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71571.6

文献号 : CN1015700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财庆

申请人 : 陈财庆

摘要 :

本发明的棘轮扳手包含有一延长柄,所述的延长柄有两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所述的第二板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的第一板体,所述的第一板体两端之中至少一端有一环部,上下第一板体环部之间有一空间;一棘轮可旋转地容置在所述的空间中,并凸露于所述的穿孔外,所述的棘轮的外周围环设一棘齿。一顶掣件设在所述的延长柄与所述的棘轮之间,一弹性件容设在所述的顶掣件与所述的延长柄之间,利用所述的弹性件偏压所述的顶掣件,使所述的顶掣件与所述的棘轮的棘齿啮合,其中棘轮在第一板体的所述的空间中可任意转动至使用者方便的角度与方向。

权利要求 :

1.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延长柄的一端包括有两个环部与两个穿孔,所述穿孔分别设在所述环部上,所述环部相互平行并保持一距离;

一棘轮,为球状体,所述棘轮可旋转地容置在所述环部中,所述棘轮的两端分别凸露于所述穿孔;

所述棘轮上下端口分别具有一第一环状边与一第二环状边,该第一环状边与第二环状边并承接于所述棘轮的外周围,该第一环状边与第二环状边分别具有一第一限制部与一第二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与第二限制部分别供所述两穿孔与所述两环部套设,所述第一与第二限制部的外径均小于棘轮的外圆周的外径,用来避免棘轮脱离头部;

所述棘轮的外周围环设有棘齿;所述棘轮能够任意转动至使用者方便的角度与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柄包括两个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在所述第一板体之间,至少一结合件用来结合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环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板体上;至少一容置部设在所述第二板体上;一顶掣装置包括有一顶掣件与一弹性件,所述顶掣件设在容置部内,所述弹性件容设在所述顶掣件与所述延长柄之间,所述弹性件偏压所述顶掣件,使所述顶掣件与所述棘轮的棘齿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包括有内周围,所述第一环状边与所述第二环状边成轴向平行且分别承接于所述棘轮的外周围;所述内周围为多边周缘,能够与螺件结合操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边的圆周长小于所述第二环状边的圆周长;所述棘轮的内周围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内圆周长小于所述第二端的内圆周长,所述棘轮能与两种不同尺寸的螺件结合使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头部,所述的头部套设在所述延长柄的其中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环部外侧,所述头部由两片体与一连接部构成,所述片体相互平行并保持一距离,所述连接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片体连接;所述片体上形成两个穿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穿孔,使棘轮可旋转地容设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延长柄中并凸露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头部的穿孔之外;所述片体包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板体包括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对应于所述固定孔;一栓用来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孔,结合固定所述头部与所述的第一板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扳手包括一拨动件,所述的拨动件容设在所述顶掣装置与所述棘轮之间,限制所述棘轮仅能朝单一方向旋转;所述拨动件包括有一顶掣部,所述顶掣部有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有两个凹部,所述顶掣装置分别抵靠在所述的两个凹部,第二齿部有两齿分别与所述棘齿啮合。

7.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延长柄;

一头部位于所述延长柄的一端,所述头部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分别朝向所述头部的顶部与底部开放;

一棘轮为球状体,所述棘轮可旋转地容设在所述头部的容置空间,所述棘轮的两端分别凸露于所述头部的顶部与底部;

所述棘轮包括棘齿环设在所述棘轮的外周围,所述外周围在所述容置空间能够任意转动至使用者方便的角度与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扳手包括有一控制钮、一容室与一顶掣装置,所述控制钮设置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延长柄之间,并凸露于所述延长柄的顶部;所述容室设置在所述头部与所述控制钮之间,且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顶掣装置设在所述容室中,并与所述棘轮的棘齿啮合;所述顶掣装置包括一弹性件与一顶掣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顶掣件与所述容室之间,利用所述弹性件偏压所述顶掣件,使所述顶掣件与所述棘轮的棘齿啮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扳手包括一固定件设在所述头部的底部,一C型扣环设在所述固定件,防止所述棘轮脱离所述头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扳手包括一固定件设在所述头部的底部,两个螺锁件固定所述固定件在所述头部的底部,防止所述棘轮脱离所述头部。

说明书 :

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尤其是指一种可任意变换棘轮角度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式的棘轮扳手,在遇到需在狭小空间中操作锁紧(或松开)螺件(如螺帽、螺丝等等),往往因为棘轮角度固定卡死仅能用来水平工作片体,而无法确实达到操作目的。
[0003] 传统式的棘轮扳手因无法变换棘轮在扳手内的角度,使得面临螺件位于狭小不平坦的位置时,无法顺利的进行操作,而令所述的棘轮扳手不具有产业竞争力,着实具有改善的空间,本发明人希望凭借本发明,而可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艺所遭遇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棘轮扳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传统式的棘轮扳手因无法任意变换棘轮的角度而不适用于非平坦或狭窄的使用环境。
[0005] 因此本发明人乃针对传统式棘轮扳手的缺失进行改良,致力研发创造出一种确实可任意变换棘轮角度的棘轮扳手。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7] 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0008] 一延长柄的一端包括有两个环部与两个穿孔,所述穿孔分别设在所述环部上,所述环部相互平行并保持一距离;
[0009] 一棘轮可旋转地容置在所述环部中,所述棘轮的两端分别凸露于所述穿孔,所述棘轮的外周围环设有棘齿;所述棘轮能够任意转动至使用者方便的角度与方向。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11] 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0012] 一延长柄;
[0013] 一头部位于所述延长柄的一端,所述头部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分别朝向所述头部的顶部与底部开放;
[0014] 一棘轮可旋转地容设在所述头部的容置空间,所述棘轮的两端分别凸露于所述头部的顶部与底部;
[0015] 所述棘轮包括棘齿环设在所述棘轮的外周围,所述外周围在所述容置空间能够任意转动至使用者方便的角度与方向。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棘轮在头部片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空间可任意转动至使用者方便的角度与方向,在狭小或非平坦的操作环境,能便利的使用本发明的棘轮扳手,达到确实锁紧(或松开)螺件等工具件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的立体外观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图1的棘轮扳手的分解图;
[0019] 图3是沿着图1的剖面线3-3所得的剖面图;
[0020] 图4是沿着图1的剖面线4-4所得的剖面图;
[0021] 图5是延续图4的剖面图,显示所述的棘轮扳手在凹处的使用状态;
[0022]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的立体外观图;
[0023] 图7是沿着图6的剖面线7-7所得的剖面图;
[0024]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的立体外观图;
[0025] 图9是本发明图8的棘轮扳手的分解图;
[0026] 图10是沿着图8的剖面线10-10所得的剖面图;
[0027] 图11是沿着图8的剖面线11-11所得的剖面图;
[0028]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的立体外观图;
[0029] 图13是沿着图12的剖面线12-12所得的剖面图;
[0030]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的剖面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1棘轮扳手;100棘轮扳手;10头部;11片体;111固定孔;112凹陷;12连接部;12a连接部;13穿孔;14栓;101’容置空间;20延长柄;21第一板体;211环部;212穿孔;213凹陷;214第一孔;215第二孔;22第二板体;221身部;222侧部;223第一孔;224第二孔;225容置部;23结合件;24弹性件;25顶掣件;251接合端;25a顶掣件;251a接合端;252a凹槽;20’延长柄;26’控制钮;27’容室;28’固定件;29’C形扣;28”固定件;29”螺锁件;30棘轮;31第一环状边;32第二环状边;33内周围;34外周围;341第一限制部;342第二限制部;343棘齿;30a第一棘轮;31a第一环状边;32a第二环状边;33a内周围;331a第一端;332a第二端;331b第一端;332b第二端;34a外周围;341a第一限制部;
342a第二限制部;343a棘齿;30b第一棘轮;31b第一环状边;32b第二环状边;33b内周围;
34b外周围;341b第一限制部;342b第二限制部;343b棘齿;40拨动件;41顶掣部;411孔;
412第一齿部;413第二齿部;42连接杆件;50操作件;51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0033] 参照图1到图4,为本发明棘轮扳手100的第一实施例。棘轮扳手100包含有两头部10、一延长柄20与两棘轮30,其中头部10分别设在延长柄20的两端,棘轮30设置在头部10与延长柄20之中,延长柄20可供使用者方便握持。
[0034] 每一头部10由两片体11与一连结部12组成,其中两片体11相互平行且保持一距离,两片体11与连结部12的两端相互连接,两片体11前端形成凹陷112,凹陷112的形状恰与连结部12两端相符,且连接部12的高度恰等于两片体11之间的距离,使连结部12两端恰设在凹陷112中。每片体11均包含一穿孔13与一固定孔111,其中固定孔111位于片体11相反于连接部12的一端,可供一栓14穿过。
[0035] 延长柄20两端分别设置在头部10的片体11之间,且凭借栓14与头部10固定。延长柄20由两第一板体21与一第二板体22组成,第二板体2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板体21,第一、第二板体21、22利用两结合件23相互连结固定。第一板体21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环部211,所述的环部211设置在头部10的片体11之间,环部211恰对应于片体11。环部211上有一穿孔212与头部10的穿孔13对应。一凹陷213形成在环部211前端,恰对应于头部10的凹陷112,使第一板体21前端可紧靠在连接部12的内侧。两个第一孔214设在第一板体21上,分别对应于头部10的固定孔111。第一板体21与头部10凭借栓14穿过第一孔214与固定孔111得以相互固定。两个第二孔215设在第一板体21上,邻近于第一板体21的中心位置。结合件23分别穿过第二孔215。第二板体22包含一身部221与两侧部222,当第一板体21分别设置在身部221的上下两侧时,侧部222可避免第一板体
21在第二板体22上作横向移动,而不致脱出第二板体22之外。两个第一孔223与第二孔
224设在第二板体22上,分别对应于第一板体21的第一孔214、第二孔215。由此可知,栓
14穿过头部10的固定孔111、第一板体21的第一孔214与第二板体22的第一孔223,将头部10、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2彼此结合固定;结合件23穿过第一板体21的第二孔215与第二板体22的第二孔224,将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2彼此结合固定。
[0036] 两个容置部225分别位于第二板体22的两端,容置部225开口朝向头部10,用来容设一顶掣装置,所述的顶掣装置包括一弹性件24与一顶掣件25,其中顶掣件25相反于弹性件24的一端形成一接合端251。
[0037] 每一棘轮30可枢转地容置在头部10的片体11与第一板体21之中,棘轮30有一内周围33与一外周围34,内周围33为多边周缘,用来与螺件(例如:螺帽、螺栓等等)连接进行操作,而外周围34上环设有一棘齿343。一第一环状边31与一第二环状边32分别形成在棘轮30的上下端口,并承接于外周围34,第一环状边31与第二环状边32彼此为轴向间隔。当操作棘轮扳手100时,驱使棘轮30转动,弹性件24偏压在顶掣件25,且顶掣件25凭借其接合端251与棘轮30的棘齿343啮合,可任意转动棘轮扳手100的棘轮30到想要的方向位置,以供使用者方便操作。
[0038] 同时参照图4与图5,第一环状边31与第二环状边32分别具有一第一限制部341与一第二限制部342,分别供头部10的片体11与第一本体21的环部211套设,稍后详述于下:
[0039] 棘轮30可依据欲操作松开(或拴紧)的螺件的位置来控制希望转至的方向位置,但可能因此与扳手100的头部10脱离,进一步地说,第一限制部341与第二限制部342是为了避免棘轮30脱离头部10而设置,且第一限制部341与第二限制部342的外径均小于棘轮30的外圆周34的外径。当棘轮30转至一关键位置(如图5所示),而第一限制部341或第二限制部342与头部10的穿孔13的周缘接触,因此棘轮30即无法继续往所述的位置转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棘轮30的形状为球状体。
[0040] 参照图6与图7,为本发明棘轮扳手100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本实施例的棘轮扳手100移除了第一实施例中头部10的片体11,利用两连结部12a分别穿过第一板体21的两端前缘,使第一板体能够相互固定结合,且棘轮30设置在第一板体21的环部211之中,并凸露于穿孔212之外。
[0041] 参照图8至图11,为本发明棘轮扳手100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除了下列几项特征之外:
[0042] 第一,两棘轮30a、30b取代了棘轮30,其中棘轮30a、30b与棘轮30的结构相似,但棘轮30a的第一环状边31a的圆周长小于第二环状边32a,而棘轮30a的内周围33a包含第一端331a与第二端332a,第一端331a的圆周长小于第二端332a的圆周长,因此,棘轮30a可适用于两种不同尺寸的螺件;同样地,棘轮30b的第一环状边31b的圆周长也小于第二环状边32b,而棘轮30b的内周围33b包含第一端331b与第二端332b,第一端331b的圆周长小于第二端332b的圆周长。然而,又棘轮30a的尺寸小于棘轮30b,由以上可知棘轮30a、30b可分别与四种不同尺寸的螺件结合使用,能大大提高棘轮扳手100的便利性与机能性。
[0043] 第二,顶掣件25a取代了顶掣件25,顶掣件25a邻近于弹性件24的一端有一凹槽252a供弹性件24容设,相反于弹性件24的一端有一接合端251a。
[0044] 第三,两拨动件40装设在头部10与延长柄20之间,分别位于棘轮30a、30b与顶掣件25a之中,且拨动件40的两端分别凸出延长柄20的两侧,方便使用者拨动。拨动件40包含一顶掣部41与一连接杆件42,且连接杆件42也取代了杆14穿过头部10的固定孔11与第一板体21的第一孔214,使头部10与第一板体21相互固定结合。顶掣部41有一孔411供连接杆件42穿设,因此,连接杆件42使顶掣部41固定在头部10与第一板体21之中。一第一齿部412与一第二齿部413分别形成在顶掣部41的两侧,第一齿部412有两凹部(无标号)可容置顶掣件25a,第二齿部413有两齿(无标号)可分别与棘齿343a、343b啮合(如图10所示)。
[0045] 请参照图10,当使用者拨动拨动件40,使棘齿30a与第二齿部413的其中一齿啮合,而第一齿部412的其中一凹部也同时与顶掣件25a卡合,使拨动件40在操作中不致因其它外力而拨动,而棘轮30a也被限制仅能往单一方向转动。棘齿30b的操作方式也与棘齿30a相同。
[0046] 参照图12与图13,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棘轮扳手1为一普通形式的单边棘轮握把扳手,棘轮扳手1包含一延长柄20’,一头部10’形成在所述的延长柄20’的一端,一容置空间101’设在所述的头部10’之中,且所述的容置空间101’分别朝向所述的头部10’的顶部与底部开放。一控制钮26’容设在头部10’与延长柄20’之间,且所述的控制钮26’凸露于延长柄20’的顶部供使用者操作。一容室27’形成在控制钮26’与头部10’之间,所述的容室27’与容置空间101’相互连通,并可容置顶掣件25与弹性件24,所述的弹性件24位于所述的顶掣件25与容室27’之间。控制钮26’可带动顶掣件25以控制棘轮30的枢转方向。棘轮30容置在头部10’的容置空间101’内,棘轮30的两端分别由容置空间101’往头部10’的顶部与底部向外凸露。弹性件24偏压在顶掣件25,且顶掣件25凭借其接合端251与棘轮30的棘齿343啮合。一固定件28’设在头部10’的底部,一C型扣29’环设在固定件28’,可凭借所述的固定件28’与C型扣29’防止棘轮30脱离在所述的头部
10’。在操作上,棘轮30内接设一操作件50,所述的操作件50有一连接端51,所述的连接端51容许接设套筒或其它类似工具件以供使用。
[0047] 参照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棘轮扳手1的实施方式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大致相似,除了下列特征之外:
[0048] 固定件28”与螺锁件29”分别取代了固定件28’与C形扣29’,固定件28”设在头部10’的底部,两个螺锁件29”分别将固定件28”螺锁固定在头部10’,而两个螺锁件29”分别设在棘轮30的两侧,可凭借所述的固定件28”与螺锁件29”防止棘轮30脱离在所述的头部10’。
[0049] 本发明棘轮在头部片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空间可任意转动至使用者方便的角度与方向,在狭小或非平坦的操作环境,能便利的使用本发明的棘轮扳手,达到确实锁紧(或松开)螺件等工具件的目的。
[0050]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0051] 1.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中棘轮扳手位于第二板体上下两侧的第一板体的环部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的空间可使棘轮在其中旋转至使用者方便的角度与方向,在狭小或非平坦的操作环境,能便利的使用本发明的棘轮扳手,达到确实锁紧(或松开)螺件等工具件的目的。
[0052] 2.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中棘轮扳手可设置两种尺寸的棘轮,且所述的棘轮的第一环状边与第二环状边的圆周大小不同,故所述的棘轮扳手最多可适用于四种尺寸的螺件。
[0053] 3.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中棘轮扳手的拨动件设置在棘轮与顶掣件之间,使用者可凭借拨动拨动件控制棘轮仅能往单方向旋转。
[0054]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