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133033.2

文献号 : CN1015548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花田淳水上润一

申请人 :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适配器时的打印质量的打印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使形成有打印图像的中间转印片(42)通过加热辊(58)及剥离辊(60)与打印介质(100)的打印面压着,并且使该打印介质(100)向预定方向相对移动,从而将打印图像转印在打印面上。此时,若加热辊(58)落入形成于适配器(14)与打印盘(12)之间的边界槽(70)中,则转印速度急剧变化,打印质量下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盘(12)及适配器(14)的形状为,在俯视图中,盘一侧边界面(32)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26)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面与通过边界槽(70)且和加热辊(58)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交叉。

权利要求 :

1.一种打印装置,使形成有打印图像的打印片通过比打印介质宽的辊子与打印介质的打印面压着,并且使该打印介质向预定方向相对移动,将所述打印图像转印在所述打印面上,所述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适配器,具有容纳所述打印介质的容纳凹部;和

打印盘,具有放置所述适配器且凹陷了与该适配器的厚度相应量的放置面,并且能够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打印盘及适配器分别具有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在所述适配器放置于所述放置面上时,所述适配器的宽度方向的一边在所述打印盘的整个宽度上与所述打印盘的所述盘一侧边界面相对,在所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之间形成边界槽,所述打印盘及适配器的形状为,在俯视图中,所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面与通过所述边界槽且和所述辊子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的形状为,在俯视图中,以将所述辊子在旋转轴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的形状为,在俯视图中不存在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适配器一侧边界面从斜上侧与所述盘一侧边界面抵接之后,以该抵接位置为转动轴朝向下方转动,从而所述适配器被安装到所述打印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适配器一侧边界面从斜上侧与所述盘一侧边界面抵接之后,以该抵接位置为转动轴朝向下方转动,从而所述适配器被安装到所述打印盘上。

说明书 :

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使形成有打印图像的打印片通过辊子与打印介质的打印面压着,并且使该打印介质向预定方向相对移动,从而将上述打印图像转印在上述打印面上。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有对比纸张等厚且硬的打印介质例如光盘等记录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在该打印装置中,打印介质由打印盘支撑并传送。以往,在该打印盘上大多形成有容纳打印介质的凹部。该凹部具有与打印介质对应的形状,通过在该凹部中容纳打印介质,适当地定位打印介质,执行良好的打印处理。此外,近年来为了应对各种形状的打印介质,提出了不在打印盘上形成凹部,而是在能够在该打印盘上自由装卸的适配器上形成凹部。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如下打印装置的技术:准备形成有彼此不同形状的凹部的多个适配器,并根据打印处理的打印介质的形状,从该多个适配器中择一地选择并使用适配器。
根据上述技术,能够用一个打印装置处理各种形状的打印介质。
[0003] 然而,在打印装置中,公知有使形成在薄片上的打印图像与打印介质的打印面压着而转印的转印方式的打印装置。在上述转印方式的打印装置中,设有用于将形成有打印图像的薄片向打印面按压的转印辊等。在打印时,支撑转印介质的打印盘相对于该转印辊等相对移动。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4352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38338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04112号公报
[0007] 在此,在上述转印方式的打印装置中,若使用上述适配器,则存在以下情况:相对移动的转印辊等暂时落入在该适配器与打印盘的边界部分所形成的槽中,转印打印图像的速度(转印速度)急剧变化。并且,该转印速度的急剧变化导致打印质量劣化等问题。换言之,以往,在转印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在使用适配器时,存在打印质量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适配器时的打印质量的打印装置。
[0009] 本发明的一种打印装置,使形成有打印图像的打印片通过辊子与打印介质的打印面压着,并且使该打印介质向预定方向相对移动,将所述打印图像转印在所述打印面上,所述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适配器,具有容纳所述打印介质的容纳凹部;和打印盘,具有放置所述适配器且凹陷了与该适配器的厚度相应量的放置面,并且能够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打印盘及适配器分别具有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在所述适配器放置于所述放置面上时,所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彼此相对并且在其间形成边界槽,所述打印盘及适配器的形状为,在俯视图中,所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面与通过所述边界槽且和所述辊子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交叉。
[0010] 优选的是,上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的形状为,在俯视图中,以将上述辊子在旋转轴方向上一分为二的直线为对称轴而线对称。此外还优选,上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的形状为,在俯视图中不存在角部。进而,优选的是,在使上述适配器一侧边界面从斜上侧与上述盘一侧边界面抵接之后,以该抵接位置为转动轴朝向下方转动,从而上述适配器被安装到上述打印盘上。
[0011] 根据本发明,上述打印盘及适配器的形状为,在俯视图中,上述盘一侧边界面及适配器一侧边界面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面与通过上述边界槽且和上述辊子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交叉,因此能够防止相对移动的辊子暂时落入到边界槽中。其结果,能够防止转印速度急剧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打印装置的透视图。
[0013] 图2是打印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4] 图3(a)~图3(d)是表示其他适配器的一例的图。
[0015] 图4(a)、图4(b)是表示适配器的安装情况的图。
[0016] 图5(a)、图5(b)是表示最终转印时的情况的图。
[0017] 图6是表示其他打印盘及适配器的一例的图。
[0018] 图7(a)、图7(b)是表示其他打印盘及适配器的一例的图。
[0019] 图8(a)、图8(b)是表示现有的打印盘及适配器的最终打印时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打印装置10的透视图。此外,图2是打印装置10的概略结构图。该打印装置10是对光盘及磁盘等比较硬且厚的打印介质100实施打印处理的装置。
[0021] 打印介质100由打印盘12支撑并传送。其中,为了能够处理各种形状的打印介质100,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适配器(Adapter)14支撑打印介质100。按照每种打印介质100的形状种类准备多个适配器14,用户从该多个适配器14中择一地选择与想要打印的打印介质100对应的适配器14,并安装在打印盘12上使用。经由适配器14而支撑在打印盘12上的打印介质100,由设置于框体16内部的打印单元18通过热转印方式实施打印处理。以下,详细说明该打印装置10的各部分。
[0022] 打印盘12是经由适配器14支撑打印介质100的盘。该打印盘12在与后述的加热辊58的旋转轴大致正交的方向(图1、2中的X方向)上自由进退。并且,通过打印盘12进退,支撑在该打印盘12上的打印介质100向框体16的内外传送。
[0023] 在打印盘12上放置有适配器14。在打印盘12上形成有与适配器14的厚度相当的阶梯,以在放置有该适配器14时,打印盘12的上表面20与适配器14的上表面31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换言之,在打印盘12上,放置适配器14的放置面22与打印盘12的上表面20相比,低与适配器14的厚度相当的量。
[0024] 在放置面22上形成有用于插入设置于适配器14上的定位销36的销孔24。此外,在由阶梯形成的垂直端面即盘一侧边界面26上形成有用于插入设置于适配器14上的插入肋34的插入槽28。该销孔24及插入槽28均用于适配器14的定位等,在后文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0025] 适配器14是在打印盘12上自由装卸的大致平板状部件,在其大致中央形成有与所对应的打印介质100的外周形状对应的凹部(以下称为“容纳凹部30”)。在该容纳凹部30上放置并容纳打印介质100,从而防止打印介质100的位置偏离等。
[0026] 另外,如上所述,适配器14按照每种打印介质100的形状种类准备多种。具体地说,例如,如图3(a)~图3(d)所示,准备容纳凹部30的形状不同的多种适配器14。另外,图3(a)~图3(d)分别是在12cm CD、8cm CD、矩形CD、矩形磁卡为打印介质100的情况下适用的适配器14的一例。该多种适配器14,除了在其中央形成的容纳凹部30的形状不同以外,其结构大致相同,均在打印盘12上自由装卸。用户从该多种适配器14中选择并使用与实际打印的打印介质100的形状种类对应的适配器14。并且,通过使用上述更换自由的适配器14,能够用一个打印装置10处理多种打印介质100,能够提高打印装置10的通用性。
[0027] 从各适配器14的底面突出形成有定位销36。该定位销36通过插入到形成于打印盘12上的销孔24中,限制适配器14相对于打印盘12的位置。此外,该定位销36也可以用于判断适配器14的种类等。即,根据适配器14的种类,分别使定位销36的位置及个数不同,并且在打印盘12一侧设置用于检测该定位销36的位置及个数的传感器。也可以使打印装置10的控制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放置于打印盘12上的适配器14的种类,并用于之后的控制。此外,也可以使定位销和销孔相反地形成。即,也可以在打印盘12上形成定位销,在各适配器14的底面形成销孔。进而,也可以在适配器14或打印盘12上突出形成与定位销36不同的、用于适配器14的种类判断的识别销,并且在打印盘12或适配器14上形成插入该识别销的识别用销孔。
[0028] 进而,从适配器14的里侧端面即适配器一侧边界面32突出形成有插入肋34。该插入肋34是插入到形成于盘一侧边界面26上的插入槽28中的肋,是用于装卸适配器14的肋。
[0029] 在此,使用图4简单说明适配器14安装到打印盘12上时的情况。在将适配器14安装在打印盘12上时,如图4(a)所示,用户首先从斜上侧将插入肋34插入到插入槽28,并且将适配器14与打印盘12的盘一侧边界面26抵接。并且,若通过该抵接而大致规定适配器14相对于打印盘12的位置,则以该抵接位置为大致转动中心使适配器14朝向下方转动,将适配器14放置在打印盘12的放置面22上。此时,通过抵接动作,适配器14相对于打印盘12的位置已得到粗调,因此定位销36顺利地插入到所对应的销孔24中。换言之,根据按照抵接转动这种步骤的本实施方式,能够非常简单地将适配器14安装到适当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按照抵接转动这种步骤的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允许适配器14的转动动作,使在适配器14与打印盘12之间形成的边界槽70的宽度较宽。
[0030] 在此,该宽度较宽的边界槽70根据其形状不同会成为引起打印质量下降的原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边界槽70(以及盘一侧边界面26和适配器一侧边界面32)形成为特殊的形状,在后文对此详细说明。
[0031] 接着,参照图2说明设置于该打印装置10内部的打印单元18。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18通过以下的热转印方式进行打印,在将墨带40的墨水转印到中间转印片42上之后,将转印到该中间转印片42上的墨水转印到打印对象物的打印面。在墨带40上多种颜色例如四种颜色的墨水在墨带长度方向上反复配置。另外,配置在墨带40上的墨水包括熔融型墨水和升华型墨水,但是无论使用何种墨水,打印装置10的结构及转印工序没有大的差别。在此,以使用熔融型墨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该墨带40从带送出线轴46送出,被多个引导辊62引导,逐步卷绕在带卷绕线轴44上。在该带卷绕的路径中途,设置有使该墨带40与中间转印片42紧密贴合并且使墨带40表面的墨水熔融的热敏头48。在热敏头48的内部设有多个发热元件(未图示)。热敏头48使该多个发热元件根据来自控制部(未图示)的指示选择性地发热,使墨带40的墨水局部性地熔融。并且,通过使该局部墨水熔融的墨带40按压到中间转印片42,熔融的墨水转印到中间转印片42。
[0032] 中间转印片42从薄片送出线轴50送出,被多个引导辊62引导,卷绕在薄片卷绕线轴52上。在中间转印片42卷绕的路径中途,设置有接受来自热敏头48的按压的平压辊54。通过热敏头48向该平压辊54按压墨带40,由于热敏头48的热量而熔融的墨水转印到沿着该平压辊54送出的中间转印片42上。
[0033] 在此,如上所述,在墨带40的表面各种颜色的墨水反复配置在带长度方向上。在打印全彩图像时,需要使该多种颜色的墨水均转印到中间转印片42上。因此,在进行全彩打印时,在每次结束了将粘贴在墨带40表面上的一种颜色的墨水转印到中间转印片42时,中间转印片42卷回到薄片送出线轴50。并且,再次从薄片送出线轴50向薄片卷绕线轴52卷绕,从而进行下一种颜色的墨水的转印。该墨水转印和薄片卷回反复进行与墨带40的墨水颜色数量相应的次数,从而在中间转印片42的表面上形成全彩的打印图像。
[0034] 形成在中间转印片42上的全彩的打印图像通过转印组件56而最终转印到打印介质100的打印面上。转印组件56是由内部具有发热元件的加热辊58和位于该加热辊58下游侧的剥离辊60连接而成的部件。在执行从墨带40向中间转印片42的墨水转印过程中,该转印组件56上升至中间转印片42与打印介质100不接触程度的位置。另一方面,若从墨带40到中间转印片42的墨水转印结束,从而在中间转印片42上形成全彩的打印图像,则转印组件56下降,使中间转印片42与打印介质100的打印面压着。在此,加热辊58和剥离辊60排列成其下端高度大致相同。因此,在转印组件56下降时,位于加热辊58与剥离辊60之间的中间转印片42与打印面接触。换言之,中间转印片42以平面状与打印面压着。
[0035] 在进行该压着时,加热辊58通过内置的发热元件使转印到中间转印片42上的墨水熔融。此外,在进行该压着时,打印盘12向与中间转印片42相同的方向以与中间转印片42相同的速度移动。换言之,在进行压着时,打印盘12相对于转印组件56相对移动。并且,通过上述加热辊58及打印盘12的动作,形成在中间转印片42上的全彩的打印图像最终转印到打印面上,实现图像打印。
[0036] 在此,在进行该打印图像的最终转印时,打印介质100需要被均匀地按压。这是因为,在最终转印时,在从加热辊58等施加的按压力不均匀的情况下,转印状态发生不均匀,打印质量劣化。为了防止上述的按压力不均匀,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最终受到按压力的打印盘12形成为平坦面。
[0037] 即,在现有的打印装置10中,在打印盘12本身上形成有容纳凹部30,在该打印盘12上的容纳凹部30内放置并容纳适配器14。例如,存在如下结构的打印装置10:在打印盘12上形成用于容纳12cm CD的容纳凹部30,在打印8cm CD的情况下,在该12cm CD用的容纳凹部30的内部放置并容纳8cm CD用的适配器14(例如专利文献1~3等)。即使如上所述在打印盘12本身上设置容纳凹部30,通过调整适配器14的形状,也大致可以处理各种形状的打印介质100。但是,如上所述在形成有容纳凹部30的打印盘12上放置形成有其他容纳凹部30的适配器14的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打印盘12的刚性产生不均匀,其结果容易产生施加在打印介质100上的按压力不均匀。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仅在适配器14上形成凹部,使打印盘12的表面平坦。
[0038] 此外,为了提高打印质量,使打印盘12相对于转印组件56圆滑地相对移动也非常重要。在打印盘12圆滑的相对移动受阻、其相对移动速度急剧变化时,打印图像的连续转印动作受阻,其结果存在打印质量下降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由于转印速度急剧变化而引起打印质量下降,使适配器14与打印盘12的边界槽70较为特殊。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0039] 首先,参照图8简单说明现有的打印盘12及适配器14中的问题点。如图8(a)所示,现有的打印盘12及适配器14在俯视图中其边界面26、32与加热辊58的旋转轴大致平行。换言之,打印盘12及适配器的边界面26、32的形状与通过边界槽70且和加热辊58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不交叉。在上述形状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由最终转印速度的急剧变化引起的打印质量下降。
[0040] 即,如上所述,在进行最终转印时,打印盘1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图8中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换言之,在进行最终转印时,转印组件56从打印盘12的前端侧向里侧相对移动。并且,考虑加热辊58因该相对移动而通过边界槽70的情况。此时,加热辊58的旋转轴与边界槽70大致平行。因此,在通过边界槽70时,加热辊58暂时落入边界槽70中。由于该加热辊58暂时性地落入,转印组件56相对于打印盘12的相对移动速度急剧变化。在此,在加热辊58通过边界槽70时,位于加热辊58的下游侧的剥离辊60仍处于与打印介质100的打印面接触的状态。在这样剥离辊60与打印面接触的状态下,若相对移动的速度急剧变化,则圆滑的转印动作受阻,引起打印质量大幅下降。特别是,加热辊58通过边界槽70时的剥离辊60的抵接部分的打印质量下降比较明显。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使适配器一侧边界面32或盘一侧边界面26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面的形状一定与通过边界槽70且和加热辊58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交叉。更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适配器一侧边界面32及盘一侧边界面26在俯视图中分别是如下形状:用直线连接在加热辊58的旋转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半圆。通过形成上述形状,加热辊58始终与打印盘12的上表面20或适配器14的上表面31接触,防止向边界槽70中落入。并且,由此防止由于落入引起相对移动速度急剧变化以及打印图像的最终转印速度急剧变化。
[004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界面26、32的形状在俯视图中用圆弧连接两个半圆和直线。换言之,边界面26、32的形状在俯视图中不存在角部(边缘)。这是为了防止加热辊58等的外周面损伤。即,加热辊58等的外周面通常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较多。在边界面26、32上存在角部时,该角部与加热辊58的外周面抵接,存在损坏该外周面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使边界面26、32的形状在俯视图中不存在角部(边缘)。
[0043]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边界面26、32的形状在俯视图中以将加热辊58在长轴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C为对称轴而线对称。通过形成为上述线对称形状,容易防止从加热辊58等施加的按压力不均匀,其结果能够提高打印质量。
[0044]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及效果,但以上说明的打印盘12及适配器14的边界面26、32的形状只是一个例子。因此,只要边界面26或边界面32的形状一定与通过边界槽70且和加热辊58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交叉,则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使边界面32、26为从打印盘12及适配器14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圆弧状。此时,加热辊58也始终能够与打印盘12的上表面20或适配器14的上表面31接触。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加热辊58落入以及转印速度急剧变化,能够得到良好的打印质量。
[0045] 进而,作为其他方式,如图7(a)所示,边界面32、26也可以是相对于加热辊58的旋转轴而倾斜的直线形状。进而,作为其他方式,如图7(b)所示,边界面32、26也可以是包括相对于加热辊58的旋转轴倾斜的部分在内的屈折线形状。无论是何种形状,只要适配器一侧边界面32或盘一侧边界面26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面的形状一定与通过边界槽70且和加热辊58的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交叉,则也可以是任何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