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假单胞菌生产D-甘露糖异构酶产量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235891.3

文献号 : CN10151964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童群义张荆

申请人 : 江南大学

摘要 :

提高假单胞菌CGMCC No.2120生产D-甘露糖异构酶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株产D-甘露糖异构酶的菌株,其分类命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JN18,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20。通过单因子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法对假单胞菌CGMCC No.2120产D-甘露糖异构酶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果糖1.5%-1.6%,牛肉膏2%,酵母膏0.2%,K2HPO4 0.2%,MgSO4·7H2O 0.05%,NaCl 0.05%,Tween-80 0.15%-0.16%。采用优化配方酶活可以达到68.28U/mL,较初始发酵酶活力38.91U/mL提高了1.75倍。

权利要求 :

1.一株产D-甘露糖异构酶的菌株JN18,其分类命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20。

2.一种优化发酵培养基提高假单胞菌CGMCC No.2120生产D-甘露糖异构酶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种:假单胞菌CGMCC No.2120;

优化后的产酶发酵培养基以g/L计为:果糖15-16,牛肉膏20,酵母膏2,K2HPO4

2,MgSO4·7H2O 0.5,NaCl 0.5,Tween-80 1.5-1.6;

发酵培养:吸取种子发酵液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接种量为4%体积分数,30℃振荡培养48h;

粗酶液的制备:发酵液4℃、10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pH7.0、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次,再用原发酵液4倍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悬浮,然后在冰浴条件下进行400W、5min超声波破碎,4℃、15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说明书 :

提高假单胞菌生产D-甘露糖异构酶产量的方法

[0001] 优化发酵培养基提高假单胞菌CGMCC No.2120生产D-甘露糖异构酶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D-甘露糖异构酶(D-甘露糖酮醇-异构酶,EC5.3.1.7)催化可逆的D-甘露糖与D-果糖的异构化反应。 D-甘露糖是许多多糖和糖蛋白的成分,可用于合成药物,它还能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可以用作家禽饲料添加剂防止细菌污染。 甘露糖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等行业。尽管D-甘露糖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市场上昂贵的价格使之不能广泛的应用。因此,用甘露糖异构酶将蔗糖,D-果糖转化为一种昂贵的D-甘露糖将会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0003] 目前,关于D-甘露糖异构酶的研究多见于外国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1993年,Takasaki等[Takasaki Y,Hinoki K,Kataoka Y,Fukuyama S,NishimuraN,Hayashi S,Imada K(1993)Enzymatic production of D-mannose from D-fructoseby mannose isomerase.J.Ferment.Bioeng.76:237~239]利用新近从土壤中分离到的假单胞菌MI产生耐热甘露糖异构酶。2003年,Jun Hirose,Takasaki等[JunHirose,Yuka Kinoshita,Seijiro Fukuyama,Sachio Hayashi,Haruhiko YokoiYoshiyuki & Takasaki(2003):Continuous isomerization of D-fructose to D-mannoseby immobilized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cells Biotechnology Letters.25:349~352.]用固定化放射土壤杆菌细胞将D-果糖连续异构化成D-甘露糖。 Ann Hey-Ferguson等[ANNHEY FERGUSON,ALAND.ELBEIN(1969).
Purification of aD-Mannose Isomerase from Mycobacterium smegmatis.JOURNAL
OFBACTERIOLOGY.101:777~780.]使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细胞在甘露糖做唯一
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其细胞产出甘露糖异构酶。 但是在这些文献中都没有提到过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优化发酵培养基提高假单胞菌CGMCC No.2120生产D-甘露糖异构酶产量的方法,首次报道了采用单因子实验、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路径实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等统计学方法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CGMCC No.2120产D-甘露糖异构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株产D-甘露糖异构酶的菌株,其分类命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JN18,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 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20。
[0006] 一种优化发酵培养基提高假单胞菌CGMCC No.2120生产D-甘露糖异构酶产量的方法:
[0007] 菌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CGMCC No.2120;
[0008] 培养基以g/L计为:
[0009] 斜面培养基:牛肉膏3,蛋白胨5,琼脂15,pH7.0;
[0010]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酵母膏3,pH7.0;
[0011] 初始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酵母膏3,K2HPO42,pH7.0;
[0012] 优化后的产酶发酵培养基:果糖15-16(最优为15.26),牛肉膏20,酵母膏2,K2HPO42,MgSO4·7H2O0.5,NaCl0.5,Tween-801.5-1.6(最优为1.54);
[0013] 培养方法
[0014] 种子培养:取生长良好的斜面菌种5环,接种于装有种子培养基床培养24h。 [0015] 发酵培养:吸取种子发酵液至装有适当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接种量为4%体积分数,30℃振荡培养48h。
[0016] 粗酶液的制备:发酵液4℃、10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pH7.0、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次,再用约原发酵液4倍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悬浮,然后在冰浴条件下进行400W、5min超声波破碎,4℃、15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0017] 酶活测定方法:半胱氨酸咔唑法[Dische,Z.,and E.Borentreund(1951):Anew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ketosugars and trioses.J.Biol.Chem.192:583~587.](根绝实验具体情况做了改进)。 吸取0.1mLD-甘露糖(0.1mol/L,用pH7.0、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配制)于试管中,加入0.1mL粗酶液,50℃反应
30min,加入0.8mL0.5mol/L的HClO4终止反应,再经适当稀释,测定果糖的质量浓度。
在相同条件下,以加入相同体积的pH7.0、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
[0018] D-甘露糖异构酶酶活定义:以D-甘露糖为底物,每毫升酶液每分钟转化生成1μg果糖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以U/mL计。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单因子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法对假单胞菌CGMCC No.2120产D-甘露糖异构酶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条件为:果糖1.5%-1.6%,牛肉膏2%,酵母膏0.2%,K2HPO40.2%,MgSO4·7H2O0.05%,NaCl
0.05%,Tween-80 0.15%-0.16%。 用优化配方酶活可达到68.28U/mL。 生物材料样品保藏
[0020] 一株产D-甘露糖异构酶的菌株,其分类命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JN18,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
日期为2007年7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20。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不同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0022] 图2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0023] 图3无机离子对产酶的影响
[0024] 图4Tween-80对产酶的影响
[0025] 图5响应面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摇瓶培养基的优化
[0027] 实施例1:最适碳源的选择
[0028] 改变初始产酶培养基中碳源的种类,分别以1%(w/v)的D-甘露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可溶性淀粉,乳糖,麦芽糊精作为碳源进行最适碳源的筛选。 实验结果见图1,以D-甘露糖为碳源时,产酶量最大,其次是果糖,原因可能是D-甘露糖异构酶为诱导酶,D-甘露糖和果糖为产生D-甘露糖异构酶的诱导物,而D-甘露糖比果糖诱导效
果好。 但是D-甘露糖价格较贵,为了节约成本则选择果糖作下一步实验。
[0029] 实施例2:最适氮源的选择
[0030] 以黄豆粉,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尿素,硫酸铵,氯化铵7种有机和无机氮源进行最佳氮源的筛选。结果见图2,假单胞菌CGMCC No.2120几乎不利用无机氮源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牛肉膏和0.2%的酵母膏做氮源时酶活较高。 因此,选用2%的牛肉膏和0.2%的酵母膏作为最佳氮源。
[0031] 实施例3:最适无机盐的选择
[0032] 金属离子有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的是酶活性部位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微生物生长的必要物质。一部分通过无机盐的方式提供。 以果糖为碳源,牛肉膏和尿素复合物为氮源,分别以0.05%的MgSO4·7H2O,MnSO4,CaSO4,NaCl,FeSO4·7H2O2+ +
作为无机盐进行筛选。结果见图3,与未添加金属离子的酶活比较,Mg ,Na 对酶活有
2+
较大促进作用,而Fe 对酶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0033] 实施例4:Tween-80对产酶的影响
[0034] 分别调整Tween-80浓度0%,0.1%,0.15%,0.2%,0.3%。 Tween-80是一种胞内促进剂,通过改善细胞的通透性或保护酶的表面失活提高酶的产量[俞俊棠,唐孝宣,邬行彦等.新编生物工艺学(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结果如图4,0.2%浓度的Tween-80对产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出浓度低时产酶较低,随Tween-80浓度升高产酶量也升高,但Tween-80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浓度过高会破坏细胞膜,抑制细胞生长。
[0035] 实施例5: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产酶的主效因子
[0036] 根据单因素试验选取对产酶有影响的6个因素,每一个因素取-1和+1两个水平,但对某个因素两水平的差值不能过大,以隐盖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 +1水平取-1水平的1.25倍,以D-甘露糖异构酶的酶活作为响应值(Y)。 运用StatisticalAnalysis System(SAS)软件分别计算各因素的效应值,并对各因素效应进行t检验,选择置信度较高的因素作为显著因素作进一步考察。 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1所示,各因素所代表的参数,水平及分析结果见表2。
[0037] 表1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与结果
[0038]
[0039] 表2 Plackett-Burman试验分析结果
[0040]
[0041] 由表2可知,对产酶有显著影响(置信度大于95%)的因素有果糖和Tween-80。其中果糖对产酶呈现出正效应;Tween-80则呈现出较负效应。
[0042] 要提高产酶量,应适当提高果糖的浓度,降低Tween-80的浓度。
[0043] 实施例6:最陡爬坡实验研究最大响应值的响应区域
[0044] 从表2可知,在影响产酶的各主要因素中,果糖有显著正效应,Tween-80有显著负效应。 根据这2个因素效应大小的比例设定它们的变化方向和步长,进行最陡爬坡实验设计,寻找最大产酶区域。 其他各因素分别取各自的低水平进行试验,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
[0045] 由结果可知,最大产酶区在第3次试验附近,故以试验3的条件为响应面实验因素水平的中心点。
[0046] 表3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及其结果
[0047]
[0048] 响应面实验设计筛选重要因素的最优水平。
[0049] 逼近最大产酶区后,进行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实验结果拟合建立描述响应量(产酶量)与自变量(影响产酶的显著因素)关系的多项式回归模型,运用SAS软件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并对拟合方程作显著性检验及方差分析。 再对拟合方程进行规范形分析,寻找回归模型的稳定点,得到最大产酶量时显著因素的最优水平。
以果糖和Tween-80两个重要因素为自变量,各因素编码水平如表4所示。响应面实验设计及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0050] 表4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表
[0051]
[0052] 表5 响应面设计及试验结果
[0053]
[0054] 对实验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可以得到如下二次多项式方程:Y=2 2
68.606+0.803326X1-0.455895X2-0.858001X1-0.53X1X2-1.393001X2
[0055] 表6 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表
[0056]
[0057] 表7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
[0058]
[0059] 表6和表7分别是该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和模型的可信度分析。 从这2个表格2
可以看出,大于F值的概率为0.000308,决定系数R =94.36%,表明94.36%的酶活力变化可以由此模型解释,说明此模型的可信度较高,可以选择。 回归方程的一次项和二次项显著,而交互相不显著,表明这2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小。
[0060] 响应面分析图如图5所示。
[0061] 岭脊分析:脊岭分析的原理是在以原始设计中心点为球心,r为半径的超球面与响应面的交点形成的轨迹范围内找出最佳响应值,即最佳工艺条件。 岭脊分析结果见表8。
[0062] 表8 脊岭分析
[0063]
[0064] 从表8可以看出,最大响应值的编码半径为0.7时,此时果糖X1=0.63,Tween-80X3=-0.30,Y的最大估计值为68.88,即果糖和Tween-80浓度分别为1.526%,
0.154%,预测的最高酶活力为68.883U/mL。
[0065]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在优化的培养基条件下重复实验3次,得到的D-甘露糖异构酶的平均酶活为68.28U/mL,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该实验发酵情况。 [0066] 结论:影响微生物产酶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即微生物菌种自身优劣,微生物的培养基组成和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为有效地发挥假单胞菌属产D-甘露糖异构酶的潜力,在进行培养基优化时分别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获得了最佳产酶培养基:果糖1.526%,牛肉膏2%,酵母膏0.2%,K2HPO4 0.2%,MgSO4·7H2O 0.05%,NaCl 0.05%,Tween-800.154%,优化后的酶活力达到68.28U/mL,较初始发酵酶活力38.91U/mL提高了1.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