅具有对使用者按摩的按摩功能。

说明书 :

可放倒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扶手相对于靠背部可以改变角度的带扶手的可放倒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实施有一种这种带扶手的可放倒座椅的靠背部等适当部位具有按摩单元的按摩机(专利文献1)。
[0003] 该按摩机放倒靠背部,能够使人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按摩。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969号公报
[0005] 当放倒按摩机的靠背部时,如果扶手高高翘起,则使用者的手腕难以放置在扶手上,即使能放置也不稳定,因手肘有负载等而感到不舒服,从而破坏了放松感。
[0006] 如果根据靠背部的放倒角度,对扶手进行角度调整来使用,则不会破坏放松感,从而能够好心情地接受按摩。
[0007] 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中,如果放倒靠背部,则扶手的前方下端在座部侧方的侧罩上前后滑动,将扶手的自由端保持为朝前的姿势。
[0008] 但是,在该按摩机中要考虑到以下情况,即扶手的前方始终与侧罩上相接,伴随着放倒靠背部,扶手和侧罩之间的间隔变小,并且因为前方变成堵塞的状态,所以如果在该间隔中夹着异物,则异物不能逃脱,靠背部的动作也中途停止,靠背部的驱动部变成过负载。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放倒座椅,该可放倒座椅即使放倒靠背部也能够将扶手的自由端保持为朝前的姿势,同时靠背部的放倒动作不会中途停止,而能够进行稳定的放倒动作,可应用在放倒式按摩机中。
[0010] 技术方案1的可放倒座椅是扶手4相对于靠背部3可以改变角度的带扶手可放倒座椅,其中,座部2和靠背部3之间由通过该靠背部的倾斜动作而动作的连杆机构5连接,该连杆机构包括在靠背部3上具有旋转中心的主连杆板51,当靠背部3开始向后方放倒时,该主连杆板可以以使扶手4相对于靠背部3的打开角度增大的方式引导扶手4,并且该主连杆板与扶手4连接,使得扶手4的自由端不会下降到低于座部2。
[0011] 技术方案2的可放倒座椅是扶手4相对于靠背部3可以改变角度的带扶手可放倒座椅,其中,座部2和靠背部3之间由通过该靠背部的倾斜动作而动作的连杆机构5连接,该连杆机构包括在靠背部3上具有旋转中心的主连杆板51,在主连杆板51和扶手4中的任一个上设有触碰部7,而在另一个上设有可以与该触碰部抵接的支承部8,扶手4通过与靠背部3的放倒角度无关地使触碰部7和支承部8抵接,能够防止扶手4的自由端下降到低于座部2,并且在触碰部7和支承部8抵接的状态下,允许扶手4的自由端朝抬起方向的旋转。
[0012] 技术方案3是一种技术方案2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在扶手4的旋转中心附近设有作为触碰部7的凸部71,在主连杆板51设有该凸部71可以抵接的支承部8[0013] 技术方案4是一种技术方案3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在主连杆板51上开设有允许凸部71进行圆弧轨迹运动且允许凸部71侵入的圆弧孔81或圆弧槽,该圆弧孔81或圆弧槽的一端82成为支承部8。
[0014] 技术方案5是一种技术方案2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在主连杆板51的旋转中心附近设有作为触碰部7的凸部71,在扶手4设有该凸部可以抵接的支承部8。
[0015] 技术方案6是一种技术方案5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在扶手4上开设有允许凸部71进行圆弧轨迹运动且允许该凸部侵入的圆弧孔81或圆弧槽,该圆弧孔81或圆弧槽的一端82a成为支承部8。
[0016] 技术方案7是一种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在支承部8上设有软卡止触碰部7的软卡止机构9。
[0017] 技术方案8是一种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可放倒座椅,其中,所述可放倒座椅具有对使用者按摩的按摩功能。
[0018] 发明效果
[0019] 技术方案1的可放倒座椅,因为即使向后方放倒靠背部3,扶手4以相对于靠背部3打开角度增大的方式被引导,扶手4的自由端也不会下降得低于座部2,也就是说即使放倒靠背部3,扶手4也不会高高翘起,所以即使放倒靠背部3,使用者也能够将手腕轻快且稳定地放置在扶手4上。
[0020] 并且,因为扶手4的自由端和座部2之间始终存在间隔,因此也不存在因扶手4的下方夹有异物而引起靠背部3的放倒动作不好的担忧,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放倒动作。
[0021] 技术方案2的可放倒座椅具有与技术方案1相同的效果。
[0022] 另外,防止扶手4翘起的机制通过以下简单的结构实现:座部2和靠背部3通过连杆机构5连接起来,在作为该连杆机构的构成部件的主连杆板51和扶手4的任一个上设有触碰部7,而在另一个上设有该触碰部可以抵接的支承部8。
[0023] 技术方案3至技术方案6具有与技术方案2相同的效果。
[0024] 技术方案7的可放倒座椅,因为通过设置于支承部8的软卡止机构(9)来软卡止触碰部7,所以即使在靠背部3和扶手4之间有摩擦力作用,也能够防止扶手4追随靠背部3而旋转升起。
[0025] 技术方案8的可放倒座椅,其能够在放倒靠背部3的状态下,伸长胳膊而稳定地放置在扶手4上,从而能够以放松的姿态接受按摩。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电动按摩机的立体图;
[0027] 图2是卸下了扶手并局部剖开了的电动按摩机的侧视图;
[0028] 图3是从背后侧观察到的露出连杆机构的电动按摩机的立体图;
[0029] 图4是从扶手的内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0030] 图5是扶手安装部附近的剖面图;
[0031] 图6的a图是连杆机构的说明图,b图是卸下了箱盖体的状态下的连杆机构的说明图;
[0032] 图7是复位状态下的电动按摩机的侧视图;
[0033] 图8是中间倾倒状态下的电动按摩机的侧视图;
[0034] 图9是平躺状态下的电动按摩机的侧视图;
[0035] 图10是在平躺状态下立起扶手时的电动按摩机的侧视图;
[0036] 图11是在复位状态下稍微抬起扶手时的电动按摩机的侧视图;
[0037] 图12是在复位状态下以沿着靠背部的方式折叠扶手时的电动按摩机的侧视图;
[0038] 图13的a图是主连杆板上的软卡止机构的说明图,b图是卸下了扶手和箱盖体时的软卡止机构的说明图;
[0039] 图14是在扶手设有支承部、在主连杆板上设有触碰部的其他实施例的电动按摩机的复位状态时的侧视图;
[0040] 图15是其他实施例的电动按摩机的中间倾倒状态下的侧视图;
[0041] 图16是其他实施例的电动按摩机的平躺状态下的侧视图;
[0042] 图17是在其他实施例的电动按摩机的中间倾倒状态下,立起扶手时的侧视图;
[0043] 符号说明:
[0044] 2—座部;3—靠背部;32—支点(32);4—扶手;40—旋转支承轴;5—连杆机构;51—主连杆板;52—连结连杆;6—连杆机构箱;7—触碰部;71—凸部;8—支承部;81—圆弧孔;82—孔端缘;9—软卡止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图1表示可放倒座椅中具有按摩功能的电动按摩机。
[0046] 在设置于底座部1上的座部2的后端设有靠背部3,靠背部3以支点32(参考图2)为中心可以倾动,在座部2的前端设有可以起伏的脚垫台11。在靠背部3的两侧端设有扶手4、4,扶手4、4以自由端朝向前方的方式可以转动。
[0047] 靠背部3、脚垫台11等适当部位设有按摩单元。实施例的可放倒座椅在向后方放倒靠背部3时,如图7、图8所示,从开始放倒到中间放倒位置之间,座部2的前侧向升起方向放倒,如图8、图9所示,当靠背部3从中间放倒位置放倒至其限度时,座部2回复至图7所示的原位置。
[0048] 座部2的倾动中心与靠背部3的倾动支点32一致或在其附近。
[0049] 如图4、图5所示,扶手4用内罩42和外罩43双重覆盖横向尺寸长的扶手架41,并在两罩42、43之间填充有泡沫聚氨酯树脂44。
[0050] 在扶手架41的基端部分,在靠背部3一侧突出设有旋转支承轴40和成为后述的触碰部7的轴状的凸部71。
[0051] 凸部71比旋转支承轴40更位于扶手架41的前端(自由端)侧。该凸部71与后述的连杆机构5的主连杆板51上的支承部8抵接,起到与靠背部3的放倒角度无关地将扶手4保持为朝向侧面的作用。
[0052] 如图2、图3、图5所示,靠背部3上的扶手4的旋转中心和座部2的后部通过连杆机构5连接。
[0053] 连杆机构5由主连杆板51和连结连杆52构成。
[0054] 主连杆板51可以旋转地被支承在所述扶手4上的旋转支承轴40上,旋转支承轴40能够旋转地安装在靠背部3的靠背架31的下部。
[0055] 连结连杆52的一端可以旋转地被枢轴20支承在座部2的框架21的后端,连结连杆52的另一端通过枢轴53枢支连结在所述主连杆板51的自由端上。
[0056] 连结连杆52的座部2侧的旋转中心位于靠近靠背部3和座部2的倾动中心(支点32)的位置。
[0057] 在主连杆板51上形成有支承部8,该支承部8用于承受后述的扶手4上的轴状的触碰部7,并与靠背部3的放倒角度无关地将扶手4的自由端保持为朝向前方。
[0058] 在实施例中,开设有以主连杆板51的旋转中心为半径中心的往上隆起的圆弧孔81,并将该圆弧孔81的在座部2一侧的孔端缘82作为支承部8。
[0059] 在主连杆板51的扶手4侧安装有嵌在所述旋转支承轴40上的筒体54,筒体54可以与主连杆板51一体旋转。
[0060] 在所述扶手4的凸部71嵌在圆弧孔81中并被孔端缘82挡住的状态下,扶手4的自由端朝向前方。
[0061] 圆弧孔81具有的圆弧长度,与主连杆板51的相位无关地,不会对以旋转支承轴40为中心使扶手4沿着靠背部3放倒至后侧造成障碍。
[0062] 如图5所示,上述连杆机构5被连杆机构箱6覆盖,该连杆机构箱6安装在形成于靠背架31的凹段部31a上。连杆机构箱6由固定在靠背架31上的箱主体61和堵塞箱主体的侧面开口的盖体62形成。
[0063] 所述旋转支承轴40和筒体54可以旋转地贯通上述盖体62。
[0064] 在盖体62上开设有所述扶手4上的凸部71能够滑动贯通的圆弧孔63。
[0065] 如图6b、图12所示,在主体箱61上设有制动器30,该制动器防止在所述扶手4以旋转支承轴40为中心向上旋转并折叠到与靠背部3对齐的程度时,扶手4进一步向后旋转。
[0066] 在连杆机构箱6和扶手4之间夹持安装有嵌在所述筒体54上的环状的垫圈55。
[0067] 垫圈55的作用是用来减轻外装在靠背部3上的罩布(未图示)和扶手4之间的摩擦。
[0068] 接下来,对靠背部3的放倒角度和连杆机构5的动作以及支承部8和触碰部7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0069] 如图7所示,在靠背部3起立的状态(复位状态)下,扶手4的触碰部7因自重而载置在连杆机构5的主连杆板51的支承部8上,其自由端朝向前方。
[0070] 如图8所示,在靠背部3放倒至中间位置的状态(中间倾倒状态)下,由于座部2的倾斜并通过连结连杆52而使主连杆板51稍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因为主连杆板51的支承部8抬起扶手4的凸部71,所以扶手4的自由端稍微升起。
[0071] 如图9所示,在靠背部3倾斜至贴近水平的状态(平躺状态)下,连结连杆52使主连杆板51顺时针旋转,由此,支承部8的位置降低。扶手4在将凸部71载置在支承部8上的状态下因自重而使自由端与所述图7的复位位置相同地朝向前方。此时,扶手4不会低于座部2。
[0072] 另外,因为扶手4的自由端和座部2之间始终存在间隙,所以即使在扶手4的下方存在异物,其也能够逃脱,从而不存在因夹有异物而引起靠背部3的放倒动作不良的担忧。
[0073] 以扶手4的旋转支承轴40为中心,在该旋转支承轴40的上方由扶手4和靠背部3形成的打开角度,按照图7的复位状态的打开角度α1、图8的打开角度α2、图4的平躺状态的α3的顺序依次变大。
[0074] 在实施例中,从图7的复位状态转变为图8的中间倾倒状态之间,如上所述,由于座部2的倾斜,虽然一端的扶手4的自由端会稍微上升,但是只要座部2不倾动,连结连杆52的座部架21上的支点20不移位,则能够使扶手4的自由端不产生上升。
[0075] 在图9的平躺状态下,即使使用者要从按摩中从侧面下来,扶手4也会妨碍。如图10所示,如果将扶手4向扶起方向放倒,进而将扶手4向后放倒至与靠背部3对齐,则能够很容易地从侧面上下按摩机。
[0076] 图11表示在复位状态下扶起扶手4朝上的状态,图12表示扶手4进一步扶起到对齐至靠背部3的状态。
[0077] 在该状态下,扶手4的凸部71(触碰部7)抵接在制动器30上,这样就不会进一步向后旋转。
[0078] 图13a、图13b表示在所述连杆机构5中,在主连杆板51上的支承部8对扶手4上的凸部71进行软卡止的软卡止机构9。
[0079] 软卡止机构9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U字部件91固定在主连杆板51上的所述圆弧孔81的孔端缘82上而形成。U字部件91由于两端的隆起部92、92而开口宽度缩窄,扶手4上的凸部71强行嵌入U字部件91中,如果要从U字部件91中脱离则存在阻力。
[0080] 虽然存在扶手4因与覆盖靠背部3的外装布摩擦,随着靠背部3的放倒而起立的担忧,但是只要通过软卡止机构9来软卡止扶手4,则能够解决该问题。
[0081] 因为凸部71和软卡止机构9的卡合只要施加力就能够解除,所以能够轻易地将扶手4向后转动以使其对齐至靠背部3。
[0082] 图14至图17在连杆机构5的主连杆板51设有作为触碰部7的凸部71,在扶手4上设有触碰到该凸部71而支承扶手4的支承部8。
[0083] 实施例的支承部8是以主连杆板51的旋转支承轴40为半径中心而隆起位于下侧的圆弧孔81的在座部2侧(图中右侧)的孔端缘82a。
[0084] 图15表示在靠背部3处于中间倾倒状态时的触碰部7和支承部8之间的关系,图16表示平躺状态时的触碰部7和支承部8之间的关系。
[0085]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与上述同样,触碰部7和支承部8因扶手4的自重而抵接。
[0086] 关于本发明的效果已经进行了说明,不再赘述。
[0087]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其不应该理解成对权利要求范围记载的发明的限定,或理解成缩小范围。另外,本发明的各部分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言而喻,可以在权利要求范围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