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控制方法以及缓冲控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780034946.8

文献号 : CN10151764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清水史郎樫井直之八尾宏松井清克

申请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摘要 :

在接收光盘的再现数据并进行缓冲之际,根据同时接收到的副数据的同步信号和地址信息开始从正确的位置起的缓冲。一种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的缓冲控制方法,将以主数据的多个位为单位的划分定时即字时钟作为基准,接收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和副数据,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生成同步于上述主数据的同步信号,基于上述同步信号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

权利要求 :

1.一种对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进行缓冲时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主数据的多个位为单位的划分定时即字时钟作为基准,接收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和副数据,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生成同步于上述主数据的同步信号,基于上述同步信号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并将该缓冲后的数据发送给向复制数据的对象即其它设备的存储介质进行写入的存储装置,从上述副数据取得地址信息,

比较上述地址信息和预先所设定的指定地址,在上述地址信息与上述指定地址相一致的情况下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述副数据之中所包含的同步位而生成上述同步信号。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述副数据之中所包含的特定模式而生成上述同步信号。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字时钟周期地计数上述同步信号,在未检测出上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在上述周期性的计数位置内插同步信号。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已经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为基础预测应取得的地址信息,在未取得上述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所预测的地址信息对所欠缺的地址信息进行插补。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并停止缓冲。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上述副数据中所包含的特定模式所生成的同步信号的周期紊乱的情况下,停止缓冲。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进行奇偶校验,在判定为错误的情况下,停止缓冲。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光盘的再现装置在上述副数据上附加错误信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在接收到该错误信息时停止缓冲。

10.按照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副数据取得地址信息,并且以已经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为基础预测应取得的地址信息,在上述所取得的地址信息与上述所预测的地址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停止缓冲。

11.一种对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进行缓冲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将以主数据的多个位为单位的划分定时即字时钟作为基准,接收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和副数据;

同步部,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生成同步信号;和缓冲控制部,基于上述同步信号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并将该缓冲后的数据发送给向复制数据的对象即其它设备的存储介质进行写入的存储装置,上述缓冲控制部具有:

地址取得部,从上述副数据取得地址信息;和一致检测部,比较上述地址信息和预先所指定的指定地址,在所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与上述指定地址相一致的情况下,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部将检测出上述副数据之中所包含的同步位的信号作为上述同步信号。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部将检测出上述副数据之中所包含的特定模式的信号作为上述同步信号。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数器,用上述字时钟周期地计数上述同步信号;和同步内插部,在未检测出上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在上述周期性的计数位置内插同步信号。

15.按照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地址取得部还包括:

地址预测部,以已经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为基础预测应取得的地址信息;和地址内插部,在未检测出上述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所预测的地址信息,对所欠缺的地址信息进行插补。

16.按照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常探测部,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上述缓冲控制部在用上述异常探测部检测出再现数据的异常的情况下,停止缓冲。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异常探测部在基于上述副数据中所包含的特定模式而检测出的同步信号的周期紊乱的情况下,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异常探测部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进行奇偶校验,在判定为错误的情况下,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异常探测部在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用上述光盘的再现装置在上述副数据上所附加的错误信息的情况下,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

20.按照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址预测部,以已经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为基础预测应取得的地址信息,上述异常探测部在上述所取得的地址信息与上述所预测的地址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

说明书 :

缓冲控制方法以及缓冲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接收由光盘再现的数据并进行缓冲时的缓冲控制方法以及缓冲控制装置,特别涉及在将CD播放器等光盘装置所再现的数字数据信号记录到其他记录介质上之际、使缓冲从正确的位置起开始的缓冲控制方法以及缓冲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记录着音乐数据等的光盘,例如广泛使用CD(Compact Disc)。
[0003] 音乐CD盘记录有非压缩的音乐数据,通常的CD直径为12cm。相对于此,为了提高携带性,大多是对音乐数据进行压缩并数字复制到MD(MiniDisc)上而随身携带。
[0004] 最近,通过向比MD容量更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HDD(Hard disk drive)之类的记录介质进行复制就能够不仅管理1张还能够一并管理多张CD的乐曲,对其进行再现的便携式音频、家庭音频、汽车音频系统的利用领域正在普及。
[0005] 作为复制来自CD的音乐数据的装置,利用PC(PersonalComputer)的情形较多,但可以用立体声部件等音频设备自身直接地、即不使用PC地复制到便携式音频系统等的系统也新出现,由于其操作性的容易性而被市场所接受。
[0006] 图26是表示通过进行这种数字复制、即以数字信号原样进行复制,就能够防止将数字信号一旦变换成模拟信号后再次返回到数字信号而造成的音质劣化的现有系统之结构图。
[0007] 在图26中,盘再现装置11被包含在可以用其自身直接进行数字复制的立体声部件等中,进行光盘10的再现,并输出其再现数据。缓冲控制装置181作为数字复制的前处理,接收来自盘再现装置11的再现数据并暂时向DRAM等存储器18进行缓冲。系统控制部19对缓冲控制装置181进行缓冲指示。
[0008] 盘再现装置11中的再现部12执行对光盘10的拾取器、主轴电机进行控制的伺服控制、从拾取器读取到的信号的数字变换、解调、纠错之类的一系列动作。另外,盘再现装置11中的发送部13具有用于将利用再现部12的再现数据传输给便携式音频系统等其他设备的输出装置。
[0009] 来自盘再现装置11的再现数据的传输一般是使用了字时钟、位时钟、再现数据三条线的串行形态的传输。尤其是在音乐CD的再现中大多采用如图27所示的那样以将16位取样设为单位而切换“H”和“L”的字时钟为基准来传输左右2信道的音乐数据的格式。即、依照字时钟是“H”还是“L”来区别构成音乐数据的16位单位的数据适合左右哪个信道。
进而,在CD的再现数据中不同于主数据即音乐数据还存在用于有选择性地再现盘的、即用于从CD中所收录的多个乐曲之中选择所希望的乐曲进行再现等的副数据,在接收侧需要该数据的情况下也进行副数据的传输。
[0010] 图28是表示用与主数据同一路径来传输副数据时的数据格式之一例的图。图29所示的接收部182相当于图26的接收部15,根据这一结构,就能够通过与主数据同一路径来传送副数据,并能够容易地使数据的传输路径数最小限度化(参照专利文献1)。
[0011] 图29中表示接收此数据的接收部之结构。
[0012] 在图29中,在接收部182接收到的再现数据中包含主数据和副数据,它们之中分别是主数据被送至缓冲控制部184,副数据被送至副数据寄存器183。
[0013] 即、接收部182中所含的17位长的移位寄存器182a将同步于位时钟被依次输入其串行输入的再现数据在其内部依次进行移位,若17位的数据被积累则将该已被积累的数据从移位寄存器182a的并行输出传输给接收数据寄存器182b。接收数据寄存器182b分别将其开头位作为副数据输出到副数据寄存器183,将剩余数据作为主数据输出到缓冲控制部184。根据这一结构,主数据和副数据彼此同步进行输出。此外,接收数据寄存器182b将字时钟和利用反相器182c的其反向时钟作为时钟来使用。
[0014] 另外,图30表示与此接收部182相对应的盘再现装置11的发送部13之结构。
[0015] 在图30中,用发送部13接收到的来自再现部12的主数据以及副数据被储存在发送数据寄存器13a中。此时,副数据为开头位,主数据被附加在其后。这些主数据以及副数据以并行方式被传送到移位寄存器13b,同步于位时钟发生器13e所发生的位时钟一位一位地向接收部182进行输出。通过字时钟发生器13d发生以位时钟的17位单位交替“H”和“L”的字时钟,并向接收部182进行输出。另外,每当16位的主数据被输入就通过位时钟发生器13e发生17位的位时钟。此外,发送数据寄存器13b将字时钟和利用反相器13c的其反向时钟作为时钟来使用。
[0016] 另外,通过图26中的系统控制部19检查副数据寄存器183内的副数据,由此就能够识别盘的再现位置,以这些信息为基础来进行对缓冲控制部184的缓冲指示。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9的缓冲指示通过缓冲控制部184b来进行主数据向存储器18的缓冲。
[0017] 然后,暂时被存储在存储器18中的数据被再次读出,在通过未图示的压缩部进行了压缩处理以后被写进便携式音频系统等其他设备中的存储装置、即MD或HDD等存储介质。
[0018] 图31是表示复制来自CD的音乐数据的现有系统的其他结构之一例的图。
[0019] 在图31的盘再现装置中,相对于图26所示的盘再现装置之结构,其结构是为了防止振动时等的音跳而在盘再现装置11内追加有防振控制部264,在通过防振控制部264使再现部262所再现的再现数据对DRAM等第2存储器265暂时存储以后,进行读出并由发送部263来传输再现数据。在这里,如图28及图31所示的那样为了将主数据和副数据作为再现数据进行传输,就需要将与主数据相对应的副数据对第2存储器265进行写入、读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2-261716号公报(第5页-第6页图1-图2)

发明内容

[0020] 如上述那样,通过系统控制部19将副数据与主数据一起进行接收,就能够把握乐曲的开始位置及曲间的位置,并可以控制缓冲的开始定时。例如,在仅仅复制指定的乐曲等情况下,通过根据副数据的信息来检查曲编号,识别指定曲目的开始位置,并发送缓冲开始的指令就能够将其实现。
[0021]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系统中,由于系统控制部19经由副数据寄存器183检查副数据,在检测出乐曲的曲头及曲尾以后对缓冲控制部发送指令,所以在从探测乐曲的缓冲开始位置起直到开始缓冲之间将发生时间差,将会从与原来再现侧同样的正确位置的开始定时发生偏差。
[0022] 特别是,伴随如今复制的高倍速化,越是在数据的传输速度变高时,经由系统控制部的时间差越是显著地带来影响,在再现复制后的MD等记录介质之际,很有可能发生曲目的起头音的欠缺及曲尾处的噪声发生等致命的问题。
[0023] 另外,当在复制的目的是用盘再现装置对光盘进行再现的途中,因振动等影响而在再现数据中发生了错误的情况下,在图26所示的系统中没有向缓冲控制部直接地通知错误发生的技术而是即使经由系统控制部探测到错误发生时也需要从曲目的开头、或者盘的开头重新进行向存储器的暂时缓冲以及向记录介质的写入自身,就需要非常复杂的控制,处理时间也将花费许多。
[0024] 进而,由于近年来的CD-R、RW等媒介的多样化和前述那样的复制的高倍速化,就有盘再现装置的再现部中的伺服控制变得不稳定的倾向,这也将成为高倍速复制的进一步高速化的界限的原因。为了回避再现数据的错误还考虑实施如图31那样的防振对策的结构,但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在盘再现装置中追加防振控制部,进而还需要追加防振用的第2存储器,这将成为成本上升的要因。
[0025]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数字数据的复制时从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的缓冲控制方法以及缓冲控制装置。
[0026]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是一种对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进行缓冲时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主数据的多个位为单位的划分定时即字时钟作为基准,接收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和副数据,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生成同步于上述主数据的同步信号,基于上述同步信号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并将该缓冲后的数据发送给向复制数据的对象即其它设备的存储介质进行写入的存储装置,从上述副数据取得地址信息,比较上述地址信息和预先所设定的指定地址,在上述地址信息与上述指定地址相一致的情况下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
[0027] 据此,就能够使从探测乐曲开始起直到缓冲开始的时间差变无,可以从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
[0028]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基于上述副数据之中所含的同步位而生成上述同步信号。
[0029] 据此,就能够利用同步位而生成缓冲开始的定时信号。
[0030]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基于上述副数据之中所含的特定模式而生成上述同步信号。
[0031] 据此,由于不需要在副数据中包含同步检测用的数据,所以能够减少通过副数据进行传输的数据量。
[0032]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用上述字时钟周期地计数上述同步信号,在未检测出上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在上述周期性的计数位置内插同步信号。
[0033] 据此,即便在特定模式无法检测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必定生成同步信号。
[0034] 据此,就可以从希望缓冲的乐曲的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
[0035]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以已经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为基础来预测应取得的地址信息,在未取得上述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所预测的地址信息对所欠缺的地址信息进行插补。
[0036] 据此,即便在地址信息无法检测出的情况下也可以从预先设定的地址起开始缓冲。
[0037]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来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并停止缓冲。
[0038]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39]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在基于上述副数据中所含的特定模式所生成的同步信号的周期紊乱的情况下,停止缓冲。
[0040]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41]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来进行奇偶校验,在判定为错误的情况下停止缓冲。
[0042]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43]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当上述光盘的再现装置在上述副数据上附加错误信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在接收到该错误信息时停止缓冲。
[0044]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45]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缓冲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方法中,由上述副数据取得地址信息,并且以已经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为基础来预测应取得的地址信息,在上述所取得的地址信息与上述所预测的地址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停止缓冲。
[0046]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47]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1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是一种对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进行缓冲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将以主数据的多个位为单位的划分定时即字时钟作为基准,接收从光盘再现的主数据和副数据;同步部,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生成同步信号;缓冲控制部,基于上述同步信号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并将该缓冲后的数据发送给向复制数据的对象即其它设备的存储介质进行写入的存储装置,上述缓冲控制部具有:地址取得部,从上述副数据取得地址信息;和一致检测部,比较上述地址信息和预先所指定的指定地址,在所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与上述指定地址相一致的情况下,开始上述主数据的缓冲。
[0048] 据此,就能够使从探测乐曲开始起直到缓冲开始的时间差变无,可以从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
[0049]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2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上述同步部将检测出上述副数据之中所含的同步位的信号作为上述同步信号。
[0050] 据此,就能够利用同步位而生成缓冲开始的定时信号。
[0051]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3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上述同步部将检测出上述副数据之中所含的特定模式的信号作为上述同步信号。
[0052] 据此,由于不需要在副数据中包含同步检测用的数据,所以能够减少通过副数据进行传输的数据量。
[0053]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4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3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还包括:计数器,用上述字时钟周期地计数上述同步信号;同步内插部,在未检测出上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在上述周期性的计数位置内插同步信号。
[0054] 据此,即便在特定模式无法检测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必定生成同步信号。
[0055] 据此,就可以从希望缓冲的乐曲的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
[0056]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5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上述地址取得部还包括:以已经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为基础来预测应取得的地址信息的地址预测部;在未检测出上述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所预测的地址信息对所欠缺的地址信息进行插补的地址内插部。
[0057] 据此,即便在地址信息无法检测出的情况下也可以从预先设定的地址起开始缓冲。
[0058]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6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还包括:异常探测部,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来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上述缓冲控制部在用上述异常探测部检测出再现数据的异常的情况下,停止缓冲。
[0059]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60]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7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上述异常探测部在基于上述副数据中所含的特定模式而检测出的同步信号的周期紊乱的情况下,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
[0061]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62]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8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上述异常探测部以上述副数据为基础来进行奇偶校验,在判定为错误的情况下,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
[0063]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64]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9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上述异常探测部在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用上述光盘的再现装置在上述副数据上所附加的错误信息的情况下,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
[0065]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66]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20所涉及的缓冲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6所记载的缓冲控制装置中,还包括:由上述副数据取得地址信息的地址取得部;以已经取得的上述地址信息为基础来预测应取得的地址信息的地址预测部,上述异常探测部在上述所取得的地址信息与上述所预测的地址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探测从上述光盘再现的数据的异常。
[0067] 据此,由于能够不经由系统控制部地停止缓冲,所以能够减轻系统全体的负荷。
[0068] 基于根据本发明的缓冲控制装置,主要是在对CD的音乐数据进行数字复制之际,就能够不借助系统控制部的判断而基于副数据的同步信号来进行主数据的缓冲,使从探测乐曲的缓冲开始点起直到开始缓冲的时间差变无,并可以在正确的位置进行缓冲。
[0069] 另外,还能够代替以往在再现装置侧进行处理的防振控制,就可以削减盘再现装置侧的防振控制以及防振用存储器,并谋求系统结构上的合理化。

附图说明

[0070] 图1是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缓冲控制装置以及数据传输装置的复制系统之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同步部之第1结构例的图。图3是表示在副数据中含有同步位的传输格式之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同步部之第2结构例的图。图5是表示检测副数据的同步模式的定时的图。图6是表示副数据之一例(CD中的用户数据位的应用)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同步部之第3结构例的图。图8是表示内插副数据的同步模式的定时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缓冲控制部之结构例的图。图10是表示用于说明缓冲控制部之动作的、许可信号的发生定时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地址取得部之结构例的图。图12是表示用于说明地址取得部之动作的、地址内插入定时的图。图13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缓冲控制部应用于防振控制时的结构图。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缓冲控制装置中使写入许可自动地停止之结构概略图。图15是表示基于同步模式来探测周期异常的定时的图。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地址取得部之要部结构的图。图17是表示探测地址的连续性异常的定时的图。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数据传输装置之结构例的图。图19是表示由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数据传输装置所传输的数据格式之一例的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中的数据变换部之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中的数据接收部之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数据传输装置之结构例的图。图23是表示由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数据传输装置所传输的数据格式之一例的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中的数据变换部之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中的数据接收部之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6是以往的复制系统之结构图。图27是表示以往的再现数据的传输格式之例子的图。图28是表示用与主数据同一路径来传输副数据的格式之例子的图。图29是表示接收图28所示的传输格式的数据的接收电路之结构的图。图30是表示与图29中的接收部相对应的盘再现装置的发送部之结构的图。图31是以往的对应于防振控制的复制系统之结构图。
[0071] 附图标记说明10光盘;11盘再现装置;12再现部;13发送部;14、181缓冲控制装置;15接收部;16同步部;17、184缓冲控制部;18存储器;19系统控制部;41同步检测部;41a逻辑门;71同步内插部;71a计数器;91地址取得部;92一致检测部;93写入控制部;93a缓冲器;93b门部;94指定地址保存部;111地址检测部;112判定部;113预测地址计算部;114地址内插部;141异常探测部;171NG次数计数器;173NG次数比较部;174NG次数设定值保存部;183副数据寄存器;201信号输入部;202、303传输时钟发生部;203、304极性时钟发生部;204、305数据变换部;204a、305a发送数据寄存器;204b0、204b1、204b2、204b3、305b0、305b1、305b2移位寄存器;204b4寄存器;204c、305c反相器;205、306数据接收部;205a0、205a1、205a2、205a3、306a0、306a1、306a2移位寄存器;205a4寄存器;205c、
306c反相器;206信号输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实施方式1)以下,利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73]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缓冲控制装置,在从进行光盘再现的CD播放器(盘再现装置),对便携式音频系统等进行音乐数据等的数字复制的状况下,作为进行数据的压缩处理等并写进记录介质为止的前处理,能够在将接收到的主数据暂时缓冲在存储器中之际从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
[0074] 图1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1的缓冲控制装置进行数字复制的复制系统之结构的图。
[0075] 在图1中,盘再现装置11与图26所示的以往的盘再现装置11相同,进行光盘10的再现,并输出其再现数据。
[0076] 缓冲控制装置14由将从盘再现装置11所传输的再现数据即主数据和副数据与字时钟、位时钟一起进行接收的接收部15;自接收部15输入副数据并生成同步信号的同步部16;以及基于同步信号来控制主数据缓冲的缓冲控制部17而构成。
[0077] 此外,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从盘再现装置11所输出的字时钟还被供给缓冲控制装置14的同步部16以及缓冲控制部17。
[0078] 存储器18暂时存储自缓冲控制装置14送来的主数据,存储器18中所保存的数据被送给向复制数据的对象即其他设备的存储介质进行写入的存储装置。
[0079] 系统控制部19对缓冲控制装置14进行各种设定。
[0080] 上述的缓冲控制装置14、存储器18以及系统控制部19由一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而构成。
[0081] 其次,对图1中的缓冲控制装置14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0082] 接收部15接收由盘再现装置11的发送部13所发送的主数据和副数据,并能够利用与图26所示的以往缓冲控制装置181的接收部15同样的结构而实现。接收部15接收到的再现数据之中、分别使主数据送给缓冲控制部17,副数据送给同步部16。
[0083] 此时自发送部13送过来的数据的传输速率并不限于CD的通常再现速度下的传输速率,即便是高倍速或者可变速也能够通过由缓冲控制装置14和存储器18组成的缓冲机构而吸收,并减轻对后级系统的影响。但是,为了以用字时钟所划分的取样单位正确地处理数据,希望在盘再现装置11的发送部13中主数据和副数据被对应起来进行发送。即、希望此主数据和副数据相互同步进行发送。由此,还可以通过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缓冲控制装置14来代替防振控制,能够实现系统的合理化、即电路规模的削减。
[0084] 图2是表示图1的同步部16的具体结构之一个例子的图。图2所示的同步部16的结构在接收例如图3所示那样的、副数据中含有同步位的形式的传输格式数据的情况下被采用。在此情况下,对以字时钟所划分的主数据的每一个取样接收2位的副数据,其中的1位作为同步位而提供。
[0085] 图2所示的同步部16通过将字时钟以及由反相器16b经过反向的字时钟作为时钟使用的寄存器16a对副数据中所含的同步位进行闩锁,由此由副数据所选择的同步位借助于字时钟进行再同步,并作为同步信号而输出。
[0086] 这样,根据副数据所生成的同步信号就成为与同步于字时钟所发送的主数据取得了同步的信号,这一同步信号被送给缓冲控制部17,并作为缓冲开始的定时信号而使用。
[0087] 此外,由盘再现装置11所发送的副数据的同步位既可以采用被再现的副数据中所含的同步位本身,也可以是接收到在发送部13以副数据为基础所生成的同步信号。
[0088] 图4是表示同步部16的其他具体结构例的图。
[0089] 图4所示的同步部16通过同步检测部41来检测副数据中所含的特定模式并生成同步信号。
[0090] 在以串行形式取得CD的副代码数据的情形下,一般是IEC60958中的数字音频接口的用户位的形式。在将这一用户位作为副数据应用的情况下,就能够例如图28所示的格式那样进行发送。此时,CD的1帧用12个音频取样和1个副代码符号而形成。用98个副代码符号构成1个块,作为用户位的数据就成为12×98=1176位(参照图6)。
[0091] 这里,同步字用最小16次连续的“0”位来表示,并能够以接着到来的起始位“1”为基准而取得块的同步。将其作为同步模式来进行检测的是图4所示的同步检测部41,构成为将采用字时钟以及利用反相器41x的其反向时钟作为时钟的17个寄存器41b,41c,41d,...,41p,41q,41r相互串联起来并对副数据以及起始位依次进行移位,并由从以字时钟被位移的副数据以及起始位来检测特定模式的逻辑门41a,生成同步信号。即、逻辑门
41a是17个输入的“与”门,仅与寄存器41b的输出相对应的输入为非反向输入,与剩余的所有寄存器41c,41d,...,41p,41q,41r的输出相对应的输入全部为反向输入。从而,在副数据以及起始位与特定模式、即“0000000000000001”一致时,逻辑门41a发生同步信号。
[0092] 图5是实际地检测特定模式并生成同步信号的定时图,同步检测部41以接着副数据(b)中所含的同步字而到来的起始位“1”为基准而生成同步信号(c)。
[0093] 图7所示的同步部16是对于图4中的同步部16追加了对地址进行插补的功能。图4所示的同步部16检测副数据中周期性地包含的特定模式并生成同步信号,但有可能还有因为在再现数据被传输的过程中特定模式欠缺、或者盘再现装置11中的错误而无法检测特定模式的情形。特别是在CD的情况下,虽然主数据可以通过纠错而进行错误复原,但副代码数据却无法进行纠错,为此就有同步信号因稍微缺陷而欠缺从而无法在正确的位置进行缓冲的可能性。
[0094] 图7所示的同步部16具备同步信号内插部71,其以同步检测部41检测出的检测同步信号为基础来内插所欠缺的同步信号以便消除这种故障,并在同步部16中进行同步信号的内插。
[0095] 图7中的同步检测部41能够采用例如与图4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如图8的定时图所示那样,在副数据(b)中不含错误e的情况下,检测同步信号在正规位置f上不会发生。因而,图7所示的同步内插部71以一次检测出的检测同步信号为基准并根据字时钟以及由反相器71b经过反向的字时钟使计数器71a动作,在周期性的计数位置上使内插同步信号g发生。通过将此内插同步信号作为同步信号来使用,即便因副数据中含有错误而未发生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在表面上也肯定能够发生同步信号。
[0096] 图9是表示缓冲控制部17之具体结构的图。
[0097] 缓冲控制部17具有地址取得部91;一致检测部92;写入控制部93;和指定地址保存部94。
[0098] 地址取得部91取得副数据中所含的地址信息。在CD中就是将副代码Q数据的时间信息作为地址信息来利用,并通过在缓冲控制部17中利用此地址信息就能够如同在盘再现装置11中开始CD再现那样,选择接收到的主数据向存储器18的缓冲开始定时。
[0099] 一致检测部92判断取得地址是否与后述的指定地址相互一致。写入控制部93控制主数据向存储器18的写入,具有暂时保持来自接收部15的主数据的缓冲器93;输出许可数据写入的许可信号的门部93b;被输入来自一致检测部92的一致信号和同步信号的“与”门93c。指定地址保存部94保存由系统控制部19预先设定的、表示缓冲开始定时的指定地址,例如,欲开始复制的曲目的开头地址由系统控制部19来进行设定。
[0100] 其次,使用图10就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缓冲控制装置14的动作进行说明。
[0101] 图10是用于说明缓冲控制装置14的动作的定时图,分别是图10(a)表示来自同步部16的同步信号;图10(b)表示地址取得部91所检测出的取得地址;图10(c)表示指定地址保存部94中所保存的指定地址;图10(d)是自门部93b所输出的缓冲的许可信号。
[0102] 自接收部15输出的主数据与字时钟一起被送给图9中的写入控制部93。另一方面,副数据被送给同步部16以及地址取得部91,在同步部16中基于副数据而生成同步信号,在地址取得部91取得副数据中所包含的地址信息。
[0103] 在地址取得部91中所取得的取得地址,如图10(b)所示那样,用同步信号(a)的周期进行更新。然后,在一致检测部92中进行指定地址(c)与取得地址(b)的一致性检测,在彼此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将一致信号输出给写入控制部93。
[0104] 在写入控制部93中若“与”门93c在与同步信号一致的定时接收到一致信号,则门部93b将许可主数据缓冲的许可信号(d)输出到缓冲器93a,由此,自接收部15送来的主数据被输出到存储器18,并以字时钟为基准开始从正确地址位置起的缓冲。
[0105] 如以上那样,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缓冲控制装置,根据自盘再现装置发送的副数据而生成同步于主数据的同步信号,并以此同步信号为基础依次取得副数据中所含的地址信息,在表示所希望的缓冲开始定时的指定地址和取得地址一致时,开始主数据的缓冲,所以能够执行从正确位置起的缓冲,由此就可以解决在现有结构中所发生的曲头的音缺之类的问题。
[0106] 另外,在数据的传输过程、或者盘再现装置中同步信号欠缺的情况下,用缓冲控制装置内的同步内插部对同步信号进行插补,所以能够确切地生成同步信号,并可以稳定进行缓冲控制。
[0107] (实施方式2)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在缓冲控制部17的地址取得部中进行地址的内插并对所欠缺的地址进行插补。
[0108] 即、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的缓冲控制装置中,其缓冲控制部17中的地址取得部91取得副数据中所包含的地址信息,但与同步信号因为盘再现装置11内、或者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错误而无法检测同样,对于地址信息有时候也可能会发生因为盘再现装置11内的错误、或者从盘再现装置11的传输过程中的错误而无法检测的情形,此时,在用于与指定地址进行一致检测的比较地址丢失了的情况下,将发生在应开始缓冲的点未生成一致信号,缓冲不开始之类的问题。
[0109] 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通过如上述那样进行地址内插并对所欠缺的地址进行插补,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0110]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中的地址取得部111之结构的图。此外,地址取得部111以外的缓冲控制装置14的结构要素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的相同。
[0111] 地址取得部111具有地址检测部112、判定部113、预测地址计算部114、地址内插部115、“与”门116及117。
[0112] 以下,使用图12所示的定时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中、缓冲控制部17内的地址取得部111的动作。
[0113] 在图12中,分别是图12(a)表示来自缓冲控制装置14的同步部16的同步信号;图12(b)表示地址检测部112所检测出的取得地址;图12(c)表示由判定部113所输出的判定信号;图12(d)表示由预测地址计算部114所输出的预测地址;图12(e)表示地址内插后的内插地址。
[0114] 图11中的地址检测部112如图12(b)所示那样,从自缓冲控制装置14的接收部15送来的副数据取得地址“02:01:74”以作为地址信息,并将此取得地址发送给判定部113。在判定部113中判定该取得地址有无错误。此判定若取CD中的副代码Q数据为例就能够例如通过CRC校验来进行该判定。
[0115] 在判定部113中为判定OK的情况下,如图12(e)所示的那样经由“与”门116取得地址“02:01:74”被装入到地址内插部115。
[0116] 接着,地址检测部112根据副数据取得下一地址并发送给判定部113。此时,如图12(b)所示那样,在所取得的地址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下,用判定部113来进行有无错误的判定,并如图12(c)所示那样输出表示判定NG的判定信号。在预测地址计算部114中通过使由地址内插部115所获得的地址“02:01:74”的值递增而计算出所欠缺的预测地址“02:02:00”,若由判定部112输出判定NG则如图12(e)所示那样使预测地址“02:02:00”经由“与”门117被装入到地址内插部115。
[0117] 这样,基于同步信号,取得地址和预测地址中的某一个的装入依次发生,并从地址内插部115输出没有欠缺地址的内插地址(e)。从而,即便在副数据中含有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内插地址设为与指定地址一致的比较地址,必定能够在指定地址的位置开始缓冲。
[0118]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的缓冲控制部14,如以下所述那样可以应用于防振控制。即、在图13所示的缓冲控制部130中,写入控制部93输出块单位的写入完成信号,地址取得部91输出判定OK信号,指定地址保存部94输入来自写入控制部93的块单位的写入完成信号,并且输入来自地址取得部91的判定OK信号。
[0119] 基于具有这种结构的缓冲控制部130,在将向存储器18的缓冲作为基于副数据的同步信号的地址块单位的情况下,就能够在使写入数据有效之际,自动地更新指定地址保存部94内的指定地址。
[0120] 此时,如果副数据的同步信号以用主数据的字时钟所划分的取样单位取得同步,则在缓冲暂时停止之际,指定地址保存部94中所保存的地址就成为从缓冲的暂时停止状态再次进行缓冲时的接续地址,能够在存储器18上使数据连接起来。
[0121] 从而,如图31所示那样,就能够由缓冲控制部130实现在盘再现装置261侧所进行的、防振控制时的地址控制,并可以谋求系统的合理化。
[0122] 如以上那样,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在因为盘再现装置内、或者从盘再现装置11的传输过程中的错误而使取得地址欠缺了的情况下,利用预测地址对所欠缺的地址进行内插,所以能够确切地生成地址信息,并可以稳定进行缓冲控制。
[0123] (实施方式3)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缓冲控制装置,通过在缓冲控制装置内基于副数据来探测再现数据的异常,就能够不借助系统控制部的处理而自动地停止缓冲。
[0124] 即、在主数据的缓冲中在盘再现装置或传输路径中再现数据发生了错误的情况下,无法基于主数据对其进行判定,从而,一般是系统控制部19对副数据的内容进行确认,或者接受来自盘再现装置的错误通知来判定再现数据的异常,并使缓冲停止。但是,由于是系统控制部进行此异常判定以及异常检测出时的缓冲停止处理,所以就有系统全体的负荷增大之类的问题。
[0125] 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缓冲控制装置,通过如上述那样在缓冲控制装置内基于副数据来探测再现数据异常,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0126] 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缓冲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0127] 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缓冲控制装置是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中,在缓冲控制部17内具备基于副数据来探测再现数据异常的异常探测部141,在由该异常探测部141探测到再现数据异常的情况下,使主数据向存储器18的写入停止,由此就无需上述的系统控制部19的处理,自动地使缓冲停止以使系统控制部19的处理减轻。
[0128] 以下,就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基于副数据来进行再现数据的异常探测,并使缓冲自动地停止的具体方法进行说明。
[0129]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中,根据从盘再现装置11接收到的副数据来检测的同步信号在正常时能够以字时钟所规定的次数的周期检测出,如果在字时钟的规定的次数的周期以外的地方检测出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就预测在盘再现装置11中发生了某种再现错误,并判断为主数据的内容可靠性较低。
[0130] 此同步信号的周期紊乱可以在同步部16内部的同步内插部71中基于检测同步信号来探测,如图15所示那样,当在本来的位置n未检测出同步信号,而在正规的同步信号发生位置o发生了内插同步信号以后,在不正规的位置p检测出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异常信号并输出到写入控制部93的门部93b。门部93b接受异常信号并且若地址一致信号和同步信号均同时成为“H”,则“与”门93c对缓冲器93a使缓冲停止。由此就能够自动地停止缓冲而不用系统控制部19判定再现数据的异常。
[013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14中,在上述地址取得部111的判定部113中进行奇偶校验,并将已经错误判定的状态作为异常状态来检测,由此就能够使缓冲自动地停止。
[0132] 但是,此时在应用CD中的副代码Q数据的CRC校验的情况下,还会有因盘的缺陷而错误判定的情形,主数据通过纠错而正常的情况也被考虑进来,因此希望仅仅在连续多次地持续NG判定的情况下将错误的判定基准作为使缓冲停止的异常信号而应用。
[0133] 例如图16所示那样,在判定部113的后级设置以同步信号的定时进行动作并且如果由判定部113接收的CRC的结果为OK则将其值清除、如果是NG则将其值上升计数+1的NG次数计数器171,并通过NG次数比较部173对此NG次数计数器171的值和由系统控制部19预先设定在NG连续次数设定值保存部172中的NG连续次数设定值进行比较,在它们相互一致的情况下,将异常信号输出到写入控制部93的门部93b。由此,就能够仅仅在连续多次地持续NG判定的情况下,使缓冲自动地停止而不借助系统控制部19。
[013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14中,利用根据从盘再现装置11接收的副数据而取得的取得地址在正常时是经过递增的地址这一点,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地址内插部115中如图17的定时图所示那样将检测出取得地址与预测地址不一致的情况作为异常状态来检测,就能够使缓冲自动地停止。
[0135]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的缓冲控制装置中,当盘再现装置11将盘再现装置11中所发生的错误自发送部13附加于副数据进行传输时,通过从由接收部15接收到的副数据取得错误信号,并将其作为异常信号输出到写入控制部93的门部93b,也能够使缓冲自动地停止。
[0136] 根据这一结构,在发生了聚焦或跟踪偏离之类的、对主数据而言也是明显异常的盘再现装置11中的错误时,就能够立即停止缓冲。此停止处理能够不借助系统控制部19而实现,并能够与上述方法同样地减轻系统控制部19的处理负荷。
[0137] 此外,通过在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使缓冲自动地停止的缓冲控制装置上,组合上述实施方式2的图13中的自动地更新指定地址的缓冲控制部130,就能够在缓冲控制装置侧执行以往需要在盘再现装置11侧进行的防振控制。在此情况下在盘再现装置11侧就不需要用于防振控制的特别机构,由于图13的自动地更新指定地址的写入控制部93和指定地址保存部94能够搭载于与本实施方式3中的缓冲控制部17相同的半导体装置内,所以系统整体的合理化就成为可能,并能够大幅地削减成本。
[0138] 如以上那样,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缓冲控制装置,缓冲控制装置内的异常探测部基于副数据来探测再现数据的异常,在探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使缓冲停止,所以就能够在再现数据中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自动地停止缓冲而不用系统控制部进行停止处理,并能够减轻系统的处理。
[0139] (实施方式4)根据本实施方式4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借助于3个串行数据传送线来传送再现数据和字时钟与位时钟之际对于主数据自身也以并行形态进行传输,即使数据复制的高倍速化进展也能够使位时钟低速化以提高耐噪音性。
[0140] 图18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块结构图。
[0141] 在图18中,201是输入要传输的音频数据的信号输入部,用于输入图1的盘再现装置11中的来自再现部12的主数据以及副数据。
[0142] 另外,202是使与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和数据线的线数相对应的传输时钟(位时钟)发生并输出的传输时钟发生部;203是对于2信道的音频数据使表示与传输中的数据相对应的左右信道信息的极性时钟(字时钟)发生并输出的极性时钟发生部;204是若输入2信道的音频数据则进行与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和数据线的线数相对应的规定变换,使2信道的音频数据同步于极性时钟并且使其以位单位同步于传输时钟进行输出的数据变换部,它们构成图1的盘再现装置11中的发送部13。
[0143] 另外,205是若输入传输时钟则抽取由极性时钟所示的2信道的数据,同时进行规定变换的逆变换,并输出2信道的音频数据的数据接收部,其构成图1的缓冲控制装置14中的接收部15。
[0144] 另外,206是输出数据接收部205接收并抽取出的音频数据的信号输出部,将数据接收部205接收到的主数据输出到图1的缓冲控制部17,将副数据输出到同步部16。
[0145] 接着,使用图18以及图19就如以上那样所构成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音频数据传输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0146] 图19是用不同于主数据的路径来传输副数据的格式之一例,以并行形态来传输副数据和主数据,同时还可以使数据传输高速化。
[0147] 在图19中,极性时钟表示由极性时钟发生部203所发生的字时钟信号,在本实施方式4中用High(高)电平表示L信道,用Low(低)电平表示R信道。另外,传输时钟表示由传输时钟发生部202所输出的位时钟信号。另外,音频数据表示由数据变换部204所输出的信号,设音频数据的位宽为16位,数据线为4条线来进行记载。另外,分别用L15到L0来表示音频数据中的L信道的16位,并分别用R15到R0来表示R信道的16位。
[0148] 首先,将要传输的16位音频数据输入到信号输入部201。依照被输入的数据是L信道还是R信道,由极性时钟发生部203使极性时钟发生并输出。
[0149] 同时,传输时钟发生部202根据要传输的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和数据线的线数使传输时钟发生并输出。由于此时数据线的线数为4条线,所以如果对每一个信道传输时钟为4个的话就可以传输16位的音频数据。以传输时钟对每一个信道为4个的方式进行控制。
[0150] 同时,数据变换部204根据要传输的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和数据线的线数使音频数据发生并输出。在将16位的音频数据用4条数据线进行输出之际,分别分成L15到L12、L11到L8、L7到L4、L3到L0、R15到R12、R11到R8、R7到R4、R3到R0,以同步于极性时钟和传输时钟而输出的方式进行控制。
[0151] 数据接收部205将分别从极性时钟发生部203、数据变换部204所输出的极性时钟、音频数据以同步于从传输时钟发生部202所输出的传输时钟的形式进行接收,并进行用数据变换部205变换后的逆变换以作为原来的16位音频数据来接收,并从信号输出部206进行输出。
[0152] 作为与此图19所示的传输格式相对应的数据变换部以及接收部考虑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结构。
[0153] 即、图20的数据变换部204中所含的发送数据寄存器204a通过将字时钟和利用反相器205c的其反向时钟作为时钟来使用,每当字时钟反向就取入音频数据。此音频数据由1位副数据和16位主数据组成。主数据被传输给4位长的移位寄存器204b0,204b1,204b2,204b3,并由这些移位寄存器204b0,204b1,204b2,204b3同步于位时钟而按照再现数据0、再现数据1,再现数据2,再现数据3依次进行输出。另外,不同于它们对于副数据则是被传输给1位长的寄存器204b4,并同步于字时钟及其反向时钟而作为再现数据4进行输出。
[0154] 另外,图21的接收部205中所含的4位长的移位寄存器205a0,205a1,205a2,205a3将同步于位时钟而依次输入的再现数据0至再现数据3在其内部依次进行移位,若4位数据被积累则将该已被积累的数据从并行输出传输给接收数据寄存器205b。另外,不同于它们对于再现数据4(副数据)则是同步于字时钟及其反向时钟将其储存在1位长的寄存器205a4中,并作为其开头位的数据传输给接收数据寄存器205b。接收数据寄存器分别将其开头位作为副数据输出到同步部16,将剩余数据作为主数据输出到缓冲控制部17。此外,接收数据寄存器205b将字时钟和利用反相器205c的其反向时钟作为时钟来使用。
[0155] 从而,在实施方式1至3中由于将16位的主数据用1条线进行传送,所以作为数据的传输时钟的位时钟就需要是高速的时钟,特别是在数据复制的倍速化进展、数据的传输时钟更为高速的情况下在抗噪声性上变得不利,但在此实施方式4中,由于将16位的主数据用4条线进行传送,所以能够使数据的传输时钟低速化,并能够解决在抗噪声性上变得不利的问题。
[0156]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表示了音频数据为16位宽而构成的情况,但音频数据的位宽还可以是20位、24位,进一步在其以外也无妨。
[0157] 另外,虽然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了数据线数用4条线而构成的情况,只要是2条线以上的数据线就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0158] 进而,在实施方式4中就音频数据的变换,所输出的位位置用图19所示的格式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所输出的位的位置用其他格式来构成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0159]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音频数据传输装置,由于通过数量少于要传输的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的多个数据线并列地传送音频数据,所以可以谋求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传输时钟的低速化,能够容易地实现音频数据的高倍速传输,同时还能够解决在需要更加高速地传输音频数据的情况下传输时钟易于受到噪声影响的问题,并可以在数字数据的复制时从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
[0160] (实施方式5)图22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音频数据传输装置的块结构图。
[0161] 在图22中,301是输入要传输的音频数据的信号输入部;302是输入传输音频数据之际的附加信息的附加信息输入部;303是使与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和数据线的线数相对应的传输时钟发生并输出的传输时钟发生部;304是对于2信道的音频数据使表示与传输中的数据相对应的信道信息的极性时钟发生并输出的极性时钟发生部;305是若输入2信道的音频数据则进行与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和数据线的线数相对应的规定变换,使2信道的音频数据同步于极性时钟并且使其以位单位同步于传输时钟进行输出的数据变换部;306是若输入传输时钟则抽取由极性时钟所示的2信道的数据以及附加信息并进行规定变换的逆变换,并输出2信道的音频数据以及附加信息的数据接收部;307是输出数据接收部306接收并抽取出的音频数据的信号输出部;308是输出数据接收部306接收并抽取出的附加信息的附加信息输出部。
[0162] 接着,使用图22、图23就如以上那样所构成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音频数据传输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0163] 在图23中,极性时钟表示由极性时钟发生部304所输出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5中,用High电平表示L信道,用Low电平表示R信道。另外,传输时钟表示由传输时钟发生部303所输出的信号。另外,音频数据表示由数据变换部305所输出的信号,设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为16位,数据线为3条线来进行记载。另外,分别用L15到L0来表示音频数据中的L信道的16位,并分别用R15到R0来表示R信道的16位。另外,将传输16位音频数据之际的空位分别设为S0、S1。
[0164] 首先,将要传输的16位音频数据输入到信号输入部301,将传输音频数据之际的附加信息输入到附加信息输入部302。极性时钟发生部304依照被输入的音频数据是L信道还是R信道使极性时钟发生并输出。
[0165] 同时,传输时钟发生部303根据要传输的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和数据线的线数使传输时钟发生并输出。由于此时数据线的线数为3条线,所以如果对每一个信道传输时钟为6个的话就可以传输16位的音频数据。以传输时钟对每一个信道为6个的方式进行控制。
[0166] 同时,数据变换部305根据要传输的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和数据线的线数使音频数据发生并输出。在将16位的音频数据用3条数据线进行输出之际,分别分成L15、L14到L12、L11到L9、L8到L6、L5到L3、L2到L0、R15、R14到R12、R11到R9、R8到R6、R5到R3、R2到R0,以同步于极性时钟和传输时钟而输出的方式进行控制。此时,L15和R15与空位S0、S1成对进行输出。在附加信息被输入到数据变换部305时,进行控制以使附加信息对应于空位S0、S1而输出。这里的附加信息是指例如副代码信息,例如扇区信息,例如错误信息,在数据的接收侧有可能需要的信息。
[0167] 数据接收部306将分别从极性时钟发生部304、数据变换部305所输出的极性时钟、音频数据以同步于从传输时钟发生部303所输出的传输时钟的形式进行接收,并进行用数据变换部305变换后的逆变换以作为原来的16位音频数据以及附加信息来接收,并分别从信号输出部307输出音频数据,从附加信息输出部308输出附加信息。
[0168] 作为与此图23所示的传输格式相对应的数据变换部以及接收部考虑图24以及图25所示的结构。
[0169] 即、图24的数据变换部305中所含的发送数据寄存器305a通过将字时钟和利用反相器305c的其反向时钟作为时钟来使用,每当字时钟反向就取入音频数据。此音频数据由2位同步信号S0,S1和16位主数据组成。主数据被分割成6位、5位、5位并传输给6位长的移位寄存器305b0,305b1,305b2。另外,在移位寄存器305b1,305b2中同步信号S1,S0被传输给其开头位。被传输给这些移位寄存器305b0,305b1,305b2的数据同步于位时钟而按照再现数据0,再现数据1,再现数据2依次进行输出。
[0170] 另外,图25的接收部306中所包含的6位长的移位寄存器306d0,306d1,306d2将同步于位时钟而依次输入的再现数据0至再现数据2在其内部依次进行移位,若6位数据被积累则将该已被积累的数据从并行输出传输给接收数据寄存器306b。再现数据1以及再现数据2其开头位成为同步信号S0以及S1,移位寄存器306a1以及306a2将其开头位作为副数据传输给接收数据寄存器306b,将剩余数据与来自移位寄存器306a0的数据一起作为主数据传输给接收数据寄存器306b。接收数据寄存器306b分别将其开头位以及第2位作为副数据输出到同步部16,将剩余数据作为主数据输出到缓冲控制部17。此外,接收数据寄存器306b将字时钟和利用反相器306c的其反向时钟作为时钟来使用。
[0171] 从而,在实施方式1至3中由于将16位的主数据用1条线进行传送,所以作为数据的传输时钟的位时钟就需要是高速的时钟,特别是在数据复制的倍速化进展、数据的传输时钟更为高速的情况下在抗噪声性上变得不利,但在此实施方式5中,由于将16位的主数据用3条线进行传送,所以能够使数据的传输时钟低速化,并能够解决在抗噪声性上变得不利的问题。
[0172] 另外,由于与主数据一并传送同步信号,所以就不需要用于传送同步信号的传送线,并且通过将此同步信号用作副数据,就可以在数字数据的复制时从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
[0173]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表示了音频数据为16位宽而构成的情况,但音频数据的位宽还可以是20位、24位,或者在其以外实现也无妨。
[0174] 另外,虽然在实施方式5中表示了数据线数用3条线而构成的情况,只要是2条线以上的数据线并且是存在空位的传输格式就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0175] 进而,虽然在实施方式5就音频数据的变换,所输出的位位置用图4所示的格式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所输出的位的位置用其他格式来构成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0176]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音频数据传输装置,由于通过数量少于要传输的音频数据的1个取样的位宽的多个数据线并列地传送音频数据,并且利用通过并列进行传送而产生的空位来传输附加信息,所以就可以谋求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传输时钟的低速化,能够容易地实现音频数据的高倍速传输,同时还能够解决在需要更加高速地传输音频数据的情况下传输时钟易于受到噪声影响的问题,并可以在数字数据的复制时从正确的位置起进行缓冲,同时不需要用于传输附加信息的传输时钟而能够实现高效率的传输。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7]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适于能够根据副数据生成同步信号,并将其作为缓冲开始的定时信号来使用,同时从正确的位置起缓冲数据。另外,在盘再现装置中发生了错误的情况下就停止缓冲而不用借助于系统控制部的控制以减轻系统控制部的负荷,另外,还能够代替防振机构,可以削减存储器等使系统合理化,作为从CD播放器向其他媒介的数字复制装置这些内容尤其有用,其在工业上的可利用性非常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