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影像显示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135498.1

文献号 : CN1015720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田中尚行大岛芳则

申请人 :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影像显示方法,将背光装置分割为多个区域,根据影像信号的明亮度,按照各区域分别控制背光的发光亮度,提高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的品质。背光装置(35C)被划分为多个区域(35a′~35h′),具有允许从光源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结构。发光亮度运算部利用在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和多个区域的端部两侧至少各虚设了一个的虚拟区域(35a″、35h″),求得背光装置的光源自身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显示影像信号;

背光装置,配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上述多个区域分别具有发出照射上述液晶面板的光的光源,并且具有允许从上述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结构;以及发光亮度运算部,在将从上述背光装置中的上述多个区域分别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第一发光亮度,并将为得到该第一发光亮度而由上述背光装置中的上述多个区域的光源应该分别单独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第二发光亮度时,利用由上述第一发光亮度乘以第一系数的运算式求得上述第二发光亮度,其中上述第一系数基于从上述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光量,在求得上述第二发光亮度时,将上述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和在上述多个区域的端部的两侧至少各虚设了一个的虚拟区域作为上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从而求得上述第二发光亮度,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

最大灰度检测部,按照每个预定的单位时间,检测与上述背光装置的多个区域对应的上述液晶面板的多个区域上分别显示的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的第一最大灰度;

影像增益运算部,根据用第二最大灰度除以上述第一最大灰度得到的值求得对每个上述区域的影像信号的增益,其中所述第二最大灰度是由上述影像信号的位数决定的上述影像信号所取得的;以及乘法器,用每个上述区域的影像信号乘以由上述影像增益运算部求得的上述增益,作为上述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信号输出,上述发光亮度运算部将从上述背光装置中的上述多个区域分别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用上述光源的最大亮度乘以由上述影像增益运算部求得的上述增益的倒数得到的第一发光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式是矩阵运算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是将上述背光装置在垂直方向上一维划分的区域,在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上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上部和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下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下部,分别至少设置一个上述虚拟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是将上述背光装置二维划分的区域,在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最上端的区域相邻的上部、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下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下部、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左端部的区域相邻的左部以及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右端部的区域相邻的右部,分别至少设置一个上述虚拟区域。

5.一种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信号设为与在上述液晶面板上设定的多个区域对应的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按照每个预定的单位时间,检测在设定于上述液晶面板上的多个区域上分别显示的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的第一最大灰度,根据用第二最大灰度除以上述第一最大灰度得到的值求得对每个上述区域的影像信号的增益,其中所述第二最大灰度是由上述影像信号的位数决定的上述影像信号所取得的,用每个上述区域的影像信号乘以上述增益,并供给到上述液晶面板,

背光装置配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多个区域分别具有发出照射上述液晶面板的光的光源,并且具有允许从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结构,上述背光装置与上述液晶面板的多个区域对应地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将从上述背光装置中的上述多个区域分别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用上述光源的最大亮度乘以由上述影像增益运算部求得的上述增益的倒数得到的第一发光亮度,并将为得到该第一发光亮度而由上述背光装置中的上述多个区域的光源应该分别单独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第二发光亮度时,利用由上述第一发光亮度乘以第一系数的运算式求得上述第二发光亮度,其中上述第一系数基于从上述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光量,在求得上述第二发光亮度时,将上述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和在上述多个区域的端部的两侧至少各虚设了一个的虚拟区域作为上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从而求得上述第二发光亮度,使上述背光装置中的上述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以上述第二发光亮度发光的同时,在上述液晶面板的多个区域分别显示乘以上述增益的每个上述区域的的影像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式是矩阵运算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是将上述背光装置在垂直方向上一维划分的区域,在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上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上部和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下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下部,分别至少设置一个上述虚拟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是将上述背光装置二维划分的区域,在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上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上部、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下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下部、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左端部的区域相邻的左部以及与上述多个区域中位于右端部的区域相邻的右部,分别至少设置一个上述虚拟区域。

说明书 :

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影像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控制背光装置中的背光的发光亮度而显示影像信号的影像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使用液晶面板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在液晶面板的例如背面设置背光装置。液晶面板可以通过不施加电压的状态和施加电压的状态,
处于将光遮挡的截止状态和使光透过的导通状态。因此,通过控制对液晶面板上设置的多
个像素施加电压的状态,从而以电子快门的方式驱动多个像素,对从背光发出的光透过液
晶面板的光量进行控制,从而显示图像。
[0003] 作为在背光装置上使用的背光,以往以冷阴极管(CCFL(ColdCathodeFluorescent Lamp))为主流,在使用CCFL的背光装置中,一般不管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
信号的明亮度如何,均使CCFL处于恒定的点亮状态。
[0004] 在液晶显示装置消耗的电力中,背光装置的消耗电力所占的比例大,在背光始终处于恒定的点亮状态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消耗电力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各种将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用作背光,并可以根据影像信号
的明亮度改变LED的发光亮度的方案。
[0005] 例如在下述非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将具有多个LED的背光装置分割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影像信号的明亮度按照每个区域分别控制背光的发光亮度。另
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将这种技术称为自适应调光(Adaptive Dimming)。
[0006] 非专利文献1:T.Shirai,S.Shimizukawa,T.Shiga,and S.Mikoshiba,44.4:RGB-LED Backlights for LCD-TVs with 0D,1D,and 2DAdaptive Dimming,1520 SID 06 DIGEST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5-258403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6-30588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6-145886号公报
[0010] 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分割为多个区域的背光装置的各区域被遮挡光的壁隔开,各区域的背光,按照每个区域分别在完全独立的状态下,根据影像信号的明亮度控制发光亮度。LED中每个元件的个体决定明亮度和色调的主波长有
偏差,对于红(R)、绿(G)、蓝(B)的每种颜色偏差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若将背光装置的各区域彼此完全分离,则在每个区域上明亮度和色调产生偏差,其结果,存在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与本来的影像的状态不同的问题。
[0011] LED的明亮度和发光波长具有温度依赖性,特别是R的LED伴随着元件的温度上升,光量减少,波长变长。此外,每个R、G、B的元件的、由随时间产生的变化引起的劣化的特性不同。因此,上述问题根据LED的元件的温度变化或随时间产生的变化而显著产生。
[0012] 在将各区域完全分离的结构中,很难确定位于相邻区域的边界上部的像素属于哪个区域。这是由于,背光装置的制作精度与液晶面板的制作精度相比非常粗糙。因此根本
无法采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
[0013] 此外,如上述非专利文献1或上述专利文献1~3的记载,通过采用将背光装置分割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影像信号的明亮度按照每个区域分别控制背光的发光亮度的结构,
可以削减消耗电力,但是要求进一步削减消耗电力。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影像显示方法,在将背光装置分割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影像信号的明亮度按照每个区域分别控
制背光的发光亮度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每个区域各自的明亮度或色调的偏差,能够提高液
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的品质。
[0015]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34),显示影像信号;背光装置(35),配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多个区域分别具有发出照射液晶面板的光的光源,并且具有允许从多个区域各自的光
源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结构;以及发光亮度运算部(22),在将从背
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分别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第一发光亮度,并将为得到该第一发光亮度
而由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的光源应该分别单独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第二发光亮度时,利
用由第一发光亮度乘以第一系数的运算式求得第二发光亮度,其中第一系数基于从多个区
域各自的光源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光量,在求得第二发光亮度时,
将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和在多个区域的端部的两侧至少各虚设了一个的虚拟区域作为
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从而求得第二发光亮度。
[0016] 在此,优选运算式是矩阵运算式。
[0017] 此外,优选包括:最大灰度检测部(11),按照每个预定的单位时间,检测与背光装置的多个区域对应的液晶面板的多个区域上分别显示的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的第一最大灰度;影像增益运算部(12),根据用第二最大灰度除以第一最大灰度得到的值求得对每个
区域的影像信号的增益,其中所述第二最大灰度是由影像信号的位数决定的影像信号所取
得的;以及乘法器(14),用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乘以由影像增益运算部求得的增益,作为
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信号输出,发光亮度运算部将从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分别发出的
光的亮度设为用光源的最大亮度乘以由影像增益运算部求得的增益的倒数得到的第一发
光亮度。
[0018]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是将背光装置在垂直方向上一维划分的区域,在与多个区域中位于上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上部和与多个区域中位于下端部的区
域相邻的下部,分别至少设置一个虚拟区域。
[0019]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是将背光装置二维划分的区域,在与多个区域中位于最上端的区域相邻的上部、与多个区域中位于下端部的区域相邻
的下部、与多个区域中位于左端部的区域相邻的左部以及与多个区域中位于右端部的区域
相邻的右部,分别至少设置一个虚拟区域。
[0020]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信号设为与在液晶面板上设定的多个区域对应的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液晶面板的背光装置与液晶面板的多个区域对应地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将从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各自发出的
光的亮度设为第一发光亮度,并将为得到该第一发光亮度而由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的光
源应该分别单独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第二发光亮度时,利用由第一发光亮度乘以第一系数
的运算式求得第二发光亮度,其中第一系数基于从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发出的光漏出到自
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光量,在求得第二发光亮度时,将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和在多
个区域的端部的两侧至少各虚设了一个的虚拟区域作为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从而求
得第二发光亮度,使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以第二发光亮度发光的同时,显示
液晶面板的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
[0021] 在此,优选运算式是矩阵运算式。
[0022] 此外,优选,按照每个预定的单位时间,检测在设定于液晶面板上的多个区域上分别显示的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的第一最大灰度,根据用第二最大灰度除以第一最大灰度得到的值求得对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的增益,其中所述第二最大灰度是由影像信号的位数决
定的影像信号所取得的,用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乘以增益,并供给到液晶面板,将从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分别发出的光的亮度设为用光源的最大亮度乘以由影像增益运算部求得
的增益的倒数得到的第一发光亮度,在液晶面板的多个区域上分别显示已乘以增益的每个
区域的影像信号。
[0023]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是将背光装置在垂直方向上一维划分的区域,在与多个区域中位于上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上部和与多个区域中位于下端部的区
域相邻的下部,分别至少设置一个虚拟区域。
[0024]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背光装置中的多个区域是将背光装置二维划分的区域,在与多个区域中位于上端部的区域相邻的上部、与多个区域中位于下端部的区域相邻
的下部、与多个区域中位于左端部的区域相邻的左部以及与多个区域中位于右端部的区域
相邻的右部,分别至少设置一个虚拟区域。
[0025]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影像显示方法,在将背光装置分割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影像信号的明亮度按照每个区域分别控制背光的发光亮度的情况下,能够
抑制画面端部的明亮度的偏差,能够提高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影像的品质。
[0026]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0028] 图2是概要表示液晶面板34的区域与背光装置35的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透视图。
[0029] 图3是用于说明由影像增益运算部12求得的增益的运算过程的图。
[0030] 图4是表示背光装置35的第一结构例的图。
[0031] 图5是表示背光装置35的第二结构例的图。
[0032] 图6是表示背光装置35的光源352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0033] 图7是表示背光装置35的二维的区域分割的例子的图。
[0034] 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非均匀化处理部21中的非均匀化处理的图。
[0035] 图9是用于说明背光装置35的区域中的漏光的图。
[0036] 图10是表示背光装置35的各区域单独点亮时的各区域上的亮度的图。
[0037] 图11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一维分割区域时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38] 图12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一维分割区域时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39] 图13是表示将图11、图12的矩阵运算式一般化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40] 图14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二维分割区域时的漏光的图。
[0041] 图15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二维分割区域时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42] 图16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二维分割区域时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43] 图17是表示将图15、图16的矩阵运算式一般化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44]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及影像显示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0045]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及影像显示方法的步骤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0046]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及影像显示方法的步骤的其他变形例的流程图。
[0047]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0048]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0049] 图23是表示将光源的发光亮度转换为发光量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50] 图24是表示用于说明图23的矩阵运算式的计算式的图。
[0051] 图25是表示将光源的发光亮度转换为发光量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52]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0053] 图2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0054]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亮度的校正的图。
[0055]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亮度的校正的图。
[0056]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图。
[0057] 图3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图。
[0058] 图3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图。
[0059]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衰减系数k与消耗电力相对值的关系的特性图。
[0060]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0061] 图35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运算式的图。
[0062] 图36是表示图34的亮度位图保存部15所保存的亮度位图的特性例的图。
[0063] 图37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运算式的图。
[0064] 图3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
[0065] 图39是概要表示液晶面板34的区域与背光装置35的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透视图。
[0066] 图40是表示背光装置35的第三结构例的图。
[0067] 图41是用于说明发光亮度的图。
[0068] 图42是用于说明发光亮度的图。
[0069] 图43是用于说明输入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图形的图。
[0070] 图44是用于说明在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图像图形的图。
[0071] 图4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虚拟区域的图。
[0072] 图46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的区域一维分割时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73] 图47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图46的矩阵运算式计算出的发光亮度的图。
[0074] 图4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面板上显示的图像图形的图。
[0075] 图49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的区域一维分割时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0076] 图50是表示将图46、图49的矩阵运算式一般化的矩阵运算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第一实施方式
[007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影像显示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
构的框图。在图1中,在后述液晶模块部30内的液晶面板34上显示的影像信号被供给到
影像信号处理部10内的最大灰度检测部11及帧存储器13。如后文的说明,背光装置35被
划分为多个区域,液晶面板34与背光装置35的各区域对应地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按照液晶
面板34的每个区域,背光的明亮度(光量)分别受到控制。
[0079] 图2是液晶面板34和背光装置35上的区域分割的一例,是概要表示液晶面板34的区域与背光装置35的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透视图。在此,为了容易理解,设置为使液晶面
板34与背光装置35分离的状态。如图2所示,背光装置35被划分为区域35a~35d,区域
35a~35d分别具有背光。液晶面板34例如具有由水平方向1920像素、垂直方向1080像
素构成的多个像素,该具有多个像素的液晶面板34与背光装置35的区域35a~35d对应
地被划分为区域34a~34d。在该例子中,液晶面板34在垂直方向上被一维划分为四个区
域34a~34d,因此一个区域含有垂直方向270个像素。当然,四个区域34a~34d中在垂
直方向的像素数量上也可以多少存在偏差。
[0080] 液晶面板34上的区域34a~34d不是将各区域物理分离进行划分,而是在液晶面板34上设定有多个区域(在此为区域34a~34d)。并且,向液晶面板34供给的影像信
号,与液晶面板34上设定的多个区域对应地,作为该多个区域各自显示的每个区域的影像
信号被处理。在液晶面板34上设定的多个区域中,背光的明亮度分别被单独控制。
[0081]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将液晶面板34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四个区域,与此对应地,将背光装置35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四个区域,但是也可以划分(区分)为更多的区域。此外,如后文所述,也可以将液晶面板34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双方上划分为多个区域,并
与此对应地,将背光装置35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双方上区分为多个区域。优选划分(区
分)的区域数量多,与仅在垂直方向上划分(区分)相比,优选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双方
上划分(区分)。在此,为了将说明简化,以图2所示垂直方向的四分为例说明图1的动作。
[0082] 返回图1,最大灰度检测部11,按照影像信号的每个帧分别对液晶面板34的各区域34a~34d上显示的影像信号的最大灰度进行检测。优选按照影像信号的每一个帧检测
最大灰度,但是也可以根据情况按照每两个帧分别进行检测,按照每个预定的单位时间分
别检测出最大灰度即可。由最大灰度检测部11检测的表示每个区域34a~34d的最大灰
度的数据供给到影像信号处理部10内的影像增益运算部12和背光亮度控制部20内的非
均匀化处理部21。影像增益运算部12如下所示计算与区域34a~34d上显示的影像信号
相乘的增益。
[0083] 图3是用于说明由影像增益运算部12求得的增益的运算过程的图。与影像信号相乘的增益按照向液晶面板34的各区域34a~34d供给的每个影像信号分别求得。因此,
以下说明的增益的运算,对向区域34a~34d供给的各影像信号进行。另外,在图3中,横
轴表示的输入信号(影像信号)为8位(bit),表示输入信号取灰度0~255的值的情况。
此外,纵轴表示的液晶面板34的显示亮度(显示灰度)忽略液晶面板34的透过率,并为了
方便取0~255的值进行说明。影像信号的位数并不限定于8位,例如也可以是10位。
[0084] 图3(A)所示的曲线Cv1表示灰度为0~255的输入信号以怎样的显示亮度显示在液晶面板34上。曲线Cv1是在横轴为x、纵轴为y时,y由x的2.2次幂~2.4次幂表示
的曲线,是一般被称为伽马2.2~2.4的伽马曲线。根据液晶面板34的种类,存在图3(A)
的伽马曲线Cv1不同的情况。
[0085] 在此,作为一例,如图3(B)所示,考虑输入信号的最大灰度为127,输入信号取灰度0~127的值的情况。此时的液晶面板34的显示亮度变成由曲线Cv2表示的曲线,显示亮度取0~56的值。此时,认为背光以最大亮度的灰度255发光。背光的最大亮度是指,在
影像信号为最大灰度255(即白色)时,背光应该发出的亮度。若图3(B)中用曲线Cv2表示
的影像信号乘以约4.5的增益,则变成图3(C)所示的曲线Cv3。增益取约4.5是由255/56
得到。在图3(C)的状态下,也认为背光以最大亮度发光。
[0086] 在该状态下,具有由曲线Cv3表示的特性的影像信号不是具有图3(B)中由曲线Cv2表示的特性的本来的影像信号,此外,背光无谓地消耗电力。因此,若将背光的发光亮度设为最大亮度的约1/4.5倍,则如图3(D)所示,显示亮度0~255的曲线Cv3变成显示亮
度0~56的曲线Cv4。由此,具有由曲线Cv4表示的特性的影像信号与具有由曲线Cv2表
示的特性的本来的影像信号实质上等价,并且背光的消耗电力降低。
[0087] 即,若将区域34a~34d上分别显示的影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最大灰度设为Gmax1,将由影像信号的位数决定的影像信号所取得的最大灰度设为Gmax0,则影像增益运
算部12将每个区域34a~34d的Gmax0/Gmax1作为与区域34a~34d上显示的影像信号
相乘的增益。作为增益Gmax0/Gmax1的倒数的Gmax1/Gmax0,在背光亮度控制部20中,控制
背光的亮度时使用。若区域34a~34d上显示的影像信号的图案不同,则区域34a~34d
各自的最大灰度Gmax1当然不同,因此Gmax0/Gmax1在区域34a~34d上各不相同。在后
文对背光亮度控制部20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0088] 在图1中,由影像增益运算部12得到的每个区域34a~34d的增益被输入到乘法器14。乘法器14用从帧存储器13输出的区域34a~34d上显示的影像信号乘以各自的增
益并输出。
[0089] 从乘法器14输出的影像信号被供给到液晶模块部30的时序控制部31。液晶面板34具有上述多个像素341,在像素341的数据信号线上连接有数据信号线驱动部32,在
栅极信号线上连接有栅极信号线驱动部33。被输入到时序控制部31的影像信号被供给到
数据信号线驱动部32。时序控制部31通过数据信号线驱动部32和栅极信号线驱动部33,
控制将影像信号写入液晶面板34的时序。构成输入到数据信号线驱动部32中的影像信号
的各行的像素数据通过栅极信号线驱动部33对栅极信号线的驱动,逐行依次被写入到各
行的像素。由此,影像信号的各帧依次显示在液晶面板34上。
[0090] 背光装置35被配置在液晶面板34的背面侧。作为背光装置35,有如下类型:配置在液晶面板34的正下方的直下型;和将从背光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从而向液晶面板
34照射的导光板型,可以是其中任意类型。背光装置35通过背光驱动部36被驱动。用于
使背光发光的电力从电源部40被供给到背光驱动部36。另外,从电源部40向需要电力的
电路的各部供给电力。液晶模块部30具有对背光装置35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
和对从背光装置35发出的光的色温进行检测的颜色传感器。
[0091] 在此,对背光装置35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说明。图4与图2同样地,表示将背光装置35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四个区域的例子。将图4所示的背光装置35的第一结构例称为
背光装置35A,将后述图5所示的背光装置35的第二结构例称为背光装置35B。此外,背光
装置35是背光装置35A、35B及其他结构例的统称。图4(A)是背光装置35A的俯视图,图
4(B)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A在垂直方向上截断的状态的剖面图。
[0092] 如图4(A)、(B)所示,背光装置35A是在具有预定的深度的矩形框体351上使背光的光源352在水平方向排列而安装的结构。光源352例如为LED。区域35a~35d,通过从
框体351的底面以比光源352的最上表面(顶部)高的预定的高度突出的区分壁353被彼
此划分。框体351的内侧及区分壁353的表面由反射片覆盖。
[0093] 在框体351的上部安装有使光扩散的扩散板354,在扩散板354上例如安装有三张光学片类355。光学片类355是将使光扩散的扩散片、棱镜片(Prism Sheet)、及被称为
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Film)的亮度上升薄膜等多个片组合的部件。由反射
片构成的区分壁353的高度未到达至扩散板354,因此区域35a~35d未完全分离,不是彼
此完全独立的状态。即,在背光装置35A中,其结构允许从区域35a~35d各自的光源352
发出的光漏出到其他区域。如后文详细说明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从各区域35a~
35d漏出到其他区域的光量,对从区域35a~35d发出的光的亮度进行控制。
[0094] 图5表示在将液晶面板34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四个区域,进而在水平方向上划分为四个区域时,即在将液晶面板34二维划分为16个区域时作为背光装置35的第二结构例
的背光装置35B。图5(A)是背光装置35B的俯视图,图5(B)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B在垂直
方向上截断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C)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B在水平方向上截断的状态的剖
面图。在此,图5(B)表示将图5(A)的左端部区域的列截断的状态,图5(C)表示将图5(A)
的上端部区域的行截断的状态。另外,在图5中,与图4相同的部分标以同一标号,并适当
省略其说明。
[0095] 框体351通过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区分壁353,被划分为区域35a1~35a4、35b1~35b4、35c1~35c4、35d1~35d4这16个区域。在背光装置35B上,也允许从区域
35a1~35a4、35b1~35b4、35c1~35c4、35d1~35d4各自的光源352发出的光漏出到其他
区域。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从各区域35a1~35a4、35b1~35b4、35c1~35c4、35d1~
35d4漏出到其他区域的光量,对从区域35a1~35a4、35b1~35b4、35c1~35c4、35d1~
35d4发出的光的亮度进行控制。
[0096] LED是指向性高的光源,因此在将LED用作光源352时,被反射片覆盖的区分壁353可以比图4、图5记载的状态低,根据情况也可以去除。也可以通过由圆顶状的透镜覆
盖光源352的元件,得到与设置区分壁353相同的效果。作为背光的光源,也可以是LED以
外的光源,也可以使用CCFL或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等其他光源。但是,LED容易控制发
光亮度和发光面积,因此作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源352,优选LED。背光装置35的
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图4或图5所示的结构。
[0097] 图4、图5所示的光源352具体如下构成。图6(A)所示的光源352的第一结构例,在基板356上将G的LED 357G、R的LED 357R、B的LED 357B、G的LED 357G以该顺序安
装。基板356例如为铝基板或玻璃环氧基板。图4、图5所示的光源352相当于使多个该图
6(A)的光源352排列为一列的光源。图6(B)所示的光源352的第二结构例,在基板356上
将R的LED 357R、G的LED 357G、B的LED 357B、G的LED 357G安装为菱形。图4、图5所
示的光源352相当于使多个该图6(B)的光源352排列为一列的光源。
[0098] 图6(C)所示的光源352的第三结构例,在基板356上安装有12个一体具有R的LED 357R、G的LED 357G、B的LED 357B的LED芯片358。图4、图5所示的光源352,相当
于使多个该图6(C)的光源352排列为一列的光源。图6(D)所示的光源352的第四结构例,
在基板356上安装有两个白(W)的LED 357W。图4、图5所示的光源352,相当于使多个该
图6(D)的光源352排列为一列的光源。另外,作为LED 357W,有如下类型:用从B的LED放
射的光激发黄色的荧光体得到白色的光;和用从LED放射的紫外线激发R、G、B的荧光体得
到白色的光,可以是其中任意类型。
[0099] 接下来,返回图1,对背光亮度控制部20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背光亮度控制部20除了非均匀化处理部21以外,还具有发光亮度运算部22、白平衡调整部23、及PWM时序
产生部24。在此也为了简化,以图4所示的背光装置35A作为背光装置35进行说明。若将
背光的最大亮度设为Bmax,则背光装置35的区域35a~35d各自的背光应该发出的亮度为
用最大亮度Bmax乘以按照每个区域34a~34d分别求得的Gmax1/Gmax0即可。这样,非均
匀化处理部21求得区域35a~35d的背光应该发出的亮度B1~B4。
[0100] 该计算上的发光亮度B1~B4,不是作为背光的光源352发光时光源352正上方的亮度,而是从背光装置35发出的光的亮度。即,在图4、图5的结构例中,发光亮度B1~B4
为光学片类355上方的亮度。另外,将从背光装置35的一个区域应该发出的计算上的发光
亮度统称为B。在以下说明中,设从背光装置的区域35a~35d发出的光的亮度分布在各区
域内大致相同而进行说明,但是也有在一个区域内亮度分布不同的情况。此时,一个区域内的任意点上的明亮度为发光亮度B1~B4即可。
[0101] 以往,若区域34a~34d所有的影像信号的灰度相同,则区域35a~35d的发光亮度B1~B4均相同。即,此时将计算上的发光亮度B1~B4直接用作实际的发光亮度。与此
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非均匀化处理部21将计算上的发光亮度B1~B4乘以非均匀化系
数p1~p4,将从区域35a~35d实际发出的光的亮度变为p1B1、p2B2、p3B3、p4B4。系数p1~p4为大于0、1以下的值。本发明人发现,与在液晶面板34的整个画面上使背光直接发出计
算上的发光亮度相比,在画面周边部使背光以比计算上的发光亮度降低一些的发光亮度发
光时,液晶面板34上显示的影像的品质提高。
[0102] 因此,在将背光装置35的区域一维分割为四份的图4的例子中,优选使来自区域35a~35d内与画面的上下端部对应的区域35a、35d的发光亮度B1、B4比来自区域35b、35c
的发光亮度B2、B3低。具体而言,作为一例,将p1设为0.8,将p2、p3设为1,将p4设为0.8。
[0103] 在整个液晶面板34上显示白色的全白状态下,若液晶面板34的区域34b、34c的2 2
亮度为500[cd/m],则在区域34a、34d上为400[cd/m]。因此,背光装置35的区域35a、35d
上的消耗电力可以削减20%。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非均匀化处理部21,不会降低液晶面板34上显示的影像的品质,反而使品质提高,并且可以削减背光装置35的消耗
电力。考虑到影像的品质和消耗电力的削减这两方面,系数p1~p4优选在0.8以上、1.0以
下。即,在画面中心部将与背光的发光亮度相乘的系数p设为1,在画面周边部将与发光亮
度相乘的系数p设定在下限值为0.8为止的范围内。
[0104] 进而,对将液晶面板34及背光装置35二维分割区域时的非均匀化系数p进行说明。在此,以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双方上分割为八个区域的情况为例,即以二维分割为64个区域的情况为例。如图7所示,此时的背光装置35的区域为35a1~35a8、35b1~35b8、
35c1~35c8、35d1~35d8、35e1~35e8、35f1~35f8、35g1~35g8、35h1~35h8。虽然
未进行特别图示,但是液晶面板34与背光装置35的64个区域对应地被划分为64个区域。
[0105] 图8(A)是与背光装置35的垂直方向的中央部的4行区域35c1~35c8、35d1~35d8、35e1~35e8、35f1~35f8上的水平方向的8个区域各自的计算上的发光亮度相乘的
系数p的一例。图8(A)的左右方向为水平方向的位置,左侧为画面左端部,右侧为画面右
端部。在该例子中,对于作为水平方向的中央部的4个区域将系数p设为1,对于位于其左
右的区域将系数p设为0.9,对于左右端部的区域将系数p设为0.8。
[0106] 优选系数p随着从系数p为1的中央部接近画面的左右端部,依次阶梯状地减小。此时,优选系数p左右对称。在此,虽然将中央部的四个区域上的系数p设为1,但是也可以将中央部的两个区域上的系数p设为1,并从位于两个区域的左右的区域开始到左右端部
的区域为止,使系数p在从小于1的值到0.8为止的范围内依次减小。此外,在分割数为奇
数时,系数p为1的水平方向的区域也可以仅有一个。系数p的水平方向的特性可以适当
设定为使得在实际的画面上产生最理想的影像品质。
[0107] 图8(B)是与背光装置35的水平方向的中央部的4列区域35a3~35h3、35a4~35h4、35a5~35h5、35a6~35h6上的垂直方向的8个区域各自的计算上的发光亮度相乘的
系数p的一例。图8(B)的左右方向为垂直方向的位置,左侧为画面上端部,右侧为画面下
端部。在该例子中,对于作为垂直方向的中央部的四个区域将系数p设为1,对于位于其上
下的区域将系数p设为0.9,对于上下端部的区域将系数p设为0.8。
[0108] 在垂直方向上,也优选系数p随着从系数p为1的中央部接近画面的上下端部,依次阶梯状地减小。此时,优选系数p上下对称。在此,虽然将中央部的四个区域上的系数p
设为1,但是也可以将中央部的两个区域上的系数p设为1,并从位于两个区域的上下的区
域开始到上下端部的区域为止,使系数p在从小于1的值到0.8为止的范围内依次减小。此
外,在分割数为奇数时,系数p为1的垂直方向的区域也可以仅有一个。系数p的垂直方向
的特性可以适当设定为使得在实际的画面上产生最理想的影像品质。另外,也可以使系数
p的水平方向的特性与垂直方向的特性不同。
[0109] 这样,从图1的非均匀化处理部21,得到表示从背光装置35的各区域实际上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的数据。从控制部50供给非均匀化处理部21中使用的系数p。控制
部50可以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系数p可以任意改变。表示该发光亮度的数据被输入到发光
亮度运算部22,如下运算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亮度。首先,对背光装置35为具有区
域35a~35d的背光装置35A,并且从区域35a~35d实际上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为
p1B1、p2B2、p3B3、p4B4时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亮度的运算方法进行说明。
[0110] 图9(A)是将图4(B)的剖面图横转的状态,在此省略了光学片类355。来自区域35a~35d的光的发光亮度为p1B1、p2B2、p3B3、p4B4,并且设p1B1=B1′、p2B2=B2′、p3B3=B3′、p4B4=B4′。标上“′”的发光亮度B′是指由非均匀化处理部21实施了非均匀化
处理的发光亮度,未标上“′”的发光亮度B是指未实施非均匀化处理的发光亮度。将区
域35a~35d各自的光源352单独发光时的光源352正上方的发光亮度设为Bo1、Bo2、Bo3、
Bo4。如上所述,允许从区域35a~35d各自的光源352发出的光漏出到其他区域,因此B1′、B2′、B3′、B4′并不与发光亮度Bo1、Bo2、Bo3、Bo4相同。另外,扩散板354或光学片类355引起的光的衰减很弱,并不对其进行考虑。另外,将背光装置35的一个区域的光源352单
独发光时的光源352正上方的发光亮度统称为Bo。
[0111] 如图9(A)所示,在区域35a~35d所有的光源352发光时,从各光源352发出的光成为发光亮度Bo1、Bo2、Bo3、Bo4的k倍的漏光L1漏出到相邻的区域。k为光漏出时的衰
减系数,是大于0、小于1的值。对向发光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漏光进一步进行分析。图
9(B)表示仅有区域35a的光源352发光时向区域35b~35d漏光的状态。从区域35a的
光源352以发光亮度Bo1发出的光,成为亮度k Bo1的漏光L1,漏出到区域35b。亮度k Bo1
2 2
的漏光L1进一步成为k倍的漏光,因此成为k Bo1的漏光L2,漏出到区域35c。亮度k Bo1
3
的漏光L2进一步成为k倍的漏光,因此成为k Bo1的漏光L3,漏出到区域35d。
[0112] 在该图9(B)的情况下,从区域35a大致发出发光亮度Bo1的光。从区域35b通过2
亮度k Bo1的漏光L1发光,从区域35c通过亮度k Bo1的漏光L2发光,从区域35d通过亮
度k3 Bo1的漏光L3发光。
[0113] 将区域35a~35d的光源352分别单独点亮时从区域35a~35d发出的光的亮度如图10所示。将区域35a~35d所有的光源352点亮时从各区域35a~35d发出的光的亮
度为将图10的表所示的亮度在纵方向上全部相加的总计的亮度。即,从区域35a发出的光
2 3 2
的亮度为Bo1+kBo2+k Bo3+k Bo4,从区域35b发出的光的亮度为k Bo1+Bo2+k Bo3+kBo4。从
2 3 2
区域35c发出的光的亮度为k Bo1+k Bo2+Bo3+k Bo4,从区域35d发出的光的亮度为k Bo1+k Bo2+k Bo3+Bo4。从区域35a~35d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为B1′~B4′,因此可知可以在
2 3 2
区域35a中将Bo1+k Bo2+k Bo3+k Bo4设为B1′,在区域35b中将k Bo1+Bo2+k Bo3+kBo4设
2 3 2
为B2′,在区域35c中将k Bo1+k Bo2+Bo3+k Bo4设为B3′,在区域35d中将k Bo1+k Bo2+k Bo3+Bo4设为B4′。
[0114] 图11(A)所示的公式(1)将用于从由光源352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1、Bo2、Bo3、Bo4得到发光亮度B1′、B2′、B3′、B4′的转换式用矩阵运算式来表现。图11(B)所示的公式(2),将用于从发光亮度B1′、B2′、B3′、B4′得到发光亮度Bo1、Bo2、Bo3、Bo4的转换式用矩阵运算式来表现。图11(C)所示的公式(3),为了在发光亮度运算部22中的电路上容易
计算,对公式(2)进行了整理。图11(D)所示的公式(4)表示公式(3)的常数a、b、c。从
图11(C)的公式(3)可知,发光亮度Bo1、Bo2、Bo3、Bo4,可以通过基于从区域35a~35d的
光源352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光量的系数(变换系数)乘以发光亮
度B1′、B2′、B3′、B4′来求得。
[0115] 由于可以测量出从背光装置35中的一个区域向相邻的区域的漏光L1,因此在图9、图10中说明的衰减系数k的值可以预先求得。因此,可以根据图11(C)的公式(3)及图
11(D)的公式(4),正确地计算出区域35a~35d各自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
Bo1、Bo2、Bo3、Bo4。
[0116] 另外,在向相邻的区域的漏光的衰减系数k小时,k的2次幂以上的项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此时,也可以假设从一个区域发出的光仅漏出到相邻的区域,进行近似计算。
即,也可以将k的2次幂以上的项设为0进行计算。此外,根据背光装置35的结构,也存在
2 n
从一个区域发出的光以与k 倍、…、k 倍(在此n=3)不同的衰减方式漏出的情况,但是
向各区域的漏光可以预先测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正确地计算出光源352应该发
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1、Bo2、Bo3、Bo4。这一点在区域分割的方法不同的图5或图7的情况
下也相同。
[0117] 另外,在将背光装置35在垂直方向上分为8个区域时,若从8个区域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为B1′~B8′,将8个区域上的光源352单独发光时的光源352正上方的发
光亮度设为Bo1~Bo8,则发光亮度Bo1~Bo8可以根据图12所示的公式(5)进行计算。进
而,若一般化为在垂直方向上分割为n个区域(n为2以上的整数),则发光亮度B1′~Bn′
用图13(A)所示的公式(6)得到,发光亮度Bo1~Bon,可以根据图13(B)所示的公式(7)进
行计算。
[0118] 接下来,对背光装置35为图5所示的背光装置35B时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亮度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设从背光装置35B的区域35a1~35a4、35b1~
35b4、35c1~35c4、35d1~35d4的光源352漏出到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区域的漏光是从光源
352发出的光的m倍。水平方向的衰减系数m为大于0、小于1的值。漏出到垂直方向上相
邻的区域的漏光,与背光装置35A的情况同样地,是从光源352发出的光的k倍。将从背光
装置35B的区域35a1~35a4、35b1~35b4、35c1~35c4、35d1~35d4实际上应该发出的
光的发光亮度设为B11′~B14′、B21′~B24′、B31′~B34′、B41′~B44′。为了得到该发光亮度B11′~B14′、B21′~B24′、B31′~B34′、B41′~B44′,将各区域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设为Bo11~Bo14、Bo21~Bo24、Bo31~Bo34、Bo41~Bo44。
[0119] 若将在图9、图10中说明的考虑了漏光的发光亮度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水平方向,则矩阵运算式如图15所示。图15(A)所示的公式(8)是用于从由光源352发出的光
的发光亮度Bo11~Bo44得到发光亮度B11′~B44′的矩阵运算式的转换式。图15(B)所示
的公式(9)是用于从发光亮度B11′~B44′得到发光亮度Bo11~Bo44的矩阵运算式的转换
式。若对公式(9)进行整理,则变成图15(C)所示的公式(10)。图15(D)所示的公式(11)
表示公式(10)的常数a、b、c、d、e、f。在图14的情况下,衰减系数k、m的值也可以预先求得,因此可以根据图15(C)的公式(10)及图15(D)的公式(11),正确地计算出区域35a1~
35d4各自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11~Bo44。
[0120] 在将背光装置35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双方上分割为8个区域时,若从64个区域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为B11′~B88′,将64个区域上的光源352单独发光时的光源
352正上方的发光亮度设为Bo11~Bo88,则发光亮度B11′~B88′用图16(A)所示的公式
(12)得到,发光亮度Bo11~Bo88可以根据图16(B)所示的公式(13)进行计算。进而,若
一般化为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双方上分割为n个区域(n为2以上的整数),则发光亮度
Bo11~Bon,n可以利用发光亮度B11′~Bn,n′根据图17所示的公式(14)进行计算。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水平方向上分割为nh个区域(nh为2以上的整数)、在垂直方向上分割为
nv个区域(nv为2以上的整数,并且是与nh不同的值)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通过使用矩
阵运算式,正确地计算出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
[0121] 返回图1,从控制部50供给发光亮度运算部22中使用的衰减系数k、m。衰减系数k、m可以任意改变。表示如上得到的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中的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
的发光亮度的数据,供给到白平衡调整部23。向白平衡调整部23输入从温度传感器37输
出的表示背光装置35的温度的温度数据和从颜色传感器38输出的表示从背光装置35发
出的光的色温的色温数据。
[0122] 如上所述,若背光装置35的温度变化,则从LED(特别是R的LED)发出的光的亮度变化。因此,白平衡调整部23在光源352为三色LED时根据温度数据和色温数据,对R、
G、B的LED的光量进行调整,调整为最佳的白平衡。另外,背光装置35的白平衡也可以根
据从控制部50供给的外部控制信号Sct1进行调整。另外,在光源352的温度变化或长时
间后产生的变化引起的背光的白平衡的变化小时,也可以去除白平衡调整部23。
[0123] 从白平衡调整部23输出的表示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上的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的数据供给到PWM时序产生部24。在光源352为LED时,各种颜色的LED
的发光例如根据脉冲宽度被调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被控制。PWM时序产生部24将包含产
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时序、和用于调整发光量(发光时间)的脉冲宽度的PWM时序数据
供给到背光驱动部36。背光驱动部36根据输入的PWM时序数据,产生作为脉冲宽度调制信
号的驱动信号,对背光装置35的光源352(LED)进行驱动。
[0124] 在此,表示了通过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LED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通过调整流过LED的电流值对LED的发光亮度进行控制。此时,可以设置产生用于决定LED上流过电流的
时序和电流值的时序数据的时序产生部,以代替PWM时序产生部24。此外,在光源352为
LED以外的光源时,可以进行与光源的种类对应的发光量的控制,可以使用产生与光源的种类对应的时序数据的时序产生部。
[0125] 在图1中,背光亮度控制部20与控制部50独立,但是也可以在控制部50中设置背光亮度控制部20内的电路的全部或一部分。此外,图1的结构中例如最大灰度检测部
11、影像增益运算部12、及背光亮度控制部20的部分可以由硬件构成,也可以由软件构成,也可以是将两者混合的结构。无需另行说明,从影像信号处理部10输出的影像信号的各帧
在液晶面板34上的显示、与背光亮度控制部20的与各帧的影像信号的最大亮度对应的背
光亮度的控制彼此同步。在图1中省略了用于使两者同步的结构的图示。
[0126] 利用图18,对以上说明的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及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的影像显示方法的步骤进行另行说明。在图18中,最大灰度检测部11在步
骤S11中,对液晶面板34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检测影像信号的最大灰度。影像增益运
算部12在步骤S12中,运算与液晶面板34的各区域上显示的影像信号相乘的增益。液晶
模块30在步骤S13中,将乘以增益的各区域的影像信号显示在液晶面板34上。与该步骤
S12、S13并列地执行步骤S14~S17。
[0127] 非均匀化处理部21在步骤S14中,求得从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在步骤S15中,用发光亮度B乘以系数p作为发光亮度B′,以使液晶面板34
的多个区域的亮度变得不均匀。发光亮度运算部22在步骤S16中,根据使用了发光亮度
B′和变换系数的运算式,求得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的光源352自身应该发出的光的发
光亮度Bo。并且,PWM时序产生部24及背光驱动部36在步骤S17中,在与步骤S13同步的
状态下,使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的光源352以发光亮度Bo发光。
[0128]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求得由非均匀化处理部21实施了非均匀化处理的发光亮度B′,发光亮度运算部22根据该发光亮度B′求得发光亮度Bo,但是也可以在由发光亮度运
算部22求得发光亮度Bo后实施非均匀化处理。即,也可以将非均匀化处理部21与发光亮
度运算部22交换。利用图19对此时的动作及步骤进行说明。
[0129] 在图19中,步骤S21~S23与图18的步骤S11~S13相同。发光亮度控制部22在步骤S24中,求得从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在步骤S26中,
根据使用了发光亮度B和变换系数的运算式,求得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的光源352自身
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非均匀化处理部21在步骤S25中,用发光亮度Bo乘以系数
p作为发光亮度Bo′。并且,PWM时序产生部24及背光驱动部36在步骤S27中,在与步骤
S23同步的状态下,使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的光源352以发光亮度Bo′发光。
[0130] 然而,非均匀化处理部21的非均匀化处理,在想要把背光装置35的消耗电力比上述非专利文献1或上述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结构进一步削减时是必需的,但是在消耗
电力可以与这些文献中记载的结构相同时,也可以将非均匀化处理部21省略。利用图20
对此时的动作及步骤进行说明。在图20中,步骤S31~S33与图18的步骤S11~S13相
同。发光亮度运算部22在步骤S34中,求得从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应该发出的光的发
光亮度B,在步骤S36,根据使用了发光亮度B和变换系数的运算式,求得背光装置35的多
个区域的光源352自身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并且,PWM时序产生部24及背光驱动
部36在步骤S37中,在与步骤S33同步的状态下,使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的光源352以
发光亮度Bo发光。
[0131]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装置35具有允许从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352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结构,因此无需将液晶面
板34和背光装置35的区域高精度地对应。此外,可以根据使各区域的光源352单独发光
时的光源352自身的发光亮度Bo,正确地计算出从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分别应该发出的
发光亮度B。因此,液晶面板34上的多个区域上照射的背光的亮度,可以根据该区域上显示的影像信号的明亮度精确地控制。
[0132] 进而,背光装置35的各区域并不是完全独立,利用考虑了从光源352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结构的运算式求得发光亮度Bo,因此在液晶面板34上的
多个区域中明亮度或色调不容易产生偏差,可以提高液晶面板34上显示的影像的品质。
[0133] 第二实施方式
[0134]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在图21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以同一标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21中,为了简化,省略了图1中的非均匀化处理部21,但也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有非均匀化处理部
21的结构。
[0135]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发光亮度运算部22求得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的光源352自身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从而使多个区域的光源352发光。该发光
亮度Bo为各区域的中心点上的亮度值。图22(A)表示仅有将背光装置35如图4(A)所示在
垂直方向上划分为4个区域的背光装置35A中的区域35b发光时的亮度分布。在区域35b
以图22(A)所示的发光亮度Bo2发光时,在区域35a、35c中发光亮度为k Bo2,在区域35d中
2
发光亮度为k Bo2,变成图示的亮度分布。从此时的区域35b的光源352发出的光的发光
量,可以表示为在图22(B)中涂上阴影线的区域。即,图22(B)所示的光的发光量可以表示
为由图22(A)的亮度分布表示的范围的光(光束)的积分值。
[0136] 与根据来自各区域的光源352自身的光的发光亮度Bo求得从多个区域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相比,优选根据作为从光源352发光的积分值的光的发光量求得。因此,
在图2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发光亮度运算部22与白平衡调整部23之间,设有将发
光亮度Bo转换为作为积分值的发光量Boig的发光量运算部25。发光量Boig可以根据从
发光亮度Bo转换为发光量Boig的运算式简单地求得。
[0137] 图23(A)是以背光装置35A的情况为一例的运算式。图23(B)是图23(A)所示的公式(15)中的常数s1~s4,常数s1~s4可以利用衰减系数k表示为公式(16)。另外,图
23(A)、(B)用近似式来表示从发光亮度Bo转换为发光量Boig的运算式。例如在背光装置
35A中的区域35a发光时,液晶面板34上照射的光的积分值,可以近似地由图24所示的公
3
式(17)表示,k 的项很小,因此若将其忽略,则可以由公式(18)表示。此外,在背光装置
35A中的区域35b发光时,液晶面板34上照射的光的积分值,可以近似地由公式(19)表示,
若将公式(19)改写,则变成公式(20)。在将背光装置35在垂直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时,
与位于上下端部的区域的发光亮度Bo相乘的系数s为1+k,与夹在上下端部的区域中的各
区域的发光亮度Bo相乘的系数s均为(1+k)/(1-k)。
[0138] 图25(A)是根据图5、图14所示的背光装置35B时根据发光亮度Bo求得发光量Boig的运算式。图25(A)所示的公式(21)中的常数s1~s4是图23(B)所示的公式(16),
常数t1~t4可以利用衰减系数m表示为图25(B)公式(22)。在将背光装置35在水平方向
及垂直方向双方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时,与位于上下端部的区域的发光亮度Bo相乘的系数s
为1+k,与夹在上下端部的区域中的各区域的发光亮度Bo相乘的系数s均为(1+k)/(1-k),
与位于左右端部的区域的发光亮度Bo相乘的系数t为1+m,与夹在左右端部的区域中的各
区域的发光亮度Bo相乘的系数t均为(1+m)/(1-m)。
[0139] 在图21中,从发光量运算部25输出的表示发光量Boig的数据经由白平衡调整部23供给到PWM时序产生部24。PWM时序产生部24,根据表示发光量Boig的数据,产生
对背光驱动部36产生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调整的PWM时序数据。这样,在
第二实施方式中,背光驱动部36根据背光装置35中的各区域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发光
量Boig,对各区域的光源352进行驱动,因此可以比第一实施方式正确地对从多个区域应
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进行控制。
[0140] 另外,利用图23~图25说明的从发光亮度Bo转换为发光量Boig的运算式是如上所述将发光量Boig近似求得的运算式,没有完全表示作为图22(B)所示的涂上阴影线的区
域的光的积分值,但是即使是近似的运算式,也可以得到与光的积分值相当的发光量Boig。
进而,也可以利用复杂的运算式,求得更加正确的光的积分值。
[0141] 第三实施方式
[0142]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在图26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以同一标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26中,为了简化,省略了图1中的非均匀化处理部21,但也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有非均匀化处理部
21的结构。此外,在图26中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发光量运算部25,但也可以是去除
发光量运算部25的结构。
[0143] 图27(A)是液晶面板34与背光装置35A的区域35a~35d对应地被划分为区域34a~34d的情况,表示区域34a、34b、34d的灰度为0(即黑色)且区域34c为最大灰度
255(即白色)的情况。从此时的背光装置35A的区域35a~35d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
度B,如图27(B)所示为B1、B2、B3、B4。此时,背光装置35A的区域35a~35d的光源352自
身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在计算上如图27(C)所示为Bo1、Bo2、Bo3、Bo4,在区域35a、
35b、35d变为负值。第三实施方式,在求得发光亮度Bo时采取了措施,以使不产生使光源
352以负的亮度值发光的不可能的状态。
[0144] 在将背光装置35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n个区域时,若将上端部的区域的光源352自身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设为Bo1,将下端部的区域的光源352自身应该发出的光的发
光亮度设为Bon,将夹在上下端部的区域中的各区域的光源352自身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
度设为Boi,则Bo1、Boi、Bon在计算上成为负值的是从各区域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1、Bi、Bn符合图28(A)的公式(23)所示的条件的情况。如公式(23)所示,发光亮度Bo在计
算上成为负值的条件由衰减系数k决定。
[0145]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发光亮度B1~Bn符合公式(23)所示的条件时,在将发光亮度B1~Bn校正为满足图28(B)的公式(24)的值后求得发光亮度Bo。不使发光亮
度Bo成为负值,至少满足图28(C)的公式(25)即可。如公式(24)所示,允许使发光亮度
B的灰度值大于公式(25),不仅是因为为了使发光亮度Bo不成为负值而对发光亮度B进行
校正,还因为也可以在视觉上不产生不良影响的范围内有目的地使发光亮度B增大。
[0146] 图29表示在将背光装置35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双方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时的发光亮度Bo成为负值的条件、和发光亮度B的校正值。标在发光亮度B上的下标i表示垂直
方向的任意的第i个区域,j表示水平方向的任意的第j个区域。图29(A)的公式(26)表
示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区域中发光亮度Bo在计算上成为负值的发光亮度B的条件。
在发光亮度B符合公式(26)所示的条件时,将发光亮度B校正为满足图29(B)、(C)的公式
(27)或公式(28)的值后求得发光亮度Bo。
[0147] 进而,图29(D)的公式(29)表示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区域中发光亮度Bo在计算上成为负值的发光亮度B的条件。如公式(29)所示,在水平方向的情况下,发光亮度
Bo在计算上成为负值的条件由衰减系数m决定。在发光亮度B符合公式(29)所示的条件
时,将发光亮度B校正为满足图29(E)、(F)的公式(30)或公式(31)的值后求得发光亮度
Bo。
[0148] 图27(D)表示将灰度值校正为不产生图27(C)所示的负值的发光亮度Bo的发光亮度B。若使用该图27(D)所示的发光亮度B求得发光亮度Bo,则如图27(E)所示,发光亮
度Bo不会是负值。另外,在此表示根据图28(C)的公式(25)对发光亮度B进行校正、以使
将负的发光亮度Bo校正为灰度值0的情况。
[0149] 返回图26,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影像增益运算部12利用从最大灰度检测部11输入的表示液晶面板34的各区域的最大
灰度的数据求得增益,但是图2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为如下结构。在图26中,如在图28、
图29中的说明,发光亮度运算部22在发光亮度Bo是在计算上成为负值的发光亮度B时,
对发光亮度B进行校正,以使发光亮度Bo在灰度值0以上。并且,发光亮度运算部22根据
被校正的发光亮度B求得发光亮度Bo,供给到发光亮运算部25。该被校正的发光亮度B被
供给到影像增益运算部12。影像增益运算部12根据被校正的发光亮度B,运算与影像信号
相乘的增益。
[0150] 无论在影像增益运算部12利用表示各区域的影像信号的最大灰度的数据求得增益时,还是在利用被校正的发光亮度B求得增益时,影像增益运算部12将与用由影像信号
的位数决定的影像信号所取得的最大灰度除以各区域的影像信号的最大灰度得到的值相
当的值,作为对每个区域的影像信号的增益来求得。
[0151]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不需要从最大灰度检测部11向影像增益运算部12供给表示各区域的最大灰度的数据。如在图26中用虚线的箭头表示从最大灰度检测部11至影像
增益运算部12,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从最大灰度检测部11向影像增益运算部12
供给表示各区域的最大灰度的数据。也可以仅在发光亮度Bo在计算上成为负值时,利用被
校正的发光亮度B代替表示最大灰度的数据来求得增益。
[0152] 第四实施方式
[0153]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为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对如何设置从背光装置35的光源352发出的光
的亮度分布特性更为优选进行分析,并采用具有该优选的亮度分布特性的光源352。
[0154] 图30(A)表示从背光装置35中的一个区域的一个光源352发出的光的亮度分布特性。为了容易理解,将光源352设为点光源。该图30(A)所示的亮度分布特性,例如与
将图4、图5的背光装置35A、35B的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截断而观察时的特性相当。在图
30(A)中,纵轴为亮度值,横轴为距光源352的距离。在此将亮度值的最大值(中心亮度)
标准化为1并图示。W为一个区域的垂直方向的宽度。将该亮度分布特性表示的曲线设为
亮度分布函数f(x)。
[0155] 本发明人在进行了各种实验的结果发现,例如在使背光装置35的一个区域发光时,根据亮度分布函数f(x)的状态,在液晶面板34上该区域的边界被辨认出边界阶梯,损
坏液晶面板34上显示的图像的画质。图30(B)表示对亮度分布函数f(x)进行了微分的微
分函数f′(x)。实验的结果判断出,微分函数f′(x)的最大值(亮度微分函数f(x)的微
分最大值)对边界阶梯的辨认度产生影响。
[0156] 如下表1所示,本发明人将具有作为亮度分布特性不同的亮度分布函数f(x)的fc1~fc8的多个光源352选择性地用于背光装置352,对有无边界阶梯的辨认度进行了调
查。
[0157] 表1
[0158]fc1 fc2 fc3 fc4 fc5 fc6 fc7 fc8
微分最大值 1.2 1.4 1.6 1.8 2.0 2.2 2.5 3.0
边界阶梯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0159] 图31(A)表示表1中的亮度分布函数fc1~fc8内的fc1、fc3、fc5、fc7、fc8,图31(B)表示亮度分布函数fc1、fc3、fc5、fc7、fc8的微分函数f′c1、f′c3、f′c5、f′c7、f′c8。如表1所示,为了使区域的边界不被辨认为边界阶梯,需要使用具有如下亮度分布
特性的光源352:表示微分函数f′(x)的绝对值|f′(x)|的最大值|f′(x)max|在2.0
以下的亮度分布函数f(x)。当然,需要最大值|f′(x)max|的下限值超过0。即,需要微分
函数f′(x)的绝对值|f′(x)|的最大值|f′(x)max|满足0<|f′(x)max|≤2.0。
[0160] 在此表示了将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截断而观察时的特性,但是由于来自光源352的光以光源352为中心随着同心圆状地远离光源352而衰减着扩散,因此从垂直方向以外的
水平方向或任意方向对来自光源352的光的亮度分布特性进行观察时均相同。
[0161] 这样,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背光装置35的光源352,使用表示亮度分布特性的曲线所表示的亮度分布函数f(x)的斜率的变化量的微分值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在2.0以下的光源,因此即使在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内,仅使一部分区域发光,区域的边界也不会被辨认出边界阶梯,不会损坏液晶面板34上显示的图像的画质。
[0162] 进而,对考虑了背光装置35的消耗电力的削减效果的理想的亮度分布特性进行说明。图32是与图30(A)相同的亮度分布函数f(x)。如图32所示,在将光源352的中心
亮度标准化为1时,来自该光源352的光以衰减系数k漏出到相邻的区域,因此相邻的区域
的中心亮度为k。图33是表示衰减系数k与消耗电力相对值的关系的图。在图33中,横轴
为衰减系数k,纵轴为消耗电力相对值,将使背光装置35与影像信号的灰度无关地以最大
的发光亮度发光时的消耗电力设为100%。此外,在图33中,Img1和Img2为表示图案彼此
不同的静止画面中的衰减系数k与消耗电力相对值的关系的特性。
[0163] 如图33所示,通过进行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装置35的亮度控制,消耗电力被削减。此时,从图33可知,在衰减系数k为0.3以下的范围,即使衰减系数k增加,消
耗电力不会大幅度变化,但是在衰减系数k超过0.3的范围,伴随着衰减系数k的增加,消
耗电力较大幅度地增大。因此,若考虑背光装置35的消耗电力的削减效果,则可以说优选
衰减系数k在0.3以下。在此,对垂直方向的衰减系数k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水平方向的
衰减系数m也是相同。即,在从多个区域各自的光源发出的光漏出到与自身区域在水平方
向或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区域时,优选将自身区域的中心亮度设为1时相邻区域的中心亮度
超过0、在0.3以下。
[0164] 第五实施方式
[0165]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在图34中,与图1、图21、图26相同的部分标以同一标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34中,为了简化,省略了图1中的非均匀化处理部21,但也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有非均匀化处理部21的结构。此外,在图34中具有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发光量运算部
25,但也可以是去除发光量运算部25的结构。
[0166]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考虑照射到液晶面板34的光的亮度分布特性,在影像增益运算部12中,根据区域内的位置(例如以像素单位),运算与每个区域上显示的影像信号相乘
的增益。为了实现这一点,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包括具有亮度位图保存部15的影像信号处
理部100,以代替影像信号处理部10。
[0167] 在图34中,输入到最大灰度检测部11的影像信号表示为Din(x、y)。在液晶面板34上排列的多个像素中最上端且最左端的像素设为原点(0、0),(x、y)中的x表示像素在
液晶面板34上的水平方形上的位置,y表示像素在液晶面板34上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影
像信号Din(x、y)是为了使影像正确地显示于具有伽马2.2的阴极射线管而实施了伽马校
正的数据。因此,与影像信号Din(x、y)的输入灰度对应的、液晶面板34上的明亮度为伽马
0.45的曲线。
[0168] 以使输入灰度与明亮度的关系成为线性的方式转换影像信号Din(x、y)而得到的-1
数据设为dout(x、y)。G []为实施逆伽马校正的运算式,在液晶面板34上的任意点P(x、
y),背光装置35的发光亮度为B(x、y)。dout(x、y)表示为图35(A)所示的公式(32)。实
-1
施逆伽马校正的运算式G []用于对所输入的数据乘以约2.2。在将从图34的乘法器14输
出的影像信号设为Dout(x、y)时,影像信号Dout(x、y)表示为图35(B)所示的公式(33)。
G[]为实施伽马校正的运算式,用于对所输入的数据乘以约0.45。进行逆伽马校正及伽马
校正时的乘数也可以根据液晶面板34的特性而多少有所不同。若将公式(32)带入公式
(33),则影像信号Dout(x、y)成为图35(C)所示的公式(34)。
[0169] 图34中的影像增益运算部12对公式(34)中的B(x、y)实施逆伽马校正,进行求得其倒数的运算。并且,乘法器14进行将对B(x、y)实施了逆伽马校正的倒数与输入影像信号Din(x、y)相乘的运算。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根据公式(34)可知,不将输入影像信号Din(x、y)转换为线性的数据地获得向液晶模块部30供给的任意点P(x、y)的影像信号Dout(x、
y)。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公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没有转换为线性数据这一点上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均相同。
[0170] 如利用图30所进行的说明,从背光装置35发出的光的亮度分布特性在液晶面板34的一个区域内不均匀。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亮度位图保存部15,考虑来自背光装置35的光的亮度分布特性,按照像素单位运算与各区域上显示的影像信号相乘的
增益。如图34所示,亮度位图保存部15具有由液晶面板34的各区域内的光的亮度分布特
性fmn(x、y)表示的亮度位图,并将该亮度分布特性fmn(x、y)供给到影像增益运算部12。亮度分布特性f的下标m是沿区域的垂直方向依次标注的数(1、2、…、m),下标n是沿区域
的水平方向依次标注的数(1、2、…、n)。例如在将液晶面板34及背光装置35在水平方向
及垂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划分为4个区域而被分割为16份时,亮度位图保存部15保存亮
度分布特性f11(x、y)~f44(x、y)。
[0171] 优选亮度位图保存部15保存与各区域对应地设定的亮度分布特性,也可以保存多个区域中的任意区域的亮度分布特性fmn(x、y),作为代表的亮度分布特性。此外,也可以保存多个区域的平均亮度分布特性。将任意的亮度分布特性fmn(x、y)统称为f(x、y)。另
外,优选亮度位图保存部15保存的亮度位图的量化位数为8位以上。
[0172] 图36表示液晶面板34的一个区域及与该区域相邻区域内的光的亮度分布特性fmn(x、y)的一例。x表示水平方向的像素坐标,y表示垂直方向的像素坐标。在此,将一个区域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和垂直方向的宽度分别设为1,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分别以-0.5~
+0.5的范围为一个区域。因此,(x、y)为(0、0)的点在一个区域的中心位置。将中心位
置(0、0)的发光亮度Bo标准化为1。中心位置(0、0)的亮度分布特性f(0、0)与(x、y)为
(-1、0)的点的亮度分布特性f(-1、0)或(x、y)为(1、0)的点的亮度分布特性f(1、0)之比
为水平方向的衰减系数m。亮度分布特性f(0、0)与(x、y)为(0、-1)的点的亮度分布特性
f(0、-1)或(x、y)为(0、1)的点的亮度分布特性f(0、1)之比为垂直方向的衰减系数k。该
图36所示的亮度位图的亮度值(f(x、y)的值)成为线性的数据。
[0173] 在图34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从发光亮度运算部22向影像增益运算部12输入发光亮度Bo。影像增益运算部12根据图37所示的公式(35)运算像素单位的发光亮度
B(x、y),并根据该像素单位的发光亮度B(x、y)按照像素单位运算与影像信号相乘的增益。
[0174] 使用图38说明图37所示的公式(35)的运算。在图38中,背光装置35包括区域3511、3512、…、3521、3522、…、3531、3532、…、3541、3542、…。各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为(x11、y11)、(x12、y12)、…、(x21、y21)、(x22、y22)、…、(x31、y31)、(x32、y32)、…、(x41、y41)、(x42、y42)、…。如虚线所示,例如区域3522内任意位置P(x、y)的发光亮度B(x、y)受到从各区
域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的影响。如上所述,在液晶面板34中排列的多个像素中最上端
且最左端的像素为原点(0、0),各区域内的亮度分布特性f(x、y)的中心位置为原点(0、0),因此利用发光亮度Bo和亮度分布特性f(x、y)如下表示来自各区域的发光对区域3522内的
位置P(x、y)的明亮度贡献。
[0175] 来自区域3511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11×f11(x-x11、y-y11),来自区域3512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12×f12(x-x12、y-y12),来自区域3513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
Bo13×f13(x-x13、y-y13),来自区域3514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14×f14(x-x14、y-y14)。来自区域3521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21×f21(x-x21、y-y21),来自区域3522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22×f22(x-x22、y-y22),来自区域3523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23×f23(x-x23、y-y23),来自区域3524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24×f24(x-x24、y-y24)。
[0176] 来自区域3531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31×f31(x-x31、y-y31),来自区域3532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32×f32(x-x32、y-y32),来自区域3533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
Bo33×f33(x-x33、y-y33),来自区域3534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34×f34(x-x34、y-y34)。来自区域3541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41×f41(x-x41、y-y41),来自区域3542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42×f42(x-x42、y-y42),来自区域3543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43×f43(x-x43、y-y43),来自区域3544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为Bo44×f44(x-x44、y-y44)。
[0177] 位置P(x、y)的发光亮度B(x、y)是将来自自身区域和周围区域的发光亮度相加的结果,因此将上述各区域的发光的明亮度贡献相加。因此,位置P(x、y)的发光亮度B(x、y)成为图37所示的公式(35)。另外,公式(35)相当于与具有任意亮度分布特性f(x、y)
的光源对应地以积分形式表示图15(A)的公式(8)。相加发光亮度的多个区域不限于图38
的数量。可以相加来自自身区域和将其包围的8个区域之和即来自9个区域的发光亮度,
进而也可以相加来自包括周围区域在内的25个区域的发光亮度。优选相加来自9个以上
区域的发光亮度。
[0178] 作为表示图36的亮度分布特性f(x、y)的亮度位图,优选直到亮度减小至能够忽略漏光的明亮度的程度的范围为止具有数据,但从减小电路规模的观点上,优选具有按不
影响画质的程度而限定的范围的数据。优选至少具有漏光的比例为中心亮度的5%以上的
范围的数据。小于5%的范围可以近似为0。
[0179] 由此,从影像增益运算部12输出[G[B(x、y)]]-1即与各像素数据相乘的增益。增-1
益[G[B(x、y)]] 是对将根据发光亮度运算部22求得的多个区域的光源分别单独发光的光
的发光亮度Bo与亮度位图中与任意位置P(x、y)对应的数据分别相乘而得到的值进行伽马
校正后的值的倒数。并且,从乘法器14得到图35(C)的公式(34)所示的影像信号Dout(x、
y)。
[0180]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运算影像信号的像素单位的发光亮度B(x、y),并根据该像素单位的发光亮度B(x、y),按照像素单位运算与影像信号相乘的增益,但是也可以使亮度位图的数据不如像素单位精确,从而运算按照多个像素单位运算与影像信号相乘的增益。即,影像增益运算部12只要不使液晶面板34的各区域具有恒定的增益,而是能够根据亮度位图求得与多个区域中各区域内的位置对应地具有不同值的增益即可。但是,为了提高画质,优选按照像素单位运算增益。
[0181] 第六实施方式
[0182]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为上述第一~第三及第五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在从背光装置35的光源352发出的光的
亮度分布特性中考虑了背光装置35的端部处的反射。
[0183] 图39是对液晶面板34和背光装置35进行区域分割的一例,是大致表示液晶面板34的区域与背光装置35的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透视图。与图2同样地,液晶面板34与背
光装置35为分离的状态。如图39所示,背光装置35被划分为区域35a′~35h′,区域
35a′~35h′分别具有光源352。液晶面板34与背光装置35的区域35a′~35h′对应
地被划分为区域34a′~34h′。
[0184] 图40是图39的具体结构例。将图40所示的背光装置35的第三结构例称为背光装置35C。图40(A)是背光装置35C的俯视图,图40(B)是表示将背光装置35C在垂直方向
上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40中,除了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8个区域35a′~35h′这
一点以外,是与图4相同的结构。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背光装置35被划分为区域35a′~
35h′这8个区域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0185] 图41是在水平方向上表示在背光装置35的垂直方向上划分的区域35a′~35h′中的光源352单独发光、且忽略背光装置35的端部处的反射时光源352正上方的发
光亮度Bo1~Bo8的图。图41为方便起见而表示相对的发光亮度。另外,为容易进行理解,
假设所有发光亮度Bo1~Bo8大致相同而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大致相同。
[0186] 图42表示从在背光装置35的垂直方向上划分的区域35a′~35h′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1′~B8′。图42所示的虚线是图41所示的发光亮度Bo1~Bo8。图42所示的
发光亮度B1′~B8′是将图41所示的由自身区域发出的光和进入到该自身区域的由其他
区域发出的漏光相加的结果,该结果可根据图13所示的公式(6)中n=8时的计算而得到。
另外,在图42中也为了方便而表示相对的发光亮度。
[0187] 图42所示的发光亮度B1′~B8′在区域35d′、35e′最高,在区域35a′、35h′最低。这是因为,在背光装置35C的上端部区域35a′的上部及下端部区域35h′的下部不
存在区域,因此越靠近区域35a′及区域35h′时从其他区域发出而进入自身区域的漏光
减少。
[0188] 图43(A)表示在液晶面板34上显示相同灰度的影像信号时的图像图形的例子。图43(B)表示图43(A)所示图像图形中1行的显示亮度。图44(A)表示向影像信号处理部
10(100)输入图43(A)所示的相同灰度的影像信号,并根据图42所示的背光装置35的发光
亮度处理影像信号时液晶面板34上的图像图形的例子。图44(B)表示图44(A)所示的图
像图形的1行的显示亮度。
[0189] 从图43(A)、(B)可知,与位于背光装置35中央的区域35d′、35e′的显示亮度相比,背光装置35的上端部区域35a′及下端部区域35h′的显示亮度更高。这是因为,图42
所示的发光亮度没有考虑背光装置35的端部处的反射。
[0190] 因此,如图45所示,在背光装置35C的上端部区域35a′的上部设置虚拟区域35a″,在下端部区域35h′的下部设置虚拟区域35h″,从而在发光亮度运算部22计算发
光亮度B1′~B8′。图46所示的公式(36)以矩阵运算式表示用于根据区域35a′~35h′
各自的光源352单独发光时光源352正上方的发光亮度Bo1~Bo9求得发光亮度B0′~B9′
的转换式。另外,发光亮度Bo0是假设为虚拟区域35a″中的光源352单独发光时光源352
正上方的发光亮度,发光亮度Bo9是假设为虚拟区域35h″中的光源352单独发光时光源
352正上方的发光亮度。此外,发光亮度B0′是假设为从虚拟区域35a″发出的光的发光亮
度,发光亮度B9′是假设为从虚拟区域35h″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
[0191] 图47是使用图46所示的公式(36)计算在背光装置35C的垂直方向上分割的区域35a′~35h′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0′~B9′的结果。如图47所示,与图41相比,左
端部区域35a′、右端部区域35h′及与上述区域靠近区域的发光亮度提高。即,通过使用
虚拟区域35a″、35h″计算发光亮度,考虑在端部的反射。
[0192] 图48表示向影像信号处理部10(100)输入图43(A)所示的相同灰度的影像信号,并根据图47所示的发光亮度处理影像信号时液晶面板34上显示的图像图形和该图像图形
中1行的显示亮度。如图48(A)、(B)所示,液晶面板34上的显示亮度为本应显示的、大致
相同灰度的影像信号。
[0193] 图49(A)所示的公式(47)以矩阵运算式表示用于根据发光亮度B0′~B9′求得发光亮度Bo1~Bo9的转换式。图49(B)所示的公式(38)与图11所示的公式(3)同样地,
为了在发光亮度运算部22中的电路上容易计算,对公式(37)进行了整理。图49(C)所示
的公式(39)表示常数a、b、c。从图49(B)的公式(38)可知,发光亮度Bo0~Bo9,可以通
过基于从区域35a′~35h′、35a″、35h″的光源352发出的光漏出到自身区域以外的其
他区域的光量的系数(变换系数)乘以发光亮度B0′~B9′来求得。
[0194] 由于可以测量出从背光装置35中的一个区域向相邻的区域的漏光,因此图49(C)的公式(39)中的衰减系数k的值可以预先求得,能够正确地计算出区域35a′~35h′、
35a″、35h″各自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0~Bo9。另外,关于虚拟区域
35a″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的发光亮度Bo0、虚拟区域35h″的光源352应该发出的光
的发光亮度Bo9,由于本来就不是发光的光源,因此当然不需要进行计算。
[0195] 另外,若将对背光装置35的分割一般化为在垂直方向上进行n分割(n为2以上的整数),则发光亮度B0′~Bn+1′可以通过图50(A)所示的公式(40)求得,发光亮度Bo0~
Bon+1可以通过图50(B)所示的公式(41)求得。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上部、下部设置了一个虚拟区域,但是在将背光装置35一维分割为水平方向的多个区域时,可以在左端部
区域的左部和右端部区域的右部设置虚拟区域。此外,也可以在同一方向上设置两个以上
的虚拟区域,背光装置35的分割区域并不限于一维分割为8份。进而,也可以是二维分割
为多个区域的结构。此时,虚拟区域可以设置在上端部区域的上部、下端部区域的下部、左端部区域的左部、右端部区域的右部这四个方向。
[0196]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第一~第六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在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34及背光装置35的多个区域
的面积相同,但是也可以有目的地使面积不相同。此外,除了液晶显示装置以外,出现了需要背光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时,本发明当然也可以采用到该图像显示装置中。