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液氢冷*的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方法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04764.X

文献号 : CN1015661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娜诺姆·里奥刘猛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液氢(LH2)冷的二氧化碳(CO2)零排放的Brayton循环系统及流程。该系统由半闭式、回热Brayton循环和液氢(LH2)气化单元耦合而成,后者作为前者的低温冷源,使其冷凝过程获得远低于环境温度的低温,Brayton循环采用氮气工质,氢气燃料,燃烧过程无CO2生成,从而在无需额外耗能的情况下实现了包括CO2在内的各种对环境有害污染的零排放。同时,相对于常规的以环境作为冷源的氮气工质Brayton循环,本发明的热力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

1.一种利用液氢冷 的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其包括:由以氮气为循环工质的半闭式、回热Brayton循环及液氢(LH2)气化系统,主要设备包括:LH2增压泵:对低压LH2进行压缩升压,连接LH2气化器;

LH2气化器:将LH2加热气化并对压气机进气进行冷却,连接LH2增压泵和换热器;

压气机:将氮气及空气的混合气体升压至Brayton循环的最高压力,连接LH2气化器和回热器;

燃烧室:使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得到高温气体,连接回热器和燃气透平;

燃气透平:使高温燃气膨胀做功,连接燃烧室和回热器;

回热器:对压气机出口气体进行加热并冷却透平排气,热侧分别连接燃气透平和换热器,冷侧分别连接压气机和燃烧室;

换热器:将LH2加热气化为接近常温的氢气,同时冷却透平排气,连接回热器和分水器;

分水器:将冷凝水自透平排气中分离排出系统,连接换热器和分流器;

混合器:将氮气与空气混合作为循环基本工质,连接用于分流氮气的分流器和LH2气化器;

分流器:对循环物流进行质量分流,其中,用于分流氮气的分流器连接分水器和混合器,用于分流氢气的分流器连接换热器和燃烧器;

发电机:发电设备,连接燃气透平。

2.一种利用液氢(LH2)冷 的二氧化碳(CO2)零排放的热力循环系统的流程,其主要为:液氢(LH2)气化单元中,LH2经增压泵升至超临界蒸发压力,再依次经LH2气化器、换热器被工质加热气化为接近常温的氢气,部分作为燃料送入燃烧室,部分送往外网用户;

Brayton循环中,空气与氮气在混合器中混合后经LH2气化器被冷却至循环最低温度,再经压气机升至Brayton循环最高压力,经回热器被透平排气预热后送入燃烧室与来自LH2气化单元的氢气混合发生完全燃烧反应,生成的高温燃气送入透平膨胀作功;透平排气依次经回热器和换热器冷却,冷凝水被回收,多余的氮气在接近环境温度下被排出,其余氮气作为循环基本工质与空气混合,重新开始循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程,其特征在于:采用半闭式内燃、回热Brayton循环;以氮气为循环工质,氢气为燃料,空气作为燃烧反应氧化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程,其特征在于:Brayton循环中,氮气与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首先混合经LH2气化器冷却后再送入压气机,从而减少压缩耗功、提高循环温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程,其特征在于:以惰性气体-氮气作为Brayton循环工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程,其特征在于:氮气循环工质中保持0.5%的氧气含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程,其特征在于:燃烧反应的产物包括H2O、N2和O2。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程,其特征在于:燃烧产物中的H2O经LH2气化系统冷凝析出,由空气带入系统的氮气中的多余氮气被排出系统。

说明书 :

利用液氢冷 的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液氢(LH2)冷 进行发电技术和二氧化碳(CO2)减排技术相结合的Brayton(布雷顿)循环系统及流程。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主要包括利用低温液态燃料(LNG、LH2等)冷 发电技术和CO2减排技术,其各自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系统特征如下:
[0003] 1、利用低温液态燃料冷 发电技术
[0004]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相比,天然气、氢气等气态燃料具有高能、清洁的优点。 基于远程运输、储存的考虑,气态燃料在由产地向远程用户输送前多被加压液化为液态燃料,如液化天然气(LNG)、液氢(LH2)等。 过程中大量的能量被消耗用于气体的压缩冷却(约为0.5kWh/kg·LNG,5~10kWh/kg·LH2),最终得到的液态燃料均处于超低温状态(LNG约为-162℃、LH2约为-253℃),具有相当大的物理冷 液态燃料在送达接收站后,先压缩升压再加热气化配送用户,气化过程将释放大量的冷低温液态燃料气化方式主要有三种:以海水或空气为热源通过换热器加热气化;浸没燃烧气化器加热气化;通过换热器对液态燃料低温冷 进行回收利用。 需要指出的是,前两种方式都没有利用液态燃料的低温冷 而且用海水来作为气化热源不利于海洋生态。
[0005] 目前,低温液态燃料冷 已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如液化分离空气、冷 发电、冷冻仓库、液化碳酸和干冰生产、低温粉碎处理废弃物及低温医疗等。
[0006] 利用低温液态燃料(LNG、LH2等)冷 发电可以分为两大类:
[0007] 1)以低温液态燃料为冷源、环境或低温废热为热源组成相对独立的发电系统;
[0008] 2)利用低温液态燃料冷 改进动力循环的特性。
[0009] 利用低温液态燃料气化冷 的独立发电方式主要有:直接膨胀法,闭式Rankine循环法及复合法等。直接膨胀法将高压LNG或LH2用海水加热到过热状态后送入透平膨胀作功,然后将得到的低压气态燃料(天然气或氢气)输送到用户。 该方式的优点是系统简单。 但是仅仅回收了高压气态燃料的压力能,气化冷 被白白浪费。 闭式Rankine循环法是将低温液态燃料作为冷源,环境(通常是海水)作为热源,采用某种物质为工质组成闭式循环,该方法的冷 回收率较高。 复合法综合了直接膨胀法和闭式Rankine循环法,低温液态燃料首先被压缩增压,然后通过冷凝器吸热,带动闭式Rankine循环对外作功,最后高压气体通过膨胀透平作功,其冷 回收率较高。
[0010] 利用低温液态燃料冷 改进动力循环特性最简单的方式是利用其冷能冷却循环水,以提高凝汽器的真空,从而提高蒸汽动力循环或联合循环的效率。 该方式具有技术成熟、附加投资少的优点,而且在没有低温液态燃料的条件下系统可以继续运行。 但是对低温冷 利用不充分,联合循环效率提高幅度小。
[0011] 利用低温液态燃料冷 改进动力循环特性的其它常见方式还包括:利用低温液态燃料气化冷 冷却燃气轮机循环压气机进气等。 但是由于液氢(LH2)温度极低(约-253℃),因此若直接用其冷却燃机进气,会存在加大换热温差,从而造成LH2冷大幅损失。 基于此,Bisio等在1995年提出了一个利用LH2冷 的氦工质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该系统中底循环为氦工质Brayton循环,顶循环为常规燃气轮机循环,底循环以顶循环排烟为热源,利用LH2气化过程产生的低温(50K)冷源,该循环的总能效率可以达到74%。 但是,该系统仍未实现对LH2冷 较为充分的利用,LH2离开系统时仍具有-153℃的低温,需要采用海水或空气热源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气化加热。
[0012] 2.二氧化碳(CO2)减排分离技术
[0013] 当今世界,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各国广泛的重视。 导致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氟化物和一氧化二氮等。
[0014] 而燃用化石燃料则是导致大气中CO2平衡破坏的根本原因。 化石燃料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是发电,国际能源署(IEA)在2002年度《国际能源展望》中指出:从2000年至2030年,发电部门差不多将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量的一半。因此,如何降低发电系统CO2排放水平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提高系统效率可以相应减少单位发电的CO2排放量,但是难以实现大幅减排。 因此,开发在燃料转化、燃烧过程以及从尾气中减排分离CO2的技术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0015] 目前,分离CO2的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0016] (1)从燃烧后的烟气中分离。 该方法主要用作对现有发电系统的CO2分离减排措施。 在保持原有的发电系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及深冷分离等传统技术分离回收CO2。 但是烟气中CO2浓度低,因此该分离过程伴随大量的耗功、耗热,使系统效率降低约5%,输出功率降低约10%。
[0017] (2)O2/CO2循环系统。 该系统是基于CO2零排放的动力系统。 其特点在于:以CO2为循环工质、O2(通过空分装置制得)为燃料的氧化剂;当CO2冷凝压力为6~
7MPa(相应的冷凝温度为20~30℃),循环效率可以达到35~49%。Staicovici MD.于
2002年在相关研究中,将热吸收制冷技术应用于O2/CO2循环,使得CO2的冷凝温度降至环境温度以下(3MPa,5.5℃),循环效率达到54%。
[0018] (3)天然气重整与联合循环结合的系统。 首先对天然气进行重整,得到CO和H2,然后通过转化反应使CO转化为CO2,再将CO2分离出来予以回收。 得到的富氢燃料通过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发电。
[0019] 1989年,日本中央电力公司利用LNG冷 将发电系统分离出的CO2进行液化后回收。1998年,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报告对从混合气体中分离CO2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55℃至0℃之间的压力和浓度的气液平衡曲线,对利用LNG冷 从混合气体中分离CO2的技术进行了研究。 2005年,邓世敏等提出了利用液化天然气(LNG)冷 分离CO2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及流程(专利号ZL 02107780.0)。该循环采用氮气工质,氮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被LNG冷却后送入压气机,燃气透平排气通过LNG气化单元实现放热过程,CO2和H2O分别冷凝为固体和液体后加以分离回收,然后连同多余氮气被排出系统。该循环的特点是避免了空分耗能,将对LNG冷 的利用与无功耗分离CO2结合起来。 其系统效率相对于已有的LNG冷 发电系统提高了10至15个百分点。 但是该循环只能分离回收约80%由燃烧过程产生的CO2,尚未实现CO2零排放。
[0020] 可见,无论是在燃料的转化过程中还是从燃烧后的烟气中分离CO2,都要消耗额外的能量,从而使系统效率明显下降。 目前的技术水平下,CO2分离过程通常会使系统效率下降5~10%。
[0021] 从理论上说,解决CO2问题的最佳方法是采用无碳清洁燃料,可以从根本上杜绝CO2的产生。 最典型的方案就是由中、美、日三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氢氧联合循环。 该循环以H2作为燃料,将之与O2按摩尔比2∶1混合进行完全燃烧得到水蒸气作为工质。在高温区相当于有一个内燃Brayton循环,但在低温区因工质为水,还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冷凝而相当于Rankine循环。 这样,顶底循环浑然一体,没有一般联合循环的高、低温区间传递的热损失。 从环保性能看,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只生成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CO2零排放,不会给大气和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发明内容

[0022]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利用低温液氢(LH2)的冷 大幅提高动力循环系统的性能。 采用内燃、半闭式、回热Brayton循环,以氮气作为循环工质。 通过与LH2气化过程的整合,利用LH2低温冷能对压气机入口工质进行冷却,从而节省了压缩耗功、提高了循环温比,为高效利用LH2冷 开拓了新的方向。
[002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实现CO2零排放。Brayton循环以氮气为循环工质,以LH2气化得到的H2作为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燃烧产物只包括H2O、N2和微量O2,实现了无碳燃烧,从而在无需额外耗能的前提下实现了CO2零排放。
[002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液氢(LH2)冷 的二氧化碳(CO2)零排放的Brayton循环系统,包括由以氮气为循环工质的半闭式、回热Brayton循环及LH2气化系统,主要设备包括:
[0025] LH2增压泵:对低压LH2进行压缩升压,连接LH2气化器;
[0026] LH2气化器:将LH2加热气化并对压气机进气进行冷却,连接LH2增压泵和换热器;
[0027] 压气机:将氮气及空气的混合气体升压至Brayton循环的最高压力,连接LH2气化器和回热器;
[0028] 燃烧室:使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得到高温气体,连接回热器和燃气透平;
[0029] 燃气透平:使高温燃气膨胀做功,连接燃烧室和回热器;
[0030] 回热器:对压气机出口气体进行加热并冷却透平排气,热侧分别连接燃气透平和换热器,冷侧分别连接压气机和燃烧室;
[0031] 换热器:将LH2加热气化为接近常温的氢气,同时冷却透平排气,连接回热器和分水器;
[0032] 分水器:将冷凝水自透平排气中分离排出系统,连接换热器和分流器;
[0033] 混合器:将氮气与空气混合作为循环基本工质,连接分流器和LH2气化器;
[0034] 分流器:对循环物流进行质量分流,连接分水器和混合器,或连接换热器和燃烧器;
[0035] 发电机:发电设备,连接燃气透平。
[0036] 上述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均为通常采用的管道连接。
[0037]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液氢(LH2)冷 的二氧化碳零排放的Brayton循环系统的流程,其主要为:
[0038] 液氢(LH2)气化单元中,LH2经增压泵升至超临界蒸发压力,再依次经LH2气化器、换热器被工质加热气化为接近常温的氢气,少部分作为燃料送入燃烧室,绝大部分送往外网用户。
[0039] Brayton循环中,空气与氮气在混合器中混合后经LH2气化器被冷却至循环最低温度,再经压气机升至Brayton循环最高压力,经回热器被透平排气预热后送入燃烧室与来自LH2气化单元的氢气混合发生完全燃烧反应,生成的高温燃气送入透平膨胀作功;透平排气依次经回热器和换热器冷却,冷凝水被回收,多余的氮气在接近环境温度下被排出,其余氮气作为循环基本工质与空气混合,重新开始循环。
[0040] 本发明流程中,当LH2为低压力时先经过LH2增压泵升至超临界压力,然后在LH2气化器中加热气化。
[0041] 本发明流程中,采用半闭式内燃、回热Brayton循环;以氮气为循环工质,氢气为燃料,空气作为燃烧反应氧化剂。
[0042] 本发明流程中,Brayton循环中,氮气与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首先混合经LH2气化器冷却后再送入压气机,从而减少压缩耗功、提高循环温比。
[0043] 本发明流程中,压气机压缩后的气体经回热器被燃气透平排气加热后送入燃烧室。
[0044] 本发明流程中,以惰性气体-氮气(N2)作为Brayton循环工质,从而避免了H2燃烧过程,以及H2泄漏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0045] 本发明流程中,为防止纯氮气在高温下对材料的损害,氮气循环工质中保持0.5%的氧气含量。
[0046] 本发明流程中,燃烧反应的产物只包括H2O、N2和少量O2,无任何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生成。
[0047] 本发明流程中,燃烧产物中的H2O经LH2气化系统冷凝析出,多余氮气(由空气带入)被排出系统。
[0048] 本发明流程中,由系统排出的氮气纯度高达99.5%,含氧量0.5%。
[0049] 本发明在燃气透平初温1300℃、压气机压比为10的条件下,系统总能(发电)效率达到78.9%, 效率达到52.1%;无CO2产生;系统中利用的LH2冷 相当于使系统净输出功增加了53.8%。
[0050] 本发明通过系统集成把热力循环、LH2冷 一体化利用和CO2零排放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热力循环(动力发电系统)的高效性和优秀的环保性能;同时系统结构相对简单,运行可靠安全;此外,半闭式回热循环发电系统不消耗水,对于缺水地区来说,大大提高了工程应用的范围;氢气燃烧过程产生的水还可以回收,这对于未来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形式,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动力系统。 可见,整个循环是一个符合能源有效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极具吸引力的新型动力系统。
[0051] 本发明的系统采用内燃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燃气轮机高初温的优势,而且采用回热可以提高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为其高效性提供了保证;以洁净的氢气(LH2气化得到)为燃料,以氮气为工质,可以用LH2对透平排气直接冷却,为采用半闭式燃气轮机单循环提供了条件。 与现有利用低温液态燃料冷 的动力系统相比,本发明的发电系统效率更高,系统更简单。
[0052] 与传统的回热燃气轮机循环相比,本循环将LH2气化系统与动力循环整合,使压气机入口的工质被冷却,提高了循环的温比、节省了压缩耗功;同时还使LH2得以气化,因此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0053] 与传统的回热Brayton循环不同,本发明采用半闭式循环。循环工质与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维持压气机入口氧气成分稳定有少量的过剩空气)混合并经LH2冷却后送入压气机,在燃烧室加入天然气燃料,燃烧反应的生成物中,水通过冷凝液化分离,多余的氮气在接近常温时被排除系统,以保持系统的工质平衡。 在LH2气化器中被冷却的工质主要是氮气,从而保证了LH2气化器的安全运行;为防止纯氮气对材料的损害,在被冷却的工质中有微量的氧气;在接近常温下排放氮气的同时,一部分氧气也被排除系统,同时保持循环工质中氧气的含量为0.5%。
[0054] 氢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汽在LH2气化过程中被凝结析出,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对水的回收,而且空气中的碱性成分可以被排除,避免了其在系统内的积聚。
[0055] 从系统排除的多余氮气纯度达到99.5%,含氧量约为0.5%,可以作为其它工业过程的工艺用气。
[0056] 与分离CO2的O2/CO2的循环系统相比,本系统不需要制造氧气的空气分离装置,避免了因制造氧气带来的厂用电率上升的缺点。 本发明利用理论空气量燃烧方式和氮气循环工质,使燃烧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H2O,便于利用冷 进行分离。
[0057] 目前分离CO2的技术都伴随着大量能耗,使系统效率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本系统中以氢气作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燃烧产物只包括H2O和N2及微量的O2,在无需额外耗功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杜绝了包括CO2在内的各种对环境有害排放的产生,这是本发明的一大特点。
[0058] 本发明的提出,基于能量的品位梯级利用原理和系统集成方法论,采用内燃、回热、高温比Brayton循环,采用氢气燃料与空气完全燃烧方式,燃烧产物主要包括氮气和H2O。 循环以氮气为工质,在不消耗额外的能量的前提下,通过与LH2气化系统的整合,直接利用LH2低温冷 对压气机进气进行冷却,节省了压缩耗功,提高了循环温比,实现了CO2的零排放。 因此,该系统具有系统简单、热力性能优秀、经济性好和环保性强等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0059] 下面将结合相应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60]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利用液氢(LH2)冷 的二氧化碳(CO2)零排放的Brayton循环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参看图1,本发明的主要部分为由以N2为循环工质的半闭式、回热Brayton循环及液氢(LH2)气化单元。 该循环中:1-混合器;2-LH2气化器;3-压气机;4-回热器;5-燃烧室;6-燃气透平;7-发电机;8-换热器;9-分水器;10-分流器;11-LH2增压泵。
[0062] 上述系统中的连接为公知技术,本发明在此不作具体描述。
[0063] 系统流程描述:
[0064] Brayton循环中,空气(S1)与氮气(S2,含少量O2)在混合器1中混合后经LH2气化器2放热并被LH2冷却至循环最低温度(S4);然后送入压气机3升压至Brayton循环最高压力(S5),经回热器4被透平排气(S8)预热后送入燃烧室5;混合气体(S6)在燃烧室中与来自LH2气化单元的氢气燃料(S18)混合、发生完全燃烧反应,生成的高温燃气(S7)包括水蒸汽和氮气被送入透平6膨胀作功并通过发电机7实现作功输出;透平排气(S8)依次经回热器4和换热器8放热冷却至环境温度(S10)后,经分水器9将冷凝水(S11)排出,随空气(S1)带入系统的氮气(S12,含少量O2)经分流器10排出,其余氮气(S2)作为循环基本工质送回混合器1与空气(S1)混合重新开始循环。
[0065] LH2气化单元中,LH2(S14)经增压泵11升至高压蒸发压力(S15),然后依次经LH2气化器2、换热器8分别被压气机进气(S3)和透平排气(S9)加热气化为常温氢气(S17),其中除少部分作为燃料(S18)送入燃烧室5外,绝大部分(S19)送往外网用户。
[0066] 本发明的系统的平衡工况性能参数见表1。 有关条件为:系统稳态运行状况下,压气机等熵效率为87%;燃烧室燃烧效率为100%,压损为3%;燃气透平等熵效率为90%,透平进气温度1300℃;回热器及换热器最小传热温差均为15℃;LH2气化器最小传热温差为20℃;回热系统(回热器、换热器)压损为3%;LH2气化系统压损为3%;LH2增压泵效率为75%。
[0067] 在氢气输送压力为10MPa时,压气机压比为10,送入燃烧室的氮气工质温度为698.5℃,LH2质量流率为8.956kg/s的条件下,系统输入的燃料能量为109.1MW,LH2冷 为56MW(其中53.8%可用于产功发电),机组净输出功率达到86.09MW,总能(发电)效率达到78.9%, 效率达到52.1%。
[0068] 目前的发电系统中分离CO2使系统效率降低5~10%。 而本系统由于采用了系统集成、氢氧燃烧和氮气循环工质,在实现包括CO2在内的所有污染零排放的同时,又完全避免了CO2分离过程耗能对系统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时,在热力参数(表1),循环工质流量及燃料输入能量相同的条件下,与采用环境冷源的氮气工质Brayton循环相比,本发明通过回收利用LH2冷 使得净输出功和总能效率均相对增加了53.8%。 因此本发明的系统在利用LH2冷 提高系统效率和CO2减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本发明效率较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用冷却使得压气机进气温度大幅降低,使得压缩耗功减少,循环温比升高;采用内燃、回热的Brayton循环,避免了外燃式透平初温低的缺陷,也充分利用了回热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的优势;此外,以空气作为燃烧氧化剂、氢气作为燃料避免了空分过程耗能和CO2分离耗能。
[0069] 本发明的系统和流程可以回收氢气燃烧生成的全部水,具有优秀的环保性能和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0070] 本发明作为一个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动力发电系统,其流程简单、运行可靠性高,使用常规的动力循环设备(燃气轮机、压缩装置等),不消耗水,在发电的同时实现了CO2零排放和对环境的零污染,因此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0071] 表1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0072]
[0073] 表2.循环平衡工况状态参数
[0074]
[0075] 注:混合器入口N2工质(流股2)质量流率设为100kg/s
[0076] 表3系统热力性能数据
[0077]
[0078] 注:燃料比率是指燃料氢气占气化过程全部LH2的质量流率比例。
[0079] 表3中效率的计算公式:
[0080] 总能效率=净输出功率/(H2燃料质量流率×H2低位热值)
[0081] =净输出功率/燃料能输入
[0082] 效率=净输出功率/(H2燃料质量流率×H2低位热值+LH2质量流率×LH2单位冷 )
[0083] =净输出功率/(燃料能输入+LH2冷 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